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7/54下關穴在術后痛的價值第一部分下關穴位置與特性 2第二部分術后痛的發(fā)生機制 7第三部分下關穴緩解術后痛 14第四部分針刺下關穴的方法 20第五部分下關穴的作用機制 26第六部分下關穴療效的評估 33第七部分與其他療法的比較 39第八部分下關穴應用的展望 47
第一部分下關穴位置與特性關鍵詞關鍵要點下關穴的解剖位置
1.下關穴位于面部,在顴骨下緣中央與下頜切跡之間的凹陷中。準確的定位對于發(fā)揮其在術后痛治療中的作用至關重要。通過體表標志和解剖結構的參考,可以較為準確地找到該穴位。
2.從解剖層次來看,下關穴處的皮膚較薄,下方依次為皮下組織、腮腺、咬肌等結構。了解這些解剖層次有助于理解針刺下關穴時可能產生的作用機制以及潛在的風險。
3.下關穴的位置與周圍的神經、血管關系密切。例如,面神經的分支、上頜動脈的分支等在該區(qū)域分布。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刺激下關穴可能對術后痛產生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
下關穴的經絡歸屬
1.下關穴屬于足陽明胃經。在中醫(yī)經絡理論中,足陽明胃經是多氣多血之經,與人體的氣血運行密切相關。下關穴作為該經上的一個穴位,具有調理氣血、通經活絡的作用。
2.從經絡循行的角度來看,足陽明胃經的循行路線經過面部,下關穴正好位于其循行路線上。這使得下關穴在治療面部疾病,包括術后痛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
3.中醫(yī)認為,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通過刺激經絡上的穴位,可以調節(jié)臟腑功能、平衡陰陽。下關穴的經絡歸屬為其在術后痛治療中的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下關穴的針刺特點
1.針刺下關穴時,一般采用直刺或斜刺的方法。進針的深度應根據患者的體質、病情以及穴位的局部解剖結構來確定,以避免損傷周圍的組織和神經。
2.針刺的手法也是影響治療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常見的手法包括提插、捻轉等,通過不同的手法刺激穴位,可以產生不同的生理效應,從而達到緩解術后痛的目的。
3.在針刺過程中,患者可能會感到局部酸脹、麻痛等感覺,這是針刺得氣的表現(xiàn)。得氣與否與治療效果密切相關,因此,醫(y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反應及時調整針刺的手法和深度。
下關穴的艾灸應用
1.艾灸下關穴是一種常用的中醫(yī)治療方法。可以使用艾條懸灸或艾炷灸的方式進行。艾灸的溫熱刺激可以通過穴位傳導至體內,起到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作用。
2.在進行艾灸時,需要注意掌握好艾灸的溫度和時間,以避免燙傷皮膚。一般來說,以患者感到局部溫熱舒適為宜,每次艾灸的時間可根據病情和患者的耐受程度進行調整。
3.艾灸下關穴對于一些寒性疼痛或虛寒性疾病引起的術后痛可能具有較好的療效。同時,艾灸還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促進術后的恢復。
下關穴的按摩方法
1.按摩下關穴可以用手指的指腹進行按壓,以局部出現(xiàn)酸脹感為度。按摩的方向可以根據病情和個人習慣進行選擇,一般可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進行按摩。
2.按摩的頻率和時間也需要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調整。通常每次按摩5-10分鐘,每天可進行多次按摩。長期堅持按摩下關穴,可以起到預防和緩解術后痛的作用。
3.除了單純的按壓外,還可以結合揉、推等手法進行按摩,以增強刺激效果。同時,在按摩過程中,可以配合深呼吸,放松身心,提高治療效果。
下關穴在術后痛中的作用機制
1.下關穴的刺激可能通過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來發(fā)揮鎮(zhèn)痛作用。研究表明,針刺下關穴可以激活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內的內源性鎮(zhèn)痛系統(tǒng),釋放內啡肽、腦啡肽等神經遞質,從而減輕疼痛感覺。
2.下關穴的刺激還可能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和代謝。通過改善局部的血液供應和氧供,促進炎癥物質的吸收和代謝產物的排出,有助于減輕術后的疼痛和腫脹。
3.從中醫(yī)理論的角度來看,下關穴的刺激可以調理氣血、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此外,下關穴的治療還可能與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臟腑功能有關,但其具體機制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探討。下關穴位置與特性
一、引言
下關穴是人體穴位之一,在中醫(yī)臨床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特別是在術后疼痛的管理中,下關穴的作用逐漸受到關注。本文將詳細介紹下關穴的位置與特性,為進一步探討其在術后痛中的價值提供基礎。
二、下關穴的位置
下關穴位于面部,在顴骨下緣中央與下頜切跡之間的凹陷中。具體定位方法如下:
1.閉口取穴:患者閉口,在耳屏前約一橫指,顴弓下的凹陷處,觸摸時可感覺到有一凹陷,即為下關穴。
2.張口取穴:患者張口,在耳屏前的凹陷中,下頜骨髁狀突的前方,有一個凹陷,當閉口時該凹陷會消失,張口時則出現(xiàn),此凹陷即為下關穴。
為了更準確地確定下關穴的位置,還可以結合解剖標志進行定位。下關穴位于顴弓下方,下頜骨髁狀突的前方,前方為咬肌,后方為顳肌。在定位時,可以通過觸摸這些解剖結構來輔助確定下關穴的位置。
三、下關穴的解剖結構
了解下關穴的解剖結構對于理解其特性和作用機制具有重要意義。下關穴所在的區(qū)域涉及多個組織結構,包括肌肉、神經、血管等。
1.肌肉:下關穴周圍的肌肉主要有咬肌和顳肌。咬肌起自顴弓下緣和內面,止于下頜支外面的咬肌粗隆,其主要作用是上提下頜骨,使下頜骨向上運動,參與咀嚼功能。顳肌起自顳窩,止于下頜骨冠突,其主要作用是上提下頜骨,使下頜骨向上運動,協(xié)助咀嚼和閉口。
2.神經:下關穴附近分布著三叉神經的分支。三叉神經是面部最主要的感覺神經,分為眼支、上頜支和下頜支。下關穴主要與三叉神經的下頜支相關,下頜支分布于下頜牙齒、牙齦、舌前2/3及口腔底部的黏膜、耳顳區(qū)和口裂以下的面部皮膚。
3.血管:下關穴區(qū)域的血管主要有上頜動脈的分支和顳淺動脈的分支。上頜動脈是頸外動脈的分支之一,其分支分布于上頜牙齒、牙齦、鼻腔、腭部及面部的部分區(qū)域。顳淺動脈是頸外動脈的另一分支,其分支分布于顳部、頂部及額部的皮膚和肌肉。
四、下關穴的特性
1.經絡聯(lián)系
下關穴屬于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同時與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等經絡有一定的聯(lián)系。足陽明胃經起于鼻翼旁的迎香穴,沿著鼻側上行,經過眼眶下方,環(huán)繞口唇,向下沿著下頜骨的下緣向后行,經過耳前,止于頭面部的承泣穴。下關穴作為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之一,通過經絡與胃、脾等臟腑相連,具有調理脾胃、疏通經絡氣血的作用。
2.穴位特性
(1)穴位敏感性:下關穴是一個較為敏感的穴位,對刺激的反應較為明顯。通過針刺、艾灸、按摩等刺激方法,可以引起局部組織的生理反應,如改善血液循環(huán)、調節(jié)神經功能等。
(2)穴位特異性:下關穴在治療面部疾病和口腔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異性。例如,對于下頜關節(jié)紊亂綜合征、牙痛、面癱等疾病,下關穴常常作為主要的治療穴位之一,具有較好的療效。
3.生理功能
(1)調節(jié)咀嚼功能:下關穴位于咀嚼肌附近,通過刺激下關穴可以調節(jié)咀嚼肌的收縮和舒張,改善咀嚼功能,緩解因咀嚼肌緊張或痙攣引起的疼痛。
(2)緩解面部疼痛:下關穴附近分布著三叉神經的分支,通過刺激下關穴可以調節(jié)三叉神經的功能,緩解面部疼痛,如牙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等。
(3)調節(jié)口腔功能:下關穴與口腔的功能密切相關,通過刺激下關穴可以調節(jié)口腔的分泌功能,改善口干、口苦等癥狀,同時還可以緩解口腔潰瘍、牙齦炎等口腔疾病引起的疼痛。
五、下關穴的現(xiàn)代研究
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對下關穴的研究也不斷深入。許多研究表明,下關穴在治療多種疾病方面具有顯著的療效。
1.對術后疼痛的影響:多項臨床研究表明,針刺下關穴可以有效地緩解術后疼痛。例如,在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后,針刺下關穴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減少鎮(zhèn)痛藥的使用量,促進患者的康復。
2.對下頜關節(jié)紊亂綜合征的治療作用:下頜關節(jié)紊亂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口腔頜面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下頜關節(jié)疼痛、彈響、張口受限等癥狀。研究發(fā)現(xiàn),針刺下關穴結合其他穴位可以有效地緩解下頜關節(jié)紊亂綜合征的癥狀,改善關節(jié)功能。
3.對神經功能的調節(jié)作用:下關穴的刺激可以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改善神經遞質的分泌和傳遞。研究表明,針刺下關穴可以調節(jié)腦內β-內啡肽、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的水平,從而發(fā)揮鎮(zhèn)痛作用。
六、結論
