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立中學高考生物簡單題專項訓練(含解析)_第1頁
2019年三立中學高考生物簡單題專項訓練(含解析)_第2頁
2019年三立中學高考生物簡單題專項訓練(含解析)_第3頁
2019年三立中學高考生物簡單題專項訓練(含解析)_第4頁
2019年三立中學高考生物簡單題專項訓練(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9年三立中學高考生物簡單題專項訓練(含解析)

注:抽選經典試題,有針對性的應對高考考點中的難點、重點進行強化訓練。

第1題:回答下列問題:

I.某學校研究小組利用葉面積相等的A、B兩種植物的葉片分別進行了以下兩組實驗(假

設兩組實驗在相同且適宜的溫度下進行,且忽略光照對呼吸作用的影響):

實驗一將A、B兩種植物的葉片分別放置在相同的密閉小室中,給予充足的光照,利

用紅外測量儀每隔5min測定小室中的CO濃度,結果如圖1所示。ks5u

實驗二給予不同強度的光照,測定A、B兩種植物葉片的CQ吸收量和C。釋放量,結

(1)據(jù)圖1,在低濃度二氧化碳時,固定C0,能力較強的植物

是。0?25min期間,影響B(tài)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主要因素

是。25?40min期間,B植物光合作用強

度(大于/等于/小于)呼吸作用的強度。

(2)據(jù)圖1和圖2可判斷,實驗一從開始經過lOmin,A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

物總量比B植物(多/少)。

(3)實驗二中,若給予的光照強度為xklx(a<x<b),每日光照12小時,一晝夜中

A植物的干重將,B植物的干重將(增加/減少/不變)。

ks5u

II,如下圖表示某種植物的非綠色器官在不同氧濃度下C0釋放量和0,吸收量的變化,

請據(jù)圖回答:

(1)在外界氧濃度為10%以下時,該器官的細胞呼吸方式是

(2)無氧呼吸強度與氧濃度之間的關系是

(3)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代表

(4)當外界氧濃度為4%?5%時,該器官C0:的釋放量相對值為0.6,而0的吸收量相對

值為0.4。此時,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對值約相當于有氧呼吸的倍。

【答案】

I.(1)BCO:濃度等于(3分)(2)少(1分)(3)

增加減少(2分)

n.(1)無氧呼吸、有氧呼吸同時存在(1分)

(2)無氧呼吸強度隨氧濃度的升高而逐漸減弱(1分)

(3)無氧呼吸釋放的C。量(1分)

第2題:水稻(2n=24),花小,兩性花,雜交育種工作量大。水稻的紫葉鞘對綠葉鞘、

寬葉對窄葉、抗病對感病完全顯性,各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不考慮交叉互換。

(1)現(xiàn)有紫葉鞘(甲)和綠葉鞘(乙)兩個純系水稻品種間行種植。若要獲得甲為父

本,乙為母本的雜交種子,需對(填“甲”或"乙”)植株進行(操作)并套袋隔離,

待父本植株花粉成熟后人工授粉并套袋隋離,種子成熟后收獲(填“甲”或“乙”)

植株上結的種子即為雜交種子。

(2)某雜種F自交,F(xiàn)表現(xiàn)型及比例是寬葉抗?。簩捜~感?。赫~抗?。赫~感病

=5:3:3:lo若F,出現(xiàn)該比例的原因是F,中某種基因型的花粉不育,貝I」F,寬葉抗病植株

中基因型為雙雜合個體所占的比例為o

(3)若純種寬葉感病植株與窄葉感病植株雜交的后代中,偶然發(fā)現(xiàn)一株窄葉感病個體,

請你對此現(xiàn)象給出的兩種合理解釋是:①——②―

【答案】

(1).乙(2).人工去雄(3).乙(4).3/5(5).

①純種寬葉個體在產生配子時發(fā)生了基因突變②純種寬葉個體產生的配子中含A的染色

體片段缺失

分析題干:人工異花授粉過程: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一套上紙袋一人工異花授粉

(待花成熟時,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頭上)一套上紙袋。二倍體植株

自交,所得子一代中寬葉:窄葉=2:1,抗病:感病=2:1,說明雙親的基因型為雙顯性,且

寬葉和抗病為顯性。由所得子一代表現(xiàn)型可知,控制兩對性狀的基因能自由組合,因此

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親本的表現(xiàn)型為寬葉抗病。

(1)若要獲得甲為父本乙為母本的雜交種子,需對母本植株(乙)進行去雄并套袋隔

離,待父本植株花粉成熟后人工授粉再進行套袋隔離。甲(AA)為父本乙(aa)為母本,

因此種子成熟后收獲乙植株上結的種子即為雜交種子,其基因型為Aa。

(2)結合前面的分析可知,控制兩對性狀的基因能自由組合且寬葉和抗病為顯性,遵

循自由組合定律,親本的表現(xiàn)型為寬葉抗病。正常情況下,雙雜合個體自交后代的性狀

比為9:3:3:1,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比例為5:3:3:1,說明親本中基因型的雙顯性的花粉不育,

