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同步講義第2課《燭之武退秦師》(教師版)_第1頁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同步講義第2課《燭之武退秦師》(教師版)_第2頁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同步講義第2課《燭之武退秦師》(教師版)_第3頁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同步講義第2課《燭之武退秦師》(教師版)_第4頁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同步講義第2課《燭之武退秦師》(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2課燭之武退秦師目標(biāo)導(dǎo)航目標(biāo)導(dǎo)航篇目學(xué)習(xí)目標(biāo)重點難點燭之武退秦師1.理解“以、而、焉”3個詞語。歸納本文的文言知識。2.在掌握字詞的基礎(chǔ)上熟讀成誦。3.培養(yǎng)學(xué)生初步鑒賞文言文的能力。4.學(xué)習(xí)古人國難當(dāng)頭、不計個人安危得失、顧全大局的精神。1.積累相關(guān)文言知識。2.本文詳略得當(dāng)、波瀾起伏、善于運用伏筆和照應(yīng)的寫作技巧。知識精講知識精講一、知人論世1.《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是我國第一部詳細(xì)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蹲髠鳌分饕涊d了東周前期240多年各國的政治、經(jīng)濟(jì)、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蹲髠鳌访鑼懭宋锷鷦蛹?xì)致,人物語言富有文學(xué)色彩,敘寫戰(zhàn)爭時以記敘戰(zhàn)前準(zhǔn)備、戰(zhàn)后論戰(zhàn)為主,略寫戰(zhàn)爭經(jīng)過,記錄了不少外交辭令、議論、諫說,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xiàn)。左丘明(前502年-前422年),姓姜,氏丘,名明,丘穆公呂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世稱“左丘明”,后為魯國太史。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前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dāng)時著名史家、學(xué)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xiàn)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2.春秋時期,諸侯爭霸,一度形成分別以晉、楚為首的兩大陣營?!扒С酥畤编崌庥銮亍x兩強夾攻。鄭國被圍攻的原因是“無禮于晉”且“貳于楚”?!盁o禮于晉”指的是魯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晉公子重耳(后為晉文公)出亡至鄭國,鄭文公未以禮相待?!百E于楚”——魯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的城濮之戰(zhàn),事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tuán)之間的戰(zhàn)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lián)軍,另一方則是以楚國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lián)軍。晉國在城濮之戰(zhàn)中大敗楚國,成為中原霸主,而鄭國在這場戰(zhàn)爭中出兵幫助楚國,因此與晉國結(jié)怨。城濮之戰(zhàn)后,晉文公在踐土(今河南原陽西南,當(dāng)時屬鄭地)大會諸侯,鄭國也參加了。次年夏,晉文公派大夫狐偃(即子犯)在翟泉會盟魯、秦、齊、陳等諸侯,重溫踐土之盟,但鄭國這次沒有前來,因此諸侯共同謀劃討伐鄭國。魯僖公三十年春,晉國已向鄭國出兵,但僅僅是試探性的(根據(jù)《左傳-僖公三十年》的說法,是“觀其可攻與否”)。是年九月,晉國聯(lián)合秦國對鄭國形成合圍,鄭國這樣一個“千乘之國”陷入了“攝乎大國之間”的境地,而且已是兵臨城下,危在旦夕。秦國當(dāng)時也要爭奪霸權(quán),也需要向外擴張。秦、晉歷史上關(guān)系一直很好,晉文公的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且晉文公是在秦穆公的幫助下才返回晉國為君的;更重要的是,秦國也有向外擴張的愿望,所以,秦、晉聯(lián)合也就是必然的了。二、字詞積累(一)字音、字形氾南(fán)杞子(qǐ)逢孫(páng)佚之狐(yì)縋而出(zhuì)共其乏困(gōng)闕秦以利晉(quē)(二)文言詞語1.詞類活用、A.名詞做狀語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在東邊;在西邊)夜縋而出(在晚上,當(dāng)晚)B.動詞活用為名詞

君亦無所害(害處)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恩惠,好處)C.形容詞活用為名詞臣之壯也(壯年)越國以鄙遠(yuǎn)(遠(yuǎn)方,邊遠(yuǎn)的地方)共其乏困(缺少的東西)2.特殊句式A.省略句(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主語)

(晉惠公)許君焦、瑕(主語)夜縋(燭之武)而出(賓語)

敢以(之)煩執(zhí)事(賓語)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氾南(介詞)B.倒裝句以其無禮于晉(于晉無禮──介賓短語后置)且貳于楚也(于楚從屬──同上)佚之狐言于鄭伯(于鄭伯言──同上)何厭之有(有何厭──賓語前置)3.通假字無能為也已(矣)共其乏困(供)秦伯說,與鄭人盟(悅)失其所與,不知(智)4.古今異義①行李之往來行李,古義:出行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②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以為,古義:把……作為;今義:認(rèn)為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義:那人;今義:一般人的妻子④亦去之去,古義:離開;今義:往,到)5.一詞多意以①以其無禮于晉(因為,連詞)②敢以煩執(zhí)事(拿,用,介詞)③越國以鄙遠(yuǎn)(表順承,連詞)④焉用亡鄭以陪鄰?(表順承,連詞)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把,介詞)而①今急而求子(才,連詞,表順承)②夜縋而出(表修飾,連詞)③若亡鄭而有利于君(表順承,連詞)④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表轉(zhuǎn)折,連詞)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表陳述)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為什么)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副詞,怎么能)④且焉置土石

