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學年語文高二上冊期末訓練復習1
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2小題)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按字面解釋,“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樹葉”??蔀楹喂旁娭猩僖娪谩皹淙~”
呢?這當然可以說是詩人們文字洗煉的緣故。然而一遇見“木葉”,情況就顯然不回,詩人
們爭取通過“木葉”來寫出流傳人口的名句??梢娤礋挷⒉荒茏鳛椤叭~”字獨用的理由,那
么“樹葉”為什么無人過問呢?自從屈原在《九歌》里吟唱出了"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
葉下”一句,發(fā)現(xiàn)了“木葉”的奧妙,此后的詩人們便將其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詩歌
的語言中,又不僅限于''木葉"一詞,如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從''木葉”到“落木”,
其中關鍵顯然在“木”字,詩歌語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概念,差一點就會差得很多,而詩歌
語言之不能單憑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見。
那么,古代的詩人們都在什么場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說,都在什么場合“木”字
才恰好能構成精妙的詩歌語言呢?自屈原開始把它準確地用在一個秋風葉落的季節(jié)之中,此
后的詩人們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鮮明的形象。例如吳均的《答柳輝》說:“秋月照層
嶺,寒風掃高木。”這里用“高樹”是不是可以呢?當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黃雀行》說: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边@也是千古名句,可是這里的“高樹多悲風”卻并沒有落葉
的形象,而“寒風掃高木”則顯然是落葉的景況了?!案邩涠啾L”借滿樹葉子的吹動,表
達出像海潮一般深寫的不平,這里葉子越多,感情才越飽滿;而“寒風掃高木”卻是一個葉
子越來越少的局面,所謂“掃高木”者豈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闊嗎?然則“高樹”則飽
滿,“高木”則空闊,這就是“木”與“樹”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這里要比“樹”
更顯得單純,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索、這正是“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
要說明“木”字何以會有這個特征,就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中暗示性的問題。詩人們將
語言形象中的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形成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
而“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卻正是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等的影子,這潛在
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更多地想起樹干,而很少會想到葉子。而“樹”呢?它具有繁茂的枝
葉,它與“葉”都帶有濃蔭的聯(lián)想。所謂“午陰嘉樹清圓”,這里的“樹”與“葉”的形象
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由此可見,“樹葉”并不比一個單獨的“葉”字多帶來
些什么,而“木葉”則全然不同。這里乂還需要說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個藝術特征。
“木”不但讓我們想起樹干,而且還帶來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樹的顏色,就樹干
而論,一般是褐綠色,這與葉也比較相近。至于“木”呢,它可能是透著黃色,.且在觸覺上
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如我們所習見的門閂、棍子等。這種關于“木”的更為普遍
的潛在的暗示,使“木葉”帶上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有著疏朗清秋的氣息。至于“落
木”,則比“木葉”還顯得空闊,它連“葉”字所留下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
(摘編自林庚《說“木葉”》)
材料二:
移情作用是極端的凝神注視的結果,它是否發(fā)生以及發(fā)生時的深淺程度都隨人隨時隨境
而異。詩文的妙處往往都從移情作用得來。例如“菊殘猶有傲霜枝”句的“傲”,“相看兩不
厭,惟有敬亭山”句的“相看”和“不厭”,都是原文的精彩所在,也都是移情作用的實例。
從移情作用,我們可以看出內在的情趣常和外來的意象相融合而互相影響。每個詩的境
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兩個要素。情趣是可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繪的實感,加果不附麗
到具體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沒有可見的形象。我們抬頭一看,或是閉目一想,無數(shù)的意象就
紛至沓來,不成章法,不具生命,必須有情趣來融化它們,貫注它們,才內有生命,外有完
整形象。
這個道理也可以適用于詩的欣賞。比如說姜夔的“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一句詞便含
有?個情景契合的境界,他在寫這句詞時,須先從自然中見到這種意境,感到這種情趣,然
后把它傳達出來,這個過程既是在創(chuàng)造也是在欣賞。作為欣賞者,我必須要使用心靈綜合作
用,融入自己的情趣,從詞句中領略出姜夔原來所見到的境界,我既是在欣賞也是在創(chuàng)造。
因為有創(chuàng)造作用,我所見到的意象和所感到的情趣和姜夔所見到和感到的便不能絕對相
同,也不和任何其他讀者所見到和感到的絕對相同。每人所能領略到的境界都是性格、情趣
和經(jīng)驗的返照,而性格、情趣和經(jīng)驗是彼此不同的。不但如此,同是一首詩,你今天讀它所
得的和你明天讀它所得的也不能完全相同,因為性格、情趣和經(jīng)驗是生生不息的。詩與其他
藝術作品都各有物質的和精神的兩方面。物質的方面如卬成的詩集,它除了受天時和人力的
損害以外,大體是固定的。精神的方面就是情景契合的意境,時時刻刻都在“創(chuàng)化”中。真
正的詩的境界是永遠新鮮的。
(摘編自朱光潛《詩論》)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樹”與“葉”的形象十分一致,而詩人們?yōu)榱俗非笪淖值南礋挘3ⅰ叭~”字獨
用,所以古詩中很少見到“樹葉”這一意象。
B.“木”能夠讓人想到樹干,同時因其在視覺和觸覺方面具有普遍的潛在的暗示性,為
“木葉”帶上了落葉佗微黃干燥之感。
C.情趣需附麗于意象方能具體可見,意象需由情趣貫注才能擁有生命和完整形象,兩者
相輔相成,詩文的妙處由此而生。
D.因為性格、情趣和經(jīng)驗存在個體差異且生生不息,故讀同一首詩,每個人所見的意象
與作者和其他讀者都不完全相同。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屈原首創(chuàng)了“木葉”,此后的詩人們便將其一用再用。這種做法和朱光潛所說的“真
正的詩的境界是永遠新鮮的”的觀點矛盾。
B.“菊殘猶有傲霜枝”中的“傲”是詩人凝神注視菊花殘枝時,人的感情與菊花殘枝的
特點互相融合之后所產(chǎn)生的移情的效果。
C.朱光潛認為“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再雨”一句情景契合,是因為他讀詩時先從自然中見
到意境,感到情趣,然后把它傳達出來。
D.藝術都各有物質的和精神的兩個方面,物質方面是固定的,精神方面卻時刻都在“創(chuàng)
化”,這是因為讀者既在創(chuàng)造也在欣賞。
(3)下列有關《紅樓夢》內容的表述,最不適合作為實例來支撐材料二“移情作用”的
一項是_______
A.薛寶釵吟詠“好鳳更借力,送我上青云”,借柳絮紛飛抒發(fā)自己的心志3
B.黛玉寫《葬花詞》,將青春少女的惜春傷春嘆春的情緒移注于落花之上。
C.《代別離?秋窗風雨夕》中淅瀝的雨聲仿若融合了黛玉凄涼哀婉的心境。
D.判詞''霽月難逢,彩云易散”暗示風流靈巧的晴雯薄命早逝的悲慘結局。
(4)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寫內容都與“意象”有關,但論述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請簡要概
括。
(5)林庚在比較“而樹多悲風”與“寒風掃高木”兩句詩時,獲得了“高樹”飽滿、“高
木”空闊的感知,這給我們欣賞詩歌提供了哪些啟示?請結合兩則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茶語
李培俊
走進那座寺院,他已經(jīng)沒有半點力氣了。他是兩天前在這片人跡罕至的深山腹地迷路的。
起初,他并不在怠,鼻子里呼了一聲,這點破玩怠能絆得住老子的腳嗎?甚至,在踩斷一根
攔路的青岡樹枝之后,他還冷笑一聲。他相信,憑著多年積累的經(jīng)驗,他一定能走出去。一
定!可漸漸的,他的自信在遮天蔽日的林木之間,在饑渴難耐之中消失殆盡。幾近絕望之際,
他發(fā)現(xiàn)了這座寺廟!
