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后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32/2B/wKhkGWcexTKAdcpFAAHDUJ9XQ1s531.jpg)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后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32/2B/wKhkGWcexTKAdcpFAAHDUJ9XQ1s5312.jpg)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后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32/2B/wKhkGWcexTKAdcpFAAHDUJ9XQ1s5313.jpg)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后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32/2B/wKhkGWcexTKAdcpFAAHDUJ9XQ1s5314.jpg)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后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32/2B/wKhkGWcexTKAdcpFAAHDUJ9XQ1s5315.jpg)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時作業(yè)]一、選擇題1.春秋戰(zhàn)國時期,認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的思想家屬于()A.道家 B.儒家C.法家 D.墨家解析:“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出自《孟子·公孫丑上》,意思是統(tǒng)治者若真能行仁政,將無敵于天下。答案:B2.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主見統(tǒng)治者實行“仁政”的是()A.孔子 B.孟子C.荀子 D.韓非子解析:孔子是“仁”的思想,孟子是“仁政”思想,故選B項。答案:B3.孟子認為“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而這一權利屬于天,否定了由天子個人的意志確定帝位傳承方式的觀點。并認為“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由此可見,孟子主見()A.君權神授 B.以民為本C.天命有常 D.天人感應解析:主見“君權神授”的是西漢時期的儒學大家董仲舒而非戰(zhàn)國時期的孟子,故A項錯誤;依據材料“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表明孟子極為重視“民”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故B項正確;“天命有常”是戰(zhàn)國思想家荀子的哲學觀,故C項錯誤;“天人感應”同樣是西漢董仲舒的觀點,故D項錯誤。答案:B4.“少則得,多則惑”“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這些觀點出自先秦()A.道家 B.儒家C.法家 D.墨家解析:材料通篇講的都是“少”與“多”、“得”與“惑”、“損”與“益”之間的一種相互轉換,這種樸實的辯證法,明顯是春秋時期道家老子的思想觀點,故A項正確。答案:A5.下表列舉出中國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據此推斷該流派是()eq\x(\a\al(●產生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中國長期存在,對中國思想發(fā)展影響深遠,●其思想主見既利于個人修養(yǎng),也可用作治國思想,●在中國古代政治史上有過極短暫的輝煌,●有些觀點與自由主義不約而同))A.儒家 B.道家C.墨家 D.法家解析:道家主見順其自然,無為而治,既符合“其思想主見既利于個人修養(yǎng),也可用作治國思想”,也符合“有些觀點與自由主義不約而同”,故B項正確。答案:B6.先秦時期,思想家孟子主見“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見“君人者,欲安,則莫若干政愛民矣”。他們的主見()A.都屬于春秋時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強調施政為民,得民心支持的重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國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當時諸侯國國君接受解析:孟子、荀子均是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由此可解除A、C兩項,此時儒學受統(tǒng)治者冷遇,由此解除D項,故選B項。答案:B7.孔子曾說:“人應當以道為志向,以德為依據,以仁為憑藉,學習六藝等學問。”孔子強調的是()A.治國的策略 B.對生活的熱忱C.個人的修養(yǎng) D.為人處世原則解析:材料中強調的是對人的要求,不是治國策略,故A項錯誤;材料中未體現出對生活的看法,故B項錯誤;依據材料中孔子認為人應當以道為志向,強調人應當具備德、仁和六藝等,體現的是對個人修養(yǎng)的要求,故C項正確;材料注意對人的修養(yǎng)的要求,不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故D項錯誤。答案:C8.道家思想中其實始終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將社會各種制度全部推倒的沖動,只表明它對現實社會深懷無望而并不意味著真的就希望人類社會橫遭毀滅。這反映了道家()A.對國家統(tǒng)一安定的劇烈渴望B.對“無為而治”政治的憧憬C.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悲觀看法D.對“小國寡民”社會的追求解析:據材料“道家思想中其實始終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將社會各種制度全部推倒的沖動”可知,背后其實是對國家統(tǒng)一安定的劇烈渴望,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詳細的道家治國之策“無為而治”,故B項錯誤;依據“并不意味著真的就希望人類社會橫遭毀滅”可知,其并不是真的就對社會充溢了無望,故C項錯誤;材料與小國寡民的社會追求無關,故D項錯誤。答案:A9.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統(tǒng)治者毅然決然地拋棄了夫子之道,毫無保留地選擇了法家之道。這主要是因為法家之道在當時()A.形成了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B.強調君主應以法治國C.迎合了大一統(tǒng)歷史趨勢D.為君主供應治國之道解析:本題的時間定位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考查法家思想受到重視的緣由。思想理論能夠被統(tǒng)治者接受,主要緣由是符合統(tǒng)治階級的須要,故A項錯誤;強調君主應以法治國是法家的思想主見,不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統(tǒng)治者選擇法家之道作為統(tǒng)治思想的主要緣由,故B項錯誤;法家主見大一統(tǒng)和富國強兵,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統(tǒng)一趨勢相符,符合統(tǒng)治須要,故C項正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百家都提出了治國思想,故D項錯誤。答案:C10.