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
法律與教化第8課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課程標準】
1.知道中國先秦時期成文法的產(chǎn)生過程,以及這一時期德治、法治關系的討論。2.知道自西漢起歷代王朝法律、禮教并用的統(tǒng)治手段?!局攸c難點】學習重點:先秦時期德治與法治的爭論;西漢起歷代王朝法律、禮教并用的統(tǒng)治手段。學習難點:律令儒家化與“禮法結合”問題。中國古代的法治中國古代的禮教時空坐標西周春秋戰(zhàn)國秦朝漢朝魏晉唐朝宋朝明朝清朝以宗法為核心的禮制孔子“為政以德“
子產(chǎn)“鑄刑書”,中國最早的成文法德治法治孟子仁政韓非商鞅法治尊崇儒術,以經(jīng)注律法家治國《九章律》律令儒家化基層重視家訓《大唐開元禮》,漢以來封建禮儀制度之大成《唐律疏議》標志著中華法系確立《九刑》習慣法《呂氏鄉(xiāng)約》儒學士人教化鄉(xiāng)里的范本《宋刑統(tǒng)》《天圣令》“六諭”《大明律》開創(chuàng)侓例合編的體例《圣諭十六條》和《圣諭廣訓》鄉(xiāng)約與法律合流《大清律例》導入新課孔子和韓非子分別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們的治國思想對歷代王朝都產(chǎn)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儒家的德治思想有積極向上的意義,但法家思想更適合各國富國強兵、政令統(tǒng)一的需要。雖然,德治和法治看似水火不容,背道而馳,但是德治和法治結合在一起才更有利于國家的鞏固,歷代許多統(tǒng)治者也認識到了這一點,由此也出現(xiàn)了法律與儒學緊密結合的局面。為什么“不研究禮就無法全面理解中國法律史”?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一、先秦時期的德治與法治(一)思想淵源(夏商西周時期):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行修言道,禮之質也。
——《禮記·曲禮上》材料二《尚書》里保存不少西周初年的政治文誥,每篇都說到如何治民。其中《無逸篇》說治民要“先知稼穡之艱難”,“懷保小民,……;《立政篇》說“繼自今文子文孫,其勿誤于庶獄庶慎?!敝剞r與慎獄尤為封建政治的重要綱領?!烂仨毐C?。
——范文瀾《中國通史》材料三“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商有亂政,而作《湯刑》。周有亂政,而作《九刑》”。三辟之興,皆叔(亂)世也。
——《左傳·昭公六年》材料四夏商周時期頒行的刑書上只有刑名、刑種的規(guī)定,而無確切的罪名,人民對罪與非罪的區(qū)別只能依據(jù)傳統(tǒng)的觀念及社會道德、風俗習慣去加以甄別。
——武樹臣《中國成文法的起源》1.背景:夏商時期,君王及奴隸主貴族可以隨意殘害奴隸。2.德治思想的淵源:(1)統(tǒng)治者為了維護社會等級秩序,同時體現(xiàn)統(tǒng)治者的自我約束。建立起以宗法制為核心的禮制;(2)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進步性。德治(禮)的起源。3.法治源:從《左傳》思想的淵記載,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湯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國家可能已經(jīng)有了法律,也就是說在法家思想產(chǎn)生之前,統(tǒng)治者已經(jīng)運用法律來治理國家了。(二)德法之爭:(春秋戰(zhàn)國時期)1.背景:東周時期,王室衰微,大國爭霸,禮崩樂壞。①經(jīng)濟:鐵犁牛耕井田制瓦解,封建小農經(jīng)濟產(chǎn)生發(fā)展②政治:王室衰微,大國爭霸,,禮崩樂壞。③思想:諸侯國君出于爭霸需要,紛紛尋求治國新思想,禮賢下士,招攬人才。百家爭鳴,儒法思想影響最大。④歷史:夏商西周早期德法思想出現(xiàn)。2.過程:(1)第一次德法之爭:禮法之爭。①前536年,鄭國的子產(chǎn)“鑄刑書”,制定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法。②叔向反對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罰適用于亂世,公布刑書會使老百姓更注重爭端,而不顧道德禮義。問題探究: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叔向與子產(chǎn)爭論實質及“鑄刑書”的歷史影響。材料叔向使詒子產(chǎn)書,曰:“……昔先王議事以制,不為刑辟,懼民之有爭心也……制為祿位,以勸其從,嚴斷刑罰,以威其淫……民于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禍亂。民知有辟,則不忌于上,并有爭心,以征于書而徼幸以成之,弗可謂也。……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征于書,錐刀之末,將盡爭之,亂獄滋豐,賄賂并行,終子之世,鄭其敗乎!”(子產(chǎn))復書曰:“若吾子之言,僑不才,不能及自損,吾以救世也。”
——摘自《左傳·昭公六年》答案:(1)實質: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禮崩樂壞背景下,諸侯國君尋求治國思想之爭。(2)影響:①宣告了成文法誕生,確立了“法律公開”的新興地主階級的立法準則;②限制貴族特權,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平民的利益;③推動了各國變法運動的開展和依法治國理念的傳播,促進封建社會的形成起到推動作用;④具有鮮明的改革色彩,為法家的“以法治國”提供了經(jīng)驗,也為歷代王朝法制建設的發(fā)展奠基,成為秦漢以后封建法制的濫觴。(2)第二次德法之爭:儒法之爭①背景:A.政治:春秋戰(zhàn)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禮崩樂壞;B.經(jīng)濟:鐵犁牛耕興起,解放了生產(chǎn)力,土地私有趨勢;C.思想:學術下移,思想活躍,百家爭鳴;D.大國爭霸、兼并戰(zhàn)爭的需要。②概況:合作探究:結合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儒法之爭的概況,你如何評價德治與法治?教材的“史料閱讀”:法家認為君主應該用法和刑來管理國家: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為患于法之內,動無非法。……故以法治國,舉措而已矣。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故矯上之失,詰下之邪,治亂決繆,絀美齊非,一民之軌,莫如法。屬官威民,退淫殆,止詐偽,莫如刑。
