2023-2024學年天津市南開區(qū)高二下學期學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模擬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3-2024學年天津市南開區(qū)高二下學期學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模擬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3-2024學年天津市南開區(qū)高二下學期學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模擬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3-2024學年天津市南開區(qū)高二下學期學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模擬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3-2024學年天津市南開區(qū)高二下學期學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模擬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2天津市南開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學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模擬考試歷史試題第I卷本卷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史料分為多種類型,下列可以用于研究商代歷史的實物史料是()A.黃帝傳說 B.殷墟青銅器 C.良渚遺址 D.敦煌壁畫〖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商朝時期(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實物史料是在人類發(fā)展過程中被保存或遺留下來的前人活動的場所和前人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有形物品,其中殷墟青銅器屬于研究商代歷史的實物史料,B項正確;傳說對研究歷史有一定的參考性,但是不屬于史料,排除A項;良渚遺址地處中國長江下游環(huán)太湖流域,是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學文化遺址,不是研究商代歷史的實物史料,排除C項;敦煌壁畫可以用以研究魏晉南北朝至元朝時期的歷史文化,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2.《弟子規(guī)》中寫道:“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這其中的“圣人”是指()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韓非子〖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弟子規(guī)》是一部以儒家思想為基礎,教導兒童如何做人的啟蒙讀物。在《弟子規(guī)》中提到的“圣人”通常指的是孔子,A項正確;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其主張“無為”“順其自然”等,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墨子是墨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其主張“兼愛非攻”,反對等級制度,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韓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主張“嚴刑峻法”,“法治”等,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3.戰(zhàn)國時期,各國紛紛開展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制度改革,變法運動成為一股潮流。這些變法()A.強化了早期國家基本特征 B.推動了社會轉型C.維護了分封宗法的社會秩序 D.鞏固了貴族特權〖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zhàn)國(中國)。結合所學可知,戰(zhàn)國時期兼并戰(zhàn)爭日益劇烈,各國為了富國強兵,紛紛開展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制度改革,變法運動成為戰(zhàn)國時期的一股潮流,各國通過變法,推動了社會轉型,逐步建立起君主專制的政治制度,B項正確;戰(zhàn)國時期,早期國家形成的制度在走向崩潰,A項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戰(zhàn)國禮崩樂壞,分封宗法社會秩序走向崩潰,部分改革直接廢除了舊制度,排除C項;很多改革直接廢除了貴族特權,排除D項。故選B項。4.地圖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閱讀秦朝形勢圖,我們可以直接了解秦朝的()①疆域四至②行政制度③民族關系④法制建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秦朝。從秦朝形勢圖中可看出有郡縣,可以了解行政制度,北方有匈奴等少數民族,可以了解民族關系,也可以了解疆域,①②③正確;材料中無法看出秦朝的法制建設,排除④;故選A項。5.西漢時期,西域歌舞、樂曲等傳入并流行于中原,為中原文化增添了新鮮色彩。這得益于()A.華夏認同的出現 B.中央集權的建立 C.絲綢之路的開辟 D.少數民族的內遷〖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漢(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時期,得益于絲綢之路的開辟,其不僅促進了商品的交易,還促進了文化的交流。通過這條路線,西域的多種文化元素,包括歌舞、樂曲等,得以傳入中原,豐富了當地的文化生活,C項正確;先秦時期華夏認同的出現,并非西漢時期西域特色文化融入中原文化的原因,排除A項;中央集權的建立在秦朝,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西漢時期并未出現西域少數民族大規(guī)模內遷,排除D項。故選C項。6.隋唐統(tǒng)一王朝,國力強盛,制度上也有許多重要建樹。使中央決策和行政體系日趨完備的重大變革是()A.實行科舉制 B.確立三省六部制 C.推行兩稅法 D.撰成《唐律疏議》〖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隋唐(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隋唐統(tǒng)一王朝,國力強盛,制度上使中央決策和行政體系日趨完備的重大變革是確立三省六部制,B項正確;科舉制是選官制度,不是中央制度,排除A項;兩稅法是唐朝中后期實行的賦稅制度,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唐律疏議》是唐朝的法制成績,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7.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不斷完善。實施如表中措施的朝代是()中央樞密院專掌軍政;三司專掌財政;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地方文官出任知州;州增設通判;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宋朝〖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樞密院專掌軍政;三司專掌財政;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可知,材料體現的是宋朝實行的中央制度——二府三司制,與其以文官出任知州并且州增設通判與知州制約的地方制度,由此可知,材料表現的是宋朝的政治制度,D項正確;秦朝地方實行郡縣制,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度,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漢朝中央實行內外朝制度,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唐朝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8.根據如表格內容來判斷,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是()時間事件916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1038年黨項族首領元昊建立西夏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A.變法改革成為潮流 B.傳統(tǒng)農耕社會瓦解C.中國版圖基本奠定 D.多民族政權的并立〖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遼夏金時期(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列舉了漢族、契丹、黨項族和女真建立的政權,體現了多民族政權并立的特點,D項正確;變法改革成為潮流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傳統(tǒng)農耕社會瓦解發(fā)生在近代,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主旨“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而“中國版圖基本奠定”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9.宋元時期,紙幣的發(fā)行和使用,是商品流通領域令人矚目的現象,在世界商業(yè)史上也是大幅度領先的。這主要反映了當時()A.商品經濟繁榮發(fā)展 B.經濟重心南移完成C.邊疆地區(qū)不斷開發(fā) D.科學技術成就突出〖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元時期(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紙幣的發(fā)行和使用是商品流通領域的一個重要現象,這表明了當時商品經濟的繁榮發(fā)展,因為紙幣作為一種支付手段,可以促進商品交易的便利性和效率,A項正確;經濟重心南移主要是指農業(yè)生產和人口的南遷,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邊疆地區(qū)的開發(fā)主要是指對邊疆地區(qū)的開拓和治理,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材料主旨“商品經濟繁榮”,而“科學技術成就突出”與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0.宋代儒學家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口號,明清之際思想家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都體現了中華文化()A.