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課時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課時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課時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課時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課時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化[課時作業(yè)]一、選擇題1.《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縣令、長,皆秦官,掌治其縣……列侯所食縣曰國,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蠻夷曰道?!边@說明()A.漢代官員多用秦時舊官B.漢承秦制,全面推行郡縣制C.漢時曾推行郡縣封國并存制度D.至漢武帝時方設列侯爵位解析:由材料“縣令、長,皆秦官,掌治其縣”“列侯所食縣曰國”等信息分析可知,本題選C項。答案:C2.主父偃上書漢武帝曰:“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強弱之形易制。今諸侯或連城數(shù)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今諸侯子弟或十數(shù),而適嗣代立,余雖骨肉,無尺地之封,則仁孝之道不宣?!睘榇耍ㄗh()A.實施撤藩政策B.分封諸王,完善郡國并行制C.頒布“推恩令”D.廢除分封制,推行行省制度解析:依據(jù)材料信息“主父偃上書漢武帝”“今諸侯或連城數(shù)十……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諸侯子弟或十數(shù),而適嗣代立,余雖骨肉,無尺地之封,則仁孝之道不宣”結合所學可知,由于王國力力強大,主父偃建議實施“推恩令”,要求王國將封地分給子弟以減弱王國力力,因此本題選C項。答案:C3.《資治通鑒》載,唐肅宗時,“平盧節(jié)度使王玄志薨”,副將高麗人李懷玉殺玄志之子,推侯希逸為平盧節(jié)度使?!俺⒁蛞韵R轂楣?jié)度副使。節(jié)度使由軍士廢立自此始?!逼渲饕绊懯?)A.加劇了軍營內部沖突B.便利了異族限制軍權C.起先了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D.嚴峻減弱了中心集權解析: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要求——主要影響。由題干材料“副將高麗人李懷玉殺玄志之子”可知此事務會加劇軍營內部沖突,但這不是主要影響,A項不正確;B項說法夸大;C項中“起先”不能得出;由題干材料“朝廷因以希逸為節(jié)度副使”“節(jié)度使由軍士廢立自此始”可知邊疆藩鎮(zhèn)勢力大,朝廷也要讓步,這嚴峻減弱了中心集權,所以D項符合題意,是正確的。答案:D4.《宋史》中記載:“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樞密院,與中書對持文武二柄,號為‘二府’……中書、密院既稱‘二府’,每朝奏事,與中書先后上殿?!睆纳鲜霾牧现锌梢钥闯?)A.樞密院與中書門下分掌軍權與財權B.樞密院的設立,分割了宰相的權力C.加大各部權限,發(fā)揮官員的主動性D.分割軍隊的指揮權,防止將領反叛解析:從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樞密院設立后,主管軍事,中書門下則只管行政,達到了分割相權、加強皇權的目的,故B項說法符合題意;A項說法錯誤,C、D兩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答案:B5.關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人指出:“今立行省于外,維持錯綜,眾建其官,有諸侯之鎮(zhèn)而無諸侯之權,可謂于審力之形矣?!边@一制度的主要特點是()A.沿襲前代,不做更改B.加強君主專制統(tǒng)治C.相互牽制,分權制衡D.地方政府并無實權解析:題干材料反映的是元朝行省制度。它的創(chuàng)立,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所以A項不符合史實;由材料“立行省于外,維持錯綜,眾建其官”可知元朝地方實行分權以加強中心集權,可見B項不正確,C項符合題意;行省擁有經(jīng)濟、軍事等大權,但行使權力時受到中心節(jié)制,故D項不正確。答案:C6.《漢書》中記載的“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職相參,總領百官”的官職是()A.丞相 B.御史大夫C.太尉 D.中書令解析:材料中“位次丞相”說明該官職不是丞相,故A項錯誤;依據(jù)所學學問,御史大夫僅次于丞相,負責監(jiān)察百官,與材料中的“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職相參,總領百官”相符,故B項正確;太尉主管軍事,故C項錯誤;漢朝時期中書令是職位很低的官員,故D項錯誤。答案:B7.清袁枚在《隨園隨筆》中提道:“秦漢侍中本丞相史(屬官),不過掌虎子、捧唾壺等事(負責給皇帝端尿盆等)。而晉以后之侍中,乃宰相也。”這反映了()A.內侍干政,體制混亂B.封建秩序,等級森嚴C.重用內侍,君權加強D.減弱地方,集權中心解析:侍中因與皇帝親近而被皇帝重用,這并不是體制混亂,而是皇帝為了制約相權所為,故A項錯誤;侍中從給皇帝“掌虎子、捧唾壺”到成為事實上的“宰相”,反映了社會階層的流淌,故B項錯誤;侍中的權力來源于皇帝,無法像宰相一樣制約皇帝,皇權得到加強,故C項正確;侍中是中心的官職,與地方無關,故D項錯誤。答案:C8.“(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權,擴大了議政人員的名額,收到了集思廣益的效果。各部職責有明確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權與政令的貫徹執(zhí)行,提高了行政效率?!边@表明三省六部制()A.使君主專制統(tǒng)治空前強化B.充分發(fā)揮了國家機構的效能C.有效地限制了皇權的濫用D.具有三權分立政治的民主性解析:依據(jù)材料“收到了集思廣益的效果……有利于皇帝的集權與政令的貫徹執(zhí)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得出充分發(fā)揮了國家機構的效能,故B項正確。答案:B9.中國古代長期存在著“皇權”與“相權”的沖突和沖突。以下各個朝代實行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這一沖突解決的是()A.漢武帝重用身邊的侍從、秘書任尚書令、侍中等B.