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專題08 文言文閱讀(議論雜記類十年(2015-2024)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解析版))_第1頁
專題專題08 文言文閱讀(議論雜記類十年(2015-2024)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解析版))_第2頁
專題專題08 文言文閱讀(議論雜記類十年(2015-2024)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解析版))_第3頁
專題專題08 文言文閱讀(議論雜記類十年(2015-2024)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解析版))_第4頁
專題專題08 文言文閱讀(議論雜記類十年(2015-2024)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3-2024年十年高考真題匯編PAGEPAGE1專題08文言文閱讀(議論雜記類)2024年高考文言文議論雜記類試題在選文、題型設置和命題趨勢上均體現(xiàn)了對考生綜合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重視。真題通常會選取一段具有議論性或雜記性的文言文作為閱讀材料,要求考生理解文意并回答相關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涉及對文中人物、事件、觀點的理解和分析??忌趥淇歼^程中應注重積累文言基礎知識、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加強跨學科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并注重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一.命題特點:1.回歸課本趨勢明顯:高考文言文命題越來越注重與教材的關聯(lián),不僅與高中教材緊密相關,甚至可能涉及到初中、小學教材中的內容。這要求考生對教材有深入的理解和熟悉度。2.情境化試題的命制:高考文言文試題越來越注重在真實情境下考查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要求考生在閱讀文言文時能夠深入理解文意,并將其置于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中進行思考。3.反套路命制試題:為了避免學生通過大量刷題來提高成績,高考文言文試題的命制越來越注重反套路,即不再遵循固定的題型和解題思路,而是要求考生具備靈活應變的能力。4.主觀題占大頭,選擇題依然重要:高考文言文試題中,主觀題的比例逐漸增加,如翻譯、賞析與評價等題型。但選擇題的正確率依然至關重要,因為它直接關系到考生的整體分數(shù)。5.雙文本或多文本閱讀:高考文言文閱讀可能采用雙文本或多文本模式,要求考生在閱讀多篇相關文言文時進行比較和分析,從而更全面地理解文意和作者的觀點。二、真題題型以2024年高考新課標|卷文言文試題為例,該題由兩段文言文組合而成:材料一: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主要講述了李陵請命抗擊匈奴、戰(zhàn)敗后投降的事跡。材料二: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是王夫之針對《資治通鑒》所記載的李陵事跡而作的一段議論。1.斷句題考查考生對文言文句讀的理解能力。如材料二中的斷句題,需要考生根據(jù)語境和語法結構正確斷句。2.文化知識題涉及古代官職、稱謂等文化知識。如考查“侍中”、“單于”等官職或稱謂的含義。3.分析綜合題要求考生對李陵的事跡進行深入分析,理解其投降的原因、后果及影響。同時,還需要理解王夫之對李陵事跡的評論,分析其觀點的合理性和局限性。4.翻譯題考查考生對文言文實詞、虛詞、句式的掌握情況。如翻譯材料一中的關鍵句子,需要考生準確理解詞義、句意,并正確運用現(xiàn)代漢語進行表達。5.簡答題如第14題要求考生概括材料一中有哪些事實可以支持王夫之“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的觀點。此題需要考生對材料-進行深入閱讀和理解,提煉出相關信息并進行概括。三、2025年備考建議1.熟悉教材:深入閱讀和理解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掌握其中的關鍵詞匯、特殊句式和文學常識。2.廣泛閱讀:除了教材外,還應廣泛閱讀其他文言文材料,如歷史典籍、文學名著等,以拓寬視野和增加閱讀量。3.注重積累:積累文言詞匯、成語、典故等,提高閱讀和理解能力。4.加強練習:多做歷年真題和模擬試題,熟悉題型和解題思路,提高解題能力和應試技巧。5.培養(yǎng)思維能力: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和文學鑒賞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言文中的觀點和藝術手法。【【2024年】一、(2024·新高考Ⅰ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李廣有孫陵,為侍中,善騎射。