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基礎知識_第1頁
戲劇基礎知識_第2頁
戲劇基礎知識_第3頁
戲劇基礎知識_第4頁
戲劇基礎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戲劇的基本知識

王欣民

一、概述:

1、定義: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借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

手段塑造舞臺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

2、特點:

(1)、劇本必須適合舞臺演出。演出要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發(fā)生在不

同地點和較長時間里大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臺和兩三個小時內的演出中表現出

來。

(2)、必須有集中尖銳的矛盾沖突。

戲劇是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矛盾沖突的,沒有矛盾沖突就沒有戲劇。這中沖

突是社會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發(fā)展過程,這個過程就構成了劇本的情節(jié)結

構。

劇本的情節(jié)結構可分為:開端一一發(fā)展一一高潮一一結局

開端:介紹人物關系和揭示矛盾沖突

發(fā)展:描寫情節(jié)的波瀾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步步把矛盾沖突推向

高潮。

高潮:矛盾沖突發(fā)展到頂點并表現出急劇轉化的局面

結局:結局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矛盾沖突的解決。

尾聲:與序呼應,對劇本的思想內容作些啟示,引起人們的聯(lián)想和展望。

(3)、人物的適宜和動作必須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征

3、劇本刻畫人物推進劇情和表達思想的手段有:

(1)、舞臺說明:包括人物表、舞臺美術、環(huán)境、音響、人物上下場、人物

對話的姿態(tài)、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等。

(2)、人物的對白和唱詞:包括獨白、旁白、對白。是劇本的主要組成部分,

其任務是展開情節(jié)、提示人物性格、表現主題思想。

(3)、結構形式:分幕分場。墓是大單位,場是小單位

4、戲劇分類:

(1)、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不同:話劇、歌劇、舞劇、詩劇、歌舞劇、相聲

劇°

(2)、劇情的繁簡和結構不同:多幕劇、獨幕劇

(3)、題材反映的時代不同:歷史劇、現代劇

(4)、矛盾沖突的性質和表現手法不同;悲劇、喜劇、正劇(悲喜劇)。

(5)地域色彩不同:京劇(北京)、滬劇(上海))、豫劇(河南)、呂劇(山東江

蘇)、川劇、漢劇(湖北)、楚劇(湖北江西)、晉劇(山西)、黃梅戲(浙江)等

(6)、演出不同:舞臺劇、廣播劇、電影、電視劇等

5、曹禺和《雷雨》

曹禺,原名萬家寶,1910年生于天津一個沒落的封建家庭,1933年在清華

大學四年級時,完成了他的處女作多幕話劇《雷雨》,以具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卓

越的藝術技巧第一次顯示了他的藝術才華,引起了戲劇界的震動?!独子辍肥俏?/p>

的第一聲呻吟,或許是一聲呼喊”。

繼《雷雨》之后,曹禺又寫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劇本?!独子辍?/p>

《日出》是他的代表作,成就最高。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膽劍篇》《王

昭君》等劇作。

標題的象征意義:《雷雨》的標題既點明戲劇情節(jié)發(fā)生的自然氣候:、天

氣更陰沉,更郁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躁?!边@樣的天氣終于導致

夜間雷電交加,風雨大作。與這種惡劣天氣并行發(fā)展的是這個封建大家庭內部

也醞釀著而且終于爆發(fā)了一場毀滅性的“雷雨”:四風、周沖觸電而死,周萍

開槍自殺……自然界和家庭內部的“雷雨”其實正象征了社會矛盾的日趨尖

銳。作者用“雷雨”為題形象地告訴人們: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

場天翻地覆的社會大變革不可避免地即將發(fā)生。

二、戲劇的基本常識

【劇本】戲劇藝術的基砧,也可供閱讀。須按在實際演出中舞臺時空條件

和表現范圍,組成情節(jié),安排戲劇沖突,交代特定的場景、時間、地點,并通

過劇中人物的動作、獨白和對話(或唱詞)、揭示人物性格。

【戲劇性】狹義指戲劇作品中由矛盾沖突導致的具有強大吸引力和感染

力的性質或出人意料的轉折變化。通常能激起觀眾強烈的興趣和情感反應。廣

義指所有文藝作品中所含有的類似性質或情節(jié)。如用作美學范疇,也常泛指社

會生活中一切類似的性質、事件或轉折變化。

【戲劇沖突】社會生活矛盾沖突在戲劇藝術中集中而概括的反映。是構

成戲劇的根本因素,作品總是通過沖突的提出、展開和解決而得到完成。由沖

突推動戲劇情節(jié)的發(fā)展,表現人物的性格,進而體現劇本的主題。最早從美學

上提出這一理論的是黑格爾。隨后,法國的布倫退爾又提出沒有沖突就沒有戲

劇。由于戲劇情節(jié)結構不同,沖突可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和特點。

【戲劇高潮】戲劇沖突進入最緊張、尖銳、激烈的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段

戲,是決定人物命運或事情成敗的關鍵性的階段。通常出現在全劇的后半部。

這時主要人物的性格、作品的主題等均能得到較充分的展現。

【序幕】又稱“楔子”、“引子”。原為戲劇術語。指有些多幕劇中第一幕以

前的一場戲,用以介紹該劇的背景或預示全劇的主題。后也用于某些文學、電

影和電視劇等作品中,泛指作品矛盾沖突展開前作者對時代背景和主要人物間

關系等所作的提示或交代。

【尾聲】指作者依據創(chuàng)作需要,在故事寫完或最后一幕結束后又另安排

的一節(jié)或一場,用以交代人物的最終命運和事件發(fā)展的前景等,故名。其常與

作品的序幕相呼應。

【臺詞】戲劇、電影、電視劇名詞。劇本中規(guī)定的劇中角色所說的話,

是劇本展示情節(jié)和沖突,刻畫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包括對白、獨白、旁白等。

【潛臺詞】戲劇、電影、電視劇表演技巧術語。指角色臺詞的內在真實

含義,或未盡之言、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等。

【對白】戲劇、電影、電視劇名詞。劇中人物間的對話。在戲劇中是臺

詞的主要部分。

【獨白】劇中角色獨自所說的話,一般是內心情感或內在沖突的流露。

【內心獨白】指演員為表達角色某種思想情感活動的內在無聲的言語過

程。一般要通過外部形體、表情上的反映直接傳達給觀眾。

【旁白】劇情進展中,角色從一旁評價對手的言行或表述本人內心活動

的臺詞。一般作為對觀眾的直接交談而假設同臺的其他角色聽不見。中國戲曲

稱之為“打背供北電影、電視劇中常指“畫外音”。

【三一律】又稱“三整一律”。17世紀歐洲新古典主義戲劇劇本的創(chuàng)作

法則。要求劇本的情節(jié)、地點、時間三者必須完整一致。即每部劇作只能限于

單一的故事情節(jié),事件始終在某一地點展開,并在一天內完成。這一規(guī)定有利

于劇作情節(jié)結構的緊湊、精煉、集中,但也束縛了創(chuàng)作。18世紀浪漫主義興

起后漸被打破。

【間離效果】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的戲劇理論之一。主張戲劇演出要始

終使觀眾確信自己是在劇院里看演戲,同劇中的規(guī)定情境保持一定距離,而不

能被演員帶到規(guī)定情境中去產生幻覺。這才能使觀眾在“間離”中理性地、冷

靜地分析判斷劇情和人物,進而得到美的享受。

【戲劇導演】戲劇藝術的重要構成因素之一。指對劇本提供的文學形象

進行藝術再創(chuàng)造,使之轉化為舞臺形象的組織者和指揮者。一般認為,明代湯

顯祖是中國戲曲導演理論的開創(chuàng)者;西方則以莎士比亞、歌德、莫里哀等為創(chuàng)