假設以上兩對性狀由A、a和B、b控制,因此花粉AB不育,因此F,寬葉抗病植株中基

因型以及比例為AaBB:AABb:AaBb=l:l:3,因此雙雜合個體所占的比例為3/5。

(3)純種寬葉感病植株基因型為AAbb,窄葉感病基因型為aabb,后代基因型為Aabb,

表現(xiàn)型為寬葉感病。偶然發(fā)現(xiàn)一株窄葉感病個體,兩種可能的解釋是:①純種寬葉個體

在產生配子時發(fā)生了基因突變,寬葉基因突變?yōu)檎~基因,其窄葉感病植株的基因型為

(aabb);②純種寬葉個體產生的配子中含A的染色體片段缺失,含寬葉基因的染色

體片段缺失,其窄葉感病植株的基因型為(abb)。

第3題:下圖1為生產HIV單克隆抗體的過程,圖2為運用基因工程技術生產HIV疫

苗的操作簡要路徑。據(jù)圖分析回答。

盤地邑抗體皿

[蠹:曾苗密紂電條交罐即電

圖1

⑴艾滋病患者體內的抗體含量較少,難以應對抗原,其原因是。

⑵圖1過程①的生物技術稱為…技術;可以承擔上述免疫細胞的有――(寫出兩種)。

⑶用圖1獲得的抗體注射獲得免疫HIV的功能,免疫學上稱為—;用圖2方法生產的

疫苗進行接種,相比用圖1獲得的抗體注射,優(yōu)勢是一。

⑷用圖2方法生產的疫苗接種,具有一定的HIV防疫作用,但不能治愈HIV感染者,從

免疫學角度分析,不能治愈的主要原因是—。

⑸圖2中的過程②常用兩種限制酶酶切的優(yōu)點是—;若用X、Y兩種限制酶作用于圖2

中的DNA片段,并進行電泳分析,其結果如圖。請畫出該DNA片段上兩種酶的酶切位置

【答案】

(1).T細胞受損產生的淋巴因子減少,導致B細胞增值分化能力減弱,漿細胞

量減少(B細胞產生抗體的免疫機制激發(fā)需要T細胞產生的淋巴因子作用)(2).

細胞融合(3).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4).免疫治療(5).抗

原可以刺激B細胞產生記憶細胞,較長時間維持較高抗體濃度(6).HIV寄生于

細胞內,抗體只能應對內環(huán)境體液中的病毒(7).防止自身環(huán)化和實現(xiàn)定向連

_______X,_Y1X?

-35^457515-X5-X

接(8).

試題分析:分析圖1,該圖為用動物細胞融合技術生產HIV單克隆抗體的過程,其中①

是誘導動物細胞融合,②是篩選雜交瘤細胞。圖2為運用基因工程技術生產HIV疫苗的

操作簡要路徑,其中1是獲取目的基因,2是構建基因表達載體,3是將目的基因導入

受體細胞,據(jù)此答題。

(1)艾滋病毒寄生在人的T淋巴細胞內,艾滋病患者體內的抗體含量較少,難以應對

抗原,其原因是T細胞受損產生的淋巴因子減少,導致B細胞增殖分化能力減弱,漿細

胞量減少(B細胞產生抗體的免疫機制激發(fā)需要T細胞產生的淋巴因子作用)。

(2)圖1過程①的生物技術稱為細胞融合技術;抗體介導的是體液免疫,可以承擔上

述免疫細胞的有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等。

(3)用圖1獲得的抗體注射獲得免疫HIV的功能,免疫學上稱為免疫治療,用圖2方

法生產的疫苗進行接種,屬于免疫預防,相比用圖1獲得的抗體注射,優(yōu)勢是抗原可以

刺激B細胞產生記憶細胞,較長時間維持較高抗體濃度。

(4)用圖2方法生產的疫苗接種,具有一定的HIV防疫作用,但不能治愈HIV感染者,

從免疫學角度分析,不能治愈的主要原因是HIV寄生于細胞內,抗體只能應對內環(huán)境體

液中的病毒。

第4題:浮萍是簡單的單子葉水生漂浮植物,被廣泛應用于除草劑的篩選、水環(huán)境污

染的修復;浮萍的淀粉和蛋白含量高而被開發(fā)為生物質能和優(yōu)質蛋白生產的優(yōu)勢原料。

本研究擬通過在浮萍中過表達大豆液泡膜抗鹽基因來增強浮萍的抗鹽性,以期獲得能夠

應用于鹽堿水域生長,并凈化污水的浮萍株系。

(1)在浮萍的生長繁殖過程中,除自身分泌的激素調節(jié)外,還可以通過添加

,以提高淀粉和蛋白質的含量。

(2)通過分析農桿菌轉GUS基因的效率,篩選能進行高效的轉化的菌種。GUS組織化學

染色是將外植體浸沒于GUS染液中染色。GUS瞬時表達率=(有相應級別GUS基因瞬時表

達的外植體數(shù)/外植體總數(shù))X100%?使用不同農桿菌對抗性浮萍愈傷組織的GUS瞬時

表達率檢測結果如下圖,通過檢測結果顯示,因此

浮萍遺傳轉化確定選用農桿菌EHA105o

(3)本實驗使用添加不同濃度乙酰丁香酮的菌液侵染浮萍,據(jù)下圖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隨

著,侵染效率o乙酰丁香酮濃度為100umol/L時,

浮萍的侵染效率比乙酰丁香酮濃度為200umol/L時高出了%o

S4

S3

62

《S1

)0

050100150200

乙酰丁香麗濃度(iiM)

(4)在農桿菌介導的遺傳轉化過程中,防止農桿菌過度生長是轉基因成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植物材料和農桿菌共培養(yǎng)結束后,轉化組織需要脫菌培養(yǎng),需要用抑菌類抗生素抑制

