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融合,教出“語文味”_第1頁
“言”“意”融合,教出“語文味”_第2頁
“言”“意”融合,教出“語文味”_第3頁
“言”“意”融合,教出“語文味”_第4頁
“言”“意”融合,教出“語文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言""意"融合,教出"語文味”

大港中心小學吳云

著名教育家成尚榮先生提出:“語文還要再語文一點,要以語文

的方式進行語文教育?!逼渲羞@“再語文一點”就是指的語文味,即

語文課所特有的個性和本色?!罢Z文味”來源于三個方面:第一是文

本的“言”,通過語文本身語言文字內在的魅力震撼學生;第二是文

本承載的“意”,通過文本的意象、意蘊、意趣等精神性的東西打動

學生;第三是“言”與“意”通過聽、說、讀、寫等言語行為交融在

一起,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獲得語感和美感??煽v觀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

許多語文教師濃墨重彩地挖掘文本的價值,強化“人文”的感悟,試

圖讓自己的課堂洋溢“人文”氣息。于是他們拋開語言文字的本體,

忽略語言學習的傾向,偏于人性的開掘。課堂上看似熱熱鬧鬧,人情

味十足,但其實恰恰是把人文性架空了,是一種舍本逐末、喧賓奪主

的做法,是虛化語言文字學習的表現(xiàn),這樣的教學勢必會造成語言文

字本體的失落。

要教出“語文味”,這就要教師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接觸文本,

接觸言語,通過生動、扎實的言語實踐活動,走進文本世界,讓“言”

與“意”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語文教學的實質就是實現(xiàn)人與文本的內

在交流,一堂語文課是否有味兒,味兒濃不濃,主要就是看學生與文

本是否發(fā)生了這種交流,以及這種交流是否深刻、完整,“言”與“意”

是否完美地切合起來。

怎樣通過“言”與“意”的融合教出“語文味”呢?

一、把握最佳切入點

文本的靈魂是什么,他是用怎樣的言語表達的,他的言語的表現(xiàn)

力、命力在什么地方,從哪兒切入可以觸動學生的情思,該提出什么

“主問題”,拉動語言材料,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思維的觸角深入

到文本的內核,這就是“語文味”產生的關鍵。

教學片段: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月亮灣》

師:月亮灣秀麗的景色真是讓人陶醉,手拿相機,你最想拍哪里,

為什么?(生:細讀課文,尋找最佳景色。)

師:小攝影師們,快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自己的作品吧!

生:(學生們激情高漲,個個躍躍欲試。)

生1:我拍的是小河兩岸的桃花,瞧這桃花顏色鮮艷,遠遠望去

就像一片燦爛的朝霞。一陣風吹來,粉紅色的花瓣飄落下來,就像一

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那景色真是美極了!

生2:我也拍的桃花,一片片粉紅的花瓣落在了河里,小魚把它

們當作傘;一片片花瓣落在了岸邊,螞蟻們把它們當作運動場,真是

有趣極了!

師:你們抓住了動景,好像我們眼前已經浮現(xiàn)出這美麗的畫面了。

生3:我拍的是一片綠油油的農田。農田里的麥苗被風一吹,跳

起了快樂的舞蹈,真是好看極了!

生4:我拍的是碧澄澄的小河?,F(xiàn)在許多地方的河都是臭水,而

這條河很清。大家看!小魚在這碧澄澄的小河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

去,多開心呀!

師:大家真像一位位專業(yè)的攝影師,不僅拍的好,說的好,相信

讀的會更好!

《月亮灣》這篇課文,作者用飽含深情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如畫的

美景,唱出了一曲如詩的贊歌,教者緊扣這個“美”字做文章,讓學

生以小攝影師的角色進入課文。置身這如畫般的意境中,以學生獨特

的視角選景攝影,激發(fā)情趣;用自己的理解詮釋作品,豐富文本的

“言”;感情朗讀外化自己的理解,升華文本的“意”。這樣從文到意,

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生活經驗,展開豐富的想象,并將對意的理解

以多種形式,多種方式不留痕跡地滲透在扎實有效的語言訓練環(huán)節(jié)

中。當學生的話語隨著情景自然涌流的時候,那種情趣和韻味也就應

運而生了。

二、尋求適合方式

傳統(tǒng)教學中的誦讀、品讀,仍是最成熟、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

言語活動方式?!罢b讀”不只是簡單記背,其要義是“得他滋味”。正

如王榮生先生所說的“以得滋味為要義地誦讀,是雙向的運動,它既

是理解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種讀者表現(xiàn)與傳達理解的方式,是讀者與

文本的情感交融?!碑斎?,誦讀要與咀嚼詞句結合在一起,讓學生關

注語言本身,認真聽聽他的聲音,辨辨它的色彩,掂掂它的分量,摸

摸它的“體溫”,把它擺在它的整體的關系之中,擺在它和語境的關

系之中,反復審視、掂量、咀嚼、玩味。

教學片段: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臺灣的蝴蝶谷》

師:(出示課文第二小節(jié))這句話中哪些語句讓你印象深刻?找

出來并談談你的感受。

生1:我喜歡“色彩斑斕”,這個詞寫出了蝴蝶顏色的鮮艷,看

到這個詞,我就感覺到蝴蝶的美麗。

生2:我覺得這個詞可以換成“五顏六色”、“五彩繽紛”。

生3:“聚會”是擬人的寫法,這樣一寫把蝴蝶當成了人,感覺

到蝴蝶的活潑可愛,也說明蝴蝶谷的蝴蝶多。

生4:我們小朋友特別喜歡聚會,聚會時特別快樂??吹竭@個詞,

我就知道蝴蝶們趕到蝴蝶谷去的時候一定非常高興。

生5:“趕來”說明蝴蝶飛得很快,心情急切,希望快快飛到蝴

蝶谷。

生6:“一群群”寫出了蝴蝶的多,也告訴我們蝴蝶是成群地飛

的。

師:那這里的“穿”和“越”交換一下位置好嗎?

生:(異口同聲)不好。

生1:樹林很大很大,小小的蝴蝶越過樹林,會很累很累。

生2:蝴蝶不會游泳,從小溪中穿過,翅膀會被淋濕,就不能飛

到蝴蝶谷。

生3:森林很高很高,蝴蝶飛過大樹會飛不動的。

生4:蝴蝶從溪水中穿過會淹死的,我們不忍心讓蝴蝶淹死,所

以我們不同意兩個詞交換。

師:你們真有愛心!就請用你們繪聲繪色的朗讀表現(xiàn)自己的理解。

關注自然和生命是一種極為高尚的品德。低年級兒童,心靈十分

純潔、美好,對自然和生命有著獨特的感悟。在孩子的眼中,一個詞

就是一幅畫,一個詞就是一個童話,孩子們用心去體味所得到的答案,

是教師所欣賞和望塵莫及的。我們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讓這種

美保持下去,并發(fā)展起來。對“穿”“越”二字是否調換位置,孩子

從人文的角度發(fā)表意見,在他們幼小的心中不忍心讓小小的蝴蝶掉入

水中,不忍心讓蝴蝶飛過高大的樹林,這是孩子的真情流露,盡管他

們的理由有明顯的缺陷。(因為蝴蝶本身就飛不高)但是,一句句幼

稚的話語里流淌著真實的情感,我們更應珍惜他們的獨特感受,因為,

讓孩子保持這份純真,比孩子明白蝴蝶飛不高這個知識更重要。讓學

生在學習文本,積累文本的同時一,受到美的熏陶、情的陶冶,以及心

靈的洗禮,讓文本的“意”與學生的體驗平衡,是語文教學的最終歸

屬。

三、展開動態(tài)過程

語文是根據“言”得“意”(吸納),由“言”表“意”(傾吐)

