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2 物質結構與性質滬科版(2020)教學設計合集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2 物質結構與性質滬科版(2020)教學設計合集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2 物質結構與性質滬科版(2020)教學設計合集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2 物質結構與性質滬科版(2020)教學設計合集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2 物質結構與性質滬科版(2020)教學設計合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2物質結構與性質滬科版(2020)教學設計合集目錄一、第1章原子結構與性質 1.11.1氫原子結構模型 1.21.2多電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1.31.3元素周期律 1.4本章復習與測試二、第2章分子結構與性質 2.12.1共價分子的空間結構 2.22.2分子結構與物質的性質 2.32.3配位化合物和超分子 2.4本章復習與測試三、第3章晶體結構與性質 3.13.1金屬晶體 3.23.2離子晶體 3.33.3共價晶體和分子晶體 3.4本章復習與測試第1章原子結構與性質1.1氫原子結構模型授課內容授課時數(shù)授課班級授課人數(shù)授課地點授課時間教學內容分析本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內容來自于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2物質結構與性質滬科版(2020)第1章原子結構與性質1.1氫原子結構模型。本節(jié)課將重點探討氫原子的結構模型,以及這一模型對氫原子的化學性質的影響。具體內容包括:

1.氫原子的電子排布:s軌道和p軌道的排布及其能量級。

2.氫原子的電子云模型:波爾模型和薛定諤方程。

3.氫原子的化學性質:電負性、價電子數(shù)等概念的引入和解釋。

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知識的聯(lián)系:

學生在學習這一章節(jié)之前,應該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化學基礎知識,如元素周期表、電子排布等。在此基礎上,本節(jié)課將深入探討氫原子的電子排布和結構模型,以及這一模型對氫原子的化學性質的影響。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將能夠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結構和性質之間的關系,為進一步學習化學的其他領域打下堅實的基礎。核心素養(yǎng)目標分析本節(jié)課的核心素養(yǎng)目標主要圍繞科學探究、科學思維、科學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進行設計。

1.科學探究:通過學習氫原子結構模型,培養(yǎng)學生運用科學方法進行探究的能力。學生將能夠運用觀察、實驗、分析等方法,探究氫原子的電子排布和結構模型,從而理解其化學性質。

2.科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運用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等科學思維方式,分析和解決問題。學生需要運用波爾模型和薛定諤方程等理論,深入理解氫原子的結構模型,并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釋氫原子的化學性質。

3.科學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和好奇心,以及對科學研究的嚴謹態(tài)度。學生應該能夠認識到來探究原子結構與性質的重要性,培養(yǎng)他們積極投入到科學探索中的熱情。學習者分析1.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相關知識:在進行本節(jié)課學習之前,學生應該已經學習了原子結構的基本概念,如電子、原子核、軌道等。他們應該對元素周期表和電子排布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和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

2.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和學習風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將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動手實驗能力。他們的學習風格可能偏向于實踐操作、合作探究或者獨立思考。

3.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對氫原子結構模型的復雜性感到困惑,特別是波爾模型和薛定諤方程的理解。此外,他們可能對氫原子的化學性質與電子排布之間的關系感到難以理解。學生可能還需要在實驗操作和數(shù)據(jù)分析方面提高自己的技能。教學資源準備1.教材:確保每位學生都有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2物質結構與性質滬科版(2020)第1章原子結構與性質1.1氫原子結構模型的教材或學習資料。教材中應包括氫原子的電子排布、結構模型以及化學性質的相關內容。

2.輔助材料:準備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如圖片、圖表、視頻等。這些輔助材料可以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氫原子的結構模型和化學性質。例如,可以準備氫原子的電子排布圖、波爾模型和薛定諤方程的示意圖等。

3.實驗器材:如果涉及實驗,需要確保實驗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對于本節(jié)課,可以設計一些實驗來讓學生親身體驗氫原子的化學性質,如氫原子的燃燒實驗、酸堿中和實驗等。確保實驗器材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以及學生的安全。

4.教室布置:根據(jù)教學需要,布置教室環(huán)境,如分組討論區(qū)、實驗操作臺等。將教室布置成適合小組討論和實驗操作的環(huán)境,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合作學習和實踐操作。

此外,還需要準備一些教學工具,如投影儀、白板、黑板等,以便進行多媒體演示和板書教學內容。同時,教師應提前熟悉教學內容,準備教學PPT或教案,確保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

最后,教師應提前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對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對本節(jié)課的期望,以便更好地進行教學設計和調整教學策略。教學過程設計1.導入環(huán)節(jié)(5分鐘)

-教師通過展示氫原子的真實照片或模型,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對原子結構的學習興趣。

-提出問題:“氫原子是什么樣的結構?它的結構對其化學性質有何影響?”

-邀請學生分享他們對氫原子結構的了解,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和表達自己的觀點。

2.講授新課(15分鐘)

-教師簡要回顧原子結構的基本概念,如電子、原子核、軌道等。

-引入氫原子的電子排布,講解s軌道和p軌道的排布及其能量級。

-講解波爾模型和薛定諤方程,解釋氫原子的電子云模型。

-強調氫原子的化學性質,如電負性、價電子數(shù)等,并給出相應的實例。

3.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5分鐘)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氫原子結構與化學性質之間的聯(lián)系。

-學生分組討論,通過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團隊合作能力。

-每組學生分享他們的討論結果,教師進行點評和指導,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

4.鞏固練習(10分鐘)

-教師給出一些練習題目,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答。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題目,教師進行個別輔導和解答疑問。

-學生之間進行小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科學思維。

5.課堂提問(5分鐘)

-教師提出一些問題,檢查學生對氫原子結構與性質的理解程度。

-學生回答問題,教師進行點評和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教師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主動學習的習慣。

6.總結與拓展(5分鐘)

-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進行總結,強調氫原子結構與性質的重要性。

-提出一些拓展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原子結構與性質在其他領域的應用。

-鼓勵學生在課后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

總用時:40分鐘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的參與和互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思考,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確保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知識點梳理1.氫原子的電子排布:s軌道和p軌道的排布及其能量級。

2.氫原子的電子云模型:波爾模型和薛定諤方程。

3.氫原子的化學性質:電負性、價電子數(shù)等概念的引入和解釋。

4.氫原子的結構模型:波爾模型和薛定諤方程的比較和理解。

5.氫原子的性質與結構之間的關系:電負性、價電子數(shù)等性質與氫原子結構的關聯(lián)。

6.氫原子的應用:氫原子的燃燒、酸堿中和等實驗現(xiàn)象的解釋。

7.氫原子的實驗操作:氫原子的燃燒實驗、酸堿中和實驗等實驗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

8.氫原子的數(shù)據(jù)分析: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來驗證氫原子的化學性質,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據(jù)分析能力。

9.氫原子的團隊合作:在實驗和討論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科學思維。

10.氫原子的批判性思維: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質疑和反思,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教學反思與改進在教授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2物質結構與性質滬科版(2020)第1章原子結構與性質1.1氫原子結構模型的過程中,我進行了以下反思與改進:

1.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嘗試通過展示氫原子的真實照片和模型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此并不感興趣。在未來的教學中,我計劃引入更多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的情景,例如通過討論氫能源的應用來引出氫原子的結構模型,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2.講授新課:在講解氫原子的電子排布和結構模型時,我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于波爾模型和薛定諤方程的理解存在困難。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我計劃在未來的教學中引入更多的實驗和實際例子,以便學生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氫原子的結構模型。