——《韓非子·有度》儒家卻認為禮可以治理社會: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zǔn)節(jié)退讓以明禮。
——《禮記·曲禮》評價:(1)儒家主張通過道德禮義教化民眾,重視民生與民意,但仁政與德治思想并不適用于列強兼并、戰(zhàn)爭激烈的戰(zhàn)國時期,無助于國君們實現(xiàn)他們的強國抱負。(2)法家思想既能帶來富國強兵的現(xiàn)實利益和政令統(tǒng)一的需要,又滿足了各國君主專制的愿望,符合時代需要。(3)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國不斷富國強兵,最終統(tǒng)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益學案學習任務解析【課堂任務】一、學習活動一:梳理先秦時期的德治與法治1.任務一:梳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與法家各自的治國主張與教化思想。代表時代治國思想教化思想理論來源儒家孔子春秋
①為政以德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主張德治,通過道德禮義教化民眾,重視民生與民意。人性善代表時代治國思想教化思想理論來源儒家孟子戰(zhàn)國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主張德治,通過道德禮義教化民眾,重視民生與民意。
人性善法家韓非戰(zhàn)國①君主要以法、術、勢駕馭臣下。②君主要賞罰分明。“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人性惡商鞅戰(zhàn)國頒行法令保護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2.任務二:歷史分析:先秦時期禮法之爭的勝利者是誰?為什么其思想能得到君主的重用?勝利者:法家。原因:儒家思想不適用于列強兼并、戰(zhàn)爭激烈的戰(zhàn)國時期,儒家的仁政與德治思想難以落到實處,無助于國君實現(xiàn)強國抱負。法家思想既能帶來富國強兵的現(xiàn)實利益,又滿足了各國君主專制的愿望。課堂練習1.公元前536年,代表莊正醇厚的三代理想的叔向反對子產(chǎn)“鑄刑書”,認為“禮”的尊嚴在于其不成文,讓人日用而不知,提出“國將亡,必多制”。子產(chǎn)則以“吾以救世”回應叔向。兩人爭論的實質是
A.要不要鑄刑書B.以何種方式“救世”
C.“多制”是否“國亡”
D.“世”需不需要救答案:B。解析:概括材料可知,叔向認為“禮”的神秘性有利于對人的管理,故用周禮來治民;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子產(chǎn)“鑄刑鼎”則是把刑書鑄在鼎上,以刑法來治民,因此,二人爭論的是實質是以周禮治民,還是以法治民,故B項正確。要不要鑄造“刑鼎”、“多制”是否“國亡”在實質也是以何種方法來治民,故AC排除。兩人對“世”需不需要救不存在分歧,而是以何種方法來救爭論,故D項排除。2.先秦著作《尚書》中載:“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春秋時期鄭國的子產(chǎn)說:“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據(jù)此可知,先秦時期的思想A.注重探究自然界規(guī)律 B.已具有樸素的辯證觀念C.蘊含一定的人本精神 D.積極為集權政治服務答案:C。解析:依據(jù)材料“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可知,體現(xiàn)了以民為本的思想;依據(jù)“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可知,強調人的作用,由此可知,先秦時期的思想蘊含了一定的人本精神,故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人本精神,沒有體現(xiàn)“探究自然界規(guī)律”,故A項錯誤;辯證法強調事物具有兩面性,材料沒有體現(xiàn),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xiàn)集權政治.故D項錯誤。故選:C。3.(2021·北京高考·1)祝歲習俗古已有之?!对娊?jīng)》云:“稱彼兕觥(酒杯),萬壽無疆?!睗h代歲首,皇帝“大朝受賀”“百官受賜宴饗”。民間亦在歲首祭祀,其時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長敬酒祝壽。該習俗()A.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并興盛于漢代B.體現(xiàn)禮儀教化與倫理秩序C.植根于我國古代商業(yè)文明D.僅是官方舉行的慶祝儀式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祝歲習俗由來已久,從皇帝到普通百姓都很重視,通過舉行各種儀式來體現(xiàn)對君主或長輩的敬意與美好期盼,體現(xiàn)了通過節(jié)慶禮儀進行教化和對倫理秩序的認同,B項正確;由材料中《詩經(jīng)》的記述可知,該習俗在西周時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排除A項;該習俗植根于我國古代農耕文明,排除C項;由材料可知,祝歲習俗并不僅是官方舉行的慶祝儀式,在民間也有,排除D項。故選B項。4.(2021天津)孔子認為“身正”是為政者的重要品質,“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韓非子主張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為惠于法之內”。他們這是倡導統(tǒng)治者A.推行仁政 B.以法治國
