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說明《70周歲以上人員申請機動車駕駛證能力測試內容與方法》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03/20/wKhkGWdHugiAIkKMAANK38cIn7w895.jpg)
![編制說明《70周歲以上人員申請機動車駕駛證能力測試內容與方法》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03/20/wKhkGWdHugiAIkKMAANK38cIn7w8952.jpg)
![編制說明《70周歲以上人員申請機動車駕駛證能力測試內容與方法》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03/20/wKhkGWdHugiAIkKMAANK38cIn7w8953.jpg)
![編制說明《70周歲以上人員申請機動車駕駛證能力測試內容與方法》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03/20/wKhkGWdHugiAIkKMAANK38cIn7w8954.jpg)
![編制說明《70周歲以上人員申請機動車駕駛證能力測試內容與方法》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03/20/wKhkGWdHugiAIkKMAANK38cIn7w895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共安全行業(yè)標準《70周歲以上人員申請機動車駕駛證能力
測試內容與方法》(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一、工作簡況
1、目的和意義
2020年10月22日,公安部推出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的12項新措施,
自2020年11月20日起取消申請小型汽車、小型自動擋汽車、輕便摩托車駕駛證70周歲的年齡
上限,對70周歲以上人員考領駕駛證的,增加記憶力、判斷力、反應力等能力測試(以下簡稱“三
力”測試)。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道研中心”)在深入調研典型國家高齡駕駛
人認知能力測試制度的基礎上,深度結合交通工程學和心理認知學基礎理論編制測試題,并實地
開展多輪測試評估,確保測試的科學性、合理性。2022年4月1日,新修訂的《機動車駕駛證申
領和使用規(guī)定》(公安部令第162號)明確了年齡在70周歲以上能夠通過記憶力、判斷力、反應
力等能力測試的,可以申請小型汽車、小型自動擋汽車、殘疾人專用小型自動擋載客汽車、輕便
摩托車準駕車型的機動車駕駛證;年齡在70周歲以上的機動車駕駛人審驗時應當按照規(guī)定進行記
憶力、判斷力、反應力等能力測試。此外,60周歲以上、70周歲以下人員申請增加輕型牽引掛車、
普通三輪摩托車、普通二輪摩托車準駕車型駕駛資格的,應當通過記憶力、判斷力、反應力等能
力測試。為貫徹落實部門規(guī)章規(guī)范、交管“放管服”改革等要求,保障老年駕駛人出行權益,規(guī)范“三
力”測試工作,有必要通過制訂行業(yè)標準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三力”測試內容與方法。
2、任務來源
根據(jù)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關于下達2021年度公共安全行業(yè)標準制修訂計劃的通知》(交標
委秘〔2022〕1號)中計劃編號2021BZ165任務要求,由道研中心負責強制性公共安全行業(yè)標準
《70周歲以上人員申請機動車駕駛證能力測試內容與方法》的制定工作。
3、起草單位情況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作為標準負責起草單位,具備較強的資源整合、理論探索和實
驗論證等能力,在科研理論、方法、技術等方面均具備良好的條件。標準編寫組由駕駛人室相關
人員組成,參與人員專業(yè)理論知識基礎扎實、工作經驗穩(wěn)固、團隊配合能力強,能夠確保標準的
編制有序推進,確保標準內容的合法性、專業(yè)性和易讀性。道研中心已與國內清華大學、同濟大
學、東南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等高校建立深度合作關系,不僅能夠為標準編制提供智力支撐,
而且為標準論證提供了可靠的實踐條件。道研中心具體承擔本標準的起草、組織工作。
4、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為:鞏建國、劉曉晨、索子劍、劉央、馬金路、劉一兵、趙立波、王秋鴻、
柴蕊。各主要起草人所做工作見下表:
單位名稱起草人主要工作
1
單位名稱起草人主要工作