崇德尚賢 B.重視以人為本 C.提倡儉約 D.追求家國情懷〖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明末清初(中國)。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張載、顧炎武的主張,體現了其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說明中華文化提倡愛國,追求家國情懷,D項正確;崇德尚賢是指崇尚道德和重視賢才,材料沒有講述崇德尚賢,排除A項;以人為本是強調以人為中心,材料沒有講述重視以人為本,排除B項;材料也沒有講述提倡儉約,排除C項。故選D項。11.1861年,曾國藩在給咸豐皇帝的奏折中說:“況今日和議既成……購買外洋器物,尤屬名正言順。購成之后……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發(fā)逆,可以勤遠略?!毕铝胁黄降葪l約與材料中“和議”相關的是()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可以剿發(fā)逆,可以勤遠略”分析可知,曾國浩主張購買外洋器物,以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及抵御列強侵略,最終達到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目的,結合所學可知,這是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故該“和議”為《北京條約》,B項正確;《南京條約》為1842年,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項;《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都是在洋務運動破產后簽訂的,排除C、D兩項。故選B項。12.如表所示為一戰(zhàn)前后在中國農商部注冊的工業(yè)公司情況,導致表中數據變化的外部原因是()時間注冊工業(yè)公司數資本總額1914年8月前146個41148205元1914年8月至1920年272個117434500元A.洋務企業(yè)的刺激 B.西方列強忙于歐戰(zhàn) C.戊戌變法的推動 D.實業(yè)救國思潮影響〖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1914年8月至1920年,我國注冊工業(yè)公司數和資本總額大幅度增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4年一戰(zhàn)爆發(fā),歐洲列強忙于戰(zhàn)爭無暇東顧,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為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時機,B項正確;此時已經是民國時期,也不屬于外部原因,排除A項;戊戌變法發(fā)生于1898年,不符合材料時間,也不屬于外部原因,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外部原因,“實業(yè)救國思潮影響”屬于內部因素,排除D項。故選B項。13.192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文化辭書》收錄了“共產主義”“剩余價值”“唯物史觀”“科學社會豐義”等詞條。這反映出當時()A.民主共和觀念盛行 B.印刷出版業(yè)的興盛C.維新思想成為潮流 D.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192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文化辭書》收錄的“共產主義”“剩余價值”“唯物史觀”“科學社會主義”等詞條,這些詞條都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概念。因此,這反映出當時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D項正確;“民主共和觀念”與材料“科學社會主義”不符,材料體現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排除A項;材料主旨“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而“印刷出版業(yè)的興盛”與主旨不符,排除B項;維新思想成為潮流發(fā)生于19世紀末期,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4.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的歷史大事是()A.黨的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 B.第一次國共合作形成C.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D.紅軍進行戰(zhàn)略大轉移〖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國共對峙時期(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道路的開辟標志著“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開辟,C項正確;A是中共二大的內容,排除A項;B項是國民黨一大的意義,排除B項;紅軍進行戰(zhàn)略大轉移是指長征,排除D項。故選C項。15.《論持久戰(zhàn)》是毛澤東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發(fā)表的重要文章。文章駁斥了“中國必亡論”和“中國速勝論”,論證了中國必須通過持久作戰(zhàn)才能贏得對日作戰(zhàn)最后勝利的觀點,為抗戰(zhàn)提供了科學的戰(zhàn)略指導。該文章發(fā)表于()A.江西瑞金 B.貴州遵義 C.湖南長沙 D.陜西延安〖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抗戰(zhàn)時期(中國)。據材料可知,抗戰(zhàn)時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在革命圣地延安,因此,毛澤東的《論持久戰(zhàn)》發(fā)表于陜西延安,D項正確;江西瑞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首都,排除A項;長征期間,在貴州遵義召開了遵義會議,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革命圣地延安,而非長沙,排除C項。故選D項。1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和人民政府同投機資本進行“銀元之戰(zhàn)~米棉之戰(zhàn)”的主要目的是()A.鞏固人民政權 B.加大財政投入 C.建立國營經濟 D.實現工業(yè)化〖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建國初期的新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銀元之戰(zhàn)”“米棉之戰(zhàn)”的目的是為了鞏固人民政權。黨和政府通過“銀元之戰(zhàn)”“米棉之戰(zhàn)”一舉結束了物價猛烈上漲、市場混亂的局面,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提高了的威望,A項正確;加大財政投入、建立國營經濟與材料無關,排除B、C項;實現工業(yè)化是在一五計劃,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7.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的標志是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B.社會主義類型憲法的制定C.國家財政和經濟的統(tǒng)一D.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答案〗D〖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國家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等公有制建立起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立,〖答案〗為D;A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政治上的確立,排除;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成為新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不符合題意,B錯誤;到1952年,人民政府通過實施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濟的措施,使國家財政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屬于國民經濟的恢復,不能表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確立,C錯誤。18.1960年春,“鐵人”王進喜率領鉆井隊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zhàn)。他們在茫茫大草原上露營,就著鹽水吃野菜,以頑強的意志打出了大慶第一口噴油井。他們身上體現的精神被譽為“鐵人精神”,其內涵是()A.助人為樂 B.艱苦奮斗 C.執(zhí)政為民 D.廉潔奉公〖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60年(中國)。據本題材料“茫茫大草原上露營,就著鹽水吃野菜,以頑強的意志打出了大慶第一口噴油井”可知,“鐵人精神”的內涵是艱苦創(chuàng)業(yè),B項正確;助人為樂意思是以幫助他人為快樂,材料未體現,排除A項;“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是在現代化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基本執(zhí)政理念,排除C項; 廉潔奉公意思是廉潔不貪,忠誠履行公職,一心為公,與材料不一致,排除D項。故選B項。19.觀察右面這幅宣傳畫,其出版于1985年畫作題為《我家買了大金?!?。其所體現的時代主題是()A.農村改革開創(chuàng)新生活 B.城市化建設的新成就C.開啟對外開放新步伐 D.國家基本實現現代化〖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85年(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展,農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有能力購買拖拉機。因此,材料所體現的時代主題是農村改革開創(chuàng)新生活,A項正確;材料反映了農村改革開創(chuàng)新生活,未涉及城市化建設的新成就,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農村改革開創(chuàng)新生活,與對外開放無關,排除C項;此時我國還未實現現代化,排除D項。故選A項。20.