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錦州市2023年中考歷史真題試卷_第1頁
遼寧省錦州市2023年中考歷史真題試卷_第2頁
遼寧省錦州市2023年中考歷史真題試卷_第3頁
遼寧省錦州市2023年中考歷史真題試卷_第4頁
遼寧省錦州市2023年中考歷史真題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遼寧省錦州市2023年中考歷史真題試卷姓名: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題號一二總分評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英15分。每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1.商鞅變法的內容中,能夠直接提高秦國軍隊戰(zhàn)斗力的措施是()A.鼓勵耕織 B.獎勵軍功 C.確立縣制 D.廢除井田制2.我國古代某位政治家用文治移風易俗,遷都洛陽,推行漢化措施,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本國的實力。他是()A.南朝宋文帝 B.北魏太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南朝梁武帝3.寫學習筆記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下圖是小明學習某朝代經濟發(fā)展史時寫的筆記,由此判斷該朝代是()①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②四川地區(qū)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③朝廷設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4.從元至清。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fā)展。下面的示意圖展示的是這一時期,中央政府對邊疆地區(qū)加強管轄的歷史脈絡,其中____處應是()A.西域都護 B.澎湖巡檢司 C.伊犁將軍 D.駐藏大臣5.馬克思在《鴉片貿易史》中記載了一位英國人的話:“鴉片販子在腐蝕、敗壞和毀滅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還殺害他們的肉體?!鳖I導中國人民取得禁煙斗爭偉大勝利的民族英雄是()A.戚繼光 B.鄭成功 C.林則徐 D.鄧世昌6.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前后,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的國家是()A.美國 B.沙俄 C.英國 D.法國7.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創(chuàng)辦了“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反映出洋務運動的口號是()A.自強 B.求富 C.民主 D.科學8.章士釗在《孫逸仙·自序》中寫道:“孫逸仙者,近今談革命者之初祖?!睂O中山能成為革命黨公認的領袖,主要是因為他()A.創(chuàng)立“拜上帝會”,領導太平天國運動 B.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維新變法C.創(chuàng)建興中會,建立同盟會,領導辛亥革命 D.領導秋收起義,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9.1941年12月,中國軍隊在某場會戰(zhàn)中殲滅大批日軍,獲得了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此會戰(zhàn)是()A.淞滬會戰(zhàn) B.徐州會戰(zhàn) C.武漢會戰(zhàn) D.第三次長沙會戰(zhàn)10.某興趣小組在項目式學習中,收集了有關“一國兩制”、“香港、澳門回歸”、“特別行政區(qū)”的資料。據此,該小組的研究主題應是()A.優(yōu)秀文化傳承 B.祖國和平統(tǒng)一 C.經濟體制改革 D.民族關系發(fā)展11.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的長篇詩作借夢游三界描寫現實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擊教會的貪婪腐化。該詩作是()A.《詩經》 B.《荷馬史詩》 C.《哈姆雷特》 D.《神曲》12.19世紀60年代,日本在社會生活上向西方學習。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這體現了明治維新的內容是()A.文明開化 B.廢藩置縣 C.殖產興業(yè) D.中央集權13.1917年11月,列寧領導的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勝利。這次革命被稱為()A.光榮革命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工業(yè)革命14.1947年3月,美國總統(tǒng)在演說中把世界分為“自由國家”和“極權政體”兩個對立的營壘,宣稱美國將領導和幫助所有選擇“自由制度”、抵抗極權統(tǒng)治的力量。此后。美蘇冷戰(zhàn)開始。這篇演說提出的政策被稱為()A.羅斯福新政 B.杜魯門主義 C.馬歇爾計劃 D.新經濟政策15.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在全球迅速普及,成為現代社會重要的基礎設施,標志著人類社會開始進入“____”A.鐵器時代 B.蒸汽時代 C.電氣時代 D.信息時代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5分,16題5分,17題10分。18題10分,19題10分。)16.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涌現出許多的杰出人物。請根據下列提示,寫出相關的歷史人物。(1)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2)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正式吹響新文化運動的號角。(3)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4)1861年,頒布了廢除農奴制法令(5)發(fā)明了耐用的白熾燈泡、堿性蓄電池等的發(fā)明家。17.