的轉換融合過程。教學中不滿足于匆匆忙忙地得出問題答案,而是把

提出的問題當作“誘餌”,去深入感悟文章背后的形象、感情、氣韻,

讓語文充分撞擊學生的心靈,悟”得語言內在的真意,然后再通過朗

讀、寫作等方式表達出來。

教學片段: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

師:夏天像位小姐姐。瞧!她來到我們身邊,熱情地問大家想要

變點什么?

[出示句式訓練:我想變(什么)(干什么)]

生1:我想變成明亮的星星在安靜的夜空中快樂地玩耍。

生2:我想變成“神州五號”飛船去太空遨游。

生3:我想變成一只小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造漂

亮的云房子。

師:大家豐富的想象讓荷塘里一下子熱鬧起來。那除了課文中的

小伙伴,你覺得還有誰會來呢?

[出示句式練習:誰來了,在荷葉上句什么。]

生L青蛙來了,在荷葉上蹦來跳去。

生2:知了來了,在荷葉上唱起了動聽的歌曲。

生3:蝴蝶飛來了,在荷葉上翩翩起舞。

師:驕陽似火的夏天眼看就要來了,就讓我們把這一首首詩當作禮

物送給夏天姐姐。誰能像詩人一樣有滋有味地把詩朗誦出來?

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的作品。)

師:荷葉帶給大家歡樂,當荷葉是多么幸福?。∮涀∷拿?,她

的好。

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教學是一個持續(xù)、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老師不僅要求“瞬間的震撼”,

更要在各種過程中運用各種方式、方法,不斷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

形成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持續(xù)動態(tài)發(fā)展的言意融合的過程,使

教學不斷蕩溢出濃濃的韻味。

片段中教師緊扣言與意的轉換:題目所要表達的意味,讀課文后

心里的滋味,創(chuàng)造性地連成一段小小的詩歌,有感情地朗讀自己的作

品并作為禮物送給夏天姐姐。真可謂形式多樣、方式靈活,緊扣文本

超越文本,形成一條波瀾起伏,多姿多彩的的言意融合的教學主線,

源源不斷地創(chuàng)造出情趣橫生的語文韻味。

此外,語文課能否教出語文味兒,還在于教師是否是一個味道十

足的人,她只有對語文有著敏銳的感覺,對人生有著獨特的感悟,對

生活有著理想主義者的浪漫情懷,才能將語文課當作一門真正的藝術

來追求,從而不斷創(chuàng)造自己的實踐智慧和教學風格。

綜上所述,人文性不是在語文之外附加的東西,它熔鑄在目標里,

體現(xiàn)在目標所蘊涵的知識和技能里。不管人們對于新課程的理念怎樣

闡釋與演繹,語文課要把“根”留駐,恪守語文姓“語”不動搖的理

念應該是永恒的追求。如果我們能克服功利心態(tài)和浮躁心理,將視角

瞄準語文本體,深入探索母語學習的規(guī)律,著力于言與意這個語文教

學的糾結點,那么我們的教學就會洋溢出語文獨特的人文魅力,“語

文味”一定會在課堂上煥發(fā)生命的活力!

(此文獲市二等獎)

幫助學困生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大港中心小學王毅梅

“十個手指頭伸出來有長短”,這是每個人都清楚的道理。每位

教師都希望自己班級中所有的學生個個都是優(yōu)秀者,可事實上是十分

困難的。那些成績落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就常被稱為“學困生”。

而這部分學生一旦自知被視為“學困生”,往往會產生自卑、自棄的

心理定勢,以至于破罐子破摔,對學習產生畏難情緒,一蹶不振。為

此,對“學困生”的轉化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幫助這些學生走

出心理陰影,樹立自信學好語文呢?

一、用愛心幫助學困生克服心理障礙

首先要對他們施以愛心,從情感入手。學困生的心理障礙往往

與他們情感及意志薄弱有密切關系。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樹立人

本主義的學生觀與教育觀,尊重學困生的情感與尊嚴,用真誠的愛

心去愛護學生,同他們談心,加強師生雙方的心理交往,使師生之

間產生心靈的共鳴、達成心靈的溝通。古人說:親其師,才能信其

道。教師對學生親如家人,易于消除學生的膽怯的心理障礙。教師

要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里抬起頭來走路?!?/p>

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困生的稟性、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發(fā)展自

己提供條件,讓他們都能有所進步。在語文教學中,學困生分析課

文的能力差些,但他們一般都喜歡朗讀課文,教師應看到他們這些

興趣,多提問他們,對讀的好的同學應及時給以表揚、鼓勵,這樣,

就會讓學困生不是感到自己暫時的落后是“一種不幸”,是“低人

一等”,而是從自己老師幫助、激勵下所取得的進步中看到希望,

充滿信心;從自己長于別人的地方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價值。

二、找出閃光點恢復學困生的自信心。

大多數學習困難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上主動性差,課堂紀律自制

力差。而這些學生本身的智力水平并不低。之所以學習成績不夠好,

是由于他們缺乏毅力堅持學習。加上教師一貫以來對他們的輕易否

定和責怪,使他們一天比一天自暴自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貝蒙認

為,教師的否定行為可能會影響學生,使得學生也用一種否定的方

式去評定自己,從而導致他們在一種否定的自我知覺的方式里行動。

對他們來說,治本的方法是調動內驅力,增強自信心。行之有效的

辦法是:注重鼓勵,堅持正面教育。事實上,學困生一般都具備較

廣泛的興趣和愛好,甚至是其他同學所不具備的“一技之長”,教

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這些“亮色”,并不失時機地給以肯定和贊揚,

讓學困生感受得到別人肯定的喜悅,教師再適時的引導,鼓舞他們

只要努力,注意講求方法,持之以恒,學習上也會得到驕人的成績。

比如教師在批改作文的時候,評分標準可以定為:作文的整體構思

是不是新穎?是不是寫出了真情實感?是不是富于想象力?所寫的

句子有沒有不落俗套的?這兒項只要有一項好,教師就應該及時給

以肯定。如,某位同學整篇文字一般,但有一句鮮活的句子,新穎,

有創(chuàng)意,教師就可以破例給高分,以表示對創(chuàng)造力的鼓勵。平時注

意為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給他們充分表現(xiàn)自己長處的機會,讓他們在一

種愉悅的心理狀態(tài)下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增強學好語文的信心。

三、優(yōu)化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缺乏興趣,是致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好知”、“樂知”,是學困生轉