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下列屬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成就的是()A.香港、澳門的回歸 B.經濟總量開始躍升至世界第二位C.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 D.取消農業(yè)稅,糧食產量大幅度增長〖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在這一時期,中國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標志著中國社會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等方面取得了全面進步,C項正確;香港、澳門的回歸是在1997年和1999年,早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始,排除A項;經濟總量躍升至世界第二位是在2010年左右,也早于中共十八大,排除B項;取消農業(yè)稅發(fā)生在2006年,早于中共十八大(2012年11月),排除D項。故選C項。21.許多民族獨立地“發(fā)明”了不同動植物的馴化,獨立地“發(fā)明”了農業(yè)??甲C據據也顯示,東非的大湖區(qū)和乍得湖之間的地區(qū),存在過早期的煉鐵活動,這時西亞技術尚未傳播到埃及。該材料可以說明古代文明的特點是()A.多源發(fā)展 B.交流頻繁 C.物產豐富 D.農業(yè)發(fā)達〖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根據“東非的大湖區(qū)和乍得湖之間的地區(qū),存在過早期的煉鐵活動,這時西亞冶鐵技術尚未傳播到埃及?!笨傻贸鑫鱽営幸辫F技術,而東非也獨立產生了冶鐵技術,這反映出古代文明具有多源特點,A項正確;材料主要體現古代文明的多源性,沒有提及各個古代文明的交流,排除B項;材料主旨“多源發(fā)展”,而“物產豐富”與主旨不符,排除C項;“農業(yè)發(fā)達”只能體現“獨立地‘發(fā)明’了農業(yè)”等部分材料,排除D項。故選A項。22.8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疆域遼闊的帝國。下列關于阿拉伯帝國描述正確的是()A.將地中海變成了自己的內海 B.成功編訂《查士丁尼法典》C.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 D.以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權〖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中古時期的亞洲。阿拉伯帝國在東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國的造紙術、印度的數字等先后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C項正確;羅馬帝國征服了從西班牙到兩河流域的整個地中海周邊地區(qū),把整個地中海變成了羅馬的內海,排除A項;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間編訂的《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過時的內容,使羅馬法成為系統(tǒng)、完整的法律體系,排除B項;12世紀末,日本進入幕府政治時期。在這種體制下,以天皇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義上的中央政府稱號,以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權,排除D項。故選C項。23.中世紀后期,西歐封建社會出現了許多新變化,在多方面取得進步,主要體現在()①王權有不同程度的加強②各地興起了眾多城市③莊園與農奴制度的興起④一些城市興辦了大學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是組合型選擇題。時空是中世紀的歐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后期,歐洲社會出現諸多變化,如政治上,王權不同程度上得到加強,經濟上,商品經濟得到發(fā)展,城市自治運動興起,教育上,大學興起,被稱為“中世紀最美好的花朵”,①②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莊園與農奴制度的興起屬于落后因素,與材料不符,③錯誤,排除ACD項。故選B項。24.對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核心精神的表述,準確的是()A.強調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 B.反對宗教信仰,倡導天賦人權C.提倡人生而平等,主張民主政治 D.強調科學精神,主張分權制衡〖答案〗A〖解析〗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強調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故A正確;文藝復興并不反對宗教信仰,故B錯誤;文藝復興時沒有涉及人生而平等,故C錯誤;分權制衡是啟蒙運動的內容,與文藝復興無關,故D錯誤。25.15世紀中期到17世紀中期被西方史學家稱為“擴張的時代”,主要是因為()A.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掠奪 B.奧斯曼帝國不斷征戰(zhàn)C.狂熱的宗教傳播和宗教征服 D.資本主義在全球擴展〖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世紀中期到17世紀中期(世界)。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歐洲國家在15世紀中期到17世紀中期新航路開辟以后,伴隨著而來的就是早期的殖民擴張,被稱為殖民擴張的時代,世界日益聯成一個整體,A項正確;“擴張的時代”的由來主要是因為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掠奪,與奧斯曼帝國不斷征戰(zhàn)無關,排除B項;狂熱的宗教傳播和宗教征服是在中世紀的歐洲,不符合材料時間,也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擴張的時代”的由來主要是因為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掠奪,資本主義在全球擴展工業(yè)革命后,排除D項。故選A項。26.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甚至工場手工業(yè)也不再能滿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引發(fā)了工業(yè)生產的革命?!痹撜撌鼋沂玖税l(fā)生工業(yè)革命的歷史條件是()A.手工工場的發(fā)展 B.工人階級的斗爭 C.科學革命的出現 D.世界市場的擴大〖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工業(yè)革命時期(英國)。據題干“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甚至工場手工業(yè)也不再能滿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引發(fā)了工業(yè)生產的革命”,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市場的不斷擴大導致原有生產方式無法滿足需求,這是引發(fā)工業(yè)革命的重要原因,題干強調了市場總是在擴大,這反映出世界市場的擴大是發(fā)生工業(yè)革命的歷史條件之一,D項正確;手工工場的發(fā)展只是工業(yè)革命的背景之一,但題干重點強調的是市場需求與工業(yè)革命的關系,排除A項;工人階級的斗爭與工業(yè)革命的發(fā)生條件關系不大,排除B項;科學革命的出現是工業(yè)革命的重要推動因素,但題干中并未直接體現,排除C項。故選D項。27.如表中所列的歷史事件反映了古老亞洲開始“覺醒”。其性質是()時間事件目標1905—1908年印度民族解放運動反對英國殖民統(tǒng)治,實現民族獨立1905—1911年伊朗立憲革命反抗封建主義和外國勢力的統(tǒng)治A.農民階級反帝愛國斗爭 B.無產階級革命C.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 D.社會主義運動〖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初(亞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亞洲覺醒指亞洲資產階級從改良走上革命,走上由資產階級領導、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其中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伊朗立憲革命是代表,因此這些運動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運動,C項正確;亞洲開始“覺醒”的事件屬于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非農民階級反帝愛國運動,排除A項;無產階級革命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建立社會主義政權的革命運動,排除B項;材料所述運動屬于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運動,而不是社會主義運動,排除D項。故選C項。28.有位老師在講解某一歷史事件時引用了“法國華工墓地寫有‘勇往直前’‘流芳百世’等字樣的碑文”“丘吉爾于1929年出版的回憶錄《世界危機》”“索姆河戰(zhàn)役的老照片”等材料。據此判斷,該歷史事件是()A.法國大革命 B.德意志統(tǒng)一 C.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D.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根據材料“法國華工墓地寫有‘勇往直前’‘流芳百世’等字樣的碑文”與“索姆河戰(zhàn)役的老照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法國華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被招募到歐洲,參與了艱苦的戰(zhàn)勤工作,其中許多人犧牲并被安葬在法國等地,而索姆河戰(zhàn)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重要戰(zhàn)役之一,故該歷史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C項正確;法國大革命的代表事件是《人權宣言》與“攻占巴士底獄”等,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德意志統(tǒng)一是近代歐洲的重大歷史事件,沒有涉及來法的華工,排除B項;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開啟于1939年,與材料信息“丘吉爾于1929年出版的回憶錄《世界危機》”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29.20世紀前期的兩次世界大戰(zhàn)和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打碎了資本主義長期以來對自身的樂觀自信。