3.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在小組討論中,我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于如何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感到困惑。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我計劃在未來的教學中增加更多的實驗操作和數(shù)據(jù)分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和分析數(shù)據(jù)來鞏固所學的知識。

4.鞏固練習:在學生完成練習題目時,我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于如何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感到困難。為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我計劃在未來的教學中增加更多的練習和練習環(huán)節(jié),通過不同類型的題目來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課堂提問:在提問環(huán)節(jié),我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于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解釋自己的思路感到困難。為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我計劃在未來的教學中鼓勵學生更多的參與課堂討論,通過小組討論和口頭報告等方式來培養(yǎng)他們的表達能力。重點題型整理八、重點題型整理

1.題型一:氫原子電子排布圖的繪制

問題:根據(jù)波爾模型,正確繪制氫原子的電子排布圖。

答案:根據(jù)波爾模型,氫原子的電子排布圖應包括1個1s電子和2個2s電子。

2.題型二:氫原子化學性質的解釋

問題:解釋氫原子的電負性和價電子數(shù)對其化學性質的影響。

答案:氫原子的電負性較低,因為它只有一個電子,而且它的價電子數(shù)也較少,這使得氫原子容易失去電子形成正離子。

3.題型三:氫原子結構模型的分析

問題:分析氫原子的結構模型,并解釋其與化學性質的關系。

答案:氫原子的結構模型由波爾模型和薛定諤方程描述。這些模型揭示了氫原子的電子排布和能級結構,進而影響了氫原子的化學性質,如電負性和價電子數(shù)。

4.題型四:氫原子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與解釋

問題:觀察氫原子的燃燒和酸堿中和實驗現(xiàn)象,并解釋其背后的原因。

答案:氫原子的燃燒實驗顯示了氫氣與氧氣的化學反應,生成了水。酸堿中和實驗顯示了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的相互結合,形成了水。這些實驗現(xiàn)象都可以通過氫原子的結構模型和化學性質來解釋。

5.題型五:氫原子數(shù)據(jù)分析

問題: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氫原子的化學性質,并解釋觀察到的現(xiàn)象。

答案: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我們可以驗證氫原子的化學性質,如電負性和價電子數(shù)。例如,通過測量氫原子的電負性,我們可以確定其在化學反應中的傾向性,以及通過計算氫原子的價電子數(shù),我們可以預測其與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質。

這些題型和答案僅作為示例,實際教學中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進行調整和擴展。第1章原子結構與性質1.2多電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科目授課時間節(jié)次--年—月—日(星期——)第—節(jié)指導教師授課班級、授課課時授課題目(包括教材及章節(jié)名稱)第1章原子結構與性質1.2多電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課程基本信息1.課程名稱: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2物質結構與性質滬科版(2020)第1章原子結構與性質1.2多電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2.教學年級和班級:高二年級一班

3.授課時間:2022年10月12日

4.教學時數(shù):1課時(45分鐘)核心素養(yǎng)目標分析1.理解多電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guī)律,掌握能級、能層的概念,并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釋簡單的化學現(xiàn)象。

2.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能夠運用原子結構與性質的知識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

3.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通過實驗觀察和數(shù)據(jù)分析,探究多電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guī)律。

4.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通過小組討論和合作,共同解決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5.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認識到物質結構與性質的研究對于解決實際問題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和熱情。學習者分析1.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相關知識:學生在之前的化學課程中已經學習了原子結構的基本概念,如原子核、電子云等,并且對元素周期表有一定的了解。他們可能已經熟悉了單電子原子的電子排布,但對于多電子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可能還沒有完全掌握。

2.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和學習風格:學生可能對探索原子內部的結構和性質感興趣,特別是那些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化學現(xiàn)象。他們可能通過視覺和動手操作來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知識。同時,他們可能對實驗和觀察有較強的興趣,喜歡通過實際操作來探索問題。

3.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學生可能會對多電子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感到困惑,特別是如何區(qū)分不同能級和能層的電子排布。他們可能對抽象的概念如能級、能層等的理解存在困難。此外,學生可能對如何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感到挑戰(zhàn),需要通過實例和化學實驗來加深理解。教學方法與手段1.教學方法

(1)講授法:在講解多電子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時,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例子和實際案例,引導學生理解和記憶抽象的概念。通過講解能級、能層等知識點,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認識。

(2)討論法:在學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觀點,相互啟發(fā),共同解決問題。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

(3)實驗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多電子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教師可以安排一些實驗,如通過光譜儀觀察不同元素的譜線,讓學生直觀地了解電子排布與元素性質之間的關系。

2.教學手段

(1)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地展示原子結構模型、電子排布圖等,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時,多媒體課件可以承載大量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

(2)教學軟件:教師可以運用教學軟件,如模擬原子結構的游戲、在線化學實驗等,讓學生在虛擬環(huán)境中進行操作,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3)網絡資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如查閱相關學術論文、觀看在線教學視頻等,拓寬知識視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4)化學實驗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地參觀,了解化學實驗室的設備和工作原理,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

(5)課后習題與作業(yè):教師可以布置適量的課后習題和作業(yè),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要及時批改作業(yè),給予學生反饋,指導他們糾正錯誤。教學實施過程1.課前自主探索

教師活動:

-發(fā)布預習任務:通過在線平臺或班級微信群,發(fā)布預習資料(如PPT、視頻、文檔等),明確預習目標和要求。

-設計預習問題:圍繞“多電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課題,設計一系列具有啟發(fā)性和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監(jiān)控預習進度:利用平臺功能或學生反饋,監(jiān)控學生的預習進度,確保預習效果。

學生活動:

-自主閱讀預習資料:按照預習要求,自主閱讀預習資料,理解多電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知識點。

-思考預習問題:針對預習問題,進行獨立思考,記錄自己的理解和疑問。

-提交預習成果:將預習成果(如筆記、思維導圖、問題等)提交至平臺或老師處。

教學方法/手段/資源:

-自主學習法: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信息技術手段:利用在線平臺、微信群等,實現(xiàn)預習資源的共享和監(jiān)控。

作用與目的:

-幫助學生提前了解“多電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課題,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2.課中強化技能

教師活動:

-導入新課:通過故事、案例或視頻等方式,引出“多電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課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講解知識點:詳細講解多電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guī)律,結合實例幫助學生理解。

-組織課堂活動:設計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實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分析多電子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技能。

-解答疑問:針對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疑問,進行及時解答和指導。

學生活動:

-聽講并思考: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參與課堂活動:積極參與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實驗等活動,體驗多電子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實際應用。

-提問與討論:針對不懂的問題或新的想法,勇敢提問并參與討論。

教學方法/手段/資源:

-講授法:通過詳細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多電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知識點。

-實踐活動法:設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分析多電子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技能。

-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討論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

作用與目的:

-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多電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知識點,掌握分析多電子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技能。

-通過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

3.課后拓展應用

教師活動:

-布置作業(yè):根據(jù)“多電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課題,布置適量的課后作業(yè),鞏固學習效果。

-提供拓展資源:提供與“多電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課題相關的拓展資源(如書籍、網站、視頻等),供學生進一步學習。

-反饋作業(yè)情況:及時批改作業(yè),給予學生反饋和指導。

學生活動:

-完成作業(yè):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yè),鞏固學習效果。

-拓展學習:利用老師提供的拓展資源,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和思考。

-反思總結: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成果進行反思和總結,提出改進建議。

教學方法/手段/資源:

-自主學習法:引導學生自主完成作業(yè)和拓展學習。

-反思總結法: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成果進行反思和總結。

作用與目的:

-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多電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知識點和技能。

-通過拓展學習,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和思維方式。

-通過反思總結,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進建議,促進自我提升。知識點梳理六、知識點梳理

1.多電子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電子云:描述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的分布情況。

-能層: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分布的不同區(qū)域,每個能層具有不同的能量。

-能級:在同一能層內,電子分布的不同狀態(tài),每個能級具有相同的能量。

-泡利不相容原理:一個原子軌道上最多只能容納兩個電子,且它們的自旋方向相反。

-能量最低原理: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排布時,將盡可能占據(jù)能量最低的軌道。

-洪特規(guī)則:在等價軌道(具有相同能量的軌道)上,電子將盡可能分占不同的軌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2.元素周期表與核外電子排布的關系

-周期表的橫行(周期):周期表上的每一橫行稱為一個周期,代表電子所處的能層。

-周期表的縱列(族):周期表上的每一縱列稱為一個族,代表具有相同價電子數(shù)的元素。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1A到8A族元素,它們的價電子數(shù)等于它們所在族的編號。

-過渡元素:周期表中3B到12B族元素,它們的價電子數(shù)不等于它們所在族的編號。

3.原子半徑、離子半徑和價層電子排布的關系

-原子半徑:原子的大小與其核外電子排布有關,一般來說,原子半徑隨著電子層數(shù)的增加而增加。

-離子半徑:離子的大小與其電荷數(shù)和電子排布有關,一般來說,離子半徑隨著電荷數(shù)的增加而減小。

-價層電子排布: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由其最外層電子(價層電子)的排布決定。

4.元素性質與核外電子排布的關系

-金屬性:金屬元素通常具有較低的電負性,它們傾向于失去電子形成陽離子。

-非金屬性:非金屬元素通常具有較高的電負性,它們傾向于獲得電子形成陰離子。

-氧化性:元素的原子傾向于獲得電子,形成穩(wěn)定的氧化物。

-還原性:元素的原子傾向于失去電子,形成穩(wěn)定的還原物。典型例題講解例題1:

題目:解釋為什么氧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8,但氧原子中有8個電子?

答案:氧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8,這意味著氧原子的核內有8個質子。由于電子和質子數(shù)量相等,氧原子中有8個電子。

例題2:

題目:根據(jù)泡利不相容原理,寫出氮原子的電子排布。

答案:氮原子的電子排布為1s22s22p3。

例題3:

題目:解釋為什么鈉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11,但鈉原子中有10個電子?

答案:鈉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11,這意味著鈉原子的核內有11個質子。由于電子和質子數(shù)量相等,鈉原子中有10個電子。

例題4:

題目:根據(jù)洪特規(guī)則,寫出鎂原子的電子排布。

答案:鎂原子的電子排布為1s22s22p?3s2。

例題5:

題目:解釋為什么氯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17,但氯原子中有17個電子?

答案:氯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17,這意味著氯原子的核內有17個質子。由于電子和質子數(shù)量相等,氯原子中有17個電子。

例題6:

題目:根據(jù)元素周期表,寫出硫原子的電子排布。

答案:硫原子的電子排布為1s22s22p?3s23p?。

例題7:

題目:解釋為什么鉀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19,但鉀原子中有19個電子?

答案:鉀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19,這意味著鉀原子的核內有19個質子。由于電子和質子數(shù)量相等,鉀原子中有19個電子。

例題8:

題目:根據(jù)元素周期表,寫出溴原子的電子排布。

答案:溴原子的電子排布為1s22s22p?3s23p?4s23d1?4p?。

例題9:

題目:解釋為什么鈣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20,但鈣原子中有20個電子?

答案:鈣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20,這意味著鈣原子的核內有20個質子。由于電子和質子數(shù)量相等,鈣原子中有20個電子。

例題10:

題目:根據(jù)元素周期表,寫出碘原子的電子排布。

答案:碘原子的電子排布為1s22s22p?3s23p?4s23d1?4p?5s24d1?5p?。

例題11:

題目:解釋為什么鐵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26,但鐵原子中有26個電子?

答案:鐵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26,這意味著鐵原子的核內有26個質子。由于電子和質子數(shù)量相等,鐵原子中有26個電子。

例題12:

題目:根據(jù)元素周期表,寫出鉛原子的電子排布。

答案:鉛原子的電子排布為1s22s22p?3s23p?4s23d1?4p?5s24d1?5p?6s24f1?5d1?6p?。

例題13:

題目:解釋為什么銅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29,但銅原子中有29個電子?

答案:銅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29,這意味著銅原子的核內有29個質子。由于電子和質子數(shù)量相等,銅原子中有29個電子。

例題14:

題目:根據(jù)元素周期表,寫出汞原子的電子排布。

答案:汞原子的電子排布為1s22s22p?3s23p?4s23d1?4p?5s24d1?5p?6s24f1?5d1?6p?6d1?7s2。

例題15:

題目:解釋為什么金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79,但金原子中有79個電子?

答案:金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79,這意味著金原子的核內有79個質子。由于電子和質子數(shù)量相等,金原子中有79個電子。

例題16:

題目:根據(jù)元素周期表,寫出鈾原子的電子排布。

答案:鈾原子的電子排布為1s22s22p?3s23p?4s23d1?4p?5s24d1?5p?6s24f1?5d1?6p?6d1?7s27p?6f1?7d1?8s2。內容邏輯關系①原子結構與核外電子排布的關系:

-電子云、能層、能級、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規(guī)則

-元素周期表與核外電子排布的關系:周期、族、主族元素、過渡元素

-原子半徑、離子半徑和價層電子排布的關系:原子半徑、離子半徑、價層電子排布

②元素性質與核外電子排布的關系:

-金屬性、非金屬性、氧化性、還原性

-元素性質與電子排布的關系:電子排布影響元素的化學性質

③典型例題講解:

-解釋為什么氧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8,但氧原子中有8個電子?

-根據(jù)泡利不相容原理,寫出氮原子的電子排布。

-解釋為什么鈉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11,但鈉原子中有10個電子?

-根據(jù)洪特規(guī)則,寫出鎂原子的電子排布。

-解釋為什么氯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17,但氯原子中有17個電子?

板書設計:

1.原子結構與核外電子排布的關系:

-電子云、能層、能級、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規(guī)則

-元素周期表與核外電子排布的關系:周期、族、主族元素、過渡元素

-原子半徑、離子半徑和價層電子排布的關系:原子半徑、離子半徑、價層電子排布

2.元素性質與核外電子排布的關系:

-金屬性、非金屬性、氧化性、還原性

-元素性質與電子排布的關系:電子排布影響元素的化學性質

3.典型例題講解:

-解釋為什么氧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8,但氧原子中有8個電子?

-根據(jù)泡利不相容原理,寫出氮原子的電子排布。

-解釋為什么鈉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11,但鈉原子中有10個電子?

-根據(jù)洪特規(guī)則,寫出鎂原子的電子排布。

-解釋為什么氯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17,但氯原子中有17個電子?課堂小結,當堂檢測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多電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包括電子云、能層、能級、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規(guī)則等基本概念。我們了解了元素周期表與核外電子排布的關系,包括周期、族、主族元素和過渡元素。我們還探討了原子半徑、離子半徑和價層電子排布的關系。此外,我們還學習了如何根據(jù)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和電子排布解釋一些化學現(xiàn)象。通過這些學習,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元素的化學性質和它們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當堂檢測:

1.解釋為什么氧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8,但氧原子中有8個電子?

