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8.1概述8.2零件的體積強度8.3機械零件的接觸強度8.4零件的耐磨性8.5零件的常用材料與熱處理8.6互換性簡介8.7零件的工藝性與機械設計的有關原則習題8.1.1零件設計的基本要求
零件設計的基本要求是工作可靠、成本低廉。
工作可靠是指零件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耐磨性等性能,在規(guī)定的使用期限內(nèi)不出
現(xiàn)失效,以保證零件及機械設備的正常工作。
成本低廉是指零件的材料及加工工藝成本低廉,為此應注意以下幾點:
(1)合理選擇材料,降低材料成本;
(2)零件結構工藝性要好,降低加工工藝成本與裝配成本;
(3)盡量采用標準化、通用化設計,既優(yōu)質(zhì)低耗,又簡化設計過程。8.1概述8.1.2機械零件的失效形式
機械零件因某種原因而不能正常工作的現(xiàn)象稱為失效。機械零件常見的失效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斷裂。斷裂是指零件發(fā)生破斷的現(xiàn)象。斷裂可能是因過載引起的斷裂,但更經(jīng)常的是由于零件有缺陷、應力集中嚴重、循環(huán)交變應力作用引起的疲勞斷裂。
(2)過大的變形。零件的變形分為彈性變性和塑性變形。機械零件在應力作用時首先產(chǎn)生彈性變形,當應力超過材料的屈服極限時會產(chǎn)生塑性變形。一般來講,彈性變形過大就會影響機器的運轉(zhuǎn)性能,因此,塑性變形通常是不允許的。
(3)表面失效。機械零件的表面失效是指其表面所發(fā)生的破壞現(xiàn)象,常見的有磨損、腐蝕和接觸疲勞點蝕等形式。
(4)工作條件破壞引起的失效。有些零件只有在一定條件下才能正常工作,如果破壞了這些條件,將會發(fā)生失效。如摩擦發(fā)熱導致零件出現(xiàn)承載能力下降、潤滑油膜破壞、產(chǎn)生發(fā)熱膨脹使零件互相“咬死”等現(xiàn)象,又如零件的振動頻率超過其規(guī)定值時產(chǎn)生共振而導致零件或整個系統(tǒng)損壞,此外還有摩擦傳動打滑、聯(lián)接松弛等。
在實際工作中,機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往往不止一種。當有多種失效時,應分別考慮,最后確定能同時保證各種失效都不發(fā)生的方案。8.1.3機械零件的設計準則
在一定的工作條件下,零件抵抗可能出現(xiàn)的失效的能力稱為零件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可以針對溫度、氣壓、速度等而言,更經(jīng)常地是針對載荷。針對載荷而言的工作能力稱為承載能力。
為防止零件失效而制定的判定條件稱為機械零件的設計準則,也稱為計算準則。機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很多,相應的設計準則也很多,但在工程上常用的設計準則主要有以下幾種。
1.強度準則
強度是指零件在載荷作用下抵抗斷裂、塑性變形及表面疲勞點蝕、壓潰等失效的能力。
強度不足引起的失效是目前大多數(shù)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零件因強度不足而失效,將破壞機械的正常工作,甚至可能造成設備、人身事故。強度分為體積強度和表面強度兩種。體積靜強度不足,將使零件發(fā)生斷裂或塑性變形;表面靜強度不足,將使零件表面壓潰或產(chǎn)生塑性變形;體積或表面疲勞強度不足,將使零件發(fā)生疲勞斷裂或表面疲勞點蝕。體積強度準則為:零件在載荷作用下,其危險截面處的最大應力不超過允許的限度(稱為許用應力),或者零件在危險截面處的實際安全系數(shù)大于或等于許用的安全系數(shù)。表面強度準則為:零件表面處的最大應力不超過許用應力。
2.剛度準則
剛度是指零件在載荷作用下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剛度準則為:零件在載荷作用下產(chǎn)生的最大彈性變形量不超過許用值。剛度準則一般是用各種彈性變形量的計算公式來表示的。和強度準則一樣,剛度準則也是機械零件的重要設計準則之一,它是某些機械零件(例如機床主軸等)的主要設計準則。
3.耐磨性準則
磨損是指零件相互接觸的表面因摩擦而造成表面材料損耗的現(xiàn)象,它使零件的幾何形狀和尺寸發(fā)生變化。
耐磨性準則是:零件的磨損量在預定工作期限內(nèi)不超過許用值。零件磨損的機理很復雜,對磨損量的計算目前尚無完善的理論依據(jù)。因此,耐磨性準則常以限制零件接觸表面的壓強來表示,即零件工作表面的壓強不大于許用壓強。由于耐磨性主要是通過限制壓強這一條件來實現(xiàn)的,因此耐磨性準則屬于條件性準則。
4.散熱性準則
零件在工作時如果溫度過高,將導致潤滑劑失去作用,使零件產(chǎn)生不利的熱變形及附加應力,從而使零件不能正常工作。散熱性準則為:零件的工作溫度不超過許用溫度。
5.可靠性準則
對大批量生產(chǎn)而無法逐個檢驗產(chǎn)品質(zhì)量的零部件,通常要知道該產(chǎn)品的可靠性??煽啃缘暮饬恐笜耸强煽慷龋戳慵谝?guī)定的使用條件下和規(guī)定的使用時間內(nèi)能正常工作的概率。
可靠性準則就是要求所設計零件的工作可靠度不小于規(guī)定值。
6.其他設計準則
除以上設計準則外,還有一些針對零件的特殊失效形式而建立起來的設計準則。比如為防止軸類零件振動失效的臨界轉(zhuǎn)速準則、為防止帶傳動打滑的額定功率準則等。同一零件在一定工作條件下可能有幾種不同的失效形式,對應于不同的失效形式就有不同的設計準則。例如,設計機床主軸時,為防止斷裂失效,必須要考慮強度準則;為防止過大的彈性變形而降低被加工零件的精度,必須要考慮剛度準則。再如機床導軌,除了保證強度和剛度外,還要有良好的耐磨性,否則會破壞機床精度。8.1.4機械零件設計的一般步驟
機械零件的設計常按下列步驟進行:
(1)擬定零件的計算簡圖;
(2)根據(jù)零件的工作情況,確定作用在零件上的載荷及其分布;
(3)根據(jù)零件的工作條件和經(jīng)濟性,選擇合適的材料及毛坯成型方法;