(疑問代詞,哪里)⑤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

(代詞,之)⑥永之人爭奔走焉

(兼詞,于此)能力拓展能力拓展一、重點解讀1.文章寫燭之武在使命面前,先“僻”后“受”,有什么作用?這段文字看似閑筆,卻有重要作用:一是交代了燭之武的境況,是一個不被重用的老臣。二是委婉地批評鄭伯不能用人,但在關(guān)鍵時刻,作為國君尚能接受規(guī)諫,誠懇負(fù)責(zé)。三是點明燭之武深明大義,以解國難為重。這一內(nèi)容粗線條地勾勒出燭之武的形象,為下文寫他奔赴國難的義勇精神作了必要的鋪墊。2.晉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條理由退兵,你怎樣看待晉文公的退兵理由?其實,“不仁”是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真講“仁義”,當(dāng)初就不會發(fā)兵攻鄭?!安恢辈攀菍嵸|(zhì)?!爸蓖ā爸恰保@個“智”,是理智,就是對現(xiàn)實情況的客觀分析,對動武后果的冷靜判斷?!耙詠y易整,不武”,勝負(fù)之?dāng)?shù),難以意料。晉的退兵,說到底,也是一個“利”字起作用。

3.課文雖短,但在敘述故事時,卻能夠處處注意伏筆與照應(yīng)。請舉例分析這一寫法特點。

文章注意伏筆與照應(yīng)的地方較多,如:①在交代秦晉圍鄭的原因時,說是“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說明秦、鄭并沒有多大的矛盾沖突,這就為下文燭之武說退秦師埋下了伏筆。②“夜縋而出”,照應(yīng)了開頭的“秦晉圍鄭”,“國危矣”的有關(guān)內(nèi)容。③“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應(yīng)了上文秦、晉雖是聯(lián)合行動,但貌合神離,既沒有駐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動也不需要通知對方,這就為秦、鄭聯(lián)盟提供了條件。

文章預(yù)后瞻前,巧施伏筆,簡練而不失謹(jǐn)嚴(yán),自然而耐人玩味。

二、文章小結(jié)燭之武——雖不滿鄭文公不看重他,但為了救國,還是用盡智慧去說服秦穆公,說明他以國家利益為重,深明大義,是愛國志士;知難而上,夜縋而出,孤身入秦營,可謂勇士;富有智慧,機智善辯,是難得的“辯士”。佚之狐——“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闭f明他敢于直言進(jìn)諫,也是薦賢舉能的伯樂。鄭文公——肯聽佚之狐的話,相信燭之武能退秦軍;當(dāng)燭之武一開始滿腹牢騷且不愿受命時,陷入尷尬境地的鄭伯沒有放棄,先是自責(zé)以撫慰燭之武的情緒;然后又曉之以理:“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笨梢娖渖朴诩{諫、勇于自責(zé)、知錯能改,是一位有見識的君主。秦穆公——從秦國的利益角度來考慮問題,聽取了燭之武的建議,是一位善于決斷、善謀利益的君主。晉文公——“不仁不智不武”的“不戰(zhàn)之論”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政治遠(yuǎn)見和霸主風(fēng)度。晉文公是依靠秦國的力量取得國君的地位,依靠別人的力量卻去損害別人,不仁;打鄭國容易,與秦國交惡時機未到,失去盟國,不智;從中可以看出他的知恩圖報以及隱忍不發(fā)、隨機應(yīng)變的聰慧。分層提分分層提分題組A基礎(chǔ)過關(guān)練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A.秦軍汜(fán)南

佚(yì)之狐

夜縋(zhuì)而出B.越國以鄙(bǐ)遠(yuǎn)

微夫(fú)人之力

共(gōng)其乏困C.若不闕(jué)秦,將焉取之

使杞子、逢(páng)孫、楊孫戍之D.朝濟(jì)(jì)而夕設(shè)版焉

秦伯說(yuè)

失其所與(yǔ)【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識記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字音的能力。C.“若不闕秦”的“闕”應(yīng)讀quē。故選C。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焉用亡鄭以陪鄰/以其無禮于晉B.君知其難也/吾其還也C.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D.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鄭以陪鄰【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連詞,來/連詞,因為;B.代詞,那/語氣助詞,表祈使,還是;C.均為連詞,假如;D.語氣詞,呀/疑問副詞,為什么。故選C。3.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活用與其余三句不一樣的一項是()A.燭之武退秦師B.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C.欲辟土地,朝秦楚D.項伯殺人,臣活之【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使動用法,使……撤退;B.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對……感到奇怪;C.使動用法,使……朝拜;D.使動用法,使……活下來;故選B。4.下列各句中加線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擴張B.焉用亡鄭以陪鄰