帝以為有廣之風,使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及貳師擊匈奴[注],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上壯而許之。陵至浚稽山,與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陵搏戰(zhàn)攻之,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shù)千人。單于大驚,召八萬余騎攻陵。陵軍步斗樹木間,復殺數(shù)千人。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地,抑數(shù)萬之師。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鄙弦赃w為誣罔,下遷腐刑。久之,上悔陵無救。上遣(公孫)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軍無功還,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鄙嫌谑亲辶昙?。既而聞之,乃漢將降匈奴者李緒,非陵也。陵使人刺殺緒,大閼氏欲殺陵,單于匿之北方。大閼氏死,乃還。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皆貴用事。衛(wèi)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匈奴使大將與李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材料二:李陵之降也,罪較著而不可掩。如謂其孤軍支虜而無援,則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獲辭也。陵之族也,則嫁其禍于李緒;迨其后李廣利征匈奴,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亦將委罪于緒乎?如曰陵受單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轉戰(zhàn)者,匈奴豈伊無可信之人?令陵有兩袒之心,單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與漢將相持乎!遷之為陵文過若不及,而抑稱道李廣于不絕,以獎其世業(yè)。為將而降降而為之效死以戰(zhàn)雖欲浣滌其污而已緇之素不可復白。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注]貳師,指漢代貳師將軍李廣利。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為將而降A降而為之B效死C以戰(zhàn)D雖欲浣E滌其污F而已G緇之素不可復白。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與《老子》“不貴難得之貨”的“貴”用法相同。B.親,父母,可偏指父或母,與《孔雀東南飛》“我有親父兄”的“親”意思不相同。C.“彼之不死”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D.迨,等到,與《項脊軒志》“迨諸父異爨”的“迨”字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陵擅長騎馬射箭,受命在酒泉、張掖訓練軍隊。李廣利出擊匈奴時,李陵請求以少擊眾,率五千步卒深入單于王庭,王夫之認為這是“自炫其勇”。B.李陵遭遇單于三萬人馬,奮力作戰(zhàn),單于震恐,召八萬人圍攻李陵,李陵率軍殺敵數(shù)千。對于李陵的戰(zhàn)功,司馬遷稱贊他雖敗猶榮,而王夫之則未置一詞。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馬遷竭力替李陵辯白。王夫之認為,司馬遷這樣做的原因,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D.武帝誤信李陵幫助匈奴訓練軍隊,誅殺李陵家族,其實幫助匈奴的是李緒。王夫之認為,即便滅族之禍可以歸罪于李緒,李陵的罪責也無可推卸。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2)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14.王夫之強調李陵“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實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觀點?請簡要概括?!敬鸢浮?0.ADF11.C12.C13.(1)我愿意親自率領一支隊伍,到蘭干山南面去分散單于的兵力,不讓他全力對付貳師將軍的軍隊。(2)李陵說“我是想找一個適當?shù)臋C會來報答漢朝”,只不過是見到蘇武義舉感到慚愧而找的借口。他的背叛,本來就不是司馬遷所能文飾的。14.①李陵打仗失敗后即投降匈奴;②與降將衛(wèi)律一道成為單于左膀右臂;③率領大軍追擊漢軍?!窘馕觥?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身為將領卻向敵軍投降,投降以后又為新主效死作戰(zhàn),即使想要洗滌自己身上的污點,可已經(jīng)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變白?!盀閷⒍怠迸c“降而為之……”為頂針的修辭手法,在中間的A處斷開。“為之”做“效死以戰(zhàn)”的狀語,“效死”是“戰(zhàn)”的修飾成分,中間均不可斷開,可在后面的D處斷開?!