如表是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國家調控經濟的措施,其體現的主要特點是()措施一加大政府在公共事業(yè)領域的開支,增加就業(yè)機會,刺激消費需求措施二制定經濟發(fā)展計劃,促進經濟協調發(fā)展措施三利用信貸、利率、稅收的經濟杠桿實施宏觀調控A.國際協調 B.強化國家對經濟的干預C.自由放任 D.大力推動市場經濟發(fā)展〖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zhàn)后(全球)。據題干中列舉的措施“加大政府在公共事業(yè)領域的開支”“制定經濟發(fā)展計劃”“利用信貸、利率、稅收的經濟杠桿實施宏觀調控”,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措施都體現了國家對經濟的積極干預和調節(jié),這反映出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國家調控經濟的主要特點是強化國家對經濟的干預,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國家干預而非國際協調,排除A項;自由放任是二戰(zhàn)前的經濟政策,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題干強調的是國家干預,而不是單純推動市場經濟發(fā)展,排除D項。故選B項。30.1960年有17個非洲國家擺脫殖民統(tǒng)治獲得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年”。到20世紀60年代末,非洲的獨立國家己達41個,約占非洲總面積的84%,總人口的88%。這‘獨立浪潮的發(fā)生()A.壯大了社會主義陣營力量 B.導致美蘇兩極格局的瓦解C.摧毀了不合理國際秩序 D.加速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答案〗D〖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根據”到20世紀60年代末,非洲的獨立國家已達41個,約占非洲總面積的84%,總人口的88%。“可以看出,獨立浪潮的發(fā)生,加速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更多的國家實現了民族獨立,D項正確;新興獨立的非洲國家不一定是社會主義國家,無法得出“壯大了社會主義陣營力量”的結論,排除A項;美蘇兩極格局的瓦解時間是1991年,排除B項;“摧毀了不合理的國際秩序”夸大了“獨立浪潮”的作用,排除C項。故選D項第II卷本卷共3題,共40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經過東晉南朝的開發(fā),江南地區(qū)初步形成了稻麥兼種的作物體系,南方的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據估計,截至南朝初年,南渡人口已達95萬,占當時南方人口總數的六分之一。同時,南方政權總體上沒有放松農業(yè)生產。在南北勞動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江南農業(yè)便迅速發(fā)展起來了?!酝醮蠼▌⒌略觥吨袊洕匦哪弦圃蛟偬接憽返雀鶕牧喜⒔Y合所學內容,簡述江南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原因及意義。〖答案〗原因:農業(yè)生產技術的改進;北方人口大量南遷,補充了勞動力;南北方人民共同辛勤勞作;南方政權重視農業(yè)生產;南方社會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任意四點)意義: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促進了南北方人民的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促進了人口增長。(任意兩點,言之有理即可給分)〖解析〗本題是背景類與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的中國。第一小問原因,根據材料“江南地區(qū)初步形成了稻麥兼種的作物體系”可知,農業(yè)生產技術的改進;根據材料“南渡人口已達95萬,占當時南方人口總數的六分之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方人口大量南遷,補充了勞動力;根據材料“在南北勞動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可知,南北方人民共同辛勤勞作;根據材料“南方政權總體上沒有放松農業(yè)生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方政權重視農業(yè)生產;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方社會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第二小問意義,根據材料“南渡人口已達95萬,占當時南方人口總數的六分之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促進了人口增長;根據材料“在南北勞動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江南農業(yè)便迅速發(fā)展起來了?!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促進了南北方人民的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國與拉丁美洲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于16世紀下半葉,該商路主要參與者是中國商人和西班牙人,貿易形式以絲——銀交易為主,它的勃興促進了以墨西哥為中心的跨區(qū)域性貿易網絡的形成,亞洲與拉丁美洲在經濟、文化和人員方面都較早地建立了聯系。西班牙漢學誕生于中拉海上絲綢之路蓬勃發(fā)展的大背景下,西班牙傳教士門多薩所寫的《中華大帝國史》-書構建了一個文明、道德秩序清晰的中國形象,為在歐洲持續(xù)了近一個世紀的“中國熱”提供了全面、權威的認知參照體系,對當時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幾岳钆d華等《16-17世紀初期中拉海上絲綢之路與跨區(qū)域性貿易網絡的形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內容,概括中拉海上絲綢之路的影響及對當今世界文明交流的啟示?!即鸢浮接绊懀嚎鐓^(qū)域性貿易網絡逐漸形成;促進了相關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和文化交流;催生了西班牙漢學,推動了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啟示:秉持開放包容理念,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堅持合作共贏,促進共同發(fā)展;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任意兩點,言之有理即可給分)〖解析〗本題是影響類、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6-17世紀初期(中拉)。第一小問影響,據材料“它的勃興促進了以墨西哥為中心的跨區(qū)域性貿易網絡的形成,亞洲與拉丁美洲在經濟、文化和人員方面都較早地建立了聯系?!钡贸隹鐓^(qū)域性貿易網絡逐漸形成;據材料“西班牙漢學誕生于中拉海上絲綢之路蓬勃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和“為在歐洲持續(xù)了近一個世紀的‘中國熱’提供了全面、權威的認知參照體系,對當時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钡贸龃呱宋靼嘌罎h學,推動了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播;結合所學可知,促進了相關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和文化交流。第二小問啟示,可從中國對文明交流的態(tài)度分析得出秉持開放包容理念,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可從中國對文明交流可采取的措施得出堅持合作共贏,促進共同發(fā)展;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任意兩點,言之有理即可給分)33.不同歷史時期,面對時代發(fā)展和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中國外交政策不斷進行調整。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歷史階段外交主要特點.外交大事記(部分)新中國成立后開創(chuàng)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53年12月,中國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年4月,中國參加日內瓦會議.1955年4月,中國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改革開放后全方位外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89年,中蘇關系正?;?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上海合作組織.2003年,中國與歐盟確定建立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2013年,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2015年,倡議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亞投行”)2017年,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內容,談談你對中國外交政策不斷調整的認識。(要求:任選兩個歷史階段進行分析,充分運用材料,史論結合,論述充分,表述清晰)〖答案〗認識:中國外交政策的調整,是隨著時代發(fā)展和國內外形勢變化而不斷演進的。第一階段:新中國成立后,此時,中國外交的主要特點是開創(chuàng)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53年,中國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的獨立性和原則性。五項原則的提出,不僅為中國與其他國家建立和發(fā)展友好關系提供了基本原則,也為國際關系的和平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54年,中國參加日內瓦會議,這是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與國際會議,顯示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崛起。1955年,中國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這不僅促進了亞非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也為中國在第三世界國家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第二階段:改革開放后,中國外交進入全方位外交階段。