C.規(guī)范行為 D.監(jiān)督民眾答案:C。解析:據(jù)“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可得出,孔子強調要端正自身言行:據(jù)“不游意于法之外,不為惠于法之內”可得出,韓非子強調要遵守法律。二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要求統(tǒng)治者遵守規(guī)則,規(guī)范行為,C項正確。孟子主張推行仁政,排除A項;法家主張以法治國,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監(jiān)督民眾,排除D項。5.(2024·天津市·期中考試)周初,統(tǒng)治者把商人的迷信鬼神發(fā)展為“以德配天”論,改造了商人諸事占卜的天命論,強調“惟德是輔”,突出了道德在治國理政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見西周政治理念A.拋棄了神學迷信理論 B.蘊含著一定的人文精神C.重視維護民眾的利益 D.受到“仁政”學說的影響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先秦德治,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B.從題干看出,周初強調“惟德是輔”,突出了道德在治國理政中的地位和作用,蘊含著一定的人文精神,故B項正確。A.“拋棄了”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C.“維護民眾的利益”的說法從題干無法得出,排除C。???????D.“仁政”學說是由戰(zhàn)國時期孟子提出,晚于西周,排除D項。6.(2024·安徽省·期中考試)商朝迷信鬼神、“上帝”,而以周公為代表的周初統(tǒng)治者創(chuàng)造了“德治”“敬天保民”等概念,并將商朝的“上帝”代入其中,以“天命靡常,惟德是輔”來解釋西周代商的原因。這表明周朝()A.具有一定人本主義色彩 B.采用儒家思想治國理政C.徹底擺脫神權思想束縛 D.為推行分封制尋找依據(jù)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西周時期人本主義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A.據(jù)題干“商朝迷信鬼神、上帝,而周初統(tǒng)治者創(chuàng)造了德治、敬天保民”等概念,說明周代強調以“德”治理天下、并保護百姓,表明統(tǒng)治者關注下層民眾,體現(xiàn)出一定的以人為本的色彩,A項正確。B.儒家思想是春秋時,孔子創(chuàng)立,排除B項。C.周代沒有徹底擺脫神權,排除C項。D.“德治”,“敬天保民”與實行分封制沒有必然聯(lián)系,排除D項。7.(2024·陜西省·月考試卷)據(jù)《史記》記載,湯以仁德著稱,滅夏建商,但商朝依然流行人殉、人祀;周朝統(tǒng)治者在滅商過程中認識到“天命靡常”的道理,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祭祀多是以牛、羊、豬、狗為主的牲祭。這一變化反映了西周時期A.民本文化取代神本文化 B.儒家仁政思想影響深遠C.德治由自發(fā)走向自覺 D.民本思想成為社會主流思想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先秦德治,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C.據(jù)題干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湯以仁德著稱,但商朝依然流行人殉、人祀;周朝統(tǒng)治者在滅商過程中認識水平提高,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祭祀多是以牛、羊、豬、狗為主的牲祭,反映了西周時期德治由自發(fā)走向自覺,C項正確。A.據(jù)題干天命靡常“以德配天”可知,民本文化未取代神本文化,排除A項。B.春秋晚期,孔子創(chuàng)立儒家,排除B項。D.題干不能得出民本思想成為社會主流思想,排除D項。8.(2024·陜西省·月考試卷)據(jù)儒家經(jīng)典《尚書·酒誥》記載,周公對衛(wèi)康叔說,商湯畏懼天命,施行德政,所以得了天下;商紂王自以為天命在茲,安閑逸樂、不恤民眾,因而墮廢天命,被西周取代。據(jù)此可知,西周A.深受儒家“以德治民”思想的影響 B.以“天命”為君主集權的理論基礎C.政治活動中神權迷信的影響力增強 D.執(zhí)政理念中包含了一定的理性因素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先秦時期的德治,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D.根據(jù)題干“周公對衛(wèi)康叔說,商湯畏懼天命,施行德政,所以得了天下;商紂王自以為大命在茲,安閑逸樂、不恤民眾,因而墮廢天命,被西周取代”可知,西周以保民和德政為執(zhí)政合法性來源,說明西周執(zhí)政理念中包含了一定的理性因素,故D正確。A.西周時期儒家還沒有誕生,排除A。B.西周沒有實現(xiàn)集權,排除B。C.題干中的體恤民眾思想不是神權迷信思想的體現(xiàn),排除C。課前復習2024年10月22日課前默寫內容1.寫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法。2.寫出中國古代史上第二次德治和法治之爭的實質以及法家思想被接受的原因。1.寫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法。2.寫出中國古代史上第二次德治和法治之爭的實質以及法家思想被接受的原因。春秋時期鄭國子產(chǎn)的“鑄刑書”。實質:是國家治理方式之爭,是為了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統(tǒng)治,穩(wěn)定社會秩序。原因:法家思想既能帶來富國強兵的現(xiàn)實利益和政令統(tǒng)一的需要,又滿足了各國君主專制的愿望,符合時代需要。第8課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課程標準】
1.知道中國先秦時期成文法的產(chǎn)生過程,以及這一時期德治、法治關系的討論。2.知道自西漢起歷代王朝法律、禮教并用的統(tǒng)治手段?!局攸c難點】學習重點:先秦時期德治與法治的爭論;西漢起歷代王朝法律、禮教并用的統(tǒng)治手段。學習難點:律令儒家化與“禮法結合”問題。二、秦漢至隋唐的法律與教化——引禮入法
