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現代文學史
劉素萍緒論(1)一、中國現代文學的起始1.1917年1月,《新青年》發(fā)表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標志著古典文學的結束,現代文學的起始。二、什么是現代文學?所謂“現代文學”,不僅是時間概念上所劃定的1917——1949年這一通常所說的“現代”階段的文學,更是“現代”性質意義上所指的區(qū)別于傳統(tǒng)文學的新的文學。即是用現代文學語言與文學形式,表達現代中國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學。它既表明中國現代文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聯系性,說明了中國現代文學是中國文學發(fā)展到20世紀出現的一種形態(tài)的文學;又表明了中國現代文學是與中國傳統(tǒng)文學有著本質區(qū)別的一種新型的文學。
緒論(2)二、中國現代文學的分期從1917年開始,到1949年為止,大體上每十年為一個發(fā)展階段。1.1917-1927年期間的文學,叫五四文學,也叫20年代文學。其主要特點是文學革命和文化啟蒙。從整體上看,五四文學具有一種活躍、開放的青春氣息。2、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學、人文主義文學并存的30年代文學;30年代文學是20年代文學的發(fā)展和變化。其整體特點是走向成熟。具體標志有兩點:第一點,文學多元化。第二點,出現了一批優(yōu)秀作家和作品。3.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戰(zhàn)文學為開端以及繼承、發(fā)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眾化的40年代文學。三個十年中發(fā)生的重大事件背景第一個十年①1915年五四新文化運動②1917年五四文學革命運動(二者者互為因果)③1919年的五四運動(愛國的政治運動)。由于前兩項而形成了文化統(tǒng)一戰(zhàn)線: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早期共產主義知識分子。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封建文化。后來隨著五四文化運動的深入,這個統(tǒng)一戰(zhàn)線逐漸分化。④出現了新文學的代表作——魯迅的《狂人日記》和郭沫若的詩歌《女神》。⑤出現了許多文學社團,主要有文研會、創(chuàng)造社。⑥在1926年北伐大革命前后出現了革命文學。第二個十年①1930年3月2日左聯成立,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文藝團體,有茅盾、田漢、蔣光慈、柔石、丁玲、殷夫等作家。(茅盾的《子夜》則標志著革命文學的實績);②出現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作家:老舍、巴金、曹禺、洪深、沈從文、蕭乾、張愛玲、錢鐘書,以及京派、海派、新感覺派,如劉吶歐、施蟄存,穆時英等。③魯迅雜文豐收。④1936年魯迅逝世。第三個十年①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抗戰(zhàn)爆發(fā)。②文學界形成三個不同的文學區(qū)域:淪陷區(qū)、國統(tǒng)區(qū)、解放區(qū)。③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毛澤東發(fā)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影響重大深遠。④三個區(qū)均出現了優(yōu)秀作品。
緒論(3)三、現代文學的主要特征1、白話代替文言。古典文學中占主流的文學是詩歌、散文,是用文言進行寫作,小說、戲劇不被視為正宗文學;而現代文學則提倡白話,提倡小說、戲劇的創(chuàng)作。2、人性意識的覺醒。古典文學是非人的文學,現代文學是人的文學。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學”。3.世界性。指現代文學由于時代的原因而納入世界文學的范疇中。它不是孤立的,是在吸收其他國家文學的基礎上而形成的。
