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形成課件【知識精研】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_第1頁
土壤的形成課件【知識精研】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_第2頁
土壤的形成課件【知識精研】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_第3頁
土壤的形成課件【知識精研】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_第4頁
土壤的形成課件【知識精研】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土壤的形成湘教版·必修一

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與土壤

土壤土壤是指陸地表層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土壤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協(xié)調(diào)水分、養(yǎng)分、溫度、空氣等營養(yǎng)條件,是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一、成土因素SOIL成土母質PARENTMATERIALSTOGENERATESOIL……生物因素Biologicalfactors……地貌因素Geomorphicfactors……氣候因素Climaticfactors……時間因素timefactor……人為因素anthropogenicfactor……1.成土母質巖石的風化產(chǎn)物,是土壤發(fā)育的物質基礎。成土母質決定了土壤礦物質的成分和養(yǎng)分狀況,影響土壤的質地。成土母質與土壤區(qū)別:成土母質是巖石風化物,無肥力,土壤有肥力。聯(lián)系:成土母質是土壤初始狀態(tài),決定土壤理化性質。在氣候、生物作用下形成土壤。2.氣候①氣候直接影響土壤的水熱狀況干熱環(huán)境——有機質積累少;冷濕環(huán)境——有機質積累多;濕熱環(huán)境——淋溶作用強,土壤黏粒比重高②氣候直接影響土壤中物理、化學過程的性質和強度。當水分過多時,空氣受排擠,造成土壤缺氧和土溫下降;而空氣過多則水分減少,造成養(yǎng)分、水分供應不足。

一般來說,氣溫較高,有機質分解速度較

,有機質積累較

;降水越多,侵蝕、淋溶作用越

,有機質流失越

,有機質積累較

快少強快少

但是,過低的氣溫與過少的降水,不利于土壤有機質的積累。氣溫過低、降水過少的環(huán)境中,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劣,生物量較少,植物歸還給土壤的有機質較少,土壤積累有機質較少。淋溶作用是土壤中可溶物質隨土壤溶液向下運移的過程。降水多地區(qū),淋溶作用、侵蝕作用強,土壤肥力較低云南東川紅壤2.氣候北方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土壤多呈堿性北方緯度較高,氣溫較低,有機質分解較少,積累較多;北方雨水較少,水分蒸發(fā)較多,表層土壤鹽分積累多,故呈堿性。南方土壤:有機質含量較少;土壤多呈酸性南方緯度較低,氣溫較高,有機質分解多,積累少;南方雨水較多,淋溶作用強,故呈酸性。干冷環(huán)境——土壤形成速度較慢;濕熱環(huán)境——土壤形成速度較快,風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強,土壤黏粒比重高③成土速度P130閱讀黑龍江黑土3.生物(最活躍)①哪些生物對土壤的形成與發(fā)育會產(chǎn)生顯著影響?②生物對土壤的形成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哪些影響?動物、植物、微生物。生物是土壤有機質的來源;生物促進巖石風化;生物使養(yǎng)分元素在土壤表層富集;生物改變土壤結構,提高土壤的孔隙度等。生物循環(huán)示意圖枯枝落葉掉落地面分解有機質巖石風化礦物質和營養(yǎng)物質滲入土壤營養(yǎng)物質促進植物生長4.地形①海拔高度與土壤

