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華陰市華山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頁
2018-2019年華陰市華山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頁
2018-2019年華陰市華山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頁
2018-2019年華陰市華山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頁
2018-2019年華陰市華山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8-2019年華陰市華山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

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選經(jīng)典試題,有針對性的考點中的難點、重點、考點進行強化訓練,力口強記憶。

第1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題。

諸葛亮字孔明,瑯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后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

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

愿見之乎?”先主日:“君與俱來?!笔唬骸按巳丝删鸵?,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

駕顧之?!庇墒窍戎魉煸劻?。凡三往,乃見。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召亮于

成都,屬以后事。建光元年,封亮武鄉(xiāng)侯,開府治事,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南中

諸郡并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jié)和親,遂與為盟。三年

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十二年

春,亮率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jù)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于渭南。亮每患糧

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于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

堵,軍無私焉。相持百余日。是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

處所,曰:“天下奇才也!”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

服,不須器物。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

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diào)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

臣無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蹦俗?,如其所言。

評曰:諸葛亮之為相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quán)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

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茻o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終于邦

域之內(nèi),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芍^識治之良

才,管、簫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

歟!

(節(jié)選自《三國志?蜀書》,有刪改)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將軍宜枉駕顧之顧:拜訪

B.屬以后事屬:通“囑”,囑咐

C.亮每患糧不繼患:擔心,憂慮

D.亮自表后主曰表:表明,表白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如其所言其孰能譏之乎

B.亮以新遭大喪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C.凡三往,乃見。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D.因山為墳因擊沛公于坐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能說明諸葛亮具有“軍事謀略”的一組

①且遣使聘吳,因結(jié)和親,遂與為盟②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

③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④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

平而勸戒明也。

⑤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quán)制⑥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日:“天下奇

才也!”

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⑤

12.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葛亮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只有崔州平、徐庶元直認為他有管、

樂的才能。

B.蜀國與吳國結(jié)親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南郡發(fā)生叛亂,蜀國剛遭受大痛,

不能出兵。

C.諸葛亮勤儉律己,言行一致,以平常衣物入殮,死后沒有任何財產(chǎn)留

給子弟。

D.最后一句評議指出諸葛亮自身存在的弱點,也是“未能成功”的重要

原因。

13.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2)來自文段,(3)句來自必修三課文,10

分)。

(1)耕者雜于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3分)

(2)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diào)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3分)

(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4分)

第2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7題。

李大亮,京兆涇陽人。有文武才略,性忠謹,外若不能言,而內(nèi)剛烈。隋末,署龐玉

行軍兵曹。李密寇東都,玉戰(zhàn)敗,大亮被禽。賊將張弼異之,就執(zhí)百余人皆死,獨釋

大亮,引與語。遂定交。

高祖入關(guān),走亮自歸,授土門令。方歲饑,境多盜賊。大亮招亡散,撫貧瘠,賣所乘

馬,稍稍資業(yè)之,勸墾田,歲大熟。間出擊盜,所至輒平。貞觀初,出涼州都督。時

突厥亡,帝進欲懷四夷,諸部降者,人賜袍一領(lǐng)、帛五匹,首領(lǐng)拜將軍、中郎將,列

五品者贏百員。又置降胡河南。詔大亮為西北道安撫大使,使以綏大度設(shè)、拓設(shè)、泥

熟特勒及七姓種落之未附者,峙糧磺口賑其饑。大亮上言:“臣聞欲綏遠者必自近。

中國,天下本根,四夷猶枝葉也。殘本根,厚枝葉,而曰求安,未之有也。臣以為諸

藩請附者,宜羈縻受之,使居塞外,畏威懷德,永為簿臣。河西積困夷狄,州縣蕭

條,加因隋亂,殘耗已甚。臣愚愿停招慰,省勞役,使邊人得就農(nóng)晦,此中國利

也。”帝納其計。八年,為劍南道巡省大使。會討吐谷渾,為河東道行軍總管,與李

靖俱出北道,與虜遇蜀渾山,大戰(zhàn),破之,俘其名王,獲雜畜數(shù)萬。拜右衛(wèi)大將軍。

晉王為皇太子,帝詔大亮兼右衛(wèi)率,又兼工部尚書,身三職,宿衛(wèi)兩宮。每番直,常

假寐。帝勞日:“公在,我得酣臥?!眹L以張弼脫其死,及貴,念有以報之。時弼為

將作丞,匿不見,大亮求之不能得。一日,識諸涂,持弼泣,悉推家財與之,弼拒不

受。乃言于帝曰:”臣及事陛下,張弼力也,愿悉臣官爵授之?!钡蹫檫w弼中郎將、

代州都督。世皆賢大亮能報,而多弼不自伐也。十八年,卒,年五十九。將斂,家無

珠玉為含。惟貯米五斛、布三十端。帝哭為慟,謚曰懿,陪葬昭陵。

(節(jié)選自《新唐書?列傳第二十四》)