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這是中國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標志著中美關系的重大突破,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1989年,中蘇關系正?;?,進一步改善了中國的周邊環(huán)境,為中國的穩(wěn)定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是中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重要標志,為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平臺。此外,中國還積極參與地區(qū)合作,如成立上海合作組織,與歐盟建立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等,這些都體現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積極參與和影響力。綜上所述,中國外交政策的不斷調整,反映了中國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國際地位、戰(zhàn)略需求和外交理念的變化。從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到全方位外交,再到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中國外交政策的演變,不僅為中國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也為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冀馕觥奖绢}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現代的中國。首先,閱讀材料,擬定論題。根據材料“新中國成立后,開創(chuàng)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與“改革開放后,全方位外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認識是中國外交政策的調整,是隨著時代發(fā)展和國內外形勢變化而不斷演進的。其次,依據材料信息結合中國現代史的相關史實進行說明。根據題干“任選兩個歷史階段進行分析,充分運用材料”進行階段劃分。根據材料“新中國成立后 開創(chuàng)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階段:新中國成立后,此時,中國外交的主要特點是開創(chuàng)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根據材料“1953年12月,中國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3年,中國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的獨立性和原則性。五項原則的提出,不僅為中國與其他國家建立和發(fā)展友好關系提供了基本原則,也為國際關系的和平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根據材料“1954年4月,中國參加日內瓦會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4年,中國參加日內瓦會議,這是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與國際會議,顯示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崛起;根據材料“1955年4月,中國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5年,中國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這不僅促進了亞非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也為中國在第三世界國家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根據材料“改革開放后 全方位外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階段:改革開放后,中國外交進入全方位外交階段;根據材料“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89年,中蘇關系正常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這是中國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標志著中美關系的重大突破,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1989年,中蘇關系正?;?,進一步改善了中國的周邊環(huán)境,為中國的穩(wěn)定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根據材料“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上海合作組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是中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重要標志,為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平臺;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外,中國還積極參與地區(qū)合作,如成立上海合作組織,與歐盟建立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等,這些都體現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積極參與和影響力。最后,總結歸納,深化中心。如:綜上所述,中國外交政策的不斷調整,反映了中國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國際地位、戰(zhàn)略需求和外交理念的變化。從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到全方位外交,再到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中國外交政策的演變,不僅為中國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也為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天津市南開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學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模擬考試歷史試題第I卷本卷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史料分為多種類型,下列可以用于研究商代歷史的實物史料是()A.黃帝傳說 B.殷墟青銅器 C.良渚遺址 D.敦煌壁畫〖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商朝時期(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實物史料是在人類發(fā)展過程中被保存或遺留下來的前人活動的場所和前人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有形物品,其中殷墟青銅器屬于研究商代歷史的實物史料,B項正確;傳說對研究歷史有一定的參考性,但是不屬于史料,排除A項;良渚遺址地處中國長江下游環(huán)太湖流域,是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學文化遺址,不是研究商代歷史的實物史料,排除C項;敦煌壁畫可以用以研究魏晉南北朝至元朝時期的歷史文化,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2.《弟子規(guī)》中寫道:“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這其中的“圣人”是指()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韓非子〖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弟子規(guī)》是一部以儒家思想為基礎,教導兒童如何做人的啟蒙讀物。在《弟子規(guī)》中提到的“圣人”通常指的是孔子,A項正確;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其主張“無為”“順其自然”等,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墨子是墨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其主張“兼愛非攻”,反對等級制度,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韓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主張“嚴刑峻法”,“法治”等,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3.戰(zhàn)國時期,各國紛紛開展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制度改革,變法運動成為一股潮流。這些變法()A.強化了早期國家基本特征 B.推動了社會轉型C.維護了分封宗法的社會秩序 D.鞏固了貴族特權〖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zhàn)國(中國)。結合所學可知,戰(zhàn)國時期兼并戰(zhàn)爭日益劇烈,各國為了富國強兵,紛紛開展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制度改革,變法運動成為戰(zhàn)國時期的一股潮流,各國通過變法,推動了社會轉型,逐步建立起君主專制的政治制度,B項正確;戰(zhàn)國時期,早期國家形成的制度在走向崩潰,A項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戰(zhàn)國禮崩樂壞,分封宗法社會秩序走向崩潰,部分改革直接廢除了舊制度,排除C項;很多改革直接廢除了貴族特權,排除D項。故選B項。4.地圖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閱讀秦朝形勢圖,我們可以直接了解秦朝的()①疆域四至②行政制度③民族關系④法制建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秦朝。從秦朝形勢圖中可看出有郡縣,可以了解行政制度,北方有匈奴等少數民族,可以了解民族關系,也可以了解疆域,①②③正確;材料中無法看出秦朝的法制建設,排除④;故選A項。5.西漢時期,西域歌舞、樂曲等傳入并流行于中原,為中原文化增添了新鮮色彩。這得益于()A.華夏認同的出現 B.中央集權的建立 C.絲綢之路的開辟 D.