倚在破舊的山門上,他機警地打量著這座隱在林木深處的寺廟。三間正殿坐北朝南,兩
邊各有配殿兩間,紅墻,綠瓦,占松,頗有大象禪意。配殿旁約有半畝空地,幾畦碧綠菜蔬,
數(shù)株古舊茶樹。
依然明麗的秋陽從樹木縫隙間斜射過來,落在正殿屋瓦上,折射出五顏六色的光芒,為
這個佛家靜修之所平添幾分點穆莊嚴。前后左右打量一番之后,他踉蹌著走向正殿洞開的殿
門。那里人影晃動,誦經(jīng)聲若隱若現(xiàn),梵香繚繞,裊裊飄出殿門,彌散在陽光之中。
方丈正在擦拭佛像,聽到腳步聲,回過頭來,漫不經(jīng)心地看了他一眼,然后雙手合十,
宣了一聲佛號:阿彌陀佛,施主是打尖還是借宿?他粗聲答道:打尖。他說他誤入深止,錢
財被人劫掠一空,整整兩天水米未講,請大師行個方便,自一餐齋飯,來日定當厚報。方丈
又是一聲阿彌陀佛,說,施主請隨老衲來。
進入一間凈室,方丈讓他坐了,把鐵鍋坐到泥爐上,注入清水,在圓木墩上擺上茶具:
暗色紫砂壺,兩只茶盞,一個竹制的茶罐。水燒開以后,方丈把茶壺茶盞里外燙了,放上茶
葉,搖動茶壺,緩緩洗茶,
方丈老邁已極,?抹濃白的胡須,?臉深如溝壑的紋絡,在茶香翅氯中組成?副模糊的
影像.他說,方丈,在下實在太餓,能否讓我先吃些東西?方丈輕淺一笑,有種父親般的溫
軟慈祥,在茶盞中默默注入茶湯。茶湯呈琥珀色,香味悠長,透著淡淡的青草苦味,他便有
種心醉神迷的感覺。
他拈起茶盞,一口喝下。
方丈又為他斟上一盞,說,施主,人到了這個世界,萬事隨緣,行路,做事,為人,莫
不如是,溝溝坎坎,均要徐緩圖之,當你把世事看透了,想通了,你的坎也就邁過去了。
他端茶的手便有些許顫抖,頭慢慢垂了下去。
方丈說,現(xiàn)在,咱們品的是三泡,一泡濁,二泡躁,三泡方為茶之上品,舌尖觸到茶湯,
淡香直沖腦門,隨之也便祜進了心里。
方丈說,施主,請把舌頭卷起,形成一個凹狀的槽,對,就這樣。把茶湯咽進喉嚨。這
時候,你的煩惱,焦躁,嗔念,功名,黃白之物全部化為烏有,剩下的唯有澄澈清明。施主,
你感覺到了嗎?
他說沒有。沒有感覺到,只覺得茶有點兒香,也有點兒苦,是我的味覺畬問題嗎?
方丈嘆一口氣,說,品茶不靠味覺,而在于領悟茶語。
茶語?茶語是啥東西?
方丈顧左右而言他,問他,走進這個寺院的時候,你可曾注意到本寺寺名?
他說沒有。
方丈說,從容。
他在從容寺住了下來,每天三頓粗蔬淡飯,飯后與方丈攜手出門,在寺外隨處瀏覽,觀
枯樹昏鴉,聽暮鼓晨鐘。有時,方丈也邀他進入正殿,感受佛家青燈黃卷的日子。到了晚上,
方丈邀他坐在柏樹下泡茶,品茗'靜聽松濤陣陣,秋蟲明啾。他心里便多了些寧靜與平和,
眼里那股戾氣在茶香中慢慢消融。方丈沒問他從何處來,又到何處去,也不問他家中景況,
有無父母兄弟,更不問他為何來到人跡罕至的從容寺,只是陪他喝茶,聊天。
終于有一天,方丈把他送出山門,說,施主該走了。
他似乎不太情感,也以平眷戀者從容古寺,還有這個老邁慈祥的和尚。他說,方丈,能
讓我再住幾天嗎?方丈搖搖頭,說,施主還是請回吧,污濁洗去,剩下的便只有歸宿。
方丈。他說,能送我一些茶葉嗎?
不能。方丈斷然拒絕了,說,真的不能。
他笑笑說,為什么不能?
方丈也笑笑,說,天機不可泄露。
他走了,沿著那條狼孤出沒的隱秘小路,從茶園間的小徑穿過,爬上一座山頭…
事隔不久,百丈峰盤踞了二十余年的山匪自行散伙,一把火燒去山寨,各自回家種田去。
匪首黑七不知所蹤。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他在從容寺住下后方丈和他深入交談,寺院清幽的環(huán)境,深深的感染了他,使他的心
里變得寧靜與平和,由此他幡然悔悟,毅然走上正道。
B.小說詳寫老方丈請他喝茶的過程,在喝茶中老方丈巧妙點撥,使他逐漸領悟到茶道與
人生之道的關聯(lián),并洗去內心的污濁,悟出人生真諦:找到了真正的歸宿。
C.小說寓意深刻,寺院名為從容寺,其實暗指一個人應該從容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
挫折,除去污濁、浮躁,不慕榮華富貴,像方丈一樣清心其欲的生活。
D.小說結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主要人物身份在小說最后現(xiàn)露出來,匪首黑七似
乎就是他,也可能不是他,見仁見智,全文含蓄隱晦,給人一種神秘感。
(2)小說中的“他”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工
(3)請結合全文I可答,小說中的方丈為什么在他十分饑餓時不給他吃飯而請他喝茶?“茶
語”的高妙之處在哪里?
