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第六單元教學設(shè)計學習之道《勸學》《師說》_第1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第六單元教學設(shè)計學習之道《勸學》《師說》_第2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第六單元教學設(shè)計學習之道《勸學》《師說》_第3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第六單元教學設(shè)計學習之道《勸學》《師說》_第4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第六單元教學設(shè)計學習之道《勸學》《師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第六單元教學設(shè)計:學習之道《勸學》《師說》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第六單元教學設(shè)計:學習之道任務(wù)群: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說明】統(tǒng)編新教材(必修)以人文主題統(tǒng)領(lǐng),打破文體界限;以任務(wù)群為學習旨歸,聚焦語文學科知識學習。本設(shè)計初衷既緊扣新課標,又結(jié)合教學實際,立足于單元學習任務(wù),以統(tǒng)編教材的課為單位,一組一組設(shè)計教學。第十課的任務(wù)主題把握學習觀點,學習文言知識。第十一課任務(wù)主題學習說理方式,感受語言特點。第十二課任務(wù)主題梳理論述思路,體會文章針對性。第十三課任務(wù)主題交流學習經(jīng)驗,反思學習新難題。

10.《勸學》《師說》設(shè)計者:丁小勤一、教學指南

(一)教學目標:1.通過課前預(yù)習任務(wù)單的完成,了解跟《勸學》《師說》有關(guān)的一些文學常識,掌握重點文言知識,積累文言詞匯。2.通過梳理思維導圖,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把握文章的說理邏輯思路,關(guān)注作者思考問題的角度,學習他們有針對性地表達觀點的方法。3.辯證地思考作者的觀點,真正領(lǐng)會學習的重要性,理解古人有關(guān)學習的觀點在當下的現(xiàn)實意義。(二)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掌握重要文言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2.學習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教學難點:辯證地思考作者的觀點,理解古人有關(guān)學習的觀點的當下現(xiàn)實意義。(三)課時安排

2-3課時。(四)教學建議統(tǒng)編教材必修上冊第六單元圍繞課程標準“思辨類閱讀和表達”學習任務(wù)群,圍繞“學習之道”的主題選擇了6篇文章(《勸學》《師說》《反對黨八股》《拿來主義》《讀書: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前四篇以議論為主,思辨性較強;后兩篇兼有議論和記敘?!秳駥W》《師說》是這個單元的第一課的兩篇議論文,都是我國古代探討學習問題的名篇。除了疏通文本內(nèi)容,引導學生掌握重要的實詞、虛詞、重點句式外,我們還應(yīng)結(jié)合這兩篇文章的特色,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議論文、議論文的要素、論證方法的使用等知識,幫助學生搭建議論文的框架,為議論文寫作做準備。另外,這兩篇文章是論證“學習之道”的文章,我們還應(yīng)配合單元的學習任務(wù),引導學生辯證地思考作者的觀點,真正領(lǐng)會學習的重要性。(五)課前學習1.具體見“課后鞏固”相關(guān)內(nèi)容。2.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等途徑搜集關(guān)于荀子和韓愈的資料,完成人物履歷表。荀子履歷表姓名荀況別名荀子、荀卿、孫卿、字卿著名弟子李斯、韓非、張蒼生活年代戰(zhàn)國時期主要生活經(jīng)歷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主要成就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主要作品《荀子》主要思想荀子對各家都有所批評,唯獨推崇孔子的思想,認為是最好的治國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居,特別著重的繼承了孔子的“外王學”。他又從知識論的立場上批判的總結(jié)和吸收了諸子百家的理論主張,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觀、“化性起偽”的道德觀、“禮儀之治”的社會歷史觀,并在此基礎(chǔ)上,對先秦哲學進行了總結(jié)。荀子最主要的努力是確認人在道德修養(yǎng)和治理國家中的主體地位。在道德修養(yǎng)方面,作為前提與起點的,是荀子主張的性惡論。荀子從天人相分的立場出發(fā),否定而人性中先驗的道德根據(jù)。在他看來,所謂人性就是人的自然本性,是所謂“生之所以然者”。其自然表現(xiàn)為“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其實質(zhì)就是人天然有的抽象的自然生物本能和心理本能。

韓愈履歷表姓名韓愈別名昌黎先生、韓吏部、韓昌黎、韓文公所處時代唐朝主要生活經(jīng)歷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jié)度推官,累官監(jiān)察御史。后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后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從祀孔廟。主要成就“唐宋八大家”之首主要作品《論佛骨表》《師說》《進學解》《師說》的創(chuàng)作背景魏晉以來,社會上風行非學無師,重視“家傳”,在韓愈所處的中唐時代,雖然推行科舉制度,但恥于從師的風氣卻很盛行,上層“士大夫之族”無論學業(yè)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們不愿從師學習,而且他們也反對別人從師學習。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唯有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抗顏而為師”,并寫下了《師說》。作者借為文送學生李蟠來大力宣揚從師的必要性和正確途徑,抨擊那些上層“士大夫之族”。

二、過程設(shè)計活動一:結(jié)合課下注釋,自主學習交流1,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熟讀兩篇課文,做到初步疏通文意(翻譯)。2.課上活動:(1)了解關(guān)于議論文的一些基本知識,在班里交流。(2)搜集關(guān)于“學習”的名人名言和名人事跡,在班里交流。

活動二:繪制思維導圖,理解論證思路教學提示:教師提出具體要求,引導學生從論點、論據(jù)、論證方法等角度思考。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繪制,然后組與組之間交流,逐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思維導圖。1.