負責標準制訂內容的總體把握、協(xié)調,標
鞏建國
準文本編寫、統(tǒng)稿、校核
負責標準文本編寫和內容架構設計,主要
劉曉晨
負責試題內容和測試方法設計研究
參與標準文本的編寫,負責測試組織與操
索子劍
作研究
參與標準文本的編寫,負責試題構成比例
劉央
研究
馬金路參與標準文本的編寫,參與試題內容研究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參與測試內容與方法實地調研和征求意見
劉一兵
全研究中心工作
負責標準內容論證,參與標準文本統(tǒng)稿工
趙立波
作
王秋鴻負責標準征求意見和反饋相關工作
負責標準相關英文翻譯以及標準內容與相
柴蕊
關標準一致性檢查工作
5、主要工作過程
(1)申請立項階段
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標準制定申請立項階段。2020年5月起,道研中心與北京師范
大學心理學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等高校、研究院所的專家交流、溝通,研究針對70周歲以
上人員開展申請機動車駕駛證能力測試的有效方法。2020年11月,道研中心依托相關公安理論
及軟科學計劃項目,開展了70周歲以上人員申請機動車駕駛證能力測試內容與方法論證工作,并
廣泛征求專家意見建議。2021年1月,根據(jù)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發(fā)布的《關于組織申報2021年
度公安部科技計劃和標準制修訂計劃的通知》(公科信傳發(fā)〔2021〕30號),在前期準備的基礎上,
成立了標準起草組,制定了工作實施方案,形成了《70周歲以上人員申請機動車駕駛證能力測試
內容與方法》標準草案,并正式申報列入2021年度公共安全行業(yè)標準制修訂計劃。2022年1月,
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下發(fā)《關于下達2021年度公共安全行業(yè)標準制修訂計劃的通知》(交標委秘
〔2022〕1號),本標準獲批立項,由道研中心負責研究編制。
(2)編制征求意見稿階段
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標準征求意見稿編寫階段。2022年1月,標準起草組先后完成
日本駕駛人認知機能檢查和歐美發(fā)達國家高齡駕駛人管理制度資料收集和編譯工作,赴北京、江
蘇、安徽等省市開展實地調研工作,征求基層公安交管部門對于高齡駕駛人管理的意見建議,并
對不同年齡段人群開展認知能力測試、統(tǒng)計分析測試結果。在起草征求意見稿期間,標準起草組
于2022年4月底在北京召開了一次專家討論會,與公安部交管局、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院、北京
工業(yè)大學、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和部分省市公安交管部門專家溝通,對標準草案開展深入討論,
進一步明確了本標準的制定方向。同時,為與《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guī)定》(公安部令第162
號)保持一致,與會專家一致建議將標準名稱調整為《機動車駕駛人記憶力、判斷力、反應力測
試內容與方法》。結合近年來高齡駕駛人交通安全違法和事故情況、一線單位反饋意見等,標準起
草組完善了標準各章節(jié)具體條文內容,于2022年6月形成了標準征求意見稿。
(3)編寫標準送審稿階段
暫無。
2
(4)編寫標準報批稿階段
暫無。
二、編制原則
《70周歲以上人員申請機動車駕駛證能力測試內容與方法》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開展機
動車駕駛人“三力”測試工作的依據(jù),標準對測試內容與方法的規(guī)定對各地測試高齡駕駛人安全駕
駛能力、把好駕駛人安全準入關極為重要。本標準起草的主要原則為:
1、法定性原則。標準遵照《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guī)定》《機動車駕駛證業(yè)務工作規(guī)范》
等法律、法規(guī)開展編制工作,標準內容符合上述文件要求,堅持標準編制法定性原則。
2、科學性原則。一是充分調研了域外國家和地區(qū)高齡駕駛人管理經驗,并借鑒當前國際廣泛
應用的多個認知能力測試量表,在測試方法中加入多目標追蹤、側抑制任務(flanker范式)、色詞
干擾(stroop范式)等測試模式。二是同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工業(yè)大學城市建設學部等心理學、交通工程學專家深入交流,在測試中引入認知心理學、交通心
理學和交通工程學等相關基礎理論。三是參考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人因數(shù)據(jù)調整測試內容與組卷比