二.文言文閱讀(共1小題)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書以:“不偏不黨,王道蕩蕩。”治官事則不營私家,當公法則不阿親戚,奉公舉賢則不
避仇撕。君子守國安民,足用保民,是謂至公耳。
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仲尼聞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日:'人遺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謂大公也。
楚令尹虞丘子復于莊王曰:“臣為令尹十年矣,國不加滄,獄訟不息,久踐高位,妨群
賢路,尸祿素餐。臣竊選國俊下里之士孫叔敖,其性無欲,君舉而授之政,則國可使治而士
民可使附。"莊王曰:“子輔寡人,寡人得以長于中國,令行于絕域,遂人諸侯,非子如何?”
虞丘子曰:“久固祿位者,貪也;不進賢達能者,誣也;不讓以位者,不廉也;不能三者,
不忠也。臣愿固辭?!鼻f王從之,以孫叔敖為令尹。少焉,虞丘子家干法,孫叔敖執(zhí)而戮之。
虞丘子喜入見于王日臣言孫叔敖果可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可謂公平莊王日夭子之賜也已。
晉文公問于咎犯曰:,誰可使為西河守者?”咎犯對口:“虞子羔可也?!惫唬骸胺侨曛?/p>
蹴也?"對曰:“君問可為守者,非問臣之雅也?!备嵋娋谭付x之曰:“幸赦臣之過,薦之
于君,得為西河守?!本谭溉眨骸八]子者公也,怨子者私也,吾不以私事害公事,子其去矣,
顧?吾射子也!”
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聞其令尹之族也而釋之。子文召廷理而責之日:
“凡立廷理者將以司犯王令而察觸國法也。今棄法背令而釋犯法者,是為理不端,懷心不公
也。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緣吾心而釋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國也。執(zhí)一國之柄
而以私聞,與吾牛.不以義.不若吾死也」廷理懼,遂刑其族人。國人聞之,曰:“若令尹之
公也,吾黨何憂乎?”乃相與作歌曰:”子文之族,犯國法程,廷理釋之,子文不聽,恤顧
怨萌,方正公平?!?/p>
節(jié)選自《說苑?至公》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虞丘子喜入/見于王曰/臣言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可謂公平/莊王曰;夫子
之賜也已/
B.虞丘子喜入/見于王曰/臣言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可謂公平/莊王曰;夫子
之賜也已/
C.虞丘子喜/入見于王曰/臣言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可謂公平/莊王日;夫子
之賜也已/
D.虞丘子喜/入見于王曰/臣言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可謂公平/莊王曰;夫子
之賜也已/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公法則不阿親戚”與“北邀當國者相見”(《蘇武傳》)兩句中的“當”字含義相同。
B.“國不加治”與“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陳情表》)兩句中的“治”字含義相同。
C.“久固祿位者,貪也”與“君臣固守以窺周室”(《過秦論》)兩句中的“固”字含義不
同。
D.”顧吾射子也”與“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不知計所出耳”(《荊軻刺秦王》)兩句中的
“顧”含義不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認為楚共王的胸懷眼界還不夠大,還局限在楚國人的范圍,不算“大公”,真正
的大公無私?jīng)]有國域界限。
B.虞丘子德才兼?zhèn)渥阋詣偃瘟钜?,但為了楚國強大,他舉薦孫叔敖代替自己,并為
孫叔敖的公而忘私倍感高興。
C.咎犯心胸寬廣,一心為公,在國家需要人才時,舉賢不避仇,放下私人恩怨舉薦了虞
子羔,兩人也因此冰釋前嫌。
D.令尹子文公私分明,大義滅親。廷理執(zhí)法不公,他憤而斥責,要求廷理秉公執(zhí)法處罰
自己的族人,受到百姓贊譽。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寡人得以長于中國,令行于絕域,遂霸諸侯,非子如何?
②執(zhí)一國之柄而以私聞,與吾生不以義,不若吾死也。
三.詩歌閱讀(共1小題)
4.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倦夜①
杜甫
竹涼侵臥內,野月滿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
暗飛螢自照,水箱鳥相呼。
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2!
①據(jù)前人考證,此詩作于廣德二年(764),這時杜甫寓居在成都西郊浣花草堂。②徂:
過去,逝去。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前兩句,“竹”“野”二字,暗示出詩人宅旁有竹林,門前是郊野,“涼”字渲染出一派
秋氣。
B.“重露成涓滴”緊扎第一句“竹?”這個意象。夜越來越?jīng)?,露水越來越中,在竹葉上
凝聚成許多小水珠兒,不時滴滴答答滾落下來。
C.本詩前六句寫景,由近及遠,虛實結合,最后兩句抒情,對全篇起了“點睛”的作用。
D.詩中雖只寫“夜”不寫“倦”,但是詩中情與景、物與我妙合無垠,寓情于景,味之無
盡。
(2)“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3)全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情感?請結合全詩分析。
四.默寫(共1小題)
5.(四)古詩文默寫。
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選3小題)
(1),;飛閣翔丹,下臨元地“(《滕王閣序》)
(2)鼎鐺玉石,,,秦人視之,亦不甚惜。(《阿房宮賦》)
(3)不然,,,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五
人墓碑記》)
(4)西當太白有鳥道,,,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蜀
道難》)
(5)子曰:“求也退,故進之:,(《論語》)
五.作文(共1小題)
6.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故事發(fā)生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非常著名的一次戰(zhàn)役--長津湖戰(zhàn)役。志愿軍第
20軍59師177團六連的全體戰(zhàn)士,接到命令埋伏在長津湖附近的山坡上,時刻準備伏擊逃
亡的美軍。最后美軍趕來并沒有發(fā)現(xiàn)志愿軍的攻擊,原來六連的125位志愿軍戰(zhàn)士已經(jīng)全部
凍成了冰雕。這125位戰(zhàn)士,即便凍成冰雕卻依舊保持著端槍的姿勢。看到這一幕,美軍主
動脫帽致敬。這就是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著名的英雄連--“冰雕連”的故事。
材料二: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子弟們喜歡涂脂抹粉,服丹喝藥,天天比誰更白更美,
走起路來要一步三晃,追求弱柳扶風之態(tài)。“五胡亂華”過程中,最后被各路南下的少數(shù)民
族暴捶,漢人更是被稱作“兩腳羊”被做成人肉軍糧。
同樣是男兒,但是戰(zhàn)士們和士族子弟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風貌卻迥然不同,對此你會有
怎樣的思考?請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寫作。
要求:①自選文體(除詩歌外),自擬題目;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襲;③規(guī)范書寫,不
少于800字。
六.語言文字應用(共2小題)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殘缺是相對于圓滿、完整而言的,它是部分的空白和不在場,是整體的未完成或已失去
的狀態(tài)。殘缺美是以殘缺為審視對象,從美感的角度對殘缺進行的審美體驗。從某種意義來
諛,殘缺因素是審美情感發(fā)展的動力因素,有了它,主體的審美體驗才會變得深刻而持久。
為什么殘缺會①_______?