陪:增加C.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

濟(jì):救濟(jì)D.秦伯說,與鄭人盟

盟:結(jié)盟【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C.濟(jì):渡河。句意:晉惠公早晨剛剛渡河回國,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故選C。5.下列加點詞語沒有活用的一項()A.晉軍函陵,秦軍汜南B.越國以鄙遠(yuǎn)C.既東封鄭D.鄭既知亡矣【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軍”,名詞做動詞,駐扎。B.“鄙”,名詞意動,把……當(dāng)作邊邑。C.“封”,名詞使動,使……成為疆界。D.“亡”,沒有活用,滅亡。故選D。6.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詞類活用,分類正確的一項是()①夜縋而出②越國以鄙遠(yuǎn)③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④與鄭人盟⑤晉軍函陵⑥共其乏困⑦既東封鄭A.①③⑥/②⑦/④⑤ B.①③⑤/②⑦/④⑥C.①③⑦/②⑥/④⑤ D.①③⑦/②④/⑤⑥【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①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②遠(yuǎn):形容詞作名詞,遠(yuǎn)地;③朝:名詞作狀語,在早上;④盟:名詞作動詞,訂盟約;⑤軍:名詞作動詞,駐扎;⑥乏困:形容詞作名詞,缺乏的物資;⑦東:名詞作狀語,在東面。綜上:①③⑦名詞作狀語,②⑥形容詞作名詞,④⑤名詞作動詞。故選C。7.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解釋不正確的項是()A.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擴張 B.許之許:答應(yīng)C.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賜:賞賜 D.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濟(jì):渡河【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能力。C.“賜:賞賜”解釋不正確,“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意思是:并且您曾經(jīng)給予晉惠公恩惠。“賜”是動詞活用為名詞,意思是“恩惠,好處”。故選C。8.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失其所與,不知 B.若不闕秦,將焉取之C.秦伯說,與鄭人盟 D.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知”通“智”,明智;句意為:失去同盟者,是不明智的。C.“說”通“悅”,高興;句意為:秦伯很高興,跟鄭國人結(jié)盟。D.“共”通“供”,供給。句意為:使者來來往往,供給他們?nèi)鄙俚臇|西。故選B。9.下列各句括號中補出的省略成分,正確的一項是()A.夜縋而出,(佚之狐)見秦伯 B.(鄭伯)許君焦、瑕C.(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D.(晉君)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準(zhǔn)確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A.應(yīng)為燭之武。句意:夜里燭之武縋繩而出,去見秦伯。B.應(yīng)為晉惠公。句意:(晉君)答應(yīng)給您焦、瑕兩個地方。D.應(yīng)為秦伯。句意:秦伯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故選C。10.對“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A.越過晉國而把遠(yuǎn)地(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國君知道那是很困難B.越過晉國而把遠(yuǎn)地(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難的C.越過秦國而把遠(yuǎn)地(鄭國)作為晉國的東部邊境,國君知道那是很困難D.越過秦國而把遠(yuǎn)地(鄭國)作為晉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難的【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正確理解文言句子的能力?!皣痹诖颂幹浮皶x國”,不是“秦國”,排除CD?!熬笔菍Ψ降淖鸱Q,可譯為“您”,而不是“國君”,排除AC。故選B。題組B能力提升練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燭之武退秦師《左傳》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是編年體史書,以時為經(jīng),以事為緯。B.周代有公、侯、伯、子、男等五等爵位,如文中的“鄭伯”的“伯”。C.壯即壯年,古時男子在二十歲舉行冠禮表示成人,其后稱為“壯”。D.版本指筑墻的夾板,后也指版筑的工事,設(shè)版即修筑防御工事。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頭兩句“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暗示了秦晉圍鄭的原因,并為全文的發(fā)展作了鋪墊。B.“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北砻鳡T之武起初不愿意為鄭伯出使秦國勸說秦伯退兵。C.燭之武在夜間“縋而出”,秘密拜訪秦伯,站在秦國的立場上分析利害,說服了秦伯,這是故事的高潮。D.秦、晉圍鄭是因為其“無禮于晉”,晉文公認(rèn)為進(jìn)攻秦軍“不仁”“不知”“不武”,可見《左傳》重視“禮”。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2)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答案】1.C2.3.(1)哪里(怎么,為什么,或何)用滅掉鄭國來增加鄰國的土地呢?鄰國國力雄厚就是你(秦國)國力薄弱。(2)晉國有什么滿足?已經(jīng)在東方使鄭國成為它的疆界,又想擴張它西邊的疆界。【解析】1.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能力。C.“古時男子在二十歲舉行冠禮表示成人,其后稱為‘壯’”錯,古時男子二十歲表示成人,行加冠禮,但身體還不夠強壯,稱“弱冠”;三十歲為“壯”。故選C。