(4)根據(jù)零件可能出現(xiàn)的失效形式,選用相應的判定條件,確定零件的主要尺寸或參數(shù);
(5)按結構和工藝性要求繪制工作圖。上述根據(jù)設計準則計算確定零件主要尺寸或參數(shù)的計算稱為設計計算。在實際工作中,也常采用相反的方式——校核計算。這時先參照實物(或圖紙)和經(jīng)驗數(shù)據(jù),初步擬定零件的結構和尺寸,然后再用有關的判定條件進行驗算。應當注意:零件尺寸的計算值一般并不是最終采用的數(shù)值,設計者還要根據(jù)制造零件的工藝要求和標準、規(guī)格加以圓整。機械設計中應優(yōu)先選用標準件,只有一些重要的零件是通過設計計算來確定其關鍵參數(shù)或尺寸的,其他零件往往根據(jù)其結構和工藝性要求,采用經(jīng)驗數(shù)據(jù)或參照規(guī)范來確定。理想、平穩(wěn)的工作條件下作用在零件上的載荷稱為名義載荷。按照名義載荷用力學公式求得的零件截面上的應力,稱為名義應力。由于機器運轉(zhuǎn)時,零件會受到各種附加載荷的作用,因此,根據(jù)名義載荷或名義應力設計機械零件是不科學的。實際設計中通常用引入載荷系數(shù)K(有時只考慮工作情況的影響,則用工作情況系數(shù)KA)的辦法來估計這些因素的影響。
載荷系數(shù)與名義載荷的乘積稱為計算載荷。按照計算載荷(必要時還要引入應力集中等影響系數(shù))計算出的應力稱為計算應力。8.2零件的體積強度當機械零件按照強度條件判定時,常用的一種方法是比較零件危險截面的計算應力(σ、τ)是否小于零件材料的許用應力([σ]、[τ]),即(8-1)式中,S為安全系數(shù);σlim、τlim分別為材料的極限正應力和極限切應力,其值與應力類型、材料種類及熱處理方法有關;σ、τ分別為正應力和切應力的計算應力。
需要注意的是:材料的極限應力一般是在簡單應力狀態(tài)下用實驗方法測出的,因此,對在簡單應力狀態(tài)下(拉、壓、彎曲、扭轉(zhuǎn))工作的零件,可將正應力或切應力直接帶入式(8-1);對在復雜應力狀態(tài)下工作的零件,則應根據(jù)材料力學中的強度理論,將正、切應力帶入適當?shù)墓角蟪鲇嬎銘Ζ襝,再將計算應力σc帶入式(8-1)以判定強度是否滿足。由上述可知,許用應力取決于應力類型、零件材料的極限應力和安全系數(shù)等。
為了簡便,以下論述中應力σ是廣義的應力。對于簡單應力狀態(tài),σ代表正應力或切應力;對于復雜應力狀態(tài),σ代表按某種強度理論計算出的計算應力。8.2.1應力的分類與描述
按照隨時間變化的情況,應力可分為靜應力和變應力。
不隨時間變化的應力稱為靜應力,實用中將變化緩慢(應力變化的次數(shù)小于103)的應力也看做靜應力,例如鍋爐的內(nèi)壓力所引起的應力,擰緊螺母所引起的應力等。
隨時間變化的應力稱為變應力。其中,隨著時間的變化,應力改變完全無規(guī)律的稱為隨機變應力,隨機變應力屬于“概率工程設計”的研究內(nèi)容,本書不予討論;呈周期性變化的應力稱為循環(huán)變應力,圖8-1(b)所示為一般的非對稱循環(huán)變應力,圖中T為應力循環(huán)周期。圖8-1應力的類型(a)靜應力;(b)非對稱循環(huán);(c)對稱循環(huán);(d)脈動循環(huán)由圖8-1(b)可知(8-2)式中,σmax、σmin、σm、σa分別稱為最大應力、最小應力、平均應力和應力幅。(8-3)除上述參數(shù)外,還可用應力循環(huán)特性來描述應力變化情況。應力循環(huán)特性用字母r表示,定義為最小應力與最大應力之比,即
σmax=-σmin(即r
=-1)的變應力稱為對稱循環(huán)變應力(見圖8-1(c)),其σa=σmax=-σmin,σm=0;σmax≠0,σmin=0,σa=σm=0.5σmax的變應力稱為脈動循環(huán)變應力(見圖8-1(d))(r
=0);靜應力(見圖8-1(a))可看做是σmax
=σmin(r
=+1)的變應力。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在各種循環(huán)特性的周期性變應力中,r=-1時的變應力對材料的損傷最大。8.2.2靜應力下零件的許用應力靜應力作用下,零件材料有兩種損壞形式:斷裂或塑性變形。對于用塑性材料制成的零件,一般應按不發(fā)生塑性變形的條件進行計算。這時應取材料的屈服極限σs作為極限應力,故許用應力為(8-4)
對于用脆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則應取材料的強度極限σB作為極限應力,其許用應力為(8-5)對于組織均勻的脆性材料,例如淬火后低溫回火的高強度鋼,還應考慮應力集中的影響。
灰鑄鐵雖然屬于脆性材料,但由于本身有夾渣、氣孔及大石墨存在,其內(nèi)部組織的不均勻性遠遠大于外部應力集中的影響,而內(nèi)部組織不均勻?qū)姸鹊挠绊懸洋w現(xiàn)在材料的極限應力中了,故計算時不考慮應力集中。
常用鋼鐵材料的極限應力與熱處理方法和試件尺寸等因素有關,其數(shù)值詳見有關機械設計手冊。8.2.3變應力下零件的許用應力
變應力下零件的失效形式往往是疲勞斷裂。
1.疲勞斷裂的特征及其機理
(1)疲勞斷裂的最大應力遠比靜應力下材料的強度極限低,甚至比屈服極限低。
(2)不管是脆性材料還是塑性材料,其最終的斷口均表現(xiàn)為無明顯塑性變形的脆性斷裂。
(3)疲勞斷裂是損傷的積累,它的初期現(xiàn)象是在零件表面或表層形成微裂紋,隨著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的增加,裂紋逐漸擴展,材料逐漸硬化,直至余下的未裂開的截面積不足以承受外載荷時,零件就突然斷裂。在零件的斷口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這種情況。圖8-2所示為軸在彎矩、扭矩共同作用下疲勞斷裂的斷口。斷口明顯地分為兩個區(qū)域:
一個是在變應力重復作用下裂紋兩邊相互擠壓、摩擦形成的光滑的疲勞區(qū);一個是最終發(fā)生脆性斷裂的粗糙斷裂區(qū)。
