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課件_第1頁
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課件_第2頁
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課件_第3頁
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課件_第4頁
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婦科常見惡性疾病的診斷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2前言近年來婦產科惡性腫瘤發(fā)病率逐年升高,發(fā)病年齡逐步年輕化,主要以手術治療輔助必要的放化療;在手術方式上由以往的大切口向微創(chuàng)方向發(fā)展;積極的治療,及早的診斷使婦科惡性腫瘤的生存率及預后得到大幅改善;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3第一部分解剖回顧內生殖器解剖盆腔血供淋巴結引流途徑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4盆腔相鄰器官生殖器

及功能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5盆腔相鄰器官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6女性內生殖器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7淋巴結清掃血液及

淋巴系統(tǒng)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8婦科惡性腫瘤外陰陰道子宮內膜宮頸卵巢輸卵管滋養(yǎng)細胞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9婦科腫瘤外陰腫瘤-VIN陰道腫瘤-VAIN-治療子宮頸腫瘤-CIN-診斷子宮腫瘤-EIN-預后輸卵管腫瘤--隨訪卵巢腫瘤-LMP

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10診斷治療復發(fā)!治愈診斷/治療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11一、外陰腫瘤一、外陰良性腫瘤:

較少見。主要有平滑肌瘤、纖維瘤、脂肪瘤、乳頭瘤、汗腺瘤等。其他如神經纖維瘤、淋巴管瘤、血管瘤等則更少見。二、外陰上皮內瘤樣病變(VIN)

包括:1.外陰鱗狀細胞上皮內瘤樣病變

2.外陰非鱗狀細胞上皮內瘤樣病變:

(paget’s病,未浸潤的黑色素細胞瘤)

VIN很少發(fā)生浸潤癌。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12A、外陰上皮內瘤樣病變(VIN)

【臨床表現】

瘙癢、破損潰瘍、丘疹、斑點,灰白或粉紅色。

【病理診斷與分級】

1.外陰鱗狀上皮內瘤樣病變:分Ⅰ、Ⅱ、Ⅲ3級分別為輕、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2.外陰非鱗狀上皮內瘤樣病變:外陰paget’s病

【治療】

VINⅠ:5%5Fu軟膏涂抹;激光治療。

VINⅡ~Ⅲ:病灶切除或單純外陰切除

paget’s病:較廣泛局部病灶切除或單純外陰切除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13

占女性生殖道癌腫的3%~5%,以>60歲、外陰鱗癌最常見。

一、鱗狀細胞癌:

80%~90%

外陰色素減退,長期慢性刺激、單純皰疹病毒Ⅱ型、HPV、EMB。

【診斷】

不易治愈的外陰瘙癢和不同形態(tài)的腫物單或雙側腹股溝淋巴結增大質硬固定

活組織檢查確診。

【治療】

1.手術:主要的治療手段2.放療、3.化療B、外陰惡性腫瘤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14

二、外陰惡性黑色素瘤:

占2%~3%,常來自結合痣或復合痣。發(fā)生于任何年齡婦女。外陰部黑痣有潛在惡變可能,應及早切除。三、外陰基底細胞癌:很少見,來源于表皮的原始基底細胞或毛囊。常伴發(fā)其他原發(fā)性惡性腫瘤如乳、胃、直腸、肺、宮頸、子宮內膜及卵巢癌。治療原則是較廣切除局部病灶,不需根治術。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15

二、宮頸癌死亡率居癌癥的第2位(20%)

HPV、單純皰疹病毒Ⅱ型、巨細胞病毒

好發(fā)鱗柱交界部,移行帶區(qū)。移行帶區(qū)活躍的未成熟細胞,或增生的鱗狀上皮細胞分化不良、排列紊亂、細胞核深染、核異型、核分裂相—形成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CIN),有的也可向宮頸浸潤癌發(fā)展。鱗狀上皮化生:基地具有分化潛能細胞鱗狀上皮化:陰道部鱗狀上皮直接長入;見于糜爛修復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16

【病理】

1.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CIN

(1)宮頸不典型增生:分輕、中、重度。

(2)宮頸原位癌:又稱上皮內癌

2.宮頸浸潤癌

(1)鱗癌:占90-95%。(2)腺癌①外生型:②內生型:深部浸潤,膨大如桶狀,表面僅見糜爛。③潰瘍型:④頸管型:宮頸外口內,隱藏在宮頸管。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17