第一章五四文學的興起與發(fā)展第一節(jié)文學革命的興起與發(fā)展第二節(jié)外來文藝思潮的影響第三節(jié)新文學社團與流派第四節(jié)20年代文學論爭第五節(jié)文學革命的歷史意義第一節(jié)文學革命的興起與發(fā)展一、文學革命爆發(fā)的思想背景1.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清王朝處于內焦外困之中,中國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狀態(tài)。當時的一些開明的知識分子眼光探首域外,向西方尋找救國的方略,主張開放國門向西方學習,林則徐、龔自珍、魏源等人是先驅。2、到19世紀80年代,康有為和梁啟超將這一思想推向高潮。他們直接提倡西學,辦新式學堂、學會,辦報紙。所謂“家家談時務,人人談西學”。梁啟超的“三界革命”。3.譯介西方資產階級文化和思想是晚清維新運動在文化上的一個重要貢獻。二、文學革命爆發(fā)的文化背景1、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清朝廷的一些有識之士已經看到了中國國力的嚴重不足,他們最先產生了亡國滅種的危機感和追趕世界潮流、拯救中華的緊迫感。2、在中國文學現代化觀念的變革中,首功應歸諸梁啟超。他以文學評論家的身份首先提出了“詩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說界革命”。3、白話文運動。4.清末民初域外小說的翻譯和輸入。梁啟超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筆名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學者。享年五十六歲。
三、新文化運動的客觀條件
1、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國社會轉型成為可能。2.清朝末年(1905年)廢除了科舉制度,同時新式學堂、新式文化教育得以發(fā)展,一大批新式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知識者群體(他們有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有自主開放意識),成為新文化與新文學運動的生力軍。3、現代印刷和出版業(yè)的發(fā)展,晚清報業(yè)與專門文學雜志的出現,加之現代稿費制度的規(guī)范化,為職業(yè)作家的出現提供了經濟保證。4、科舉制度廢止后,終止了知識分子的仕進之途,一大批讀書人被拋進了自由知識分子的境地。此時出現了以“思想”和“寫作”作為謀生手段、體現其自身獨立價值的新的途徑,他們有了新的活動空間。5.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為新文化運動提供了契機。
四、新文化運動的本質
新文化運動的本質是企求中國現代化的思想啟蒙運動。五、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1.1915年9月《青年雜志》在上海創(chuàng)刊(第二卷起易名為《新青年》),新文化運動即以此為肇始。特別是1917年《新青年》遷到北京后,更是集結了一大批推進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人物,并且在1919年借“五四”運動的大勢,將整個新文化運動與新文學運動推向高潮?!缎虑嗄辍反罅Τ珜裰髋c科學精神,提出要從西方請進德先生(民主Democracy)和賽先生(科學Science),以救治中國政治、道德、學術、思想上的一切黑暗。2.新文化運動在思想啟蒙方面做了兩方面的工作:一是重新評判孔子,抨擊文化專制主義,倡導思想自由;二是廣泛引進和吸收運用西方文化。六、五四文學革命的歷程及發(fā)展
1.1915——1918年是五四文學革命的“首倡期”。發(fā)端是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1917年1月在《新青年》二卷五號上發(fā)表了胡適《文學改良芻議》,其主要內容是“八事”,即須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濫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語俗字。這篇文章為文學革命發(fā)難之作,奠定了胡適在五四文學革命中的發(fā)軔人的地位。同年2月,陳獨秀發(fā)表了《文學革命論》,提出了著名的“三大主義”,對整個封建舊文學宣戰(zhàn):曰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學;曰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曰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了的通俗的社會文學。隨后錢玄同、劉半農等人也相繼響應,文學革命形成了一定的聲勢。
2、1918——五四運動爆發(fā),是五四文學革命的“發(fā)展期”。在1917年,文學革命雖然形成了一定的聲勢,但反響并不強烈。1918年3月,為了增強其反響,《新青年》第四卷第三號發(fā)表了錢玄同和劉半農的“雙簧信”。