答案:氧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8,這意味著氧原子的核內有8個質子。由于電子和質子數(shù)量相等,氧原子中有8個電子。

2.根據(jù)泡利不相容原理,寫出氮原子的電子排布。

答案:氮原子的電子排布為1s22s22p3。

3.解釋為什么鈉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11,但鈉原子中有10個電子?

答案:鈉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11,這意味著鈉原子的核內有11個質子。由于電子和質子數(shù)量相等,鈉原子中有10個電子。

4.根據(jù)洪特規(guī)則,寫出鎂原子的電子排布。

答案:鎂原子的電子排布為1s22s22p?3s2。

5.解釋為什么氯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17,但氯原子中有17個電子?

答案:氯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17,這意味著氯原子的核內有17個質子。由于電子和質子數(shù)量相等,氯原子中有17個電子。

6.根據(jù)元素周期表,寫出硫原子的電子排布。

答案:硫原子的電子排布為1s22s22p?3s23p?。

7.解釋為什么鉀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19,但鉀原子中有19個電子?

答案:鉀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19,這意味著鉀原子的核內有19個質子。由于電子和質子數(shù)量相等,鉀原子中有19個電子。

8.根據(jù)元素周期表,寫出溴原子的電子排布。

答案:溴原子的電子排布為1s22s22p?3s23p?4s23d1?4p?。

9.解釋為什么鈣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20,但鈣原子中有20個電子?

答案:鈣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20,這意味著鈣原子的核內有20個質子。由于電子和質子數(shù)量相等,鈣原子中有20個電子。

10.根據(jù)元素周期表,寫出碘原子的電子排布。

答案:碘原子的電子排布為1s22s22p?3s23p?4s23d1?4p?5s24d1?5p?。

11.解釋為什么鐵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26,但鐵原子中有26個電子?

答案:鐵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26,這意味著鐵原子的核內有26個質子。由于電子和質子數(shù)量相等,鐵原子中有26個電子。

12.根據(jù)元素周期表,寫出鉛原子的電子排布。

答案:鉛原子的電子排布為1s22s22p?3s23p?4s23d1?4p?5s24d1?5p?6s24f1?5d1?6p?。

13.解釋為什么銅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29,但銅原子中有29個電子?

答案:銅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29,這意味著銅原子的核內有29個質子。由于電子和質子數(shù)量相等,銅原子中有29個電子。

14.根據(jù)元素周期表,寫出汞原子的電子排布。

答案:汞原子的電子排布為1s22s22p?3s23p?4s23d1?4p?5s24d1?5p?6s24f1?5d1?6p?6d1?7s2。

15.解釋為什么金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79,但金原子中有79個電子?

答案:金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79,這意味著金原子的核內有79個質子。由于電子和質子數(shù)量相等,金原子中有79個電子。

16.根據(jù)元素周期表,寫出鈾原子的電子排布。

答案:鈾原子的電子排布為1s22s22p?3s23p?4s23d1?4p?5s24d1?5p?6s24f1?5d1?6p?6d1?7s27p?6f1?7d1?8s2。第1章原子結構與性質1.3元素周期律科目授課時間節(jié)次--年—月—日(星期——)第—節(jié)指導教師授課班級、授課課時授課題目(包括教材及章節(jié)名稱)第1章原子結構與性質1.3元素周期律教材分析《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2物質結構與性質》滬科版(2020)第1章“原子結構與性質”1.3節(jié)“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化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節(jié)內容主要讓學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內涵,掌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規(guī)律,并能夠運用周期律分析和預測元素的性質。內容涉及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及其對元素性質的影響。

本節(jié)課內容與學生之前學習的原子結構知識緊密相連,為學生后續(xù)學習化學反應、物質性質等打下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核心素養(yǎng)目標本節(jié)課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通過探究元素周期律,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具體包括:

1.發(fā)展學生的證據(jù)意識,能從原子結構的角度解釋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2.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通過觀察、實驗、分析等方法,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內涵。

3.提升學生的科學解釋能力,能運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預測元素的性質。

4.增強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積極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學習者分析1.學生已經掌握了相關知識: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原子結構的基本知識,如電子層、價電子等,這為理解元素周期律提供了基礎。

2.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和學習風格:學生對化學元素的性質和周期性規(guī)律通常比較感興趣,這有助于提高他們學習本節(jié)課的積極性。在學習能力方面,學生能較好地理解和記憶化學知識,但部分學生可能在運用周期律分析元素性質方面存在困難。學生的學習風格各異,有的喜歡通過實驗觀察,有的則更傾向于理論分析。

3.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在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實質方面,學生可能存在一定的難度。另外,將周期律應用于實際問題,如預測未知元素的性質,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挑戰(zhàn)。此外,部分學生可能對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之間的關系缺乏直觀感受,需要通過實例和實際問題來加深理解。教學方法與策略1.教學方法:針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將采用講授法、討論法和案例研究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講授法用于向學生傳授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討論法用于激發(fā)學生對周期律的思考和探討,如通過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觀點;案例研究法則通過分析具體案例,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

2.教學活動設計:

a.導入新課:以一個有趣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如“為什么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質會出現(xiàn)周期性變化?”引導學生進入本節(jié)課的主題。

b.知識講解:通過PPT展示元素周期律的示意圖,結合教材對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之間的關系進行講解,讓學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c.小組討論:將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分析并討論周期表中不同主族元素的性質變化規(guī)律,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

d.案例分析:通過分析具體元素的周期性性質,如堿金屬族和鹵素族的性質變化,讓學生學會運用周期律分析和預測元素的性質。

e.課堂練習:設計一些有關元素周期律的練習題,讓學生在課后鞏固所學知識。

3.教學媒體和資源:

a.PPT:制作內容豐富、結構清晰的PPT,展示元素周期律的示意圖、具體案例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b.視頻:播放一些與元素周期律相關的實驗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之間的關系。

c.在線工具:利用一些在線化學工具,如周期表生成器,讓學生實時觀察不同元素性質的變化規(guī)律。

d.教材和輔導資料:提供豐富的教材和輔導資料,方便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

e.實驗室資源:如有條件,可安排學生進行相關實驗,如原子結構模型搭建、元素性質測試等,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學實施過程1.課前自主探索

教師活動:

-發(fā)布預習任務:通過在線平臺或班級微信群,發(fā)布預習資料(如PPT、視頻、文檔等),明確預習目標和要求。

-設計預習問題:圍繞“元素周期律”課題,設計一系列具有啟發(fā)性和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監(jiān)控預習進度:利用平臺功能或學生反饋,監(jiān)控學生的預習進度,確保預習效果。

學生活動:

-自主閱讀預習資料:按照預習要求,自主閱讀預習資料,理解元素周期律知識點。

-思考預習問題:針對預習問題,進行獨立思考,記錄自己的理解和疑問。

-提交預習成果:將預習成果(如筆記、思維導圖、問題等)提交至平臺或老師處。

教學方法/手段/資源:

-自主學習法: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信息技術手段:利用在線平臺、微信群等,實現(xiàn)預習資源的共享和監(jiān)控。

作用與目的:

-幫助學生提前了解“元素周期律”課題,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2.課中強化技能

教師活動:

-導入新課:通過故事、案例或視頻等方式,引出“元素周期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講解知識點:詳細講解元素周期律的知識點,結合實例幫助學生理解。

-組織課堂活動:設計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實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元素周期律的應用。

-解答疑問:針對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疑問,進行及時解答和指導。

學生活動:

-聽講并思考: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參與課堂活動:積極參與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實驗等活動,體驗元素周期律的應用。

-提問與討論:針對不懂的問題或新的想法,勇敢提問并參與討論。

教學方法/手段/資源:

-講授法:通過詳細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知識點。

-實踐活動法:設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元素周期律的應用。

-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討論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

作用與目的:

-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元素周期律的知識點,掌握其在化學中的應用。

-通過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

3.課后拓展應用

教師活動:

-布置作業(yè):根據(jù)“元素周期律”課題,布置適量的課后作業(yè),鞏固學習效果。

-提供拓展資源:提供與“元素周期律”課題相關的拓展資源(如書籍、網站、視頻等),供學生進一步學習。

-反饋作業(yè)情況:及時批改作業(yè),給予學生反饋和指導。

學生活動:

-完成作業(yè):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yè),鞏固學習效果。

-拓展學習:利用老師提供的拓展資源,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和思考。

-反思總結: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成果進行反思和總結,提出改進建議。

教學方法/手段/資源:

-自主學習法:引導學生自主完成作業(yè)和拓展學習。

-反思總結法: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成果進行反思和總結。

作用與目的:

-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元素周期律知識點和應用技能。

-通過拓展學習,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和思維方式。

-通過反思總結,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進建議,促進自我提升。拓展與延伸1.提供與本節(jié)課內容相關的拓展閱讀材料:

-《化學原理》:提供有關元素周期律的詳細解釋和應用實例,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周期律的內涵。

-《元素的奧秘》:通過講述元素周期表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過程,激發(fā)學生對元素周期律的興趣。

-《周期表的故事》:介紹周期表中的有趣事實和周期律的應用領域,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2.鼓勵學生進行課后自主學習和探究:

-學生可以進一步研究元素周期律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如材料科學、生物化學等。

-學生可以探索元素周期律的數(shù)學模型和計算方法,了解周期律的定量預測能力。

-學生可以進行實驗探究,如通過化學實驗驗證周期律的預測結果,培養(yǎng)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

-學生可以參與學術討論和競賽,如參加化學學術競賽或加入學校的科學俱樂部,與同學交流和分享關于元素周期律的知識和經驗。重點題型整理七、重點題型整理

1.題型一:元素周期律的應用

題目:根據(jù)元素周期表,預測下列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和主要化合價。

元素:鉀(K)、鈣(Ca)、鋁(Al)、鐵(Fe)

答案:

-鉀(K):最外層電子數(shù):1,主要化合價:+1

-鈣(Ca):最外層電子數(shù):2,主要化合價:+2

-鋁(Al):最外層電子數(shù):3,主要化合價:+3

-鐵(Fe):最外層電子數(shù):2,主要化合價:+2、+3

2.題型二:元素周期律的解釋

題目:解釋為什么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增加而減小。

答案: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增加而減小,是因為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增加,原子核的正電荷數(shù)增加,對核外電子的吸引能力增強,使得電子云更加緊密地圍繞原子核,從而導致原子半徑減小。

3.題型三:元素周期律的運用

題目:根據(jù)元素周期律,預測下列化合物的水溶液是酸性、中性還是堿性。

化合物:硫酸(H2SO4)、氫氧化鈉(NaOH)、氯化銨(NH4Cl)、醋酸鈉(CH3COONa)

答案:

-硫酸(H2SO4):酸性

-氫氧化鈉(NaOH):堿性

-氯化銨(NH4Cl):酸性

-醋酸鈉(CH3COONa):堿性

4.題型四:元素周期律的推斷

題目:給定一個元素,根據(jù)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斷其可能的氧化態(tài)。

元素:氯(Cl)

答案:氯(Cl)位于第17族,通常表現(xiàn)為-1、+1、+3、+5、+7的氧化態(tài)。

5.題型五:元素周期律的比較

題目:比較下列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與最低負化合價。

元素:氧(O)、氟(F)、氯(Cl)、溴(Br)

答案:

-氧(O):最高正化合價:0,最低負化合價:-2

-氟(F):最高正化合價:1,最低負化合價:-1

-氯(Cl):最高正化合價:+7,最低負化合價:-1

-溴(Br):最高正化合價:+7,最低負化合價:-1課堂1.提問評價:通過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對元素周期律的理解程度。例如,可以提問學生元素周期律的定義、周期表的結構、周期律的實質等。通過學生的回答,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解決。

2.觀察評價: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了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參與度。例如,可以觀察學生是否認真聽講、是否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是否能夠提出問題等。通過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解決。

3.測試評價:通過測試的方式,了解學生對元素周期律的掌握情況。例如,可以設計一些關于元素周期律的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等。通過測試,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解決。

4.作業(yè)評價: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認真批改和點評,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例如,可以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評分、指出錯誤、提供改進建議等。通過作業(yè)評價,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解決。

5.小組合作評價: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例如,可以設計一些小組討論、小組實驗等。通過小組合作,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解決。

八、作業(yè)評價

1.作業(yè)批改: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認真批改,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并進行糾正。例如,可以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評分、指出錯誤、提供改進建議等。通過作業(yè)批改,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解決。

2.作業(yè)點評: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認真點評,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例如,可以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表揚、指出優(yōu)點、提供改進建議等。通過作業(yè)點評,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解決。

3.作業(yè)反饋: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及時反饋,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例如,可以通過郵件、短信、微信群等方式,及時向學生反饋作業(yè)情況。通過作業(yè)反饋,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解決。

4.作業(yè)指導: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指導,幫助學生解決作業(yè)中的問題。例如,可以通過郵件、電話、面對面交流等方式,解答學生的問題。通過作業(yè)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解決。

5.作業(yè)鼓勵: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鼓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以通過郵件、短信、微信群等方式,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通過作業(yè)鼓勵,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解決。反思改進措施(一)教學特色創(chuàng)新

1.引入多媒體教學:利用PPT、視頻等教學資源,使抽象的元素周期律概念更加生動形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實踐教學:通過實驗、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親身體驗元素周期律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3.互動教學:鼓勵學生提問、發(fā)表觀點,增加師生互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二)存在主要問題

1.教學管理:課堂紀律管理不夠嚴格,部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效果。

2.教學組織: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組織不夠充分,部分學生參與度不高,影響教學效果。

3.教學方法:過于依賴講授法,學生自主學習時間較少,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三)改進措施

1.加強課堂管理:制定明確的課堂紀律,對違反紀律的學生進行及時提醒和糾正,確保課堂秩序。

2.優(yōu)化教學組織:提前設計好課堂討論的問題和流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高課堂討論的實效性。

3.多樣化教學方法: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采用小組合作、問題探究等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4.加強作業(yè)評價:認真批改作業(yè),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提高學習積極性。

5.增加拓展學習:提供與元素周期律相關的拓展資源,鼓勵學生進行課后自主學習和探究,拓寬知識視野。板書設計①元素周期律的定義和實質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質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增加而呈現(xiàn)周期性變化的規(guī)律。