疲勞斷裂不同于一般靜應力下的斷裂,它是材料損傷到一定程度后,即裂紋擴展到一定程度后才發(fā)生的突然斷裂。所以疲勞斷裂與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即使用期限或壽命)密切相關。圖8-2軸在彎矩、扭矩作用下疲勞斷裂的斷口圖8-3對稱循環(huán)變應力作用下的疲勞曲線表示應力σ與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N之間關系的曲線稱為疲勞曲線。圖8-3所示為某種材料在對稱循環(huán)變應力作用下的疲勞曲線,其橫坐標為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N,縱坐標為斷裂時的循環(huán)應力σ。從圖中可以看出,應力越小,試件斷裂前能經(jīng)受的循環(huán)次數(shù)就越多。
從大多數(shù)黑色金屬材料的疲勞試驗可知,當循環(huán)次數(shù)N超過某一數(shù)值N0以后,曲線趨向水平。N0稱為應力循環(huán)基數(shù),對應于N0的應力σ-1稱為材料的疲勞極限(即當作用于試件的循環(huán)變應力小于或等于σ-1時,試件經(jīng)無限多次循環(huán)也不會斷裂)。σ-1值可從材料力學或有關設計手冊中查得。σ-1N
表示材料在對稱循環(huán)變應力下對應于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N的疲勞極限。
疲勞曲線的左半部(N≤N0)可近似用方程(8-6)表示:
(8-6)
式中,為材料對應于循環(huán)次數(shù)N的疲勞極限;m為隨應力狀態(tài)而變的指數(shù),例如彎曲時m=9;C為實驗常數(shù)。由式(8-6)可求得對應于循環(huán)次數(shù)N
的彎曲疲勞極限為(8-7)式中,kN=稱為壽命系數(shù),若N>N0,則取N
=N0,因此kN≥1。
3.許用應力
變應力作用下,應取材料的疲勞極限作為極限應力,同時還要考慮到如下幾點:
(1)零件若存在切口、溝槽等截面突變,則會導致應力分布極不均勻(稱為應力集中),從而顯著降低零件的疲勞強度;
(2)零件的絕對尺寸越大,其存在缺陷(內(nèi)部裂紋)的概率越大,因而其疲勞強度就越小;
(3)零件表面加工質(zhì)量越低,存在表面裂紋的概率越大,因而其疲勞強度就越小。
因此,應引入衡量截面突變影響的應力集中系數(shù)kσ、衡量尺寸大小的尺寸系數(shù)εσ和衡量表面質(zhì)量的表面狀態(tài)系數(shù)β等。當應力是對稱循環(huán)變化時,許用應力為(8-8)當應力是脈動循環(huán)變化時,許用應力為(8-9)式中,S為安全系數(shù);σ0為材料的脈動循環(huán)疲勞極限;kσ、εσ及β的數(shù)值可在材料力學或有關設計手冊中查得。式(8-8)、(8-9)為按“無限壽命”設計零件時的許用應力,即要求零件的設計壽命大于或等于N0。若零件在整個使用期限內(nèi),其循環(huán)總次數(shù)N小于循環(huán)基數(shù)N0時,可根據(jù)式(8-7)求得對應于N的疲勞極限σ-1N。用σ-1N替換式(8-8)中的σ-1后,即得到“有限設計壽命”下零件的許用應力。由于σ-1N大于σ-1,故采用σ-1N可得到較大的許用應力,從而減小零件的體積和重量。
4.安全系數(shù)
安全系數(shù)定得正確與否對零件尺寸有很大影響。如果安全系數(shù)定得過大,則結構笨重;如定得過小,又可能不夠安全。
在各個不同的機械制造部門,通過長期生產(chǎn)實踐,都制定了適合本部門的安全系數(shù)(或許用應力)的表格。這類表格雖然適用范圍較窄,但具有簡單、具體及可靠等優(yōu)點,設計時應優(yōu)先使用。在缺少資料的情況下,可根據(jù)載荷及應力計算的準確性、材料的力學性能以及零件的重要性,參考下述推薦確定安全系數(shù):
(1)靜應力作用下,塑性材料以屈服極限為極限應力。由于塑性材料可以緩和過大的局部應力,故可取S=1.2~1.5;對于塑性較差的材料(如σs/σB>0.6)或鑄鋼件可取S=1.5~2.5。
(2)靜應力作用下,脆性材料以強度極限為極限應力,這時應取較大的安全系數(shù)。例如,對于高強度鋼或鑄鐵件可取S=3~4。
(3)變應力作用下,以疲勞極限作為極限應力,一般可取S=1.3~1.7;若材料不夠均勻,計算不夠精確,則可取S=1.7~2.5。
例8-1
一小型轉(zhuǎn)臂吊車如圖8-4所示。橫梁采用工字鋼,電動葫蘆裝在橫梁上的小車上。小車移動和橫梁轉(zhuǎn)動用人力操縱。小車、電動葫蘆的自重及起重量總計為W=20kN。試分析:
(1)拉桿、橫梁及支承B的作用力;
(2)拉桿、橫梁可能出現(xiàn)的主要失效形式及其判定條件。圖8-4轉(zhuǎn)臂吊車
解
(1)如圖所示,已知尺寸L、l、H后,即可進行受力分析。取橫梁為隔力體,若略去橫梁自重,則其上作用有力W、F及支承B的約束反力FBx、FBy,這些力處于同一平面內(nèi)。由ΣMB=0得拉力F可分解為Fx和Fy
:
Fx=Fcos30°=33.87×0.866≈29.33kN
Fy=Fsin30°=33.87×0.5≈16.94kN
由ΣMC=0得由ΣMA=0得順便指出,后兩個方程若改寫成ΣFx=0和ΣFy=0,同樣可以求解。
(2)小型起重設備一般工作不頻繁,滿載起重次數(shù)不多,故本題可按承受靜載荷考慮,以最大起重量(包括小車、電動葫蘆自重)作為計算載荷,拉桿、橫梁材料均選用Q235鋼。失效形式分析及判定條件如下:
①拉桿承受拉力F,可能出現(xiàn)的失效形式是強度不足引起的塑性變形或斷裂,其計算準則是:拉應力σ≤許用拉應力[σ]。②橫梁(即壓桿)承受移動載荷W壓力Fx作用,可能的失效形式主要有如下幾種:
(a)當移動載荷W位于橫梁中部時,若彎曲變形(撓度y)過大,即剛度不足,則可能引起小車在橫梁上行走困難,判定條件為“變形量y≤許用變形量[y]”。
(b)若彎曲應力與由Fx引起的壓應力的合成應力過大,即強度不足,則可能出現(xiàn)塑性變形或斷裂,判定條件為:計算應力σ≤許用拉應力[σ]。
(c)若壓桿桿長與直徑的比值較大,則可能抗側彎剛度不足,這屬于壓桿穩(wěn)定性問題。本題中,在xoz平面內(nèi)工字梁抗側彎剛度最小,在此平面內(nèi)引起側彎的載荷只有Fx,判定條件為S=Fcx/Fx≥Smin。其中Fcx為壓桿的臨界載荷,Smin為最小安全系數(shù)。圖8-5車軸
例8-2