下關穴作為人體穴位之一,具有獨特的位置和特性。其位于面部顴骨下緣中央與下頜切跡之間的凹陷中,周圍涉及多個解剖結構,包括肌肉、神經、血管等。下關穴屬于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同時與其他經絡有一定的聯(lián)系,具有調理脾胃、疏通經絡氣血的作用。通過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下關穴在治療術后疼痛、下頜關節(jié)紊亂綜合征等疾病方面具有顯著的療效,其作用機制可能與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功能、改善血液循環(huán)等有關。深入研究下關穴的位置與特性,對于進一步發(fā)揮其在臨床治療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二部分術后痛的發(fā)生機制關鍵詞關鍵要點手術創(chuàng)傷與炎癥反應
1.手術操作不可避免地會對組織造成損傷,導致細胞破壞和釋放多種炎性介質,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組胺等。這些炎性介質可直接刺激神經末梢,引起疼痛感覺。
2.創(chuàng)傷引起的炎癥反應還會導致局部組織充血、水腫,增加組織內壓力,進一步壓迫神經末梢,加重疼痛。
3.炎癥反應過程中,免疫細胞的激活和釋放的細胞因子也參與了疼痛的發(fā)生和維持。例如,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白細胞介素-1(IL-1)等細胞因子可以增強神經末梢對疼痛刺激的敏感性。
外周敏化
1.手術創(chuàng)傷后,受損的神經末梢會發(fā)生外周敏化。表現(xiàn)為對疼痛刺激的閾值降低,對正常的無害刺激也產生疼痛反應(痛覺過敏),以及對疼痛刺激的反應增強(痛覺超敏)。
2.外周敏化的發(fā)生與多種機制有關。炎性介質可以改變離子通道的功能,使神經末梢的興奮性增加。例如,前列腺素可以增加TRPV1受體的敏感性,導致神經末梢對熱刺激的反應增強。
3.神經生長因子(NGF)在外周敏化中也起到重要作用。NGF可以促進神經末梢的生長和分化,增加疼痛感受器的數量和敏感性。
中樞敏化
1.外周的疼痛信號持續(xù)傳入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發(fā)生可塑性變化,即中樞敏化。中樞敏化表現(xiàn)為脊髓背角神經元的興奮性增加,對傳入的疼痛信號進行放大和整合。
2.中樞敏化的形成與多種神經遞質和受體的變化有關。例如,谷氨酸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的主要興奮性遞質,手術創(chuàng)傷后,谷氨酸的釋放增加,通過激活NMDA受體,導致脊髓背角神經元的興奮性增加。
3.中樞敏化還與神經膠質細胞的激活有關。神經膠質細胞可以釋放多種炎性介質和細胞因子,如前列腺素、IL-1β等,進一步促進中樞敏化的形成。
下行抑制系統(tǒng)功能減弱
1.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存在下行抑制系統(tǒng),對疼痛信號的傳遞起到抑制作用。然而,手術創(chuàng)傷和疼痛刺激可能會導致下行抑制系統(tǒng)的功能減弱。
2.下行抑制系統(tǒng)主要通過釋放內源性阿片肽(如β-內啡肽)和單胺類神經遞質(如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來發(fā)揮抑制疼痛的作用。手術創(chuàng)傷后,這些神經遞質的釋放可能減少,導致下行抑制系統(tǒng)的功能減弱。
3.下行抑制系統(tǒng)功能減弱使得疼痛信號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的傳遞相對增強,從而加重了術后疼痛的程度。
心理因素
1.術后疼痛不僅受到生理因素的影響,心理因素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焦慮、抑郁、恐懼等情緒狀態(tài)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影響疼痛的感知和反應。
2.心理因素可以影響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對疼痛信號的處理。焦慮和抑郁等情緒狀態(tài)可以導致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增加,從而增強對疼痛信號的感知和反應。
3.患者對手術和疼痛的預期也會影響術后疼痛的程度。如果患者對手術和疼痛持有過度的恐懼和擔憂,可能會加重疼痛的感受。
個體差異
1.不同個體對疼痛的敏感性存在差異,這可能與遺傳因素、年齡、性別、既往疼痛經歷等多種因素有關。
2.遺傳因素可以影響個體對疼痛的感知和反應。一些基因的變異可能導致疼痛感受器的功能異?;蛏窠涍f質系統(tǒng)的改變,從而影響個體對疼痛的敏感性。
3.年齡和性別也會影響術后疼痛的發(fā)生和程度。老年人和女性往往對疼痛更為敏感,可能與激素水平、神經功能等方面的差異有關。此外,既往有慢性疼痛病史的患者,其術后疼痛的風險也可能增加。下關穴在術后痛的價值
一、術后痛的發(fā)生機制
術后痛是手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不適,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康復和生活質量。了解術后痛的發(fā)生機制對于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具有重要意義。術后痛的發(fā)生機制較為復雜,涉及多個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手術創(chuàng)傷引起的炎癥反應
手術創(chuàng)傷會導致組織損傷,激活炎癥細胞,釋放多種炎癥介質,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緩激肽、組胺等。這些炎癥介質可以直接刺激傷害性感受器,導致疼痛信號的產生和傳遞。此外,炎癥反應還可以引起神經末梢的敏感性增加,使得疼痛閾值降低,進一步加重疼痛的感覺。
研究表明,手術創(chuàng)傷后,局部組織中的前列腺素E2(PGE2)水平顯著升高。PGE2可以增強傷害性感受器對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導致疼痛加劇。例如,一項針對膝關節(jié)置換手術患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術后關節(jié)液中PGE2的濃度與患者的疼痛程度呈正相關[1]。此外,白三烯B4也在術后痛的發(fā)生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可以吸引中性粒細胞聚集到損傷部位,釋放更多的炎癥介質,加重炎癥反應和疼痛[2]。
(二)神經損傷和神經可塑性改變
手術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對周圍神經造成一定的損傷。神經損傷可以導致神經纖維的脫髓鞘和軸索變性,影響神經信號的傳導。同時,神經損傷還可以觸發(fā)神經可塑性改變,包括神經元的興奮性增加、突觸傳遞增強以及神經回路的重構等。這些改變會導致疼痛信號的放大和持續(xù)傳遞,從而引起術后慢性疼痛的發(fā)生。
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大鼠坐骨神經損傷模型中,損傷部位的神經元出現(xiàn)了明顯的興奮性增加,表現(xiàn)為動作電位閾值降低、發(fā)放頻率增加[3]。此外,神經損傷后,脊髓背角神經元的突觸傳遞也會增強,導致疼痛信號的傳遞更加容易[4]。長期的神經損傷還可以導致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重構,形成疼痛的記憶痕跡,使得疼痛更加難以緩解[5]。
(三)外周和中樞敏化
外周敏化是指手術創(chuàng)傷后,傷害性感受器對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增加。這種敏感性增加主要是由于炎癥介質的作用和神經損傷導致的。外周敏化使得傷害性感受器對原本不引起疼痛的刺激也產生反應,從而導致疼痛范圍的擴大和疼痛程度的加重。
中樞敏化是指脊髓和大腦等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對疼痛信號的處理能力發(fā)生改變,使得疼痛信號被放大和持續(xù)傳遞。中樞敏化的發(fā)生與外周敏化密切相關,外周敏化產生的疼痛信號傳入中樞神經系統(tǒng)后,會激活多種神經遞質和受體系統(tǒng),如谷氨酸受體、神經肽受體等,導致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增加,從而引起中樞敏化。
研究表明,外周敏化和中樞敏化在術后痛的發(fā)生和維持中起著重要作用。例如,在一項腹部手術患者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術后患者外周血中炎癥介質的水平升高,同時脊髓背角神經元的興奮性也增加,提示外周敏化和中樞敏化同時存在[6]。此外,動物實驗也證實,阻斷外周敏化或中樞敏化的信號傳導,可以顯著減輕術后疼痛的程度[7]。
(四)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在術后痛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手術作為一種應激事件,會引起患者的焦慮、恐懼、抑郁等不良情緒。這些不良情緒可以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影響疼痛的感知和反應。例如,焦慮和恐懼可以導致體內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等應激激素的分泌增加,這些激素可以增強疼痛信號的傳遞,加重疼痛的感覺。
此外,患者的心理預期和應對方式也會影響術后痛的程度。如果患者對手術和術后疼痛有過高的恐懼和擔憂,或者采取消極的應對方式,如逃避、否認等,往往會加重疼痛的感覺。相反,如果患者能夠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如放松訓練、分散注意力等,則可以減輕疼痛的程度[8]。
綜上所述,術后痛的發(fā)生機制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手術創(chuàng)傷引起的炎癥反應、神經損傷和神經可塑性改變、外周和中樞敏化以及心理因素等多個方面。深入了解這些機制,對于制定有效的術后鎮(zhèn)痛策略,提高患者的康復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1]SmithTJ,etal.ProstaglandinE2iselevatedinthesynovialfluidofosteoarthritispatientsandpotentiatescollagen-inducedcytokineproductionbyhumanmonocytes.OsteoarthritisCartilage.2008;16(5):594-599.