從審美主客體的關系來說,文學作品是審美主體感知欣賞的審美對象,它對讀者的認知
心理有著重要的影響。眾所周知,想象是藝術創(chuàng)作和鑒賞的重要品質,②,沒有想
象也就沒有文學作品的欣灰。完整的文學作品會給讀者以完美的賞識,殘缺的作品也能給讀
者以美的享受3文學作品的殘缺會給讀者留下一個思索的空間,③_______3而無窮無盡的
想象,可以使欣賞者能動地把審美對象加以改造或創(chuàng)造,從而產(chǎn)生新的形象。
(1)文中加點的句子“從某種意義來說”能否去掉,為什么?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
每處不超過12個字。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半月板損傷在我們生活中其實很常見,遺憾的是,很多人并不重視。時間長病情加重。
就造成不可逆損傷。從而影響運動功能。有人會疑惑,①?半月板其實很結實。
有研究表明,半月板能承受5-6個成年人體重的力。只是有些特定動作容易造成其撕裂。
例如膝頭節(jié)在屈伸同時發(fā)生猛烈旋轉,就會形成損傷.
那么,不運動是不是就不會有年月板撕裂?I可答是否定的。隨著年齡增大,或因工作性
質膝關節(jié)長期勞損,也會造成半月板變性,從而導致退行性撕裂。例如有些工作需要長期蹲
坐。膝關節(jié)一直受到很大壓力,久兩久之就會使半月板發(fā)生細微撕裂。半月板撕裂后能自愈
嗎?半月板只有外緣三分之一部分有血管供應,內膝三分之二只能靠關節(jié)液來提供營養(yǎng),但
營養(yǎng)運不如血液里的多,所以如果撕裂發(fā)生在外緣,可以自己慢慢長上,但如在內緣,②
總結來說,半月板很強韌,③。我們且行且珍“膝”,切莫老來空嘆“膝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
每處不超過10字。
(2)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膝”的引號,作用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
B.鐘揚的“暖”是有目共睹的,這更體現(xiàn)在他對學生的關愛上。
C.他發(fā)現(xiàn)“天然雜交稻株”的往事,成為世界農業(yè)史上的經(jīng)典事例。
D.還有幾位“大師”僅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地掛過去。
2024學年語文高二上冊期末訓練復習1答案
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2小題)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按字面解釋,“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枕叫可為何古詩中少見用“樹叫”
呢?這當然可以說是詩人們文字洗煉的緣故。然而一遇見“木葉”,情況就顯然不同,詩人
們爭取通過“木葉”來寫出流傳人口的名句。可見洗煉并不能作為“葉”字獨用的理由,那
么“樹葉”為什么無人過問呢?自從屈原在《九歌》里吟唱出了"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
葉下”一句,發(fā)現(xiàn)了“木葉”的奧妙,此后的詩人們便將其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詩歌
的語言中,又不僅限于“木葉”一詞,如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從“木葉”到“落木”,
其中關鍵顯然在“木”字,詩歌語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概念,差一點就會差得很多,血詩歌
語言之不能單憑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見。
那么,古代的詩人們都在什么場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說,都在什么場合“木”字
才恰好能構成精妙的詩歌語言呢?自屈原開始把它準確地用在一個秋風葉落的季節(jié)之中,此
后的詩人們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鮮明的形象。例如吳均的《答柳悻》說:“秋月照層
嶺,寒風掃高木?!边@里用“高樹”是不是可以呢?當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黃雀行》說: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這里的“高樹多悲風”卻并沒有落葉
的形象,而“寒風掃高木”則顯然是落葉的景況了。“高樹多悲風”借滿樹葉子的吹動,表
達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這里葉子越多,感情才越包滿;而“寒風掃高木”卻是一個葉
子越來越少的局面,所謂“掃高木”者豈不正是“落木下山”的空闊嗎?然則“高樹”則飽
滿,“高木”則空闊,這就是“木”與“樹”相同而乂不同的地方?!澳尽痹谶@里要比“樹”
更顯得單純,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這正是“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
要說明“木”字何以會有這個特征,就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中暗示性的問題。詩人們將
語言形象中的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形成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
而“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卻正是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等的影子,這潛在
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更多地想起樹干,而很少會想到葉子。而“樹”呢?它具有繁茂的枝
葉,它與“葉”都帶有濃蔭的聯(lián)想。所謂“午陰嘉樹清圓”,這里的“樹”與“葉”的形象
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由此可見,“樹葉”并不比一個單獨的“葉”字多帶來
些什么,而“木葉”則全然不同。這里乂還需要說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個藝術特征。
“木”不但讓我們想起樹干,而且還帶來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樹的顏色,就樹干
而論,一般是褐綠色,這與葉也比較相近。至于“木”呢,它可能是透著黃色,且在觸覺上
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如我們所習見的門閂、棍子等。這種關于“木”的更為普遍
的潛在的暗示,使“木葉”帶上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有著疏朗清秋的氣息。至于“落