鱗癌鏡檢:

①鏡下早期浸潤癌:小團癌細胞似淚滴狀、鋸齒狀穿破基底膜,進而出現膨脹性間質浸潤。

②宮頸浸潤癌:范圍超出早浸,呈網狀或團塊狀融合浸潤間質,細胞分化程度分為:

Ⅰ級:角化性大細胞型,分化較好。

Ⅱ級:非角化性大細胞型,中分化。

Ⅲ級:小細胞型,未分化。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18(2)腺癌:約占5%~10%,

①粘液腺癌:來源于宮頸粘膜柱狀粘液細胞,鏡下見腺體結構,有乳頭狀突起。

②宮頸惡性腺瘤:又稱偏差極小的腺癌,貌似良性,無異型性,但形態(tài)多變,常含點狀突起,浸潤宮頸壁深層,有間質反應包繞。③鱗腺癌:較少見,來源于宮頸粘膜柱狀細胞,幼稚,同時向腺癌及鱗癌方向發(fā)展,兩種上皮性癌在同一部位緊密結合。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19

【轉移途徑】

直接蔓延、淋巴轉移、血行轉移。一級組(宮旁、宮頸旁或輸尿管旁、閉孔、髂內髂外淋巴結)二級組(髂總,腹股溝深、淺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20【臨床分期】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21

【臨床表現】1.癥狀:接觸性出血。陰道排液,水樣、膿性或米湯樣,有腥臭或惡臭味。晚期則可因癌腫壓迫盆腔組織最后患者消瘦、發(fā)熱、全身衰竭等。

2.體征:不同類型局部體征不同,婦檢捫及附件增厚,結節(jié)狀,浸潤可達盆壁,形成冰凍骨盆。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22【診斷】—重點1.子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是篩查、普查宮頸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2.碘試驗:確定宮頸病變危險區(qū)取材活檢部位。

3.陰道鏡檢查:觀察宮頸表面有無異型上皮或早期癌變,選擇病變部位活檢。

4.宮頸活組織檢查:最可靠和不可缺少的方法,取材要深,多點取材。

5.錐切既是診斷也是治療

確診后酌行

胸片、淋巴造影、膀胱鏡、直腸鏡、

MRI或CT等檢查,確定臨床分期,制定治療方案。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23【鑒別診斷】1、宮頸糜爛和宮頸息肉;2、子宮粘膜下肌瘤;3、宮頸結核;4、宮頸乳頭狀瘤;5、宮頸尖銳濕疣;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24【治療原則】

1.CIN:Ⅰ級暫按炎癥處理,3~6月隨訪刮片或活檢。

Ⅱ級激光或錐切術,隨訪。Ⅲ級子宮全切術。

2.宮頸浸潤癌:

(1)手術:根據臨床分期、年齡、全身情況、

Ⅰa1期:全子宮切除術;

Ⅰa2期:子宮根治術,卵巢正常者可保留,酌情行盆腔淋巴結清掃術;

Ⅰb~Ⅱa期:廣泛子宮切除術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卵巢正常者應予保留。

(2)放射治療:Ⅱb期以上病人。

(3)綜合治療

(4)新輔助化療:術前先期化療,縮小腫瘤體積和范圍,降低腫瘤分期

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25【新輔助化療――治療模式的變化】

方案:鉑類和紫杉醇常用,動脈介入或全身化療。用藥2周顯效,1-2個療程后10-14天手術。新手術方式:子宮頸廣泛切除+盆腔淋巴清掃(腔鏡下)或術后淋巴化療。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26B超診斷及隨訪1宮頸的體積、大小――分期;2宮旁浸潤范圍――分期;3雙側輸尿管,腎盂積水;4腫塊血液信號、指數,判斷良惡性;5宮頸癌形態(tài)類型:糜爛型、外生型、內生型、內蝕形。陰道B超在宮頸CIN治療后妊娠婦女中預測早產的價值陰道B超測量宮頸長度能夠預測早產。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27【預后】