注:古代喪葬之禮俗:以米及具填死者口中,謂之“含飯”。天子、貴族可含珠玉

等。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臣愚愿停招慰,省勞役省:xing,探視,問候

B.臣聞欲綏遠者必自近綏:安撫

C.勸墾田,歲大熟勸:鼓勵

D.而多弼不自伐也伐:夸耀

5.以下各句中,全都表現(xiàn)李大亮“文武才略”的一組是()(3分)

①為劍南道巡省大使②臣聞欲綏遠者必自近③間出擊盜,所至輒平

④每番直,常假寐⑤與虜遇蜀渾山,大戰(zhàn),破之⑥家無珠玉為含

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⑤D.①③④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大亮知恩圖報。顯貴時,總想著如何報答曾免他一死的張弼,甚至想把自

己的官職爵位全讓給張弼,受到皇上的稱贊。

B.大亮忠心奉主。每次輪到他值班,只是坐著打噸,太宗慰勞他時說:“有

你在,我能睡個安穩(wěn)覺?!?/p>

C.大亮有文武才略。他曾上書皇上停下安撫未歸附的部族的工作,使邊地的

百姓能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皇上接受了他的建議。

D.大亮為官清廉。去世后,為他穿衣入棺時,家里拿不出珠玉給他含在嘴

里,只能在棺中放普通之物了。

7.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賊將張弼異之,就執(zhí)百余人皆死,獨釋大亮,引與語。(5分)

(2)中國,天下本根,四夷猶枝葉也。殘本根,厚枝葉,而曰求安,未之有也。(5分)

第3題:閱讀下面的兩篇文言文,完成5?8題。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

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

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

猶在,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

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

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

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六國

論》)

5.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B.惜其用武而不不終也其

可怪也歟

C.齊人勿附于秦師不必賢于弟子D.洎牧以讒誅

至丹以荊卿為計

6.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意有所極,夢亦同趣。B.浩浩

乎如馮虛御風

C.惜其用武而不終也D.

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7.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詞義都相同的一項是

A.可謂智力孤危思厥先祖父

B.肴核既盡,杯盤狼籍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

C.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D.刺客不行,良將猶在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8.從句式特征看,與“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一句相同的一項是

A.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B.青,取之于

藍而青于藍

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D.洎牧以讒

第4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李鴻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進士。從曾國藩游,講求經(jīng)世之學。同

治元年,遂命鴻章召募淮勇七千人,特起一軍,是為淮軍。外國人見其衣裝樸陋,輒

笑之,鴻章曰:“軍貴能戰(zhàn),非徒飾觀美。迨吾一試,笑未晚也?!毙t署江蘇巡

撫。美國華爾募洋兵數(shù)千,號南路軍;學啟等將湘、淮人,號北路軍。四月,賊悉眾

戰(zhàn)敗南路軍,華爾棄青浦走保松江。學啟將千五百人屯新橋,鴻章親督軍援,賊大

奔。外國軍見其戰(zhàn),皆驚嘆。七年,西捻平,入覲,賜紫禁城內(nèi)騎馬。

國家舊制,相權(quán)在樞府。鴻章與國藩為相,皆總督兼官,非真相。然中外系望,聲出

政府上,政府亦倚以為重。其所經(jīng)畫,皆防海交鄰大計。思以西國新法導中國以求自

強,先急兵備,尤加意育才。初,與國藩合疏選幼童送往美國就學,歲百二十人。期

以二十年學成歲歸為國效用,乃未及終學而中輟。初在上海奏設(shè)外國學館,及蒞天

津,奏設(shè)武備海陸軍,又各立學堂,是為中國講求兵學之始。嘗議制造輪船,疏言:

“西人專恃其炮輪之精利,橫行中土。于此而日攘夷,固虛妄之論。即欲保和局,守

疆土,亦非無具而能保守之也。士大夫囿于章句之學,茍安目前,遂有停止輪船之

議。臣愚以為國家諸費皆可省,惟養(yǎng)兵設(shè)防、練習槍炮、制造兵輪之費萬不可省。求

省費則必屏除一切,國無與立,終無自強之一日矣?!?/p>

八國聯(lián)軍入京,兩宮西狩。詔鴻章入朝,充議和全權(quán)大臣,有“此行為安危存亡所

系,勉為其難”之語。鴻章孑身入京,卒定和約十二款。鴻章奏陳善后諸務(wù)。開市

肆,通有無,施粥散米,中外帖然。并奉詔行新政,積勞嘔血薨,年七十有九。事

聞,兩宮震悼,賜祭葬,贈太傅,晉封一等侯,謚文忠。

鴻章長軀疏髯,性恢廓,時以詼笑解紛難。及八國定盟,其使臣大將多后進,視鴻章

皆丈人行也。聞其薨,咸集.吊唁,曰:“公所定約不敢渝?!弊詨阎晾?,未嘗一日言

退,馬關(guān)定約還,論者未己,或勸之歸。鴻章則言:“于國實有不能想②然之誼,今事

敗求退,更誰賴乎?”

(選自《清史稿》,有刪節(jié))

【注】①賊:太平軍。②想(jid):忽視,不在意。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旋詔署江蘇巡撫署:代理、暫代

B.學啟將千五百人屯新橋?qū)ⅲ簩④?/p>

C.期以二十年學成歲歸為國效用期:期望、希望

D.視鴻章皆丈人行也視:對待、看待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能表現(xiàn)李鴻章“經(jīng)世之學”的一項是(3分)()

①軍貴能戰(zhàn),非徒飾觀美②入覲,賜紫禁城內(nèi)騎馬③與國藩合疏選幼童送往美國

就學④士大夫囿于章句之學,茍安目前⑤開市肆,通有無,施粥散米,中外帖然

⑥視鴻章皆丈人行也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6.下列對原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同治元年,李鴻章帶領(lǐng)衣著簡陋的軍隊到達上海而被外國人譏笑,他并不在意,大

挫敵軍,使湘、淮軍威名遠揚,也令外國人驚嘆。

B.清朝舊制是宰相的職權(quán)往往在樞府,李鴻章以總督身份兼宰相之職,這其實不是真

宰相,而是因為他有名望而被人謠傳的。

C.八國聯(lián)軍進入北京,兩宮太后逃跑了,讓李鴻章獨自一人到京城斡旋,李鴻章不辱

使命,與他們簽訂了和約。

D.李鴻章有丈人行,一生不曾言退,最后因勞累過度嘔血而死;與他一起共事的外國

人都很敬服他,聽到他去世都來吊唁。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其所經(jīng)畫,皆防海交鄰大計。

譯文:一

(2)即欲保和局,守疆土,亦非無具而能保守之也。

譯文:—

第5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0、11三小題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

經(jīng),貫六藝。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

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

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鷺奇其才,累召不應。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

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機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

順帝初,再轉(zhuǎn)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

還。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

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guān)發(fā)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

賒,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

發(fā)吐丸,而蟾蛛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

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fā)而地

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

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

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

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9.對下列句中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連辟公府不就辟:征召B.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雅:高

尚,不俗。

C.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陰:暗中D.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視事:官員

到職工作。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1)里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2)雖有槁暴,不復挺者,敕使之然也

B.(1)大將軍鄧鷺童其才,累召不應(2)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直

c.(1)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2)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D.(1)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2)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不恰當?shù)囊痪涫?/p>

A.張衡年輕時就很有才能,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穩(wěn)重淡泊,不去結(jié)交俗人,也無

意為官。

B.張衡精于機械方面的巧思,致力于天文、氣象的研算,因此被皇帝征召,于是他更

精心于鉆研這方面的學問。

C.張衡研制成渾天儀后,又研制了候風地動儀,通過里面設(shè)置的機關(guān),可以測定地震

的發(fā)生和方位。

D.永和初年,張衡出為河間相前,預先打聽到河間的奸邪豪右,上任前將他們一舉收

擒,河間從此安寧了。

第6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24?27題。

王翦者,頻陽東鄉(xiāng)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將攻趙闋與,破之,

拔九城。十八年,翦將攻趙。歲馀,遂拔趙,趙王降,盡定趙地為郡。明年,燕使荊

軻為賊于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遼東,翦遂定燕薊而還。秦使翦子王賁擊

楚,楚兵敗。還擊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始皇既滅三晉,走燕王,而數(shù)破楚師。秦將李信者,年少壯勇,嘗以兵數(shù)千逐燕太