文化交流對歷史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產生重要的作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然騫鑿空,諸后使往者皆稱博望候,以為質于外國,外國由是信之?!x自《漢書》材料二:圖一奈良唐招提寺內的鑒真像圖二玄奘西行求法圖材料三:從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間,那和率船隊7次下“西洋”,船隊最多時有船200多艘,27000多名官兵……航程總計16萬海里,歷經東南亞(又稱南洋)、南亞、西亞和東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選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材料四:____以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yè)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同時,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yè)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x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1)材料一中的“騫鑿空”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此事件為哪條商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2)材料二中,圖一人物為哪兩國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圖二人物的弟子根據他的口述而記錄成的書籍是什么?(3)根據材料三概括鄭和下西洋的兩個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寫出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的地點。(4)材料四中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請寫出此事件中的一位航海家。(5)通過學習以上人物的事跡,我們能夠從他們身上學到什么精神品質?18.一百多年以來,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造了讓中國人民引以為豪的輝煌歷史。閱讀圖示?;卮饐栴}。(1)圖示中“開天辟地、煥然一新”指的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哪次重要會議?這次會議的開幕地點在哪里?(2)圖示中“英勇抗日”階段,1940年八路軍發(fā)動了哪場大規(guī)模戰(zhàn)役?這場戰(zhàn)役的指揮者是誰?(3)圖示中1945年召開的哪次會議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方向”?在這次會議上確立的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什么?(4)圖示中“偉大轉折”指的是中國共產競歷史上哪次重要會議?后來,我國為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而實施的制度是什么?(5)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在這次大會上確立的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什么?(6)通過以上的學習,談一談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的關系。19.國際形勢風云變幻,戰(zhàn)爭與沖突時有發(fā)生,但和平與發(fā)展是我們永恒的追求。閱讀材料?;卮饐栴}。材料一:國王不經議會許可,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zhí)行,不得征收捐稅。議會還規(guī)定,今后任務天主教徒都不能擔任英國國王,英國國王也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x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課題一:____來克星領的槍聲發(fā)表《獨立宣言》英國承認美國獨立課題二:美國內戰(zhàn)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tǒng)發(fā)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北方最終取得勝利材料三:法律對于所有的人,無論是施行保護或處罰都是一樣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們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擔任一切官職、公共職位和職務,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別外,不得有其他差別?!x自《人權宣言》材料四:這場帝國主義戰(zhàn)爭歷時4年多,參戰(zhàn)的國家共計30多個,約15億人卷入戰(zhàn)爭,超過當時世界總人數的一半。交戰(zhàn)國在戰(zhàn)爭中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裝備,如坦克、潛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據統(tǒng)計,參戰(zhàn)各國的死傷人數超過3000萬?!x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下材料五:如圖制作圖解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有利于學生從時空角度理解歷史事件。如圖是二戰(zhàn)中一次登陸戰(zhàn)役法國的圖解。材料六: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企圖憑借強大的經濟、軍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個以美國為主導的“單極者界”。但是,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一些具備較強綜合實力的國家聯盟或國家也在國際和地區(qū)事務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x自義務教育數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1)材料一是哪部法律文獻的內容?此部法律文獻頒布后,英國逐漸形成的政治體制什么?(2)請寫出材料二中課題一標題,并寫出課題二歷史事件的性質。(3)材料三的文獻是哪次革命中的綱領性文獻?該革命爆發(fā)的標志是什么?(4)材料四中“這場帝國主義戰(zhàn)爭”指的是什么?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談一談戰(zhàn)爭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什么?(5)仔細觀察圖解,其中的登陸戰(zhàn)役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進程的影響是什么?(6)根據材料六并結合所學,蘇聯解體后,世界格局出現了什么新趨勢?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商鞅變法”“直接提高秦國軍隊戰(zhàn)斗力”,據此分析:

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鼓勵耕織,有利于調動積極性,促進農業(yè)發(fā)展,排除A項。

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獎勵軍功,有利于調動積極性,提升軍隊戰(zhàn)力,故選B項。

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確立縣制,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排除C項。

D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廢除井田,確立了土地私有,促進封建經濟的發(fā)展,排除D項。

所以,B項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商鞅變法,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商鞅變法的相關史實。2.【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移風易俗,遷都洛陽,推行漢化措施,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國力,故選C項。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人物是北魏孝文帝,與“南朝宋文帝”無關,排除A項。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人物是北魏孝文帝,與“北魏太武帝”無關,排除B項。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人物是北魏孝文帝,與“南朝梁武帝”無關,排除D項。

所以,C項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北魏孝文帝發(fā)展,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史實。3.【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①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反映了宋朝時期南方經濟發(fā)展,經濟重心南移;“四川地區(qū)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時期,四川地區(qū)出現最早的紙幣交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宋朝時期,朝廷設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故選A項。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現象出現在北宋,不是“元朝”,排除了B項。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現象出現在北宋,不是“明朝”,排除C項。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現象出現在北宋,不是“清朝”,排除D項。

所以,A項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宋朝經濟發(fā)展,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宋朝經濟發(fā)展的相關史實。4.【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圖片信息“宣政院、冊封‘達賴喇嘛、冊封‘班禪額爾德尼’’”,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反映的是中央政府對西藏地區(qū)的管轄,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雍正年間,為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設立了駐藏大臣,故選D項。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朝時期,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排除A項。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元朝時期,設立澎湖巡檢司,管轄臺灣,排除B項。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時期,設立伊犁將軍,管轄新疆,排除C項。

所以,D項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清朝對西藏的管轄,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清朝對邊疆地區(qū)加強管轄的相關史實。5.【答案】C【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禁煙斗爭偉大勝利的民族英雄”,據此分析:

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戚繼光,領導抗倭斗爭,解決了東南沿海地區(qū)的倭患,排除A項。

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鄭成功,打敗荷蘭侵略,收復臺灣,排除B項。

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林則徐,領導禁煙運動,開展虎門銷煙,故選C項。

D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鄧世昌,反擊日本侵略,黃海大戰(zhàn)中為國捐軀,排除D項。

所以,C項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禁煙運動,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禁煙運動的相關史實。6.【答案】B【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前后”“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據此分析:

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前后,美國沒有參與割占領土,排除A項。

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前后,俄國通過《愛琿條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等條件,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故選B項。

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國割占九龍司一地,排除C項。

D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前后,法國沒有參與割占領土,排除D項。

所以,B項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沙俄割占中國領土,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相關史實。7.【答案】A【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的口號”,據此分析:

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從國外引進機器設備,創(chuàng)辦了軍事工業(yè),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口號,故選A項。

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創(chuàng)辦了民用工業(yè),提出“求富”口號,排除B項。

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口號,排除C項。

D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口號,排除D項。

所以,A項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洋務運動,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洋務運動的相關史實。8.【答案】C【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孫逸仙者,近今談革命者之初祖”“孫中山成為革命黨公認的領袖”,據此分析:

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洪秀全創(chuàng)立“拜上帝會”,領導太平天國運動,排除A項。

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維新變法,排除B項。

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1894年創(chuàng)立興中會,開展革命斗爭,1905年組建同盟會,領導辛亥革命,故選C項。

D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所以,C項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9.【答案】D【解析】【分析】答題關鍵詞“1941年12月”“中國軍隊殲滅大批日軍,獲得了勝利”,據此分析:

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8月,淞滬會戰(zhàn)開始,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亡計劃,排除A項。

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8年春,國民政府組織徐州會戰(zhàn),取得了臺兒莊戰(zhàn)役的重大勝利,排除B項。

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8年10月,國民政府組織武漢會戰(zhàn),之后抗戰(zhàn)進入相持階段,排除C項。

D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1年12月,國民政府組織第三次長沙會戰(zhàn),沉重地打擊了日軍,進一步堅定了全國軍民抗戰(zhàn)必勝的信心,故選D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第三次長沙會戰(zhàn),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抗日戰(zhàn)爭的相關史實。10.【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一國兩制”“香港、澳門回歸”“特別行政區(q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主題是國家統(tǒng)一,故選B項。

根據題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主題是國家統(tǒng)一,沒有涉及“優(yōu)秀文化傳承”信息,排除A項。

根據題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主題是國家統(tǒng)一,沒有涉及“經濟體制改革”信息,排除C項。

根據題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主題是國家統(tǒng)一,沒有涉及“民族關系發(fā)展”信息,排除D項。

所以,B項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國家統(tǒng)一,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國家統(tǒng)一的相關史實。11.【答案】D【解析】【分析】答題關鍵詞“但丁”“抨擊教會的貪婪腐化”,據此分析:

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詩經》是中國詩歌總集,排除A項。

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荷馬史詩》是古希臘的英雄史詩,排除B項。

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悲劇代表作,排除C項。

D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著有長詩《神曲》,故選D項。

所以,D項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但丁與《神曲》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文藝復興運動的相關史實。12.【答案】A【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19世紀60年代,日本在社會生活上向西方學習。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據此分析:

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明開化,指明治時代,將西洋文明引入至日本,變革日本社會文明,主要表現風俗生活的西化,和魂洋才的教育,故選A項。

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廢藩置縣,指明治時代,廢除各藩國,設置府縣,加強中央集權,排除B項。

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殖產興業(yè),指明治時代,引進西方先進設備,發(fā)展資本主義工業(yè),排除C項。

D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治維新期間,日本通過廢除藩置縣措施,加強中央集權,排除D項。

所以,A項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明治維新,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明治維新的相關史實。13.【答案】C【解析】【分析】答題關鍵詞“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裝起義”,據此分析:

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實現聯合掌權,排除A項。

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tǒng)治,排除B項。

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7年11月,俄歷10月,列寧領導的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勝利,推翻了臨時政府的統(tǒng)治,歷史上稱為十月革命,故選C項。

D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60年代,英國工業(yè)革命開始,排除D項。

所以,C項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俄國十月革命,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俄國十月革命的相關史實。14.【答案】B【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1947年3月,美國總統(tǒng)……抵抗極權統(tǒng)治的力量”“美蘇冷戰(zhàn)開始”,據此分析:

A項:1947年3月,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發(fā)表國情咨文,提出謀求世界霸權的指導思想,被稱為“杜魯門主義”,是美國對外政策的重大轉折點,成為美蘇”冷戰(zhàn)”正式開始標志,故選B項。

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tǒng),以國家政權干預經濟的手段,開始了新政改革,排除A項。

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7月,美國提出了援助歐洲復興的計劃,稱為馬歇爾計劃,標志美蘇冷戰(zhàn)擴展至經濟領域,排除C項。

D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蘇聯實施新經濟政策,不合題意。

所以,B項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杜魯門主義,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杜魯門主義的相關史實。15.【答案】D【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在全球迅速普及,成為現代社會重要的基礎設施”,據此分析:

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500年,赫梯銅柄鐵刃,是最古老的冶煉鐵器,表明人類進入鐵器時代,排除A項。

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蒸汽機的發(fā)明與使用,把人類帶入蒸汽時代,排除B項。

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電力的發(fā)明與應用,把人類帶入電氣時代,排除C項。

D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三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在全球迅速普及,把人類帶入信息化時代,故選D項。

所以,D項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信息時代,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信息時代的相關史實。16.【答案】(1)漢武帝(或劉徹)(2)陳獨秀(3)鄧小平(4)亞歷山大二世(5)愛迪生【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劉徹統(tǒng)治時期,加強了大一統(tǒng),經濟繁榮發(fā)展,漢朝國力進入鼎盛大時期。故空格處填“漢武帝(或劉徹)”。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陳獨秀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標志著提倡“民主與科學”的新文化運動興起。故空格處填“陳獨秀”。

(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開放了改革開放,鄧小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故空格處填“鄧小平”。

(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二一發(fā)法令,開啟了俄國農奴制改革。故空格處埴“亞歷山大二世”。

(5)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美國科學家愛迪生發(fā)明了耐用的白熾燈泡、堿性蓄電池。故空格處填“愛迪生”。

故答案為:

(1)漢武帝(或劉徹)。(2)陳獨秀。(3)鄧小平。(4)亞歷山大二世。(5)愛迪生。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漢武帝,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漢武帝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新文化運動,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

(3)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鄧小平,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鄧小平的相關史實。

(4)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亞歷山大二世,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亞歷山大二世的相關史實。

(5)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愛迪生,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愛迪生的相關史實。17.【答案】(1)歷史事件:張騫通西域(或張騫出使西域)

商路:絲綢之路(2)兩國:中日(或中國和日本)

書籍:《大唐西域記》(3)特點:時間長、次數多、規(guī)模大(或人員多)、航程遠、到達國家和地區(qū)多(或范圍廣)最遠到達的地點: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4)歷史事件:新航路開辟(或探尋新航路);航海家: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等(任意一個即可)(5)精神品質:堅持不懈、不怕艱險、百折不撓、持之以恒、勇于探索、敢于冒險、開拓創(chuàng)新等精神品質(符合題意答出一點即可)【解析】【分析】(1)事件:根據材料一“然騫鑿空,諸后使往者皆稱博望候……”,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中的“騫鑿空”指的是張騫通西域(或張騫出使西域)

商路: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張騫通西域,加強了中原與西域的聯系,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