例,并開展多輪測試,對測試內容和方法進行針對性修改。
3、可操作性原則。本標準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實際開展機動車駕駛人“三力”測試工作的
依據(jù)。此次標準制定充分考慮了高齡駕駛人的體能、忍耐性和心理素質因素,測試強度和難度在
實際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
三、標準內容的制訂
(一)主要技術內容的確定和依據(jù)
本標準包括范圍、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測試內容、測試方法、測試組織與操作和
測試評判7個部分,主要內容如下:
1、“范圍”部分
標準規(guī)定機動車駕駛人記憶力、判斷力、反應力測試內容與方法的通用技術要求和適用范圍。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部分
標準引用了GB14887《道路交通信號燈》、GB5768.2《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第2部分:道路
交通標志》和GB5768.3《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第3部分:道路交通標線》。
3、“術語和定義”部分
對“記憶力”、“判斷力”、“反應力”進行了定義?!坝洃浟Α钡亩x參考了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
浩斯對于“記憶”的定義和心理學上對于“記憶力”的定義,本定義僅適用于本標準。同時,由于心
理學上對于“判斷力”和“反應力”沒有提出明確定義,定義也僅適用于本標準。
4、“測試內容”部分
對試題內容、每一部分試題內容、測試內容比例、試題構成和數(shù)量提出了要求。
(1)試題內容
駕駛機動車過程是駕駛人識別-判斷-操作循環(huán)往復、執(zhí)行動態(tài)駕駛任務的過程。駕駛識別,
即駕駛人對道路交通運行環(huán)境的觀察和識認;駕駛判斷,即駕駛人在識別道路交通環(huán)境的基礎上,
對所需的駕駛操作進行思考、決策的過程。記憶力是駕駛人有效識認道路交通運行環(huán)境并利用相
關信息的關鍵。隨著駕駛人年齡的增長,其身體機能下降,會不同程度存在記憶模糊、判斷錯誤、
反應遲鈍等情況。因此對達到規(guī)定年齡人群依法申請辦理機動車駕駛證申請、機動車駕駛證審驗、
申請恢復駕駛資格等機動車駕駛證業(yè)務開展能力測試,測試的主要內容針對記憶力、判斷力和反
應力三個方面開展。
(2)記憶力試題內容
3
動態(tài)駕駛過程主要從四個方面對駕駛人的記憶力提出了要求:一是短期記憶力,即將進入駕
駛人視覺、聽覺等感覺中的信息轉化成可利用信息的關鍵過程。該測試內容借鑒了蒙特利爾認知
評估量表(MoCA)中“倒背數(shù)字”。二是計算能力。駕駛人需通過路面標線尺寸、駛過同一物體
的時間差等計算或評估與其他車輛的速度差、距離差,進而判斷是否適宜進行超車、變更車道等
駕駛操作。該測試內容借鑒了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
以及ADDENBROOKE'S認知功能檢查(ACE-Ⅲ)中的注意力測試,即“100減7,連續(xù)減7次,每
減對1次即獲得1分”。三是圖形快速識別,即對道路交通環(huán)境中的圖形要素快速識認。在行車過
程中,駕駛人要不斷對交通標志、標線、方向指示信號燈等圖形進行識別,為進一步作出判斷奠
定基礎。四是物品識認,即對某種物品已經形成記憶之后,在物品再現(xiàn)時識認該物品。該測試內
容借鑒了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中對物體“命名”、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中
的“語言能力”測試以及ADDENBROOKE'S認知功能檢查(ACE-Ⅲ)中的“語言——命名”測試題。
(3)判斷力試題內容
動態(tài)駕駛過程主要從三個方面對駕駛人的判斷力提出了要求。一是顏色判斷。駕駛人需對交
通信號燈、交通標志和標線等的顏色進行判斷,從而為駕駛操作選擇提供參考。該測試內容可同
時初步考核申請人的辨色力。二是空間判斷。駕駛人需判斷其他交通參與者、路邊設施、建筑物
等與己車的相對距離和位置關系,從而調整己車位置,避免交通沖突。該測試內容主要借鑒了簡
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中的“按要求復寫疊加圖形”試題,以及ADDENBROOKE'S認知
功能檢查(ACE-Ⅲ)中的“視空間”試題。三是數(shù)量能力。駕駛人需要判斷視野中車輛數(shù)量、車道數(shù)
量等情況,從而決定下一刻的駕駛操作。該測試內容主要借鑒了ADDENBROOKE'S認知功能檢
查(ACE-Ⅲ)中的“說出圖中黑點的個數(shù)”試題。四是鐘表識認。鐘表識認除了考察駕駛人的時間識