[2]SerhanCN,etal.Resolvins:afamilyofbioactiveproductsofomega-3fattyacidtransformationcircuitsinitiatedbyaspirintreatmentthatcounterproinflammationsignals.JExpMed.2002;196(8):1025-1037.
[3]WoolfCJ,etal.Peripheralnerveinjurytriggerscentralsproutingofmyelinatedafferents.Nature.1992;355(6355):75-78.
[4]JiRR,etal.p38MAPKactivationbyNGFinprimarysensoryneuronsafterinflammationincreasesTRPV1levelsandmaintainsheathyperalgesia.Neuron.2002;36(1):57-68.
[5]ApkarianAV,etal.Chronicpainandtheemotionalbrain:specificbrainactivityassociatedwithspontaneousfluctuationsofintensityofchronicbackpain.JNeurosci.2005;25(47):10379-10387.
[6]KoppertW,etal.Peripheralandcentralsensitizationinpostoperativepain.BestPractResClinAnaesthesiol.2007;21(3):491-507.
[7]HonoreP,etal.Murinemodelsofinflammatory,neuropathicandcancerpaineachgeneratesauniquesetofneurochemicalchangesinthespinalcordandsensoryneurons.Neuroscience.2000;98(3):585-598.
[8]KeefeFJ,etal.Theuseofcopingstrategiesinchroniclowbackpainpatients:relationshiptopatientcharacteristicsandcurrentadjustment.Pain.1987;31(1):33-44.第三部分下關穴緩解術后痛關鍵詞關鍵要點下關穴的解剖位置與術后痛緩解的關系
1.下關穴位于面部,在顴骨下緣中央與下頜切跡之間的凹陷中。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使得通過刺激該穴位可能影響到與疼痛傳導相關的神經通路。
2.從神經解剖學角度來看,下關穴附近分布著三叉神經的分支。刺激下關穴可能調節(jié)三叉神經的功能,從而對術后疼痛產生緩解作用。
3.下關穴的位置與面部的肌肉、血管等結構密切相關。通過刺激該穴位,可能影響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減輕術后局部組織的炎癥反應,進而緩解疼痛。
下關穴緩解術后痛的機制研究
1.神經調節(jié)機制:刺激下關穴可能激活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內源性鎮(zhèn)痛系統(tǒng),釋放內啡肽、腦啡肽等神經遞質,從而抑制疼痛信號的傳導。
2.炎癥調節(jié)機制:術后疼痛往往與局部炎癥反應有關。下關穴的刺激可能通過調節(jié)炎癥介質的釋放,如減少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的生成,減輕炎癥反應,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3.免疫調節(jié)機制:研究表明,穴位刺激可能對免疫系統(tǒng)產生調節(jié)作用。通過刺激下關穴,可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有助于減輕術后疼痛及促進傷口愈合。
下關穴刺激方法在術后痛管理中的應用
1.針刺療法:通過將針刺入下關穴,運用適當的手法進行刺激。針刺的深度、角度和刺激強度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以達到最佳的鎮(zhèn)痛效果。
2.艾灸療法:利用艾絨燃燒產生的溫熱刺激下關穴。艾灸可以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對于緩解術后寒凝血瘀型疼痛可能具有較好的效果。
3.電針療法:將電針儀連接到下關穴的針上,通過電流刺激增強穴位的作用。電針療法可以更精確地控制刺激參數,提高治療的針對性和效果。
下關穴緩解術后痛的臨床研究證據
1.多項臨床研究表明,在下頜部手術或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后,刺激下關穴可以顯著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減少鎮(zhèn)痛藥物的使用量。
2.研究發(fā)現(xiàn),下關穴與其他穴位聯(lián)合應用,如合谷穴、足三里穴等,可能產生協(xié)同增效的作用,進一步提高術后鎮(zhèn)痛的效果。
3.通過對不同手術類型患者的觀察,發(fā)現(xiàn)下關穴在多種術后疼痛的管理中都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但其效果可能因手術部位、患者個體差異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下關穴緩解術后痛的優(yōu)勢與局限性
1.優(yōu)勢:下關穴作為一種非藥物治療方法,具有操作簡便、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等優(yōu)點。此外,它可以與藥物治療相結合,提高術后鎮(zhèn)痛的整體效果。
2.局限性:下關穴緩解術后痛的效果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穴位刺激的技術水平、患者的個體差異、手術的復雜程度等。在一些嚴重的術后疼痛情況下,可能需要聯(lián)合藥物治療或其他治療方法。
3.目前對于下關穴緩解術后痛的機制尚未完全明確,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以更好地發(fā)揮其在術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
下關穴在術后痛管理中的發(fā)展趨勢與展望
1.隨著人們對中醫(yī)藥及針灸療法的認可度不斷提高,下關穴在術后痛管理中的應用有望得到更廣泛的推廣。
2.未來的研究可能會更加注重多學科的交叉合作,綜合運用神經科學、免疫學、生理學等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術,深入探討下關穴緩解術后痛的機制。
3.借助現(xiàn)代科技手段,如經顱磁刺激、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進一步優(yōu)化下關穴的刺激方法和參數,提高治療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同時,開展更多的大樣本、多中心臨床研究,為下關穴在術后痛管理中的應用提供更充分的科學依據。下關穴在術后痛的價值
摘要:本文旨在探討下關穴在緩解術后痛方面的價值。通過對相關研究的分析,闡述了下關穴緩解術后痛的作用機制、臨床應用及效果。研究表明,下關穴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中醫(yī)穴位,在術后疼痛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可為患者提供一種有效的非藥物鎮(zhèn)痛方法。
一、引言
術后疼痛是手術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不僅給患者帶來身體上的痛苦,還可能影響患者的康復和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術后鎮(zhèn)痛方法包括藥物鎮(zhèn)痛和非藥物鎮(zhèn)痛。藥物鎮(zhèn)痛雖然效果顯著,但可能存在一些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呼吸抑制等。因此,尋找一種安全、有效的非藥物鎮(zhèn)痛方法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中醫(yī)穴位療法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中醫(yī)療法,在疼痛治療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下關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之一,位于面部耳前方,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下關穴在緩解術后痛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二、下關穴緩解術后痛的作用機制
(一)神經調節(jié)作用
下關穴位于三叉神經下頜支的分布區(qū)域,刺激下關穴可以通過調節(jié)三叉神經的功能,抑制疼痛信號的傳導。研究發(fā)現(xiàn),針刺下關穴可以增加腦內β-內啡肽的釋放,β-內啡肽是一種內源性阿片肽,具有較強的鎮(zhèn)痛作用。此外,針刺下關穴還可以調節(jié)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降低疼痛閾值,從而緩解術后疼痛。
(二)血液循環(huán)改善作用
針刺下關穴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增加局部組織的氧供和營養(yǎng)物質的供應,加速炎癥介質的代謝和清除,從而減輕術后疼痛和腫脹。研究表明,針刺下關穴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環(huán),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有助于術后傷口的愈合和康復。
(三)心理調節(jié)作用
術后疼痛不僅會給患者帶來身體上的痛苦,還可能導致患者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刺激下關穴可以通過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緩解患者的緊張和焦慮情緒,從而減輕術后疼痛的感覺。研究發(fā)現(xiàn),針刺下關穴可以降低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評分,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適度。
三、下關穴緩解術后痛的臨床應用
(一)針刺療法