小組合作,繪制《勸學》的論證思維導圖。

2.

小組合作,繪制《師說》的論證思維導圖。

活動意圖:思維導圖的繪制、交流、修改,可以讓學生把握兩篇文章的論證思路,把握作者的觀點,了解論據(jù)及論證方法,為寫議論文做準備。

活動三:填寫比較表格,探討文章差異課文觀點主要論證方法論證結(jié)構(gòu)論證語言《勸學》學不可以已比喻論證并列結(jié)構(gòu),逐項闡述自己的觀點文章中善于運用大量短句、排比和對舉的句式,呈現(xiàn)出錯綜與齊整之美,增強了全文的氣勢和雄辯的色彩,感染力極強。?!稁熣f》要重視師道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遞進結(jié)構(gòu),逐層深入論證自己的觀點整句與散句結(jié)合,又兼以多種不同句式,使得語言錯落有致,錯綜變化,又富有氣勢?;顒右鈭D:在繪制思維導圖的基礎(chǔ)上,從“觀點”“主要論證方法”“論證結(jié)構(gòu)”“論證語言”四個方面進行比較,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兩篇文章的邏輯論證思路,更好地把握議論文的特征。

活動四:結(jié)合文章背景,思考“學習之道”1.荀子為何在自己的著作中倡導“勸學”?教師引導:這與荀子的哲學思想關(guān)系,荀子提出“性惡論”,認為人的本性是“惡”,故強調(diào)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強調(diào)后天學習的重要性,因而重視“求賢師”“擇良友”以使人改“惡”為“善”。2.俞文豹在《吹劍三錄》中指出“以傳道受業(yè)解惑為事,則世俗訓導之師,口兒之學耳”,他認為韓愈把教師的封建作用大大地降低了。你贊同他的觀點嗎?在你眼里,教師是怎樣的人?3.學習了這兩篇課文,結(jié)合自己的認識,以“‘勸學’新說”為題,寫一篇800字的文章,談?wù)勛约簩W習的認識。活動意圖:圍繞“學習之道”,引導學生辯證地思考兩篇文章的主要觀點,并且通過寫作的方式,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體會到古人的觀點在當下的現(xiàn)實意義。

三、課后鞏固1.自讀兩篇課文,讀準字音。中繩(zhòng)

槁暴(gǎo)(pù)輮(róu)

礪(lì)

參省(cān)(xǐng)

跂(qǐ)

駑馬(nú)

螯(áo)

跬步(kuǐ)

騏驥(qí)(jì)

鍥而不舍(qiè)

鏤(lòu)

蛇鱔(shàn)

句讀(dòu)近諛(yú)經(jīng)傳(zhuàn)

郯子(tán)

萇弘(cháng)

老聃(dān)

子蟠(pán)

貽之(yí)2.文言字詞句梳理清單?!秳駥W》知識梳理清單通假字(1)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

(2)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4)君子生非異也

詞類活用(1)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2)其曲中規(guī)

(3)故木受繩則直

(4)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5)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6)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8)積善成德

(9)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10)用心一也

古今異義(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古義:

今義:

(2)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古義:

今義:

(3)蚓無爪牙之利古義:

今義:

(4)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古義:

今義:

(5)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古義:

今義:

特殊句型(l)無以至千里

(2)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3)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4)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師說》知識梳理清單通假字(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2)或師焉,或不焉

詞類活用(1)吾師道也

(2)吾從而師之

(3)而恥學于師

(4)孔子師郯子

(5)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6)小學而大遺

(7)吾未見其明也

(8)惑而不從師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10)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古今異義(1)古之學者必有師(2)古義:

今義: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古義:

今義:

(3)吾從而師之古義:

今義: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古義:

今義:

(5)年十七,好古文古義:

今義:

(6)今之眾人古義:

今義:

(7)小學而大遺古義:

今義:

特殊句型(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2)而恥學于師。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3.制作重要虛詞學習卡片。教師引導學生制作“而”“以”“其”的學習卡片,并給出卡片的參考樣式。(而)意義和用法歸類文句示例(一)用作連詞。1.表示并列關(guān)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2.表示遞進關(guān)系??勺g為"并且"或"而且"。3.表示承接關(guān)系??勺g為"就""接著",或不譯4.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可譯為"但是""卻"。5.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可譯為"如果""假如"。6.表示修飾關(guān)系,即連接狀語??刹蛔g。7.表示因果關(guān)系,8.表示目的關(guān)系,(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三)通“如”:好像,如同。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4.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5.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6.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4.名句默寫。(1)荀子在《勸學》中強調(diào)空想不如學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荀子在《勸學》中用行路來形象地論述積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勸學》中和名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意思接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荀子在《勸學》中論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會見識通達、行為無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韓愈在《師說》中闡述擇師的標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