一車軸如圖8-5所示。已知Fr=F=110kN,軸的材料為Q275鋼,σB
=550MPa,σ-1=240MPa,規(guī)定的安全系數(shù)Smin=1.5。試校核A—A截面的疲勞強度。
解
(1)車軸轉(zhuǎn)動時,載荷F的大小、方向都不變,故軸受對稱循環(huán)彎曲變應力,其循環(huán)特性為r=-1。
(2)A—A截面彎矩為
M=110×103×82=9.02×106Nmm截面系數(shù)為彎曲應力為
3)求各項系數(shù)(由材料力學或機械設計手冊中查取)。
由σB
=550MPa,D/d=133/108≈1.23,r/d=0.185查得彎曲時的有效應力集中系數(shù)kσ=1.34,尺寸系數(shù)εσ=0.68。按表面粗糙度1.6μm及σB=550MPa,查得表面狀態(tài)系數(shù)β=0.95。
(4)疲勞強度校核。彎曲時安全系數(shù)為故安全。用另一種形式的判定條件σ≤[σ-1],可得同樣結論。通常,零件受載時是在較大的體積內(nèi)產(chǎn)生應力,這種應力狀態(tài)下的零件強度稱為體積強度(如8.2節(jié)所述)。
若兩個零件在受載前是點接觸或線接觸,受載后,由于變形,其接觸處為一小面積。通常此面積甚小而表層產(chǎn)生的局部應力卻很大,這種應力稱為接觸應力。這時零件的強度稱為接觸強度。如齒輪、滾動軸承等機械零件,都是通過很小的接觸面積傳遞載荷的,因此它們的承載能力不僅取決于體積強度,還取決于表面的接觸強度。8.3機械零件的接觸強度零件的接觸應力通常是隨時間作周期性變化的。在載荷的重復作用下,首先在表層內(nèi)約20μm處產(chǎn)生初始疲勞裂紋,然后裂紋逐漸擴展(在有潤滑油的情況下,油被擠進裂紋中產(chǎn)生高壓,會使裂紋加快擴展),最終使表層金屬呈小片狀剝落,而在零件表面形成一些小坑(見圖8-6)。這種現(xiàn)象稱為疲勞點蝕。發(fā)生疲勞點蝕后,減小了接觸面積,損壞了零件的光滑表面,因而也降低了承載能力,并引起振動和噪聲。疲勞點蝕常是齒輪、滾動軸承等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圖8-6疲勞點蝕由彈性力學的分析可知,當兩個軸線平行的圓柱體相互接觸并受壓時,其接觸面積為一狹長矩形,最大接觸應力發(fā)生在接觸區(qū)中線上,其值滿足如下赫茲公式:(8-10)令及E=,并取鋼或鑄鐵的泊松比μ1=μ2=μ=0.3,則式(8-10)可化簡為(8-11)式(8-10)和式(8-11)中,σH為最大接觸應力;b為接觸長度;
Fn為作用在圓柱體上的載荷;ρ為綜合曲率半徑,正號用于凸凸接觸,負號用于凹凸接觸;E為綜合彈性模量,E1、E2分別為兩圓柱體材料的彈性模量。圖8-7圓柱體的接觸應力接觸疲勞強度判定條件為(8-12)式中,σHlim為實驗測得的材料的接觸疲勞極限(兩圓柱體材料不同時,σHlim應為較軟材料的極限應力),對于鋼,其經(jīng)驗公式為σHlim=2.76HBS-70。由圖8-7及式(8-10)、(8-11)可知,作用在兩圓柱體上的接觸應力具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左右對稱且稍離接觸區(qū)中線即迅速降低的特點。由于接觸應力是局部性的應力,且應力的增長與載荷Fn并不成線性關系,而是要緩慢得多,故安全系數(shù)SH可取等于或稍大于1。圖8-8圓柱摩擦輪傳動
例8-3
圖8-8所示的摩擦輪由兩個相互壓緊的鋼制摩擦輪組成。已知D1=100mm,D2=140mm,b=50mm,小輪主動,主動軸傳遞功率P=5kW、轉(zhuǎn)速n1=500r/min,傳動較平穩(wěn),載荷系數(shù)K=1.25,摩擦系數(shù)f=0.15。試求:(1)所需的法向壓緊力Fn;
(2)兩輪接觸處的最大接觸應力;
(3)若摩擦輪材料硬度為300HBS,表面接觸強度是否足夠。
解
(1)傳動在接觸處的最大摩擦力為fFn,拖動從動輪所需的圓周力為F,考慮到附加載荷的影響和保證摩擦傳動的可靠性,計算圓周力為KF。為了防止打滑,應使fFn≥KF。小輪轉(zhuǎn)矩:
圓周力:法向壓緊力:
(2)本題中Fn=15917N,鋼的彈性模量E=2.06×105MPa,b=50mm,綜合曲率半徑為故
(3)如前述,對于鋼可取接觸疲勞極限σHlim=2.76HBS-70=758MPa,取安全系數(shù)SH=1.1,則[σH]===689MPa。因σH<[σH],故強度足夠。摩擦表面物質(zhì)不斷損失的現(xiàn)象稱為磨損。零件抗磨損的能力稱為耐磨性。除非采用特殊措施(如靜壓潤滑、電磁懸浮等)使摩擦表面不直接接觸,否則磨損總是難免的。但是只要磨損速度穩(wěn)定緩慢,零件就能保持預定的壽命要求。
8.4零件的耐磨性統(tǒng)計表明,約有80%的零件因磨損而失效。磨損會逐漸改變零件尺寸和摩擦表面狀態(tài)。
出現(xiàn)劇烈磨損時,運動副的間隙增大,能使機械的精度喪失,效率下降,振動、沖擊和噪聲增大。這時應立即停機檢修,更換零件。磨損并非都有害,跑合、研磨都是有益的磨損。
通常,磨損過程分為跑合磨損、穩(wěn)定磨損、劇烈磨損三個階段,如圖8-9所示。圖8-9磨損過程及表面改性修復技術的應用跑合是指機器使用初期,為改善摩擦表面的質(zhì)量而進行的由輕至重、緩慢加載的有益的磨損過程。
跑合后,摩擦表面的尖峰高度降低,峰頂半徑增大,接觸面積增大,可有效地降低磨損速度。
在正常情況下,零件經(jīng)過短期跑合后即進入穩(wěn)定磨損階段,這個階段磨損率(圖中曲線的斜率)越小,零件使用壽命就越長。零件經(jīng)長時間的磨損積累后就進入劇烈磨損階段(磨損率迅速增大),這時,零件精度下降、間隙增大、潤滑狀況惡化,從而產(chǎn)生振動、沖擊和噪聲,磨損加劇,零件迅速報廢。應用基于納米技術的摩擦表面改性修復技術處理摩擦表面,可有效地降低穩(wěn)定磨損階段的磨損率,提高減摩耐磨效果,使零件的磨損壽命大大延長(圖中虛線所示)。這種技術的原理、特點是:將由多種超細礦物質(zhì)組成的混合物添加于潤滑劑中,摩擦表面工作時,這些添加物與金屬摩擦表面發(fā)生反應,原位生成超滑(表面粗糙度Ra為20~60nm,摩擦系數(shù)為0.003~0.007)、高硬(HV690~1200)、耐高溫和極高的抗腐蝕性的金屬陶瓷層。應用這種技術不會
