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灸法-毫針刺法課件_第1頁
刺灸法-毫針刺法課件_第2頁
刺灸法-毫針刺法課件_第3頁
刺灸法-毫針刺法課件_第4頁
刺灸法-毫針刺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刺灸法竹溪縣中醫(yī)院:吳志超2024/11/261刺灸法-毫針刺法刺灸法定義與作用

基本原理操作技術應用方法刺灸法源流與發(fā)展

針具的發(fā)展

刺法、灸法的發(fā)展

《內經》九刺、十二刺、五刺。補瀉手法。

2024/11/262刺灸法-毫針刺法

針法的發(fā)展

針法(毫針、三棱針、皮膚針)

灸法、拔罐法

電針、穴位注射、穴位磁療、埋線、腕踝針耳針、頭針2024/11/263刺灸法-毫針刺法毫針刺法2024/11/264刺灸法-毫針刺法教學要求●了解毫針的基本知識,掌握毫針刺法的全部操作,并重點掌握捻轉、提插、疾徐等補瀉手法?!裾莆盏脷饧捌湟饬x,掌握候氣、催氣、行針等操作方法。●掌握針刺異常情況的預防和處理。2024/11/265刺灸法-毫針刺法一、毫針的構造/規(guī)格/檢查和保藏二、針刺的練習三、針刺前的準備四、毫針的針刺方法五、行針與得氣七、留針與出針八、異常情況的處理和預防九、針刺注意事項六、針刺補瀉2024/11/266刺灸法-毫針刺法一、毫針的構造、檢查和規(guī)格針尖

松針狀鉤鈍針柄

圈柄、花柄(盤龍針)

平柄、管柄針尾

角度艾灸針身光滑挺直彈性銹蝕彎曲針根牢固銹蝕松動構造與檢查2024/11/267刺灸法-毫針刺法長短規(guī)格粗細規(guī)格寸11.522.5345毫米mm2540506575100125號數26272829303132毫米mm0.450.420.380.340.320.300.28規(guī)格收藏

防止損壞與污染2024/11/268刺灸法-毫針刺法二、針刺練習2.棉團練針

提插、速刺●指力、手法、靈活協調性/精神專注

1.紙墊練針

捻轉與指力

3.自身練針

適應、體驗

●步驟:短(粗)—長(細)針

●要求:進針快速無痛、行針自如、手法熟練、

指感(針下感)、得氣快、受術者接受2024/11/269刺灸法-毫針刺法三、針刺前準備長短粗細

+0,5

個人情況

年齡性別體質胖瘦

部位

頭面四肢胸背腰臀

病情

虛實表里(深淺)寒熱急慢

●注意:一穴一針

選擇針具質量(地)不銹鋼針金針銀針磁極針檢查各部2024/11/2610刺灸法-毫針刺法選擇體位

選擇原則

便于醫(yī)生取穴、施術便于留針、患者舒適仰臥位

適宜于取頭、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前側面)腧穴常用體位仰臥位俯臥位側臥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側伏坐位2024/11/2611刺灸法-毫針刺法體位俯臥位適宜于取頭、項、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肢背側及上肢部分腧穴常用體位仰臥位俯臥位側臥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側伏坐位針刺前的準備2024/11/2612刺灸法-毫針刺法體位側臥位

適宜于取身體側面少陽經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常用體位仰臥位俯臥位側臥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側伏坐位針刺前的準備2024/11/2613刺灸法-毫針刺法體位仰靠坐位適宜于取前頭、顏面和頸前等部位的腧穴常用體位仰臥位俯臥位側臥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側伏坐位針刺前的準備2024/11/2614刺灸法-毫針刺法體位俯伏坐位適宜于取后頭和項、背部的腧穴常用體位仰臥位俯臥位側臥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側伏坐位針刺前的準備2024/11/2615刺灸法-毫針刺法體位側伏坐位

適宜于取頭部的一側、面頰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注意

處方與體位暴露與松弛

針刺期間勿改變體位

醫(yī)生適當的位置常用體位仰臥位俯臥位側臥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側伏坐位針刺前的準備2024/11/2616刺灸法-毫針刺法消毒針具器械消毒高壓蒸氣滅菌法