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為賢勇。于是始皇問李信:”吾欲攻取楚,于將

軍度用幾何人而足?"李信曰:“不過用二十萬人?!笔蓟蕟柾豸?,王翦曰:“非六

十萬人不可。"始皇曰:“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彼?/p>

使李信及蒙恬將二十萬南伐楚。王翦言不用,因謝病,歸老于頻陽。李信攻平與,蒙

恬攻寢,大破楚軍。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與蒙恬會城父。楚人因隨

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秦軍走。

始皇聞之,大怒,自馳如頻陽,見謝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

今聞楚兵日進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王翦謝日:“老臣罷病悖亂,唯大

王更擇賢將?!笔蓟手x曰:“已矣,將軍勿復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

非六十萬人不可。"始皇曰:“為聽將軍計耳。”于是王翦將兵六十萬人,始皇自送

至滿上。王翦行,請美田宅園池甚眾。始皇曰:“將軍行矣,何憂貧乎?"王翦日:

“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鄉(xiāng)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yè)耳。”

始皇大笑。王翦既至關(guān),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蛟唬骸皩④娭蛸J,亦己甚矣?!?/p>

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怛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于我,我不多請?zhí)镎瑸樽?/p>

孫業(yè)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擊楚。楚聞王翦益軍而,乃悉國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堅壁而守之,不

肯戰(zhàn)。楚兵數(shù)出挑戰(zhàn),終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飲食撫循之,親與士卒同食。

久之,王翦使人問軍中戲乎?對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

矣?!背?shù)挑戰(zhàn)而秦不出,乃引而東。翦因舉兵追之,令壯士擊,大破楚軍。至新

南,殺其將軍項燕,楚兵遂敗走。秦因乘勝略定楚地城邑。歲馀,虜楚王負芻,竟平

楚地為郡縣。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賁,與李信破定燕、齊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盡并天下,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于后世。

(選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篇》)

24.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翦言不用,因謝病謝:推托。

B.楚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頓:困頓、疲弊。

C.夫秦王怛而不信人怛:粗疏,魯莽。

D.秦因乘勝略定楚地城邑略:攻占。

25.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表明王翦帶兵作戰(zhàn)勇敢或用兵多謀善斷的一組()

①少而好兵,事秦始皇②歲馀,遂拔趙,趙王降,盡定趙地為郡③還擊魏,魏王

降,遂定魏地④翦將攻趙闌與,破之,拔九城⑤始皇問王翦,王翦曰:“非六十

萬人不可?!雹尥豸逯?,堅壁而守之,不肯戰(zhàn)

A.①③④⑤B.①④⑤⑥

C.②④⑤⑥D(zhuǎn).②③④⑤

2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時,王翦假托有病,是因為秦王輕信李信的話疏遠自己,自己是迫不得已回到家

鄉(xiāng)頻陽養(yǎng)老的。

B.當國難當頭之時,王翦義無反顧,重新帶領(lǐng)軍隊攻打楚軍,表現(xiàn)了王翦不計個人恩

怨、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品格。

C.秦國在攻取楚國前夕,李信認為只需用兵二十萬,王翦卻堅持非六十萬不可。這說

明秦代統(tǒng)治者內(nèi)部爭權(quán)奪利,局勢極不穩(wěn)定。

D.秦王為扭轉(zhuǎn)局勢,親自馳往頻陽,請王翦掛帥出征并且滿足他的要求,將全國兵力

六十萬人都歸其指揮。

2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今聞楚兵日進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

譯文:一

(2)我不多請?zhí)镎瑸樽訉O業(yè)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

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

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

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繾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

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

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

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

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

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9.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師:軍隊。

B.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損害。

C.且君嘗為晉君賜矣為:給予。

D.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唯:只有。

10.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A.無能為也已D.何厭之有?