半m……,而……”是轉折關系的復句,在中間的F處斷開。故選ADF。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一詞多義現(xiàn)象和詞類活用、判斷偏義復詞的能力。A.正確。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貴,以……為貴,意動用法。句意:皇帝贊許李陵的豪情壯志,就答應了他的請求。/不以難得稀有的財貨為貴。B.正確。父母,可偏指父或母;/屬性詞,血統(tǒng)最接近的。句意:李陵侍奉父母很孝順。/我有一個親哥哥。C.錯誤。相同,都是助詞,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他之所以沒有死節(jié)。/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D.正確。都是“等到”。句意:等到后來李廣利征討匈奴。/等到伯父叔父們分家以后。故選C。1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錯誤,原文“抑稱道李廣于不絕,以獎其世業(yè)”,“稱道李廣”是為了替李陵辯白,并不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故選C。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當”,主持,引申為率領;“?!?,專門,可意譯為“全力”;“鄉(xiāng)”,同“向”,朝著某個方向前進,引申為對付。(2)“得當”,適當?shù)臋C會;“愧”,感到慚愧;“文”,文飾,掩飾。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概括要點和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手法的能力。作答此題,首先要理解王夫之“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一句的意思。李陵投降匈奴,作為漢軍將領,已經(jīng)喪失了一個漢軍將領的節(jié)操,故稱“大節(jié)喪”?!坝酂o可浣也”承上一句“已緇之素,不可復白”而來。已經(jīng)染色的素絲不可能回復白色,因此李陵“大節(jié)喪”,投降之罪無可辯白,也就是材料二的結論句“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李陵投降叛逆之罪無可辯白。試題即要求考生從材料一中概括支持王夫之這一觀點的史實。與此相對應,考生可以從材料一中找到:①“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即“打仗失敗后即投降匈奴”。②“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皆貴用事。衛(wèi)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單于將女兒嫁給李陵為妻,并立為右校王,李陵與降將衛(wèi)律一起受到單于重用,成為單于的左膀右臂。③“(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匈奴使大將與李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李廣利出征匈奴,李陵率三萬余騎追擊漢軍,轉戰(zhàn)九日。說明李陵投降效忠匈奴單于已是事實。參考譯文:材料一:李廣有個孫子名叫李陵,擔任侍中,擅長騎馬射箭。漢武帝認為他有李廣的風范,讓他在酒泉、張掖一帶教士兵射箭,以防備匈奴。等到貳師將軍出擊匈奴時,李陵叩頭自己請求說:“我所率領屯墾戍邊的人,都是荊楚地區(qū)勇敢的人和奇才劍客。我愿意親自率領一支隊伍,到蘭干山南面去分散單于的兵力,不讓他全力對付貳師將軍的軍隊。臣愿以少擊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搗單于王庭?!被实圪澰S李陵的豪情壯志,就答應了他的請求。李陵到達?;?,與單于軍隊相遇,匈奴約三萬騎兵包圍了李陵軍隊。李陵搏戰(zhàn)攻擊,匈奴軍轉身退回上山,漢軍追擊,殺敵幾千人。單于大驚,召集八萬多騎兵前來圍攻李陵。李陵的軍隊在樹林間徒步與匈奴騎兵戰(zhàn)斗,又殺敵幾千人。李陵的部隊被困在山谷中,匈奴軍在山上,從四面射箭,箭如雨下。士兵很多被殺死,無法前進。李陵說:“沒有臉面回去見皇上呀!”于是投降了?;实鄯浅嵟?,群臣都責備李陵,皇帝拿這件事問太史令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極力辯護說:“李陵侍奉父母很孝順,結交士人講信用,常常奮不顧身來為國家的危難而獻身,他歷來積鑄的品德,我認為有國士的風度。而且李陵率領的步兵不滿五千人,深踐(深入)敵人的軍事要地,阻擋(抵擋)數(shù)萬敵軍。他雖然身陷重圍,兵敗投降,然而他摧垮、打敗敵軍的功勞,也足以向天下人顯示他的本心了。他之所以沒有死節(jié),應該是想得到恰當?shù)臋C會來報效朝廷?!睗h武帝認為司馬遷在誣陷欺騙,把司馬遷下獄(關進牢獄),施以宮刑。很久以后,漢武帝才對原先使李陵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表示后悔。武帝派公孫敖帶兵深入匈奴境內接李陵。公孫敖無功而返,于是對武帝說:“抓獲了匈奴俘虜,說李陵在教單于制造兵器,以防備漢軍?!庇谑菨h武帝下令誅殺了李陵全家。不久后聽說,教單于練兵的是投降匈奴的漢朝將領李緒,并非李陵。