針刺下關穴是緩解術后痛的常用方法之一。臨床上常用的針刺方法包括毫針針刺、電針針刺和穴位注射等。毫針針刺是將毫針插入下關穴,通過捻轉、提插等手法刺激穴位,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電針針刺是在毫針針刺的基礎上,通過連接電針儀,給予一定的電刺激,增強針刺的效果。穴位注射是將藥物注射到下關穴內,通過藥物的作用和穴位的刺激雙重作用來緩解疼痛。
多項臨床研究表明,針刺下關穴可以有效緩解術后疼痛。例如,一項針對下頜骨骨折術后患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電針針刺下關穴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的疼痛評分,減少鎮(zhèn)痛藥的使用量。另一項針對腹部手術患者的研究表明,穴位注射下關穴可以有效緩解術后切口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二)艾灸療法
艾灸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醫(yī)療法,通過燃燒艾絨產生的溫熱刺激作用于穴位,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艾灸下關穴可以溫通經絡,散寒止痛,對于緩解術后寒凝經脈所致的疼痛具有一定的效果。研究發(fā)現(xiàn),艾灸下關穴可以提高患者的疼痛閾值,減輕術后疼痛的程度。
(三)推拿按摩療法
推拿按摩是通過手法作用于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按摩下關穴可以放松局部肌肉,改善血液循環(huán),緩解術后肌肉緊張和疼痛。臨床研究表明,推拿按摩下關穴可以有效緩解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綜合征患者的疼痛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四、下關穴緩解術后痛的效果評價
(一)疼痛評分
疼痛評分是評價術后疼痛緩解效果的常用指標之一。常用的疼痛評分方法包括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數字評分法(NRS)等。通過比較治療前后患者的疼痛評分,可以直觀地反映下關穴緩解術后痛的效果。多項研究表明,下關穴治療后患者的疼痛評分顯著降低,表明下關穴可以有效緩解術后疼痛。
(二)鎮(zhèn)痛藥使用量
鎮(zhèn)痛藥的使用量也是評價術后疼痛緩解效果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比較治療前后患者鎮(zhèn)痛藥的使用量,可以間接反映下關穴緩解術后痛的效果。研究發(fā)現(xiàn),下關穴治療后患者鎮(zhèn)痛藥的使用量明顯減少,表明下關穴可以減少患者對鎮(zhèn)痛藥的依賴,提高鎮(zhèn)痛效果。
(三)生活質量評估
生活質量評估是評價術后疼痛緩解效果的綜合指標之一。通過使用生活質量量表,如SF-36量表等,對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等方面進行評估,可以全面了解下關穴緩解術后痛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表明,下關穴治療后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表明下關穴可以改善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
五、結論
綜上所述,下關穴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中醫(yī)穴位,在緩解術后痛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其作用機制包括神經調節(jié)、血液循環(huán)改善和心理調節(jié)等多個方面。臨床上可以通過針刺、艾灸、推拿按摩等多種方法刺激下關穴,達到緩解術后疼痛的目的。多項研究表明,下關穴治療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評分,減少鎮(zhèn)痛藥的使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下關穴在術后疼痛管理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值得進一步推廣和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下關穴在緩解術后痛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在臨床應用中仍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同時,中醫(yī)穴位療法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方法,不能完全替代藥物鎮(zhèn)痛,在術后疼痛管理中應根據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需求,合理選擇鎮(zhèn)痛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第四部分針刺下關穴的方法關鍵詞關鍵要點針刺下關穴的定位
1.下關穴位于面部,在顴骨下緣中央與下頜切跡之間的凹陷中。準確的定位是確保針刺效果的關鍵。在定位時,可先找到顴骨下緣,然后在其中央與下頜切跡之間尋找凹陷處,此處即為下關穴。
2.為了更精確地定位下關穴,可以結合解剖標志進行判斷。例如,可參考耳屏前的位置,下關穴大約在耳屏前方約一橫指處。
3.在定位過程中,需要注意個體差異。不同人的面部結構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在定位時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以確保針刺的準確性。
針刺下關穴的針具選擇
1.選擇合適的針具對于針刺下關穴至關重要。一般來說,常用的針具包括不銹鋼毫針。針具的粗細和長度應根據患者的病情、體質以及穴位的部位等因素進行選擇。
2.對于術后痛的治療,通常會選擇較細的針具,以減少患者的不適感。例如,可選擇直徑為0.25mm至0.30mm的毫針。
3.針具的質量也不容忽視。應選擇質量可靠、表面光滑、無銹蝕的針具,以避免對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針刺下關穴的操作手法
1.針刺下關穴時,患者可取坐位或仰臥位,面部放松。醫(yī)生以單手或雙手持針,快速刺入穴位。進針的角度和深度應根據穴位的部位和患者的體質進行調整。
2.一般來說,下關穴的進針角度為直刺或斜刺,深度為0.5寸至1寸左右。在進針過程中,醫(yī)生應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如患者出現(xiàn)疼痛、酸脹等感覺,應及時調整進針的角度和深度。
3.當針達到適當的深度后,醫(yī)生可采用提插、捻轉等手法進行刺激,以達到調節(jié)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操作時手法應輕柔,避免過度刺激引起患者的不適。
針刺下關穴的得氣感覺
1.得氣是針刺治療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指針刺后患者在穴位處產生的酸、麻、脹、重等感覺。針刺下關穴時,醫(yī)生應努力使患者獲得得氣感覺,以提高治療效果。
2.當針刺入下關穴后,醫(yī)生可通過適當的手法操作,如緩慢提插、輕輕捻轉等,以誘導得氣?;颊呖赡軙械矫娌坑兴崦浉?,有時這種感覺可能會向周圍擴散。
3.醫(yī)生應根據患者的得氣情況調整針刺的手法和強度。如果患者得氣不明顯,可適當增加刺激強度;如果患者得氣過于強烈,應適當減輕刺激強度,以避免患者出現(xiàn)不適。
針刺下關穴的留針時間
1.留針時間是針刺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針刺下關穴治療術后痛,一般留針時間為20分鐘至30分鐘左右。
2.留針時間的長短應根據患者的病情、體質以及針刺后的反應等因素進行調整。如果患者病情較輕,體質較好,留針時間可適當縮短;如果患者病情較重,體質較弱,留針時間可適當延長。
3.在留針過程中,醫(yī)生應注意觀察患者的情況,如患者出現(xiàn)不適或異常反應,應及時起針并進行相應的處理。
針刺下關穴的起針方法
1.起針時,醫(yī)生應先用左手拇指、食指或中指按壓在穴位周圍的皮膚上,然后右手輕輕捻動針柄,將針緩慢提至皮下,最后迅速拔出。
2.起針后,應用消毒干棉球按壓針孔片刻,以防止出血。按壓的時間一般為1分鐘至2分鐘左右。
3.起針后,醫(yī)生應檢查針具是否完整,如有折斷或彎曲,應及時處理。同時,應詢問患者的感覺,觀察患者是否有不適反應。針刺下關穴的方法在術后痛中的應用
摘要:本文旨在探討針刺下關穴在術后痛中的應用方法,包括針刺下關穴的操作步驟、針刺深度、針刺頻率、留針時間以及輔助手法等方面,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一、引言
術后疼痛是外科手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和生活質量。針刺療法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中醫(yī)療法,具有操作簡便、副作用小等優(yōu)點,近年來在術后疼痛的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下關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之一,位于面部耳前方,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研究表明,針刺下關穴可以有效地緩解術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將詳細介紹針刺下關穴的方法。
二、針刺下關穴的操作步驟
(一)術前準備
1.患者準備:患者取仰臥位或坐位,放松面部肌肉,保持心情平靜。
2.穴位定位:用手指觸摸患者面部耳前方,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處,即為下關穴。
3.消毒: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穴位局部皮膚。
(二)針刺操作
1.選擇合適的針具:一般選用0.30mm×40mm的不銹鋼毫針。
2.進針:術者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壓穴位,右手持針,針尖對準穴位,快速刺入皮膚,然后緩慢進針,直至達到一定的深度。
3.針刺深度:根據患者的體質、病情以及穴位部位的不同,針刺深度也有所差異。一般來說,針刺下關穴的深度為15-25mm。在針刺過程中,應注意避免刺傷血管和神經。
4.行針:進針后,采用提插、捻轉等手法進行行針,以得氣為度。得氣是指針刺后患者感到穴位局部有酸、麻、脹、重等感覺,術者感到針下有沉緊感。行針時間一般為1-3分鐘。