元代設置中書省,其長官行使宰相職權C.宋代設置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D.隋唐時期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都是宰相解析:元朝后期,宰相權勢越來越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繼承,因此選B項。答案:B10.一個青年跑進太學求學,畢業(yè)后,被派到地方服務。在地方有了政績,再經(jīng)長官察選到中心,又須經(jīng)過中心一番規(guī)定的考試,然后才算正式入仕。這種選官制度是()A.分封制 B.世卿世祿制C.察舉制 D.科舉制解析:從材料來看,對官員的選拔有“察選”的環(huán)節(jié),這應當是漢朝的察舉制。答案:C11.魏晉之時,傅暢“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選入侍講東宮”;謝琰“弱冠以貞干稱,美風姿……拜著作郎”;王洽,“(王)導諸子中最知名,與荀羨俱有美稱。弱冠,歷散騎、中書郎”。這說明魏晉之時()A.社會重學人才輩出B.世家大族壟斷官位C.選官方法公允科學D.察舉制度盛行不衰解析:材料表明世家大族壟斷官位,故選B項;材料中三個人物都在弱冠(古人對男子20歲的稱呼)當了官(分別是侍講東宮、著作郎、中書郎),與社會重學無關聯(lián),A項錯誤;材料與選官方法科學無關,反而是不科學,C項錯誤;察舉制是自下而上的推舉,材料沒有顯示,D項錯誤。答案:B12.據(jù)報道,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近166萬人報考,較去年增加了17.34萬人。公務員考試是國家選拔人才的一種重要途徑,中國古代統(tǒng)治者很早就重視人才的選拔,下列各項關于中國古代選拔人才的說法正確的是()A.隋唐起先的科舉制以嚴格的考試作為選官方式,具有肯定的公允性B.魏晉南北朝時期科舉考試是主要的選官制度C.唐朝起先以九品中正制選拔官吏D.漢朝選官主要實行世卿世祿制,是一種由下而上舉薦人才為官的制度解析:科舉制以嚴格的考試選拔官吏,選拔的標準主要是考試成果,有肯定的公允性,故A項正確;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產(chǎn)生于隋朝,故B項錯誤;隋朝大業(yè)時期始創(chuàng)科舉制,唐朝主要的選官制度也是科舉制,故C項錯誤;漢朝主要的選官制度是察舉制,察舉制是一種自下而下舉薦人才的制度,故D項錯誤。答案:A二、非選擇題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當代史學家對君主專制中心集權國家權力運行的規(guī)律作了如下總結:皇帝從資格較淺、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從中選拔一些人來擔當政務,漸漸演化成正式的輔政機構,當這些輔政機構和官員的權力較重時,皇帝又從更為親寵的近侍或仆從中另選一些人來擔當政務,有意架空原有的輔政機構和官員,剝奪其實權,僅保留虛銜或使之變?yōu)闃s譽職稱,然后又進行下一輪的循環(huán)……每一次循環(huán)的結果,都使得中樞機構原權力更分散,皇帝的權力更加強。這種不斷地轉移與分散,是君主專制國家權力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1)材料中所述的“君主專制國家權力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反映的是哪一基本沖突?這一沖突的發(fā)展趨勢是什么?(2)依據(jù)所學學問,概述西漢、隋唐、宋、元時期中樞權力體系的主要改變。解析:第(1)問,依據(jù)“都使得中樞機構原權力更分散,皇帝的權力更加強”可知沖突的內容與趨勢。第(2)問,聯(lián)系教材可知西漢至元中樞權力體系的主要改變。答案:(1)沖突:皇權與相權的沖突。趨勢:君主專制不斷加強(或相權不斷減弱直至廢除)。(2)西漢:設置中朝,限制丞相權力;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權,加強皇權;宋:設置中書門下、參知政事、樞密使與三司使,進一步分割相權,強化皇權;元:設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關。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漢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賢。直到漢武帝,這一趨勢達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國優(yōu)秀青年,受國家太學教化,憑其成果,補郎補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漢政府早已完全是一個士人政府了……這樣由教化與行政服務之實地視察,與選舉與考試四項手續(xù),而始獲正式進入政府。材料二魏晉時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當時地方騷亂,交通阻梗,中心政府行使職權實力有限,全國選舉難于推行,乃由中心指定各地域服務中心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訪同鄉(xiāng)輿論,開列各地區(qū)人才,造成表冊,送政府作為錄用之依據(jù)。——材料一、二摘自錢穆《中國傳統(tǒng)政治》材料三(隋朝)明確規(guī)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書省所屬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進行考核。與此同時,選舉權也集中到中心,代之以科舉制??婆e制的特點是通過考試選拔人才,首先設立秀才、明經(jīng)等科,一律按才學標準錄用……隋煬帝時增設進士科,放寬錄用標準?!畼渲尽秶犯乓?1)依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西漢政府早已完全是一個士人政府”。依據(jù)材料一、二,指出西漢與魏晉時代選官制度的相同點。(2)依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隋朝官吏制度的特點。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西漢至隋朝時期的歷史發(fā)展趨勢。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結合材料一中的關鍵信息及教化與選官的聯(lián)系,即可得出答案;其次小問可從九品中正制與察舉制兩種選官制度的選拔方式、目的和特點等方面分析比較。第(2)問第一小問,可結合材料三中的關鍵信息從科舉制的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