農桿菌的生長,以防止農桿菌過度生長對轉化組織產生毒害作用。因此選擇合適的抑

菌抗生素和濃度很關鍵。0D,,“指的是某種溶液在600nm波長處的吸光值。吸光值正比于

溶液中的吸光物質的濃度,通常用于細菌細胞密度(0兒)測量。由下圖可知,

對農桿菌EHA105都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其最佳濃度都選用

300mg/L的原因是o

(5)浮萍已被成功用于植物生物反應器方面的開發(fā)和生產。植物生物反應器是指利用

植物或整株植株,大量生產具有重要功能的蛋白質,如抗

體、疫苗或次生代謝產物等。與動物細胞和微生物發(fā)酵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如植物

細胞具有,能夠脫分化和再分化。

【答案】

(1).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2).農桿菌EHA105的侵染效率要高于GV3101和

C58C1(3).乙酰丁香酮濃度的升高(4).先升高后降低(5).

0.12-0.15(6).頭泡霉素(Cef)和竣茉青霉素(Carb)(7).濃度為

300mg/L時可以完全抑制農桿菌EHA105的生長(8).細胞、組織、器

官(9).全能性

【試題分析】

本題以浮萍為載體,考查了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的作用、分析農桿菌轉GUS基因的效率實驗、

不同濃度乙酰丁香酮對農桿菌侵染浮萍的效率的影響實驗、不同抗生素溶液中細菌細胞

密度(OD“.)測量實驗、生物反應器的相關知識,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實驗分析能力,能

從題干和題圖中獲取有效信息,再結合題意梳理所學知識,對各小題進行分析作答。分

析實驗時,首先要注意對實驗原理的理解,自變量和因變量的識別,然后再根據(jù)題圖分

析判斷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1)外源的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也可以促進浮萍體內淀粉和蛋白質的合成,以提高淀粉和

蛋白質的含量。

(2)據(jù)圖可知,農桿菌EHA105的侵染效率要高于GV3101和C58CL因此浮萍遺傳轉化

確定選用農桿菌EHA105。

(3)據(jù)圖可知,隨著乙酰丁香酮濃度的升高,侵染效率先升高后降低;乙酰丁香酮濃

度為100umol/L時,浮萍的侵染效率約為0.3%,乙酰丁香酮濃度為200umol/L時,浮

萍的侵染效率約為0.15-0.18%,所以乙酰丁香酮濃度為100Umol/L時,浮萍的侵染效

率比乙酰丁香酮濃度為200ymol/L時高出了0.12—0.15%,

(4)據(jù)圖可知,濃度為300mg/L時兩種抗生素都可以完全抑制農桿菌EHA105的生長,

所以抱霉素(Cef)和竣茉青霉素(Carb)對農桿菌EHA105都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而且

其最佳濃度都可選用300mg/L?

第5題:[生物一一選修工:生物技術實踐]

請回答有關微生物的培養(yǎng)與應用的問題:

(1)在微生物培養(yǎng)過程中,滅菌和消毒的主要區(qū)別是滅菌能夠殺死物體內

外;在微生物培養(yǎng)過程中,獲得純凈培養(yǎng)物的關鍵

是;常對玻璃器皿采用的滅菌方法為?

(2)常用的微生物接種方法有兩種,但只有可用于微生物的計數(shù),運

用該方法計數(shù)的結果往往比實際結果(填"高"或"低

(3)能將作物秸稈中的纖維素轉化為葡萄糖的酶是一種復合酶,一般認為它至少包括三

種組分,即。

(4)分離尿素分解菌時,使用固體培養(yǎng)基的原因是:在培養(yǎng)基中

加入指示劑,尿素分解菌的菌落周圍會出現(xiàn)紅色。

【答案】

(,)所有微生物,包括芽抱和抱子防止外來雜菌的入侵干熱滅菌法

(2)稀釋涂布平板法低

(3)G酶、Cx酶和葡萄糖甘酶

(4)固體培養(yǎng)基上細菌分裂產生的子代個體不易分散,從而形成菌落酚紅

解析:(工)滅菌是用強烈的理化因素殺死物體內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泡和抱子。獲得

純凈培養(yǎng)物的關鍵是防止外來雜菌的入侵。常采用干熱滅菌法對玻璃器皿進行滅菌。(2)

常用的微生物接種方法有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兩者中只有后者能用于微生物

的計數(shù)。稀釋涂布平板法是以菌落數(shù)目來逆推原來培養(yǎng)液中的菌體數(shù)目,由于兩個或多

個細菌連在一起時會形成一個菌落,故運用此方法獲得的細菌數(shù)目將比實際數(shù)目低。(3)

纖維素酶是一種復合酶,一般認為它至少包括三種組分,即a酶、ex酶和葡萄糖甘酶。

(4)分離尿素分解菌時,使用固體培養(yǎng)基的原因是固體培養(yǎng)基上細菌分裂產生的子代個

體不易分散,從而形成菌落。在培養(yǎng)分離尿素分解菌時,應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酚紅指示劑。

【備注】本題以微生物的培養(yǎng)為考點,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

第6題:現(xiàn)在種植的普通小麥是由一粒小麥、擬斯卑爾脫山羊草、粗山羊草三種野生

植物經過遠緣雜交,歷經9000多年的自然選擇和人工種植而形成的。圖1為小麥進化

歷程中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的變化,其中①?④表示育種過程。一粒小麥的產量低,二粒小

麥的產量比一粒小麥高,但其面粉不能發(fā)面;普通小麥產量高,且其面粉可以發(fā)面。圖

2是研究秋水仙素在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時的實驗處理和結果。請回答下列問題:

口處理12小時

體處理24小時

加S3

7.78.0

(?L.00.00.0

)3

005%0.10%0.20%

(1)圖1中,雜種F;高度不育的原因是。普通小麥的面粉可以發(fā)面,其相關基

因來源于________物。

(2)由一粒小麥進化到普通小麥的內在因素是,外在因素是o

(3)圖1中,在自然環(huán)境下導致過程②和④發(fā)生的原因可能是。

(4)據(jù)圖2分析,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對細胞內染色體

數(shù)目加倍效果的影響,實驗效果最好的處理方法是。

【答案】

(1).染色體聯(lián)會紊亂,不能形成可育配子(2).粗三羊草(3).