木”,則比“木葉”還顯得空闊,它連“葉”字所留下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
(摘編自林庚《說“木葉”》)
材料二:
移情作用是極端的凝神注視的結果,它是否發(fā)生以及發(fā)生時的深淺程度都隨人隨時隨境
而異。詩文的妙處往往都從移情作用得來。例如“菊殘猶有傲霜枝”句的“傲”,“相看兩不
厭,惟有敬亭山”句的“相看”和“不厭”,都是原文的精彩所在,也都是移情作用的實例。
從移情作用,我們葉以看出內在的情趣常和外來的意象相融合而互相影響。每個詩的境
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兩個要素。情趣是可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繪的實感,如果不附麗
到具體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沒有可見的形象。我們抬頭一看,或是閉目一想,無數(shù)的意象就
紛至沓來,不成章法,不具生命,必須有情趣來融化它們,貫注它們,才內有生命,外有完
整形象。
這個道理也可以適用于詩的欣賞。比如說姜夔的“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一句詞便含
有一個情景契合的境界,池在寫這句詞時,須先從自然中見到這種意境,感到這種情趣,然
后把它傳達出來,這個過程既是在創(chuàng)造也是在欣賞。作為欣賞者,我必須要使用心靈綜合作
用,融入自己的情趣,從詞句中領略出姜夔原來所見到的境界,我既是在欣賞也是在創(chuàng)造。
因為有創(chuàng)造作用,我所見到的意象和所感到的情趣和姜夔所見到和感到的便不能絕對相
同,也不和任何其他讀者所見到和感到的絕對相同。每人所能領略到的境界都是性格、情趣
和經(jīng)驗的返照,而性格、情趣和經(jīng)驗是彼此不同的。不但如此,同是一首詩,你今天讀它所
得的和你明天讀它所得的也不能完全相同,因為性格、情趣和經(jīng)驗是生生不息的。詩與其他
藝術作品都各有物質的和精神的兩方面。物質的方面如印成的詩集,它除了受天時和人力的
損害以外,大體是固定的。精神的方面就是情景契合的意境,時時刻刻都在“創(chuàng)化”中。真
正的詩的境界是永遠新鮮的。
(摘編自朱光潛《詩論》)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A.“樹”與“葉”的形象十分一致,而詩人們?yōu)榱俗非笪淖值南礋?,常常將“葉”字獨
用,所以古詩中很少見到“樹葉”這一意象。
B.“木”能夠讓人想到樹干,同時因其在視覺和觸覺方面具有普遍的潛在的暗示性,為
“木葉”帶上了落葉的微黃干燥之感。
C.情趣需附麗于意象方能具體可見,意象需由情趣貫注才能擁有生命和完整形象,兩者
相輔相成,詩文的妙處由此而生。
D.因為性格、情趣和經(jīng)驗存在個體差異且生生不息,故讀同一首詩,每個人所見的意象
與作者和其他讀者都不完全相同。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B
A.屈原首創(chuàng)了“木葉”,此后的詩人們便將其一用再用。這種做法和朱光潛所說的“真
正的詩的境界是永遠新鮮的”的觀點矛盾。
B.“菊殘猶有傲霜枝”中的“傲”是詩人凝神注視菊花殘枝時,人的感情與菊花殘枝的
特點互相融合之后所產(chǎn)牛的移情的效果。
C.朱光潛認為“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一句情景契合,是因為他讀詩時先從自然中見
到意境,感到情趣,然后把它傳達出來。
D.藝術都各有物質的和精神的兩個方面,物質方面是固定的,精神方面卻時刻都在“創(chuàng)
化”,這是因為讀者既在創(chuàng)造也在欣賞。
(3)下列有關《紅樓夢》內容的表述,最不適合作為實例來支撐材料二“移情作用”的
一項是D
A.薛寶釵吟詠“好鳳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借柳絮紛飛抒發(fā)自己的心志。
B.憊玉寫《葬花詞》,將青春少女的惜春傷春嘆春的情緒移注于落花之上。
C.《代別離?秋窗風雨夕》中淅瀝的雨聲仿若融合了黛玉凄涼哀婉的心境。
D.判詞“霽月難逢,彩云易散”暗示風流靈巧的晴雯薄命早逝的悲慘結局。
(4)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寫內容都與“意象”有關,但論述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請簡要概
括。
(5)林庚在比較“高樹多悲風”與“寒風掃高木”兩句詩時,獲得了“高樹”飽滿、“高
木”空闊的感知,這給我們欣賞詩歌提供了哪些啟示?請結合兩則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考點】非連續(xù)性文本;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tài)度;篩選信息,歸納要點;分析論點、論
據(jù)、論證方法.
【答案】(1)A
(2)B
(3)D
(4)①材料一立足具體意象“木葉”進行分析,材料二闡述了與意象相關的詩歌理論;
②材料?側重談意象的選取和運用,材料二側重談意象與情趣的結合。
(5)①抓住意象,運用聯(lián)想,理解詩歌語言的暗示性;
②用心感受,發(fā)揮心靈的綜合作用,融入自身情趣,領略作者所見的境界;
③調動當下閱讀體驗,結合以往閱讀經(jīng)驗,學會移情。
【分析】(I)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
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說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
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相關內容和相應觀點的關系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
觀點,仔細比對各個詵項,正確詵擇。
(4)本題考查學生對兩則材料側重點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題時要讀懂兩則材料,比較
材料的內容,區(qū)別其側重點,并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
(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
內容,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
【解答】(1)A.”而詩人們?yōu)榱俗非笪淖值南礋挕怨旁娭泻苌僖姷健畼淙~’這一
意象”錯誤.從原文“按字面解釋,‘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樹葉’"可為何
古詩中少見用‘樹葉’呢?這當然可以說是詩人們文字洗煉的緣故。然而一遇見‘木葉',
情況就顯然不同,詩人們爭取通過‘木葉’來寫出流傳人口的名句??梢娤礋挷⒉荒茏?/p>
為‘葉'字獨用的理由”來看,選項曲解文意。
故選Ao
(2)A.“這種做法和朱光潛所說的‘真正的詩的境界是永遠新鮮的’的觀點矛盾”錯誤。