李陵派人將李緒刺殺。匈奴單于的母親大閼氏要殺李陵,單于將他藏匿在北方。直到大閼氏去世后,李陵才回到王庭。單于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李陵為妻,封其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一起都成為掌權的貴族。衛(wèi)律常常伴在單于身邊,李陵則在外朝,有大事才召入王庭議事。征和三年三月,武帝遣李廣利率七萬人出兵五原,攻打匈奴。匈奴派大將與李陵率三萬多騎兵追擊漢軍,轉戰(zhàn)了九天。(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材料二:李陵投降匈奴,罪行顯著而不可掩蓋。如果說他孤軍奮戰(zhàn)而無援助,那么他率領五千步兵出塞,是他自己炫耀勇敢,而不是漢武帝命令他無法推辭的。李陵的家族因此受禍,他將災禍轉嫁給了李緒;等到后來李廣利征討匈奴,李陵率領三萬多騎兵追擊漢軍,轉戰(zhàn)九天,難道也要把罪責推給李緒嗎?如果說李陵受單于的控制,不得不追擊轉戰(zhàn),那么匈奴難道沒有可信任的人嗎?如果李陵有兩面討好的心思,單于又怎么能信任他并委以重兵,讓他深入敵境與漢將對峙呢?司馬遷為李陵文過飾非好像不夠,卻不斷地稱贊李廣,以此來獎掖其家族世代相傳的事業(yè)。身為將領卻向敵軍投降,投降以后又為新主效死作戰(zhàn),即使想要洗滌自己身上的污點,可已經(jīng)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變白。大節(jié)已失,則其余的都沒法洗干凈了。李陵說“我是想找一個適當?shù)臋C會來報答漢朝”,只不過是見到蘇武義舉感到慚愧而找的借口。他的背叛,本來就不是司馬遷所能文飾的。二、(2024·新高考ⅠⅠ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文侯受子夏經(jīng)藝,客段干木①,過其閭,未嘗不軾也。秦嘗欲伐魏,或曰:“魏君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未可圖也?!蔽暮钣纱说米u于諸侯。(節(jié)選自《史記·魏世家》)材料二: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呂后恐,乃使建成侯呂澤劫留侯,強要曰:“為我畫計。”留侯曰:“顧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睗h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從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上怪之,問曰:“彼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名姓。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鄙显唬骸盁┕易湔{護太子?!彼娜藶閴垡旬叄吶?。上起去,罷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材料三:論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閭,秦兵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雖全國有益,非所貴也?!狈蚍ǘ戎φ撸^何等也?養(yǎng)三軍之士,明賞罰之命,嚴刑峻法,富國強兵,此法度也。六國之亡,皆滅于秦兵。六國之兵非不銳,士眾之力非不勁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強弱不敵,眾寡不同,雖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變孟賁之意②,孟賁怒之,童子操刃與孟賁戰(zhàn),童子必不勝,力不如也。孟賁怒,而童子修禮盡敬,孟賁不忍犯也。秦之與魏,孟賁之與童子也。夫力少則修德,兵強則奮威。秦以兵強,威無不勝。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高皇帝議欲廢太子,呂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禮之,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議,猶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也。(節(jié)選自王充《論衡·非韓》)[注]

①段干木:戰(zhàn)國初魏國名士。②孟賁:戰(zhàn)國時勇士。10、材料一畫紅色線(原題為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魏君賢A人B是禮C國人D稱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圖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粗(原題為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燕,同“宴”,指宴飲,成語有“新婚燕爾”,其中的“燕”字意思與此相同。B、怪,以…為怪,意動用法,與《師說》中“不恥相師”的“恥”用法相同。C、為壽,向尊長敬酒并祝長壽,《鴻門宴》“沛公奉卮酒為壽”的禮儀與此相同。