改變潤滑劑的黏度,無須拆卸、停車,改性、修復、減摩在正常運行的工況下自動完成。磨損現(xiàn)象相當復雜,有物理、化學和機械等方面的原因。根據(jù)磨損機理,磨損分為以下主要類型:
(1)磨粒磨損。硬質(zhì)顆粒或摩擦表面上硬的凸峰在摩擦過程中引起的材料脫落現(xiàn)象稱為磨粒磨損。硬質(zhì)顆??赡苁橇慵旧砟p造成的金屬微粒,也可能是外來的塵土雜質(zhì)等。
摩擦面間的硬粒能使表面材料脫落而留下溝紋。
(2)粘著磨損。加工后的零件表面總有一定的粗糙度。摩擦表面受載時,實際上只有部分峰頂接觸,接觸處壓強很高,能使材料產(chǎn)生塑性流動。若接觸處發(fā)生粘著,滑動時會使接觸表面材料由一個表面轉(zhuǎn)移到另一個表面,這種現(xiàn)象稱為粘著磨損(膠合)。所謂材料轉(zhuǎn)移,是指表面擦傷和撕脫,嚴重時摩擦表面能相互咬死。
(3)疲勞磨損。在滾動或兼有滑動和滾動的高副中(如凸輪、齒輪等),受載時材料表層有很大的接觸應力,當載荷重復作用時,表層金屬常會呈小片狀剝落,而在零件表面
形成小坑。這種現(xiàn)象稱為疲勞磨損或點蝕(見8.3節(jié))。
(4)腐蝕磨損。若運動副處于腐蝕環(huán)境中,則在摩擦過程中,材料與周圍介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應或電化學反應的磨損,稱為腐蝕磨損。實際發(fā)生的磨損往往很難弄清楚到底屬于哪一類磨損,因此工程上的耐磨計算是一種近似的條件性計算,即限制運動副的壓強p(也就是限制摩擦力):
p≤[p](8-13)
式中,[p]是由實驗或同類機器使用經(jīng)驗確定的許用壓強。相對運動速度較高時,還應考慮運動副單位時間單位接觸面積的發(fā)熱量(摩擦功耗)fpv。
在摩擦系數(shù)一定的情況下,可將pv值與許用值[pv]進行比較,即
pv≤[pv](8-14)8.5.1機械零件的常用材料
可用作機械零件的材料有鋼、鑄鐵、有色金屬、工程塑料和工程陶瓷等,其中鋼是最常用的材料。鋼按合金元素的多少分為碳鋼和合金鋼,按含碳量高低分為低碳鋼、中碳鋼、高碳鋼,按用途分為結構鋼、工具鋼和特殊性能鋼,按質(zhì)量分為普通鋼、優(yōu)質(zhì)鋼,按成型方法分為鑄鋼和鍛造用鋼。8.5零件的常用材料與熱處理一般而言,承受靜拉力為主的零件通常用普通碳素結構鋼或低碳合金結構鋼。這類鋼由于含碳量低,因此強度較低,但塑、韌性及加工工藝性良好,且價格相對較低,典型牌號有Q235、16Mn。機械零件除機身、箱體等非運動零件常選用普通鋼、鑄鐵等材料外,運動零件一般選用優(yōu)質(zhì)碳素結構鋼或合金結構鋼。常用的優(yōu)質(zhì)碳素結構鋼有20鋼、45鋼等。鋼的含碳量越高,強度就越高,但塑性下降。
20鋼含碳量低,強度也很低,但塑性和加工工藝性良好,主要用來沖壓、焊接一些薄壁零件,如各種罩、殼等。45鋼含碳量適中,其綜合機械性能較好,但淬透性較差,主要用來制造一些截面較小且強度要求不高的零件。強度要求高、截面較大的零件通常應選用合金結構鋼,如40Cr、40MnB等。高碳鋼雖具有高強度、高硬度,但脆性大,主要用來制造各類工具或一些需要高強度、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零件。一些需要鑄造才能成型的零件則應選用鑄造材料,包括鑄鋼、鑄鐵和鑄造有色金屬。鑄鋼強度高,塑、韌性好,但鑄造性能較差,通常用來制造一些形狀相對簡單且機械性能要求較高的零件。鑄鐵分為普通灰口鑄鐵、球墨鑄鐵和可鍛鑄鐵等。普通灰口鑄鐵強度較低,塑性差,但價格低廉,鑄造性能優(yōu)良,通常用來制造形狀復雜且機械性能要求不高的一些零件,如機座、機床床身等。球墨鑄鐵既具有較高的強度,也具有良好的鑄造性能,故用來制造一些形狀相對復雜且機械性能要求高的零件,如內(nèi)燃機曲軸等。鑄造有色金屬主要用來制造一些對導熱、導電、耐蝕等有特殊要求的零件。常見的有色金屬有鋁合金、銅合金和鈦合金等。鋁合金和銅合金都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和耐蝕性能,其塑性良好,但是強度較低。工程上使用鋁合金和銅合金往往出于導熱、導電、耐蝕等方面的考慮。鋁合金的突出優(yōu)點是比強度(強度和密度的比值)高,故廣泛用于飛機制造業(yè)中。汽車工業(yè)常用鋁合金來制造發(fā)動機機體、活塞和輪轂等零件。鋁合金分為形變鋁合金和鑄造鋁合金兩大類,前者往往以棒料、板材等型材供應;后者以鋁錠供應。銅合
金的主要特點是減摩性和耐腐蝕性能好。機械零件所用的銅合金主要是青銅。青銅又分為錫青銅和無錫青銅兩種。青銅具有較高的減摩性和耐磨性,且鑄造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良好,但價格較貴。在機械零件的制造中,除使用金屬材料外,還使用非金屬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和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主要有工程塑料和橡膠;無機非金屬材料主要是工程陶瓷。工程塑料的突出優(yōu)點是密度小,且具有良好的耐蝕性、絕緣性、減摩性和減振性;缺點是強度和硬度低、不耐高溫、尺寸和形狀穩(wěn)定性差、容易老化等。工程塑料按照性能可分為熱固性塑料和熱塑性塑料兩類。熱固性塑料受熱后不軟化,也不溶于溶劑,且強度和硬度高,可用于制造輕載、薄殼零件;熱塑性塑料可以重復加工,但使用溫度較低,不宜用于承載零件。
橡膠的摩擦系數(shù)大,彈性和減振性能好,能吸收沖擊能量,但強度低,除常用來制造傳動帶、減振元件和聯(lián)軸器彈性元件等外,還可用來制造密封零件和用水潤滑的軸承襯。工程陶瓷則主要用來制造耐高溫、耐腐蝕和高耐磨零件。8.5.2鋼的常用熱處理工藝及其應用
鋼的性能與其熱處理工藝有很大關系,選用鋼必須確定其熱處理工藝。鋼的熱處理分為普通熱處理和表面熱處理。前者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調(diào)質(zhì);后者包括表面淬火和表面化學熱處理。