染色體變異(4).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5).環(huán)境溫度驟降(或低溫)抑

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6).不同秋水仙素濃度和不同處理時

間(7).0.05%秋水仙素,處理12小時

試題分析:本題為普通小麥形成過程,其中圖1中①為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②為誘導染

色體數(shù)目加倍,③為雜交,④為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圖2中,比較了不同處理時間和

不同秋水仙素濃度對誘導染色體變異的效果。

(1)分析圖解可知,雜種F.是二粒小麥和粗山羊草的雜交種,由于細胞中粗三羊草的

染色體沒有同源染色體,因此染色體聯(lián)會紊亂,不能形成可育配子,導致該個體高度不

育。一粒小麥的產量低,二粒小麥的產量比一粒小麥高,但其面粉不能發(fā)面,因此普通

小麥的面粉可以發(fā)面,其相關基因來源于粗三羊草物種。

(2)由圖可知,由一粒小麥進化到普通小麥的內在因素是染色體變異,外在因素是自

然選擇和人工選擇。

(3)導致過程②和④發(fā)生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的自然環(huán)境因素可能是低溫誘導即環(huán)境溫度

驟變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第7題:(09南昌市一模)(7分)下圖甲為一個長期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流

動示意圖;表乙是對甲圖中群落各組成成分的能量流動情況調查結果;丙、丁是該生態(tài)系統(tǒng)

中,人類對物質與能量的利用情況部分示意圖。據(jù)圖回答:

玉米丁秸稈芥落斯沼氣池

(1)若甲圖表示碳循環(huán)示意圖,則D指的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若甲圖中的“一”僅表

示二氧化碳的流動方向,則不會存在的過程有—

(2)表乙中的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總能量,Pn表示生物體內儲存的能量。下列判斷正

確的是()

A.X、Y、Z分別代表甲圖中的A、B、C

B.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第一、二營養(yǎng)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較高,約為24.3%

C.每m?每年流經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為8.707xl0'kJ

D.由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長期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所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不會增加

(3)丙圖表示人類在草原上放養(yǎng)牲畜的目的是調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關系,使其持續(xù)高

效的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4)丁圖的重要意義在于實現(xiàn)了,從而大大提高了。

【答案】

答案:

(1)非生物的物質(或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庫)③④⑦

(2)C

(3)能量流動

第8題:(00上海卷)(6分)下列A、B、C三圖依次表示酶濃度一定時,反應速度和

反應物濃度、溫度、pH值的關系。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A中,反應物達到某一濃度時,反應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

(2)圖B中,a點所對應的溫度稱。

(3)圖B中,a點到b點曲線急劇下降,其原因是

(4)將裝有酶與反應物的甲、乙兩試管分別放入12℃和75℃水浴鍋中,20分鐘后取出轉

入37℃的水浴鍋中保溫,兩試管內反應分別應為:甲,乙________。

(5)圖C表示了催化反應的速率變化曲線。

A.唾液淀粉酶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I).植物淀粉酶

【答案】

答案:

(1)受反應液中的酶濃度的限制

(2)酶反應的最適溫度

(3)溫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

(4)速度加快無催化反應

第9題:(9分,除標注外每空1分)一對青年張某(男)、李某(女)向醫(yī)師進行婚前遺傳

咨詢。醫(yī)師經詢問調查獲知:

①甲病、乙病均為單基因遺傳病,雙方家庭均不含對方家庭的致病基因;

②張某患甲病,且其家系圖如下,圖中HL即為張某,II,不攜帶致病基因;

||正常男

o正常女

■甲病男

甲病女

③李某及其父母均正常,但她的弟弟患乙病。

若以上基因傳遞過程中不考慮基因突變的發(fā)生,請結合上述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⑴甲病的遺傳方式是;確定依據(jù)是:通

過與個體間的關系及表現(xiàn)型可排除伴X顯性遺傳;通過H,不攜

帶致病基因及個體的表現(xiàn)型可排除

⑵已知乙病在男性人群中的患病率遠高于女性人群,則乙病的另一遺傳特點

是。

(3)若醫(yī)師通過一定辦法確定了本題中張某和李某兩人的基因型,并且推算出他們婚后

生出患病孩子的幾率是5/8。圖中的圓形代表體細胞,請在圓內作圖,正確表示李某的

體細胞中相關基因及其在染色體上的位置。甲病相關基因用A或a字母,乙病相關基因

用B或b字母,豎線代表染色體。

【答案】

(1)常染色體顯性遺傳IIIIII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和常染色體隱性

遺傳(或隱性遺傳)

(2)隔代交叉遺傳(答出交叉遺傳即可得分)

(3)

(3分,染色體正確1分,基因型標注正確2分)