D、式,同“軾”,指扶軾,與《周亞夫軍細柳》“改容式車”的“式”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文侯曾經(jīng)師從子夏學習儒家經(jīng)藝,他崇禮敬賢,在諸侯之中享有美譽。每次乘車經(jīng)過名士段干木居住的里巷時,他一定會行禮致意。B、漢高祖想廢掉太子,改立趙王如意,呂后為此十分恐慌,派人強行要留侯出主意,留侯認為如請到漢高祖景仰已久的四位賢人,將會對太子有利。C、四位賢人表示太子仁孝愛士,漢高祖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希望他們好好輔助太子;四人本是留侯親自招來的,這也是沒有另立太子的一個因素。D、王充認為,假如有兒童持刀與孟賁相斗,兒童肯定不能取勝;如果兒童對孟賁恭敬有加,孟賁就不忍心傷害,魏國與秦國的情況正與此相類似。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2)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14、王充認為,“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議”猶如“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請根據(jù)材料分析二者的相似之處。【答案】10.CEH11.A12.C13.(1)我訪求先生們好幾年了,先生們都逃避我,現(xiàn)在先生們?yōu)楹巫栽父S我兒交游呢?(2)撤回軍隊,不去侵犯魏國領土,是因為秦軍尊重段干木操行賢良,推崇魏文侯的禮義。14.(1)敬賢禮士:太子敬重四皓,魏文侯禮敬段干木,都是通過尊重賢士來贏得他們的支持。(2)化解危機:太子通過敬重四皓,化解了漢高祖廢太子的危機;魏文侯通過禮敬段干木,使得秦國不敢輕易進攻魏國。(3)德行感化:太子和魏文侯都通過自己的德行感化了賢士,使得他們愿意為其效力,從而達到了保全自己的目的。【解析】10.CEH【解析】句意:魏君對賢人特別敬重,魏國人都稱贊他的仁德,上下和諧同心,不能謀取?!百t人是禮”:賓語前置句,“禮賢人”,做“魏君”的謂語和賓語,;“國人稱仁”:主謂賓結構;“上下和合”:主謂結構。11.A【解析】A項錯誤。同“宴”,宴飲/同“宴”,安樂,歡樂。句意:等到安閑的時候,設置酒宴。/棄婦訴說原夫再娶與新歡作樂,后反其意,用作慶賀新婚之辭。形容新婚時的歡樂;B項正確。怪,以…為怪,意動用法/恥,以…為恥,意動用法。句意:皇上感到奇怪。/不以互相學習為恥;C項正確。向尊長敬酒并祝長壽。句意:四個人敬酒祝福已畢。/劉邦獻上一杯酒向項伯祝酒;D項正確。同“軾”,車前橫木。此用為動詞,古人立而乘車,低頭扶軾以表敬意的禮節(jié)。句意:魏文侯從段干木居住的里巷經(jīng)過,手扶車軾表示敬意。/表情嚴肅起來,扶著車前橫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12.C【解析】“留侯親自招來的”錯誤,“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是說這四個人原本是留侯推薦,呂后“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最終招致而來的,不是“留侯親自招來的”。13.(1)我訪求先生們好幾年了,先生們都逃避我,現(xiàn)在先生們?yōu)楹巫栽父S我兒交游呢?(2)撤回軍隊,不去侵犯魏國領土,是因為秦軍尊重段干木操行賢良,推崇魏文侯的禮義?!窘馕觥浚?)“辟”,通“避”,逃避,躲避;“自”,自愿;“游”,交游。(2)“…者,…也”,…的原因是…,…是因為;“賢”,以…為賢;“高”,形容詞做動詞,推崇。14.(1)敬賢禮士:太子敬重四皓,魏文侯禮敬段干木,都是通過尊重賢士來贏得他們的支持。(2)化解危機:太子通過敬重四皓,化解了漢高祖廢太子的危機;魏文侯通過禮敬段干木,使得秦國不敢輕易進攻魏國。(3)德行感化:太子和魏文侯都通過自己的德行感化了賢士,使得他們愿意為其效力,從而達到了保全自己的目的?!窘馕觥勘绢}考查篩選信息和概括分析、比較材料的能力。王充的觀點從行動、效果、策略上點明了二者的相似之處。從行動上看,“太子敬厚四皓”,材料二指出“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四皓是當時著名隱士;“魏文式段干木之閭”,材料一指出“文侯受子夏經(jīng)藝,客段干木,過其閭,未嘗不軾也”,子夏是“孔門十哲”之一?!疤印薄拔暮睢倍级Y敬賢士。從效果上看,“以消高帝之議”,材料二指出“上欲廢太子……上曰:‘煩公幸卒調護太子?!共灰滋印保弧皡s強秦之兵”,材料一指出“秦嘗欲伐魏,或曰:‘魏君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未可圖也’”,材料三補充說明“秦兵為之不至”。二人都巧妙化解了危機。從策略上看,王充認為“強弱不敵,眾寡不同”“力少則修德”。“以敬迎四皓而厚禮之,太子遂安”“消高帝之議”和“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都是采用了“修德”的策略,達到了保全自己的目的?!緟⒖甲g文】材料一:文侯師從子夏學經(jīng)書,以客禮對待段干木,經(jīng)過他的鄉(xiāng)里,沒有一次不憑軾致敬的。秦國曾想進攻魏國,有人說:“魏君對賢人特別敬重,魏國人都稱贊他的仁德,上下和諧同心,不能對他有什么企圖。”文侯因此得到諸侯的贊譽。(節(jié)選自《史記·魏世家》)材料二:皇上想廢掉太子,另立戚夫人的兒子趙王趙如意。呂后很害怕,就派建成侯呂澤強制張良,堅持要求說:“給我出個計策?!睆埩颊f:“想一想皇上不能招致朝中的,當今天下有四個人,現(xiàn)在您果真能夠不惜金玉璧帛,讓太子寫一封信。