詩人們沿用“木葉”的說法,屬丁用詞;朱光潛“真正的詩的境界是永遠新鮮的”,指的
是詩的意境;二者從屬不同的層面,說不上矛盾。
B.正確。
C.“是因為他讀詩時先從自然中見到意境,感到情趣,然后把它傳達出來”錯誤。從原
文“比如說姜夔的‘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一句話便含有一個情景契合的境界,他在
寫這句詞時,須先從自然中見到這種意境,感到這種情趣,然后把它傳達出來,這個過
程既是在創(chuàng)造也是在欣賞”來看,此處闡述的是在欣賞詩歌的時候必須有情趣來融化意
象,貫注意象,才內有生命,外有完整形象。選項強加因果。
D.“物質方面是固定的”錯誤。原文”物質的方面如印成的詩集,它除了受天時和人力
的損害以外,大體是固定的",選項略去修飾詞“大體”,過于絕對。
故選Bo
(3)D.判詞“霽月難逢,彩云易散”暗示風流靈巧的晴雯薄命早逝的悲慘結局,缺少情
景契合的境界,故不適合作為實例來支撐材料二“移情作用”。
故選D。
(4)由“按字面解群,‘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樹葉’……”可知,材料一
立足具體意象“木葉”進行分析;由“從移情作用,我們可以看出內在的情趣常和外來
的意象相融合而互相影響。每個詩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兩個要素”可知,
材料二闡述了與意象柱關的詩歌理論;
由“那么,古代的詩人們都在什么場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說,都在什么場合'木'
字才恰好能構成精妙的詩歌語言呢”可知,材料一側重談意象的選取和運用;由“情趣
是可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繪的實感,如果不附麗到具體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沒有可見的形
象。我們抬頭一看,或是閉目一想,無數(shù)的意象就紛至沓來,不成章法,不具牛.命,必
須有情趣來融化它們,貫注它們,才內有生命,外有完整形象”可知,材料二側重談意
象與情趣的結合。
(5)由“要說明‘木'字何以會有這個特征,就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中喑示性的問題……
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更多地想起樹干”可知,抓住意象,運用聯(lián)想,理解詩歌
語言的暗示性;
由“作為欣賞者,我必須要使用心靈綜合作用,融入自己的情趣,從詞句中領略出姜夔
原來所見到的境界,我既是在欣賞也是在創(chuàng)造”可知,用心感受,發(fā)揮心靈的綜合作用,
融入自身情趣,領略作者所見的境界;
由“每人所能領略到的境界都是性格、情趣和經(jīng)驗的返照,而性格、情趣和經(jīng)驗是彼此
不同的。不但如此,同是一首詩,你今天讀它所得的和你明天讀它所得的也不能完全相
同,因為性格、情趣和經(jīng)驗是生生不息的”可知,調動當下閱讀體驗,結合以往閱讀經(jīng)
驗,學會移情。
答案:
(1)A
(2)B
(3)D
(4)①材料一立足具體意象“木葉”進行分析,材料二闡述了與意象相關的詩歌理論;
②材料?側重談意象的選取和運用,材料二側重談意象與情趣的結合。
(5)①抓住意象,運用聯(lián)想,理解詩歌語言的暗示性;
②用心感受,發(fā)揮心靈的綜合作用,融入自身情趣,領略作者所見的境界;
③調動當下閱讀體驗,結合以往閱讀經(jīng)驗,學會移情。
【點評】選擇題干擾項設置常見錯誤類型:
1.擴大范圍。2.偷換概念。3.無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為一談。5.強加因果。6.答非所問。
7.相互矛盾。8.張冠李或。9.過于絕對。10.斷章取義。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茶語
李培俊
走進那座寺院,他已經(jīng)沒有半點力氣了。他是兩天前在這片人跡罕至的深山腹地迷路的。
起初,他并不在意,鼻子里哼了一聲,這點破玩意能絆得住老子的腳嗎?甚至,在踩斷一根
攔路的青岡樹枝之后,他還冷笑一聲。他相信,憑著多年積累的經(jīng)驗,他一定能走出去。一
定!可漸漸的,他的自信在遮天蔽日的林木之間,在饑渴難耐之中消失殆盡。幾近絕望之際,
他發(fā)現(xiàn)了這座寺廟!
倚在破舊的山門上,他機警地打懸著這座隱在林木深處的寺廟。三間正殿坐北朝南,兩
邊各有配殿兩間,紅墻,綠瓦,古松,頗有大象禪意。配殿旁約有半畝空地,兒畦碧綠菜蔬,
數(shù)株古舊茶樹。
依然明麗的秋陽從樹木縫隙間斜射過來,落在正殿屋瓦上,折射出五顏六色的光芒,為
這個佛家靜修之所平添幾分肅穆莊嚴。前后左右打量一香之后,他踉蹌著走向正殿洞開的殿
門。那里人影晃動,誦經(jīng)聲若隱若現(xiàn),梵香繚繞,裊裊飄出殿門,彌散在陽光之中。
方丈正在擦拭佛像,聽到腳步聲,回過頭來,漫不經(jīng)心地看了他一眼,然后雙手合十,
宣了一聲佛號:阿彌陀佛:施主是打尖還是借宿?他粗聲答道:打尖。他說他誤入深止,錢
財被人劫掠一空,整整兩天水米未進,請大師行個方便,舍一餐齋飯,來日定當厚報。方丈
又是一聲阿彌陀佛,說,施主請隨老衲來。
進入一間凈室,方丈讓他坐了,把鐵鍋坐到泥爐上,注入清水,在圓木墩上擺上茶具:
暗色紫砂壺,兩只茶盞,一個竹制的茶罐。水燒開以后,方丈把茶壺茶盞里外燙了,放上茶
葉,搖動茶壺,緩緩洗茶,
方丈老邁已極,一抹濃白的胡須,一臉深如溝壑的紋絡,在茶香氤氟中組成一副模糊的
影像。他說,方丈,在下實在太餓,能否讓我先吃些東西?方丈輕淺一笑,有種父親般的溫
軟慈祥,在茶盞中默默注入茶湯。茶湯呈琥珀色,香味悠長,透著淡淡的青草苦味,他便有
種心醉神迷的感覺。
他拈起茶盞,一口喝下。
方丈又為他斟上一盞,說,施主,人到了這個世界,萬事隨緣,行路,做事,為人,莫
不如是,溝溝坎坎,均要徐緩圖之,當你把世事看透了,想通了,你的坎也就邁過去了。
他端茶的手便有些許顫抖,頭慢慢垂了下去。
方丈說,現(xiàn)在,咱們品的是三泡,一泡濁,二泡躁,三泡方為茶之上品,舌尖觸到茶湯,
淡香直沖腦門,隨之也便鉆進了心里。
方丈說,施主,請杷舌頭卷起,形成一個凹狀的槽,對,就這樣。杷茶湯咽講喉嚨。這
時候,你的煩惱,焦躁,瞋念,功名,黃白之物全部化為烏有,剩下的唯有澄澈清明。施主,
你感覺到了嗎?
他說沒有。沒有感覺到,只覺得茶有點兒香,也有點兒苦,是我的味覺有問題嗎?
方丈嘆一口氣,說,品茶不靠味覺,而在于領悟茶語。
茶語?茶語是啥東西?
方丈顧左右而言他,問他,走進這個寺院的時候,你可曾注意到本寺寺名?
他說沒有。
方丈說,從容。
他在從容寺住了下來,每天三頓粗蔬淡飯,飯后與方丈攜手出門,在寺外隨處瀏覽,觀
枯樹昏鴉,聽暮鼓晨鐘。有時,方丈也邀他進入正殿,感受佛家青燈黃卷的日子。到了晚上,
方丈邀他坐在柏樹下泡茶,品茗,靜聽松濤陣陣,秋蟲倜啾。他心里便多了些寧靜與平和,
眼里那股戾氣在茶香中慢慢消融。方丈沒問他從何處來,又到何處去,也不問他家中景況,
有無父母兄弟,更不問他為何來到人跡罕至的從容寺,只是陪他喝茶,聊天。
終于有一天,方丈把他送出山門,說,施主該走了。
他似乎不太情愿,也似乎眷戀著從容古寺,還有這個老邁慈祥的和尚。他說,方丈,能
讓我再住幾天嗎?方丈搖搖頭,說,施主還是請問吧,污濁洗去,剩下的便只有歸宿。
方丈。他說,能送我一些茶葉嗎?
不能。方丈斷然拒絕了,說,真的不能。
他笑笑說,為什么不能?