解析: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了人類遺傳病的相關知識。難度適中。

第10題:下圖是某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模式圖。

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蚯蚓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來自于生活垃圾中的(填“有機物”或“無機物”兀

生活垃圾中的細菌和真菌屬于分解者,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

(2)根據(jù)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處理生活垃圾,在確定處理生

活垃圾的方案時,通常需要考慮的因素可概括為3個方面,即

(3)有機肥在土壤中經分解、轉化可產生N0,通常植物根系對NO的吸收是通過

運輸完成的。

【答案】

(1).有機物(2).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遺物分解成無機物(3).待

分解垃圾的性質,引進的分解者生物的種類,處理環(huán)境的理化條件(4).主動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分解者的有關知識。分解者是一種異養(yǎng)生物,將動植物遺體及動

物排遺物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并吸收利用有機物中的能量;分解者種類很多,有

需氧型的,和厭氧型的,有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有微生物和動物,因此利用分解者處

理生活垃圾要根據(jù)生活垃圾的性質選擇合適的分解者,還要給分解者合適的生活條件。

學#

【詳解】(1)蚯蚓是異養(yǎng)生物,屬于分解者,故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來自于枯枝敗葉

中的有機物,分解者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作用是將動植物遺體及動物排遺物中的有機物分解

為無機物;

(2)若要采用生物方法處理生活垃圾,在確定處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時,通常需要考慮

的因素為以下幾個方面:了解生活垃圾的性質以確定能分解該垃圾的分解者、選擇能分

解垃圾中有機物的分解者、調整處理垃圾的理化條件(溫度、濕度、pH等)以便適合分

解者生活,快速降解有機物;

(3)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離子通常是通過主動運輸方式,故對NO.的吸收是通過主

動運輸完成的。

第11題:酶的活性除了受溫度和pH影響外,還常受某些無機鹽的影響,如CIY酶的激活

劑)、CM+(抑制劑)。請以狗的唾液(狗的體溫為38.5℃)、0.05g/mlNaCI溶液、0.05g/ml

CuSO,溶液、碘化鉀-碘液、蒸微水、淀粉液等為材料,設計一個實驗,驗證C1和對酶

活性的影響。

實驗步驟:

(1)取支潔凈的試管,編號為①②③;

(2)分別向每支試管各加入1ml狗的唾液,在溫度為條件

下水浴保溫;

(3)向①號試管中加入0.05g/mlNaCl溶液1ml,②號試管中加入等量的0.05g/mlCuSO,

溶液,③號試管加入,搖勻;

(4)向3支試管各加入1%的淀粉溶液1ml,搖勻

后:

(5)觀察并記錄。

【答案】

(1)3(2)38.5℃(3)等量蒸儲水(無“等量”得1分)

第12題:果蠅同源染色體I(常染色體)上的裂翅基因(A)對完整翅基因(a)為顯

性.果蠅紅眼基因(F)對紫眼基因(f)為顯性,這對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但是

否位于同源染色體I上未知.基因型為AA或dd的個體胚胎致死.甲、乙果蠅的基因

與染色體的關系如圖所示(不考慮交叉互換和突變).

0

(1)磷酸與交替連接構成基因的基本骨架.等位基因(A、a)與(D、

d)(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原因是.

(2)甲、乙果蠅雜交,F(xiàn),的表現(xiàn)型為裂翅紅眼和.F,翅形相同的個體之間

交配,存活的E中,A的基因頻率為一.

(3)為確定F(f)是否位于同源染色體I上,研究人員讓甲、乙果蠅雜交產生的裂翅

紅眼果蠅與乙果蠅雜交.

①若雜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則F(f)位于同源染色體I上;

②若雜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則F(f)不位于同源染色體I上.

(4)果蠅同源染色體n(常染色體)上的卷翅基因(B)對直翅基因(b)為顯性.同

源染色體II上還有另外一對等位基因E與e.基因型為BB或ee的個體胚胎致死.某種

基因型相同的裂翅卷翅果蠅之間交配,在以后的傳代過程中(子代之間相互交配),未

發(fā)生性狀分離,請將該種基因型果蠅的基因標在丙圖的染色體上(標注A與a、D與d、

B與b、E與e四對等位基因;不考慮交叉互換和突變)..

【答案】

(1)脫氧核糖不遵循這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不符合"非同源染色

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這一條件)

(2)完整翅紅眼1/6

(3)①裂翅紅眼:完整翅紫眼=1:1

②裂翅紅眼:裂翅紫眼:完整翅紅眼:完整翅紫眼=1:1:1:1

(4)如右圖

【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規(guī)律的實質及應用.

【專題】假說演繹法;正推反推并用法;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分析】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產生配子的過程中,

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

子獨立遺傳給后代.

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產生配子的過程中,等

位基因分離的同時,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行自由組合.

【解答】解:(1)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形成;圖1中等

位基因(A、a)與(D、d)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因此不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2)對于A(a)、F(f)兩對等位基因來說,甲、乙果蠅雜交,F(xiàn),的基因型是AaFf、

aaFf,比例是1:1,表現(xiàn)為裂翅紅眼、完整翅紅眼;F,翅形相同的個體之間交配,即是

aaxaafaa、AaxAaflAA、2Aa、laa,由于AA死亡,因此成活后代的基因型Aa比例

是E互一3,A的基因頻率是32~6.