與臨床期別、病理類型及治療方法有關。

腺癌放療效果不如鱗癌。晚期病例主要死因:①尿毒癥;②出血;③感染;④全身轉移或衰竭。

【隨訪】

治療后最初每月1次,3月后每3個月1次,一年后每半年1次,第3年后每年1次或函詢。有癥狀隨時就診。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28二、卵巢腫瘤1、女性生殖器常見惡性腫瘤之一2、惡性卵巢腫瘤,由于診斷時多已晚期,5年生存率25%~40%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29組織學分類圖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30三、發(fā)病機制與高危因素

1、持續(xù)排卵學說2、高促性腺激素3、癌基因及抑癌基因

1、遺傳和家族因素20%~25%2、環(huán)境因素3、內分泌因素4、年齡因素:5、可能有關因素:接觸滑石粉、初潮早、絕經晚、社會環(huán)境等。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31A、卵巢良性腫瘤1:2、粘液性囊腺瘤:上皮性腫瘤。⑴占20%,生育年齡⑵多數單側,多房性,生長至較大程度。⑶囊壁單層分泌粘液的高柱狀上皮細胞,富有胞漿,胞核位于基底部。1、漿液性囊腺瘤為上皮性腫瘤。⑴占25%,30~40歲⑵多為單側,大小不等,囊性。

乳頭型者惡變率50%;⑶囊壁為單層立方或柱狀上皮。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32A、卵巢良性腫瘤23、Brenner(勃勒納瘤)瘤:為上皮性腫瘤⑴良性為99%。⑵多見40~50歲,單側多。腫瘤為實性。⑶鏡下:上皮細胞巢包埋于纖維間質中,常見明顯核縱溝,呈咖啡豆樣外觀。⑷10%~15%:不規(guī)則出血;

15%:子宮內膜增生;

15%~30%:雙側卵巢伴有另外一種腫瘤。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33A、卵巢良性腫瘤34、卵泡膜細胞瘤:為性索間質腫瘤,實性。⑴0.5%~1%,卵巢具有內分泌功能腫瘤⑵多發(fā)現于絕經期前后,29%有腹部腫塊史,10%有腹脹;常合并子宮內膜增生過長,甚至子宮內膜癌;⑶腫瘤多為單側,大小不一,切面實性灰白色;鏡下瘤細胞短梭形,胞漿富含脂質細胞交錯排列成旋渦狀。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34A、卵巢良性腫瘤45、纖維瘤:為性索間質腫瘤⑴占卵巢腫瘤2%~5%,單側多,雙側10%,多見于中年婦女;表面光滑,或結節(jié)狀,切面灰白色,實性,堅硬。⑵鏡下由膠原纖維的梭形瘤細胞組成,排列成編織狀。⑶Meigssyndrome(梅格斯綜合征):卵巢纖維瘤合并胸腹水,稱之。約1%~5%。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35A、卵巢良性腫瘤56、成熟性囊性畸胎瘤⑴又稱皮樣囊腫,占卵巢腫瘤的10%~20%,絕大多數為20~30歲;占畸胎瘤的95%。⑵多為單側,雙側10%~17%,因腫瘤多有蒂,又有一定的重量,易發(fā)生扭轉。⑶惡變率2%~4%。為生殖細胞腫瘤。⑷腫瘤可含外、中、內胚層組織。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36卵巢良性腫瘤并發(fā)癥1、蒂扭轉:婦科急腹癥。10%并發(fā)蒂扭轉。蒂:骨盆漏斗韌帶、卵巢固有韌帶、輸卵管。2、破裂:約3%的會發(fā)生破裂,有外傷性和自發(fā)性良種3、感染:多發(fā)生在腫瘤蒂扭轉或破裂之后,發(fā)生率約1%~3%。4、惡變: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37卵巢良性腫瘤診斷1、病史:2、臨床表現:⑴癥狀;⑵體征:3、輔查:超聲檢查、CT檢查、MRI檢查、腹腔鏡檢查等。4、腫瘤標志物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38卵巢良性腫瘤治療1、良性卵巢腫瘤確診后即應手術治療,有扭轉破裂等合并癥時應急診手術。2、根據患者年齡、生育要求及對側卵巢情況決定手術范圍。3、年輕患者應行卵巢腫瘤剝除術;圍絕經期婦女應行全子宮及雙側附件切除術。4、術中應作快速冰凍切片組織學檢查。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39B、卵巢惡性腫瘤11、漿液性囊腺癌⑴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占40%~60%,有25%囊性,66%囊實性,8%左右完全實性。⑵5年存活率僅為20%~30%。2、粘液性囊腺癌⑴占10%,單側多見。⑵預后較漿液性囊腺癌好。⑶5年存活率40%~50%。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40B、卵巢惡性腫瘤23、卵巢內膜樣癌⑴占卵巢惡性腫瘤的10%~20%。⑵常并發(fā)子宮內膜癌。⑶5年存活率40%~50%。4、透明細胞癌⑴發(fā)生率低于6%。⑵鏡下可找到透明細胞或鞋釘樣細胞。⑶常伴發(fā)卵巢及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⑷與卵巢內膜樣癌易于混淆。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41B、卵巢惡性腫瘤(3性索間質)1、顆粒細胞瘤:低度惡性⑴幼年型①30歲以前②約5%表現惡性,復發(fā)快⑵成人型