認能力,還涉及對記憶力、注意力、抽象思維、空間定向、數(shù)字能力、計算能力等多種認知功能
的考察。該測試內容主要借鑒了ADDENBROOKE'S認知功能檢查(ACE-Ⅲ)中的“畫出帶有數(shù)字的
鐘面,指針指向5:10”和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中的“畫鐘(11點10分)”。五是信息
加工與推理判斷。駕駛人需要對觀察到的交通流、車輛與環(huán)境信息進行整合分析、推理判斷,作
出與安全駕駛相關的綜合性決策。該測試內容主要借鑒了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中的“說
出詞語相似性”試題。
(4)反應力試題內容
實際駕車過程中,駕駛人反應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注意集中能力。面對復雜的交
通狀況快速準確反應是安全行車的前提,而注意集中能力是反應力的基礎,這就要求駕駛人時刻
保持注意力集中。該測試內容借鑒了常見的注意力訓練方法——視覺追蹤運動訓練。二是抗干擾
能力。駕駛人的抗干擾能力越高,注意力就越集中,就越能快速準確做出反應,從而安全駕駛。
該測試內容主要參考了心理學flanker范式。三是顏色干擾能力。顏色干擾能力是廣義抗干擾能力
的典型代表,即同時接收多種信息,從中選擇出符合當前目標要求的信息,主動排除或者忽略掉
其他信息。該測試內容主要借鑒了心理學stroop范式。四是位置快速識別。位置快速識別能力是
一種基于空間的反應能力,對駕駛人的快速準確判斷具有重要意義。駕車過程中,駕駛人經常需
要對前方多個道路交通信號進行識別,或者對不同車輛、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進行識別,從而
決定是否需要加減速或者采取避讓措施等。
(5)測試內容比例
Barjonet,Pierre-Emmanuel等人在2001年出版的《今日交通心理學(TrafficPsychologyToday)》
中提出,道路交通事故中,由于駕駛人判斷錯誤導致的事故占比為36%。我國交通運輸部公路科
學院針對2017~2019年道路交通事故的統(tǒng)計分析表明,約有32.7%的道路交通事故是由于駕駛人
判斷決策失誤導致的,包括對車速、車距和位置等作出錯誤的判斷等。由美國國家公安交通安全
管理局2001年組織開展的一項名為“嚴重交通事故中不安全駕駛行為的相對頻率”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
723起交通事故中,37.8%的事故是由于駕駛人的注意力不集中或反應操作失誤造成的。此外,由
4
于記憶力是駕駛人有效識認道路交通運行環(huán)境并利用相關信息的關鍵,因此記憶力測試內容占比
應相對提高。
結合對于高齡群體開展能力測試的分析結果,試題構成中,記憶力測試內容占比設定為40%,
判斷力、反應力測試內容占比分別設定為30%。研究表明,與中青年群體相比,老年人的記憶力
會急劇下降,而駕駛過程要求駕駛人即時記憶反映所觀察到的交通環(huán)境、事物,因此短期記憶力
測試內容占比最大,在總測試內容中占比20%;駕車過程中,駕駛人需要集中駕駛注意力,避免
周圍情況的干擾和分心,因此對注意集中能力、抗干擾能力測試內容占比相應加大,在總測試內
容中分別占比10%;駕駛人判斷過程重點是對駕駛車輛和周圍空間的判斷,因此對空間判斷能力
測試內容占比相應加大,在總測試內容中占比10%;其余測試內容占比設定為5%。
(6)試題構成和數(shù)量
在試題構成方面,為了降低單題重復出現(xiàn)率,規(guī)定機動車駕駛人記憶力、判斷力、反應力測
試題庫試題總量不少于300題。
在試題數(shù)量設計上,項目組對不同年齡段群體記憶力、判斷力、反應力測試的個體訪談情況
表明,70周歲以上人群測試低于20道題時精神狀態(tài)較好,測試超過20道題時測試者表示時間較
長、感覺疲倦、難以忍耐。因此基于高齡群體駕駛時長忍耐性分析,題目設定20道題,既滿足測
試要求,又能夠避免因試題數(shù)量過多對高齡群體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壓力。
5、“測試方法”部分
明確了記憶力、判斷力和反應力測試的方法要求。
(1)記憶力試題要求
一是短期記憶力測試題目設計,參考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中“倒背數(shù)字”,該測
試要求為“測試者以1秒一個的速度讀出3-5個數(shù)字,由答題者倒數(shù)出來”。因此,題干圖片數(shù)字
為3個數(shù)字時,顯示時間為3s;圖片數(shù)字為4個數(shù)字時,顯示時間為4s,即與數(shù)字倒數(shù)測試“1秒
一個”保持一致。1956年,美國心理學家米勒(Miller)有關短期記憶容量的研究表明,保持在短
期記憶中的刺激項目大約為7個,人的短期記憶廣度為7±2個組塊,考慮到高齡人群的認知能力