(3)①如果F(f)位于同源染色體I上,則A(a)、F(f)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遵

循連鎖定律,甲、乙果蠅雜交產生的裂翅紅眼果蠅的配子是AF、af2種,與乙果蠅雜交,

子代的基因型是AaFf:aaff=l:1,前者表現(xiàn)為裂翅紅眼,后者表現(xiàn)為完整翅紫眼.

②如果F(f)不位于同源染色體I上,則A(a)、F(f)遵循自由組合定律,遵甲、

乙果蠅雜交產生的裂翅紅眼果蠅的配子是AF、af、Af、aF四種,比例是1:1:1:1,

與乙果蠅雜交,子代的基因型是AaFf:Aaff:aaFf:aaff=l:1:1:1.

(4)依題意,A與a、D與d均位于同源染色體I上,B與b、E與e都位于同源染色

體H上,且基因型為AA或dd或BB或ee的個體胚胎致死,所以裂翅卷翅果蠅的基因

型只能為AaBb.①只研究位于同源染色體I上的兩對等位基因,如果A與d、a與D

連鎖,基因型相同的裂翅果蠅的雌雄個體都產生兩種配子:Ad、aD,二者交配,其后

代的基因型型為AAdd(胚胎致死)、AaDd、aaDD,表現(xiàn)型為裂翅、完整翅,發(fā)生了

性狀分離,與題意不符,因此A與D、a與d連鎖;②同理,在同源染色體H上,B

與E、b與e連鎖.該種基因型果蠅的基因與染色體的位置關系圖見下圖:

第13題:圖1表示基因型為AaBb的某動物處于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圖像;圖2表示

該動物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染色體數(shù)與核DNA數(shù)比例的變化關系,請分析回答:

圖-

細電分裂ZJM

(1)圖1中,有絲分裂過程不會出現(xiàn)的圖像是(填序號),②細胞的子細胞的名

稱為?

(2)圖1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細胞有(填序號),②中A和a形成的原因可能

是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

⑶圖1中與圖2CD段對應的細胞圖像是_______(填序號),DE形成的原因是,

發(fā)生的分裂方式及時期是?

(4)圖2中表示細胞分裂間期的時段為,若該動物產生一個Aab的配子,則發(fā)

生分裂異常的時段應為圖2的_______段。

【答案】

(1).②④⑤(2).精細胞或(第二)極體(3).①②

⑤(4).①④⑤(5).著絲點分裂(染色單體分開)(6).有絲分

裂后期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7).AC(8).CD

試題分析:分析圖1:①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所有染色體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

有絲分裂中期;②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且姐妹染色單體分離,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

期;③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姐妹染色單體分離,處于有絲分裂后期;④細胞不含同

源染色體,且所有染色體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⑤細胞細胞含

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對稱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中期;⑥細胞

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分離,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分析圖2:AB段,

染色體和核DNA數(shù)之比為1:1;BC段;染色體和核DNA數(shù)之比由1:1變?yōu)?:2;CD

段,染色體和核DNA數(shù)之比為1:2;EF段,染色體和核DNA數(shù)之比為1:1。

(1)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②④⑤屬于減數(shù)分裂過程,不會出現(xiàn)在有絲分裂過程中;②

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細胞質均等分裂,因此該細胞為次級精母細胞或第一極體。

(2)圖1中,①②⑤⑥含有2個染色體組,③含有4個染色體組,④含有1個染色體

組。

(3)圖2中CD段表示每條染色體含有2個DNA分子,對應于圖1中的①④⑤;DE形成

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染色單體分開),發(fā)生在有絲分裂后期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

(4)圖2中AC段表示細胞分裂間期;該動物的基因型為AaBb,若該動物產生一個Aab

的配子,可見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等位基因A和a的同源染色體未分離,對應于

圖2的CD段。

第14題:回答關于細胞和光合作用的問題。

如圖1是學生繪制的一個細胞及其中的光合作用過程。

圖1

研究者研究了不同強度紫外線對蘆葦光合作用的影響。設置了自然光照組(CK)、紫外

線強度增強25%組(R1)、紫外線強度增強50%組(R2)三組,每組處理3個重復,連

續(xù)處理60天。獲得的總葉綠素含量變化數(shù)據(jù)如圖2所示。

0714212835424956

圖2

40.如圖1中具有不同類型的膜,它們是o各種膜功能差異主要取決于膜結

構中的?

A.磷脂

B.糖蛋白

C.蛋白質

D.膽固醇

41.下列結構存在于圖1中①區(qū)域的有___(多選)。

A.B.C.D.E.F.

42.據(jù)圖2,不同強度紫外線對總葉綠素含量的影響是:

研究數(shù)據(jù)同時表明,輻射處理期間,凈光合速率CK>R1>R2。

研究者還用顯微鏡觀察了三組細胞結構,發(fā)現(xiàn):

CK組:大量葉綠體緊貼細胞邊緣,呈長橢圓形,膜結構完整,內部結構清晰,基粒排列

整齊而致密。

R1組:葉綠體數(shù)目減少,明顯腫脹變形,葉綠體膜完整性有輕微破壞,基粒松散。

R2組:葉綠體數(shù)目很少,腫脹加劇,呈梭形;葉綠體膜邊緣模糊部分破損缺失;基粒膨

脹松散,排列稀疏紊亂,類囊體模糊不清。

43.根據(jù)本實驗中獲取的數(shù)據(jù)和資料,結合光合作用過程闡述高強度紫外線輻射影響蘆

葦光合作用的機制:

【答案】

40.(1).細胞膜、葉綠體膜、類囊體膜(2).C

41.ABCDF42.輻射處理期間,總葉綠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不同處理間變化趨