化的前提。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題,一方面也要

注意運用適宜的教學設計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教學,

如聽錄音、放錄象——營造氣氛,這樣可使學生通過聽覺、視覺來

加強體驗和理解,深化對作品思想內容的認識,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激活學生豐富的想象。閱讀教學還要立足于啟發(fā),根據教學內容,

設計不同程度要求、不同臺階難度的問題,要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做,

都有向更高程度奮斗的希望,通過認真地訓練使學生敏于觀察、強

與記憶、勤于思考、富于想象。教學過程中,對不能正確回答問題

的學生要多鼓勵、多誘導,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每一位學生都抱

有信心。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越高,語文

成績也會越好。在閱讀《白楊》前,我設計了一段描述性的語言,

用飽含深情的語調說:“在茫茫沙漠中有一種植物,它長得高大挺

拔,見到它會讓人感到精神為之一振;它枝繁葉茂,能使人產生無

盡遐想;它不怕干旱洪水,給人許多啟示。它,就是白楊!現(xiàn)在讓

我們一起去戈壁灘上看一看白楊吧!”這簡潔明快的導語,優(yōu)美動

聽,情深意濃,概括了白楊的品格,有助于學習困難生理解課文,

又撥動了他們的心弦,重要的是激發(fā)了他們閱讀課文的興趣,促使

他們順利地進入了課文所表現(xiàn)的意境之中。

四、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語文學習動機

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把學生的閱讀動機、興趣和情感激發(fā)起來。在

課堂上,教師要當好“導演”和“教練”,誘導學生“入境”,促

其產生“入境始于親”的感受,啟迪思維,增強教學效果。美國心

理學家羅杰?斯佩里博士通過對“裂腦人”的實驗研究,證明人腦

兩半球的功能上既具有高度的專門化,又是高度協(xié)同和互補的。左

腦是處理言語,進行抽象邏輯思維、集中思維、分析思維的中樞,

右腦則是處理表象,進行具體形象思維、發(fā)散思維、直覺思維的中

樞。中國語文的特點與右腦功能密切相關的直覺、形象、語感、想

象、情感等心理因素要在教學中充分得到發(fā)展,必須引導學生從文

字“還原”為頭腦中的表象系統(tǒng),而“設身處地”入其境,則是“還

原”的重要途徑。語文教材中有豐富的自然美、科學美、社會美和

藝術美的內容,借助圖像、實物、語言、月群來再現(xiàn)美的情境,引

導學生揭示語言文字的內涵,啟發(fā)學生進行豐富的想象和廣泛的聯(lián)

想,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我在教《夕陽真美》

一課時,加強了表情朗讀,并在講讀課文時,采用了由一個學生讀,

其他人閉目想象的方法,同時播放樂曲,把學生帶入一種美的情境

之中,領略夕陽時云在天空中形態(tài)奇特變化的特點,發(fā)掘教材的內

在美,激發(fā)學生對美好自然風光的熱愛之情。在指導學生朗讀時,

注意文章表達的不同意境,在朗讀時恰如其分地流露所蘊含的思想

感情。誘導學習,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五、抓好學困生的課外個別輔導

抓好學困生的課外個別輔導。課外輔導是教學中一個不可缺少

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對于學困生的課外輔導,可以彌補課堂教

學的不足,解決他們在堂上存在的困難。常用的輔導方法有①目的

輔導,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從而產生強烈愿望,推動他們積極學

習,為下一步的輔導打好基礎;②學法輔導,學困生碰到困難就會

怨恨自己“笨”,從而產生心理障礙;所以要向他們介紹科學的學習

方法和記憶法,讓他們親自實驗與總結,還可召開學習方法討論會,

使學生互相交流,讓學困生從同學處得到學習方法指導;③書面輔

導,書面作業(yè)與試卷,最能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水平。對于學困生,

當面指出他們的錯誤并要求其訂正,再出一些補充題讓他們練習鞏

固,增強信心;④及時跟蹤檢查。

總之,只要我們能夠盡可能多地給學習困難生創(chuàng)設“成

功”的機遇,給予他們熱切的期望,具體的幫助,就一定會讓他們

重新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

(此文獲市二等獎)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兒童生活中的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

大港中心小學葉月琴

德育可表述為:教育者根據社會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

成的規(guī)律,采用言傳身教等有效手段,通過內化和外化,發(fā)展受教育

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幾方面素質的系統(tǒng)活動過程。在兒童的

德育發(fā)展過程中與認知發(fā)展高度相關。兒童獲得道德認識主要有兩個

條件:其一,兒童要與外部道德主體(父母教師、同伴、其他重要人、

群、體社會)發(fā)生相互作用,這時兒童有機會接觸外部道德規(guī)則;其

二,兒童與外部道德主體有情感或情緒上的聯(lián)系,這使兒童的內部道

德獲得發(fā)展。由此,兒童的道德發(fā)展不是自然而然的過程,而是與他

們生活的環(huán)境密切聯(lián)系著的自身的發(fā)展過程,我們的父母、家長、社

會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為了讓孩子們健康的成長,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我們怎樣