(2)兩國:根據材料一“圖一奈良唐招提寺內的鑒真像”,材料反映了唐朝高僧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了佛教與大唐文化,促進了中日兩國的交流。

書籍:根據材料二“圖二玄奘西行求法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體現的是玄奘西行,到達印度,歸國后,其弟子根據他的口述而記錄成《大唐西域記》。

(3)特點:根據材料三“從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間,那和率船隊7次下“西洋”,船隊最多時有船200多艘,27000多名官兵……航程總計16萬海里,歷經東南亞(又稱南洋)、南亞、西亞和東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可得出鄭和下西洋時間長、次數多、規(guī)模大(或人員多)、航程遠、到達國家和地區(qū)多(或范圍廣)。

地點: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4)事件:根據材料四“……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yè)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同時,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yè)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結合所學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航海家:根據所這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時期,代表性的航海家有: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等(任意一個即可)。

(5)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解題應結合材料信息,運用所學知識,圍繞精神品質,闡述分析,言之有理即可。比如:堅持不懈、不怕艱險、百折不撓、持之以恒、勇于探索、敢于冒險、開拓創(chuàng)新等精神品質(符合題意答出一點即可)。

故答案為:

(1)歷史事件:張騫通西域(或張騫出使西域)。

商路:絲綢之路。(2)兩國:中日(或中國和日本)。

書籍:《大唐西域記》。(3)特點:時間長、次數多、規(guī)模大(或人員多)、航程遠、到達國家和地區(qū)多(或范圍廣)。

最遠到達的地點: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4)歷史事件:新航路開辟(或探尋新航路)。

航海家: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等(任意一個即可)。(5)精神品質:堅持不懈、不怕艱險、百折不撓、持之以恒、勇于探索、敢于冒險、開拓創(chuàng)新等精神品質(符合題意答出一點即可)。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張騫通西域與絲綢之路,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張騫通西域與絲綢之路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鑒真東渡與玄奘西行,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鑒真東渡與玄奘西行的相關史實。

(3)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鄭和下西洋,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鄭和下西洋的相關史實。

(4)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新航路開辟,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新航路開辟的相關史實。

(5)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解題應結合材料信息,運用所學知識,圍繞精神品質,闡述分析,言之有理即可。18.【答案】(1)會議:中共一大(或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地點:上海(2)戰(zhàn)役:百團大戰(zhàn)。指揮者:彭德懷(3)會議:中共七大(或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4)會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制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5)指導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6)關系: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是新中國的締造者;中國共產黨推動新中國不斷發(fā)展?!窘馕觥俊痉治觥浚?)根據材料信息“1921年,開天辟地,煥然一新”,指的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

(2)根據材料信息“1940年,英勇抗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發(fā)動了百團大戰(zhàn),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信心。

(3)根據材料信息“1945年,指明方向”,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中共七大召開,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為抗戰(zhàn)勝利指明了方向。

(4)根據材料信息“1978年,偉大轉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改革開放的戰(zhàn)略決策,成為中共黨史的偉大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開始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5)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在這次大會上確立的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6)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解題要依據材料分析,運用所學知識,圍繞“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的關系”,分析闡述,言之有理即可。比如:

關系: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是新中國的締造者;中國共產黨推動新中國不斷發(fā)展。

故答案為:

(1)會議:中共一大(或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地點:上海。(2)戰(zhàn)役:百團大戰(zhàn)。指揮者:彭德懷。(3)會議:中共七大(或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4)會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制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5)指導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6)關系: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是新中國的締造者;中國共產黨推動新中國不斷發(fā)展。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共一大,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中共一大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百團大戰(zhàn),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百團大戰(zhàn)的相關史實。

(3)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共七大與毛澤東思想,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中共七大與毛澤東思想的相關史實。

(4)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關史實。

(5)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相關史實。

(6)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解題要依據材料分析,運用所學知識,圍繞“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的關系”,分析闡述,言之有理即可。19.【答案】(1)《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2)美國獨立戰(zhàn)爭,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3)法國大革命。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4)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啟示:戰(zhàn)爭是殘酷的,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造成巨額財產損失,戰(zhàn)爭會促進新式武器的研發(fā)也增強了戰(zhàn)爭的殘酷性,珍愛和平,反對戰(zhàn)爭等。(5)開辟歐洲第二戰(zhàn)場,德國陷入東西兩個戰(zhàn)場的夾擊之中(6)政治多極化?!窘馕觥俊痉治觥浚?)內容:根據材料一“國王不經議會許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