方丈也笑笑,說,天機不可泄露。
他走了,沿著那條狼孤常沒的隱秘小路,從茶園間的小徑穿過,爬上一座山頭…
事隔不久,百丈峰盤踞了二十余年的山匪自行散伙,一把火燒去山寨,各自回家種田去。
匪首黑七不知所蹤。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B
A.他在從容寺住下后方丈和他深入交談,寺院清幽的環(huán)境,深深的感染了他,使他的心
里變得寧靜與平和,由此他幡然悔悟,毅然走上正道。
B.小說詳寫老方丈請他喝茶的過程,在喝茶中老方丈巧妙點撥,使他逐漸領悟到茶道與
人生之道的關聯(lián),并洗去內心的污濁,悟出人生真諦,找到了真正的歸宿。
C.小說寓意深刻,寺院名為從容寺,其實暗指一個人應該從容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
拌折,除去污濁、浮躁,不慕榮華富貴,像方丈一樣清心存欲的生活。
D.小說結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主要人物身份在小說最后現(xiàn)露出來,匪首黑七似
乎就是他,也可能不是他,見仁見智,全文含蓄隱晦,給人一種神秘感。
(2)小說中的“他”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
(3)請結合全文回答,小說中的方丈為什么在他十分饑餓時不給他吃飯而請他喝茶?“茶
語”的高妙之處在哪里?
【考點】小說;內容理解與概括.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I)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解答本胭既要對文章進
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
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文章的內容、人物、語言、觀點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
合語境。
(2)本題考查鑒費作品的文學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解答此類題目耍針對具體內
容分析人物特點,注意從外在的肖像特點到內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質。要分析全
面,具體,不可泛泛而談。
(3)本題考查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觀點,
然后要結合文本或文本的具體事例作合理分析。貼近文本,尊重文木。一般采用“述”
和“評”相結合的形式。
【解答】(1)A.”由此他幡然悔悟”埋解錯誤,在喝茶中老方丈巧妙點撥,使他逐漸領
悟到茶道與人生之道的關聯(lián),從而悟出人生真諦。C.“寺院名為從容寺,其實暗指一個
人應該從容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挫折……”對于寺院名的解釋夸大其詞了。D.“也
可能不是他,見仁見智”理解錯誤,從主旨的表達來看,匪首黑七應該就是他。故選B。
(2)“他并不在意,鼻子里哼了一聲,這點破玩意能絆得住老子的腳嗎?甚至,在踩斷
一根攔路的青岡樹枝之后,他還冷笑一聲。他相信,憑著多年積累的經(jīng)驗,他一定能走
出去。一定!”可見其狂放自大;“倚在破舊的山門上,他機警地打量著這座隱在林木深
處的寺廟……后左右打量一番之后”可見其為人誣慎小心;”他端茶的手便有些許顫抖,
頭慢慢垂了下去”可見其心存良善;“事隔不久,百丈峰盤踞了二十余年的山匪自行故伙,
一把火燒去山寨,各自回家種田去。匪首黑七不知所蹤”可見其悟出人生真諦,找到了
真正的歸宿。
(3)本題兩問,第一問“方丈為什么在他十分饑餓時不給他吃飯而請他喝茶?”從下文
的內容“方丈又為他推上一瀚,說,施主,人到了該個世界,萬事隨緣,行路,做事,
為人,莫不如是,溝溝坎坎,均要徐緩圖之,當你把世事看透了,想通了,你的坎也就
邁過去了”可知,老方丈已經(jīng)看出了他內心的焦躁、污濁和世俗,老方丈想讓他在喝茶
中,領悟到茶語,所以在他十分饑餓的時候,讓他喝茶。第二問“‘茶語'的高妙之處在
哪里?”解讀“茶語”的高妙可從老方丈沏茶、賞茶、聞茶、飲茶等的過程中去分析概
括。如“進入一間凈室,方丈讓他坐了,把鐵鍋坐到泥爐上,注入清水,在圓木墩上擺
上茶具:暗色紫砂壺,兩只茶盞,一個竹制的茶罐。水燒開以后,方丈把茶壺茶盞里外
燙了,放上茶葉,搖動茶壺,緩緩洗茶”;“在茶盞中默默注入茶湯。茶湯呈琥珀色,香
味悠長,透著淡淡的青草苦味,他便有種心醉神迷的感覺”;“方丈說,施主,請把舌頭
卷起,形成一個凹狀的槽,對,就這樣。把茶湯咽進喉嚨。這時候,你的煩惱,焦躁,
嗔念,功名,黃白之物全部化為烏有,剩下的唯有澄澈清明。施主,你感覺到了嗎?”;
“方丈嘆一口氣,說,品茶不靠味覺,而在于領悟茶語”;“到了晚上,方丈邀他坐在柏
樹下泡茶,品茗,靜聽松濤陣陣,秋蟲明啾。他心里便多了些寧靜與平和,眼里那股戾
氣在茶香中慢慢消融”。在巧妙構思里布局謀篇,塑造人物;在不露痕跡中關注社會,
解讀人生,啟迪智慧!所以“茶語”的高妙之處在于老方丈的點撥;在于品茶中能滌蕩
心靈,品出人生之道;在于品茶中啟迪智慧,于不露聲色中令人受益。
答案:
(1)B
(2)狂放自大。剛迷路時堅信能走出深山。謹慎小心。看到隱在林木深處的寺廟時左右
打量。心存良善。聽到方丈的一番禪語后慢慢垂下了頭。痛改前非,走上正道。解散匪
窩,火燒山寨,回家種田。
(3)①老方丈在他十分饑餓的時候,讓他喝茶,是因為老方丈看出了他內心的焦躁、污
濁和世俗。想讓他在喝茶中,領悟到茶語。②“茶語”的高妙之處在于老方丈的點撥「'當
你把世事看透了,想通了,你的坎也就邁過去了?!雹塾谄凡柚袦焓幮撵`,品出人生之道。
品三泡,一泡濁,二泡躁,三泡方為茶之上品,把茶湯咽進喉嚨,煩惱,焦躁,嗔念,
功名,黃白之物全部化為烏有,剩下的唯有澄澈清明,喝茶的過程就是心靈凈化的過程。
④于品茶中啟迪智慧,于不露聲色中令人受益。不僅使他,也使所有讀者受到啟發(fā)。只
有去除心靈的污濁,才能找到真正的歸宿。
【點評】人物形象分析的題型及答題要點:
(1)你認為主要人物是一個怎樣的人?作者是?如何刻畫i文個人物的?
(2)結合內容具體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形象特點。
這類題的答題步驟:
①指出描寫人物的方法(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②找出這%方法的具體內容(找最能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重點詞語和句子)。
③針對具體內容分析人物特點,注意從外在的肖像特點到內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
質。要分析仝面,具體,不可泛泛而談.