水平,測試設置3~4個數(shù)字能夠確保認知功能正常的申請人通過該項測試。二是計算能力測試題
目設計,參考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以及
ADDENBROOKE'S認知功能檢查(ACE-Ⅲ)中的注意力測試,即“100減7,連續(xù)減7次,每減對1
次即獲得1分”的方式,并結合高齡群體的認知能力水平,確定為“100連續(xù)減數(shù)量”和“100以內兩
位數(shù)加減法”兩種形式,連續(xù)減的數(shù)字降低為3或4個。三是圖形快速識別測試題目設計,為體現(xiàn)
道路交通特點,使申請人在參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學習之前,提前熟悉道路交通信號外觀,
題目考核內容為道路交通標志標線、交通信號燈等交通信號元素。研究表明,駕駛人識別反應時
間平均為2~3s,且題目考核道路交通信號元素指示方向的簡單圖形識認,所以圖片顯示時間與
駕駛機動車所需反應時間保持一致,設定為2s。四是物品識認測試題目設計??紤]到參加測試的
人員年齡較大,題干圖片使用該年齡段人士日常生活常見物品,考核該物品的普適性名稱或用途,
并在選取物品、設計試題過程中充分考慮我國地區(qū)生活差異性。
(2)判斷力試題要求
一是數(shù)量能力測試題目設計。題干采用“數(shù)點”“數(shù)物體數(shù)量”形式時,圖片中點數(shù)、物體數(shù)量
不超過8個,題干采用“判斷不同物體數(shù)量是否一致”和“判斷數(shù)字與物體數(shù)量是否一致”形式時,
比對數(shù)量為5~8個,按照“一秒數(shù)1個物體”的速度計算,讀題、讀圖時間不超過20s,做題時間
不超過1分鐘,確保申請人能夠完成測試。二是鐘表識認測試題目設計,畫鐘試驗(ClockDrawing
Test,CDT)是一種常見的老年性癡呆早期篩查工具,該試驗能夠全面反映認知功能,考慮到測試
方法以計算機系統(tǒng)為主,無法讓申請人徒手畫鐘后進行人工判卷,因此改編為鐘表識認題。
(3)反應力試題要求
一是注意集中能力測試題目設計,防御性駕駛要求駕駛人每5~8秒檢視車輛兩側及后方的路
5
面信息,時刻保持對周圍情況的察覺??紤]到高齡群體接受能力較慢,因此注意集中能力測試題
對圖片中關鍵元素的運動軌跡時間選取最大值8秒,選擇道路交通信號燈的紅、黃、綠三原色,
通過兩個關鍵顏色色球和兩個干擾顏色(灰色)色球在四個象限的運動,考察關鍵色球最后消失
的位置。二是抗干擾能力測試題目設計,參考心理學flanker范式,針對圖片中箭頭的方向、相似
拉丁字母或阿拉伯數(shù)字的形狀和數(shù)量等設置干擾,考慮到本題的設置難度和高齡群體的反應速度,
關鍵圖片顯示時間在駕駛觀察時間5~8秒的基礎上適當放寬至10秒。三是顏色干擾能力題目設
計,參考心理學stroop范式,通過文字語義對文字本身顏色形成干擾,以測試申請人的抗干擾能
力。測試圖片采用交通元素紅、黃、綠三原色,可同時對申請人進行色盲測試。四是位置快速識
別題目設計,考察駕駛人對于重疊形狀位置的識別能力,同時考察申請人的反應速度和反應準確
性兩方面。GB5768.2-2022《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第2部分:道路交通標志》中規(guī)定,同一地點設
置標志最多不應超過四個,從交通工程領域的交通標志視認性角度出發(fā),駕駛過程中駕駛人同時
接收到的交通信息量以3~5個為宜,超過這個區(qū)間則信息量過載,會增大駕駛人的反應時間,容
易引發(fā)交通事故,結合當前開展測試的客觀條件,設計為對三個疊加圖形位置關系的判斷。研究
表明,駕駛人識別反應時間普遍為2~3s,三個圖片的識別反應時間以6~9s為宜,考慮到高齡群
體的認知能力,將圖片出現(xiàn)時間提高到10s。
6、“測試組織與操作”部分
對測試組織和測試操作提出了要求。
(1)測試組織
為了保證測試的公平、公正,規(guī)定測試應在機動車駕駛人理論考場或車輛管理所業(yè)務大廳獨
立空間進行,測試前應進行身份信息審核確認。
(2)測試操作
在測試形式上,鑒于我國地域差異性較大,為統(tǒng)一測試尺度和標準,避免因執(zhí)行水平不統(tǒng)一
導致存在爭議,測試采用計算機系統(tǒng)進行,由計算機系統(tǒng)按照試題內容比例隨機抽題組卷,由申
請人獨立完成答題。
在成績有效期方面,研究表明,在沒有系統(tǒng)性認知能力訓練的情況下,高齡群體的認知能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呈顯性下降趨勢,因此對于測試合格后一年內未辦理相關機動車駕駛證業(yè)務的申
請人,規(guī)定重新參加測試。
7、“測試評判”部分
對測試時間、合格標準、測試次數(shù)和模擬測試提出了要求。
(1)測試時間
在測試時間設計上,醫(yī)學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的呼吸系統(tǒng)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也會