-實質: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導致了元素的性質周期性變化。

②周期表的結構和周期性規(guī)律

-周期表的結構:由七個周期組成,每個周期包含若干個元素。

-周期性規(guī)律: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增加而減??;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徑隨著周期的增加而增大。

③周期律的應用和實例

-元素周期律的應用:預測元素的性質、推斷元素的氧化態(tài)、解釋化學反應等。

-實例:根據(jù)元素周期律,預測鉀(K)和鈣(Ca)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和主要化合價。

④元素周期律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

-發(fā)現(xiàn):1869年,門捷列夫發(fā)現(xiàn)了元素周期律并制作了第一張元素周期表。

-發(fā)展: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元素周期表不斷更新和完善。第1章原子結構與性質本章復習與測試課題:科目:班級:課時:計劃3課時教師:單位:一、教材分析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2物質結構與性質滬科版(2020)第1章原子結構與性質本章復習與測試,主要涉及原子的電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化學鍵等知識點。本章內容旨在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原子結構與性質的基本概念,提高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章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工農業(yè)生產密切相關,例如,通過學習元素周期律,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物質的性質和變化規(guī)律,為學習后續(xù)章節(jié)打下堅實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原子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

針對本章內容,課程設計可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復習導入:通過回顧已學過的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等基本概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

2.知識梳理:對本章內容進行系統(tǒng)講解,包括原子的電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化學鍵等知識點,強調重點、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

3.案例分析:選取與本章內容相關的實際案例,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

4.課堂互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問答等互動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鞏固所學知識。

5.練習鞏固:布置針對本章內容的練習題,讓學生自主完成,檢測他們的學習效果。

6.總結與拓展:對本章內容進行總結,強調原子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為學生學習后續(xù)章節(jié)奠定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探究能力,使他們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二、核心素養(yǎng)目標本章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強化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STSE)的聯(lián)系,通過了解原子結構與性質的關系,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同時,通過小組討論、實驗觀察等互動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和交流能力。此外,通過分析元素周期律和化學鍵等概念,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增強運用科學知識解讀和分析物質結構與性質的能力。三、教學難點與重點1.教學重點

-原子結構的電子排布:理解原子的電子排布規(guī)律,包括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規(guī)則。

-元素周期律的應用: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結構,了解元素周期律的規(guī)律,并能運用周期律解釋元素的性質變化。

-化學鍵的類型與性質:區(qū)分離子鍵、共價鍵和金屬鍵,理解它們形成的條件和性質。

2.教學難點

-電子排布的復雜性:原子的電子排布涉及多個原理和規(guī)則,學生難以一次性理解和記憶。

-元素周期律的深層理解:學生往往只記住周期表的排列,但對周期律的深層原理理解不足。

-化學鍵概念的抽象性:化學鍵是理解物質性質的關鍵,但其概念較為抽象,學生難以直觀理解。四、教學資源準備1.教材:確保每位學生都有《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2物質結構與性質滬科版(2020)》第1章的相關教材或學習資料,以便于學生跟隨教學進度進行學習和復習。

2.輔助材料:準備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圖表、視頻等多媒體資源,如原子結構模型、元素周期表的演變歷史、化學鍵的動態(tài)演示等,以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和記憶原子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

3.實驗器材:本章內容涉及一些實驗操作,如原子的電子排布實驗、化學鍵的形成實驗等。需要提前準備實驗所需的器材,如電子排布儀、化學鍵形成模型等,并確保實驗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以便于學生能夠順利進行實驗操作。

4.教室布置:根據(jù)教學需要,布置教室環(huán)境,如分組討論區(qū)、實驗操作臺等。在教室內設置一些展示區(qū),用于展示學生分組討論的結果和實驗成果,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5.網絡資源:提前準備好可能需要的網絡資源,如在線實驗模擬軟件、科學文章、教育平臺等,以便于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拓展學習。

6.教學工具:準備教學所需的投影儀、電腦、白板等設備,并確保其正常運行,以便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多媒體演示和互動。

7.學習任務單:為學生準備學習任務單,列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和關鍵點,以及對應的練習題,以便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并在課后進行自我檢測和鞏固。

8.反饋問卷:準備一些反饋問卷,用于收集學生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以便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五、教學過程設計1.導入新課(5分鐘)

目標:引起學生對原子結構與性質的興趣,激發(fā)其探索欲望。

過程:

開場提問:“你們知道原子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嗎?它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展示一些關于原子結構與性質的圖片或視頻片段,讓學生初步感受原子世界的魅力或特點。

簡短介紹原子結構與性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

2.原子結構基礎知識講解(10分鐘)

目標:讓學生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組成部分和原理。

過程:

講解原子的定義,包括其主要組成元素或結構。

詳細介紹原子的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圖表或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

3.元素周期律與化學鍵案例分析(20分鐘)

目標:通過具體案例,讓學生深入了解元素周期律與化學鍵的特性和重要性。

過程:

選擇幾個典型的元素周期律與化學鍵案例進行分析。

詳細介紹每個案例的背景、特點和意義,讓學生全面了解元素周期律與化學鍵的多樣性或復雜性。

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案例對實際化學反應或物質性質的影響,以及如何應用元素周期律與化學鍵解決實際問題。

4.學生小組討論(10分鐘)

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

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選擇一個與元素周期律與化學鍵相關的主題進行深入討論。

小組內討論該主題的現(xiàn)狀、挑戰(zhàn)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

每組選出一名代表,準備向全班展示討論成果。

5.課堂展示與點評(15分鐘)

目標: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加深全班對元素周期律與化學鍵的認識和理解。

過程:

各組代表依次上臺展示討論成果,包括主題的現(xiàn)狀、挑戰(zhàn)及解決方案。

其他學生和教師對展示內容進行提問和點評,促進互動交流。

教師總結各組的亮點和不足,并提出進一步的建議和改進方向。

6.課堂小結(5分鐘)

目標:回顧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強調元素周期律與化學鍵的重要性和意義。

過程:

簡要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包括原子的基本概念、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強調元素周期律與化學鍵在現(xiàn)實化學反應或物質性質研究中的價值和作用,鼓勵學生進一步探索和應用元素周期律與化學鍵。

布置課后作業(yè):讓學生撰寫一篇關于元素周期律與化學鍵的短文或報告,以鞏固學習效果。六、拓展與延伸1.提供與本節(jié)課內容相關的拓展閱讀材料:

-《元素周期律的發(fā)現(xiàn)與發(fā)展》:讓學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歷史背景和發(fā)現(xiàn)過程,深入理解周期律的意義和價值。

-《化學鍵的類型與性質》:介紹不同類型的化學鍵,以及它們在物質性質和化學反應中的作用。

-《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深入探討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規(guī)律。

2.鼓勵學生進行課后自主學習和探究:

-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查找一些與原子結構與性質相關的科學文章或研究進展,了解該領域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

-引導學生進行一些與原子結構與性質相關的實驗操作,如原子模型制作、元素周期表的繪制等,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

-鼓勵學生參加一些與原子結構與性質相關的競賽或研究項目,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七、課后作業(yè)1.請根據(jù)所學的原子結構知識,繪制出氫、氧、鐵三種原子的電子排布圖,并簡要說明它們的特點。

答案:氫原子的電子排布圖有一個電子層,氧原子的電子排布圖有兩個電子層,鐵原子的電子排布圖有四個電子層。

2.根據(jù)元素周期律,解釋為什么堿金屬元素(如鋰、鈉、鉀)的密度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增加而增加。