禮法結合(一)秦漢時期:1、秦朝:重法輕儒——禮法對立(1)指導思想:法家思想治國,推動了律的編纂;(2)內容:①律為當時最主要的法律形式;②朝廷發(fā)布法律文告,稱“令”。(3)實施:堅持輕罪重罰,嚴刑酷法2、漢朝:禮法結合(1)內容:①漢承秦律,制定《九章律》;②律令并行。(2)實施:儒家知識分子以經(jīng)注律(用儒家經(jīng)典來解釋法律條文)
春秋決獄(兩漢時期引用儒家經(jīng)典作為審理案件的依據(jù)的審判方式)“春秋決獄”:在審判案件時,如遇到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或雖有規(guī)定卻不符合儒家道德的案子,則以儒家經(jīng)義《春秋》作為定罪量刑的依據(jù)。儒家思想逐步融入,律令儒家化的開始(二)魏晉時期——律令儒家化1、原因:①漢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為主流,儒家知識分子以經(jīng)注律;②魏明帝設律博士,專用儒家思想解釋律令。2、特點:以經(jīng)注律,律令儒家化。3、量刑原則:親屬之間的尊卑親疏(準五服以制罪)所謂“準五服以制罪”就是按照五服所表示的親屬關系遠近及尊卑,來作為定罪量刑的依據(jù)。凡是卑幼傷尊長,如殺祖父母、父母,處分重于常人相殺。反之,尊長殺卑幼,刑事任輕于殺常人。4、目的:維護三綱五常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三)唐朝時期——法律儒家化的完成(禮法結合,重視孝道,法系定型)1、法律:(1)過程:(3)影響:唐初:刪繁就簡《貞觀律》《永徽律》《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議》(2)特點:唐律是禮法結合的典范,如對儒家倫理中的孝特別重視①繼承了漢魏以來法律制定和闡釋的經(jīng)驗,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最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華法系確立的標志。②歷代王朝大多以此為藍本創(chuàng)制自己的法律。中華法系:是指以中國古代倫理法為基礎,以《唐律疏議》為代表的中國法律和仿照中國法律而制定的東亞、東南亞等封建國家法律的總稱。特點是突出成文法典,強調禮法結合,重視家族倫理,民法與刑法不分。
探究:為什么法律與儒學的結合會越來越緊密?1、儒學和法家各有側重,具有互補性;2、秦朝以嚴刑酷法致二世而亡的教訓,為法律與儒學的結合奠定了基礎;3、漢朝確立了儒學的獨尊地位,加速了向法律的滲透;4、儒家思想適應了封建統(tǒng)治的需要(維護等級特權);5、大批儒家知識分子獲得修訂法律的機會,用儒學思想改造現(xiàn)行法律。(三)唐朝時期——法律儒家化的完成(禮法結合,重視孝道,法系定型)2、教化:(1)內容:①國家層面:提倡禮治:開元二十年(732年),唐朝政府頒行《大唐開元禮》,這是一部體系龐大、體例嚴謹內容繁復的禮儀法典,也是秦漢以來封建禮儀制度的集大成。②社會層面:注重基層教化:唐朝政府推廣魏晉南北朝以來重視家訓的經(jīng)驗,強化基層教化。(2)唐朝社會治理特點禮法結合,提倡禮治,重視家訓經(jīng)驗,強化基層教化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與教化思考:根據(jù)上述材料評價唐朝的禮制情況?由是,唐之五禮之文始備,而后世用之,雖時小有損益,不能過也?!缎绿茣ざY樂志》(唐律)按照民間禮俗,“子不復仇非子也”;“聞喪即須哭泣”;“事親有隱無犯”;身為子孫對其父母、祖父母應當“以其飲食忠養(yǎng)之”?!切┍緛碓诿耖g流傳既久的,曾經(jīng)被儒家經(jīng)典記載或討論過的,靠著道德自律和鄉(xiāng)里組織調解的各種風俗習慣,都一一披上法律的盛裝,閃爍著王法的威嚴。
——武樹臣:《中國法律思想史》《大唐開元禮》是秦漢以來封建禮儀制度的集大成。唐朝政府推廣魏晉以來重視家訓的經(jīng)驗。強化基層教化。(南北朝)顏之推歸納: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與教化朝代法律成果教化成果法律與教化的關系秦——漢兩晉南北朝唐法家思想治國,推動了律的編纂對立沿襲秦律制成《九章律》獨尊儒術以經(jīng)注律禮法開始結合,儒家知識分子以經(jīng)注律律令儒家化進一步推動律令儒家化《貞觀律》《永徽律》《永徽律疏》(《唐律疏議》)《大唐開元禮》重視家訓唐律是禮法結合的典范(完成)益學案學習任務解析【課堂任務】學習活動二:梳理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與教化1.任務一:梳理秦漢至隋唐法律儒家化的過程,完成下表朝代法律教化成果禮法關系秦代制《商鞅六律》出土:云夢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禮法對立西漢沿襲秦律,制《九章律》出土:江陵張家山漢墓《二年律令》用儒家思想解釋律令魏晉南北朝魏明帝設律博士律令進一步儒家化唐代《刪繁就簡,制定《貞觀律》、《永徽律》、《唐律疏議》提倡禮治,《大唐開元禮》推廣重視家訓的經(jīng)驗,強化基層教化禮法結合成型(教材P47思考點)結合表格,思考為什么法律與儒學的結合會越來越緊密?原因:①吸取秦朝嚴刑峻法導致速亡的教訓。②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了儒家的統(tǒng)治地位。③雙方具有互補性,可相互配合以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鞏固封建統(tǒng)治。④便于減輕法律推行的阻力。⑤受小農經(jīng)濟的影響。⑥受傳統(tǒng)宗法觀念的影響。2.任務二:據(jù)材料,概括古代中華法系的特點,并簡析其成因有什么?材料唐代統(tǒng)治者制定《唐律疏議》頒行天下,強調“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猶昏曉陽秋相須而成者也”。唐律規(guī)定了嚴懲十惡,依次為: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唐律還規(guī)定如果贓證已經(jīng)明確,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據(jù)犯罪事實進行判決。