去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促進兒童形成良好品德呢?在和孩子們接觸

了多年后,通過觀察、琢磨后,我認為要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品德,需要

弄清我們的孩子要有怎樣的道德認識,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他們要

接受公德教育、文明禮貌教育、熱愛勞動教育、孝敬父母和熱愛祖國

的教育等。明確了教育的目標,我們該如何去實施?我在對孩子的教

育中積累了一點經驗,在這里與大家共勉。

一、公德心。有這樣一個例子:某天,我在大街上行走,身邊一

兩自行車呼嘯而過,頓時一片片雪花飄落下來,等我反映過來,原來

是那調皮的學生扔下的片片紙屑。我問女兒這樣的行為怎樣,她說這

不好。我又問為什么不好,她說大家都這樣街上還不臟透了。我說對,

這還有個人的公德在里面。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不是孤立的,而是

相互聯(lián)系在一起的,每個人都有責任去維護社會的衛(wèi)生,就如在公交

車上不能扔垃圾一樣。女兒點點頭,從此我們乘車時她從不在車上亂

扔垃圾,有垃圾時她看有方便袋就裝進去,沒有就緊緊地抓在手心,

下車后放進垃圾箱。。

二、熱愛勞動,吃苦耐勞。培養(yǎng)自我服務的勞動,做到自己的事

自己做。自己穿衣,洗臉、刷牙,吃飯,收拾床鋪、玩具等。自我服

務勞動能培養(yǎng)幼兒生活的條理性,獨立生活的能力,并為孩子參加家

務勞動和社會公益勞動打下良好基礎。

三、培養(yǎng)孩子大方,好客,不自私,能約束自己與人友好相處品

格。培養(yǎng)孩子大方不自私與人友好相處十分重要。目前,隨著獨生

子女的增多,孩子獨居獨食多,要求他們事事處處不能只顧自己,和

小朋友一起玩時,共同分享食品和玩具,并能遵守游戲規(guī)則,收拾玩

具。通過多種活動讓孩子與其他孩子友好相處。培養(yǎng)孩子生活的節(jié)律

性,按時起床,就寢,進餐,學習做游戲。

四、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孝心。知心姐姐盧勤說過,孩子的愛心要

從小培養(yǎng),不能只對他們要求成績,忽視孩子的心靈的教化。她舉例

說有一位家長在孩子高考前生病了,孩子放學回到家發(fā)現(xiàn)她躺在床

上,沒有燒飯,說還不起來燒飯大懶豬,她聽后心都碎了。孩子對家

長的意識是你只要成績,好就是回報,不好我也只能這樣了。所以我

們應對他們幼小的心靈加以引導,不能漠視,等他們長大成人時,他

們的愛心和孝心會讓你感到莫大的欣慰。

五、以教育意識為核心,教育過程表現(xiàn)多樣化

第一種,明確教育目的,有的放矢。在一所市重點學校中,成功

地組織了“熱愛生命”的主題班會。學生到自然博物館參觀“人之由

來”展覽后寫了觀后感,請家長到學校來參加班會。班會上,家長紛

紛講述了十月懷胎的艱難,為了保胎不擠公共汽車上班,堅持步行頂

風冒雨;為了保胎感冒發(fā)燒不敢多吃藥……讓孩子們了解了母親懷胎

的生理反應。這一別開生面的班會,強烈震撼了學生的心靈,使他們

懂得了孕育生命的艱難,懂得了生命不屬于自己的道理,悟到了孝敬

父母、珍惜生命的道理。教師、家長、學生都明確參加班會的目的,

教育意識貫穿全過程。

第二種,寓教與行。一位父親帶3歲半的兒子去游玩,遇到了一

個土坑,兒子非要下坑里去玩兒。當兒子玩得高興時,爸爸蹲在不遠

的地方,不讓兒子看見。兒子玩夠了,要上來,開始喊爸爸。爸爸一

聲不吭,裝沒聽見,兒子直呼爸爸的名字,爸爸還是不理他。于是他

連哭帶罵:“壞爸爸,大壞蛋!嗚嗚……”叫喊哭罵兒句都不見爸爸

露面,兒子只好自己在坑里想辦法,終于發(fā)現(xiàn)了坑邊的土階梯,便手

腳并用地爬上來了。當他發(fā)現(xiàn)爸爸就在坑邊一棵大樹下蹲著時,便驚

喜地撲上去,高興地摸著小拳頭不無自豪地說:“是我自己爬上來的!

沒有爸爸,我自己也能上來!”爬坑,孩子感悟到“我行!”,收到了

父親預期的效果。

第三種,寓教與心。一位母親發(fā)燒躺在床上,對女兒輕聲地說:

“真想吃口西瓜”。女兒卻只是想有一堆數學題還沒做,望著陰沉沉

快要下雨的天,怕耽誤時間不理茬兒。突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她表

姐急沖沖地闖進來:“姨,姥姥又喘起來了,臉發(fā)白,昏過去兩次了?!?/p>

只見她媽媽一愣,立即翻身下床,抄起大衣,拉起表姐就往外走,邊

走邊囑咐表姐去換氧氣,竟沒理會女兒遞給她的雨傘。媽媽急匆匆地

走了,女兒舉著雨傘站在雨里,好久好久。她的心怎么能平靜呢?媽

媽重病在身,可她為了母親卻不顧自己。她想吃一口西瓜,我卻不敢

接她的話茬兒……。這位學生在《西瓜代表我的心》的作文中寫道:

“那雨夜好長好長??!也就是自那雨夜以后,我驚異地發(fā)現(xiàn)我長大了,

變成了懂事的大姑娘。在母親節(jié)到來的時候,我要去買一個大西瓜給

媽媽,西瓜代表著女兒一顆愛媽媽的心?!蹦赣H的身教促使孩子開悟,

這是成功的無言之教一例。母親并不是有意示范,女兒也并不認為母

親的行動是用意在教育她。但母親的行動本身完成了一個教育過程,

受教育者在對比中得到心靈的凈化。

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需要得到別人的關心、支持和重視。孩

子的身心發(fā)展更需要我們去關愛,促進他們健康成長,養(yǎng)成良好的道

德品質,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此文獲市三等獎)

溝通一心與心的交流

大港中心小學陳正偉張書霞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產生教育效能的首要條件。教師只有加強與學

生的溝通,師生情感和諧融洽,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

“樂其道,學其道二教師如何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呢?我認為師

生溝通是心與心的交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充滿愛心激發(fā)學習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心能驅使教師以最大的耐心和

韌勁克服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挖掘自身的潛能,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

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師的愛,對學生的發(fā)展也是一種巨大的動力。有了這種愛,師

生之間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學生對教師的親近感和仰慕心理,

從而把這種情感遷移到教師所教授的知識上。心理學關于模仿的研究

表明:“人們總是趨向于模仿他所愛的人,而不愿模仿他所嫌棄的人?!?/p>

因此,教師這種愛的情感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喚起他們的

學習熱情,使之主動模仿,提高教學效果。如果教師缺乏這種愛,對

學生冷漠無情,甚至對他們感到厭煩,動不動就嚴加訓斥,學生就會

緊閉心靈的大門,勢必造成師生關系緊張,使教育活動受阻甚至中斷,

最終導致教育的失敗。

二、支持自尊衍生自信

教師與學生因年齡的差異,生長環(huán)境、思維方式的不同,很容易

產生認識上的差異。因此,教師應多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以學生

的眼光去看世界,以學生的心態(tài)去推理一切,然后有效地將這些感受

傳遞給對方,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理解與尊重,從而產生溫

暖感和滿足感。當一個教師不愿意設身處地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會

使學生覺得老師不理解他,對教師的信任度降低,與教師的溝通就會

停止。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

對自己加以賞識?!泵课粚W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績與優(yōu)點得到教師的認

可與尊重。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和閃光點,并及時表示欣

賞之意。作為教師,不要吝嗇贊美的語言,它會給學生帶來極大鼓舞。

“你提的問題十分有價值!”“你的想法很有創(chuàng)意,老師也沒想

到。”……這些語言雖然簡單,但卻能鼓舞學生斗志,增強學生自信,

激發(fā)學生潛能。作為回應,學生會以自己的行為來回報教師的賞識。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贊賞學生的學習成果,支持學生的自尊,