答案:堿金屬元素的原子半徑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增加而增加,而原子質量的增加速度大于原子半徑的增加速度,導致密度增加。

3.以NaCl和KOH為例,分析它們中的化學鍵類型,并解釋它們的不同性質。

答案:NaCl中的化學鍵是離子鍵,KOH中的化學鍵是離子鍵和共價鍵。由于NaCl只含有離子鍵,而KOH含有離子鍵和共價鍵,因此KOH的熔點和沸點較NaCl高,且KOH為電解質,而NaCl為非電解質。

4.預測以下反應的產物:2H2+O2→

答案:2H2O

5.請列舉至少三種元素,并說明它們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質。

答案:氫(第一周期,第IA族,非金屬元素)、碳(第二周期,第IVA族,非金屬元素)、鈉(第三周期,第IA族,金屬元素)。八、板書設計1.原子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原子結構:電子排布、原子核、電子云

-元素周期律:原子序數(shù)、周期、族

-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金屬鍵

2.元素周期律的規(guī)律:

-原子半徑:從左到右增加,從上到下減少

-元素性質:從左到右非金屬性增強,從上到下金屬性增強

-電子排布:從左到右周期增加,從上到下層數(shù)增加

3.化學鍵的類型與性質:

-離子鍵:陽離子和陰離子之間的靜電吸引

-共價鍵:兩個或多個原子共享電子對

-金屬鍵:自由電子在金屬原子間的運動反思改進措施(一)教學特色創(chuàng)新

1.利用多媒體資源,通過圖片、視頻、動畫等形式,直觀展示原子結構與性質的關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理解能力。

2.引入案例分析,結合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感受到原子結構與性質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3.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二)存在主要問題

1.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大,有的學生對原子結構與性質的理解較慢,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指導。

2.部分學生對抽象的概念和理論理解不夠深入,需要更多的實例和實驗來幫助理解。

3.部分學生對化學鍵的類型和性質理解不夠清晰,需要更多的講解和演示來幫助他們理解。

(三)改進措施

1.對于理解較慢的學生,可以提供更多的輔導和練習,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原子結構與性質的基本概念。

2.對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論,可以提供更多的實例和實驗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例如通過模擬實驗和觀察實驗來幫助學生理解化學鍵的類型和性質。

3.對于理解不夠清晰的學生,可以提供更多的講解和演示來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例如通過圖片和視頻來幫助學生理解化學鍵的類型和性質。作業(yè)布置與反饋作業(yè)布置:

1.請根據(jù)所學的原子結構知識,繪制出氫、氧、鐵三種原子的電子排布圖,并簡要說明它們的特點。

2.根據(jù)元素周期律,解釋為什么堿金屬元素(如鋰、鈉、鉀)的密度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增加而增加。

3.以NaCl和KOH為例,分析它們中的化學鍵類型,并解釋它們的不同性質。

4.預測以下反應的產物:2H2+O2→

5.請列舉至少三種元素,并說明它們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質。

作業(yè)反饋:

1.電子排布圖的繪制和特點說明:部分學生能夠準確地繪制出電子排布圖,但有些學生對電子排布的特點理解不夠清晰。建議學生在繪制電子排布圖時,注意電子的分布規(guī)律和能級,加強對電子排布特點的理解。

2.元素周期律的解釋: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解釋堿金屬元素密度增加的原因,但有些學生對原子半徑和原子質量的關系理解不夠準確。建議學生在解釋時,結合原子半徑和原子質量的變化,加強對元素周期律的理解。

3.化學鍵類型的分析和性質解釋:部分學生能夠準確地分析出NaCl和KOH中的化學鍵類型,但有些學生對化學鍵的性質理解不夠深入。建議學生在分析時,結合化學鍵的形成條件和性質,加強對化學鍵的理解。

4.反應產物預測:大部分學生能夠預測出正確的反應產物,但有些學生對反應機理的理解不夠清晰。建議學生在預測時,結合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性質,加強對反應機理的理解。

5.元素性質的說明:部分學生能夠準確地說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質,但有些學生對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和元素性質的關系理解不夠準確。建議學生在說明時,結合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和元素性質的變化,加強對元素周期表和元素性質的理解。

改進建議:

1.對于電子排布圖的繪制和特點說明,建議學生在繪制電子排布圖時,注意電子的分布規(guī)律和能級,加強對電子排布特點的理解。

2.對于元素周期律的解釋,建議學生在解釋時,結合原子半徑和原子質量的變化,加強對元素周期律的理解。

3.對于化學鍵類型的分析和性質解釋,建議學生在分析時,結合化學鍵的形成條件和性質,加強對化學鍵的理解。

4.對于反應產物預測,建議學生在預測時,結合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性質,加強對反應機理的理解。

5.對于元素性質的說明,建議學生在說明時,結合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和元素性質的變化,加強對元素周期表和元素性質的理解。第2章分子結構與性質2.1共價分子的空間結構學校授課教師課時授課班級授課地點教具課程基本信息1.課程名稱: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2物質結構與性質滬科版(2020)第2章分子結構與性質2.1共價分子的空間結構

2.教學年級和班級:高二年級一班

3.授課時間:2022年10月12日

4.教學時數(shù):1課時(45分鐘)核心素養(yǎng)目標1.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使學生能夠運用化學知識對共價分子的空間結構進行分析和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2.科學解釋與邏輯思維:通過學習共價分子的空間結構,培養(yǎng)學生運用化學知識進行科學解釋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3.模型建立與運用:使學生能夠建立共價分子空間結構的模型,并運用該模型解釋實際問題。

4.證據(jù)意識與實踐操作:培養(yǎng)學生運用實驗證據(jù)驗證共價分子空間結構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5.知識遷移與運用: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共價分子空間結構知識運用到其他相關領域,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教學難點與重點1.教學重點:

-共價分子的空間結構理論:VSEPR理論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

-分子形狀與化學鍵的關系:不同形狀的分子如何影響化學鍵的性質。

-實際分子案例分析:運用VSEPR理論分析常見共價分子的空間結構。

2.教學難點:

-VSEPR理論的理解和應用:學生難以掌握分子空間結構的預測方法。

-分子軌道對稱性的判斷:學生對分子軌道對稱性在決定分子性質中的應用感到困惑。

-復雜分子結構的簡化:如何將復雜的分子結構簡化為易于理解的VSEPR模型。

舉例說明:

-教學重點案例:以水分子(H2O)為例,講解VSEPR理論如何預測其空間結構為角型。

-教學難點案例:對甲醇(CH3OH)分子,解釋其空間結構并非簡單的四面體,而是由于孤對電子的排斥作用導致的微小偏移。教學資源準備1.教材:確保每位學生都有《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2物質結構與性質滬科版(2020)》第2章分子結構與性質2.1共價分子的空間結構的教材或學習資料。

2.輔助材料:準備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圖表、視頻等多媒體資源。包括:

-VSEPR理論的示意圖和動畫演示。

-不同共價分子(如H2O、NH3、CH4等)的空間結構圖示。

-分子軌道對稱性對分子性質影響的實例圖解。

3.實驗器材:如果涉及實驗,確保實驗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準備以下實驗器材:

-分子模型套裝:用于直觀展示不同共價分子的空間結構。

-實驗用氣球或塑料球:模擬分子空間結構,進行小組討論和展示。

-激光筆:用于演示分子軌道對稱性實驗。

-實驗操作臺:布置實驗區(qū)域,確保實驗空間充足。

4.教室布置:根據(jù)教學需要,布置教室環(huán)境,如分組討論區(qū)、實驗操作臺等。

-分組討論區(qū):設置小組討論區(qū),便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和交流。

-實驗操作臺:布置實驗區(qū)域,確保實驗空間充足,實驗器材整齊擺放。

-投影屏幕:確保多媒體資源能夠清晰展示給所有學生。

-白板或黑板:用于記錄學生回答和教師講解。

5.教學課件:制作教學課件,包括教學重點和難點的詳細講解,以及與教材內容相匹配的習題和案例分析。

6.教學反饋表:準備教學反饋表,用于收集學生對課堂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反饋,以便進行教學調整和改進。教學過程設計1.導入環(huán)節(jié)(5分鐘)

-教師通過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如水的沸騰、氣體的泄漏等,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現(xiàn)象背后的分子結構。

-提出問題:“你們認為分子的空間結構對物質的性質有什么影響?”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簡要介紹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讓學生明確學習重點。

2.講授新課(15分鐘)

-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講解共價分子的空間結構理論,如VSEPR理論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

-通過示例,講解分子形狀與化學鍵的關系,如不同形狀的分子如何影響化學鍵的性質。

-運用多媒體資源,展示常見共價分子的空間結構,如水分子(H2O)、氨分子(NH3)等。

3.鞏固練習(5分鐘)

-教師布置練習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共價分子空間結構知識進行分析和解題。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題,教師巡回指導,解答學生疑問。

4.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10分鐘)

-教師針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內容,提問學生,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學生積極回答問題,教師給予評價和反饋,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5.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10分鐘)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討共價分子空間結構在實際應用中的例子。

-每個小組選擇一個分子案例,運用VSEPR理論進行分析,并展示給全班同學。

-全班同學共同評價和分析各小組的展示,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

6.課堂小結(5分鐘)

-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進行總結,強調共價分子空間結構的重要性和應用。

-學生分享自己在課堂上的收獲和感悟。

7.作業(yè)布置(5分鐘)

-教師布置作業(yè),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如分析一些復雜分子的空間結構等。

總用時:45分鐘

教學過程設計要注重師生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教學過程要符合實際學情,緊扣重難點,確保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學生學習效果1.理解共價分子的空間結構理論,如VSEPR理論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

2.能夠運用VSEPR理論預測和解釋常見共價分子的空間結構。

3.掌握分子形狀與化學鍵的關系,能夠分析不同形狀的分子如何影響化學鍵的性質。

4.能夠運用所學的共價分子空間結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分析物質的性質和反應。

5.培養(yǎng)科學探究能力,通過實驗和觀察,驗證共價分子空間結構的預測。

6.培養(yǎng)模型建立和運用的能力,能夠建立分子空間結構的模型,并運用該模型解釋實際問題。

7.培養(yǎng)證據(jù)意識和實踐操作能力,能夠運用實驗證據(jù)驗證共價分子空間結構predictions.

8.培養(yǎng)知識遷移和運用的能力,能夠將所學的共價分子空間結構知識運用到其他相關領域。

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提問、作業(yè)批改、實驗報告等方式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對學生的回答和操作進行及時反饋,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同時,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效果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果。板書設計1.共價分子的空間結構理論

-①VSEPR理論: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解釋分子空間結構的預測方法。

-②價層電子對:共價鍵電子對和孤對電子的總稱,影響分子的空間結構。

-③分子形狀:根據(jù)VSEPR模型,描述不同形狀的分子及其性質。

2.分子形狀與化學鍵的關系

-①化學鍵:共價鍵和孤對電子對分子形狀的影響。

-②分子極性:不同形狀的分子如何影響化學鍵的極性。

-③實例:水分子(H2O)的角型結構和氨分子(NH3)的三角錐型結構。

3.實際分子案例分析

-①甲醇(CH3OH)分子:孤對電子的排斥作用,導致空間結構的微小偏移。

-②二氧化碳(CO2)分子:線性結構,對稱性對分子性質的影響。

-③苯分子(C6H6):芳香性分子的特殊空間結構。

板書設計要求簡潔明了,重點突出,通過關鍵詞和句子的組合,讓學生能夠快速理解和記憶。同時,板書設計應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趣味性,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教師可以使用圖示、符號、顏色等元素,使板書更具吸引力和直觀性。教學反思與改進1.設計反思活動

在教學后,我計劃設計一系列反思活動來評估教學效果并識別需要改進的地方。這些活動包括:

-學生反饋收集:通過問卷調查或面對面交流的方式,了解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學方法的接受程度。

-課堂觀察記錄:記錄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提問回答情況以及小組討論的表現(xiàn)。

-作業(yè)和練習分析:仔細分析學生的作業(yè)和練習,找出常見的錯誤和理解不足的地方。

2.制定改進措施

根據(jù)反思活動的結果,我將制定一系列改進措施并計劃在未來的教學中實施。這些措施包括:

-強化基礎知識:針對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的問題,我將加強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講解和鞏固。

-增加互動環(huán)節(jié):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我將增加更多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如小組討論、實驗操作等。

-調整教學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反饋和觀察記錄,我將調整教學方法,如使用更多的實際案例分析、圖表展示等,以提高學生的理解和興趣。

-個性化輔導: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我將提供個性化的輔導,幫助學生克服個別難點。第2章分子結構與性質2.2分子結構與物質的性質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內容來自于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2物質結構與性質滬科版(2020)第2章分子結構與性質2.2分子結構與物質的性質。本節(jié)課將重點講解分子結構對物質性質的影響,具體包括:

1.分子的極性與分子的溶解性

2.分子空間結構與分子的化學性質

3.分子間作用力與物質的物理性質

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知識的聯(lián)系:

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了解了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是由原子通過共價鍵連接而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同時,學生也學習了原子結構,知道原子的電子排布對原子的化學性質有重要影響。這些已有知識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在本節(jié)課中,我們將進一步深入探討分子結構對物質性質的影響,幫助學生建立分子結構與物質性質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二、核心素養(yǎng)目標

本節(jié)課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科學探究能力:通過觀察、實驗、分析等方法,學生能夠主動探索分子結構與物質性質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實驗操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2.證據(jù)意識:學生能夠運用事實和證據(jù)來說明分子結構對物質性質的影響,培養(yǎng)對實驗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解釋的能力。

3.模型建構能力:學生能夠根據(jù)分子結構的概念,構建分子模型,形象地表示分子的極性、空間結構和分子間作用力,培養(yǎng)模型建構和思維能力。

4.科學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分子結構與物質性質的關系,學生能夠認識到化學知識在解釋和改變物質世界中的重要性,培養(yǎng)對科學的熱愛和責任感。三、學習者分析

1.學生已經掌握了相關知識: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了解了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是由原子通過共價鍵連接而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同時,學生也學習了原子結構,知道原子的電子排布對原子的化學性質有重要影響。這些已有知識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2.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和學習風格:高中生對化學實驗和分子結構有一定的興趣,他們喜歡通過實驗來觀察和理解化學現(xiàn)象。在學習能力方面,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能夠進行實驗操作和數(shù)據(jù)處理。在學習風格上,學生習慣于通過課堂講解和實驗操作來學習,喜歡互動和合作學習。

3.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在理解分子結構對物質性質的影響時,學生可能會遇到難以理解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