1-1.4kg/cm2115-123oC>30min藥液浸泡消毒法

75%酒精30-60min

煮沸消毒法

水沸后15-20min醫(yī)生手指消毒針刺部位消毒治療室內消毒針刺前的準備2024/11/2617刺灸法-毫針刺法持針法

●刺手

掌握針具相應手法●押手

固定腧穴協助進針多指持針法《難經》知為針者信其左不知為針者信其右四、毫針的針刺方法減輕疼痛調節(jié)針感二指持針法2024/11/2618刺灸法-毫針刺法進針法單手進針法雙手進針法管針進針法毫針的針刺方法2024/11/2619刺灸法-毫針刺法單手進針法

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針,中指指端緊靠穴位,中指指腹抵住針身下段,當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壓時,中指隨勢屈曲將針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毫針的針刺方法2024/11/2620刺灸法-毫針刺法

以押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切按在穴位旁,刺手持針將針緊靠指甲緣刺入皮下。本法適合于短針的進針毫針的針刺方法指切法挾持法舒張法提捏法雙手進針法指切進針法2024/11/2621刺灸法-毫針刺法

押手拇食兩指捏住針身下段,露出針尖,刺手拇食指執(zhí)持針柄,將針尖對準穴位,雙手配合動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將針刺入皮下.本法適合于長針的進針毫針的針刺方法指切法挾持法舒張法提捏法雙手進針法挾持進針法2024/11/2622刺灸法-毫針刺法指切法挾持法舒張法提捏法

用押手拇食兩指或食中兩指將腧穴部位皮膚向兩側撐開使之繃緊,刺手持針從其間將針刺入。雙手進針法此法多適用于腹部腧穴的進針毫針的針刺方法舒張進針法2024/11/2623刺灸法-毫針刺法

即用押手拇食兩指將腧穴部位的皮膚捏起,刺手持針從捏起部的上端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淺薄的穴位,特別是面部腧穴的進針毫針的針刺方法雙手進針法指切法挾持法舒張法提捏法提捏進針法2024/11/2624刺灸法-毫針刺法管針進針法毫針的針刺方法以針管替代押手進針的方法2024/11/2625刺灸法-毫針刺法針刺的角度、方向、深度

直刺針刺的角度毫針的針刺方法適用于大部分腧穴斜刺肌肉淺薄重要器官血管疤痕平刺(橫刺)皮薄肉少頭面部透針2024/11/2626刺灸法-毫針刺法針刺的方向毫針的針刺方法依腧穴所在部位依經脈循行依穴位與病位2024/11/2627刺灸法-毫針刺法針刺的深度

個體差異

年齡、體質、胖瘦等

經絡

陰經與陽經刺經與絡

病情

虛實表里寒熱/急慢

時令

春夏淺秋冬深

毫針的針刺方法凡刺淺深,驚針則止

《針灸大成》部位

參考腧穴常用深度2024/11/2628刺灸法-毫針刺法行針手法廣義

從進針至出針的整個過程狹義進針后為促使得氣、調節(jié)針感和為使針感向某一方向傳導而采取的操作方法(運針)●行針概念五、行針與得氣行針法行針基本手法行針輔助手法

2024/11/2629刺灸法-毫針刺法

提針與插針結合,對穴位施行上下進退的操作方法(3-5分)

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轉法行針與得氣提插法幅度/層次/頻率/時間2024/11/2630刺灸法-毫針刺法

刺手挾持針柄前后、左右交替旋轉捻動

(180-360)行針與得氣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轉法捻轉法角度/頻率/時間2024/11/2631刺灸法-毫針刺法輔助手法

方法經脈循行路線揉按作用疏通氣血激發(fā)經氣行針與得氣循法彈柄法刮柄法搖柄法飛法震顫法循法2024/11/2632刺灸法-毫針刺法

方法彈動針尾/針柄,使針體振動作用催氣守氣輔助手法行針與得氣循法彈柄法刮柄法搖柄法飛法震顫法彈柄法2024/11/2633刺灸法-毫針刺法

方法刮動針柄,使針體振動作用催氣守氣輔助手法行針與得氣循法彈柄法刮柄法搖柄法飛法震顫法刮柄法2024/11/2634刺灸法-毫針刺法方法直立而搖邊搖邊退臥針而搖不進不退作用泄氣行氣輔助手法行針與得氣循法彈柄法刮柄法搖柄法飛法震顫法搖柄法2024/11/2635刺灸法-毫針刺法