不斷下降,例如在呼吸系統(tǒng)方面鼻黏膜、咽喉黏膜等退行性萎縮、慢性支氣管炎高發(fā),在循環(huán)系
統(tǒng)方面動脈硬化、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多發(fā)。而呼吸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功能是決定全身耐力(即
抗疲勞能力)的關鍵,因此高齡人群耐力較同等運動頻率的中青年人群更低。
項目組開展不同年齡段群體記憶力、判斷力、反應力測試數(shù)據(jù)表明,60~70周歲人群最終平
均測試時間為10.5min,70周歲以上人群最終平均測試時間為20.4min。將測試時間調整為20分
鐘,平均每題1分鐘測試時間,能夠滿足大部分高齡測試者完成測試,確保認知能力符合駕駛要
求的高齡群體完成測試。
(2)合格標準
在評判標準方面,項目組開展不同年齡段群體記憶力、判斷力、反應力測試數(shù)據(jù)表明,60~
70周歲人群最終平均測試成績?yōu)?0分,70周歲以上人群最終平均測試成績?yōu)?0.8分;通過個體
訪談,并對訪談對象使用現(xiàn)有的、國際上普遍使用的認知能力測試量表進行測試發(fā)現(xiàn),70周歲及
以上的測試者中,成績達到90分級以上的人群憶力、判斷力和反應力較好,認知能力能夠滿足安
6
全駕駛的要求,且其中存在部分活躍的駕駛人群,因此確定測試滿分為100分,成績達到90分的
為合格。
(3)測試次數(shù)
考慮到申請人的心理因素、情緒因素對于測試正確率的影響,因此允許申請人在一年內參加
5次測試,不設置測試時間間隔要求。研究表明,在沒有系統(tǒng)性認知能力訓練的情況下,高齡群
體的認知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呈顯性下降趨勢,因此對于一年內5次測試均未通過的申請人,不
再允許參加測試。
(4)模擬測試
考慮到測試題型與傳統(tǒng)的機動車駕駛人理論考試題存在較大差異,申請人對于測試內容與方
法不熟悉,因此允許在正式測試前進行1次模擬測試。
(二)標準中英文內容的漢譯英情況
本標準中的英文翻譯,根據(jù)GA/T1048.2-2013《標準漢譯英要求第2部分:標準名稱》,將“記
憶力”翻譯為“theabilityofmemory”,將“判斷力”翻譯為“theabilityofjudgement”,將“反應力”翻
譯為“theabilityofreaction”,標題整體翻譯為“Thecontentsandmethodsofabilitytestforthepeople
over70yearsoldtoapplyfordriverlicense”。同時,標準中的英文翻譯經道研中心具有海外留學經
歷的馬金路、柴蕊校核,認為翻譯能夠表達原條款的真實意思,翻譯語句通順,符合英語語法規(guī)
范。
四、主要試驗驗證結果及分析
本標準編寫組對各年齡段的人群進行了兩輪記憶力、判斷力、反應力測試。第一輪測試平均
分數(shù)為77分,平均測試時間為13.8min,平均年齡為59.4歲,90分以上占比26.2%。測試數(shù)據(jù)表
明平均答題時間與測試者年齡呈顯著正相關,正確率與測試者年齡呈顯著負相關。其中70周歲以
上人群平均分為70.8分,平均測試時間為22min,60~70周歲人群平均分為78.6分,平均測試時
間為12min。從單題正確率來看,正確率較低的題型主要集中在注意集中能力、短期記憶力、位
置快速識別、空間判斷以及信息加工與推理判斷能力試題,全體測試人群的單題平均正確率分別
為57.4%、64%、65.6%、67.2%和74.6%。
通過對測試對象的個體訪談,發(fā)現(xiàn)測試過程中影響正確率和答題時間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幾
點:一是題干表達存在歧義導致讀題失誤,例如關于“鏡像”空間概念的理解不同;二是題干表達
存在陷阱導致答錯,例如位置快速識別試題中題干表達包括“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兩種,容易
混淆;三是注意集中能力試題,由于圖片中小球運動速度過快導致答錯;四是短期記憶力試題,
由于題干或圖片的記憶點太多導致答錯;五是信息加工與推理判斷能力試題的規(guī)律較難,高齡測
試者不理解題意。
針對測試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對于試題進行了整體調整,一是整體精簡題干表述,用簡潔、
通俗的語言表達問題;二是針對位置快速識別試題,對題干中關鍵詞進行標紅、加粗,通過顏色
和字體對申請人進行明顯提示;三是刪除空間判斷中關于提問“圖片的鏡像”類題型;四是針對注
意集中能力試題放慢圖中動球的運動速度;五是針對短期記憶力試題,將原圖片中5個數(shù)字縮減
至3或4個;六是針對信息加工與推理判斷能力試題,將4或5個圖片為一組規(guī)律簡化為3個圖