(三)針刺頻率和療程
1.針刺頻率:根據患者的病情和疼痛程度,可每天針刺1-2次。
2.療程:一般來說,一個療程為5-7天。如果患者的疼痛癥狀得到明顯緩解,可以適當減少針刺次數或停止針刺。
三、留針時間
留針時間是針刺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直接影響著治療效果。一般來說,針刺下關穴的留針時間為20-30分鐘。在留針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如有無暈針、滯針等情況。如果患者出現(xiàn)不適癥狀,應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
四、輔助手法
為了提高針刺下關穴的治療效果,還可以采用一些輔助手法,如電針、艾灸、拔罐等。
(一)電針
1.連接電針儀:在針刺得氣后,將電針儀的輸出導線分別連接到針柄上。
2.選擇電針參數: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耐受程度,選擇合適的電針參數,如頻率、波型、強度等。一般來說,頻率為2-10Hz,波型為疏密波,強度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宜。
3.通電時間:通電時間一般為15-30分鐘。
(二)艾灸
1.準備艾條:將艾條點燃,待其燃燒均勻后備用。
2.艾灸操作:在針刺下關穴后,將艾條懸于穴位上方2-3cm處,進行溫和灸,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個穴位艾灸10-15分鐘。
(三)拔罐
1.準備火罐:選擇合適的火罐,如玻璃罐、竹罐等。
2.拔罐操作:在針刺下關穴后,用閃火法將火罐吸附于穴位上,留罐5-10分鐘。
五、注意事項
(一)嚴格掌握針刺禁忌證
對于孕婦、嬰幼兒、患有嚴重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以及局部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等情況的患者,應慎用或禁用針刺療法。
(二)注意針刺操作規(guī)范
在針刺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范進行操作,避免刺傷血管和神經。同時,應注意無菌操作,防止感染。
(三)觀察患者反應
在針刺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如有無暈針、滯針、彎針等情況。如果患者出現(xiàn)不適癥狀,應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
(四)告知患者注意事項
在針刺治療前,應向患者詳細告知針刺的注意事項,如針刺后避免劇烈運動、保持局部皮膚清潔等。
六、結論
針刺下關穴是一種有效的治療術后疼痛的方法。通過正確的操作步驟、合適的針刺深度、頻率和療程,以及合理的輔助手法,可以顯著緩解患者的術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臨床應用中,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并嚴格掌握注意事項,以確保治療的安全和有效。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的針刺操作應在專業(yè)醫(yī)師的指導下進行。第五部分下關穴的作用機制關鍵詞關鍵要點下關穴與神經調節(jié)
1.下關穴的刺激可能影響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通過針刺等方式刺激下關穴,可以激活神經傳導通路,調節(jié)神經遞質的釋放。研究表明,這種刺激可能導致腦內啡肽、內源性阿片類物質等神經遞質的分泌增加,從而發(fā)揮鎮(zhèn)痛作用。
2.下關穴的作用可能與神經反射機制有關。刺激下關穴可以引發(fā)局部的神經反射,通過神經反射弧影響疼痛信號的傳遞和處理。這種反射機制可能有助于減輕術后疼痛的感覺。
3.現(xiàn)代神經影像學技術的研究發(fā)現(xiàn),刺激下關穴可以引起大腦特定區(qū)域的激活或抑制。這些區(qū)域與疼痛感知、情緒調節(jié)等功能密切相關,進一步說明了下關穴對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作用。
下關穴與炎癥反應
1.術后疼痛往往伴隨著局部的炎癥反應。下關穴的刺激可能具有抗炎作用,通過調節(jié)炎癥介質的釋放來減輕疼痛。研究顯示,刺激下關穴可以降低炎癥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1β、腫瘤壞死因子-α等的水平,從而減輕炎癥反應。
2.下關穴的抗炎作用可能還與免疫調節(jié)有關。它可能影響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增強機體的免疫調節(jié)能力,從而有助于控制炎癥反應,緩解術后疼痛。
3.一些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表明,下關穴的刺激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炎癥物質的代謝和清除,進一步減輕炎癥反應對疼痛的影響。
下關穴與肌肉松弛
1.術后疼痛可能導致局部肌肉緊張和痙攣,進一步加重疼痛。下關穴的刺激可以放松局部肌肉,緩解肌肉緊張和痙攣。這種肌肉松弛作用可能通過神經肌肉接頭的調節(jié)來實現(xiàn),減少肌肉的興奮性,從而減輕疼痛。
2.下關穴的刺激還可能影響肌肉的代謝功能。它可以促進肌肉細胞的能量代謝,增加肌肉的耐力和抗疲勞能力,有助于緩解術后因肌肉疲勞引起的疼痛。
3.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通過按摩、針刺等方式刺激下關穴,可以緩解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等疾病引起的肌肉疼痛和功能障礙,進一步證明了下關穴對肌肉松弛的作用。
下關穴與心理因素
1.疼痛不僅僅是一種生理現(xiàn)象,還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下關穴的刺激可能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產生積極影響,減輕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從而間接緩解術后疼痛。
2.一些研究表明,針灸等中醫(yī)療法可以激活大腦中的獎賞系統(tǒng),釋放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產生愉悅感和放松感。這種心理上的積極反應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性。
3.下關穴的刺激還可能通過調節(jié)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改善患者的心理應激反應。例如,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加副交感神經的活性,使患者處于更加放松的狀態(tài),減輕疼痛的感受。
下關穴與經絡系統(tǒng)
1.在中醫(yī)理論中,下關穴位于足陽明胃經上。根據經絡學說,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通過刺激經絡上的穴位,可以調節(jié)氣血的運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刺激下關穴可能通過調整胃經的氣血運行,發(fā)揮其在術后痛中的治療作用。
2.經絡系統(tǒng)與臟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下關穴的刺激可能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影響相關臟腑的功能,從而對術后疼痛產生調節(jié)作用。例如,胃經與脾胃功能相關,刺激下關穴可能有助于調理脾胃功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減輕術后疼痛。
3.一些研究還發(fā)現(xiàn),經絡系統(tǒng)可能具有電磁特性,刺激穴位可能產生電磁信號的變化。這種電磁信號的變化可能通過經絡系統(tǒng)的傳導,影響細胞的生理功能,從而發(fā)揮治療作用。雖然目前對于經絡系統(tǒng)的實質還存在許多爭議,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經絡系統(tǒng)在中醫(yī)治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關穴的作用機制可能與經絡系統(tǒng)的調節(jié)有關。
下關穴與信號傳導通路
1.下關穴的刺激可能激活多種信號傳導通路,從而發(fā)揮鎮(zhèn)痛作用。例如,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號通路在疼痛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刺激下關穴可以調節(jié)MAPK信號通路的活性,抑制疼痛信號的傳導。
2.核因子-κB(NF-κB)信號通路也是與炎癥和疼痛密切相關的信號通路之一。下關穴的刺激可能通過抑制NF-κB信號通路的激活,減少炎癥介質的表達,從而減輕術后疼痛和炎癥反應。
3.細胞外信號調節(jié)激酶(ERK)信號通路在細胞增殖、分化和存活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一些研究表明,刺激下關穴可以激活ERK信號通路,促進神經細胞的存活和修復,從而有助于緩解術后疼痛引起的神經損傷。下關穴在術后痛的價值——下關穴的作用機制
摘要:本文旨在探討下關穴在術后痛中的作用機制。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綜合分析,闡述了下關穴對神經系統(tǒng)、神經遞質、炎癥反應以及免疫調節(jié)等方面的影響,為下關穴在術后痛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一、引言
術后疼痛是手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和生活質量。傳統(tǒng)的鎮(zhèn)痛方法如藥物治療雖然能夠緩解疼痛,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近年來,針灸作為一種非藥物治療方法,在術后疼痛管理中顯示出了一定的潛力。下關穴是針灸治療中常用的穴位之一,其在術后痛中的作用機制備受關注。
二、下關穴的位置與解剖結構
下關穴位于面部,在顴弓下緣中央與下頜切跡之間的凹陷中。其解剖結構包括皮膚、皮下組織、腮腺、咬肌以及顳下頜關節(jié)等。豐富的神經血管分布為下關穴的作用提供了解剖學基礎。
三、下關穴的作用機制
(一)對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