《唐律》規(guī)定刑罰定罪,不以小過而濫行誅殺;其用刑,在教人以善,非逞強權之威。犯罪時幼小,事發(fā)時長大依幼小論。嚴格禁止“親屬相告”。為“不誠信”行為開辟專篇《詐偽》27條,《雜律》篇以刑罰懲罰民事行為中的違約、欺詐行為。《唐律》由正文、注釋、疏議三部分組成,成為中國古代法成熟的標志和中華法系的代表,成為古代中國基本的立法思想和價值取向,影響后世?!獡?jù)葉孝信《中國法制史》等答案:中華法系特點:①禮法結合,德主刑輔,法律儒家化;②法律為君主專制服務,實質仍為人治;③強調犯罪事實和證據(jù);④慎刑甚殺,重視教化,維護綱常倫理;⑤刑法發(fā)達,民法薄弱;⑥體系完備。原因:①政治:維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需要;②經(jīng)濟:小農經(jīng)濟占主導;③思想:漢武帝以來,儒家思想成為正統(tǒng)思想;④其他:血緣宗族與宗法傳統(tǒng)的影響。課堂檢測1.(2024·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月考試卷)在秦朝的法律中,故秦人和新秦人的地位并不對等,所謂的故秦人是關中百姓,新秦人是原六國百姓。秦國的二十等爵在秦滅六國后被推行到天下,東方各國百姓原有的爵位并未得到秦朝的承認。材料意在強調()A.秦朝法律存在重大缺陷 B.秦朝的統(tǒng)治蘊含危機C.統(tǒng)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 D.二十等爵制更加優(yōu)越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秦朝的統(tǒng)治,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B.根據(jù)題干可知,秦朝的法律對原六國百姓采取了不對等的做法,雖然受到關中百姓歡迎,但法律制度卻遭到東方各地的排斥,這說明秦朝的統(tǒng)治蘊含著一定危機,故B項正確。A.題干并不是強調秦律存在的缺陷問題,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C.題干未涉及秦朝統(tǒng)治集團內部矛盾尖銳的相關信息,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D.題干并未對比秦國的二十等爵與東方各國的爵制,無法得出其更加優(yōu)越的結論,排除D項。2.(2024·云南省·月考試卷)歷史學家余英時認為,漢代以“孝悌”作為取士最重要的標準,是根據(jù)“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的邏輯推衍出來的。而漢代從對“孝”的重視到“舉孝廉”制度形成的過程,也是“社會的倫理秩序與一般性的政治制度進行對接”的過程。余英時意在強調,漢代()A.政治與倫理同構 B.治國注重傳承與創(chuàng)新C.取仕政策的調整 D.儒學理論體系政治化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漢代統(tǒng)治思想和察舉制,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A.根據(jù)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雖承秦的制度而立國,然而統(tǒng)治思想上卻極力矯正秦政的流弊,統(tǒng)治者自上而下對“孝”的推崇、踐行,到以此為基礎和標準形成“舉孝廉”制度正是其中的重要舉措,折射出的不僅僅是所謂的儒學“獨尊”,更重要的是儒家政治觀與價值取向對國家政治的多方面滲透,故A正確。B.漢代治國傳承一般強調的是“漢承秦制”,題干中沒有體現(xiàn),故排除B。C.項不符合題干主旨,故排除C。D.題干未體現(xiàn)儒學理論體系的政治化,而是體現(xiàn)漢代政治與倫理同構,故排除D。3.(2024·廣東省·單元測試)西晉時期,法律規(guī)定“竣禮教之防,準五服以制罪”,處理親屬相犯的刑事案件時,需要按照“五服”之內的血緣關系,依據(jù)當事人之間的尊卑、長幼、親疏定罪。這體現(xiàn)出()A.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B.約法省禁,慎刑慎罰C.引禮入律,禮法合流 D.律為正文,例為附注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與教化。根據(jù)材料“竣禮教之防,準五服以制罪”可知,法律以親屬之間的尊卑、長幼、親疏作為量刑的重要原則,目的在于維護儒家提倡的三綱五常,體現(xiàn)出引禮入律,禮法合流,故選C項。韓非主張“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排除A項;約法省禁,即法令要簡約,刑網(wǎng)要寬疏;慎刑慎罰指審慎地量刑和處罰,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明朝在司法實踐中特別重視“例”,曾數(shù)次重修《問刑條例》,開創(chuàng)了律例合編的體例,排除D項。4.(2024·河南省·期末考試)唐代民間蒙書《太公家教》指出:“他籬莫驀,他戶莫窺,他嫌莫道,他事莫知,他貧莫笑,他病莫欺,他財莫愿,他色莫思,他強莫觸,他弱莫欺,他弓莫挽,他馬莫騎。弓折馬死,償他無疑?!边@說明唐代童蒙教育A.重視忠孝立身之道 B.尊重孩童的自然天性C.體現(xiàn)理學的世俗化 D.注重知識與道德培養(yǎng)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唐代童蒙教育,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D.題干顯示,唐代民間蒙書《太公家教》告誡兒童要時刻警醒,言行端正,在對兒童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兒童品行的培養(yǎng),故D項正確。A.題干信息體現(xiàn)唐代童蒙教育注重德行修養(yǎng),禮儀規(guī)范,未體現(xiàn)忠孝觀念,故A項錯誤。B.由題干可知,唐代蒙童教育是用禮儀規(guī)范告誡兒童的言行,是對孩童天性的糾正,故B項錯誤。C.理學產(chǎn)生于宋代,與題干中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5.