①1/3生殖年齡,2/3在絕經后。②占卵巢惡性腫瘤的10%,低度惡性③復發(fā)間隔長,擴散主要在腹腔內。2、支持細胞-間質細胞瘤(睪丸母細胞瘤)⑴75%發(fā)生在30歲以下,支持細胞分泌一定量雄激素,但間質細胞也可產生雌激素。多為良性。⑵10%~30%呈惡性行為。⑶5年存活率70%~90%。⑷鏡下:由不同分化程度的支持細胞及間質細胞組成。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42B、卵巢惡性腫瘤(4生殖細胞腫瘤)1、未成熟畸胎瘤⑴好發(fā)于青少年。⑵含2~3胚層,腫瘤由分化程度不同的未成熟胚胎組織構成,主要為原始神經組織。⑶復發(fā)及轉移率均高。有逆轉現象。⑷5年存活率僅20%左右。2、無性細胞瘤⑴中等惡性腫瘤,占惡性腫瘤的5%。⑵好發(fā)于青春期/生育期婦女。⑶放療特別敏感。⑷5年存活率達90%。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43B、卵巢惡性腫瘤4生殖細胞腫瘤3、內胚竇瘤(卵黃囊瘤)⑴多見兒童及年輕婦女,惡性程度高。⑵腫瘤細胞產生甲胎蛋白,其濃度與腫瘤消長有關,是診斷及治療監(jiān)護時的重要標志物。⑶腫瘤生長迅速,易早期轉移,預后差。⑷既往平均生存期僅1年,現經手術及聯合化療,生存期明顯延長。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44B、卵巢惡性轉移性腫瘤51、體內任何部位原發(fā)性癌均可能轉移到卵巢。2、常見原發(fā)性癌有:乳腺、腸、胃、生殖道、泌尿道以及其他臟器等。3、占卵巢腫瘤的5%~10%。預后極差。4、庫肯勃瘤(Krukenbergtumor):原發(fā)部位為胃腸道,腫瘤為雙側性,中等大,多保持卵巢原狀或呈腎形。鏡下見典型的印戒細胞。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45B、卵巢惡性腫瘤特點1、轉移途徑:

2、組織學分級:

3、臨床分期;

4、臨床表現:早期常無癥狀,一旦出現癥狀已屬晚期,常表現為腹脹、腹部腫塊及腹水等。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46分