讓學生從成功中增強自信,享受成功的快樂。

三、報以微笑消除焦慮

“微笑是人類最好看的表情?!眰鹘y(tǒng)教學觀念中,教師扮演的是

“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角色。它要求我們老師面對學生時刻得扳著

一張臉。有經驗的老教師也曾諄諄教導我們不能給學生以好臉色看。

否則就會管不住學生,甚至于有學生要爬到你的頭上來。于是我們絕

大多數的老師便天天像戴了面具般去上課,喜也罷,憂也罷,統(tǒng)統(tǒng)留

到課后去表露。長此以往,學生在教師“冷若冰霜”的臉龐下,變得

越來越膽顫心驚。教師叫他往東他們絕不敢往西。成績雖然上去了,

但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良好關系卻越來越淡了。其實,教師只要在與

學生交流中多給學生兒個微笑,就可以在不經意間拉近師生之間的關

系和距離。有位教師在班里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請同學們寫出他們

心目中的理想老師應該具有哪些必要條件。結果在收上來的幾十份

“答卷”中,有大半的同學在理想教師應有的條件中寫到了同樣的兩

個字,那就是“微笑”。

袁衛(wèi)星在他的《細數陽光》曾經講過這樣的一句話:“對教育而

言,微笑是一種胸懷,更是種藝術。”給學生以微笑,可以消除學生

的焦慮、化解師生間的緊張關系、培養(yǎng)師生之間的情感,又可以鼓勵

學生勇敢表達心中的奇妙想法,同時,也是教師博大“胸懷”的體現(xiàn)。

四、耐心傾聽平等交流

傾聽是一種雙向交流的過程。了解學生,關鍵是教師要傾聽學生。

教師能否有效傾聽,不僅對師生間的溝通,甚至對于學生潛能的開發(fā)、

良好課堂氣氛的創(chuàng)造,都有著重要意義。在學校里常??梢月牭浇處?/p>

們這樣抱怨:“真搞不懂我班的那些學生,他們從來不肯好好聽我說

話。”這主要是由于教師不了解學生所思所想而引起的。教師的教學

內容對學生而言激發(fā)不起絲毫的興趣。其實,要了解你的學生,關鍵

在于學會傾聽——不是他聽你說,而是你聽他說!我們要知道:“教

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傾聽受教

育者的敘說是教師的道德責任?!眱A聽學生,需要教師有一定的技巧

和感情投入。它需要教師對學生提出的關于情感、疾病、思想、困惑

等問題給與足夠的關注。教師在傾聽的過程中,眼睛要注視著發(fā)言學

生,不要隨便打斷他的談話。教師對于比較認可的事情或意見可以用

點頭或者“對的”之類的言語來表達;對于一些不同意見的觀點也要

暫時把自己的觀點隱藏起來。代之以“是嗎”、“我明白了”、“原來這

樣”等等。對于有些問題學生不能很好的表述,教師可以適當的提一

些問題幫助學生,以更好的進行雙邊交流。

在與學生交流時,教師如果能夠以一種“傾聽”的狀態(tài)去對待,

不僅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發(fā)言的尊重和欣賞,還能培養(yǎng)學生

學會尊重與欣賞他人。在傾聽學生言說的過程中,學生的見解和來自

學生的生活經驗直接或間接地作為個人獨特的精神展示在教師面前,

這對教師來說,同樣是一份獨特而寶貴的精神收獲。另外,傾聽學生

還能夠取得“增加對學生了解的信息和知識:減少你與學生的誤會和

沖突;增加實現(xiàn)你及你的學生各自愿望的機會;及時獲得學生的反饋;

加深與學生的關系等好處?!?/p>

“傾聽是一種藝術,是一種心靈的碰撞、靈魂交融的過程,教師

善于傾聽,必將給自己的教學帶來生機與活力。”

總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成功的關鍵。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

蹲下來看孩子,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只有我們采用了合理的溝

通方法,我們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打開他們的心靈之鎖。幫助他們

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此文獲市二等獎)

關注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和諧發(fā)展

大港中心小學王飛虹

一、問題的提出

20世紀60年代,隨著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興起和發(fā)展,教學中的

情感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教育應以促進人的

全面發(fā)展為目標,而要實現(xiàn)該目標,必須把認知和情感兩個方面統(tǒng)一

起來。

但由于情感目標是一個隱性的、長期的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

觀都是一些觸摸不到的東西,在當前教育評價體制下無法量化;又由

于“情感”本身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概念,很難界定它的內涵,導致在

教學實踐中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還是常常被忽視。

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內涵

在新的課程理念下,人們對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賦予了十分豐富

的內涵。其中情感不僅僅是指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還包括愛、快樂、

審美情操等;態(tài)度不僅僅指學習態(tài)度,還包括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求實

的科學態(tài)度、寬容的人生態(tài)度等;價值觀作為一個比較寬泛和抽象的

概念,它強調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tǒng)

一,以及人類價值與自然價值的統(tǒng)一。從橫向上看,這三個要素具有

相對的獨立性,它描述了人的情意領域的完整畫面;從縱向上看,這

三個要素具有層次遞進性,它們構成了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情感發(fā)展

連續(xù)體。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確定的情感目標是

“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數學學習

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信心;初步認識

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及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

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形成

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笨梢钥闯?,學生

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體驗失敗與挫折,具有耐心、恒心

與毅力等都是情感培養(yǎng)的范疇。

三、當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的幾種現(xiàn)象

新課程改革進入實驗階段以來,情感的目標已經被各實驗教師自

覺或不自覺地納入課堂教學目標之一,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也成為課堂

教學的要素之一。但在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以下幾種現(xiàn)象。

1.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片面理解。

如果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各種教育、教學雜志上,

無論是我們的教學設計還是教學論文中,都非常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激

發(fā)興趣”;課堂教學中,也是憑借多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的各種情境把

學生的學習激情調動起來,這些都是培養(yǎng)學生情感方面比較好的做

法。但興趣僅僅是情感的一個方面,情感還有具有其他多方面內容,

如:樂觀向上和活潑開朗的個性;強烈的學習動機、大膽的實踐精神;

堅強的意志和較強的自信心等。

另一種片面理解是課堂上一味地關注學生自信心,教師不敢輕易

的否定學生。學生對的給予肯定,錯的也不否定,導致學生模棱兩可;

對學生只有表揚、鼓勵,不敢批評,更不說指責。由原來的老師說了

算全部變成學生說了算,喪失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求實

的科學態(tài)度、寬容的人生態(tài)度、價值觀、是非觀的培養(yǎng)。在1999年

日本召開的關于教育方式的學術研討會議中,來自各國的教師代表

和學生代表最欣賞的教育方式既不是全然的嚴厲批評也不是全然的

表揚,而是“表揚和體面的懲罰并存”。這說明在教育中教無定法,

現(xiàn)在我們在情感上的教育就走向了這么一個誤區(qū),只一味地強調“賞

識教育”。這是不行的,會使學生無法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

論的確定性,無法體驗到挫折和失敗。其實,在課堂上由于學生個體

的差異,他們也不可能都很容易的接受、理解老師所講授的任何內容,

讓學生體驗挫折感,經歷失敗,可以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這也符合學

生的認知規(guī)律,讓他們能更充分的享受成功后滿足的情感。

2.把情感培養(yǎng)當成認知的手段

教學時,雖然也強調學生的情感,但對情感的重視,實際上是把

它作為服務于認知的手段。我曾聽一課《加減混合》,課一開始,課

件出現(xiàn)火車奔馳,準備到美麗的天鵝湖去的情景,老師趁學生正在欣

賞之機問“你們喜歡旅游嗎?”學生興趣昂然的回答:“喜歡?!崩蠋?/p>

說“先要解決問題,才能上火車。”顯然,激趣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yǎng)

學生的情感,不是讓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而是作為讓學生解決

問題,完成知識目標的誘餌。

再如:按照常規(guī),在課堂教學中,課的末尾一般有個小結,以前,

老師常常問“這節(jié)課你們學到了什么?”這樣的提問,反映出教師課

堂教學最終關注的只是數學知識。走進新課標后,教學目標注重了知

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整合,教師的小結提問

也有了大的改善,常常是“你有什么收獲”,這樣的提問,關注的不

僅僅是知識,還有能力和過程。但是很少有老師問“同學們快樂嗎?”