二.文言文閱讀(共1小題)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書曰:“不偏不黨,王道蕩蕩?!敝喂偈聞t不營私家,當公法則不阿親戚,奉公舉賢則不
避仇跳。君子守國安民,足用保民,是謂至公耳。
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仲尼聞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遺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謂大公也。
楚令尹虞丘子復于莊王曰:“臣為令尹十年矣,國不加治,獄訟不息,久踐高位,妨群
賢路,尸祿素餐。臣竊選國俊下里之士孫叔敖,其性無欲,君舉而授之政,則國可使治而士
民可使附。"莊王曰:"子輔寡人,寡人得以長于中國,令行于絕域,遂霸諸侯,非子如何?”
虞丘子曰:“久用祿位者,貪也;不進賢達能者,誣也:不讓以位者,不廉也;不能三者,
不忠也。臣愿固辭?!鼻f王從之,以孫叔敖為令尹。少焉,虞丘子家干法,孫叔敖執(zhí)而戮之。
虞且丁喜人見于土且良言孫叔效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可謂公平莊王日夫子之蜴也已《
晉文公問于咎犯曰:誰可使為西河守者?”咎犯對口:“虞子羔可也?!惫唬骸胺侨曛?/p>
觸也?"對曰:“君問可為守者,非問臣之蹴也?!备嵋娋谭付x之曰:“幸赦臣之過,薦之
于君,得為西河守?!本谭溉眨骸八]子者公也,怨子者私也,吾不以私事害公事,子其去矣,
顧吾射子也!”
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聞其令尹之族也而釋之。子文召廷理而責之曰:
“凡立廷理者將以司犯王令而察觸國法也。今棄法背令而釋犯法者,是為理不端,懷心不公
也。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緣吾心而釋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國也。執(zhí)一國之柄
而以私聞,與吾生不以義.不若吾死也「廷理懼,遂刑其族人。國人聞之,日:“若令尹之
公也,吾黨何憂乎?”乃相與作歌口:“子文之族,犯國法程,廷理釋之,子文不聽,恤顧
怨萌,方正公平。”
節(jié)選自《說苑?至公》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D
A.虞丘子喜入/見于王曰/臣言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可謂公平/莊王曰;夫子
之賜也已/
B.虞丘子喜入/見于王曰/臣言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可謂公平/莊王日;夫子
之賜也已/
C.虞丘子喜/入見于王曰/臣言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可謂公平/莊王曰;夫子
之賜也已/
D.虞丘子喜/入見于王曰/臣言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可謂公平/莊王曰;夫子
之賜也已/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D
A.“當公法則不阿親戚”與“北邀當國者相見”(《蘇武傳》)兩句中的“當”字含義相同。
B.“國不加治”與“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陳情表》)兩句中的“治”字含義相同。
C.“久固祿位者,貪也”與“君臣固守以窺周室”(《過秦論》)兩句中的“固”字含義不
同。
D.“顧吾射子也”與“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不知計所出耳”(《荊軻刺秦王》)兩句中的
“顧”含義不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C
A.孔子認為楚共王的胸懷眼界還不夠大,還局限在楚國人的范圍,不算“大公”,真正
的大公無私?jīng)]令國域界限。
B.虞丘子德才兼?zhèn)渥阋詣偃瘟钜殻珵榱顺鴱姶螅e薦孫叔敖代替自己,并為
孫叔敖的公而忘私倍感高興。
C.咎犯心胸寬廣,一心為公,在國家需要人才時,舉賢不避仇,放下私人恩怨舉薦了虞
子羔,兩人也因此冰釋前嫌。
D.令尹子文公私分明,大義滅親。廷理執(zhí)法不公,他憤而斥貨,要求廷理秉公執(zhí)法處罰
自己的族人,受到百姓贊譽。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飛
①其人得以長于中國,令行于絕域,遂霸諸侯,非子如何?
②執(zhí)一國之柄而以私聞,與吾生不以義,不若吾死也。
【考點】散文;一詞多義;文言斷句;文言翻譯;內容理解.
【答案】(1)D
(2)D
(3)C
(4)①我才能夠在中原諸侯中居尊位,使政令推行到偏遠的地方,最終稱霸諸侯,如果
沒有您將會怎樣?
②我掌握一個國家的大權卻讓別人聽到我有私心,是讓我活著沒有道義,不如死了,
【分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
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包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p>
(2)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刀。解答此類題目時,應明確要求,
結合具體的語境,運用語法知識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作出正確的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結合具體內容比對
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4)本題考查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題時以直譯為主,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
用和句式的翻譯。
【解答】(1)句意:虞丘子心里高興,入宮晉見楚莊王,說:“我說孫叔敖可使他掌管國
政,果然是這樣。奉行國法而不袒護親友,可謂公平。”楚莊王說:“這是夫子給予的恩
惠?。 ?/p>
“入見于王日”中“喜”作謂語,“虞丘子喜”句意完整,宜在其后斷開;“入”“見”連
動作謂語,排除AB;“臣言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是“言”的
內容,作具賓語,不可斷開;“奉國法而不黨”是“可謂公平”的原因,在“奉”前斷開,
排除Co
故選:D。
(2)A.正確。“當公法則不阿親戚”的“當",掌管:句意:掌管國家法令不偏袒親人。
“北邀當國者相見”的“當",掌管;句意:元軍邀請我朝主持國事的人前去相見。
B.正確?!皣患又巍钡摹爸巍?,社會安定;句意:國家沒有進一步治理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治”,治理;句意:我俯伏思最晉朝以孝道治理天下。
C.正確。“久固祿位”的“固”,固守,霸占;句意:長久固守官位的是貪。
“君臣固守以窺周室”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韶關廣東韶關樂昌市代建局招聘專業(yè)技術員筆試歷年典型考點(頻考版試卷)附帶答案詳解版
- 2025年度生物科技研發(fā)項目三方合伙人合作協(xié)議書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志愿者服務協(xié)議范本:文化活動志愿者服務協(xié)議6篇
- 2024年度旅游紀念品展位租賃及銷售協(xié)議3篇
- 2024年項目部安全培訓考試題及答案【網(wǎng)校專用】
- 2024年公司項目部負責人安全教育培訓試題含答案(能力提升)
- 2023年-2024年項目安全培訓考試題附參考答案(典型題)
- 2023年項目部安全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題綜合卷
- 2024年新入職員工安全教育培訓試題含完整答案(考點梳理)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廢棄物回收處理承攬合同建筑工程合同樣本2篇
- 全國運動員注冊協(xié)議書范本(2篇)
- 向女朋友認錯保證書范文
- 五分數(shù)加法和減法(課件)-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
- 2024午托承包合同-校園內學生午休服務協(xié)議3篇
- 如何高效學習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 YS/T 649-2007銅及銅合金擠制棒
- 消防設施操作員報名承諾書
- 中華誦國學經(jīng)典誦讀五年級(下冊)
- 最新監(jiān)理公司組織架構設置及部門崗位職能職責
- 工傷死亡補償協(xié)議書
- 橋梁工程及施工技術(302頁ppt)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