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2-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歷史匯編隋朝的統(tǒng)一與滅亡一、選擇題1.(2024北京石景山初三上期末)某學者認為,科舉制最重要的功能是促成一個不靠出身而以考試入流的官僚階層取代世襲的封建貴族階層。該學者意在說明科舉制(
)A.是中國古代唯一的選官制度 B.注重依據(jù)門第選拔官員C.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D.限制考生自由發(fā)表觀點2.(2024北京西城初三上期末)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通涿郡,南至余杭,船乘不絕”。這表明隋朝開通大運河(
)A.有利于西南邊疆的開發(fā) B.加強了南北經(jīng)濟交流C.直接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D.促進了思想文化發(fā)展3.(2024北京西城初三上期末)魏晉南北朝時期,官吏的選拔由上層權貴壟斷,選官看門第,廢除了前朝的選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學識,正式確立了科舉制。這一選官制度的變革(
)①鉗制了人們的思想②促進了社會階層流動③推動了教育的發(fā)展④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24北京豐臺初三上期末)唐朝時,中國選官制度出現(xiàn)重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這一制度是(
)A.禪讓制 B.世襲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舉制5.(2024北京海淀初三上期末)皮日休在《汴河銘》中指出:“隋之疏淇、汴(通濟渠),鑿太行,在隋之民不勝其害,在唐之民不勝其利也。”這段話可用來了解隋朝修鑿通濟渠的(
)A.原因 B.過程 C.條件 D.影響6.(2024北京第二中學初三上期末)北京石景山魯谷曾有呂氏家族,其第一代成員呂胤是一個農(nóng)夫,第三代呂德懋是遼朝狀元,官至宰相,第六代呂忠翰和第七代呂造是金朝狀元,因家庭成員長于儒學,呂氏家族完成了由農(nóng)耕家族到官宦世家的轉變。這反映出(
)①科舉制促進社會階層流動
②遼金兩朝仿效唐宋選官制度③儒學是遼金科舉考查重點
④遼金官員冗余官俸開支浩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2024北京匯文中學初三上期末)有學者認為,秦漢時期的政體還帶貴族性格,世族力量強大;而隋唐及之后的宋朝時期社會中下層開始出任官僚。出現(xiàn)這一轉變的原因是確立并發(fā)展了(
)A.皇帝制度 B.刺史制度 C.科舉制度 D.行省制度8.(2023北京西城初三上期末)隋文帝時開始用考試的方式來選拔人才,是中國古代科舉的起源。這種選拔方式對當時社會產(chǎn)生的影響有(
)A.促進了經(jīng)濟發(fā)展 B.嚴重禁錮了讀書人的思想C.加強了中央集權 D.使官吏的選拔更注重門第9.(2023北京昌平初三上期末)下表是不同時期科舉題目統(tǒng)計表(部分)。此表主要說明科舉制(
)時代題型題目唐玄宗詩賦詩題為《望終南余雪》宋神宗策論晉武帝獨斷滅吳統(tǒng)一天下,苻堅獨斷漲水之戰(zhàn)失利亡國,何也明嘉靖策論如今風氣不正,如何正士風以復古道清乾隆武舉縱馬射箭、拉弓、舞刀、舉大石A.促進文化發(fā)展 B.禁錮文人思想 C.題目形式多樣 D.體現(xiàn)公平原則10.(2023北京昌平初三上期末)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建造了出許多震古爍今的偉大工程。表格中①的工程應為(
)工程朝代影響都江堰戰(zhàn)國(秦)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①隋朝加強了南北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交流明長城明抵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A.靈渠 B.白渠 C.大運河 D.鄭國渠
參考答案1.C【詳解】根據(jù)材料“科舉制最重要的功能是促成一個不靠出身而以考試入流的官僚階層取代世襲的封建貴族階層”分析可知科舉制通過考試選拔人才,可以憑借知識進入官僚階層,說明科舉制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C項正確;中國古代唯一的選官制度,表述絕對,排除A項;科舉制依據(jù)才能選拔官員,排除B項;科舉制通過考試選拔人才,考生可以自由發(fā)表觀點,排除D項。故選C項。2.B【詳解】根據(jù)題干“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絕’?!边@表明了大運河的直接作用是促進了南北經(jīng)濟的交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加強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糧食,布匹的北運,進而鞏固隋王朝對去全國的統(tǒng)治。