“這節(jié)課你開心嗎二課堂上創(chuàng)設的情境、組織的活動最終都是為了

落實“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二

像這類老師他們已經了解情感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但是

卻沒能在實際的教學中真正地重視起來,這可能與長期以來數學教學

的重知輕情的狀況有關方面,這一方面主要是受我國教育的大環(huán)境,

特別是中考和高考的制約。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師缺少相關的理論基

礎和具體的操作方法。這就要求數學教育教學的專題研究人員加強這

方面的研究,能及時為我們這些在第一線的老師提供切實可行的以情

優(yōu)教的知道,同時應創(chuàng)造條件讓我們老師積極探索和嘗試有效的以情

優(yōu)教,以情促知的方法。讓我們能真正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體驗情感

的魅力,達到和諧發(fā)展的目的。

3.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只關注短期目標。

“知識、能力、情感”是一個和諧的整體,相對來說,知識和能力

每節(jié)課都有重點難點、技能訓練要求,都有一個短期目標。但是情感

是一個隱性的,需要長期培養(yǎng)才能達到的目標,她不可能在一節(jié)課或

一個星期內形成。由于受考試、評價體制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教

師往往只關注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想到的是這節(jié)課如何把學生的積

極性調動起來,落實這節(jié)課的知識技能,與此相應的情感目標也就停

留在這一節(jié)課。學生激發(fā)出來的興趣、求知欲等情感僅僅是對某一個

問題或某一個情境,很難得堅持。長期以往,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

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就成了一句空話。

四、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更新觀念,確立全面、合適的教育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目的地。教

師的觀念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目標的確立和落實,關注學生的發(fā)

展,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應注意以下兒個觀念的確立。

樹立正確的質量觀。不能以考試分數的高低作為衡量教育質量好

壞的唯一標準,重點關注人的發(fā)展,既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

知識、能力和情感并重。曾經有一次常規(guī)教學研討中,當我強調教學

要“知識、能力、情感”三維目標整合,要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時,有位

教師說:“搞素質教育靠你們,學生考試還是要靠我們?!边@位老師的

話代表了相當部分教師的心聲。抱著這樣的一個觀念,她關注的只是

學生的分數、考試,把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把考

試分數與情感態(tài)度對立起來,你說在課堂上她會關注學生的體驗、培

養(yǎng)學生的情感嗎?

樹立先進的學生觀。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yǎng)學

生樂觀的學習心情,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不是學習的接受

者。新課程進入實驗以來,雖然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生本教育”正在

逐步替代“師本教育”,但由于受儒教思想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還

是唱主角。雖然學生也在說、在動手,但兒乎是老師叫我說我就說,

老師叫我做我就做,學生發(fā)自內心的需求往往總是被忽視。教學中,

教師每節(jié)課都應以積極的態(tài)度、滿腔的熱情出現(xiàn)在整個教學活動中,

并以自身的情感和態(tài)度去感染和影響學生。要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

給學生以真誠的評價與激勵,而不是帶有功利性的、形式化的表揚。

樹立科學的教學觀。新課程提倡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動手操

作、自主探索與合作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我們要

正確處理好“接受式學習”和“發(fā)現(xiàn)式學習”的關系,提倡學生自主

探索,并不是全盤否定接受式學習,但是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條件,

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體驗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數

學活動中有自己的、自由的情感體驗。

2.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實質性地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我認為,只有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學生的主人翁地位才能落到實

處,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才不是一句空話,學

生的情感培養(yǎng)才會水到渠成。學生連自主權都沒有,他還敢與教師平

等,還能自主地探究?

“學習乃是學生自主建構知識與能力體系,感受生命的過程?!?/p>

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他才會在數學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過

程中體驗成功的困難與樂趣,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建立自信

心。

但是,給學生自由的空間不是一節(jié)課或兒節(jié)課就能行的,需要一

個長期的過程。今年有一位老師,給下學生上《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一課,在探究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時,老師讓學生自由組合,分成兒個

小組,給每組的學生都準備了4個大小、形狀相同的三角形,讓每個

組的同學想辦法求出這些三角形的面積。授課者是想充分發(fā)揮學生的

主體作用,將知識與情感融合,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出三角形

的面積。結果全班沒有一位同學動手操作探究公式,而都是直接用書

上的公式算出了三角形的面積。學生會求基本三角形的面積,但是公

式怎么來的?為什么三角形的面積這樣算?學生不知道。由此可以反

映出,平時的束縛使學生的主體性被抑制,他們已經習慣了接受式學

習方式,體驗不出數學學習的樂趣,數學情感無法形成。當學生對數

學沒有好奇心、沒有情感時一,就算教師創(chuàng)造了自主探究的外在條件,

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難以改善。

要將學生的積極性、學習熱情、探究欲望激發(fā)出來,就要給學生

寬松的活動空間,自由的思維空間、創(chuàng)新空間、情感體驗空間,將學

生真實的情感、個性釋放出來。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

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積極良好

的體驗??赡堋凹o律”差一點,可能學生在自己優(yōu)化的學習方式還沒

有形成前,數學知識上暫時差一點,但對于學生的發(fā)展而言他能不能

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比獲得數學知識的多少更重要。

3.情境的設置要關注情感知識化和知識情感化的過程。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課堂教學除了知識傳遞這條主線外,還有一

條情感交流的主線。教學活動是在認知和情感兩條主線相互作用、相

互制約下完成的。

如一次小學數學優(yōu)質課競賽中,王老師主講的《統(tǒng)計與可能性》

一課中,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就將知識、能力、情感三維目標和

諧統(tǒng)一。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做游戲嗎?(學生回答:喜歡?。?/p>

我們今天來舉行一個摸珠游戲,誰想來參加?(學生個個躍躍欲

試)

教師將學生分為6組,事先將紅、黃兩種不同顏色的玻璃珠分別

放入6個箱中,讓6個小組的學生從各自分到的箱子里把珠子摸出來,

摸出紅珠多者為勝。

摸完后學生發(fā)現(xiàn),一些小組的箱子里全是黃珠,根本就不可能摸

出紅珠,而另外一些小組的箱子里卻全是紅珠。結果無論是贏的小組,

還是輸的小組,都覺得“太不公平”!教師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因勢

利導:“在這樣的情況下,到只放紅珠的箱子里去摸會怎樣?”學生

十分肯定地說“一定是紅珠?!薄澳敲茨芊衩鳇S珠呢?"學生肯定地

回答:“不可能!”“到只放黃珠的箱子里去摸又會怎樣呢?”“一定

是黃珠,不可能是紅珠?!苯又蠋熡謱⒓t黃兩種珠混合放到6個箱

子里,這時再去摸,“猜猜看結果會怎樣?”使學生認識到:“可能”