勢相同。與CK相比,RI、R2均下降,其中R2下降幅度更高

43.輻射增強會使葉綠體數(shù)量減少,使葉綠體膜、葉綠體基粒和類囊體結構受到破壞,

進而導致吸收太陽光能的色素系統(tǒng)受到破壞,葉綠體吸收光能減少,影響光合過程中的

電子傳遞,使得ATP和NADPH生成減少,進而影響喑反應中三碳化合物的還原,光合速

率降低

據(jù)圖分析,圖1為植物細胞,①為細胞質基質,其中具有雙層膜的細胞器是葉綠體,利

用了二氧化碳,產生了氧氣。圖2中,實驗的自變量是時間和不同強度的紫外線,因變

量是總葉綠素含量,進而影響光合作用。分析曲線圖,自然光照條件下、21天時,總葉

綠素含量最高,光合作用最強。

40.據(jù)圖分析可知,圖1為高等植物細胞,細胞中畫出了細胞膜、葉綠體的內外膜以及

類囊體薄膜;蛋白質是一切生命活動的體現(xiàn)者,不同的生物膜功能不同,取決于膜結構

中的蛋白質,故選C。

41.據(jù)圖分析可知,A是葉綠體,B是線粒體,C是高爾基體,D是細胞核,E是中心體,

F是內質網,其中可以存在于圖1高等植物細胞中的①細胞質基質中的結構有葉綠體、

線粒體、高爾基體、細胞核、內質網。

42.據(jù)圖2分析可知,輻射處理期間,總葉綠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不同處理間變化趨

勢相同;與CK相比,RKR2均下降,其中R2下降幅度更高。

43.分析三組細胞結構,結合光合作用過程可知,高強度紫外線輻射影響蘆葦光合作用

的機制為:輻射增強會使葉綠體數(shù)量減少,使葉綠體膜、葉綠體基粒和類囊體結構受到

破壞,進而導致吸收太陽光能的色素系統(tǒng)受到破壞,葉綠體吸收光能減少,影響光合過

程中的電子傳遞,使得ATP和NADPH生成減少,進而影響暗反應中三碳化合物的還原,

光合速率降低。

第15題:(09洪澤中學三模)(7分)下圖是人體特異性免疫的過程示意圖(圖中序號

表示過程,英文字母表示細胞),請回答:

抗原侵入

*主編口

②?------------

V?

辭呈aZ幺一且接作用

EEI

編自免費卜體液免費

發(fā)券免賁作友打免費年

用的滅抗裁用於天建(1)參與②過程的細胞除了T細胞外,

還有,其作用是.

(2)由圖可知,B和C細胞均由A細胞分化而來的,但他們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C細胞

是在中發(fā)育成熟的。

(3)£和卜都是細胞,發(fā)生③過程后,分別產生細胞

和細胞。

(4)圖中的各種細胞的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是一樣的,原因

是。

【答案】

答案:

(1)吞噬細胞吞噬并處理病原體,暴露出病原體所特有的抗原

(2)骨髓

(3)記憶效應T細胞漿細胞(效應B細胞)

第16題:節(jié)瓜正常株同時具有雌花、雄花,雌株只有雌花、雄株只有雄花,研究人員

做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請回答問題:

實依!實"二,

P純合婚楂-飩合雄株p純合?株,純合正常株八

1I

人正常株f?.株?純今FKha

I?I

h正常株及愫f,正;幔

119823

(1)對實驗一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發(fā)現(xiàn)F,性狀分離比接近于3:10:3,據(jù)此推測節(jié)

瓜的性別類型由______對基因控制,其遺傳方式符合基因的定律。

(2)若第一對基因以A、a表示,第二對基因以B、b表示,第三對基因以C、c表示……,

以此類推,則實驗一F,雄株和雌株的基因型共有種,其中純合子的比例為

(3)實驗二中A、B兩種正常株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相同/不相同)。讓實驗

二的R分別進行單株自交,其所有后代中雄株的比例為。

【答案】

(1)2自由組合定律(2)41/3(3)不同3/32

根據(jù)實驗一得到的“E性狀分離比接近于3:10:3"可知,F(xiàn);出現(xiàn)分離比分數(shù)之和為16,

說明F,產生雌雄各4種配子,為雙雜合的基因型即AaBb,進而可確定控制節(jié)瓜性別類型

有兩對基因且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其中正常株的基因型為A_B_和aabb,雄株和雌株的

基因型都為單顯性,即為aaB_、A_bbo根據(jù)實驗二的雜交結果分析,純合正常株A的基

因型為aabb,純合正常株B的基因型為AABB。

(1)根據(jù)前面的分析可知,節(jié)瓜的性別類型由兩對對基因控制,其遺傳方式遵循基因

的自由組合定律。

(2)根據(jù)前面的分析可知,由于實驗一中F1正常株的基因型為AaBb,其自交,產生的

E中應有9種基因型,其中正常株有5種基因型,分別是AABB、AABb、AaBB、AaBb和

aabb,雄株和雌株的基因型各有2種,分別是AAbb、Aabb、aaBB、aaBb共4種,其中

純合子的比例為(1AAbb+1aaBB)/(3+3)=l/3o

第17題:囊鼠的體毛深色(D)對淺色(d)為顯性,若毛色與環(huán)境差異大則易被天敵

捕食。調查不同區(qū)域囊鼠深色表現(xiàn)型頻率,檢測并計算基因頻率,結果如圖。

口潭色表現(xiàn)型縝室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深色囊鼠與淺色囊鼠在不同區(qū)域的分布現(xiàn)狀受自然選擇影響