言辭謙遜,用車迎接,再讓能言善辯者去請,(他們)應當會來?;噬现肋@四個人有才能有德行,這對太子是一個幫助。”漢十二年,劉邦在打敗黥布歸來后,病情更加嚴重,更加想更換太子。等到宴會時,就擺設酒席,太子侍奉在席上。四位老人跟隨太子,年齡都已八十多歲,頭發(fā)眉毛雪白,衣冠非凡。劉邦感到很驚奇,就問:“這些人是干什么的?”四人上前對答,各說自己的姓名。劉邦聽了大吃一驚,說:“我過去尋找你們好幾年,你們總是逃避我,現(xiàn)在你們?yōu)槭裁粗鲃痈业膬鹤咏挥文兀俊彼娜硕颊f:“陛下輕視士人喜歡罵人,我們?yōu)榱x不愿受辱,所以才惶恐地逃避。我們私下聽說太子為人仁愛孝順,恭敬愛士,天下的人沒有不伸長脖子想為太子效死力的,所以我們就主動來了。”劉邦說:“有幸煩勞各位終于能來調教護衛(wèi)太子?!彼娜司淳谱8M戤叄涂觳诫x去。劉邦起身離開,撤酒。最終沒有更換太子,這是留侯張良招來這四個人的功勞。(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材料三:議論者中有人說:“魏文侯到里巷對段干木表示敬意,秦軍因此不去攻打魏國,并不是法制的功效。雖然在保全國家方面有好處,也不值得重視。”那么,法制的功能,指的是什么呢?養(yǎng)活三軍士兵,明確賞罰法令,嚴厲刑法,富國強兵,這就是法制。六國滅亡,都滅亡在秦國的軍隊。六國的軍隊并非不精銳,士兵的力量也并非不強,然而戰(zhàn)不勝,甚至于被打敗滅亡,這是因為強弱不相當,多少不一樣,即使明確了法制,那又有什么用處呢?假使小孩違背了大力士孟賁的心意,孟賁發(fā)怒,小孩持刀跟孟賁對打,小孩肯定不能取勝,因為力量遠遠不如孟賁。要是孟賁發(fā)怒,而小孩講究禮節(jié)對他非常恭敬,孟賁才會不忍加害。秦國與魏國,就像孟賁與小孩一樣。力量弱小就該講究德行,軍隊強大就該發(fā)揚威力。秦國靠軍隊強大,威力無窮戰(zhàn)無不勝。卻撤回軍隊,不去侵犯魏國領土,是因為秦軍尊重段干木操行賢良,推崇魏文侯的禮義。漢高皇帝議論想廢掉太子劉盈,呂后很擔憂,立即召見張子房來出謀劃策,張子房教太子用謙恭的態(tài)度去迎請四位受高皇帝敬重的白發(fā)隱士,并送給厚禮,這樣太子的地位安穩(wěn)了。太子敬重厚待四位白發(fā)隱士來消除了高皇帝廢掉太子的想法,就像魏文侯到里巷對段干木表示敬意,退掉了強大的秦軍一樣。三、(2024·全國甲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人才莫盛于三國,亦惟三國之主各能用人,故得眾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勢。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權術相馭,劉備以性情相契,孫氏兄弟以意氣相投。劉備為呂布所襲奔于操程昱以備有雄才勸操圖之。操曰:“今收攬英雄時,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也?!比淮霜q非與操有怨者。臧霸先從陶謙,后助呂布,布為操所擒,霸藏匿,操募得之,即以霸為瑯邪相。先是操在兗州,以徐翕、毛暉為將,兗州亂,翕、暉皆叛,后操定兗州,翕、暉投霸。至是,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為此也。”操嘆其賢。蓋操當初起時,方欲藉眾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及其削平群雄,勢位已定,則孔融、許攸等,皆以嫌忌殺之。荀彧素為操謀主,亦以其阻九錫而脅之死。然后知其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從前之度外用人,特出于矯偽,以濟一時之用,所謂以權術相馭也。至劉備,一起事即為人心所向。觀其三顧諸葛,咨以大計,獨有傅巖爰立之風。關、張、趙云,自少結契,終身奉以周旋,即羈旅奔逃,無寸土可以立業(yè),而數(shù)人者患難相隨,別無貳志。此固數(shù)人者之忠義,而備亦必有深結其隱微而不可解者矣。至托孤于亮,曰:“嗣子可輔,輔之;不可輔,則君自取之?!鼻лd下猶見其肝膈本懷,豈非真性情之流露?亮第一流人,二國俱不能得,備獨能得之,亦可見以誠待人之效矣。至孫氏兄弟之用人,亦自有不可及者。孫策生擒太史慈,即解其縛曰:“子義青州名士,但所托非人耳。孤是卿知己,勿憂不如意也?!贝瞬咧檬恳病j戇d鎮(zhèn)西陵,權刻印置遜所,每與劉禪、諸葛亮書,常過示遜,有不安者,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委任如此,臣下有不感知遇而竭心力者乎?陸遜晚年為楊竺等所譖,憤郁而死。權后見其子抗,泣曰:“吾前聽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篤,以此負汝。”以人主而自悔其過,開誠告語如此,其誰不感泣?此孫氏兄弟之用人,所謂以意氣相感也。(節(jié)選自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七)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劉備呂布A所襲B奔C于操D程昱E以備F有雄才G勸操H圖之。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藉,憑借、借助,與《陳涉世家》中“藉第令毋斬”的“藉”意思相同。B.即,即使,與《桃花源記》中“太守即遣人隨其往”的“即”意思不同。C.固,固然,與《赤壁賦》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固”意思相同。