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勸學》《師說》聯(lián)讀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10《勸學》《師說》聯(lián)讀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10《勸學》《師說》聯(lián)讀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10《勸學》《師說》聯(lián)讀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10《勸學》《師說》聯(lián)讀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勸學》《師說》聯(lián)讀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兩山排闥送青來

——《勸學》《師說》聯(lián)讀教學設計

一、教學分析

《勸學》《師說》兩篇共同構成普通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六單元第10課。本單元屬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人文主題是“學習之道”。學會學習,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而良好的學風,又是有效學習的必備條件?!秳駥W》是兩千多年前荀子對學習問題的樸素認識,《師說》是一千多年前韓愈對“恥學于師"的批評,兩篇都是我國古代探討學習問題的名篇。雖然兩篇文章論述的重點不同,但都強調學習的重要性,而這與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終身學習”“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學會學習"等由很多相通之處,引導學生結合當下的學習生活,形成正確的學習觀,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對高一學生而言,兩篇的學習一是積累相關文言知識,二是理解文章的觀點,三是以及闡述觀點的方法和邏輯。要進行兩篇聯(lián)讀,必須是在對兩篇都有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否則就會為聯(lián)讀而聯(lián)讀,造成學生學習上的蜻蜓點水。聯(lián)讀的方式,一是求同,發(fā)現(xiàn)兩者之間的共性,二是辨異,辨析兩者之間的不同,三是修改,對文章的不足進行完善,三種方式都是在讀懂的基礎上發(fā)展學生實證、推理、批判與發(fā)現(xiàn)的能力,提高理性思維水平,而這也是“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的目標。

二、教學目標

梳理課文中“而"的用法,積累文中談學習的名句,能用說理模式闡發(fā)自己的學習觀點。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學習是永恒的話題。數(shù)千年來,人們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學習之道,以更好地獲取知識,提升能力和自身修養(yǎng)。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勸學》是兩千多年前荀子對學習問題的樸素認識,《師說》實一千多年前韓愈對“恥學于師"的批評,兩篇都是我國古代探討學習問題的名篇。湖北省何煜山老師曾經(jīng)把兩篇文章撰寫為一副對聯(lián):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從師而問,貴賤無論,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百工之人,知禮上求,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余嘉其能行古道。

學也,猶且博見參省知明矣。君無性之異也,善假于物。積德成德,神明自得,取之于藍,青之于藍,一毫莫非,不恥下問;匯流成江海,跬步至千里,爾通其理惜須臾。

兩篇課文對我們的學習觀念、學習方法都有一定的啟發(fā)。

活動一知識擂臺:學“而”時習之。

2.《勸學》“而"字

《勸學》(節(jié)選)一文中共有16個“而”,將“而"的用法加以分析歸納,可以發(fā)現(xiàn)這16個“而”都是連詞,用以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了多種關系,弄清它們的用法和意義對研讀課文很有幫助。

請同學們在學習的基礎上進行記憶,看誰記得又快又準。

(1)連詞,表轉折,可翻譯成“卻"但是”。

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②冰,水為之,而寒于水。③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④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⑤非能水也,而絕江河。⑥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2)連詞,表遞進,可翻譯成“而且"并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3)連詞,表因果,可翻譯成“因而"。

①則知明而行無過矣②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4)連詞,表修飾,可翻譯成“地”。

①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②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④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

(5)連詞,表假設,可翻譯成“如果"假如”。

①鍥而舍之,朽木不折。②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6)連詞,表并列,可翻譯成“和"與”。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師說》“而"字

“而”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連詞,可用于表示并列、承接、遞進、轉折、修飾等多種語義關系。請根據(jù)句子中的關系,寫出下列《師說》中的“而"的用法和意義。

(1)人非生而知之者()

(2)惑而不從師()

(3)吾從而師之()

(4)猶且從師而問焉()

(5)而恥學于師()

(6)擇師而教之()

(7)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8)小學而大遺()

(9)則群聚而笑之()

解答參考:(1)連詞,表承接,就;(2)連詞,表轉折,卻;(3)連詞,表承接,然后;(4)連詞,表承接,然后;(5)連詞,表轉折,卻;(6)連詞,表承接,然后;(7)連詞,表并列,而且;(8)連詞,表轉折,卻;(9)連詞,表修飾,地。

活動二尋章摘句:為學耽佳句。

4.尋找金句

杜甫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意思是他喜歡琢磨尋覓好的詩句,詩句的語言達不到驚人的地步?jīng)Q不罷休。好的詩句,類似我們現(xiàn)在說的“金句”,金句就是字字千金,富含哲理,有思想深度,能引發(fā)共鳴。《勸學》《師說》都是我國古代探討學習問題的名篇,請你從每篇中各找出一個談學習的佳句,推敲句子的含義。

5.學生分享

各小組在內部分享的基礎上推選一人在班級分享。

活動三義理闡發(fā):說理的方法

這兩篇文章都是論述性文字,但采用的方法不同,結構也不相同?!秳駥W》主要是比喻論證,逐項闡述自己的主張;《師說》除直接闡述外,主要采用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逐層深入地論述自己的觀點。

6.小組討論

《勸學》運用了大量的比喻來闡述道理,喻體多是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淺近貼切,讀來津津有味,精警動人,對說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比喻論證就是用打比方的方法來講道理。優(yōu)點:能使抽象的道理生動形象、淺顯易懂,容易讓人接受;精妙比喻使語言富于文采,有感染力。缺點:以喻代議,簡單枚舉比喻,缺少分析、闡釋、推論,沒有論證過程,有時不能形成論證關系的。

《勸學》選段中的論證不嚴密邏輯不自洽的地方。

篇目勸學

選取內容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論證觀點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論證方法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因果論證

論證模式比喻(對比)+觀點

論證邏輯不嚴密處

參考看法:

(1)青、水、木、金的形態(tài)、屬性變化屬于外力作用,君子“智明無過”是內在努力,兩者之間建立不了因果關系,無法推斷得出。

(2)“木直中繩"是說樹本來就是端正的,與“木受繩則直”相反,兩者之間缺少因果聯(lián)系,所以原文的“故"不合邏輯。這里或應該用“木受?則曲”。

7.活動小結

目前比較普遍的看法實,要完整、深刻地論述一個問題,不能僅靠幾個比喻,應和其他論證方法結合起來使用,避免“觀點+例子(論據(jù))"的模式。我們可以參考《師說》第三段的說理模式。

圣人無常師?!咎岢鲇^點】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臼聦嵳撟C】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評論】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疽谜撟C】是故【因果論證】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總結】

說理模式:觀點+例證+評析+引證+總結

活動四學以致用:我思故我在

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