B.與淺色巖P區(qū)相比,深色熔巖床區(qū)囊鼠的雜合體頻率低

C.淺色巖Q區(qū)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為DD、Dd

P.與淺色巖Q區(qū)相比,淺色巖P區(qū)囊鼠的隱性純合體頻率高

【答案】

8

【分析】

據(jù)圖可知,淺色巖P區(qū):深色表現(xiàn)型頻率為。18,因為囊鼠的毛色(深色)與環(huán)境(淺

色巖)差異大易被天敵捕食,D基因頻率為。工,則d基因頻率為工-o.q=o.q;深色

熔巖床區(qū):深色表現(xiàn)型頻率為0.95,因為囊鼠顏色與環(huán)境差異小不易被天敵捕食,P

的基因頻率為。7,則d的基因頻率為,-07=0.3;淺色巖Q區(qū)的深色表現(xiàn)型頻率為

0.50,因為毛色與環(huán)境差異大則易被天敵捕食,D的基因頻率為03,則d的基因頻

率為1-03=0.7。

【詳解】據(jù)圖分析可知,深色囊鼠在深色熔巖床區(qū)表現(xiàn)型頻率高,而在淺色巖P區(qū)和

淺色巖Q區(qū)頻率較低,因此,深色囊鼠與淺色囊鼠在不同區(qū)域的分布現(xiàn)狀受自然選擇

影響,A正確;淺色巖P區(qū),囊鼠的雜合體頻率(Dd)=2xO.lxO.q=O.l_8,而深色

熔巖床區(qū)囊鼠的雜合體(Dd)頻率=2x0.7x03=0.42,與淺色巖P相比,深色熔巖

床區(qū)囊鼠的雜合體頻率高,B錯誤;囊鼠的體毛深色(D)對淺色(d)為顯性,因此,

淺色巖Q區(qū)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為DD、Dd,C正確;淺色巖Q區(qū)隱性純合體(dd)

的頻率=0.7x0.7=049,而淺色巖P區(qū)囊鼠的隱性純合體(dd)的頻率

=09x09=08工,因此,與淺色巖Q區(qū)相比,淺色巖P區(qū)囊鼠的隱性純合體頻率高,

D正確;因此,本題答案選B。

【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基因頻率的計算方法,在一個自由交配的種群中,

基因A、a的頻率分別為P(A)、P(a),則基因型AA、Aa、aa的頻率為:P(AA)=P

(A)2,

P(aa)=P(a),P(Aa)=2P(A)XP(a)。

第18題:惡性高熱是一種較為罕見的疾病,是由氟烷等揮發(fā)性麻醉藥物所觸發(fā)的一種

骨骼肌異常高代謝狀態(tài),病情危重,常危及生命.惡性高熱易感者的骨骼肌細胞膜有缺

陷,導致鈣離子通道蛋白RYR,結構異常,在誘發(fā)藥物氟烷等藥物的作用下,該鈣離子

通道持續(xù)開放,鈣離子持續(xù)大量外流,使全身肌肉痙攣,產熱急劇增加,體溫迅速升高,

在沒有特定治療藥物的情況下,一般的臨床降溫措施難以控制體溫的升高.

(1)研究發(fā)現(xiàn)某種麻醉藥物是通過抑制突觸傳遞來實現(xiàn)麻醉作用的,在該藥物作用后,

檢測突觸間隙中神經遞質的含量,與作用前相比較并未減少,則可推測該藥物很可能是

通過作用于來發(fā)揮作用的.若用該藥物作用于圖中的突觸,然后刺激左側神經

元一次,電流計指針將偏轉次.

(2)惡性高熱的病因說明基因可通過控制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3)惡性高熱的原理可以說明(多選)

A.無機鹽對于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B.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

C.肌細胞中鈣離子的含量越高越好

D.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對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具有重要意義

(4)在發(fā)病時,患者細胞內的(生理過程)顯著增強,釋放大量熱量,此時

細胞內活動顯著增強的細胞器是,同時機體中位于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通過

神經-體液發(fā)送信息,使機體汗腺分泌增加,毛細血管,但體溫仍然迅速升高,

這說明__________________.

—L---o--<~o-L

【答案】

(1)突觸后膜上的受體1

(2)蛋白質的結構

(3)ABD

(4)呼吸作用線粒體下丘腦舒張人體維持穩(wěn)

態(tài)的調節(jié)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考點】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體溫調節(jié)、水鹽調節(jié)、血糖調節(jié).

【專題】圖文信息類簡答題;神經調節(jié)與體液調節(jié);體溫調節(jié)、水鹽調節(jié)與血糖調節(jié).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體溫調節(jié)的知識.

寒冷時,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進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促進甲狀腺分

泌甲狀腺激素,促進代謝增加產熱.當甲狀腺激素含量過多時,會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

垂體的分泌活動.反射弧中至少包括傳入和傳出神經元,一個神經元中的信息是以局部

電流的形式傳導的,而兩個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神經遞質傳遞的.下丘腦是體溫調節(jié)中樞.

【解答】解:(1)根據(jù)題意可推測,該藥物很可能是通過作用于突觸后膜上的受體來

發(fā)揮作用的.若用該藥物作用于圖中的突觸,然后刺激左側神經元一次,電流計指針將

偏轉1次.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