D.但,只是,與《記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但”意思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臧霸曾為呂布效力,曹操擒捉呂布以后,臧霸為避禍藏匿起來;后來他又被曹操捕獲,曹操不計前嫌,對他委以重任,任命他為瑯邪相。B.曹操初起時為圖霸業(yè),能籠絡人才,甚至能任用曾與己有怨者;勢位已定時則猜忌異己,濫殺無辜。這正是其用人“以權術相馭”的表現(xiàn)。C.劉備以性情結交忠義之士,以誠待人,故能深得人心;劉備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多次遭遇挫折,但諸葛亮及關、張、趙云等人患難相隨,忠貞不渝。D.陸遜鎮(zhèn)守西陵時,深得孫權信任,孫權給劉禪、諸葛亮寫信,常常給陸遜看,有不妥之處就讓他改定;到了晚年,陸遜遭到讒害,郁郁而終。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為此也?!保?)吾前聽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篤,以此負汝?!敬鸢浮?0.BDG11.A12.A13.(1)曹操讓臧霸交出那兩個人,臧霸說:“我之所以能夠自立的原因,是因為不做這樣的事情?!保?)我以前聽信讒言,與令尊的關系不夠深厚,因此辜負了你。【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劉備被呂布襲擊后,投奔曹操,程昱認為劉備有雄才,勸曹操圖謀除掉他。“為……所”為被動句式,之間不斷開,“奔”是下一句的謂語動詞,承前共用主語“劉備”,B處斷開;“于操”是介詞結構,引出“奔”的對象,之間不斷開,第一個“操”是介詞“于”的賓語,程昱為下一句的主語,D處斷開;“備有雄才”是“以”的賓語,“勸操圖之”為獨立的句子,承前省略主語程昱,G處斷開。故選BDG。【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錯誤。兩個“藉”意思不同?!敖濉?,憑借、借助;/即使。句意:正是想借助眾人的力量成就大業(yè)。/即使僅能免于斬刑。B.正確。即,即使;/立即。句意:即使在顛沛流離、無立足之地時。/太守立即派遣人員跟隨他前往。C.正確。句意:這固然是幾人的忠義。/(曹孟德)固然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現(xiàn)在又在哪里呢?D.正確。句意:只是所托非人罷了。/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故選A。【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他又被曹操捕獲”錯誤,根據(jù)文中“操募得之,即以霸為瑯邪相”可知,應是曹操通過廣泛搜求,招募到了臧霸,而不是“捕獲”了他。故選A?!?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出”,交出;“所以”,……的原因;“以”,因為;“者……也”,表判斷。(2)“汝”,你;“篤”,深厚;“負”,辜負。參考譯文:三國時期的人才可謂是最為鼎盛的,這也得益于三國的君主各自善于用人,因此能夠匯聚眾人的力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他們用人的方式各有不同。大致來說,曹操是以權術駕馭人,劉備是以性情結交人,孫氏兄弟則是以意氣感召人。劉備被呂布襲擊后,投奔曹操,程昱認為劉備有雄才,勸曹操圖謀除掉他。曹操說:“現(xiàn)在是收攬英雄的時候,殺一個人會失去天下人的心,這是不可以的?!比欢?,這還不是與曹操有怨的人。臧霸先是跟隨陶謙,后來幫助呂布,呂布被曹操擒獲后,臧霸藏匿起來。曹操通過招募的方式找到臧霸,立即任命他為瑯邪相。早先,曹操在兗州時,任用徐翕、毛暉為將,兗州發(fā)生動亂,徐翕、毛暉都叛變了。后來曹操平定兗州,徐翕、毛暉投奔臧霸。到這時,曹操讓臧霸交出那兩個人,臧霸說:“我之所以能夠自立的原因,是因為不做這樣的事情?!辈懿賴@息他的賢能。曹操當初起事時,正是想借助眾人的力量成就大業(yè),所以以此奔走天下。等到他削平群雄,勢位已定時,孔融、許攸等人都因嫌忌被殺。荀彧一直是曹操的謀主,也因為阻止曹操接受九錫而被逼死。由此可見,曹操的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從前的寬容用人,只是出于權宜之計,以應一時之需,這就是所謂的以權術駕馭人。至于劉備,一起事就為人心所向。看他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咨詢大計,獨有傅巖立賢的風范。關羽、張飛、趙云,自年輕時結交,終身相隨,即使在顛沛流離、無立足之地時,這幾人也患難與共,毫無二心。這固然是幾人的忠義,但劉備也必定有深厚的情感紐帶令人不能解開。到托孤于諸葛亮時,劉備說:“嗣子可輔,輔之;不可輔,則君自取之。”千載之下仍能見其肝膽相照,豈不是性情的流露?諸葛亮是第一流的人才,其他兩國都不能得到,唯獨劉備能得到他,這也可見以誠待人的效果。至于孫氏兄弟用人,也各自有別人比不了之處。孫策生擒太史慈后,立即解開他的綁縛,說:“子義是青州名士,只是所托非人罷了。我是你的知己,不用擔心不如意?!边@是孫策得士的表現(xiàn)。陸遜鎮(zhèn)守西陵,孫權把印章放在陸遜那里,每次與劉禪、諸葛亮通信,常常給陸遜看,有不妥之處就讓他改定,然后蓋上印章發(fā)出。委任如此,臣下有不感知遇而竭心盡力的嗎?陸遜晚年被楊竺等人讒害,憤郁而死。