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各時期中,哲學家派別之眾,其所探討問題之多,范圍之廣,及其探討愛好之深厚,氣象之蓬勃,皆以子學時代為第一”。子學時代哲學繁盛的緣由是()A.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建立B.儒家思想占據統(tǒng)治地位C.中心集權制度最終形成D.政治經濟及文化的變革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建立是在秦朝,故A項錯誤;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思想形成,漢代儒家思想才成為歷代統(tǒng)治者推崇的正統(tǒng)思想,故B項錯誤;中心集權制度最終形成是在秦朝,故C項錯誤;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出現是因為社會處于轉型時期,政治、經濟及文化領域出現重大變革,故D項正確。答案:D11.戰(zhàn)國時期,新興的學問分子階層作為一支獨立的社會力氣登上歷史舞臺,在這場宏大而深刻的變革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一是充當了變革的輿論制造者和鼓吹者……三是充當了變革的實踐者,四是充當了文化的傳承者和創(chuàng)建者。三個觀點的代表人物分別是()A.孔子韓非子荀子 B.韓非子商鞅孟子C.荀子商鞅老子 D.墨子韓非子荀子解析:依據材料“充當了變革的輿論制造者和鼓吹者”,結合所學,法家思想家韓非子反對是古非今,主見變法革新,是法定理論的重要代表;依據材料“充當了變革的實踐者”,結合所學,法家代表商鞅,在秦國進行變革,最終使秦國強大起來,完成國家的統(tǒng)一;依據材料“充當了文化的傳承者和創(chuàng)建者”,結合所學,孟子在繼承孔子“仁”的基礎上,提出“仁政”的思想,故B項正確,A、C、D三項錯誤。答案:B12.莊子說:“有天道,有人道。無為而尊者,天道也;有為則累者,人道也……天道之與人道也,相去遠矣,不行不察也”與此意相符的是()A.萬物齊一 B.超然旁觀C.鄙視權威 D.順應自然解析:莊子繼承了老子的天道自然無為思想,他認為“有天道,有人道。無為而尊者,天道也;有為則累者,人道也”人只能順應自然,不行能變更自然,君主必需無為,而臣下和百姓還是要有為的,萬物齊一不合題意,故A項錯誤;超然旁觀不合題意,故B項錯誤;鄙視權威不合題意,故C項錯誤;順應自然符合題意,故D項正確。答案:D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齊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熬?、臣臣、父父、子子?!惫唬骸吧圃眨⌒湃缇痪⒊疾怀?、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論語》材料二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主見要滿意貧苦大眾最基本的農田耕種,要推恩于民,要福澤天下百姓,要以慈愛之心來實施仁政,通過減輕賦稅來讓人民過上最基本的生活,使得“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并且還要求不違農時,要依據生態(tài)規(guī)律來進行農作。——宋麗萍《孟子民本思想與當代民生》(1)依據材料一,指出孔子建立社會秩序的主見有哪些?這一主見到后來對社會發(fā)展產生了什么影響?(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孟子民生思想的內容,并分析其產生的歷史背景。解析:第(1)題第一問由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知孔子“克己復禮”,依據君臣名分之禮,建立社會秩序的主見;其次問影響從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的角度分析。第(2)題依據材料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滿意貧苦大眾最基本的農田耕種”“減輕賦稅”“不違農時”可概括出孟子關于民生方面的思想。孟子處在戰(zhàn)國時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社會轉型;社會動蕩,社會沖突尖銳;同時他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響。答案:(1)主見:克己復禮,依據君臣名分之禮,建立社會秩序。影響:后來成為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工具,束縛了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2)內容:民貴君輕;輕徭薄賦,省減刑罰(減輕對農夫的壓迫或減輕農夫負擔);保證農夫擁有肯定的耕地;勿奪農時(保證農夫勞動時間)。背景: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社會轉型;社會動蕩,社會沖突尖銳;儒家民本思想的影響。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經典中,民本思想有較多的體現?!渡袝分姓f:“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孔子主見“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認為民貴君輕,又稱:“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材料二戰(zhàn)國時期,魯地尚儒學,是儒學文化的發(fā)展基地;齊地學術較為龐雜,陰陽五行學、道家之學、儒學都相當發(fā)達;楚地道學與辭賦最具特色;三晉以法家與游說之士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晉學術。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論,則以關東的齊魯三晉鄭衛(wèi)周等地最為興盛?!幾员R云《漢晉文化地理》(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內涵及其志向的政治。(2)依材料二概括戰(zhàn)國時期中國學術文化發(fā)展的主要特點,結合所學學問指出這一現象對中國古代學術發(fā)展的影響。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中《尚書》、孟子、《荀子》的觀點,并結合所學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二手車輛交易保障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建筑工程安全生產責任保險補充合同
- 2025年度化妝品行業(yè)市場調研與分析服務合同
- 2025年度數據中心機房裝飾裝修承包合同
- 2025年度國內旅行社研學旅行服務合同書
- 2025年度汽車銷售公司車輛抵押借款合同
- 2025年度智能硬件企業(yè)并購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建筑工地專用腳手架安裝合同
- 2025年企業(yè)辦公家具定制設計與安裝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新能源廣告車租賃及運營管理合同
- 校本課程生活中的化學
- DB43-T 2775-2023 花櫚木播種育苗技術規(guī)程
- 《我的家族史》課件
- 湖北省技能高考機械類模擬試題
- 高空作業(yè)安全方案及應急預案
- 蘇教版科學2023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教學設計及反思
- 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讀書)專題培訓課件
- 新會中集:集裝箱ISO尺寸要求
- 化學品-泄露與擴散模型課件
- 漢語言文學論文6000字
-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