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鑿了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或最北點)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點)余杭(今杭州),全長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大運河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jīng)濟的交流,成為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運河沿線經(jīng)濟和商業(yè)城鎮(zhèn)的發(fā)展,對我國以后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重大意義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B項正確;大運河加強了南北溝通,且西南邊疆的開發(fā)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A項;題干反映的是大運河開通的積極作用,且直接導致了隋朝的滅亡的消極作用沒有體現(xiàn),排除C項;題干反映的是大運河開通的積極作用,促進了思想文化發(fā)展題干材料沒有體現(xiàn),且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排除D項。故選B項。3.D【詳解】根據(jù)題干“廢除了前朝的選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學識,正式確立了科舉制”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chuàng)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fā)展,②③④符合題意,D項正確;明清時期實行八股取士,鉗制了思想,與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時期不符,①錯誤,ABC項有①,排除ABC項。故選D項。4.D【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隋煬帝時創(chuàng)立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度正式形成。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加強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參政;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推動教育的發(fā)展;給社會帶來革新氣象和創(chuàng)新精神,D項正確;堯、舜、禹依次成為聯(lián)盟的首領。當時實行禪讓制,即將聯(lián)盟首領的位子傳給賢德之人,排除A項;世襲制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遜位后,將皇帝的九五之尊轉給自己的子孫的傳承制度,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三省六部制不是選拔官吏的制度,排除C項。故選D項。5.D【詳解】據(jù)題干“在隋之疏淇、汴(通濟渠),鑿太行,隋之民不勝其害也,在唐之民不勝其利也”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煬帝統(tǒng)治時期,陸續(xù)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隋朝大運河的開鑿,貫通了不同水系,便利了南北交通,加強了南北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交流,有利于鞏固國家統(tǒng)一,但也加重了百姓的勞役、賦稅負擔,激化了階級矛盾,加速了隋朝的滅亡,材料客觀地評價了隋朝修鑿通濟渠的影響,D項正確;材料內容并沒有提及隋朝修鑿通濟渠的原因、過程、條件,排除ABC項。故選D項。6.A【詳解】根據(jù)題干材料“呂氏家族,其第一代成員呂胤是一個農(nóng)夫,第三代呂德懋是遼朝狀元,官至宰相,第六代呂忠翰和第七代呂造是金朝狀元,因家庭成員長于儒學,呂氏家族完成了由農(nóng)耕家族到官宦世家的轉變?!苯Y合所學可知,科舉制促進社會階層流動,遼金兩朝仿效唐宋選官制度,儒學是遼金科舉考查重點,①②③符合題意,A項正確;遼金官員冗余官俸開支浩大無法從材料中得出,排除含④的BCD項。故選A項。7.C【詳解】根據(jù)題意可知隋唐及宋出現(xiàn)了社會中下層做官的現(xiàn)象,這是由于隋朝時期前代的貴族做官制度嚴重影響了國家的治理,所有隋文帝采取以才能考試選官的制度來選拔人才,后經(jīng)隋煬帝發(fā)展形成了科舉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末,C項正確;皇帝制度是秦朝統(tǒng)一六國后秦王嬴政給自己的封號,后為歷來王朝統(tǒng)治者所用,排除A項;刺史制度是西漢為了監(jiān)察百官設置的官職,不是選官制度排除B項;行省制度是元朝管理地方的制度,不是選官制度排除D項。故選C項。8.C【詳解】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中所述的選拔方式與我國古代的科舉制有關,隋朝時期創(chuàng)立科舉制度,這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在當時把選官的權力由地方收歸中央,從而加強了中央集權,C項正確;隋朝創(chuàng)立科舉制度,有利于選拔人才,但不是直接促進了經(jīng)濟發(fā)展,排除A項;明清時期科舉制度發(fā)展成八股取士,嚴重禁錮了讀書人的思想,排除B項;科舉制度以考試成績作為選官的主要依據(jù),而非門第高低,相對公平公正,排除D項。故選C項。9.C【詳解】由題干,不同時期科舉題目題型分為詩賦、策論和武舉,說明科舉考試題目形式多樣,C項正確;題干統(tǒng)計的是不同時期科舉題目,策論和武舉均不能體現(xiàn)出促進文化發(fā)展,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