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土壤的形成課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_第1頁
5.2.1土壤的形成課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_第2頁
5.2.1土壤的形成課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_第3頁
5.2.1土壤的形成課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_第4頁
5.2.1土壤的形成課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課件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二節(jié)土壤的形成課堂導入東北黑土華北黃土貴州紅土課堂導入北京中山公園內保留著明代所建的社稷壇,是古代帝王祭土神、谷神的場所。壇上層鋪墊著五種顏色的土:東方為青色,南方為紅色,西方為白色,北方為黑色,中央為黃色。實際上,這五種不同顏色的土來自我國不同地方的五種土壤。新課講解-探究1

尋烏位于贛東南邊陲,地處武夷山與九連山余脈相交處,這里群山拱衛(wèi),古代交通閉塞,人煙稀少。然而,在尋烏的群山中,卻隱藏著許多造型奇特的古民居。一些規(guī)模較大的古民居,還建有密布箭孔的碉樓。那么,人們?yōu)槭裁催x擇在這里定居,并修建了這些有如城堡的建筑呢?原來,在尋烏的山脈中,分布者富含硒元素的巖石,山中溪流將硒元素源源不斷得運送到山間盆地,最終形成了富硒土壤。這種獨特的土壤,再加上良好的氣候資源,使得當地出產的農產品不僅產量較高,而且品質優(yōu)良。適宜耕種的自然條件,在農耕時代吸引了一批批山外的百姓,他們紛紛遷移至此。他們耕田種地,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為了家族的集聚,也為了防備舊時的匪患,這些遷入的居民,才修建了一座座防衛(wèi)森嚴的巨型圍屋。新課講解-探究1尋烏古民居1.想一想,吸引人們選擇在尋烏的群山之中定居的原因有哪些?2.尋烏富硒土壤是怎樣形成的?議一議,影響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當地土壤為富硒土壤,加上尋烏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水熱條件較為優(yōu)越,使得當地出產的農產品不僅產量高,而且品質優(yōu)良,故在農耕時期吸引山外百姓遷移至此。

當地降水豐富,河流眾多,流水攜帶周圍山地中的硒元素運送至地勢較低的山間盆地,最終形成了富硒土壤。影響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包括:成土母質、氣候、地形、生物等。新課講解-探究1是指陸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土壤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協(xié)調水分、養(yǎng)分、溫度、空氣等營養(yǎng)條件,是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1.概念2.作用新課講解-土壤土壤是在地球表面各種自然因素綜合作用下產生的,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成土母質、氣候、生物、地形和時間等,人類活動在土壤形成過程中也起著重要作用。氣候地形生物時間成土母質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新課講解-01成土因素

風化作用:

在溫度變化、水、大氣及生物的影響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巖石原地發(fā)生的破壞作用風化作用使巖石破碎,形成結構疏松的風化物,這些風化物逐步發(fā)育成土壤,稱風化物為成土母質。成土母質一新課講解-01成土因素成土母質一降水風化基巖裂隙固體基巖地下徑流有機殘留物土壤微生物礦物顆粒水分空氣土壤與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關系示意

成土母質是土壤的初始狀態(tài)。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土壤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成土母質決定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最適宜植物生長的土壤的體積組成空氣20%-30%礦物質45%水分20%-30%有機質5%土壤的物質基礎,構成土壤的“骨骼”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標志是土壤的重要組成成分和肥力因素土壤空隙中存在的各種空氣混合物新課講解-01成土因素新課講解-閱讀1成土母質的粒度與化學成分

成土母質的粒度與土壤質地關系密切。在不同的成土母質中,風化物顆粒大小不一。發(fā)育在顆粒較細母質上的土壤,質地一般較細,含粉沙和黏粒較多,含沙粒較少;發(fā)育在顆粒較粗母質上的土壤,質地一般較粗,含砂粒較多,含粉沙和黏粒較少。砂土壤土黏土成土母質的化學成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土壤中的化學元素和養(yǎng)分。例如,基性巖(二氧化硅含量在45%-52%的巖漿巖)母質上的土壤,其鐵、錳、鎂、鈣的含量,要顯著地高于酸性巖(二氧化硅含量在65%以上的巖漿巖)母質上的土壤,其中鈣的含量最高,而硅、鈉、鉀的含量則低于酸性巖母質上的土壤。新課講解-閱讀1新課講解-01成土因素氣候二氣候直接影響土壤的水熱狀況和土壤中物理、化學過程的性質和強度。影響化學反應速率,也就是化合物的分解速率和微生物活動。溫度高分解速率快,土壤積累的有機質少,土壤肥力較低;溫度低分解速率慢,土壤積累的有機質多,土壤肥力較高。溫度高溫度低新課講解-01成土因素氣溫對土壤的影響氣溫對土壤的影響通常情況下,溫度每增加10℃,化學反應速率平均增加1-2倍。溫度從0℃增加到50℃,化合物的分解速率約增加7倍。整體熱帶地區(qū)土壤肥力較低,溫帶地區(qū)土壤肥力較高。新課講解-01成土因素降水對土壤的影響主要通過降水的淋溶、侵蝕作用影響降水多地區(qū),淋溶作用、侵蝕作用強,土壤肥力較低。降水適中地區(qū),淋溶作用、侵蝕作用適中,土壤肥力較高。新課講解-01成土因素主要通過風蝕、蒸發(fā)影響風對土壤的影響新課講解-01成土因素新課講解-閱讀2溫度與土壤有機質土壤有機質多集中在土壤表層,它是土壤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土壤肥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土壤有機質包括遺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殘體,以及經過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質。腐殖質是土壤有機質的主要組成部分。