飛法

方法以右手拇、食指執(zhí)持針柄,細細捻搓數次,然后放開兩指,一搓一放,反復數次,

狀如飛鳥展翅,故稱飛法。作用催氣、行氣輔助手法行針與得氣循法彈柄法刮柄法搖柄法飛法震顫法2024/11/2636刺灸法-毫針刺法

方法

用小幅度、快頻率的提插捻轉動作,使針身產生輕微的震顫作用

催氣守氣輔助手法行針與得氣循法彈柄法刮柄法搖柄法飛法震顫法震顫法2024/11/2637刺灸法-毫針刺法針刺得氣

得氣的定義用針之類,在于調氣

《靈樞刺節(jié)真邪》

夫氣者,乃十二經之根本,生命之泉源。進針之后,必須細察針下是否已經得氣。下針得氣,方能行補瀉、除疾病

《金針梅花詩鈔》得氣的表現

醫(yī)者手下沉緊/如魚吞鉤餌/徐和

患者酸/麻/脹/重(熱/涼)或傳導或見局部肌肉跳動經氣感應針感行針與得氣2024/11/2638刺灸法-毫針刺法得氣的意義得氣與療效的關系

針若得氣速,則病易痊而效亦速也,若氣來遲,則病難愈而有不治之憂。《針灸大成》得氣與虛實補瀉的關系為刺之要,氣至而有效《靈樞九針十二原》若針下氣至,當察其邪正,分清虛實《針灸大成》邪氣來也緊而疾,谷氣來也徐而和《靈樞終始》●注意

一般與特殊勿片面追求行針與得氣2024/11/2639刺灸法-毫針刺法溫度/噪音影響得氣的因素

醫(yī)生行針與得氣取穴、方向/角度/深度、手法患者體質(類型)病情環(huán)境2024/11/2640刺灸法-毫針刺法糾偏法促使得氣的方法行針與得氣查找原因糾正之候氣法針置穴內安靜留針,或間歇運針益氣法施加艾灸以促經氣來臨2024/11/2641刺灸法-毫針刺法六、針刺補瀉●針刺補瀉原則

《靈樞經脈》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靈樞九針十二原》虛實之要,九針最妙;

補瀉之時,以針為之。2024/11/2642刺灸法-毫針刺法單式補瀉手法

基本補瀉手法提插補瀉淺深、用力、幅度、頻率、時間捻轉補瀉角度、用力、頻率、時間

針刺補瀉2024/11/2643刺灸法-毫針刺法其他補瀉手法疾徐補瀉法

開闔補瀉法

迎隨補瀉法

呼吸補瀉法

平補平瀉法

針刺補瀉疾而徐之徐而疾之揉按針孔搖大針孔區(qū)分廣義與狹義迎而奪之隨而濟之呼進吸退吸進呼退均勻提插捻轉●守神●臨床綜合應用

2024/11/2644刺灸法-毫針刺法復式補瀉手法燒山火—要點

分部實施復合補法天:提插/捻轉補法1人:提插/捻轉補法2地:提插/捻轉補法3

針刺補瀉2024/11/2645刺灸法-毫針刺法透天涼—要點

分部實施復合瀉法天:提插/捻轉瀉法3人:提插/捻轉瀉法2地:提插/捻轉瀉法1

針刺補瀉2024/11/2646刺灸法-毫針刺法

功能狀態(tài)

雙向調節(jié)作用

腧穴特性

關元命門氣海-------補

十宣人中委中------瀉

施術手法

針刺時間

子午流注法

針刺補瀉影響針刺補瀉的因素2024/11/2647刺灸法-毫針刺法留針

方法靜留與動留

時間

寒證、痹證、痛證、痙攣性疾病

注意觀察

出針防止出血與疼痛--慢《針灸聚英》

下針貴遲,太急傷血,出針貴緩,太急傷氣?!鲠槻豢擅统?,必須作三、四次,徐徐轉而出之則無血,若猛出必見血也。七、留針與出針2024/11/2648刺灸法-毫針刺法針刺流程消毒