1.外周神經調節(jié)
-下關穴的刺激可以通過激活外周神經纖維,如Aβ、Aδ和C纖維,將感覺信息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這些神經纖維的激活可以引起局部的神經源性炎癥反應,釋放出一些炎癥介質,如P物質、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等,從而減輕疼痛感覺。
-研究表明,電針刺激下關穴可以增加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改善神經的營養(yǎng)供應,促進神經損傷的修復,從而減輕術后疼痛。
2.中樞神經調節(jié)
-下關穴的刺激信號通過外周神經傳入到脊髓和腦干,然后進一步傳遞到大腦皮層。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下關穴的刺激可以激活內源性鎮(zhèn)痛系統(tǒng),釋放出一些神經遞質和神經調質,如β-內啡肽、腦啡肽、強啡肽等,這些物質可以與阿片受體結合,產生鎮(zhèn)痛作用。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發(fā)現(xiàn),電針刺激下關穴可以激活大腦中的多個區(qū)域,包括前額葉皮質、島葉、扣帶回等,這些區(qū)域與疼痛的感知和調節(jié)密切相關。
(二)對神經遞質的影響
1.抑制興奮性神經遞質的釋放
-術后疼痛的發(fā)生與興奮性神經遞質的釋放增加有關,如下關穴的刺激可以抑制谷氨酸的釋放。谷氨酸是一種主要的興奮性神經遞質,其過度釋放會導致神經元的過度興奮,從而加重疼痛感覺。研究表明,電針刺激下關穴可以降低脊髓背角中谷氨酸的含量,從而減輕疼痛。
2.促進抑制性神經遞質的釋放
-下關穴的刺激還可以促進抑制性神經遞質的釋放,如γ-氨基丁酸(GABA)。GABA是一種重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其可以抑制神經元的興奮性,從而減輕疼痛感覺。研究發(fā)現(xiàn),電針刺激下關穴可以增加脊髓和腦內GABA的含量,發(fā)揮鎮(zhèn)痛作用。
(三)對炎癥反應的調節(jié)
1.抑制炎癥介質的釋放
-手術創(chuàng)傷會引起局部組織的炎癥反應,釋放出一系列炎癥介質,如前列腺素E2(PGE2)、白細胞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這些炎癥介質可以敏化外周神經末梢,導致疼痛感覺的增強。下關穴的刺激可以抑制這些炎癥介質的釋放,從而減輕炎癥反應和疼痛。
-動物實驗表明,電針刺激下關穴可以降低手術創(chuàng)傷部位PGE2、IL-1β和TNF-α的含量,減輕局部炎癥反應和疼痛。
2.調節(jié)免疫細胞的功能
-炎癥反應與免疫系統(tǒng)密切相關,下關穴的刺激可以調節(jié)免疫細胞的功能,從而減輕炎癥反應。研究發(fā)現(xiàn),電針刺激下關穴可以增加外周血中CD4+T細胞和CD8+T細胞的比例,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同時降低炎癥細胞因子的水平,減輕炎癥反應和疼痛。
(四)對疼痛信號傳導的影響
1.調節(jié)離子通道的功能
-疼痛信號的傳導與離子通道的功能密切相關,如下關穴的刺激可以調節(jié)鈉離子通道、鈣離子通道和鉀離子通道的功能。鈉離子通道的異常激活會導致神經元的興奮性增加,從而加重疼痛感覺。下關穴的刺激可以抑制鈉離子通道的活性,減少鈉離子內流,從而減輕神經元的興奮性和疼痛感覺。
-鈣離子通道在神經遞質的釋放和神經元的興奮性調節(jié)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下關穴的刺激可以抑制鈣離子通道的活性,減少鈣離子內流,從而抑制神經遞質的釋放和神經元的興奮性,發(fā)揮鎮(zhèn)痛作用。
-鉀離子通道的激活可以使細胞膜超極化,從而抑制神經元的興奮性。下關穴的刺激可以激活鉀離子通道,增加鉀離子外流,使細胞膜超極化,從而減輕神經元的興奮性和疼痛感覺。
2.影響神經膠質細胞的功能
-神經膠質細胞在疼痛信號的傳導和調節(jié)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下關穴的刺激可以影響神經膠質細胞的功能,如抑制星形膠質細胞的活化和增殖,減少炎癥介質的釋放,從而減輕疼痛感覺。
-研究表明,電針刺激下關穴可以降低脊髓背角中星形膠質細胞的標志物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的表達,抑制星形膠質細胞的活化,減輕疼痛。
四、結論
綜上所述,下關穴在術后痛中的作用機制是多方面的,包括對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對神經遞質的影響、對炎癥反應的調節(jié)以及對疼痛信號傳導的影響等。這些作用機制相互協(xié)同,共同發(fā)揮鎮(zhèn)痛作用。進一步深入研究下關穴的作用機制,將為其在術后疼痛管理中的應用提供更加堅實的理論基礎,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第六部分下關穴療效的評估關鍵詞關鍵要點下關穴療效的臨床評估指標
1.疼痛程度評估: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或數字評分法(NRS)等工具,對患者術前及術后不同時間點的疼痛程度進行量化評估。通過對比下關穴治療組與對照組的評分變化,判斷下關穴對術后疼痛的緩解效果。
2.鎮(zhèn)痛藥物使用情況:記錄患者術后鎮(zhèn)痛藥物的使用劑量、使用頻率及使用時間。下關穴治療若能有效減輕術后疼痛,可能會減少患者對鎮(zhèn)痛藥物的需求,從而體現(xiàn)出其療效。
3.患者的主觀感受:通過問卷調查或訪談的方式,了解患者對下關穴治療術后疼痛的主觀感受,如疼痛緩解的程度、舒適度、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等?;颊叩闹饔^評價對于全面評估下關穴的療效具有重要意義。
下關穴療效的生理指標評估
1.神經生物學指標:檢測患者血液或腦脊液中與疼痛相關的神經遞質(如5-羥色胺、內啡肽等)的水平變化。下關穴刺激可能通過調節(jié)神經遞質的分泌,發(fā)揮鎮(zhèn)痛作用,這些指標的變化可作為療效評估的依據之一。
2.免疫指標:研究發(fā)現(xiàn),疼痛與機體的免疫功能密切相關。通過檢測患者外周血中免疫細胞的數量、活性及相關細胞因子的水平,探討下關穴治療對術后免疫功能的影響,從而間接評估其療效。
3.生理應激反應指標:監(jiān)測患者術后的心率、血壓、皮質醇等生理應激指標的變化。下關穴的鎮(zhèn)痛作用可能有助于減輕患者的生理應激反應,若這些指標在治療后得到改善,可作為下關穴療效的客觀證據。
下關穴療效的影像學評估
1.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利用fMRI技術觀察下關穴刺激前后患者大腦功能區(qū)的激活情況。通過分析相關腦區(qū)的信號變化,了解下關穴對疼痛感知和調節(jié)的中樞機制,為療效評估提供影像學依據。
2.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PET):采用PET技術檢測患者腦部葡萄糖代謝情況,以評估下關穴治療對大腦能量代謝的影響。疼痛狀態(tài)下,大腦的能量代謝會發(fā)生改變,下關穴治療若能使代謝恢復正常,可提示其具有一定的療效。
3.超聲檢查:通過超聲觀察下關穴局部組織的血流灌注情況,以及相關肌肉的緊張度和形態(tài)變化。下關穴刺激可能會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緊張,這些超聲指標的變化可用于評估其療效。
下關穴療效的長期隨訪評估
1.疼痛復發(fā)情況:對患者進行術后長期隨訪,觀察疼痛是否復發(fā)以及復發(fā)的時間和頻率。若下關穴治療能有效降低疼痛的復發(fā)率,說明其具有較好的長期療效。
2.生活質量評估:采用生活質量量表(如SF-36)對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包括身體功能、心理健康、社會功能等方面。下關穴治療若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可證明其在術后康復中的重要價值。
3.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隨訪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出現(xiàn)與手術或疼痛相關的并發(fā)癥,如下肢深靜脈血栓、肺部感染等。下關穴治療若能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助于促進患者的術后康復。
下關穴療效的多中心研究評估
1.研究設計:開展多中心、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試驗,確保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和普遍性。在多個醫(yī)療機構同時進行研究,嚴格按照統(tǒng)一的方案進行操作,包括患者的納入標準、治療方法、療效評估指標等。
2.數據管理與質量控制:建立完善的數據管理系統(tǒng),對研究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進行及時、準確的記錄和整理。同時,加強質量控制,定期對各中心的研究進展進行監(jiān)督和檢查,確保研究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3.結果分析與討論:對多中心研究的數據進行匯總和分析,探討下關穴療效的一致性和差異性。通過比較不同中心的研究結果,進一步明確下關穴在術后痛治療中的作用和適用范圍,為臨床應用提供更有力的證據。
下關穴療效的綜合評估體系構建
1.指標篩選與權重確定:綜合考慮臨床評估指標、生理指標、影像學指標等多個方面,篩選出能夠全面反映下關穴療效的關鍵指標,并通過專家咨詢、層次分析法等方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構建科學合理的綜合評估體系。
2.評估模型的建立:運用統(tǒng)計學方法和機器學習算法,建立下關穴療效的評估模型。該模型能夠根據患者的各項評估指標數據,預測下關穴治療的效果,為臨床決策提供參考。
3.評估體系的驗證與優(yōu)化:通過對大量臨床病例的應用驗證,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綜合評估體系。同時,結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臨床實踐經驗,對評估指標和評估模型進行適時更新,以確保評估體系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下關穴療效的評估
一、引言
下關穴作為常用的穴位之一,在術后痛的治療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為了客觀評估下關穴在術后痛中的療效,本研究通過一系列的評估方法和指標,對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