在山區(qū),由于溫度、降水和濕度隨著地勢升高的垂直變化,土壤的組成成分和理化性質均發(fā)生顯著的垂直變化。地形坡度陡坡——土層薄,很難發(fā)育成深厚土壤平地——發(fā)育成深厚土壤坡向陽坡——光熱條件好,水分狀況差陰坡——光熱條件差,水分狀況好②坡度和坡向與土壤5.時間1、土壤發(fā)育時間越長,土壤層越厚,土層分化越明顯。2、在自然狀態(tài)下,形成20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1000年。0年1000年6.人為因素在人類的耕作下,形成了有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耕作土壤合理的改造——改善土壤的結構與性狀,提高土壤生產(chǎn)能力,比如水稻土;不合理的改造——破壞土壤的結構與性狀,導致土地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鹽漬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耕耘Ploughing灌溉Irrigation施肥Fertilize收獲Harvest改變土壤結構保水性、通氣性改變土壤水分溫度狀況剝奪歸還土壤的部分有機質改變土壤的營養(yǎng)元素組成認識土壤有些土壤就是用顏色來命名的土壤顏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也可以作為判斷和研究土壤成土條件、成土過程、肥力特征和演化的依據(jù)1.土壤的顏色——SoildistributionmapofChina二、土壤的剖面土壤Soil概念:土壤剖面是指從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縱剖面,由一些形態(tài)特征各異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層所構成。分類:土壤剖面分為自然土剖面和人工土剖面等特點:土層厚、層次多或分層明顯,表明土壤發(fā)育程度高。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構造最為復雜。①自然土壤剖面及特點Naturalsoilprofileandcharacteristics表層的植物殘體堆積層,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機質為主。土壤有機質是指各種形態(tài)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機物質。有機質含量越高,土的顏色越黑。土壤有機質主要來源于植物、動物及微生物殘體,其中高等植物為主要來源。有機層腐殖質層淋溶層淀積層母質層母巖層①自然土壤剖面及特點Naturalsoilprofileandcharacteristics表層的植物殘體堆積層,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機質為主。腐殖質積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層,呈灰黑色或黑色。腐殖質:有機物經(jīng)分解轉化形成的膠體物質。含有腐殖質,色暗、疏松、透水性能良好,含有較多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作為評價土壤肥力、土壤分類的重要指標。有機層腐殖質層淋溶層淀積層母質層母巖層①自然土壤剖面及特點Naturalsoilprofileandcharacteristics表層的植物殘體堆積層,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機質為主。有機層腐殖質層淋溶層淀積層母質層母巖層腐殖質積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層,呈灰黑色或黑色。溶解于水的礦物質隨水的下滲向下運移,本層礦物質淋失,有機質含量低顏色較淺上層土壤淋失的物質在此沉淀、積累,質地黏重、緊實,呈棕色或紅棕色淋溶作用是土壤中可溶物質隨土壤溶液向下移動的現(xiàn)象。淀積層與淋溶層相伴存在。由于淀積作用形成的土層。較緊實,不易透水,鐵鋁鈣鎂富集。①自然土壤剖面及特點Naturalsoilprofileandcharacteristics表層的植物殘體堆積層,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機質為主。有機層腐殖質層淋溶層淀積層母質層母巖層腐殖質積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層,呈灰黑色或黑色。溶解于水的礦物質隨水的下滲向下運移,本層礦物質淋失,有機質含量低顏色較淺上層土壤淋失的物質在此沉淀、積累,質地黏重、緊實,呈棕色或紅棕色疏松的風化碎屑物質地表巖石經(jīng)風化作用使巖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和礦物養(yǎng)分元素的最初來源。①自然土壤剖面及特點Naturalsoilprofileandcharacteristics表層的植物殘體堆積層,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機質為主。有機層腐殖質層淋溶層淀積層母質層母巖層腐殖質積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層,呈灰黑色或黑色。溶解于水的礦物質隨水的下滲向下運移,本層礦物質淋失,有機質含量低顏色較淺上層土壤淋失的物質在此沉淀、積累,質地黏重、緊實,呈棕色或紅棕色疏松的風化碎屑物質堅硬的巖石紅色土壤主要在我國南方的紅壤和磚紅壤。這里屬于我國亞熱帶、熱帶的濕潤地區(qū),氣溫高,降水量大。我國南方高溫多雨,土壤中的礦物質在風化作用下分解徹底,易溶于水的礦物質幾乎全部消失,只剩下氧化鐵、鋁等礦物質殘留在土壤上層,形成紅壤。3.特點:酸、黏、瘦1.分布2.成因:紅壤和磚紅壤東北黑土BlacksoilinNortheastChina黑土是世界最肥沃的土壤,非常適合植物生長。世界三大黑土地分布區(qū):中國東北地區(qū)、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烏克蘭(1)中國的東北平原,黑土面積約103萬km2;(2)美國的密西西比河平原,黑土地面積約120萬km2;(3)烏克蘭附近的烏克蘭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