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起初不愿為鄭出使秦國”錯誤,只是有些牢騷或埋怨。故選B。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焉”,疑問代詞,哪里、怎么、為什么;“陪”,增加;“鄰之厚,君之薄也”,判斷句,“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2)“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有何厭;“厭”,滿足;第一個“封”,使動用法,使……成為邊界;“肆”,擴大;第二個“封”,名詞,疆界。參考譯文:晉文公、秦穆公出兵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并且鄭國同時依附于楚國與晉國。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 鄭國大夫佚之狐對鄭文公說:“國家很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國的國君,秦國的軍隊必定撤退。”鄭伯同意了。燭之武辭謝說:“我在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xiàn)在老了,無能為力啊。”鄭公說:“我不能早早用你,現(xiàn)在由于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你也有所不利?。 睜T之武就答應(yīng)了。 深夜,燭之武用繩子吊出城墻,他見到秦穆公,說:“秦國與晉國圍攻鄭國,鄭國已明白自己將會滅亡。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越過鄰國把遠(yuǎn)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鄰國越雄厚,您就越薄弱。如果饒恕了鄭國,并且把它做為東邊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nèi)鄙俚臇|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而且您曾經(jīng)給予晉惠公恩惠,(晉惠公)答應(yīng)把焦、瑕兩地給您。可是,晉惠公早晨渡過河去,晚上就筑城來防備您,這是您知道的。晉國,哪里有滿足的時候呢?(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穆公很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杞子、逢孫、楊孫守衛(wèi)那里,自己就回去了。晉大夫子犯請求出兵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后傷害他,這是不仁義;失去了自己所結(jié)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利用混亂去改變已有的協(xié)調(diào),這并不是威風(fēng)。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二、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甲)齊國佐不辱命①晉師從齊師,入自丘輿,擊馬陘。齊侯使賓媚人②賂以紀(jì)甗、玉磬與地:“不可,則聽客之所為?!辟e媚人致賂,晉人不可,曰:“必以蕭同叔子為質(zhì),而使齊之封內(nèi)盡東其畝。”對曰:“蕭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敵,則亦晉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諸侯而曰必質(zhì)其母以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对姟吩唬骸⒆硬粎T,永錫爾類。’若以不孝令于諸侯,其無乃非德類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詩》曰:‘我疆我理,南東其畝。③’今吾子疆理諸侯,而曰‘盡東其畝’而已,唯吾子戎車是利,無顧土宜,其無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則不義,何以為盟主?其晉實有闕!四王之王也,樹德而濟(jì)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撫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諸侯,以逞無疆之欲。《詩》曰:‘布政優(yōu)優(yōu),百祿是遒?!訉嵅粌?yōu)而棄百祿,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則有辭矣,曰‘子以君師辱于敝邑,不腆敝賦,以犒從者;畏君之震,師徒橈敗。吾子惠徼齊國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繼舊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愛,子又不許,請收合馀燼,背城借一④。敝邑之幸,亦云從也;況其不幸,敢不唯命是聽?’”晉人許之。選自《左傳·成公二年》(乙)燭之武退秦師(燭之武)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選自《左傳·僖公三十年》注:①公元前589年,晉國聯(lián)合魯、衛(wèi)、曹在鞌?shù)睾妄R國開戰(zhàn),以晉國勝利而告終,齊侯派使臣國佐賂晉求和。②賓媚人即國佐,齊國卿士。③我疆我理,南東其畝:劃出疆界辨地勢,或南向或東向開田壟。④借一:指欲于城下,復(fù)借一戰(zhàn)。1.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1)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愛()(2)若不闕秦,將焉取之()2.結(jié)合文意,為下列加點詞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1)四王之王也,樹德而濟(jì)同欲焉()A.渡河B.滿足C.救濟(jì)D.利用(2)布政優(yōu)優(yōu),百祿是遒()A.迫近B.剛健C.聚集D.堅固3.甲文畫直線的句子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把這三處標(biāo)識出來。吾子布大命于諸侯而曰必質(zhì)其母以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4.把甲文畫曲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今吾子疆理諸侯,而曰‘盡東其畝’而已,唯吾子戎車是利,無顧土宜,其無乃非先王之命也乎?5.甲文中的國佐以駁斥晉國來求和,乙文中的燭之武以分析局勢來求和,不同的方式達(dá)到了相同的目的,請結(jié)合文本分析其中的原因?!敬鸢浮?.吝惜使缺乏