3.五四運動——1927年,是文學革命取得全面勝利的時期,其重要標志是:新的、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大量涌現,純粹的文學社團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同時,這一時期也是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發(fā)展的轉折時期。胡適1891-1962,原名胡洪騂(xing),字適之,安徽績溪人?,F代學者,歷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七、文學革命與舊文學勢力的斗爭
1.林、蔡之爭林琴南寫了《致蔡鶴卿書》,指責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運動“覆孔孟、鏟常倫”。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鶴卿)在《答林琴南書》中,義正詞嚴地予以駁斥,并宣稱:“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并包主義”。林紓在上海《新申報》上拋出了兩篇含沙射影詛咒文學革命領袖的文言小說《荊生》《妖夢》。新文化陣營進行了反擊,李大釗、魯迅等人都發(fā)表文章譴責所謂“國粹家”的歷史倒退行為。2.與“學衡派”和“甲寅派”的斗爭。分別發(fā)生在1922年和1925年。學衡派以融貫中西古今的文化思想,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激進行為做出批評。他們對中外文化進行比較后提出一個宗旨,即“昌明國粹,融化新知”。魯迅寫了《估學衡》一文進行反擊。章士釗在《甲寅》發(fā)表了《評新文學運動》等文,提倡“廢棄白話”、“讀經救國”等。新文化陣營全力反擊,寫了許多批判“甲寅派”的文章。八、文學革命的實績1、白話文全面推廣。五四后各地所辦報刊都采用白話文。1920年1月當時教育部頒布命令,國民學校低年級國文課教育統(tǒng)一用白話文。2、外國文學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學社團的蜂起。3、文學理論建設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以胡適和周作人為代表)4.引人注目的文學作品:小說—魯迅為代表。詩歌—胡適《嘗試集》、郭沫若《女神》等。
九、文學革命的意義1、在文學觀念上,將“文以載道”、游戲消遣等傳統(tǒng)文學思想加以否定,代之以表現人生、反映時代的積極的文學思想。2、在文學內容上,體現著現代民主主義、人道主義思想,充溢著覺醒的時代精神。3.在語言形式上,摒除了文言文和僵化的傳統(tǒng)文學格式,用白話寫作,吸收外國多樣化的文學樣式和手法,創(chuàng)造了既與世界文學相聯結,又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文學語言與文學形式。第二節(jié)外來文藝思潮的影響一、文學革命的思想根源來源于外國文學的影響在文學革命的醞釀過程和發(fā)動初期,發(fā)難者就直接從外國文學中得到過啟示。如胡適深受美國龐德詩歌影響,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則以西方19世紀資產階級文學作為藍本。其倡導文學革命的基本理論——文學進化論就是從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主要學說之一的進化論脫胎而來的。1、細胞學說2、生物進化論3.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二、借鑒外國文學建設新文學1、周作人《人的文學》大力介紹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發(fā)現了人”,提倡“靈肉一致”的人道主義文學主張。規(guī)定了新文學創(chuàng)作的價值取向,影響了整個“五四”時期文學創(chuàng)作的走向。2.李大釗《什么是新文學》一文中對文學所做的歷史唯物論的初步解釋,則是受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俄國現實主義文學觀點的影響:我們所要求的新文學,是為社會寫實的文學,不是為個人造名的文學;是以博愛心為基礎的文學,不是以好名心為基礎的文學;是為文學而創(chuàng)作的文學,不是為文學本身以外的什么東西而創(chuàng)作的文學。三、外國文學作品的引入。幾乎所有文學革命的發(fā)起者和參加者都做過譯介外國文學的工作。如魯迅、胡適、周作人、劉半農、沈雁冰等人都是極為活躍的譯介者?!缎虑嗄辍窂牡谝痪黹_始就先后譯介了屠格涅夫、王爾德、契珂夫、易樸生這些俄國、法國、北歐的外國作家的作品。四、西方各種文學樣式和創(chuàng)作手法的涌入和被接受。在五四后短短的幾年內,西方文藝復興以來的各種各樣的文學思潮及相關的哲學思潮都先后涌入中國。文學思潮如:形式主義、自然主義、浪漫主義、唯美主義、象征主義、印象主義、心理分析派、意象派、立體派、未來派等等;哲學思潮如:進化論、人道主義、實證哲學、尼采超人哲學、叔本華悲觀哲學、弗洛伊德主義、托爾斯泰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國家主義、馬克思主義等。