FIGO

I期腫瘤局限于卵巢Ia期腫瘤局限于一側卵巢,包膜完整,表面無腫瘤,無腹水,或有腹水而未見惡性細胞Ib期腫瘤局限于兩側卵巢,包膜完整,表面無腫瘤,無腹水,或有腹水而未見惡性細胞Ic期Ia期或Ib期,有表面腫瘤生長,包膜破裂,腹水或腹腔沖洗液可見惡性細胞II期腫瘤侵人一側或雙側卵巢并向盆腔蔓延IIa期蔓延和(或)轉移至子宮和(或)輸卵管IIb期蔓延至盆腔其他組織IIc期IIa期或IIb期,表面腫瘤生長,包膜破裂,腹水或腹腔沖洗液可見惡性細胞Ш期腫瘤侵人一側或雙側卵巢,伴盆腔以外種植和(或〉后腹膜或腹股溝淋巴結轉移,肝臟表面轉移為Ш期Шa期腫瘤大體所見局限于盆腔,淋巴結陰性,但組織學證實有腹腔腹膜表面種植Шb期腫瘤侵人一側或雙側卵巢,腹腔腹膜種植瘤直徑〈2cm,淋巴結陰性ШC期腹腔腹膜種植直徑>2cm,和(或)腹膜后或腹股溝淋巴結轉移VI期腫瘤侵及一側或雙側卵巢,并有遠處轉移。胸水存在時需找到惡性腫瘤細胞,肝實質有轉移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47鑒別內容

良性腫瘤惡性腫瘤病史病程長,逐漸增大病程短,迅速增大體征單側多,活動囊性表面光滑,無腹水雙側多,固定實性或半實半囊表面結節(jié)狀不平伴腹水,多血性,可能查到癌細胞一般情況良好逐漸出現惡病質B型超聲為液性暗區(qū)有間隔光帶邊緣清晰液性暗區(qū)內有雜亂光團、點腫塊界限不清卵巢良惡性腫瘤鑒別表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48B、卵巢惡性腫瘤治療治療原則:手術為主加用化療、放療綜合治療。1、手術治療:全子宮雙附件大網膜闌尾、盆腹腔淋巴結清掃2、化學藥物治療:術前先期化療+手術+術后輔助化療3、放射治療:少用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49卵巢腫瘤超聲檢查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50卵巢腫瘤處理流程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51

腫瘤表現可以介乎兩者之間,稱為交界性腫瘤(如卵巢交界性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和粘性囊腺瘤)化療無效C、交界性腫瘤定義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52三、原發(fā)性腹膜癌中老年女性多見,男性也可發(fā)生常見癥狀:腹痛、腹脹、腹水化驗室檢查:CA125增高腹、盆腔腹膜彌漫性分布卵巢僅表淺受累,其他臟器無原發(fā)灶病理類似卵巢上皮性腫瘤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53原發(fā)性腹膜癌組織來源胚胎殘留學說:來源于腹膜上殘留胚胎性苗勒細胞第二苗勒系統(tǒng)學說:女性腹膜為第二苗勒系統(tǒng),腹膜間皮及下方間質與卵巢上皮均具有向苗勒系統(tǒng)上皮分化的潛能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54原發(fā)性腹膜癌病理類型:原發(fā)于卵巢的各類腫瘤均可發(fā)生于腹膜卵巢外腹膜漿液性乳頭狀癌宮內膜樣癌移行細胞癌惡性混合性苗勒管瘤透明細胞癌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55四、輸卵管癌病因:不明臨床表現:腹痛、包塊、排液,單側居多診斷:超聲、腹腔鏡治療:同卵巢癌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56五、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婦科常見惡性腫瘤。西方發(fā)達國家位居婦科惡性腫瘤首位,在我國僅次于宮頸癌。多見于50-69歲婦女,絕經后發(fā)病率占70-75%,40歲以前發(fā)病率僅為5%。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57分型I型:EC發(fā)病與雌激素有關,特點:年齡輕,組織學類型為子宮內膜樣腺癌,預后相對較好,DNA為整倍體。II型:EC與雌激素刺激無關,多見于絕經后婦女,DNA為非整倍體,預后差,組織學類型為乳頭狀漿液性癌。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58病因