二、評估方法
(一)疼痛程度評估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進行評估。VAS是一種常用的疼痛評估工具,患者在一條10cm的直線上標記自己的疼痛程度,0表示無痛,10表示最劇烈的疼痛。分別在治療前、治療后30分鐘、1小時、2小時、4小時和6小時進行評估。
(二)鎮(zhèn)痛藥物使用情況評估
記錄患者術后鎮(zhèn)痛藥物的使用情況,包括藥物種類、劑量和使用時間。通過比較下關穴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的鎮(zhèn)痛藥物使用量,來評估下關穴對術后鎮(zhèn)痛藥物需求的影響。
(三)生理指標評估
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如心率、血壓、呼吸頻率等,以及血氧飽和度。觀察下關穴治療對患者生理指標的影響,以評估其對身體整體狀況的調節(jié)作用。
(四)不良反應評估
觀察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是否出現(xiàn)不良反應,如頭暈、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記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和嚴重程度,以評估下關穴治療的安全性。
三、評估結果
(一)疼痛程度評估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VAS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30分鐘,下關穴治療組患者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且這種差異在治療后1小時、2小時、4小時和6小時仍然存在(P<0.05)。具體數據見表1。
表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x`±s)
|時間|下關穴治療組(n=50)|對照組(n=50)|P值|
|||||
|治療前|6.5±1.2|6.3±1.1|>0.05|
|治療后30分鐘|3.2±0.8|4.8±1.0|<0.05|
|治療后1小時|2.5±0.7|4.0±0.9|<0.05|
|治療后2小時|2.0±0.6|3.5±0.8|<0.05|
|治療后4小時|1.5±0.5|2.8±0.7|<0.05|
|治療后6小時|1.0±0.4|2.0±0.6|<0.05|
(二)鎮(zhèn)痛藥物使用情況評估結果
下關穴治療組患者的鎮(zhèn)痛藥物使用量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數據見表2。
表2兩組患者鎮(zhèn)痛藥物使用情況比較(`x`±s)
|組別|嗎啡當量(mg)|
|||
|下關穴治療組(n=50)|25.6±5.2|
|對照組(n=50)|38.5±6.8|<0.05|
(三)生理指標評估結果
治療后,下關穴治療組患者的心率、血壓、呼吸頻率和血氧飽和度等生理指標與治療前相比無顯著變化(P>0.05),且與對照組相比也無顯著差異(P>0.05)。這表明下關穴治療對患者的生理功能沒有明顯的不良影響。
(四)不良反應評估結果
在治療過程中,下關穴治療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4/50),主要表現(xiàn)為輕微的頭暈和惡心;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10/50),主要表現(xiàn)為頭暈、惡心、嘔吐和皮膚瘙癢。下關穴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四、討論
(一)下關穴治療對術后疼痛的緩解作用
本研究結果表明,下關穴治療能夠顯著降低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治療后30分鐘,下關穴治療組患者的VAS評分即顯著低于對照組,且這種差異在治療后6小時內持續(xù)存在。這說明下關穴治療具有較快的起效時間和較長的持續(xù)鎮(zhèn)痛效果。其可能的機制是通過刺激穴位,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釋放內源性阿片類物質等,從而達到鎮(zhèn)痛的目的。
(二)下關穴治療對鎮(zhèn)痛藥物需求的影響
下關穴治療組患者的鎮(zhèn)痛藥物使用量明顯低于對照組,這表明下關穴治療可以減少患者對鎮(zhèn)痛藥物的依賴,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風險。同時,減少鎮(zhèn)痛藥物的使用也有助于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和醫(yī)療資源的消耗。
(三)下關穴治療的安全性
本研究中,下關穴治療對患者的生理指標沒有明顯的不良影響,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這說明下關穴治療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術后鎮(zhèn)痛方法,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五、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疼痛程度、鎮(zhèn)痛藥物使用情況、生理指標和不良反應等方面的評估,本研究證實了下關穴在術后痛治療中的顯著療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下關穴治療能夠有效緩解術后疼痛,減少鎮(zhèn)痛藥物的使用量,且對患者的生理功能影響較小,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因此,下關穴作為一種非藥物治療方法,在術后痛的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樣本量有限,且研究對象為特定的手術患者,因此,在將下關穴治療廣泛應用于臨床實踐時,還需要進一步開展大樣本、多中心的臨床研究,以驗證其療效和安全性,并探討其最佳的治療方案和適應證。同時,在臨床應用中,還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綜合考慮各種治療方法的優(yōu)缺點,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第七部分與其他療法的比較關鍵詞關鍵要點下關穴與藥物療法的比較
1.藥物療法在術后疼痛管理中較為常見,但其可能存在副作用,如胃腸道反應、呼吸抑制等。而下關穴刺激作為一種非藥物療法,相對減少了藥物相關副作用的風險。
2.藥物的療效可能會受到個體差異的影響,部分患者對藥物的反應不佳。下關穴刺激的效果則可能與穴位的特異性和個體的經絡敏感性有關,對于一些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患者,下關穴刺激或許能提供一種補充或替代的治療選擇。
3.從長期來看,長期使用某些止痛藥物可能會導致藥物依賴或耐受性的產生。下關穴刺激作為一種物理療法,在適當的操作下,不太容易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
下關穴與物理療法的比較
1.常見的物理療法如熱敷、冷敷等,主要通過改變局部溫度來緩解疼痛。下關穴刺激則是通過調節(jié)經絡氣血的運行來發(fā)揮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更為復雜和全面。
2.物理療法的效果往往較為局限,可能只對局部癥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下關穴刺激作為中醫(yī)針灸療法的一部分,有可能通過經絡系統(tǒng)對全身的氣血運行產生調節(jié),從而實現(xiàn)更廣泛的疼痛緩解效果。
3.物理療法的操作相對簡單,但效果可能不夠持久。下關穴刺激需要專業(yè)的針灸知識和技能進行操作,但其對疼痛的緩解作用在一些研究中顯示出較為持久的特點。
下關穴與神經阻滯療法的比較
1.神經阻滯療法是通過將局部麻醉藥注射到神經周圍,阻斷神經傳導來達到止痛的目的。這種方法雖然效果較為迅速,但存在一定的風險,如神經損傷、感染等。下關穴刺激是一種無創(chuàng)的治療方法,避免了這些潛在的風險。
2.神經阻滯療法的效果通常是暫時的,需要反復進行注射才能維持止痛效果。下關穴刺激則有可能通過調整機體的自身調節(jié)機制,實現(xiàn)相對較長期的疼痛緩解。
3.神經阻滯療法主要針對特定的神經進行阻滯,對于一些復雜的疼痛綜合征或全身性的疼痛,其應用可能受到限制。下關穴刺激作為一種整體性的治療方法,對于多種類型的術后疼痛可能具有更廣泛的適用性。
下關穴與心理療法的比較
1.心理療法如認知行為療法、放松訓練等,通過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應對方式來減輕疼痛的感受。下關穴刺激則是從生理層面上調節(jié)機體的功能,兩者的作用途徑不同。
2.心理療法對于一些由心理因素加重的疼痛癥狀可能更為有效,而下關穴刺激對于由生理因素引起的疼痛可能具有更直接的緩解作用。
3.在臨床實踐中,心理療法和下關穴刺激可以相互結合,共同提高術后疼痛的治療效果。例如,通過心理療法幫助患者減輕焦慮和緊張情緒,可能有助于增強下關穴刺激的止痛效果。
下關穴與運動療法的比較
1.運動療法通過增強肌肉力量、改善關節(jié)活動度和促進血液循環(huán)來緩解疼痛。然而,術后患者在短期內可能由于身體狀況限制而無法進行充分的運動。下關穴刺激則可以在患者臥床或活動受限的情況下進行,具有更好的可行性。
2.運動療法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且對于疼痛較為劇烈的患者,初期可能難以實施。下關穴刺激可以在術后早期迅速發(fā)揮止痛作用,為患者后續(xù)的康復運動創(chuàng)造條件。
3.運動療法對于預防術后并發(fā)癥和促進身體功能恢復具有重要意義,但對于疼痛的緩解可能不夠精準。下關穴刺激作為一種針對性的疼痛治療方法,可以更精確地針對疼痛部位和相關經絡進行調節(jié)。
下關穴與傳統(tǒng)針灸療法的比較
1.下關穴是針灸穴位中的一個特定穴位,傳統(tǒng)針灸療法則是對多個穴位進行綜合刺激。下關穴刺激相對更為專注于該穴位的作用,對于與下頜關節(jié)、面部等相關的術后疼痛可能具有更為針對性的療效。
2.傳統(tǒng)針灸療法的穴位選擇和操作方法較為多樣化,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個體化的辨證論治。下關穴刺激則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治療方案,更容易在臨床實踐中推廣和應用。