2.(1)B(2)C3.吾子布大命于諸侯/而曰必質(zhì)其母以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

7.現(xiàn)在您替諸侯劃疆界,辨地勢,卻說“全部要使田畝改成東西向”,只求便利于您的兵車奔馳,不考慮地勢是否合適,這恐怕不是先王的政令吧?4.國佐以駁斥來求和成功,首先因為齊國與晉國在春秋時期都是大國,齊國雖然戰(zhàn)敗,但求和也要維護(hù)國家的尊嚴(yán)。其次國佐駁斥晉國尋找的依據(jù)不容辯駁,第一以孝道、第二以先王之法,這都是晉國以后立足世間不可違抗的理由。最后,國佐用比較委婉的語言告訴晉國,齊國雖然戰(zhàn)敗,但依然有不受屈辱的決心,這對晉國有一定的震懾作用。燭之武求和深知鄭國作為彈丸小國處于大國之間的危險位置。因此他求和的方式是完全站在秦國的立場分析局勢。首先從地理位置入手,分析滅亡鄭國無益于秦國國土面積的增加,反而是為晉國賣力罷了。第二,不滅鄭國,鄭國將與秦國結(jié)為一體。第三,通過歷史事件分析晉國作為秦國的盟友其實不可信任,離間秦晉結(jié)盟?!窘馕觥?.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1)愛:吝惜,舍不得,句意:敝國決不敢吝惜先君這些破舊的器物和土地。(2)闕:使缺乏。句意: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1)濟(jì):滿足。句意:四王統(tǒng)一天下的時候,樹立德行滿足大家的共同愿望。故選B。(2)遒:聚集。句意:施政寬和,百福聚集。故選C。3.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您向諸侯頒布天子的命令,卻說一定要人家的母親做人質(zhì)作為憑信,將何以對天子之命?而且這是以不孝來命令諸侯?!坝谥T侯”是“布大命”的后置狀語,應(yīng)在“于諸侯”后斷開;“其若王命何”中,“其若……何”為固定句式,在“其若王命何”前后斷開。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吾子”,您;“唯吾子戎車是利”,賓語前置,只求便利于您的兵車奔馳;“顧”,考慮;“無乃……乎”,恐怕……吧。5.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首先,春秋時期,齊國與晉國在都是諸侯大國,齊國雖然戰(zhàn)敗,但求和也要維護(hù)國家的尊嚴(yán),所以國佐以駁斥的方式來求和,以保顏面,并最后取得成功。其次,由原文“若以不孝令于諸侯,其無乃非德類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反先王則不義,何以為盟主”可知,國佐駁斥晉國尋找的依據(jù)不容辯駁,第一以孝道、第二以先王之法,這都是晉國以后立足世間不可違抗的理由。最后,由原文“吾子惠徼齊國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繼舊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愛,子又不許,請收合馀燼,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從也;況其不幸,敢不唯命是聽?”可知,國佐用比較委婉的語言告訴晉國,齊國雖然戰(zhàn)敗,但依然有不受屈辱的決心,這對晉國有一定的震懾作用。參考譯文:(甲)《齊國佐不辱命》晉軍追趕齊軍,從丘輿進(jìn)入齊國境內(nèi),攻打馬陘。齊頃公派賓媚人將紀(jì)國的炊器、玉磐贈送給晉國,并歸還魯、衛(wèi)兩國的土地。“不行,就任憑他們所為?!辟e媚人送上禮物,晉國人郤克不答應(yīng),說:“必須用蕭同叔的女兒做人質(zhì),同時使齊國境內(nèi)的田畝全部改為東西向?!辟e媚人回答說:“蕭同叔的女兒不是別人,是敝國國君的母親。如果以對等相待,也就是晉國國君的母親。您向諸侯頒布天子的命令,卻說一定要人家的母親做人質(zhì)作為憑信,將何以對天子之命?而且這是以不孝來命令諸侯?!对娊?jīng)》說:‘孝子的心從不衰竭,永遠(yuǎn)賜福于你的同類。’如果以不孝命令諸侯,恐怕不是施恩德于同類吧?先王劃定天下的疆界,治理天下的道路河流,考察土性所宜而分派它們的利益。所以《詩經(jīng)》說:‘我劃定疆界,治理溝壟,朝南朝東修起田埂?!F(xiàn)在您劃分和治理諸侯的土地,卻說‘全部將田壟改為東西向’就完了,只顧有利于您的戰(zhàn)車出入,不顧土性所宜,恐怕不是先王的遺命吧?違反先王就是不義,怎么做諸侯的領(lǐng)袖?恐怕晉國的確有過錯。四王統(tǒng)一天下的時候,樹立德行滿足大家的共同愿望。五伯稱霸諸侯的時候,勤勞王事,安撫諸侯,奉行天子的命令?,F(xiàn)在您卻謀求會合諸侯,以滿足無止境的貪欲。《詩經(jīng)》說:‘施政寬和,百福聚集?!鷮嵲诓豢蠈挻?,從而拋棄各種福祿,這對諸侯有什么害處呢?如果您不同意,敝國國君命令使臣,已有言辭在先了,說‘您率領(lǐng)貴國國君的軍隊光臨敝國,敝國以微薄的兵賦來犒勞您的隨從。由于畏懼貴國國君的威嚴(yán),軍隊遭到了挫敗。承蒙您為求取齊國的福佑,不滅絕它的社稷,使它繼續(xù)同貴國保持舊日的友好關(guān)系,敝國決不敢吝惜先君這些破舊的器物和土地,您又不答應(yīng),那就請允許我們收集殘余,在敝國城下決一死戰(zhàn)。即使敝國僥幸取勝,也要服從貴國;倘若不幸戰(zhàn)敗,敢不完全聽從貴國的命令?’”晉國就答應(yīng)了他。(乙)燭之武退秦師深夜,燭之武用繩子吊出城墻,他見到秦穆公,說:秦國與晉國圍攻鄭國,鄭國已明白自己將會滅亡。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越過鄰國把遠(yuǎn)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鄰國越雄厚,您就越薄弱。如果饒恕了鄭國,并且把它做為東邊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nèi)鄙俚臇|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而且您曾經(jīng)給予晉惠公恩惠,(晉惠公)答應(yīng)把焦、瑕兩地給您??墒牵瑫x惠公早晨渡過河去,晚上就筑城來防備您,這是您知道的。晉國,哪里有滿足的時候呢?(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穆公很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杞子、逢孫、楊孫守衛(wèi)那里,自己就回去了。題組C培優(yōu)拔尖練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一)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o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樱窦倍笞?,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節(jié)選自《燭之武退秦師》)(二)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離。秦、晉連兵而伐鄭,鄭將亡矣。燭之武出,說秦穆公,立談之間存鄭于將亡,不惟退秦師,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燭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晉親鄭。棄強援,附弱國;棄舊恩,召新怨;棄成功,犯危難。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豈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晉,相與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結(jié)之厚也,一怵于燭之武之利,棄晉如涕唾,亦何有于鄭乎?他日,利有大于燭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從之矣!(節(jié)選自呂祖謙《東萊博議》)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越國以鄙遠(yuǎn)鄙:邊邑B.何厭之有厭:滿足C.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損害D.何移之速也移:改變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若亡鄭而有益于君立談之間存鄭于將亡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吾知秦穆必翻然從之矣C.夜縋而出文武并用,垂拱而治D.吾其還也杳不知其所之也3.下列對兩則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燭之武深明大義,以國事為重。在秦晉兵臨城下、鄭國危在旦夕的情勢下,他不顧個人的安?!耙箍P而出”,求見秦伯。B.燭之武具有高超的論辯藝術(shù)。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yán),層層深入,最終使秦伯心悅誠服。C.燭之武善于審時度勢。他利用秦晉間的微妙關(guān)系,指出秦曾對晉有割讓焦、瑕二邑的賞賜而晉對秦卻嚴(yán)加防范的事實。D.秦穆公善于追求本國利益的最大化,他會因更大利益的出現(xiàn)改變,可見如果事情因利益而合作的,也會因利益而分離。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2)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3)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豈能若是乎?【答案】1.A