四、新文學社團與流派(一)1.文學研究會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發(fā)起人有周作人、鄭振鐸、沈雁冰、王統(tǒng)照、許地山、孫伏園、葉紹鈞等12人。周作人起草了《文學研究會宣言》,把經過革新的《小說月報》作為會刊。文學研究會的宗旨是“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chuàng)造新文學”。注重文學的社會功利性,被看作是“為人生而藝術”的一派,或現實主義的一派。2.創(chuàng)造社1921年6月在日本東京成立。最初的成員郭沫若、張資平、郁達夫、成仿吾、田漢、穆木天等人,都是當時在日本留學的學生。他們先后創(chuàng)辦《創(chuàng)造季刊》《創(chuàng)造周報》《創(chuàng)造月刊》《洪流》等十余種刊物。初期主張“為藝術而藝術”,強調文學必須忠實地表現作者自己“內心的要求”,推崇文學創(chuàng)作的“直覺”與“靈感”,比較重視文學的美感作用。作品大都側重自我表現,帶濃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態(tài)的心理描寫往往成為他們表達內心矛盾和對現實反抗情緒的主要形式。后期創(chuàng)造社轉向革命文學。新文學社團與流派(二)3.新月社是稍后出現的一個影響頗大的文學社團。1923年由胡適、陳源(陳西瀅)、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人在北京發(fā)起,他們多系英美留學生。新月社開始以聚餐會的形式活動,后來發(fā)展成新月俱樂部。1928年以前的前期新月詩派提倡新格律詩,因此又被稱為“新格律詩派”。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卓有建樹的詩人有徐志摩、聞一多、朱湘、饒夢侃、孫大雨等。4.其他文學社團。還有一些比較活躍的文學社團也各有自己的特點與貢獻。其中有①與文學研究會傾向相近的語絲社、未名社、莽原社等。②與創(chuàng)造社傾向相近的有南國社、彌灑社、淺草—沉鐘社。③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的湖畔詩社,以寫作愛情詩聞名。成員有應修人、潘漠華、馮雪峰、汪靜之四人,1922年4月出版了他們的詩歌合集《湖畔》。他們被稱為“真正專心致志做情詩的人”。
五、胡適、周作人與新文學初期理論建設
胡適的新文學初期理論(側重語言、形式)周作人的新文學理論(側重內容)
1.胡適理論建樹最突出、影響最大的是“白話文學論”和“歷史的文學觀念論”。這兩者相輔相成,筑起胡適的文學思想(也是文學革命的指導思想)。周作人是五四時期最有影響力的理論先導者和批評家,在1918年12月發(fā)表的《人的文學》一文中,以“人的文學”來標示新文學的內容特點。1919年初周作人又在《平民文學》一文中提出“平民文學”的概念,進一步把“人的文學”具體化。在新文學的思想內容與方法上,胡適宣揚個性主義,主張采用寫實主義。從而引發(fā)了五四后一、二年間的“問題小說”與“社會問題劇”的創(chuàng)作熱潮。他還在《談新詩》》等著述中提出過“詩體解放”,新詩不僅要用白話,還應不拘格律,向自由詩發(fā)展。他自己則實踐著寫出了新詩《嘗試集》。對于現代散文文體的理論確認。周作人不但常作散文批評,而且能寫一手別有韻味的散文,他的散文有“趣味”和“平淡自然”的氣質,追求“澀味”和“簡單味”美文五四文學的風貌五四文學的風貌可以這樣概括其基本特征:一、理性精神的張揚。五四文化思潮對國民的作用即在于啟蒙。二、感傷的精神標記。被新時期喚醒的一代青年作家,常常有著夢醒后無路可走的感受,于是苦悶、彷徨、感傷。三、個性化的追求。五四是中國文學史上“個人”表現最突出的時期。四、創(chuàng)作方法的多樣化探索。
第二章文化巨人——魯迅
大視野下概述對魯迅的評價魯迅的創(chuàng)作道路及《吶喊》、《彷徨》說不盡的阿Q故事新編《野草》與《朝花夕拾》魯迅的照片大視野下對魯迅的概述評價一、概述:在20世紀的作家之中,魯迅是影響最大的一位?!棒斞肝幕币呀洺蔀橹袊幕貏e是現代文學中一種“經典”。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沒有哪一位其他作家如魯迅這樣,在生前生后獲得如此多的花環(huán)和掌聲,當然也沒有哪一位其他作家如魯迅這樣,在生前生后遭受如此的褻瀆和漫罵。他的最大魅力就是對人心靈的征服。如果沒有魯迅,中國二十世紀的文化將會黯然失色。二、歷史上的魯迅1、魯迅在世的時候,文壇上有兩種評價:一是新文學最優(yōu)秀的作家之一。即使是他的論敵,對他的小說評價也很高的。二是左翼文學領袖——中國的高爾基。這是左翼文學對他的評價。2.偶像魯迅:在魯迅去世以后,對魯迅的評價發(fā)生變化。評為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毛澤東)。