少數民族的內遷〖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漢(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時期,得益于絲綢之路的開辟,其不僅促進了商品的交易,還促進了文化的交流。通過這條路線,西域的多種文化元素,包括歌舞、樂曲等,得以傳入中原,豐富了當地的文化生活,C項正確;先秦時期華夏認同的出現,并非西漢時期西域特色文化融入中原文化的原因,排除A項;中央集權的建立在秦朝,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西漢時期并未出現西域少數民族大規(guī)模內遷,排除D項。故選C項。6.隋唐統(tǒng)一王朝,國力強盛,制度上也有許多重要建樹。使中央決策和行政體系日趨完備的重大變革是()A.實行科舉制 B.確立三省六部制 C.推行兩稅法 D.撰成《唐律疏議》〖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隋唐(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隋唐統(tǒng)一王朝,國力強盛,制度上使中央決策和行政體系日趨完備的重大變革是確立三省六部制,B項正確;科舉制是選官制度,不是中央制度,排除A項;兩稅法是唐朝中后期實行的賦稅制度,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唐律疏議》是唐朝的法制成績,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7.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不斷完善。實施如表中措施的朝代是()中央樞密院專掌軍政;三司專掌財政;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地方文官出任知州;州增設通判;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宋朝〖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樞密院專掌軍政;三司專掌財政;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可知,材料體現的是宋朝實行的中央制度——二府三司制,與其以文官出任知州并且州增設通判與知州制約的地方制度,由此可知,材料表現的是宋朝的政治制度,D項正確;秦朝地方實行郡縣制,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度,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漢朝中央實行內外朝制度,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唐朝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8.根據如表格內容來判斷,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是()時間事件916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1038年黨項族首領元昊建立西夏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A.變法改革成為潮流 B.傳統(tǒng)農耕社會瓦解C.中國版圖基本奠定 D.多民族政權的并立〖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遼夏金時期(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列舉了漢族、契丹、黨項族和女真建立的政權,體現了多民族政權并立的特點,D項正確;變法改革成為潮流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傳統(tǒng)農耕社會瓦解發(fā)生在近代,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主旨“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而“中國版圖基本奠定”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9.宋元時期,紙幣的發(fā)行和使用,是商品流通領域令人矚目的現象,在世界商業(yè)史上也是大幅度領先的。這主要反映了當時()A.商品經濟繁榮發(fā)展 B.經濟重心南移完成C.邊疆地區(qū)不斷開發(fā) D.科學技術成就突出〖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元時期(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紙幣的發(fā)行和使用是商品流通領域的一個重要現象,這表明了當時商品經濟的繁榮發(fā)展,因為紙幣作為一種支付手段,可以促進商品交易的便利性和效率,A項正確;經濟重心南移主要是指農業(yè)生產和人口的南遷,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邊疆地區(qū)的開發(fā)主要是指對邊疆地區(qū)的開拓和治理,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材料主旨“商品經濟繁榮”,而“科學技術成就突出”與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0.宋代儒學家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口號,明清之際思想家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都體現了中華文化()A.崇德尚賢 B.重視以人為本 C.提倡儉約 D.追求家國情懷〖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明末清初(中國)。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張載、顧炎武的主張,體現了其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說明中華文化提倡愛國,追求家國情懷,D項正確;崇德尚賢是指崇尚道德和重視賢才,材料沒有講述崇德尚賢,排除A項;以人為本是強調以人為中心,材料沒有講述重視以人為本,排除B項;材料也沒有講述提倡儉約,排除C項。故選D項。11.1861年,曾國藩在給咸豐皇帝的奏折中說:“況今日和議既成……購買外洋器物,尤屬名正言順。購成之后……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發(fā)逆,可以勤遠略?!毕铝胁黄降葪l約與材料中“和議”相關的是()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可以剿發(fā)逆,可以勤遠略”分析可知,曾國浩主張購買外洋器物,以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及抵御列強侵略,最終達到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目的,結合所學可知,這是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故該“和議”為《北京條約》,B項正確;《南京條約》為1842年,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項;《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都是在洋務運動破產后簽訂的,排除C、D兩項。故選B項。12.如表所示為一戰(zhàn)前后在中國農商部注冊的工業(yè)公司情況,導致表中數據變化的外部原因是()時間注冊工業(yè)公司數資本總額1914年8月前146個41148205元1914年8月至1920年272個117434500元A.洋務企業(yè)的刺激 B.西方列強忙于歐戰(zhàn) C.戊戌變法的推動 D.實業(yè)救國思潮影響〖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1914年8月至1920年,我國注冊工業(yè)公司數和資本總額大幅度增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4年一戰(zhàn)爆發(fā),歐洲列強忙于戰(zhàn)爭無暇東顧,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為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時機,B項正確;此時已經是民國時期,也不屬于外部原因,排除A項;戊戌變法發(fā)生于1898年,不符合材料時間,也不屬于外部原因,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外部原因,“實業(yè)救國思潮影響”屬于內部因素,排除D項。故選B項。13.192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文化辭書》收錄了“共產主義”“剩余價值”“唯物史觀”“科學社會豐義”等詞條。這反映出當時()A.民主共和觀念盛行 B.印刷出版業(yè)的興盛C.維新思想成為潮流 D.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192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文化辭書》收錄的“共產主義”“剩余價值”“唯物史觀”“科學社會主義”等詞條,這些詞條都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概念。因此,這反映出當時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D項正確;“民主共和觀念”與材料“科學社會主義”不符,材料體現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排除A項;材料主旨“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而“印刷出版業(yè)的興盛”與主旨不符,排除B項;維新思想成為潮流發(fā)生于19世紀末期,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4.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的歷史大事是()A.黨的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 B.第一次國共合作形成C.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D.紅軍進行戰(zhàn)略大轉移〖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國共對峙時期(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道路的開辟標志著“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開辟,C項正確;A是中共二大的內容,排除A項;B項是國民黨一大的意義,排除B項;紅軍進行戰(zhàn)略大轉移是指長征,排除D項。故選C項。15.《論持久戰(zhàn)》是毛澤東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發(fā)表的重要文章。文章駁斥了“中國必亡論”和“中國速勝論”,論證了中國必須通過持久作戰(zhàn)才能贏得對日作戰(zhàn)最后勝利的觀點,為抗戰(zhàn)提供了科學的戰(zhàn)略指導。