2.C3.C4.(1)如果放棄滅亡鄭國而把它作為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國的)使者往來經(jīng)過,(鄭國可)供應(yīng)缺乏的東西,這對您來說,也沒有害處。(2)越過別國而把遠(yuǎn)方的鄭國當(dāng)作邊邑,您知道這件事是很難的,(您)為什么使鄭國滅亡而使鄰國增加土地呢?(3)不是(燭之武所說的)利益與危害深深合乎秦穆公內(nèi)心所想,怎么能像這樣呢?【解析】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越過鄰國把遠(yuǎn)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鄙”,意動用法,把……當(dāng)作邊邑。故選A。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句“于”,介詞,對。句意: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第二句“于”,介詞,在。句意:站著說會話的工夫就在(鄭國)將要滅亡的時候保全了鄭國。B.第一句“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句意:假如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第二句“之”,代詞,他。句意:我明白秦穆公一定會很快轉(zhuǎn)變?nèi)で竽歉蟮睦媪?。C.兩句“而”均為連詞,表修飾。第一句句意:深夜,燭之武用繩子吊出城墻。第二句句意:文臣武將一起得到重用,皇上垂衣拱手,不必親自處理政務(wù),就能治理好天下。D.第一句“其”,語氣詞,表商量,還是。句意:我們還是回去吧!第二句“其”,代詞,指宮車。句意:不知道它(宮車)去到什么地方。故選C。3.本題考查學(xué)生概括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秦曾對晉有割讓焦、瑕二邑的賞賜”錯誤,“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意思是“而且您曾經(jīng)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jīng)答應(yīng)給您焦、瑕二座城池”,可見應(yīng)是晉國曾經(jīng)答應(yīng)割讓焦、瑕兩地給秦國。故選C。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為”,把……作為;“東道主”,東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使者;“共”,通“供”,供應(yīng);“乏困”,形容詞作名詞,缺乏的東西。(2)“越”,越過;“鄙”,把……當(dāng)作邊邑;“焉”,哪里、怎么;“陪”,通“倍”,增加。(3)“利害”,利益與危害;“中”,合乎,符合;“若是”,像這樣。參考譯文:(一)晉文公、秦穆公出兵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并且鄭國同時依附于楚國與晉國。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鄭國大夫佚之狐對鄭文公說:“國家很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國的國君,秦國的軍隊必定撤退?!编嵅饬恕T之武辭謝說:“我在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xiàn)在老了,無能為力啊?!编嵐f:“我不能早早用你,現(xiàn)在由于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你也有所不利?。 睜T之武答應(yīng)了鄭伯。深夜,燭之武用繩子吊出城墻,他見到秦穆公,說:“秦國與晉國圍攻鄭國,鄭國已明白自己將會滅亡。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越過鄰國把遠(yuǎn)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鄰國越雄厚,您就越薄弱。如果饒恕了鄭國,并且把它做為東邊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nèi)鄙俚臇|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而且您曾經(jīng)給予晉惠公恩惠,(晉惠公)答應(yīng)把焦、瑕兩地給您??墒?,晉惠公早晨渡過河去,晚上就筑城來防備您,這是您知道的。晉國,哪里有滿足的時候呢?(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穆公很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杞子、逢孫、楊孫守衛(wèi)那里,自己就回去了。晉大夫子犯請求出兵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后傷害他,這是不仁義;失去了自己所結(jié)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利用混亂去改變已有的協(xié)調(diào),這并不是威風(fēng)。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二)天下的事因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會因為利益而分離。秦國、晉國聯(lián)合出兵討伐(或“攻打”)鄭國,鄭國就要滅亡了。燭之武出城游說秦穆公,站著說會話的工夫就在(鄭國)將要滅亡的時候保全了鄭國,不只是使秦國軍隊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國幫助設(shè)置戍守才離去,(秦國)改變得多么快?。T之武一席話就讓秦穆公背叛了晉國而親近鄭國,舍棄強大的援軍,而依附弱小的國家;拋棄(與晉國)舊日的恩情,召來(晉國)新的怨恨;舍棄成功,觸犯危險。不是(燭之武所說的)利益與危害深深合乎秦穆公內(nèi)心所想,怎么能像這樣呢?秦穆公與晉國,相互結(jié)交時間很長久了,相互信任很深厚了,相互結(jié)盟很牢固了,(秦穆公)一旦被燭之武(所說)的利益誘惑,拋棄晉國(就)如同擤鼻涕吐唾沫,對于鄭國又有什么(不能拋棄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燭之武所說的更大的利益,我明白秦穆公一定會很快轉(zhuǎn)變?nèi)で竽歉蟮睦媪耍《?、閱讀下文,完成小題。宮之奇諫假道晉侯復(fù)假道于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公曰:“吾享祀豐潔,神必?fù)?jù)我①?!睂υ唬骸俺悸勚?,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衷唬骸蝠⒎擒埃鞯挛┸??!衷唬骸癫灰孜铮┑驴垻谖??!缡?,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③馨香,神其吐之乎?”弗聽,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晉不更舉矣。”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師還,館于虞。遂襲虞,滅之。(《左傳》)【注釋】①據(jù)我:依從我,即保佑我。②繄(yì):句中語氣詞。③薦:獻(xiàn),這里指向神獻(xiàn)。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1)虢,虞之表也()