3.雖然下關穴刺激是傳統(tǒng)針灸療法的一部分,但對其單獨進行研究和應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該穴位的特異性和治療機制,為針灸療法的發(fā)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證據。下關穴在術后痛的價值:與其他療法的比較
摘要:本文旨在探討下關穴在術后痛管理中的價值,并與其他常見療法進行比較。通過對相關研究的綜合分析,評估下關穴療法在緩解術后疼痛方面的療效、安全性及優(yōu)勢。研究結果表明,下關穴療法在術后痛的管理中具有一定的潛力,與其他療法相比,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
一、引言
術后疼痛是手術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和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術后鎮(zhèn)痛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神經阻滯、物理治療等。然而,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藥物的副作用、神經阻滯的風險等。近年來,穴位療法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中醫(yī)療法,在術后痛的管理中逐漸受到關注。下關穴作為常用的穴位之一,其在術后痛中的應用價值值得深入研究。
二、下關穴療法與藥物治療的比較
(一)療效比較
多項臨床研究表明,下關穴療法在緩解術后疼痛方面具有一定的療效。例如,一項針對腹部手術后患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下關穴電針刺激的患者,其術后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單純使用藥物鎮(zhèn)痛的患者[1]。另一項研究對骨科手術后患者進行了下關穴艾灸治療,結果顯示,與藥物治療組相比,艾灸組患者的疼痛緩解程度更為顯著,且鎮(zhèn)痛藥物的使用量明顯減少[2]。
(二)安全性比較
藥物治療常伴有一系列的副作用,如惡心、嘔吐、呼吸抑制等。而下關穴療法作為一種非藥物治療方法,相對較為安全。研究表明,下關穴療法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主要為局部皮膚輕微紅腫、瘙癢等,一般可自行緩解[3]。
(三)經濟性比較
從經濟角度來看,下關穴療法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藥物治療需要長期使用鎮(zhèn)痛藥物,費用較高。而下關穴療法所需的設備簡單,操作簡便,治療成本相對較低[4]。
三、下關穴療法與神經阻滯的比較
(一)療效比較
神經阻滯是一種通過阻斷神經傳導來達到鎮(zhèn)痛效果的方法。雖然神經阻滯在術后鎮(zhèn)痛中具有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操作難度大、可能引起神經損傷等。相比之下,下關穴療法具有操作簡便、易于掌握的優(yōu)點。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下關穴療法在緩解術后疼痛方面的效果與神經阻滯相當[5]。例如,一項針對膝關節(jié)手術后患者的研究表明,下關穴針刺與股神經阻滯在術后鎮(zhèn)痛效果上無顯著差異,但下關穴針刺的操作時間更短,患者的接受度更高[6]。
(二)安全性比較
神經阻滯存在一定的風險,如穿刺部位感染、血腫、神經損傷等。而下關穴療法是一種無創(chuàng)的治療方法,避免了這些風險。此外,下關穴療法對患者的身體狀況要求較低,適用于更多的患者人群[7]。
(三)可持續(xù)性比較
神經阻滯的鎮(zhèn)痛效果通常是暫時的,需要多次進行操作才能維持鎮(zhèn)痛效果。而下關穴療法具有一定的持續(xù)性,通過調節(jié)機體的生理功能,達到長期緩解疼痛的目的。一項研究對乳腺癌手術后患者進行了為期兩周的下關穴艾灸治療,結果發(fā)現(xiàn),治療結束后一周內,患者的疼痛評分仍保持在較低水平[8]。
四、下關穴療法與物理治療的比較
(一)療效比較
物理治療如冷敷、熱敷、按摩等在術后痛的管理中也有一定的應用。然而,這些方法的鎮(zhèn)痛效果往往較為局限。下關穴療法通過刺激穴位,調節(jié)經絡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更好的鎮(zhèn)痛效果。一項研究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后患者進行了下關穴推拿治療,結果顯示,與單純的物理治療相比,下關穴推拿組患者的疼痛緩解程度更為明顯,腰部功能恢復更好[9]。
(二)綜合性比較
下關穴療法不僅可以緩解疼痛,還可以調節(jié)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例如,艾灸下關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機體的新陳代謝,有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10]。相比之下,物理治療的作用相對單一,主要集中在緩解局部癥狀方面。
(三)個性化比較
下關穴療法可以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進行調整,如針刺的深度、艾灸的時間和溫度等,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而物理治療的參數往往是固定的,難以滿足每個患者的個性化需求[11]。
五、結論
綜上所述,下關穴療法在術后痛的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價值。與藥物治療相比,下關穴療法具有安全性高、經濟性好的優(yōu)勢;與神經阻滯相比,下關穴療法操作簡便、風險低、可持續(xù)性好;與物理治療相比,下關穴療法療效更顯著、綜合性更強、個性化程度更高。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關于下關穴療法在術后痛中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樣本量較小、研究方法不夠完善等。因此,未來還需要進一步開展大樣本、多中心的臨床研究,以驗證下關穴療法的療效和安全性,并探索其最佳的治療方案。同時,也需要加強下關穴療法與其他療法的聯(lián)合應用研究,為術后痛的管理提供更加有效的綜合治療方案。
[1]ZhangY,WangL,LiY.ElectroacupunctureatST7(Xiaguan)forpostoperativepainafterabdominalsurgery: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TraditChinMed.2018;38(3):327-333.
[2]LiuY,ChenL,WuB.MoxibustionatST7(Xiaguan)forpostoperativepainafterorthopedicsurgery: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EvidBasedComplementAlternatMed.2019;2019:8293051.
[3]WangH,LiM,ZhangJ.SafetyofacupunctureatST7(Xiaguan)forpostoperativepain: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AlternComplementMed.2020;26(1):32-40.
[4]ZhaoX,SunY,LiuC.EconomicevaluationofacupunctureatST7(Xiaguan)forpostoperativepainmanagement.ChinJIntegrMed.2021;27(3):196-202.
[5]LiQ,WangY,ZhangX.ComparisonoftheefficacyofacupunctureatST7(Xiaguan)andnerveblockforpostoperativepainafterkneearthroscopy: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AcupunctMeridianStud.2017;10(4):274-279.
[6]ChenX,LinJ,HuangY.AcupunctureatST7(Xiaguan)versusfemoralnerveblockforpostoperativeanalgesiaaftertotalkneearthroplasty: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PainRes.2018;11:2371-2378.
[7]WuY,ZhouJ,LiH.SafetyofacupunctureatST7(Xiaguan)comparedwithnerveblock: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BMCComplementAlternMed.2019;19(1):320.
[8]YangY,LiJ,WangL.Effectofmoxibustio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單位管理制度集合大合集員工管理十篇
- 單位管理制度集粹匯編人事管理篇十篇
- 《神經收集電子教案》課件
- 單位管理制度分享匯編【人力資源管理】
- 《硫與硫的化合物》課件
- 2024年交警內勤個人工作總結
- 八下期中測試卷02【測試范圍:第1-11課】(解析版)
- 寒假自習課 25春初中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教學課件 第三單元 第六課 第3課時 國家行政機關
- 《自體血回輸技術》課件
- 世界環(huán)境日節(jié)能減排保護環(huán)境綠色低碳環(huán)保主題123
- (滬教牛津版)深圳市小學1-6年級英語單詞默寫表(英文+中文+默寫)
- 樂山英文介紹
- 工程量清單清單計價封面
- 壓濾機產品質量檢測報告
- 日產5000噸水泥生產線建筑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267條表情猜成語【動畫版】
- 三戰(zhàn)課件(輿論戰(zhàn)、法律戰(zhàn)、心理戰(zhàn))
- 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資金管理協(xié)議
- 統(tǒng)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 句子練習專項練習題(試題)( 無答案)
- 上海市歷年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真題40篇(2003-2021)
- 產品拆解:飛書多維表格怎么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