該文章發(fā)表于()A.江西瑞金 B.貴州遵義 C.湖南長沙 D.陜西延安〖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抗戰(zhàn)時期(中國)。據材料可知,抗戰(zhàn)時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在革命圣地延安,因此,毛澤東的《論持久戰(zhàn)》發(fā)表于陜西延安,D項正確;江西瑞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首都,排除A項;長征期間,在貴州遵義召開了遵義會議,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革命圣地延安,而非長沙,排除C項。故選D項。1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和人民政府同投機資本進行“銀元之戰(zhàn)~米棉之戰(zhàn)”的主要目的是()A.鞏固人民政權 B.加大財政投入 C.建立國營經濟 D.實現工業(yè)化〖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建國初期的新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銀元之戰(zhàn)”“米棉之戰(zhàn)”的目的是為了鞏固人民政權。黨和政府通過“銀元之戰(zhàn)”“米棉之戰(zhàn)”一舉結束了物價猛烈上漲、市場混亂的局面,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提高了的威望,A項正確;加大財政投入、建立國營經濟與材料無關,排除B、C項;實現工業(yè)化是在一五計劃,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7.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的標志是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B.社會主義類型憲法的制定C.國家財政和經濟的統(tǒng)一D.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答案〗D〖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國家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等公有制建立起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立,〖答案〗為D;A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政治上的確立,排除;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成為新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不符合題意,B錯誤;到1952年,人民政府通過實施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濟的措施,使國家財政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屬于國民經濟的恢復,不能表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確立,C錯誤。18.1960年春,“鐵人”王進喜率領鉆井隊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zhàn)。他們在茫茫大草原上露營,就著鹽水吃野菜,以頑強的意志打出了大慶第一口噴油井。他們身上體現的精神被譽為“鐵人精神”,其內涵是()A.助人為樂 B.艱苦奮斗 C.執(zhí)政為民 D.廉潔奉公〖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60年(中國)。據本題材料“茫茫大草原上露營,就著鹽水吃野菜,以頑強的意志打出了大慶第一口噴油井”可知,“鐵人精神”的內涵是艱苦創(chuàng)業(yè),B項正確;助人為樂意思是以幫助他人為快樂,材料未體現,排除A項;“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是在現代化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基本執(zhí)政理念,排除C項; 廉潔奉公意思是廉潔不貪,忠誠履行公職,一心為公,與材料不一致,排除D項。故選B項。19.觀察右面這幅宣傳畫,其出版于1985年畫作題為《我家買了大金?!贰F渌w現的時代主題是()A.農村改革開創(chuàng)新生活 B.城市化建設的新成就C.開啟對外開放新步伐 D.國家基本實現現代化〖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85年(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展,農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有能力購買拖拉機。因此,材料所體現的時代主題是農村改革開創(chuàng)新生活,A項正確;材料反映了農村改革開創(chuàng)新生活,未涉及城市化建設的新成就,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農村改革開創(chuàng)新生活,與對外開放無關,排除C項;此時我國還未實現現代化,排除D項。故選A項。20.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下列屬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成就的是()A.香港、澳門的回歸 B.經濟總量開始躍升至世界第二位C.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 D.取消農業(yè)稅,糧食產量大幅度增長〖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在這一時期,中國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標志著中國社會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等方面取得了全面進步,C項正確;香港、澳門的回歸是在1997年和1999年,早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始,排除A項;經濟總量躍升至世界第二位是在2010年左右,也早于中共十八大,排除B項;取消農業(yè)稅發(fā)生在2006年,早于中共十八大(2012年11月),排除D項。故選C項。21.許多民族獨立地“發(fā)明”了不同動植物的馴化,獨立地“發(fā)明”了農業(yè)??甲C據據也顯示,東非的大湖區(qū)和乍得湖之間的地區(qū),存在過早期的煉鐵活動,這時西亞技術尚未傳播到埃及。該材料可以說明古代文明的特點是()A.多源發(fā)展 B.交流頻繁 C.物產豐富 D.農業(yè)發(fā)達〖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根據“東非的大湖區(qū)和乍得湖之間的地區(qū),存在過早期的煉鐵活動,這時西亞冶鐵技術尚未傳播到埃及?!笨傻贸鑫鱽営幸辫F技術,而東非也獨立產生了冶鐵技術,這反映出古代文明具有多源特點,A項正確;材料主要體現古代文明的多源性,沒有提及各個古代文明的交流,排除B項;材料主旨“多源發(fā)展”,而“物產豐富”與主旨不符,排除C項;“農業(yè)發(fā)達”只能體現“獨立地‘發(fā)明’了農業(yè)”等部分材料,排除D項。故選A項。22.8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疆域遼闊的帝國。下列關于阿拉伯帝國描述正確的是()A.將地中海變成了自己的內海 B.成功編訂《查士丁尼法典》C.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 D.以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權〖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中古時期的亞洲。阿拉伯帝國在東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國的造紙術、印度的數字等先后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C項正確;羅馬帝國征服了從西班牙到兩河流域的整個地中海周邊地區(qū),把整個地中海變成了羅馬的內海,排除A項;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間編訂的《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過時的內容,使羅馬法成為系統(tǒng)、完整的法律體系,排除B項;12世紀末,日本進入幕府政治時期。在這種體制下,以天皇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義上的中央政府稱號,以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權,排除D項。故選C項。23.中世紀后期,西歐封建社會出現了許多新變化,在多方面取得進步,主要體現在()①王權有不同程度的加強②各地興起了眾多城市③莊園與農奴制度的興起④一些城市興辦了大學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是組合型選擇題。時空是中世紀的歐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后期,歐洲社會出現諸多變化,如政治上,王權不同程度上得到加強,經濟上,商品經濟得到發(fā)展,城市自治運動興起,教育上,大學興起,被稱為“中世紀最美好的花朵”,①②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莊園與農奴制度的興起屬于落后因素,與材料不符,③錯誤,排除ACD項。故選B項。24.對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核心精神的表述,準確的是()A.強調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 B.反對宗教信仰,倡導天賦人權C.提倡人生而平等,主張民主政治 D.強調科學精神,主張分權制衡〖答案〗A〖解析〗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強調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故A正確;文藝復興并不反對宗教信仰,故B錯誤;文藝復興時沒有涉及人生而平等,故C錯誤;分權制衡是啟蒙運動的內容,與文藝復興無關,故D錯誤。25.15世紀中期到17世紀中期被西方史學家稱為“擴張的時代”,主要是因為()A.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掠奪 B.奧斯曼帝國不斷征戰(zhàn)C.狂熱的宗教傳播和宗教征服 D.資本主義在全球擴展〖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世紀中期到17世紀中期(世界)。