低溫有利于土壤中有機質的保存。我國東北地區(qū)四季分明,夏秋多雨,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機殘體進入土壤。冬季漫長寒冷,土壤凍結時間長,微生物活動受到抑制,有機質分解緩慢,并轉化成大量腐殖質累積于土體上部,形成土質肥沃的黑土。黑土有機質含量為3%-10%,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新課講解-01成土因素生物三

生物是土壤有機質的來源,也是土壤形成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土壤肥力與生物作用密切關聯(lián)。植被類型能直接影響土壤形成方向。生物對巖石進行化學、生物風化,促進土壤形成。新課講解-01成土因素新課講解-閱讀3生物與土壤有機質

綠色植物有選擇地吸收母質、水體和大氣中的養(yǎng)分,并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質,然后以枯枝落葉和殘體的形式,將有機養(yǎng)分再歸還地表。不同的植被類型,有不同的養(yǎng)分歸還方式,所形成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也是不同的。森林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一般低于草地,這是因為草類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面的土壤中,向下則根系的集中程度遞減,從而為土壤表層提供了大量的有機質;樹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給土壤表層的有機質不多,主要以枯枝落葉的形式將有機質歸還地表。動物除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殘體的形式為土壤提供有機質外,有些動物如蚯蚓、白蟻等,還可通過對土體的攪動,改變土壤結構和孔隙度等。微生物則主要通過對有機殘體的分解、轉化以及腐殖質的合成,來促進成土過程。喬木發(fā)達的根系①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質的遷移速率較快,很難發(fā)育成深厚的土壤。在山區(qū),隨著海拔的升高,土壤的組成成分和物理性質均發(fā)生顯著的垂直分化。②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質的侵蝕速率較慢,成土母質能在較穩(wěn)定的氣候、生物條件下逐漸發(fā)育成深厚的土壤。4、他因素:地形新課講解-01成土因素時間

時間作為一個重要的成土因素,反映的是土壤形成發(fā)育的歷史動態(tài)過程。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發(fā)育的時間越長,土壤就越成熟。新課講解-01成土因素六、人類活動積極的影響如培育出一些肥沃、高產的耕作土壤,以水稻土為代表。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可導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鹽漬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新課講解-01成土因素新課講解-閱讀4人類活動與土壤

人類活動對土壤的影響,分為積極的和消極的兩大方面。積極的影響如培育出一些肥沃、高產的耕作土壤,以水稻土為代表。水稻土是在長期栽培水稻,灌溉浸淹條件下發(fā)育而成的土壤。人們年復一年地在土壤上進行泡水耕耘,排水曬田,精整田面。輪作施肥,使土壤耕作層具有一種特殊的軟糊度,有利于水稻須根的發(fā)展。典型的水稻土的耕作層呈深灰色,銹色條紋多;其下為犁底層,緊密堅實,有銹色斑點。水稻土廣泛分布于亞洲南部及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洲的部分地區(qū),我國的水稻土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和華南一帶,華北、東北分布則相對分散。水稻土的肥力,因其所分布的環(huán)境條件和管理水平各異。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可對土壤造成消極的影響,導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鹽漬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小結:成土母質成土母質:土壤的初始狀態(tài)氣候:直接影響土壤的水熱狀況和土壤中物理、化學過程的性質和強度生物:土壤形成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地形:影響組成成分、理化性質和厚度等時間:影響土壤的發(fā)育程度人類活動積極和消極兩方面影響土壤1、有人認為,熱帶地區(qū)的土壤比溫帶和寒帶地區(qū)的要深厚,土壤有機質含量也要豐富。這種說法有道理嗎?說說你的判斷理由。沒有道理。土壤中物理、化學過程的性質與強度,既與溫度有關,又與降水有關。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地帶,化學與生物風化作用強,風化殼厚,因而土壤層厚度較大;但少雨干旱的熱帶地區(qū),風化殼薄,發(fā)育的土壤層也較薄。另外在常年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微生物活動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機質,這將降低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

新課講解-活動1新課講解-活動1比較黃河三角洲沖積土、青藏高原寒漠土和江南丘陵紅壤,說明哪一類土壤的發(fā)育程度較好。沖積土寒漠土紅壤新課講解-活動1比較黃河三角洲沖積土、青藏高原寒漠土和江南丘陵紅壤,說明哪一類土壤的發(fā)育程度較好。

黃河三角洲沖積土較好。黃河三角洲沖積土是黃河攜帶來的大量泥沙在入??谔幎逊e,黃河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層深厚、肥沃,發(fā)育程度較好。江南丘陵地區(qū)地形坡度較大,流水作用強烈,地表物質遷移速度較快,很難形成深厚的土壤。青藏高原形成時間短,地勢高,氣溫低,形成發(fā)育程度較差的寒漠土。3、19世紀末,俄國科學家道庫恰耶夫在進行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土壤成因進行了科學解釋,建立了土壤形成因素學說。該學說認為,土壤的形成取決于母質、氣候、生物、地形、時間五大成土因素的綜合作用。(1)該學說認為,各成土因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對成土過程產生綜合作用。結合所學知識,試舉例說明。海南島黃壤成土過程分析:黃壤分布在海南島中部山地,當地氣溫較低。又因中部山地對夏季風有較強的抬升作用,故降水較多,土壤水分充足,使土壤中的氧化鐵水化而導致土壤顏色變黃,表現(xiàn)為淀積層中土壤顏色為黃棕色。當地木本植物居多,少部分有機物以枯枝落葉方式歸于土壤表層,所以枯枝落葉層較厚。另外土壤中的蝸牛等動物也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新課講解-活動13、19世紀末,俄國科學家道庫恰耶夫在進行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土壤成因進行了科學解釋,建立了土壤形成因素學說。該學說認為,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