(2)其虞、虢之謂也()2.下列加方框詞用法與“師還,館于虞”中“館”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大石側(cè)立千尺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C.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吾從而師之D.則群聚而笑之

桴止響騰3.選出“以”字不同用法的一項()A.晉侯復(fù)假道于虞以伐虢B.宮之奇以其族行C.夫夷以近,則游者眾D.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4.選出與“惟德是依”、“惟德是輔”不相同的句式結(jié)構(gòu)()A.其虞、虢之謂也B.古之人不余欺也C.石之鏗然有聲者D.何陋之有5.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一之謂甚,其可再乎(2)在此行,晉不更舉矣6.宮之奇的回答反映了他什么思想?虞公給我們留下了什么啟示?【答案】1.(1)屏障

(2)大概

2.B3.B4.C5.(1)一次借路已經(jīng)過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2)在這次行動之后,晉國不需要再次打仗了。6.仁政思想,推崇德行。啟示:小國必須互相支援,才能免于被大國侵略和吞并;要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不能疏忽大意等等?!窘馕觥?.此題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1)句意為:虢國是虞國的外圍(屏障)。表:屏障。(2)句意為:說的大概就是虞、虢兩國的這種關(guān)系吧。其:大概。2.此題考查把握實詞詞類活用的能力。本題,例句句意為:軍隊回來,在虞國的館舍住宿。館:名詞活用為動詞,住宿。A項,前句句意為:可是唯獨這座山用鐘來命名,為什么。名:名詞活用為動詞,命名。后句句意為:巨大的山石在旁邊立著,有千尺之高。側(cè):名詞作狀語,在旁邊。選項加點詞語詞類活用和例句不相同。B項,前句句意為: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水:名詞活用為動詞,游泳。后句句意為:唐代和尚慧褒當(dāng)初在這里建造房屋居住。舍:名詞活用為動詞,建造房屋。選項加點詞語詞類活用和例句相同。C項,前句句意為:君子廣博地學(xué)習(xí),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日:名詞作狀語,每天。后句句意為:我(應(yīng)該)跟從(他)把他當(dāng)作老師。師:意動用法,把……當(dāng)做老師。選項加點詞語詞類活用和例句不相同。D項,前句句意為:那么這些人聚集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就嘲笑他們。群:名詞活用為副詞,表示成群地聚集。后句句意為: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響。響:名詞,響聲,聲音。選項加點詞語詞類活用和例句不相同。故選B。3.此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的基本能力。本題,A項,句意為:晉獻(xiàn)公又向虞國借路攻打虢國。以:順承關(guān)系連詞。B項,句意為:宮之奇帶領(lǐng)他的家族出走。以:動詞,率領(lǐng)。C項,句意為: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來游覽的人便多。以:并列關(guān)系連詞。D項,句意為:樹木欣欣向榮,泉水緩緩流動。以:修飾關(guān)系連詞。故選B。4.此題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例句項,句意為:只親近有德的人。只輔助有德行的人。賓語前置句。A項,句意為:說的大概就是虞、虢兩國的這種關(guān)系吧。賓語前置句。B項,句意為:古代的人不欺騙我啊。賓語前置句。C項,句意為:鏗鏗然有聲音的石頭。定語后置句。D項,句意為:有什么簡陋的呢。賓語前置句。故選C。5.此題考查學(xué)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本題句中,(1)“甚”,過分;“再”,第二次。(2)“更”,再次;“舉”,打仗。6.