退火是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然后緩慢冷卻(隨爐冷卻)的一種熱處理工藝。鋼進行退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應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正火是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然后取出在空氣中冷卻的一種熱處理工藝。正火由于工藝周期比退火短,故工藝成本較退火低。對于一些塑性良好的低碳鋼零件,常采用正火來代替退火;當鋼的含碳量太低,造成硬度太低難以切削加工時,利用正火也能適當提高硬度,從而改善
切削加工性能;對于不重要的機械零件,可用正火作為最后熱處理方法來代替成本較高的調(diào)質(zhì)處理;對于中碳鋼的大型零件,在受設備限制不能進行調(diào)質(zhì)時,也可考慮用正火代替;對于一些重要零件,正火可作為淬火前的預備熱處理,以減少淬火時的變形和開裂傾向。淬火是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然后迅速冷卻,使其獲得高硬度、高強度的一種熱處理工藝。只有中、高碳鋼才具有良好的淬硬性,故淬火也主要用于中、高碳鋼。由于淬火冷卻速度快,會形成很大的淬火應力,另外淬火提高鋼的強度的同時,也使鋼的塑性嚴重下降,故鋼淬火后還需要進行適當?shù)幕鼗饋硐龖?,提高塑、韌性。回火是將淬火后的鋼再加熱到一定溫度來消除應力,提高塑、韌性的熱處理工藝。按回火溫度的高低可把回火分為低溫、中溫和高溫回火。碳鋼和低合金結構鋼的低溫回火溫度約為250℃,進行低溫回火的目的常常是為了消除淬火應力;中溫回火的溫度約為400℃,進行中溫回火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較高的強度和較高的塑、韌性;高溫回火的溫度約為600℃,進行高溫回火的目的是為了在提高強度的同時保證有足夠高的塑、韌性。中碳鋼經(jīng)淬火和高溫回火后既具有比較高的強度,也具有比較高的塑、韌性,綜合機械性能較好,故將淬火后再進行高溫回火的熱處理工藝稱為調(diào)質(zhì)。有些機械零件要求表面有較高的硬度和強度,中心部分有足夠的塑性和韌性,這時就應對零件進行表面熱處理。零件的表面熱處理有表面淬火和表面化學熱處理兩類。鋼的表面淬火是指用高能量密度加熱方式將工件表面迅速升溫,在熱量尚未傳至內(nèi)部時立即冷卻使表面硬化而內(nèi)部組織保持不變的熱處理工藝。這種熱處理主要用于中碳鋼或中碳合金鋼零件。中碳鋼調(diào)質(zhì)后具有良好的綜合機械性能,但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較低,為提高其表面硬度而不降低心部的塑、韌性,只有進行表面淬火才能做到。另外對于一些大型零件,常用工頻淬火來取代普通淬火。對于一些需要淬火的薄殼零件,為避免在一般加熱過程中氧化脫碳,常采用高頻淬火。表面化學熱處理是將某些化學元素滲入鋼的表層,以改變鋼的表層化學成分、組織和性能,從而獲得高的硬度、耐磨性和抗疲勞強度的一種熱處理方法。常用的化學熱處理有滲碳、滲氮、碳氮共滲、硫化、滲金屬等,最常用的是滲碳和滲氮。滲碳是將鋼在含碳介質(zhì)中加熱,使碳原子滲入工件表面,從而提高工件表面的含碳量。這種熱處理工藝主要用于低碳鋼或低碳合金鋼工件。當工件需要盡可能高的塑、韌性時,通常應選用低碳鋼或低碳合金鋼。但若該工件表面需要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則必須進行表面滲碳來提高其淬硬性,然后再進行淬火。由于滲碳溫度高達930℃,因此滲碳件的變形較大。滲氮是將工件在氮化氣氛中加熱,使氮原子滲入工件表面與工件內(nèi)的Al、V、Ti等原子結合形成高硬度的氮化物,從而提高工件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由于氮化溫度低(普通氮化溫度為700℃左右,離子氮化溫度為300℃左右),工件變形或開裂傾向極小,故廣泛用于不便于磨削加工的零件的表面處理。碳氮共滲又
叫氰化,是將碳原子和氮原子同時滲入工件表面,這樣可以降低滲碳溫度,縮短滲碳周期。
滲硫可提高金屬表面的自潤滑能力和抗粘著磨損能力。滲鋁、鉻等金屬則可提高工件的抗氧化能力和耐蝕性能。8.5.3機械零件材料的選用原則
選擇材料是機械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設計者在選擇材料時,應充分了解材料的性能和適用條件,并考慮零件的使用、工藝和經(jīng)濟性等要求。
1.使用要求
選用材料時應首先考慮材料的性能應能滿足使用要求。一般主要考慮材料的機械性能如強度、剛度、彈性、塑性、沖擊韌性等,必要時還要考慮到零件對工作環(huán)境等方面的要求,如密度、導熱性、導電性、抗腐蝕性、熱穩(wěn)定性等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方面的要求。
2.工藝要求
選擇零件材料時必須考慮到制造工藝的影響,如材料的鑄造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等。需要熱處理時還要考慮材料的淬硬性、淬透性及淬火變形的傾向等。對于切削加工的零件,應考慮材料的易切削性、切削后能達到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性質(zhì)的變化等。
3.經(jīng)濟性要求
當使用要求和工藝要求都能達到要求的材料不止一種時,就需要全面考慮其綜合成本。一般來說,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應盡可能選用價廉的材料和簡單的加工工藝,以降低生產(chǎn)成本。另外還應綜合考慮到生產(chǎn)批量等因素的影響,大量生產(chǎn)宜用鍛壓、鑄造毛坯;單件生產(chǎn)采用焊接件可以降低制造費用。8.6.1公差與配合
機器是由獨立制造的零件裝配而成的。為了降低生產(chǎn)成本,在大規(guī)模生產(chǎn)的情況下,希望制造的零件具有互換性,即裝配時不加選擇及附加的加工就能達到預期的裝配技術要求。