(2024·四川省·月考試卷)唐朝嚴禁巫術,《唐律疏議》規(guī)定,犯“造畜蠱毒罪”者,本人被處絞刑外,連坐家人及知情不報的里正、坊正、村正;犯“造厭魅罪及造符書咒詛罪”且目的為殺人者,以“謀殺論減二等處罰”。這些條款()A.蘊含了禮法合一的觀念 B.折射出國家治理的理性化傾向C.突顯了唐朝律法的嚴酷 D.旨在消除宗教活動的社會影響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了唐代的法律與教化,需要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本題以唐朝的法律與教化為切入點,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A.材料是對推行巫術的懲罰措施,沒有涉及禮治和法治的結合,故A項錯誤;B.根據(jù)材料“造畜蠱毒罪……造厭魅罪及造符書咒詛罪……謀殺論減二等處罰”,可以看出《唐律疏議》的規(guī)定可知,政府對巫術行為進行嚴懲的態(tài)度,折射出國家治理的理性化傾向,故B項正確;C.材料主旨信息并非是突顯了唐朝律法的嚴酷,故C項錯誤;D.法律的主旨在于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故D項錯誤。故選:B。6.(2024·內蒙古自治區(qū)·月考試卷)唐律規(guī)定,卑幼告期親尊長,處徒刑兩年,“十惡”中的“不孝”,如謾罵和毆打父母、祖父母,會被處以絞刑;如果身體健康,不供養(yǎng)父母,處以徒刑三年;謊稱父母死亡、祖父母死亡,處以徒刑兩年半;在父母、祖父母的喪期有禮樂行為的都會受到處罰。這些規(guī)定的根本目的是()A.維護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秩序 B.保證父母在家庭中的絕對權威C.弘揚封建社會的孝道美德 D.繼承與發(fā)展傳統(tǒng)宗法等級觀念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與教化,解答本題需要掌握中國古代時期的法律與教化的根本目的。本題考查的是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與教化,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根據(jù)材料,這些法律的規(guī)定,表面是維護父母的權威,實際上是維護三綱五常,最終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秩序,A項正確;弘揚“孝”道,保證父母的權威,發(fā)揚宗法等級觀念都是表象,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維護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秩序,排除BCD項。故選:A。7.(2024·福建省·期中考試)世界法律一般劃分為五大法系:大陸法系、英美法系、阿拉伯法系、印度法系和中華法系。根據(jù)你對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背景的了解,指出傳統(tǒng)中華法系的特征是()A.重私法和法典權威,明確立法與司法分工B.以禮入法,禮法結合,國家確認家族法規(guī)C.以判例法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宗教教規(guī)入法D.效法英美,中西結合,救亡圖存色彩強烈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傳統(tǒng)中華法系的特征,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B.依據(jù)所學可知,中華法系的特點有:法律以君主意志為主;禮教是法律的最高原則;刑法發(fā)達,民法薄弱;行政司法合一。故B項符合題意。A.本項是英美法系的特點,故排除A。C.以判例法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是英美法系的特點,宗教教規(guī)入法是印度法系的特點,故排除C項。???????D.本項是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特點,故排除D。8.(2024·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期中考試)無訟是中國古代政治與法制建設的價值取向,調處是實現(xiàn)無訟的重要手段之一。官府調處運用道德教化解決法律糾紛,民間調處通過宗族、鄰里、朋友等力量化解民事糾紛。調處反映A.國家采用法刑相結合的治國理念 B.法律體系中律例合編的體例特征C.人們的法律意識和權利意識增強 D.儒家倫理深刻影響古代中國司法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儒家倫理對法律的影響,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D.據(jù)題干可知,官府調處運用道德教化解決法律糾紛,民間調處通過宗族、鄰里、朋友等力量化解民事糾紛,體現(xiàn)了律令的儒家化,即儒家倫理深刻影響古代中國司,故D項正確。AB.題干描述的是律令的儒家化趨勢,沒有體現(xiàn)法刑相結合,也未描述律例合編,排除AB項。C.題干描述的是官府和民間調處,以及運用道德教化解決法律糾紛,而非法律意識和權利意識增強,排除C項。9(2022·海南高考·5)《漢書》記載“開國承家,有法有制”,認為國家應關注禮制和法律。唐代有士人說:“禮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彼未院?,儒學士人以鄉(xiāng)約教化鄉(xiāng)里。到了明清,鄉(xiāng)約與法律逐漸合流。這些治理方式旨在()A.推誠輔君,效功百姓B.滅私徇公,堅守直道C.守道與德,思退刑罰D.威制天下,以案刑獄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禮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儒學士人以鄉(xiāng)約教化鄉(xiāng)里”可知,這些治理方式主要是通過禮法規(guī)范和鄉(xiāng)約教化來維護君王統(tǒng)治,同時通過鄉(xiāng)約教化將儒家倫理道德與百姓日常生活相結合,以達到教化百姓的目的,故選A項;禮制和法律是為了約束個人的不法行為,并不是為了完全消滅個人的私欲,排除B項;“認為國家應關注禮制和法律”說明這些治理方式強調禮制和法律教化,并不是廢除刑罰,而是寬嚴相濟、外儒內法,排除C項;鄉(xiāng)約教化主要通過道德感化的形式來引導百姓,而不是嚴刑峻法,以刑獄威百姓,排除D項。