11.與“夫晉,何厭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A.馬之千里者,B.是寡人之過也。

C.何陋之有?D.鄰之厚,君之薄也。

12.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最能表現(xiàn)燭之武機智善辯的一組是()

①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②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④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⑤鄰之厚,君之薄也⑥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A.①③④B.①⑤⑥

C.②③⑥D(zhuǎn).②④⑤

第8題: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

通五經(jīng),貫六藝。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

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

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鷺奇其才,累召

不應。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

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機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

順帝初,再轉(zhuǎn)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

還。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

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guān)發(fā)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蛛,

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吐

丸,而蟾蛛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

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

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

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時政事漸損,權(quán)移于下,衡因上疏陳事。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天

下所疾惡者?;鹿賾制錃Ъ海怨材恐?。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

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伏,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

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

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永初中,謁者仆射劉珍、校書郎劉嬲滁等著作東觀,撰集《漢記》,因定漢家禮儀,上

言請衡參論其事,會并卒,而衡常嘆息,欲終成之。及為侍中,上疏請得專事東觀,

收撿遺文,畢力補綴。又條上司馬遷、班固所敘與典籍不合者十余事。又以為王莽本

傳但應載篡事而已,至于編年月,紀災祥,宜為元后本紀。又更始居位人無異望光武

初為其將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號建于光武之初書數(shù)上竟不聽及后之著述多不詳?shù)鋾r人

追恨之

(1)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又更始居位/人無異/望光武初為其將/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號建于光武之初/書數(shù)

上/竟不聽/及后之著述多/不詳?shù)?時人追恨之

B.又更始居位/人無異望/光武初為其將/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號建/于光武之初書數(shù)

上/竟不聽/及后之著述/多不詳?shù)鋾r/人追恨之

C.又更始居位/人無異望/光武初為/其將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號建于光武之初/書數(shù)/

上竟不聽/及后之著述/多不詳?shù)?時人追恨之

D.又更始居位/人無異望/光武初為其將/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號建于光武之初/書數(shù)

上/竟不聽/及后之著述/多不詳?shù)?時人追恨之

(2)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游于三輔”意為在三輔一帶游學?!坝巍迸c“觀太學”的“觀”意思一樣。漢朝

以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為三輔,這三個地區(qū)在今陜西西安附近。

B.“舉孝廉不行”意為張衡被舉為孝廉,他卻不去應薦。漢朝由各地學校向中央舉薦

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被舉薦的人稱為“孝廉”。

C.“陽嘉元年"中的“陽嘉”,是漢順帝的年號,文中的“永和”“永初”是漢代

帝王的年號,用以紀年。年號紀年法是我國古代常見的紀年方法。

D.”上書乞骸骨”意思是給朝廷上書,請求辭職回家。在封建社會,大臣年老了請求

辭職為“乞骸骨”,意思是請求賜還自己的身體,回家鄉(xiāng)去。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衡為人謙虛,潔身自守,辭謝了多次征召,“不行”“不就”“不應”等詞語,

強調(diào)了他的不慕利祿,無意仕途。

B.傳記從地動儀的質(zhì)地、尺寸、規(guī)模、形體、文飾以及制作過程的精細、測定時的效

驗,做了井然有序的說明介紹。

C.永和初年,張衡調(diào)離京城,擔任河間王的相。當張衡狠狠打擊了河間王的惡勢力

后,他就急流勇退,做出了極明智的決策。

D.最后一段是補敘的內(nèi)容,其中說到張衡分條上奏指出司馬遷、班固所寫的有十幾件

事與典籍不相符。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

②上言請衡參論其事,會并卒,而衡常嘆息,欲終成之。

第9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6—28題

武技(蒲松齡)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來托缽,李飽啖之。僧甚感荷,乃

日:“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崩钕玻^之客舍,豐其給,旦夕從學。三

月,藝頗精,意得甚。僧問:“汝益乎?”曰:“益矣。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之?!?/p>

僧笑,命李試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飛,如鳥落,騰躍移時,詡詡?cè)唤蝗硕ⅰ?/p>

僧又笑曰:“可矣,子既盡吾能,請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勢。既而支撐

格拒,李時時蹈僧瑕,僧忽一腳飛擲,李己仰跌丈余。僧撫掌曰:“子尚未盡吾能

也?!崩钜哉浦碌?,慚沮請教。又數(shù)日,僧辭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

對。偶適歷下,見一少年尼僧弄藝于場,觀者填溢,尼告眾客曰:“顛倒一身,殊大

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場一撲為戲?!比缡侨?。眾相顧,迄無應者。李在側(cè),不

覺技癢,意氣而進。尼便笑與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

即問“尊師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師耶?

若爾,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風?!崩钫堉偎?,尼不可。眾慫恿之。尼乃日:“既是

憨師弟子,同是個中人,無妨一戲。但兩相會意可耳。”李諾之。然以其文弱故,易

之。又年少喜勝,思欲敗這,以要一日成名。方頡頑間,尼即遽止,李問其故,但笑

不言,李以為怯,固請再角。尼乃起。少間,李騰一踝去,尼駢五指下削其股,李覺

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起。尼笑謝曰:"孟浪連客,幸勿罪!”李舁歸,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復來,為述往事。僧驚曰:“汝大鹵莽!惹他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

然,股已斷矣!”

