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1.3宋明理學課時分層作業(yè)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1.3宋明理學課時分層作業(yè)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1.3宋明理學課時分層作業(yè)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1.3宋明理學課時分層作業(yè)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1.3宋明理學課時分層作業(yè)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課時分層作業(yè)(三)(建議用時:35分鐘)1.魏晉時期,有人斥責佛教“使父子之親隔,君臣之義乖,夫婦之和曠,友朋之信絕?!边@反映出當時()A.佛教顛覆了中國傳統(tǒng)觀念B.佛教受到人們的抵制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與儒家倫理抵觸D[材料中“使父子之親隔,君臣之義乖,夫婦之和曠,友朋之信絕”反映的是佛教的主見與儒家重視的人倫道德的觀點相反,故選D項;材料說明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主見相反,并不是佛教顛覆了中國傳統(tǒng)觀念,故A項錯誤;佛教思想在斗爭時期受到人們尊崇,故B項錯誤;材料并不是說明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故C項錯誤。]2.宋代,儒學家起先從一個新的角度來思索人間的綱常倫理。這個新的角度是()A.從沖突對立轉換動身 B.從天人感應動身C.從萬事萬物本原動身 D.從人的本性動身C[宋明理學家指導傳統(tǒng)儒學中的道德倫理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將其看作萬物的本原。]3.程頤認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萬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則安,失其所則悖。”這段話的本質目的是()A.維護封建等級秩序B.宣揚儒家倫理道德C.強調理為萬物之本D.提倡建立和諧社會A[材料的意思是做父母的應當慈祥,做子女的應當誠意盡孝道,做國君的應當仁愛,做臣子要做到尊敬。這強調古代的等級制度,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故選A項。]4.朱熹提出“存天理,去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體運行法則 B.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C.道德規(guī)范和等級秩序 D.“天人感應”理論C[理學強調的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guī)范的三綱五常,要“存天理,去人欲”。A、B兩項體現唯物主義思想,與理學的唯心主義不符,D項為漢代董仲舒提出的。]5.“夫君子之論學,要立得之于心。眾皆以為是,茍求之心而未會焉,未敢以為是也;眾皆以為非,茍求之心而有契焉,未敢以為非也?!痹诖耍蹶柮?)A.強調正心是正德的根本 B.關注向外部世界探究真知C.提倡獨立和自主的精神 D.激勵求知者要不恥下問C[材料中王陽明認為做學問要立得于心,不要同流合污,茍同附和,要有自己的見解,強調以自己的心來推斷是非,這體現了獨立自主的精神,故選C項;題干未涉及正心和正德的關系,解除A項;王陽明主見關注內心而非向外探究,B項屬于程朱理學的格物致知,解除;D項與題目無關,解除。]6.“爾未看此花時,此花與爾心同歸于寂。爾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爾的心外?!边@段話屬于()A.“天人感應” B.心學C.程朱理學 D.樸實辯證法B[陸王心學宣揚“心外無物”,與材料中“此花與爾心同歸于寂”“此花,不在爾的心外”相符。故B項正確。]7.儒家思想到兩宋時期發(fā)展到了新的階段,即理學階段。理學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見是()A.人心是世界萬物的本原B.學術探討要為現實服務C.“天理”就是“三綱五?!钡葌惱淼赖翫.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C[理學的基本主見是萬物皆源于“理”。所謂“理”即指“三綱五?!钡葌惱淼赖隆9蔬xC項。]8.宋明理學家普遍提倡“存理”“去欲”的修養(yǎng)論,“格物”“格心”的相識論,“齊家”“治國”的功名論,其根本動身點是()A.規(guī)范社會秩序,維護封建統(tǒng)治B.培育經世致用的人才C.修身養(yǎng)性,提高個人修養(yǎng)D.樹立理學的統(tǒng)治地位A[任何思想的出現,都是為了適應社會的須要,宋明理學家提出理學的根本目的是改造社會,故A項正確。]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百世之下,使百世以上之大道昭如日月,沛若江河,微朱子,孰與歸!故曰:朱子者,孔孟后一人也。朱子之道,既上接孔孟,下軼周程,則朱子者,天下之朱子也,萬世之朱子也?。舵脑纯h志》材料二我們須要把朱熹真正從“圣”再還原為人,讓他重新回到多維文化視野中。朱熹的歷史功績不過是完成了一次文化超越,使整個民族完成了一次理性的文化超越,在長達幾個世紀的發(fā)展中,他的文化思想積淀成為民族的深層心理結構,潛移默化著民族的思維模式、心理習慣、性格氣質、生活方式?!鬃咏⒌娜蕦W……強調了人的群體價值,而忽視了人的特性價值,朱熹發(fā)展孔子這種仁學,也就同時承襲了這兩個缺陷。--束景南《朱子大傳》(1)據材料一,分析作者對朱熹持何種看法。試結合朱熹的主見分析作者持該種看法的緣由。(2)材料二中作者對朱熹本人和朱熹的主見分別是如何評價的?[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抓住材料一中的關鍵詞來分析作者對朱熹觀點的看法。