10.(2021·湖北高考·3)唐代杜佑《通典》稱:“理(治)道之先,在乎行教化?!痹摃鴥热莘譃槭池洝⑦x舉、職官、禮、樂、兵、刑、州郡、邊防九門,其中“禮門”占全書篇幅的一半。從內容上看,杜佑修撰《通典》特別強調()A.道家的無為而治B.史學的通古貫今C.儒家的倫理綱常D.理學的格物致知答案:C。解析:據(jù)材料“在乎行教化”“‘禮門”占全書篇幅的一半”可知,杜佑認為治理國家的核心在于教化民眾,尤其注重“禮”,即用儒家的倫理綱常治理社會,故選C項;無為而治與“在乎行教化”不符,排除A項:史學的貫通古今與“‘禮門”占全書篇幅的一半”不符,排除B項:宋代理學才出現(xiàn),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課前復習2024年10月24日課前默寫內容1.寫出中華法系確立的標志及特點。2.寫出秦漢、魏晉、隋唐時期法律和教化的關系。1.寫出中華法系確立的標志及特點。2.寫出秦漢、魏晉、隋唐時期法律和教化的關系。標志:《唐律疏議》的確立,標志著中華法系的確立。特點:禮法結合。秦漢時期:禮法對立。魏晉時期:律令儒家化。隋唐時期:法律儒家化的完成。第8課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三)【課程標準】
1.知道中國先秦時期成文法的產(chǎn)生過程,以及這一時期德治、法治關系的討論。2.知道自西漢起歷代王朝法律、禮教并用的統(tǒng)治手段?!局攸c難點】教學重點:歷代王朝在法律和教化方面的主要舉措。教學難點:理解中國古代法律與教化關系的演化。一、先秦時期的德治與法治——儒法之爭
禮法對立目錄德治與法治之爭的實質、目的是什么?為什么法律與儒學的結合會越來越緊密?宋朝以后的法律建設有什么特點?從宋朝到清朝,鄉(xiāng)約所講內容有何變化?有什么特點和作用?變化的原因是什么?思考題:二、秦漢至隋唐的法律與教化
——引禮入法
禮法結合三、宋元至明清的法律與教化
——約為律用
禮法融合新授課三、宋元至明清時期的法律與教化(一)法律1.概況:閱讀教材,填寫下表:朝代法律實踐活動宋朝元朝明朝清朝2.特點:(1)多以《唐律》為藍本,因時制宜;(2)開創(chuàng)了律例合編新體例。合作探究: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明清時期律例體系特點材料一朕仿古為治,明禮以導民,定律以繩頑,刊著為令。明刑所以弼教。律者,萬世之常法;例者,一時之旨意。(朱元璋遺訓)令子孫守之,群臣有稍議更改,即坐以變亂祖制之罪。
——《明史·刑法志》材料二死刑犯家里,沒有其他成年人可以奉養(yǎng)他們父母,也就是家里有七十歲以上老人無人奉養(yǎng),這種情形下要留下死刑犯性命,換一種其他方式來處刑,這就叫留養(yǎng)承嗣原則。(注:雙方都為獨子此原則不成立)。材料三會審制度:三司會審和九卿會審朝審(京城的死刑案件),秋審(地方的死刑案件)。特點:(1)用禮控制和管理人民方式成熟;(2)司法完全為皇權掌控;(3)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4)德主刑輔思想達到頂峰;(5)司法與行政合一;(6)有利于鞏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二)教化1.宋朝:儒學開始向基層滲透,并發(fā)展出理學(1)背景①宋朝儒學向基層滲透,發(fā)展出理學②南宋后期程朱理學逐步建立統(tǒng)治地位(2)傳播方式及表現(xiàn)①社會層面:通過教育與科舉,授徒、書院講學等方式②鄉(xiāng)里層面:儒學士人投身基層教化,以鄉(xiāng)約教化鄉(xiāng)里。北宋呂大鈞撰寫的《呂氏鄉(xiāng)約》是儒學士人教化鄉(xiāng)里的范本③家庭層面:深入族規(guī)、家訓中,朱熹的《家禮》和《小學》成為家庭和幼童的行為規(guī)范2.明朝:約律融合(1)鄉(xiāng)約改為宣講明太祖的“六諭”,使鄉(xiāng)約逐漸帶有強制力;(2)儒士引用《大明律》來解釋“六諭”,不遵鄉(xiāng)約要受到處罰或治罪。問題思考:鄉(xiāng)約有哪些職能?材料德謂見善必行,聞過必改,能治其身,能治其家,能事父兄,能教子弟,能御僮仆,能肅政教,......能決是非,能興利除害,能居官舉職。業(yè)謂......讀書治田,營家濟物,畏法令,謹租賦,如禮樂射御書數(shù)之類,皆可為之。非此之類,皆為無益。
——《呂氏鄉(xiāng)約》鄉(xiāng)約的職能:(1)教化職能:通過獎善懲惡的手段,用封建宗法思想和儒家的倫理綱常對鄉(xiāng)民進行教化。(2)救助職能:強調鄉(xiāng)約與社倉、保甲、社學等結合。(3)法律職能:鄉(xiāng)約逐漸官方化后凸顯法律職能,在調解民間糾紛和調查取證等方面發(fā)揮作用。3.清朝:約為律用清朝鄉(xiāng)約基本延續(xù)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講內容變成了康熙帝"圣諭十六條"和雍正帝《圣諭廣訓》,宣講時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4.趨勢:教化百姓的鄉(xiāng)約,經(jīng)政府利用和推廣而具有約束力,并與法律合流。5.影響:①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加強基層社會治理;②促進儒家文化和傳統(tǒng)道德的傳播;③利于發(fā)展生產(chǎn);④使基層社會日益僵化,缺乏活力。P48【學思之窗】:思考從宋朝到清朝,鄉(xiāng)約所講內容有何變化及變化的原因?材料一一、德業(yè)相勸;二、過失相規(guī);三、禮俗相交;四、患難相恤。
——《呂氏鄉(xiāng)約》材料二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xiāng)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
——明太祖“六諭”材料三敦孝弟以重人倫,篤宗族以昭雍睦,和鄉(xiāng)黨以息爭訟,重農桑以足衣食,尚節(jié)儉以惜財用,隆學校以端士習,黜異端以崇正學,講法律以儆愚頑,明禮讓以厚風俗,務本業(yè)以定民志,訓子弟以禁非為,息誣告以全良善,誡匿逃以免株連,完錢糧以省催科,聯(lián)保甲以弭盜賊,解仇忿以重身命。