建導演理論的先驅。

【舞臺調度】導演藝術創(chuàng)作的主要手法之一。導演依據劇本要求和自己的

藝術構思,對角色在規(guī)定情境中的動作、位置層次、人物關系等方面的安排,

使每個場面都達到藝術內容與表現形式的較完滿的統(tǒng)一。

【舞臺提示】戲劇名詞。劇本中除臺詞外的敘述性文字說明。如對人物

的外形、動作的規(guī)定,對燈光、布景、音響效果的要求等。

【彩排】舞臺藝術正式公演前按全部演出合成條件安排的總排練。

【性格化表演】戲劇、電影、電視劇術語。與“本色表演”相對。指擅

長體現角色性格特征的表演技巧。習稱此類演員為性格化演員。對劇中有某種

特別突出的性格特征,或心理.、生理、行為有特殊表現的角色,則稱性格化角

色。

【本色表演】戲劇、電影、電視劇術語。與“性格化表演”相對。指演

員對任何角色均按表演者自身的個性特點進行的表演。習稱此類演員為本色演

員。

【舞臺監(jiān)督】舞臺演出期間專門負責后臺組織、聯(lián)系、督促等工作的一

種職務。

【劇務】專門負責協(xié)助導演解決排練和演出中有關事務性工作的一種職

務。

【舞臺美術】戲劇或其他舞臺藝術的組成部分之一。包括布景、燈光、化

妝、服裝、效果、道具等。依據劇本和導演構思創(chuàng)造出特定的劇中環(huán)境、舞臺

氣氛和角色外部形象。一般要求在舞臺時空的假定性和局限性前提下,做到虛

實結合,以一當十,寫意與寫實統(tǒng)一。

【音響效果】電影、電視劇、戲劇及其他舞臺藝術的創(chuàng)作手段之一。按

劇本的規(guī)定情境,用各種專門器具和技法摹擬或再現各種聲響,給欣賞者以藝

術的真實感。

【暗轉】舞臺藝術術語。舞臺演出中利用燈光轉暗或關閉,并在暗中改

換布景、道具,以表示劇中時間或地點變換的方法之一。燈光復明后繼續(xù)演出。

比用幕起幕落的方式更為緊湊。

我國古代戲劇戲曲的基本常識

一、了解古代戲曲常識,重點掌握元雜劇常識

中國古代戲曲主要指元明清戲曲,包括元雜劇,元散曲、明清傳奇。古代

戲曲的語言包括曲詞、賓白和科介。曲詞、賓白是臺詞,是劇中人物的語言;

科介是舞臺提示,是對劇中人物的主要動作、表情和舞臺效果的簡要說明。

元雜劇一般每本都由四折構成,依次寫故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

也有由五折構成的。有的還有“楔子”,一般置于第一幕之前,類似現代劇的序

幕,有時也置于兩折之間,具有過場戲的性質。

二、鑒賞戲曲語言的方法

要以曲詞為主,但又必須將之與賓白、科介相結合,整體鑒賞。

鑒賞古代戲曲語言,要注意理解其中的古白話詞語,注意了解曲詞的富于

抒情性和音韻美的特點,以及常用的比喻、夸張、用典、對偶、排比等修辭方

法。

三、欣賞古代戲曲藝術手法

想象、夸張和借景抒情,是古代戲曲重要的藝術手法。想象、夸張以奇異

的情節(jié)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借景抒情則是繼承了我國古代詩歌意境美的

傳統(tǒng),是一種形象化和富于詩意的表現人物的方法。

鑒賞時,要著眼于藝術效果,通過揣摩語言來體會想象、夸張手法所表現

的浪漫色彩,以及借景抒情手法所表現的優(yōu)美意境,認識它們對表現劇情和刻

畫人物性格的作用。

四、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概念及其發(fā)展過程

以“戲”和“曲”為主要因素,故稱“戲曲”。以演員表演為中心,以唱、念、

做、打等手段為基礎,融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等為一體的綜

合性舞臺藝術。

1、中國戲曲的孕育與形成——起源于原始歌舞。

2、中國戲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戲

南戲,是中國戲曲最早的表現形式,它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溫州(古

稱永嘉)一帶的民間。

3、中國戲曲的第一個繁盛期——元雜劇

4、中國戲曲的第二個繁盛期——明清傳奇

明中葉以后,傳奇代替雜劇成為戲曲舞臺上的主角。其劇本文學曲詞典雅,

體制龐大,名篇佳作不勝枚舉,表演上則日趨成熟,多用昆曲演唱。

5、近代、現代的京劇和各種地方戲。

五、元雜劇

1、元雜劇與元曲的關系

唐詩、宋詞、元曲并舉。元曲包括元雜劇和元散曲。元散曲包括小令和套

數。

2、元雜劇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調)演唱的一種戲曲形式。是在金院本基

礎上以及諸宮調的影響下發(fā)展起來的。

在結構上,一本雜劇通常由四折組成。一折相當于現代劇的一幕或一場,

是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一個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別是故事的開端、發(fā)展、

高潮和結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個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紹劇

情,類似現代劇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兩折之間,相當于后來的過場戲。但也

有少數雜劇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廂記》是五本二十一折的連本戲。

在音樂上,雜劇的每折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

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宮調,即調式,相當于現代音樂的C調D調等。曲牌,

是曲調的名稱,每個曲牌都屬于一定的宮調。劇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

面都標明宮調。如《竇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標示的【正宮】【端正好工表

示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屬【正宮】。

雜劇角色分為末、旦、凈(俗稱花臉,扮演性格剛烈或粗暴的男子)三大

類。末類又可分為外末、副末、沖末、大末、小末;正旦、外旦、貼旦、老旦、

花旦;副凈、二凈等。其中正末為男主角,正旦為女主角。此外,還有以劇中

人職務身份為名的雜角,如潔郎(和尚)等。

雜劇的舞臺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組成。唱是雜劇的主要部分。除楔

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劇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無

唱,正末主唱的稱“末本”,正旦主唱的稱“旦本”。劇本中的唱詞,即曲詞,白,

即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