內、外源性雌激素刺激:HRT增加發(fā)病風險,可持續(xù)至停藥后10年。他莫西芬(TAM,弱雌激素作用)長期應用。肥胖:高血壓、糖尿?。ㄈ摪Y)遺傳:卵巢癌、乳癌、非乳頭狀結腸癌屬癌癥家族綜合征,EC危險性增多。I型EC:子宮內膜單純增生、復雜性增生、單純不典型增生、復雜不典型增生,發(fā)展成EC的幾率分別為1%、3%、8%、29%。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59預后相關因素預后因素:1年齡;2期別;3組織學類型;4組織學分級;5肌層浸潤深度;6淋巴結轉移;7淋巴及血管間隙受累、瘤栓;8癌灶周圍子宮內膜增生;9性激素受體表達;10治療方案選擇。子宮內預后因素:組織分級、細胞類型、肌層浸潤深度、宮頸受累與否(主要);宮腔受累范圍、淋巴血管間隙浸潤、腫瘤新生血管等(較次要)。子宮外預后因素:附件轉移、盆腔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腹腔內種植轉移灶及遠處轉移灶,腹腔細胞學陽性。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60病理組織學分類子宮內膜樣腺癌:常見,占EC的60%;子宮內膜乳頭狀漿液性癌(UPSC)與透明細胞癌:均屬II型EC;子宮內膜粘液腺癌:少見;年輕患者EC的診斷引起高度重視,40歲以下婦女的EC多數為高分化。應注意與不典型子宮內膜增生及不典型息肉狀腺肌瘤鑒別。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61EC與超聲檢查

了解子宮大小、宮腔形狀、子宮內膜厚度、宮腔內有無贅生物、肌層浸潤程度、子宮周圍、附件及淋巴結有無轉移。經陰道彩超診斷符合率可達90%以上。經陰道超聲能顯示較小宮腔內腫塊,對邊界、內部結構、子宮肌層的侵犯范圍顯示清晰。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62EC與超聲檢查

彩色多普勒于病變區(qū)域顯示較豐富的血流信號,并在腫塊周邊及其內部測定低阻力型動脈血流,可明顯提高診斷率,為首選方法。絕經后婦女發(fā)現子宮大小與絕經年份不符,子宮內膜厚度>5mm,存在宮腔積液時應警惕EC存在。Granberg報道EC的內膜厚度17.7±5.8mm,正常絕經后婦女僅為3.2±0.7mm。當子宮內膜<5mm者,可不做檢測;厚度在5-8mm則為篩查對象,連續(xù)監(jiān)測或分段診刮。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63判斷子宮內膜癌深肌層侵犯的準確性研究

IVUS:準確性69-70%,靈敏度76-80%,特異性65-93%;CDFI:腫瘤的生長和血管的生長促使子宮血流增加是診斷深肌層侵犯的基礎;子宮動脈血流改變與腫瘤體積成正比;Develioglu認為聯合子宮動脈的RI值、IVUS可以明顯提高判斷肌層侵犯的靈敏及特異度。子宮動脈的RI值有一定價值,0.53為臨界值。CDFI深肌層侵犯準確性為83.3%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64鑒別診斷子宮內膜增生胚胎組織殘留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

定義:來源于胎盤絨毛滋養(yǎng)細胞的疾病,主要包括葡萄胎、侵蝕性葡萄胎和絨毛膜癌。

四、妊娠滋養(yǎng)細胞腫瘤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A、葡萄胎

指妊娠后胎盤絨毛滋養(yǎng)細胞增生,終末絨毛轉變成水泡,水泡間相連成串,形如葡萄,亦稱水泡狀胎塊。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67病理及病因流行:東南亞高發(fā),1/500~600妊娠。1%~3%病例可第二次發(fā)生。病因;年齡:>40或<20歲高發(fā)。完全性葡萄胎核型為空卵受精。部分性葡萄胎核型常為三倍體。病理:1.

滋養(yǎng)細胞呈不同程度增生。2.

絨毛間質水腫及退行性變。3.

絨毛間質中血管消失。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68葡萄胎大體標本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69部分型葡萄胎與完全型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70臨床表現與鑒別診斷1.停經后陰道流血2.腹痛3.子宮異常增大4.

卵巢黃素囊腫5.妊高征征象6.甲狀腺功能亢進現象1.流產2.雙胎妊娠3.羊水過多4.異位妊娠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71診斷停經后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子宮5個月妊娠大小未觸及胎體,聽不到胎心、無胎動。妊娠劇吐、雙側附件囊腫均支持診斷。若在陰道排除的血液中查見水泡狀組織,則可診斷。輔助檢查:①

HCG測定;②

B超檢查;③X線檢查。婦科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72高危因素β-HCG大于10,0000IU/L子宮明顯大于孕月,黃素囊腫大于6CM年齡大于4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