——康熙帝“圣諭十六條”答案:(1)變化:內容:①宋以道德教化為主,用來教育百姓向善互助;②明清增加宣講“圣諭”的內容,也更多強調順從、安分守己。主體:從民間儒學人士自發(fā)推動到政府推廣,逐漸具有強制性。(2)原因:①明清君主專制強化;②明清之際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③理學在南宋確立統(tǒng)治地位;④政府加強基層社會控制的需要。
本課內容總結合作探究: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你如何評價中國古代“社會治理”和“國家統(tǒng)治”過程中“禮法結合,儒法并用”?材料一在中國的傳統(tǒng)社會……如果政府官員受儒家道德思想熏陶,尊奉儒家思想,就會賢明有德,就奉公守法。然而,當政府以道德的名義濫施暴政,人民很難判定什么是真正道德的?!杜司S:什么是法治?—區(qū)分法治與法律,<憲法>與憲政》材料二由于禮的侵入,法律思想的德化,法律制度的儒化,使道德高于一切,法律始終處于從屬地位。在人們的意識中道德的標準高于一切,道德意識較強,法律意識是服從于道德意識的。另外,由于德禮為先,屬主導,將法的作用限制到一個極小的范圍即罰以內,人們對于法的認識僅在于是鎮(zhèn)壓、懲罰,這樣一來,人們避猶不及,更談不上運用和掌握。
——鄭永流蕭伯符《再議中國法律思想發(fā)展的基本線索》評價:(1)積極性:①推動中華法系的形成與發(fā)展,進一步弘揚了儒家傳統(tǒng)道德倫理;②以禮入法,以仁為本,慎用刑罰,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2)消極性:①禮法結合,將道德和法律的界限模糊化,使判案有相當主觀性及隨意性;②不利于人民法治意識的形成,法治意識淡薄。高考真題演練:1.(2023·高考全國乙卷)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鄰里之間必須互相知曉丁數(shù)、職業(yè),即“某民丁幾,受農業(yè)者幾,受士業(yè)者幾,受工業(yè)者幾,受商業(yè)者幾”。這一措施意在()A.強調農商皆本B.加強對民間的控制C.禁止人口流動D.促進經(jīng)濟均衡發(fā)展答案:B?!窘馕觥坑刹牧稀鞍傩锗徖镏g必須互相知曉丁數(shù)、職業(yè)”可知朱元璋通過采取對社會百姓鄰里之間的相互監(jiān)視的措施,從而達到加強對民間社會控制的目的,故選B項;朱元璋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明末清初,黃宗羲等早期啟蒙思想家提倡工商皆本的理念,排除A項;材料中朱元璋的做法意在通過對社會成員從事職業(yè)的掌握來達到強化社會控制的目的,材料中并沒有禁止人口流動的信息,邏輯推理錯誤,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涉及朱元璋針對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差異而采取相應的措施,無法推出促進經(jīng)濟均衡發(fā)展的結果,排除D項。2.(2022·北京高考)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積極修建亭臺館榭以供民眾游玩,甚至將其作為一項重要政務。歐陽修《豐樂亭記》載:“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狈吨傺驮诿麆佟皣雷恿赆炁_”邊修建先賢祠堂以“詠其風”,認為這樣“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證了北宋()A.注重推行社會教化
B.放松了對經(jīng)濟的控制C.鼓勵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
D.實行崇文抑武的方針答案:A。【解析】據(jù)材料“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有大功于名教”可知,北宋士大夫積極修建亭臺館榭以供民眾游玩,引導民眾走近他們的生活方式與審美趣味,最終起到儒家化移風俗效用的場所,即注重推行社會教化,故選A項;材料強調北宋士大夫積極修建亭臺館榭以推行社會教化,不涉及經(jīng)濟控制問題,得不出“放松”的結論,排除B項;修建亭臺館榭與鼓勵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無關,排除C項;崇文抑武指在地位上、工資待遇上以及文化宣傳上,抬舉(尊崇)文官,貶低(抑制)武將,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3.(2022·海南高考)《漢書》記載“開國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LNG運輸車輛改裝與安全檢測合同3篇
- 2024年食品行業(yè)社會保險管理與代繳合同
- 2025年度物流車輛智能系統(tǒng)升級合同4篇
- 2025年度醫(yī)療健康公司股權轉讓與產(chǎn)業(yè)鏈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商業(yè)大廈車位包銷及物業(yè)管理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倉儲物流系統(tǒng)建設承包經(jīng)營協(xié)議4篇
- 2024石材行業(yè)石材應用技術研究采購合同2篇
- 2025年度網(wǎng)絡直播個人勞務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嬰幼兒專用牛奶采購合作協(xié)議書3篇
- 2025年電動自行車品牌代理銷售合同標準版2篇
- 有砟軌道施工工藝課件
- 兩辦意見八硬措施煤礦安全生產(chǎn)條例宣貫學習課件
- 廣西失敗企業(yè)案例分析報告
- 湖南建設工程施工階段監(jiān)理服務費計費規(guī)則
- 人教版高中數(shù)學必修二《第九章 統(tǒng)計》同步練習及答案解析
- 兒科護理安全警示教育課件
- GB/T 16886.23-2023醫(y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第23部分:刺激試驗
- 三年級下冊口算天天100題
- 洪恩識字識字卡(001-100)可直接打印剪裁
- 國家中英文名稱及代碼縮寫(三位)
- 高二物理選修講義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