間歇行針單手進針法雙手進針法指切夾持舒張?zhí)崮蠊茚樳M針法常用補瀉手法提插補瀉捻轉補瀉疾徐補瀉開闔補瀉呼吸補瀉迎隨補瀉熱補涼瀉進針得氣留針行針補瀉出針針刺角度方向深度行針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轉法行針輔助手法循法彈法刮法搖法飛法震顫2024/11/2649刺灸法-毫針刺法八、異常情況的處理與預防

原因

體質與精神,體位手法留針

癥狀

突然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慌氣短、出冷汗、惡心嘔吐、精神疲憊、脈沉細;

嚴重者四肢厥冷、神智不清、二便失禁、唇甲青紫、脈細微欲絕。

處理

出針平臥保暖灸治

預防

針對原因/注意觀察

暈針2024/11/2650刺灸法-毫針刺法原因

精神緊張或疼痛、手法、留針時間現象

針體活動困難或伴疼痛處理

放松(精神局部)轉移注意力/調整針體預防

做好解釋工作,消除顧慮

注意正確操作手法異常情況的處理與預防滯針2024/11/2651刺灸法-毫針刺法原因

體位、手法、外力、滯針現象

方向角度改變-針體活動-疼痛處理

放松局部恢復體位順勢拔針預防

手法要熟練,指力要均勻;

選好體位,勿隨意移動身體異常情況的處理與預防彎針2024/11/2652刺灸法-毫針刺法

原因

針具質量、手法過重、彎針與滯針處理不當

現象

行針或出針時發(fā)現針身折斷

處理

保持鎮(zhèn)靜

保持原有體位

預防

檢查針具;

針刺時保留部分針身在體外異常情況的處理與預防斷針2024/11/2653刺灸法-毫針刺法

原因

針具質量手法過重刺傷血管

現象

疼痛腫脹皮膚青紫

處理

按壓冷敷加壓包扎熱敷

預防

檢查針具注意手法適度熟悉解剖異常情況的處理與預防血腫2024/11/2654刺灸法-毫針刺法1、注意患者的身體狀況2、婦女月經與懷孕狀況3、幼兒頭部腧穴4、血凝障礙者5、施術部位皮膚狀況6、避免刺傷臟器7、眼區(qū)、項部、脊椎部穴為針刺的角度和方向8、避免刺傷膀胱

九、針刺注意事項2024/11/2655刺灸法-毫針刺法

時間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經脈

膽肝肺大腸胃脾心小腸膀胱腎心包三焦

肺經穴:寅時針刺--迎而奪之--瀉;

卯時針刺--隨而濟之--補

脾經穴:巳時針刺--迎而奪之--瀉;

午時針刺--隨而濟之--補2024/11/2656刺灸法-毫針刺法

────────────────────────經脈經脈走向補瀉操作────────────────────────手三陽──從手走頭:向心補:針向向心足三陰──從足走腹(胸)瀉:針向遠心────────────────────────手三陰──從胸走手遠心補:針向遠心足三陽──從頭走足瀉:針向向心────────────────────────十二經流注順逆補瀉法2024/11/2657刺灸法-毫針刺法●關于得氣的幾個問題

得氣的定義與表現:

若有所得若有所失

有見如入,有見如出經脈循環(huán)之氣針感隱性得氣顯性得氣

得氣的基礎:肌肉組織的肌梭內感受器—肌肉收縮穴位神經末稍密集穴位高密度的肥大細胞—活性物質刺激神經

得氣與血型的關系:O-B-AB-A2024/11/2658刺灸法-毫針刺法

得氣:得氣的遲速

寒熱:熱則疾之,寒則留之

經脈:足陽明……其脈大血多,氣甚熱壯,刺此者,不

深弗散,不留不瀉(《靈樞經水》)

體質:血氣充盈,膚革堅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

留之(《靈樞逆順肥瘦》)

季節(jié):春夏短秋冬長

病類:熱厥,取足太陰少陽,皆留之;寒厥,取足陽明少

陰于足,皆留之(《靈樞寒熱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