把文言文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26.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對。

27.眾相顧,迄無應者。

28.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

第10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問題。

謀攻篇

孫武

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

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

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幅ta,具器械,三月而后成;

距埋,又三月而后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

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zhàn)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

以全爭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

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夫?qū)⒄撸瑖o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不知軍

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

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quán)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

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弓I勝。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

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不

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敗。

9.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故上兵伐謀伐:打破,取勝。B.修櫓精幅,具器械具:準備。

C.將不勝其忿而蟻附勝:勝任。I).輔隙則國必弱隙:疏

漏。

10.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

A.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

B.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

C.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

D.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

11.對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下列選項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孫子在本篇中集中論述了“全勝”的戰(zhàn)略思想及其實現(xiàn)的條件與方法。

B.孫子認為高明的指導者應該做到“百戰(zhàn)百勝”,這是孫子孜孜以求的最理想的

境界,這也是《孫子兵法》立足戰(zhàn)爭,又超越戰(zhàn)爭的魅力所在。

C.孫子的“全勝”戰(zhàn)略思想不僅包括政治上的“伐謀”“伐交”,還包括軍事上采

取靈活正確的戰(zhàn)術(shù)方針,迫使敵軍屈服。

D.為了實現(xiàn)“全勝”的目的,孫子主張?zhí)幚砗脤浐蛧年P(guān)系,兩者之間要做

到緊密合作。在篇末揭示的“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在今天依然有著借鑒意義。

12.翻譯文中加下劃線的句子。(10分)

(1)是故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4分)

(2)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3分)

(3)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3分)

第11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題。

消南居士傳

歸有光

泊南居士者,姓杜氏,名孟乾。其先自魏滑徙扶溝,邑居滴水南,故以為號。父紹,

進士,官戶部主事。居士少為諸生,已有名,歲大比,督學第其文為首,而戶部乃次

居四。時戶部得舉,人曰:“此子不欲先其父耳。”久之,竟不第。貢入太學,選調(diào)

清苑主簿。卻禮幣之贈,數(shù)言利病于太守。又欲開郎山煤,導九河。諸所條畫,皆切

子時,太守嗟異之。會創(chuàng)蘆溝河橋,雷尚書檄入郡選其才,得清苑主簿而委任焉。然

苑人愛其仁恕,及聞居士之孫化中舉于鄉(xiāng),喜相謂曰:“固知吾杜母之有后也?!鄙?/p>

瀘州經(jīng)歷,丁內(nèi)艱,服闋,改鞏昌,至則陳茶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竟

卒于官,年五十。

居士為學精博,尤長于詩。所交皆知名士。平生尚氣輕財,字孤寡。縣中有事,皆來

取決,伉直不容人之過,族人子弟,往往遭撻楚。然未嘗宿留于中,皆敬服。初,消

水東折,歲久,沖淤轉(zhuǎn)而北。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達于河,扶溝人賴其利。居士于

家事不省,聞有善書,多方購之。建書樓,且戒子孫善保守,刻石以記。君既沒,其

從父弟孟詩狀其行如此。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進士,明年,為邢州司理。隆慶三

年,吳郡歸有光,化中同年進士也,來為司馬,因采孟詩語,著之其家傳。

歸子曰:大梁固多奇士,尤以詩名。及為小官,似非所屑,顧必欲有以自見。乃知古

人之志行所存,不可測也。世人無居士之高情逸興,雖為官,豈能辨治哉?化中蓋深

以予言為然云。

(選自《震川先生文集》,有刪改)

【注釋】消:wei,如:消川,地名,在中國河南省尉氏縣。

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淆南居士年輕時候就有才名,文章寫得好,戶部曾想舉薦他,但他卻不愿意官位列

在他父親的前面;很長時間,居然考試不中。

B.清苑百姓聽說居士的孫子杜化中鄉(xiāng)試中舉后,都替居士有這樣優(yōu)秀的后人而高興,

他的孫子到鞏昌任職以后,深得太守器重。

C.泊南居士為人剛直,對族人子弟要求極嚴,常有人因過錯而遭其鞭打,但族人子弟

都很敬重信服他。

D.歸有光與泊南居士的孫子杜化中是同科進士;歸有光為邢州司馬時,根據(jù)泊南居士

堂兄孟詩的有關(guān)敘述,為淆南居士作家傳。

10.請根據(jù)最后一段中作者的議論,概括泊南居士的主要品質(zhì)。(3分)