為了實現(xiàn)零件的互換性,必須保證零件的尺寸、幾何形狀、相對位置以及表面粗糙度的一致性。就零件尺寸而言,它不可能做得絕對準確,但必須使其尺寸介于兩個允許的極限尺寸之間。因此,互換性要求建立標準化的公差與配合制度。我國的公差與配合制度采用國際公差制。8.6互換性簡介
1.基本概念
如圖8-10所示,設計給定的尺寸稱為基本尺寸,常用零線代表基本尺寸的位置。零件的實際尺寸應界于兩個允許的尺寸之間,大的允許尺寸稱為最大極限尺寸;小的允許尺寸稱為最小極限尺寸。兩極限尺寸之差(即允許的尺寸變動范圍)稱為公差。尺寸變動范圍所對應的區(qū)域稱為公差帶。最大極限尺寸與基本尺寸之差稱為上偏差,最小極限尺寸與基本尺寸之差稱為下偏差。通常,把靠近基本尺寸的那個偏差稱為基本偏差(圖中的基本偏差:軸為上偏差,孔為下偏差)。顯然,為了描述零件實際尺寸的變動范圍,既可指明最大、最小極限尺寸,也可指明基本尺寸和上、下偏差,還可以指明基本尺寸、基本偏差和公差。實用中常采用后兩種方法。圖8-10公差的基本概念
2.配合及其分類
同一基本尺寸的孔與軸的結合稱為配合。根據(jù)孔、軸公差帶的相對位置,配合分為間隙配合、過渡配合和過盈配合三大類(見圖8-11)。間隙配合的孔比軸大,用于動聯(lián)接(構成轉(zhuǎn)動副或移動副),如軸頸與滑動軸承孔。過盈配合的孔比軸小,用于需要承受較大載荷的靜聯(lián)接,如火車的車輪與軸。過渡配合可能具有間隙,也可能具有過盈,用于要求具有良好同軸性而又便于裝拆的靜聯(lián)接,如齒輪與軸。圖8-11配合的種類國家標準規(guī)定,孔與軸的公差帶位置各有28個,孔的公差帶位置用大寫字母表示,軸的公差帶位置用小寫字母表示,如圖8-12所示。圖中公差帶水平實線到零線的距離代表基本偏差;公差帶一端未封口,表明隨著精度等級的不同,公差帶的寬度不同。圖8-12孔、軸公差帶的相對位置公差帶的寬窄決定了加工的難易,國家標準規(guī)定了20個級別,稱為精度等級(即尺寸精度等級),用阿拉伯數(shù)字表示。例如,H7表示孔的公差帶為H,公差等級為7級;又如f8表示軸的公差帶為f,公差等級為8級。
機械制造中常用的公差等級是4~11級。4、5級用于特別精密的零件;6~8級用于重要的零件;10、11級用于低精度零件,主要用于低速機器中。這些精度等級允許直
接采用棒材、管材或精密鍛件而不需要再作切削加工。
3.配合制度
配合制度有基孔制和基軸制兩種,如圖8-13所示?;字频目资腔鶞士?,其下偏差為零,代號為H,各種配合特性靠改變軸的公差帶位置來實現(xiàn)?;S制的軸是基準軸,其上偏差為零,代號為h,各種配合特性靠改變孔的公差帶位置來實現(xiàn)。圖8-13配合制度(a)基孔制配合;(b)基軸制配合因為孔加工相對較難,所以為了減少加工孔用的刀具(如鉸刀、拉刀)品種,工程中廣泛采用基孔制。但有時仍須采用基軸制,例如,光軸與具有不同配合特性的零件相配合時,滾動軸承外徑與軸承孔配合時等。8.6.2表面粗糙度
無論采用什么加工方法得到的零件表面,總會存在微觀幾何形狀誤差(見圖8-14),表面粗糙度就是衡量零件表面微觀幾何形狀誤差的指標。
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會影響相對運動表面的摩擦和磨損(表面越粗糙,摩擦系數(shù)越大,磨損越快),影響配合性質(zhì)的穩(wěn)定性(對間隙配合來講,表面越粗糙越易磨損,從而導致實際間隙增大;對過盈配合來講,表面粗糙會減小實際有效過盈),影響零件的疲勞強度、密封性能、抗腐蝕性能等。圖8-14輪廓表面的微觀幾何形狀誤差表面粗糙度有三種評定指標,分別為輪廓算術平均偏差Ra、微觀不平度十點高度Rz和輪廓最大高度Ry,如圖8-15所示。
輪廓算術平均偏差Ra是指取樣長度l內(nèi),被測定輪廓上各點至輪廓中線偏距絕對值的算術平均值,即圖8-15表征表面粗糙度的指標近似為
微觀不平度十點高度Rz是指取樣長度內(nèi),5個最大輪廓峰高的平均值與5個最大輪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即輪廓最大高度Ry是指取樣長度內(nèi),輪廓峰頂線和谷底線之間的距離。
這三個指標中,Ra反映輪廓微觀幾何形狀特征的信息量最多,也能方便地用接觸式電動輪廓儀測量,因此廣泛用于評定光滑、半光滑表面。對于極光滑和極粗糙表面,用Ra則不合適。Rz比較直觀,用光切顯微鏡測量也方便,但由于不能反映峰頂?shù)募怃J或平鈍的幾何形狀特性,故應用相對少一些。至于Ry,僅用來評定某些不允許出現(xiàn)較大加工痕跡和受交變應力作用的表面。
表8-1列出了供優(yōu)先選用的表面粗糙度Ra值及與其對應的加工方法。表8-1優(yōu)先選用的表面粗糙度Ra值及與其對應的加工方法8.6.3優(yōu)先數(shù)系
優(yōu)先數(shù)系用來使型號、直徑、轉(zhuǎn)速、承載量和功率等量值得到合理的分級,以便于組織生產(chǎn)和降低成本。
GB321-80規(guī)定的優(yōu)先數(shù)系有四種基本系列:R5系列,公比為≈1.6;R10系列,公比為≈1.25;R20系列,公比為≈1.12;R40系列,公比為≈1.06。例如,R10系列的數(shù)值為1、1.25、1.6、2、2.5、3.15、4、5、6.3、8、10。其他系列的數(shù)值詳見一般設計手冊。優(yōu)先數(shù)系中任何一個數(shù)值稱為優(yōu)先數(shù)。對于大于10的優(yōu)先數(shù),可將以上數(shù)值乘以10、100或1000等。優(yōu)先數(shù)和優(yōu)先數(shù)系是一種科學的數(shù)值制度,在確定量值的分級時,必須最大限度地采用上述優(yōu)先數(shù)及優(yōu)先數(shù)系。設計機械零件時,不僅應滿足其使用性能要求,同時還應當滿足生產(chǎn)要求,否則就可能制造不出來,或雖能制造但費工費料很不經(jīng)濟。
零件的工藝性是指零件的制造性能,零件的結構應便于生產(chǎn)加工,加工成本盡可能低廉,而且裝配方便。零件的制造過程一般包括毛坯生產(chǎn)、切削加工、熱處理和裝配等階段,每個階段對零件的結構都有一定要求,且互相聯(lián)系、互相影響。所以,在進行零件的結構設計時必須全面考慮,應使所設計的零件具有良好的工藝性:在一定的生產(chǎn)規(guī)模和生產(chǎn)條件下,能用最少的時間和最小的勞動量把零件制造出來,而且裝配方便。8.7零件的工藝性與機械設計的有關原則8.7.1機械零件結構工藝性的基本原則