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歐洲國家在15世紀中期到17世紀中期新航路開辟以后,伴隨著而來的就是早期的殖民擴張,被稱為殖民擴張的時代,世界日益聯成一個整體,A項正確;“擴張的時代”的由來主要是因為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掠奪,與奧斯曼帝國不斷征戰(zhàn)無關,排除B項;狂熱的宗教傳播和宗教征服是在中世紀的歐洲,不符合材料時間,也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擴張的時代”的由來主要是因為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掠奪,資本主義在全球擴展工業(yè)革命后,排除D項。故選A項。26.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甚至工場手工業(yè)也不再能滿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引發(fā)了工業(yè)生產的革命?!痹撜撌鼋沂玖税l(fā)生工業(yè)革命的歷史條件是()A.手工工場的發(fā)展 B.工人階級的斗爭 C.科學革命的出現 D.世界市場的擴大〖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工業(yè)革命時期(英國)。據題干“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甚至工場手工業(yè)也不再能滿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引發(fā)了工業(yè)生產的革命”,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市場的不斷擴大導致原有生產方式無法滿足需求,這是引發(fā)工業(yè)革命的重要原因,題干強調了市場總是在擴大,這反映出世界市場的擴大是發(fā)生工業(yè)革命的歷史條件之一,D項正確;手工工場的發(fā)展只是工業(yè)革命的背景之一,但題干重點強調的是市場需求與工業(yè)革命的關系,排除A項;工人階級的斗爭與工業(yè)革命的發(fā)生條件關系不大,排除B項;科學革命的出現是工業(yè)革命的重要推動因素,但題干中并未直接體現,排除C項。故選D項。27.如表中所列的歷史事件反映了古老亞洲開始“覺醒”。其性質是()時間事件目標1905—1908年印度民族解放運動反對英國殖民統(tǒng)治,實現民族獨立1905—1911年伊朗立憲革命反抗封建主義和外國勢力的統(tǒng)治A.農民階級反帝愛國斗爭 B.無產階級革命C.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 D.社會主義運動〖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初(亞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亞洲覺醒指亞洲資產階級從改良走上革命,走上由資產階級領導、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其中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伊朗立憲革命是代表,因此這些運動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運動,C項正確;亞洲開始“覺醒”的事件屬于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非農民階級反帝愛國運動,排除A項;無產階級革命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建立社會主義政權的革命運動,排除B項;材料所述運動屬于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運動,而不是社會主義運動,排除D項。故選C項。28.有位老師在講解某一歷史事件時引用了“法國華工墓地寫有‘勇往直前’‘流芳百世’等字樣的碑文”“丘吉爾于1929年出版的回憶錄《世界危機》”“索姆河戰(zhàn)役的老照片”等材料。據此判斷,該歷史事件是()A.法國大革命 B.德意志統(tǒng)一 C.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D.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根據材料“法國華工墓地寫有‘勇往直前’‘流芳百世’等字樣的碑文”與“索姆河戰(zhàn)役的老照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法國華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被招募到歐洲,參與了艱苦的戰(zhàn)勤工作,其中許多人犧牲并被安葬在法國等地,而索姆河戰(zhàn)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重要戰(zhàn)役之一,故該歷史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C項正確;法國大革命的代表事件是《人權宣言》與“攻占巴士底獄”等,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德意志統(tǒng)一是近代歐洲的重大歷史事件,沒有涉及來法的華工,排除B項;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開啟于1939年,與材料信息“丘吉爾于1929年出版的回憶錄《世界危機》”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29.20世紀前期的兩次世界大戰(zhàn)和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打碎了資本主義長期以來對自身的樂觀自信。如表是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國家調控經濟的措施,其體現的主要特點是()措施一加大政府在公共事業(yè)領域的開支,增加就業(yè)機會,刺激消費需求措施二制定經濟發(fā)展計劃,促進經濟協調發(fā)展措施三利用信貸、利率、稅收的經濟杠桿實施宏觀調控A.國際協調 B.強化國家對經濟的干預C.自由放任 D.大力推動市場經濟發(fā)展〖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zhàn)后(全球)。據題干中列舉的措施“加大政府在公共事業(yè)領域的開支”“制定經濟發(fā)展計劃”“利用信貸、利率、稅收的經濟杠桿實施宏觀調控”,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措施都體現了國家對經濟的積極干預和調節(jié),這反映出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國家調控經濟的主要特點是強化國家對經濟的干預,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國家干預而非國際協調,排除A項;自由放任是二戰(zhàn)前的經濟政策,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題干強調的是國家干預,而不是單純推動市場經濟發(fā)展,排除D項。故選B項。30.1960年有17個非洲國家擺脫殖民統(tǒng)治獲得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年”。到20世紀60年代末,非洲的獨立國家己達41個,約占非洲總面積的84%,總人口的88%。這‘獨立浪潮的發(fā)生()A.壯大了社會主義陣營力量 B.導致美蘇兩極格局的瓦解C.摧毀了不合理國際秩序 D.加速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答案〗D〖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根據”到20世紀60年代末,非洲的獨立國家已達41個,約占非洲總面積的84%,總人口的88%。“可以看出,獨立浪潮的發(fā)生,加速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更多的國家實現了民族獨立,D項正確;新興獨立的非洲國家不一定是社會主義國家,無法得出“壯大了社會主義陣營力量”的結論,排除A項;美蘇兩極格局的瓦解時間是1991年,排除B項;“摧毀了不合理的國際秩序”夸大了“獨立浪潮”的作用,排除C項。故選D項第II卷本卷共3題,共40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經過東晉南朝的開發(fā),江南地區(qū)初步形成了稻麥兼種的作物體系,南方的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據估計,截至南朝初年,南渡人口已達95萬,占當時南方人口總數的六分之一。同時,南方政權總體上沒有放松農業(yè)生產。在南北勞動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江南農業(yè)便迅速發(fā)展起來了?!酝醮蠼▌⒌略觥吨袊洕匦哪弦圃蛟偬接憽返雀鶕牧喜⒔Y合所學內容,簡述江南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原因及意義?!即鸢浮皆颍恨r業(yè)生產技術的改進;北方人口大量南遷,補充了勞動力;南北方人民共同辛勤勞作;南方政權重視農業(yè)生產;南方社會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任意四點)意義: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促進了南北方人民的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促進了人口增長。(任意兩點,言之有理即可給分)〖解析〗本題是背景類與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的中國。第一小問原因,根據材料“江南地區(qū)初步形成了稻麥兼種的作物體系”可知,農業(yè)生產技術的改進;根據材料“南渡人口已達95萬,占當時南方人口總數的六分之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方人口大量南遷,補充了勞動力;根據材料“在南北勞動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可知,南北方人民共同辛勤勞作;根據材料“南方政權總體上沒有放松農業(yè)生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方政權重視農業(yè)生產;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方社會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第二小問意義,根據材料“南渡人口已達95萬,占當時南方人口總數的六分之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促進了人口增長;根據材料“在南北勞動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江南農業(yè)便迅速發(fā)展起來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促進了南北方人民的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國與拉丁美洲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于16世紀下半葉,該商路主要參與者是中國商人和西班牙人,貿易形式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