摸出紅珠,也“可能”摸出黃珠。這樣,通過學生喜愛的摸珠子游戲

活動,建構起了“概率”最基礎的“一定”,“不可能”和“可能”三

個概念。

整個學習活動中,學生都愉悅的參與,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

切聯(lián)系,既輕松快樂的掌握了知識,又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

總之,學習者的情感態(tài)度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不容忽視,而對于

小學數學教學來說,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更是提高學生數學學

習綜合素質,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將學生

視為有思想,有情感的個體,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重新審視自己在數

學教學中的作用與地位,是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不可忽視的任務。這

樣我們的數學課堂才能真正的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要求,做到“以人為

本”,“以學生為主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和方法來解決

實際問題,真正培養(yǎng)了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團體合作協(xié)

作精神,從而提高他們參與數學學習、數學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

和創(chuàng)造性。

參考文獻:

《課程教材教法》2003年9期趙德成《新課程實施中的情感、態(tài)

度與價值觀評價》

(此文獲市三等獎)

孩子們,讓你們的課堂豐富起來

——淺談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鎮(zhèn)江新區(qū)大港中心小學趙俊周靜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xiàn)代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計算機已進入

我國的教育領域,并得到迅速的發(fā)展。計算機在教育上的應用,使得

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材觀念與形式、課堂教學結構、以至教學思

想與教學理論都發(fā)生了變革。計算機發(fā)展到今天,多媒體技術應用于

教學已成為現(xiàn)實。

一、多媒體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組合教學方式,能將傳統(tǒng)的

教學媒體與現(xiàn)代教學媒體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充

分發(fā)揮各自的教學功能,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對課堂教學結構的優(yōu)化,可利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及計算機的多媒體

技術,將現(xiàn)代教學媒體與教學目標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使課堂教學效果

最優(yōu)化。

1、多媒體應用可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多媒體

能用具體形象的媒體展示給同學,使其能從中體驗形象與抽象的關

系。在課件的制作中,可適當地運用動畫、影片和聲音來對學生的學

習氛圍進行調節(jié),在上課前可通過媒體播放一首CD的音樂,讓學生

在專心致志地欣賞中達到情感智商的提高,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

展。在制作各張幻燈片畫面時,注意用意明確,使常規(guī)數學教學中要

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運算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

力盡量反映在課件中,各個幻燈片的連接注意銜接合理、自然,利用

人工操作控制時間,使其變化有序,讓學生對多媒體在教學應用避免

產生黑板搬家感覺,使學生比較自如、順暢地進入數學的學習狀態(tài)。

此外,在對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多媒體也有著巨大

的作用,利用多媒體的演示能夠使學生在實踐生活中體驗數學的存

在,對開闊學生視野,體現(xiàn)發(fā)散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有較大的幫助。

2、多媒體應用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課程的特點之一是內容抽象。因此,考慮如何在傳授知識的

過程中做到生動形象,是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時常思索的問題。而

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可以較好地解決這個難題。如行程問題的教

學,筆者就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行車、摩托車、汽車、人等“搬”進了

電腦,利用Flash使他們運動起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公

路、學校跑道刺激著學生的視覺神經,使學生形成表象,進而使感性

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從而挖掘事物運動的本質聯(lián)系,把實際問題轉

化為數學問題,真正意義上地提高了其數學修養(yǎng)。

3、創(chuàng)設情境,便于學生理解。

運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能夠為學生提供形象地反映教學重點的資

料,讓學生借助媒體更好地掌握學習重點。例如在教學“行程問題”

求相遇時間應用題,先在多媒體出示準備題:小東每分鐘走50米,

小英每分鐘走40米,經過3分鐘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遠?

為了讓學生了解在實際生活中“行程問題”的情況,教師在制作

多媒體中演示兩人相對運動的情形,為學生創(chuàng)設運動情景,幫助學生

理解“同時”、“相對”、“相遇”、“速度和”等概念,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兩

人1分鐘走的路是50米加40米等于90米,兩人3分鐘走的路是3

個90米”,很快解決了問題。然后,教師在復習題的基礎上(復習題

與例題在多媒體活動演示),改動條件與問題,即在復習題前面加上

“兩地相距270米”的條件。抽出后一個條件與問題,拉入“經過兒

分鐘兩人相遇?”這個問題,學生覺得很有趣,因而,很快會用復習

題的逆向方法解決,并掌握了路程、速度和與時間的關系。這樣,很

快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解題能力,又突破了這一教學難點。

4、在形成表象處顯示過程。

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能將教學中的概念、法則、原理等抽象東西,

通過圖象、動畫具體地表現(xiàn)出來,再現(xiàn)理性認識賴以產生的客觀對象

的形象。使學生的學習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從現(xiàn)象到本質,有

利于學生建立表象、深化認識、強化記憶。

例如,教學“周長”與“面積”的概念,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

教學,能輕易地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周長與面積的表象,加深理解。

教學時,教師操作多媒體計算機,屏幕上出現(xiàn)一個長方形,在音樂聲

中長方形的“周長”不停地閃動,然后,長與寬的交接處裂開,左邊

的寬向左慢慢倒下成水平,上面的長向上方旋轉到與右邊的寬成一直

線,再向右邊慢慢倒下成水平,長方形的四條邊拼成了一條線段。這

樣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了清晰的“周長”的表象。教師再一按遙控器,

多媒體計算機再演示長方形的“面積”屏幕上的長方形,在音樂聲中

從左向右逐漸被黃色填滿,然后。長方形的“面積”不停的閃動,幫

助學生建立“面積”形成清晰牢固的表象。

5、在思維困惑處點撥疏導。

由于學生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理解有關兒何形體的組合圖

形是比較困難的。在他們思維困惑處適時介入多媒體,呈現(xiàn)“切割”、

“旋轉”、“提取”等動態(tài)過程。有利于及時點撥疏導,使學生一目了

然,這既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也培養(yǎng)學生他們的

空間想象能力。

例如:學生學習了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后,在計算半圓周長時,

常把圓周長的一半誤為半圓周長。產生這種錯誤的原因:一是受圓周

長計算方法和“半”(1)字的影響。二是在思維轉折處產生了障礙,

沒考慮圓周長的一半與半圓周長兩者的區(qū)別。此刻,教師用多媒體展

示半圓圖(弧長和直徑可以分離)。通過了多媒體的操作演示并稍加

提示,使學生明白“半圓周長是由哪兒部分組成的”學生對此解法突

破了思維困惑,從而化難為易,化隱為明。

二、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注意點

多媒體及信息技術利用于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固然有很多的優(yōu)

點,但在整合過程中我們還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在信息技術的使用上必須注意到小學數學課堂

教學的組織形式,與教材的貼近。需與教材的科學性相結合,切忌粗

造濫制,牽強附會,為電教而電教而撇開為教材內容服務的目的。只

有鉆研教材,充分了解課堂教學目標內容的重點難點,了解傳統(tǒng)的教

學缺少什么(或者說要補充什么),設身處地地從教學實際出發(fā),表

現(xiàn)手法和形式上也要嚴謹周密,緊扣教學目標,避免讓學生產生錯誤

理解。在使用現(xiàn)代電教媒體進行教學時,必須是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點、