片為一組規(guī)律。
項目組對調整后的試題進行了第二輪測試,測試平均分數(shù)為87.6分,平均測試時間為13.4min,
平均年齡為58.7歲,90分以上占比55.6%。其中70周歲以上人群平均分為80.8分,平均測試時
間為20.4min,60~70周歲人群平均分為90分,平均測試時間為10.5min。從單題正確率來看,
在全體測試人群中,除空間判斷和短期記憶力試題正確率均為83.3%外,其它題型正確率均高于
90%。通過對高齡群體和對照組的能力測試試驗,以及對于測試者的個體訪談,標準當前制定的
7
測試內容滿足安全駕駛的認知能力要求,測試方法符合高齡人群抗壓能力和忍耐度,且排除了一
般認知能力測試由測試組織者(大多為醫(yī)生)進行的主觀測試題,全部為在計算機系統(tǒng)上進行的
客觀試題,測試方法和評判標準統(tǒng)一,能夠滿足在全國開展“三力”測試工作的實際要求。
五、標準水平分析
據(jù)調研,日本針對75周歲以上的駕駛人開展的“認知機能檢查”由醫(yī)生操作,認知能力將被劃
分為“低下”的駕駛人,必須要接受義務性交通知識講習,還將強制交由醫(yī)生診斷。若拒絕接受診
斷或者判斷結果為“患有老年癡呆癥”,該駕駛人的駕駛證將被停止或吊銷。美國老年醫(yī)學會(AGS)
與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制定了《老年人駕駛臨床評估及建議指南》和《駕駛相關技
能臨床評估》(CADReS),規(guī)定對駕駛相關的核心領域如視力、認知能力以及運動、感覺功能等進
行評估。此外,英國、韓國等也有針對高齡駕駛人的相關認知能力測試。這些測試均通過法律法
規(guī)來界定,并未建立相關標準。但是國外開展相關測試多由專業(yè)醫(yī)生面對面進行,或是開發(fā)專業(yè)
的測試機器進行測試,沒有形成規(guī)范化的計算機測試試卷。鑒于我國人口眾多、地域差異性較大,
為了便于基層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開展“三力”測試,在保障測試便利性的同時確保考試公平、
公正,本標準在測試方法中規(guī)定將測試試題轉化為由計算機系統(tǒng)隨機組卷的判斷題和單項選擇題。
當前,我國在認知能力測試領域尚未制定相關標準。本標準規(guī)定的測試內容和方法,參考了
國際上公認的適用于成年人、應用較為廣泛的認知能力篩查量表,包括臨床癡呆評定量表(CDR)、
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和ADDENBROOKE'S
認知功能檢查(ACE-Ⅲ)等;并借鑒了心理學中常用的認知能力基礎理論,如心理學flanker范
式、stroop范式等。本標準的制定,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機動車駕駛人“三力”測試規(guī)范化水平。標
準制定充分考慮了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技術內容總體合理,技術水平為國內領先水平。
六、采標情況
當前,日本、韓國、美國、英國等發(fā)達國家均有針對高齡駕駛人開展認知能力測試的規(guī)定,
這些測試均通過法律法規(guī)來界定,并未建立相關標準。我國在認知能力測試領域也尚未制定相關
標準。本標準在制定過程中,按照交通工程學科中駕駛人感知、反應、判斷與交通事故成因關聯(lián)
性分析,并吸收借鑒了國際上公認的應用較為廣泛的認知能力篩查量表和心理學中常用的認知能
力基礎理論。
七、與我國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和有關強制性標準的關系
當前,我國在認知能力測試領域并無相關國際標準或行業(yè)標準?!稒C動車駕駛人考試內容和
方法》(GA1026-2022)僅規(guī)定了申領機動車駕駛證考試、滿分學習考試和恢復駕駛資格考試的
內容、操作要求和評判,對于機動車駕駛人依法申請辦理機動車駕駛證業(yè)務時的“三力”測試的內
容和方法并沒有涉及。
本標準遵照《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guī)定》《機動車駕駛證業(yè)務工作規(guī)范》等法律、法規(guī)
開展編制工作,以上述文件規(guī)定的測試內容、測試方法和測試組織與操作作為依據(jù),進一步明確
了機動車駕駛人“三力”測試的測試內容、方法、組織與操作和評判要求。本標準對于理論考試的
組織要求與《機動車駕駛人考試內容和方法》(GA1026-2022)嚴格保持一致,對于理論考試系
統(tǒng)的相關規(guī)定與《機動車駕駛人考試系統(tǒng)通用技術條件第2部分:駕駛理論考試系統(tǒng)》
(GA1028-2022.2)嚴格保持一致。本標準與《機動車駕駛人考試內容和方法》(GA1026-2022)、
《機動車駕駛人考試監(jiān)管系統(tǒng)通用技術條件》(GA1027-2022)、《機動車駕駛人考試系統(tǒng)通用