在進行零件的結構設計時,從工藝性方面應考慮的基本原則如下:
(1)與生產(chǎn)條件、批量大小及獲得毛坯的方法相適應。
零件的結構工藝性必須要與一定的生產(chǎn)條件、生產(chǎn)規(guī)模及毛坯獲得方法等相適應。生產(chǎn)條件不同、批量大小不同或毛坯制造方法不同,零件就相應地應有不同的結構。在一種情況下具有良好工藝性的結構,到了另一種情況下其工藝性不一定就好。
(2)造型簡單化。
零件的結構形狀越復雜,則制造越困難,產(chǎn)品成本也就越高。這樣的零件結構工藝性就不好。
(3)加工的可能性、方便性、精確性和經(jīng)濟性。
能在圖上畫出來的零件不一定都能制造出來,能制造出來的零件其加工不一定都方便,加工方便的零件未必都能滿足精度要求,而不能滿足精度要求的零件就是廢品。零件的精度等級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根據(jù)實際要求來確定,精度等級越高,成本自然也高。只有那些既能滿足工作要求又具有最低的精度等級的零件,其工藝性能才是最好的。
(4)裝拆的可能性和方便性。
零件結構應便于安裝和拆卸,便于使用和維護,具有良好的裝拆工藝性能。
欲設計出工藝性良好的零件,設計者必須與工藝技術員相溝通并善于向他們學習。此外,在金屬工藝學課程和手冊中也提供了一些有關工藝性的基本知識,可供參考。8.7.2機械設計的若干原則
1.等強度原則
等強度原則是指設計時,使零件對各種可能的失效具有相等或接近的抵抗能力,這樣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做到材盡其用,節(jié)省資源。螺紋聯(lián)接件的幾何尺寸就是根據(jù)這一原則確定的。
2.局部品質(zhì)原則
局部品質(zhì)原則是指,如果零件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要求,則不同的部位應選擇不同的材料或采用不同的熱處理。機械零件中的局部表面淬火和蝸輪采用青銅齒圈、鋼鐵輪芯就是這一原則的應用。
3.標準化
標準化是指以制定標準、貫徹標準為主要內(nèi)容的全部活動過程。標準化的研究領域十分寬廣,就工業(yè)產(chǎn)品標準化而言,它是指對產(chǎn)品的品種、規(guī)格、質(zhì)量、檢驗、安全、衛(wèi)生等要求制定標準并加以實施。產(chǎn)品標準化本身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
(1)產(chǎn)品品種規(guī)格的系列化——將同一類產(chǎn)品的主要參數(shù)、型式、尺寸、基本結構等依次分檔,制成系列化產(chǎn)品,以較少的品種規(guī)格滿足用戶的廣泛需要。
(2)零部件的通用化——將同一類型或不同類型產(chǎn)品中用途結構相近的零部件(如螺栓、軸承座、聯(lián)軸器和減速器等),經(jīng)過統(tǒng)一后實現(xiàn)通用互換。
(3)產(chǎn)品質(zhì)量標準化——產(chǎn)品質(zhì)量是一切企業(yè)的“生命線”,要保證產(chǎn)品質(zhì)量合格和穩(wěn)定,必須做好設計、加工工藝、裝配檢驗,甚至包裝、儲運等環(huán)節(jié)的標準化,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對產(chǎn)品實行標準化具有重大的意義:在制造上可以實行專業(yè)化大量生產(chǎn),做到優(yōu)質(zhì)低耗;在設計方面可減少設計工作量,縮短設計周期;在管理維修方面,可減少庫存量和便于更換損壞的零件。按照標準的層次,我國的標準分為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yè)標準四級。按照標準實施的強制程度,標準又分為強制性(GB)和推薦性(GB/T)兩種。例如《公差與配合》、《普通螺紋基本尺寸》、《漸開線圓柱齒輪模數(shù)》標準都是強制性標準,必須執(zhí)行,而《帶傳
動——普通V帶傳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項目聘用設計師的獨家合同
- 中國酶工程藥物行業(yè)市場全景監(jiān)測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風電設備行業(yè)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年度農(nóng)村個人地基使用權轉(zhuǎn)讓與農(nóng)村土地資源整合開發(fā)合作協(xié)議
- 南京市2025年度房屋托管服務合作協(xié)議
- 全球及中國高壓增強熱塑性塑料管行業(yè)深度研究報告
- 2025年貼布繡制品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度抵押車買賣合同車輛保險續(xù)保及理賠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苗圃項目股權轉(zhuǎn)讓與投資合作協(xié)議
- 電力研究報告-電力產(chǎn)業(yè)規(guī)劃專項研究報告(2025年)
- 河南省鄭州市外國語高中2025屆高考壓軸卷英語試卷含解析
- TDT1075-2023光伏發(fā)電站工程項目用地控制指標
- 新版第三類醫(yī)療器械分類目錄
- 2024全新血液透析培訓
- 護校隊工作職責及管理制度
- 2024年湖南省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GB/T 623-2024化學試劑高氯酸
- DB22T 5167-2024 市政橋梁結構監(jiān)測系統(tǒng)運行維護與管理標準
- JJF 1375-2024機動車發(fā)動機轉(zhuǎn)速測量儀校準規(guī)范
- 《分類加法與分步乘法計數(shù)原理-習題課》名師課件
- 常見業(yè)務場景網(wǎng)絡安全建設VISIO圖合集(27個類型)v2023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