難點,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如果在次要的內容上運用信息媒體,

那只能是費時費力。

2、信息技術不能替代某些教學媒體而統(tǒng)一于課堂?,F(xiàn)代信息技

術固然有其無比優(yōu)越的特性,但它仍不能完全替代某些媒體,比如在

一些量與計量的教學中,顯然不如用尺子度量來體會長度,用手掂來

體會質量,觀察實物鐘表來認識時間更具有實效性

3、用多媒體教學,不要丟了課堂板書。板書不是無情物,學生

通過老師的板書了解老師的情感,把握教材內容。并且,板書比較的

直觀,且能傳遞板書本身以外的較多信息。還可以給學生留有思考的

空間。

4、實效性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要考慮它的效果,

是否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屬于“畫蛇添足',效果不明顯的就干脆不

用或少用o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可靈活地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為了一節(jié)課,講臺上擺滿各種教具,收錄機、投影機、電視機等都用

上了,教師講課熱鬧得很,就像變法戲、玩耍雜,多媒體教學流于形

式,失去了提高課堂效果的作用,最后成為教改的點綴和累贅。運用

信息技術教學不是越多越好,越復雜越好,過多過濫就變成了玩耍雜,

費時費力,又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總之,電教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直觀、生動、聲、光、色、形

兼?zhèn)?,靜動結合等優(yōu)點,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觀念,深化了學生

對所學內容的認知結構,并且對學生逐步掌握轉化教學思想,提高分

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優(yōu)化課堂教學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要在45

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的效益,進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學,

多媒體的應用勢在必行。與此同時,我們還應注意避其害而利其益,

注重并遵循一定的原則,使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fā)展最大的作

用。

以上是我對小學數學與多媒體整合的兒點體會。多媒體與學科的

整合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不斷的思考,探

索,發(fā)揮其最大功效,減輕學生學習的過重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促進素質教育實施,培養(yǎng)學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現(xiàn)代化教育的需要,

有效地培養(yǎng)更多的跨世紀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

(此文獲市一等獎)

計算機教學與學生數學學習

——關于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的幾點體會

鎮(zhèn)江新區(qū)大港中心小學孔紅娟楊春云

文章提要:

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指出:“鼓

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

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各地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逐步實現(xiàn)多媒體教學

進入每一間教室,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p>

我在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方面也進行了一定的摸索

和嘗試。有以下兒點體會:

一、整合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整合能充分地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實現(xiàn)個體化學習。

三、整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整合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新的知識結構。

五、整合能夠擴大學生的信息量,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果。

關鍵字:整合體會。

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指出:“在

開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

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

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各地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逐步實現(xiàn)多媒

體教學進入每一間教室,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

合?!睘榇?,我在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方面也進行了

一定的摸索和嘗試。下面,我就來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點滴體會。

一、整合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睕]有興趣,學生主體參與

的活動將是勉強的。兒童的學習興趣對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調動學

習積極性起決定作用。一旦激發(fā)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

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如果把數學知識放在一個主動、活潑的情境中

去學習,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利用計算機教學可展示優(yōu)美

的圖象、動聽的音樂,有趣的動畫,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最大限度

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教學“兩步應用題”課始,我用計算機創(chuàng)

設了一個故事情境:一只小兔每天都要過一座橋到河對岸的山上采蘑

菇,可是,有一天,橋被大水沖走了,小兔怎樣才能過橋呢?誰替小

兔想一個好辦法呢?話音剛落,一個個小手舉起來了,學生學習的興

趣調動起來了。

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如果解決了動力不

足或動力缺乏問題,那么學生的學習障礙就兒乎解決了一半。用計算

機教學在解決這個難題上發(fā)揮了很大的優(yōu)勢。如:介紹長方形與正方

形之間的關系,傳統(tǒng)的教學就是教師運用語言的描述來完成的,(正

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學生只是感性的知道了它們之間的關系,其實

并不理解為什么正方形就是特殊的長方形,這就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

的興趣。用計算機教學就克服了這個缺點,將知識的形成過程形象地

展示給學生,學生一看演示過程就明白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使用信息技術教學后,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日俱增。學生在課堂上注意

力明顯提高,對教學信息的反饋比較積極,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不

再把學習當負擔。

二、整合能充分地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實現(xiàn)個體化學習。

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教師,應在學生力所

能及的范圍內,讓他們自己跳起來摘果子,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凡是學生自己能探索出來的,決不代替;凡是學生能獨立發(fā)現(xiàn)的,決

不喑示。如:在《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一課時,教師在課堂教學

過程中只是作為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學生通過教師制作的學件,自

由的選擇鎮(zhèn)江城市客廳的一個優(yōu)美場景,從中發(fā)現(xiàn)一些有關的數學信

息、提出問題并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在學習過程中,如遇到困難可請求別人幫助,也可退出此場景再進入

其它場景繼續(xù)進行學習O充分發(fā)揮了學生主體性,實現(xiàn)了個體化學習,

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為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做好

了充分的準備。

三、整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的認識活動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

這是人類認識過程要遵循的一般規(guī)律。但是,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

一般都是前人在實踐中長期積累的間接經驗,它不再是感性的,在教

學過程中,解決這種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實際與理論間的矛盾,利

用信息技術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體計算機,可以把文

字、圖形、聲音、動畫、視頻圖像等信息集于一體。教學中使用多媒

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例如,教學

“平行四邊行面積的計算”,首先讓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

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聯(lián)系,再在多媒體計算機上動態(tài)演示,用“割補

法”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過程.我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演變過

程,讓學生在觀察平行四邊形至長方形的轉化過程中,理解“長方形

的長和寬分別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長方形的面積就等于平行

四邊形的面積”,最后要求學生仿照圖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個

過程演示與講解觀察與操作融為一體,從不同的角度豐富了學生的

感性認識,為學生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奠定

了堅實的基礎。

四、整合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新的知識結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yōu)樾?/p>

息加工的主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指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包括

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

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我們可以利用信息媒體強大的交互功能改

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倡導新型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F(xiàn)代教育技術中多媒體具有

的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在一起,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并茂的、

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讓學生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提供的交

互式學習環(huán)境中,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

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讓學生在積極思維的參與下,經歷認知結構的調整和

重新組合,最終把新知同化后納入原認知結構中,使學生構建合理、清晰的認知

結構。構建學生的認知結構,數學教學必須改變只著眼于學生知識的積累,以掌

握知識的“量”的多少來判斷教學質量的高低,而忽視使學生從數學知識的內在

聯(lián)系上把握數學知識結構的現(xiàn)狀。在教學時,充分發(fā)揮計算機教學的優(yōu)勢,可用

來展示知識脈絡,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結構。

如教學"年、月、日"中,我們利用多媒體信息創(chuàng)設協(xié)作和自主

性學習的環(huán)境。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可以通過與計算機的交互

進行隨機觀察年歷。學生可以在計算機上觀察月份的不同:有的月是

31天,有的月是30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