本題考查學(xué)生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提煉啟示的基本能力。根據(jù)“皇天無親,惟德是輔”“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可知,要實行仁政思想,推崇德行。在春秋時期,各國攻伐不止,晉國與虞國為鄰,早有吞并虞國之心,但因虞國和虢國是很好的盟國,無隙可乘,所以始終未敢輕舉妄動。對此,宮之奇看得很清楚,堅決主張虞虢聯(lián)盟。晉國向虞國借道討伐虢國,并賄賂虞公,宮之奇勸諫不聽,于是率領(lǐng)妻子族人逃往曹國。晉軍借道滅掉虢國趕走虢公,返回途中借故在虞國駐扎,趁機襲擊了虞國并將它滅掉。晉獻(xiàn)公吞并虢國和虞國的成功,要歸功于他的心狠手毒:一方面以本國寶物作誘餌,誘敵手上鉤;一方面六親不認(rèn),不顧同宗親情,唯利是圖。于是,不惜以陰謀詭計騙取虞國信任,將兩國逐個吞食。讀史可以使人明鑒,使人清醒。即使弱小而無法與強暴抗衡,那么弱小者之間的彼此照應(yīng)、鼓勵。安慰、同病相憐、支持,也可以讓人在風(fēng)雨之中同舟共濟(jì),患難與共,正所謂唇齒相依,唇亡齒寒。這些從慘痛的歷史中總結(jié)出來的教訓(xùn),完全可以說是千古不易的。參考譯文:晉獻(xiàn)公又向虞國借路攻打虢國。宮之奇勸戒虞公說:“虢國是虞國的外圍(屏障),虢國滅亡,虞國一定跟隨它滅亡。晉國是不可以招惹的,盜寇是不可親近玩耍的。一次借路已經(jīng)是過分,豈能有第二次呢?諺語所說的‘唇齒相依,唇亡齒寒’,說的大概就是虞、虢兩國的這種關(guān)系吧。”虞公說,“我祭祀神靈的物品豐盛潔凈,神一定會保佑我?!睂m之奇回答說:“我聽說過,鬼神不是親善個人的,只有有德的人才親近。所以《周書》上說,‘上天沒有親近的人,只輔助有德行的人?!终f:‘祭祀的谷物沒有芳香,光明的德行才有芳香。’又說:‘百姓不能改換祭物,只有美德是最好的物品?!@樣看來,沒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睦,神也就不來享用祭物了。神所依據(jù)的,就只在于德行了。如果晉國侵占了虞國,卻以光明的德行作為芳香的祭品奉獻(xiàn)神靈,神難道會將它們吐出來嗎?”虞公不聽,答應(yīng)了晉國使者(借道)。宮之奇帶領(lǐng)他的家族出走,說:“虞國過不了年終大祭了,就在這一次假道之行(侵占虞國),晉國不需要再出兵了。”這年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晉國滅掉了虢國,虢公丑逃到東周的都城。軍隊回來,在虞國的館舍住宿。就乘其不備進(jìn)攻虞國,滅掉了它。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左傳的“閑筆”“閑筆”不是游離于敘事主題之外對無關(guān)緊要情節(jié)的描述,而是敘事結(jié)構(gòu)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左傳》開啟的一種獨特的文學(xué)筆法。從《左傳》中大量的細(xì)筆、趣筆、奇筆、偶筆的運用上看,“閑筆”已經(jīng)是春秋時期歷史文學(xué)的歷史轉(zhuǎn)向,標(biāo)志著一種自然輕松充滿趣味的文學(xué)筆法的成熟。《左傳》敘事往往愈是緊張?zhí)?,愈使用“閑筆”,以緩解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帶來的某些精神壓力,從而制造一種緊張與悠閑參差錯落的美學(xué)效果?!蹲髠鳌窋⑹鲁3T诤甏筇幱谩伴e筆”,由細(xì)瑣的世俗生活,顯現(xiàn)恢宏的政治主題,從而組成巨細(xì)映襯、大小對比的敘事單元,表達(dá)一種小事件推動大歷史的歷史觀念。春秋人對優(yōu)游閑暇從容不迫的審美精神有特別的喜愛。襄公二十四年晉楚棘澤之役,晉人張骼、輔躒向楚軍挑戰(zhàn),二人毫無畏懼,坐在戰(zhàn)車上一面彈琴,一面沖入楚軍陣營。這種從容鎮(zhèn)定的悠閑,不僅表現(xiàn)在戰(zhàn)場上的從容不迫,也轉(zhuǎn)化為春秋文學(xué)的精神品格?!伴e筆”寫出了春秋人的精神世界,也表現(xiàn)了春秋文學(xué)的藝術(shù)品格。“閑筆”往往描寫的是看似無關(guān)緊要的小事件,卻具有敘事結(jié)構(gòu)與主題的雙重意義。從結(jié)構(gòu)上說,歷史的發(fā)展過程總是起伏跌宕的,“閑筆”的加入更能揭示歷史的真實,“閑筆”往往是“正筆”的有機構(gòu)成,沒有了“閑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