三、對魯迅的多種闡釋
1、30年代右翼文人蘇雪林的《魯迅小傳》2、80年代評價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中國新文學的奠基人。3、90年代評價魯迅是生命主義者。認為魯迅以自己的獨特的對世界和人生的體驗,揭示了人世間的丑惡和黑暗,并與一切黑暗抗戰(zhàn)到底。反抗絕望,是魯迅的人生哲學。4、近幾年,有學者把魯迅看作是一個自由主義者。5.當下對魯迅的批評(王朔葛紅兵)
四、魯迅的文學地位1.從魯迅的文學地位上看,他是中國20世紀文學巨人。從橫的方面看,魯迅和他同時代的作家比較,魯迅的文學表現力量超過了他們。從縱的方面看,即使把魯迅的作品和90年代最優(yōu)秀的作家相比,也仍然毫不遜色。魯迅的短篇小說和雜文,就是在今天看,也仍然是很優(yōu)秀的。魯迅的文學風格:深刻銳利、沉郁冷峻。魯迅是思想家,是思想型作家,魯迅是用文學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且,是以揭示人的悲劇見長的作家。2.從現代文學史的地位上看,魯迅可以說是現代文學的靈魂。魯迅一方面是現代散文最早的作者之一,另一方面也是現代小說最重要的開拓者。魯迅在散文創(chuàng)作中取得了開創(chuàng)性的成果,既是“隨感錄”作家群的主將,又是“語絲派”的壇主。在新文學初期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魯迅小說標志著中國現代小說的誕生,也標志著中國現代小說的成熟。五、魯迅思想
一、魯迅思想的最獨特之處,就是對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探索。魯迅表達思想的方式是批判,社會批判和文化批判。他不是正面構建,指出一條光明大道,而是反面批判。用懷疑主義的思維方式,在對整個人類社會、文明質疑的基礎上,對社會、文明進行批判的。魯迅總是在人們習以為常的事實或不證自明的“真理”中發(fā)現荒謬的,然后進行猛烈的否定和批判。“從來如此就對嗎?”魯迅往往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揭示出人類社會、文明陰暗和殘酷的一面。二、魯迅思想的時代性和超越性1、魯迅對中國傳統(tǒng)封建文化的非人性的批判。在新文學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中,魯迅提出了一個驚人的命題“仁義道德吃人”。魯迅又從日常生活和細節(jié)中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劣根性進行批判2、魯迅對中國知識分子的奴性的批判。中國知識分子的最大悲劇就是一直跪倒在皇權的腳下,從來沒有站起來過。3、對人性的陰郁和殘忍的認識?!犊滓壹骸贰蹲8!返?。4.魯迅的人生觀可以用四個字概括:自由意志。人生的最大意義就在于自由意志的實現。《過客》就是魯迅人生哲學——自由意志的最充分的體現。
第一節(jié)魯迅生平及作品概述一、魯迅簡介1、生卒年代。生于1881年9月25日,卒于1936年10月19日,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與其胞弟周作人以“周氏兄弟”而聞名于“五四”時期。三十八歲發(fā)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始用“魯迅”為筆名。2.生平:少年時代。青年時代。日本留學?;貒盎脺纭?。排遣寂寞。彷徨之路。文藝論爭。
二、關于魯迅的作品魯迅從1907年在日本期間發(fā)表第一篇論文《人之歷史》開始,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筆耕一生,留下大量著述,主要文學作品有:3部小說集,兩部現實題材作品《吶喊》《彷徨》,一部歷史題材作品《故事新編》。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兩地書》。16部雜文集《熱風》《墳》《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偽自由書》《南腔北調集》《準風月談》《集外集》《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事雜文末編》《集外集拾遺》。此外,還有《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等學術著作。
第二節(jié)《吶喊》與《彷徨》