11.把文中畫線的句子以及課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諸所條畫,皆切于時,太守嗟異之。(3分)

(2)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達于河,扶溝人賴其利。(3分)

(3)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3分)

第12題:下列選項中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徒以口舌為勞徒慕君之高義也

B.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

C.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

D.肉袒負荊決負約不償城

第13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

王克敬,字叔能,大寧人。延祐四年,往四明監(jiān)倭人互市。先是,往監(jiān)者懼外夷情叵

測,必嚴兵自衛(wèi),如待大敵??司粗粒とブ?,撫以恩意,皆帖然無敢嘩。有吳人從

軍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從至中國,訴于克敬,愿還本鄉(xiāng)?;蚩譃榈滊A,克敬曰:

“豈有軍士懷恩德來歸而不之納邪!脫有釁,吾當坐?!笔侣劊⒓沃?。鄱陽大

饑,總管王都中出縻粟賑之,行省欲罪其擅發(fā),克敬曰:“鄱陽距此千里,比待命,

民且死,彼為仁,而吾屬顧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

拜監(jiān)察御史,用故事監(jiān)吏部選。有履歷當升者,吏故抑之,問故,吏曰:“有過。”

克敬曰:“法,笞四十七以上不升,今不至是?!崩粼唬骸柏熭p罪重?!痹唬骸笆С?/p>

在刑部,錠曹安知其罪重?!弊渖?。治書侍御史張伯高曰:“往者監(jiān)選以減駁為

能,今王御史乃論增品級,可為世賀矣。”

泰定初,出為紹興路總管,郡中計口征鹽,民困于誅求,乃上言乞減鹽五千引。行省

檄克敬抽分舶貨,拗蕃者例籍其貨,商人以風水為解,有司不聽??司丛唬骸澳池洺?/p>

某國,地有遠近,貨有輕重,冒重險,出萬死,舍近而趨遠,棄重而取輕,豈人情

邪!”具以上聞,眾不能奪,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訪司副使,轉(zhuǎn)兩浙鹽運司使,首

減紹興民食鹽五千引。明年,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輸,復漕而南還,行省欲坐

罪督運者,勒其還趨直沽。克敬以謂:“脫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今蹈萬死,

完所漕而還,豈得已哉!”乃請令其計石數(shù),附次年所漕舟達京師,省臣從之。

元統(tǒng)初,起為江浙行省參知政事,請罷富民承佃江淮田,從之。松江大姓,有歲漕米

萬石獻京師者,其人既死,子孫貧且行乞,有司仍歲征,弗足則雜置松江田賦中,令

民包納??司丛唬骸捌シ蛲I米,徼名爵以榮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奪其爵,不可

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國用寧乏此耶?”具論免之。(選自《元史?王克敬傳》,

有刪改)

【注】①誅求:強制征收。②抽分舶貨:向從海外運貨來貿(mào)易的人抽稅。③拗蕃:違背

貨運規(guī)定。

8.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行省檄克敬抽分舶貨檄:下文通告

B.拗蕃者例籍其貨籍:登記沒收

C.具以上聞,眾不能奪奪:強奪,奪取

D.脫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信:的確

9.下列各句編為四組,全都能表現(xiàn)王克敬為官之“仁”的一組是()

①悉去之,撫以恩意②總管王都中出縻粟賑之

③失出在刑部,錢曹安知其罪重④弗足則雜置松江田賦中,令民包納

⑤首減紹興民食鹽五千引⑥乃請令其計石數(shù),附次年所漕

舟達京師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②④⑥

1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吳人身陷日本,后隨日本商人歸國,王克敬認為他感懷國家恩德而歸國,不會有

什么禍端發(fā)生,于是欣然接納了他。

B.王克敬任紹興路總管時,當?shù)厣倘藢π惺〉墓芾泶胧┯挟愖h,但沒有得到有關(guān)部門

的認同。王克敬替他們向朝廷申訴,受到了商人的感激。

C.王克敬任兩浙鹽運司使時,有海漕舟沒能按時到直沽,王克敬認為,能完好地將漕

運的糧食運回南方,己屬難得,后至之罪,情有可原。

D.王克敬認為,松江大姓每年給朝廷獻米萬石是為了求取名爵享受榮耀,現(xiàn)在身死家

破,就不應該再讓其他人受此牽連。

11.文言文翻譯和斷句。(10分)