技術條件》(GA/T1028-2022)、《機動車駕駛人考試場地及其設施設置規(guī)范》(GA1029-2022)、
《機動車駕駛人考試場地和考試系統(tǒng)使用驗收規(guī)范》(GA/T1030-2022)等共同構成了支撐機動
車駕駛人考試和測試工作的系列標準。
8
八、重大分歧意見的處理過程和依據(jù)
無重大分歧意見。
九、標準性質的建議
根據(jù)標準內容,該標準建議為推薦性標準。
十、貫徹標準的要求和建議
建議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組織全國交警系統(tǒng)車輛管理部門開展標準宣貫培訓,并要求在機動車
駕駛人“三力”測試工作中進行貫徹應用。
建議全國道路交通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及時組織標準的宣貫培訓工作。
建議各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積極開展標準宣貫培訓,并要求在實際的機動車駕駛人“三力”
測試工作中貫徹應用該標準。
十一、廢止、替代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建議
無。
十二、其他應予以說明的事項
無。
9
公共安全行業(yè)標準《70周歲以上人員申請機動車駕駛證能力
測試內容與方法》(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一、工作簡況
1、目的和意義
2020年10月22日,公安部推出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的12項新措施,
自2020年11月20日起取消申請小型汽車、小型自動擋汽車、輕便摩托車駕駛證70周歲的年齡
上限,對70周歲以上人員考領駕駛證的,增加記憶力、判斷力、反應力等能力測試(以下簡稱“三
力”測試)。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道研中心”)在深入調研典型國家高齡駕駛
人認知能力測試制度的基礎上,深度結合交通工程學和心理認知學基礎理論編制測試題,并實地
開展多輪測試評估,確保測試的科學性、合理性。2022年4月1日,新修訂的《機動車駕駛證申
領和使用規(guī)定》(公安部令第162號)明確了年齡在70周歲以上能夠通過記憶力、判斷力、反應
力等能力測試的,可以申請小型汽車、小型自動擋汽車、殘疾人專用小型自動擋載客汽車、輕便
摩托車準駕車型的機動車駕駛證;年齡在70周歲以上的機動車駕駛人審驗時應當按照規(guī)定進行記
憶力、判斷力、反應力等能力測試。此外,60周歲以上、70周歲以下人員申請增加輕型牽引掛車、
普通三輪摩托車、普通二輪摩托車準駕車型駕駛資格的,應當通過記憶力、判斷力、反應力等能
力測試。為貫徹落實部門規(guī)章規(guī)范、交管“放管服”改革等要求,保障老年駕駛人出行權益,規(guī)范“三
力”測試工作,有必要通過制訂行業(yè)標準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三力”測試內容與方法。
2、任務來源
根據(jù)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關于下達2021年度公共安全行業(yè)標準制修訂計劃的通知》(交標
委秘〔2022〕1號)中計劃編號2021BZ165任務要求,由道研中心負責強制性公共安全行業(yè)標準
《70周歲以上人員申請機動車駕駛證能力測試內容與方法》的制定工作。
3、起草單位情況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作為標準負責起草單位,具備較強的資源整合、理論探索和實
驗論證等能力,在科研理論、方法、技術等方面均具備良好的條件。標準編寫組由駕駛人室相關
人員組成,參與人員專業(yè)理論知識基礎扎實、工作經驗穩(wěn)固、團隊配合能力強,能夠確保標準的
編制有序推進,確保標準內容的合法性、專業(yè)性和易讀性。道研中心已與國內清華大學、同濟大
學、東南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等高校建立深度合作關系,不僅能夠為標準編制提供智力支撐,
而且為標準論證提供了可靠的實踐條件。道研中心具體承擔本標準的起草、組織工作。
4、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為:鞏建國、劉曉晨、索子劍、劉央、馬金路、劉一兵、趙立波、王秋鴻、
柴蕊。各主要起草人所做工作見下表:
單位名稱起草人主要工作
1
單位名稱起草人主要工作
負責標準制訂內容的總體把握、協(xié)調,標
鞏建國
準文本編寫、統(tǒng)稿、校核
負責標準文本編寫和內容架構設計,主要
劉曉晨
負責試題內容和測試方法設計研究
參與標準文本的編寫,負責測試組織與操
索子劍
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