材料一中的“天下之朱子也,萬世之朱子也”突出表明白作者對朱熹的高度評價與無限的崇拜。其次小問緣由,須要依據作者的觀點與立場,并結合朱熹思想的影響來分析。第(2)問依據材料二中的“我們須要把朱熹真正從'圣'再還原為人,讓他重新回到多維文化視野中”來分析,把朱熹從“圣”還原成人,去掉了他身上神圣的光環(huán),客觀評價了他;對朱熹思想的評價,材料二中的觀點是一分為二的,既確定了這種思想的主動意義,也闡明白朱熹思想的消極影響,是客觀正確的。[答案](1)高度贊揚并神化。朱熹主見“存天理,滅人欲”,符合統(tǒng)治者加強思想限制、維護統(tǒng)治的須要,故作者站在統(tǒng)治階級的立場上大肆宣揚。(2)對朱熹的評價:僅從文化角度對朱熹進行了客觀的評價。對其主見的評價:認為朱熹傳承了儒家文化,對中華民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認為朱熹繼承了孔子主見中的部分缺陷,阻礙了社會的進步。10.程頤認為,“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在此基礎上,朱熹發(fā)展出()A.理先于氣,又離不開氣B.萬物各有其理,萬物之理歸于一C.慎思而明辨,格物致知D.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C[材料“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的意思是天下萬物皆有理,而理的獲得是通過對萬物理的探究,由此朱熹提出了慎思明辨、格物致知的求理方式,故選C項;材料中朱熹并未針對理氣關系發(fā)表評論,無法得出A項結論,解除;材料中朱熹不僅僅強調萬物皆有理,更重要的是強調對萬物之理的探究心,即求理的方式,B項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D項為陸王心學的主見,而非程朱理學的主見,解除。]11.“真知與常知異。常見一田夫,曾被虎傷,有人說虎傷人,眾莫不驚,獨田夫色動異于眾。若虎能傷人,雖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嘗真知。真知須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猶為不善,是亦未嘗真知,若真知,決不為矣?!边@段話體現出的思想是()A.心外無理 B.心即理也C.格物致知 D.獨創(chuàng)本心C[材料的意思是,大家聽說老虎傷人都很驚異,而只有田夫被老虎傷過,像田夫這樣才屬于“真知”。由此可知材料強調人們必需親自實踐后才能知道事物的本原,該思想與朱熹思想中的“格物致知”相符,故選C項。]12.朱熹認為,“道不遠人,理不外事”,他不贊同學者把精力僅僅用在從內心中找尋終極意義。這說明朱熹()A.推崇格物致知的方法論B.反對內心反省C.主見理學原則的生活化D.提倡知行合一A[據題干“道不遠人,理不外事”“他不贊同學者把精力僅僅用在從內心中找尋終極意義”,可知朱熹主見從事物本身追求理的真諦,反對僅僅從內心反省角度尋求理,推崇格物致知的方法論,故選A項。朱熹反對僅僅從內心反省角度尋求理,并不是完全反對內心反省,B項錯誤;C、D兩項與題干材料無關。]13.宋明理學家提倡的“存理去欲”或“故意去欲”的修養(yǎng)論、“格物”或“格心”的相識論、成賢成圣的境界論、由齊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論,均以()A.探討以天人關系為核心內容B.相識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為導向C.倫理道德為核心內容D.關切社會進步為前提C[理學重視主觀意志力氣,注意氣節(jié)、道德,講求以理統(tǒng)情、自我節(jié)制、發(fā)奮立志。由題中“修養(yǎng)論”“成賢成圣的境界論、由齊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論”可知,此均以倫理道德為核心內容,故選C項;理學探討的重點是社會的倫理道德,故A、D兩項解除;B項不符合宋明理學家的探討方向,故解除。]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國則受命于君。君命順,則民有順命;君命逆,則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號為天子者,宜視天為父,事天以孝道也……--《春秋繁露》材料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興盛所作的一首詩。從漢末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擔心,士人對儒家思想產生懷疑,人們起先了對宗教的渴求。那個時候,從王公貴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紛紛皈依佛門,甚至連皇帝也“舍身”佛寺。--中華讀書網材料三陸氏門人朱亨道曾記述:“鵝湖之會,論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觀博覽,而后歸之約;二陸(指陸九淵及其兄陸九韶)之意欲先獨創(chuàng)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覽。朱以陸之教人為太簡,陸以朱之教人為支離?!?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別對百姓和天子提出了什么要求?(2)依據材料二,說明從漢末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思想界的狀況。(3)依據材料三,概括朱熹和二陸觀點的主要分歧。(4)依據材料和所學學問,指出中國古代主流思想演化過程的特點及主流思想演化所反映的本質問題。解析:第(1)(2)問依據材料獲得和歸納信息回答即可。第(3)問依據材料“欲令人泛觀博覽,而后歸之約”“欲先獨創(chuàng)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覽”進行歸納,可知材料事實上反映了朱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