(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的劃線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①比待命,民且死,彼為仁,而吾屬顧為不仁乎!(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往者監(jiān)選以減駁為能,今王御史乃論增品級,可為世賀矣。(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乃請令其計石數(shù),附次年所漕舟達京師,省臣從之。(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課外文言文考查:

淮陰侯韓信始為布衣時,貧,釣于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shù)十

日。信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

食,豈望報乎!”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北娙柚唬骸靶?/p>

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庇谑切攀煲曋┏隹柘?,匍匐。一市人皆笑

信,以為怯。

及項梁渡淮,信仗劍從之,居麾下,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shù)

以策干項羽,羽不用。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①,坐法當斬。

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

壯士!”藤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悅之。言于上,上拜為治粟都

尉,上未之奇也。

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shù)十人。信度何等已數(shù)言上,上不我

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

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日:“若亡,何也?”何日:

“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日:“韓信也。”上復罵

曰:“諸將亡者以十數(shù),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日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

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王曰:

“吾亦欲東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日:“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

用,信終亡耳。"王日:“吾為公以為將?!焙卧唬骸半m為將,信必不留。"王曰:

“以為大將?!焙稳眨骸靶疑?!”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日:“王素慢無禮,今拜大

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shè)壇場具禮,乃可

耳?!蓖踉S之。

(節(jié)選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①信度何等已數(shù)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②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二)、課內(nèi)文言文考查:(6分)

5、下列加點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因擊沛公于坐于是

B.若屬皆且為所虜況且

C.大禮不辭小讓計較

D.再拜獻大王足下再次

6、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B.會其怒吾其還也

C.道芷陽間行吾得兄事之

D.范增數(shù)目項王沛公欲王關(guān)中

7、下列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

之張良臼謹諾

A.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日/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

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

B.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

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

C.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日/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

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

D.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

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

4.

第15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21分)

蔣濟

蔣濟字子通,楚國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孫權(quán)率眾圍合肥。時大軍征荊州,遇疾

疫,唯遣將軍張喜單將千騎,過領(lǐng)汝南兵以解圍。濟乃密白刺史,偽得喜書,云步騎

四萬已到雪婁。權(quán)信之,遽燒圍走,城用得全。拜濟丹陽太守。民有誣告濟為謀叛主

率者,太祖聞之,曰:“蔣濟寧有此事!有此事,吾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樂亂,妄引

之耳?!北贋樨┫嘀鞑疚鞑軐佟jP(guān)羽圍樊、襄陽。太祖以漢帝在許,近賊,欲徙都。

濟說太祖日:“劉備、孫權(quán),外親內(nèi)疏,關(guān)羽得志,權(quán)必不愿也。可遣人勸權(quán)躡其

后,許割江南以封權(quán),則樊圍自解。”太祖如其言。權(quán)聞之,即引兵西襲公安、江

陵。羽遂見禽。

文帝踐昨,出為東中郎將。帝問曰:“卿所聞見天下風教何如?”濟對日:“未有他

善,但見亡國之語耳。”帝忿然作色而問其故,濟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

遷為中護軍。時中書監(jiān)、令號為專任,濟上疏日:“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

者,身蔽;古之至戒也?!痹t曰:“夫骨健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濟才兼文武,服勤

盡節(jié),每軍國大事,現(xiàn)有奏議,忠誠奮發(fā),吾甚壯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內(nèi)務(wù)宮

室,怨曠者多,而年谷饑儉。濟上疏曰:“陛下方當恢弘前緒,光大遺業(yè),誠未得高

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須農(nóng)隙,不奪其時。夫欲大興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螟休之?!?/p>

詔曰:“微護軍,吾弗聞斯言也?!?/p>

齊王即位,遷太尉。是時,曹爽專政,丁謐、鄧腿等輕改法度。以隨太傅司馬宣王屯

洛水浮橋,誅曹爽等,進封都鄉(xiāng)侯,邑七百戶。濟上疏曰:“太傅奮獨斷之策,陛下

明其忠節(jié),罪人伏誅,社稷之福也。夫封寵慶賞必加有功今論謀則臣不先知語戰(zhàn)則非

臣所率固辭不許。是歲薨,謚日景侯。

(選自《三國志》)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權(quán)聞之,即引兵西襲公安、江陵引:率領(lǐng)

B.未有他善,但見亡國之語耳但:但是,卻

C.凡使民必須農(nóng)隙,不奪其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