——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標志
從1918年到1922年魯迅連續(xù)寫了15篇小說,于1923年8月編為短篇小說集《吶喊》,1930年1月第13次印刷時抽出其中的《不周山》而為14篇。1924年到1925年寫11篇小說,于1926年8月編為短篇小說集《彷徨》。魯迅說《狂人日記》是“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而《吶喊》《彷徨》基上是循著這樣的一種內容上與形式上的美學創(chuàng)作風格來創(chuàng)作的。
(一)“表現的深切”——獨特的題材與眼光1、題材魯迅從啟蒙主義的文學觀念出發(fā),本著“為人生”和“改良人生”的目的,開創(chuàng)了表現農民和知識分子兩大現代文學的重要題材。2、眼光魯迅在觀察和表現他的小說的主人公時,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這就是他始終關注“病態(tài)社會”里人的(包括農民和知識者)的精神的痛苦。(二)“格式的特別”——“創(chuàng)作新形式的先鋒”。1、試驗性借鑒西方小說的形式,獨立創(chuàng)造建立起來。2、多樣性日記體、手記體、傳記體、倒敘體、對話體等。3.語言風格追求表達含蓄、節(jié)制、簡約、凝練。
《狂人日記》一、《狂人日記》的思想深度這篇小說是五四新文學的“總序”,體現徹底反封建的總體傾向。1、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和禮教吃人的本質。小說從多層次展開。首先理解封建禮教“吃人”,其次理解為什么說禮教“吃人”。2.強烈的反叛和變革精神。二、獨特的創(chuàng)作方法:現實主義和象征主義相結合。1、現實主義和象征主義相結合的手法。在小說中是通過狂人形象來實現的。2.成功地塑造了豐富復雜、意蘊深厚的狂人形象??袢耸且粋€既有現實性又有象征性的藝術形象。
《阿Q正傳》一、阿Q的形象:落后不覺悟的、帶有精神病態(tài)的農民形象。一)、落后不覺悟的農民形象1、一無所有的貧苦農民。2、深受封建觀念毒害,狹隘保守,落后不覺悟。3、對待革命的態(tài)度:恨——喜——夢,阿Q式的革命。二)、精神勝利法的性格特征。具體表現是:1、妄自尊大。2、化丑陋為榮耀。3、化痛苦為幸福。4.懼強凌弱。
二、精神勝利法的文化批判性國民劣根性的最真實寫照,具有強烈的文化批判性。1、對復古心理的否定。2、對空想主義否定。3、對“瞞”和“騙”批判。4.對“羊與兇獸”的雙重性格的批判。三、精神勝利法與普遍的人性心理弱點。1、是正常的心理調節(jié)機制。2、作為精神弱點的精神勝利法。3、涉及到普遍的人性
第三節(jié)說不盡的阿Q
阿Q和一切不朽的文學典型一樣,是說不盡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層次的讀者從不同的角度、側面去接近它,有著自己的發(fā)現與發(fā)揮,從而構成一部阿Q接受史,這個歷史過程沒有、也不會終結。1、在20年代啟蒙主義思潮時期和30、40年代民族救亡思潮時期,都提出了“民族自我批判”的時代課題,阿Q成為“反省國民性弱點”的一面鏡子。2.50年代至70年代末,新中國成立以后,人們強調要對文學作品進行階級分析,阿Q被視為“落后的農民”(或“農民”)的典型。3、80年代初期的思想解放運動中,人們又從《吶喊》《彷徨》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業(yè)分析方法論考察試題及答案
- 小自考漢語言文學學習路徑規(guī)劃試題及答案
- 小自考行政管理常見錯誤試題及答案
- 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二單元 6《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2 冀教版
- 視覺傳播設計的時代背景試題及答案
- 壓力測試試題素材及答案
- 2023三年級英語上冊 Unit 2 Colours Part A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人教PEP
- 2024年漢語言文學自考如何選題及試題及答案
- 小雞啄米考試題及答案
- 三農集團面試題及答案
- 保護地球世界地球日主題班會
- 緬懷先烈-感恩當下-主題班會
- 2024年河南省專升本考試計算機應用基礎測試題含解析
- 集束化護理措施理論考試試題及答案
- 美術教師培訓講座
- 中醫(yī)慢病與康復醫(yī)聯體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需求說明
- 危急重癥搶救時的急救技能培訓計劃
- 袖閥管施工記錄
- VDA6完整版本.3-2023檢查表
- Noonan 綜合征學習課件
- 銷售心理建設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