孫權后來見到陸遜的兒子陸抗,哭著說:“我以前聽信讒言,與令尊的關系不夠深厚,因此辜負了你?!弊鳛榫髂茏曰谄溥^,像這樣開誠布公地告知,誰能不感動流淚呢?這就是孫氏兄弟用人,這就是所說的以意氣感人的表現(xiàn)。四、(2024·新高考北京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為政國家者。皆欲國家之富,人民之眾,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貧,不得眾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亂,是故何也?執(zhí)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則富,命貧則貧,命眾則眾,命寡則寡,命治則治,命亂則亂?!陨险f王公大人,下以阻百姓之從事,故執(zhí)有命者不仁。故當執(zhí)有命者之言,不可不明辨?!比粍t明辯此說將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必立儀,言而無儀,譬猶運鈞①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辯,不可得而明知也。故言必有三表?!焙沃^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于何用之?發(fā)以為刑政,觀其中②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謂言有三表也。“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或以命為有。蓋嘗尚觀于圣王之事,古者桀之所亂,湯受而治之;紂之所亂,武王受而治之。此世未易,民未渝,在于桀紂,則天下亂,在于湯武,則天下治,豈可謂有命哉!蓋嘗尚觀于先王之書,所以出于國家、布施百姓者,憲也;所以聽獄制罪者,刑也。今用執(zhí)有命者之言,是覆天下之義。此百姓之憂也。說百姓之憂者,是滅天下之人也?!比粍t所謂欲義人在上者,何也?曰:“義人在上,天下必治,萬民被其大利?!焙我灾??于墨子言曰:“昔者文王封于岐周,與其百姓兼相愛、交相利,是以近者安其政,遠者歸其德。聞文王者,皆起而趨之。曰:‘奈何乎使文王之地及我,則吾豈不亦猶文王之民也哉!’吾用此知之。古之圣王發(fā)憲出令,設以為賞罰以勸賢沮暴,是以入則孝慈于親戚,出則弟長于鄉(xiāng)里。是故使治官府則不盜竊,守城則不崩叛。此上之所賞而百姓之所譽也。執(zhí)有命者之言曰:‘上之所賞,命固且賞,非賢故賞也。上之所罰,命因且罰,不暴故罰也?!源藶榫齽t不義,為臣則不忠,為父則不感,為子則不孝,而強執(zhí)此者,此特兇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笔枪首幽友栽唬骸敖裉煜轮烤?,中實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執(zhí)有命者之言,不可不非,此天下之大害也?!保ㄈ〔挠凇赌印し敲罚┳⑨專孩兮x:制作陶器所用的轉輪。②中:符合。6.下列對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故當執(zhí)有命者之言當:面對B.此世未易,民未渝渝:改變C.說百姓之憂者說:談論D.設以為賞罰以勸賢沮暴沮:阻止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下以阻百姓之從事是滅天下之人也B.故執(zhí)有命者不仁而強執(zhí)此者C.或以命為有所以聽獄制罪者,刑也D.此上之所賞而百姓之所譽也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今用執(zhí)有命者之言,是覆天下之義

如果在上者采用執(zhí)有命者之說,這就是顛覆天下大義B.奈何乎使文王之地及我

怎么才能使文王的領土擴展到我們這里呢C.古之圣王發(fā)憲出令

古代圣王發(fā)布律法頒布政令D.此特兇言之所自生

這樣的話暴戾言論就自然發(fā)生了9.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信奉有命之說的人認為世事皆由命定,非人力可改變。B.墨子主張,肯定成否定某種學說必須遵從一定的準則。C.文章認為,桀紂等暴君亡天下的原因是信奉有命之說。D.君主如果信奉有命之說,會導致賞罰不當、社會混亂。10.墨子論述“非命”時,提出“言必有三表”,“三表”即本之、原之、用之。請分別談談你對三表的理解,并概括說明第三段和第四段是怎樣體現(xiàn)三表的?!敬鸢浮?.C7.D8.D9.C10.理解:“本之”指追根溯源,考察古代圣王事跡;“原之”指推究緣由,考察百姓日常事實:“用之”指用于實踐,觀察其是否符合國家百姓的利益。體現(xiàn):①第三段通過追溯圣王的事跡,考察先王的書籍,體現(xiàn)“三表”中的“本之”。②第四段通過文王與百姓愛相愛、交相利,受到百姓愛戴的例子,體現(xiàn)“三表”中的“原之”。第四段通過考察古之圣王所發(fā)憲令對百姓和國家的影響,體現(xiàn)“三表”中的“用之”?!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因此面對主張有命論的人的言論。B.句意:百姓也沒有改變。C.“說”同“悅”,意動用法,意為“以??為樂”。句意:以百姓的憂慮為樂的人。D.句意:以此制定賞罰的措施,用以鼓勵賢明、阻止暴行。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結構助詞,譯作“的”。意義和用法不同。句意:對下阻礙百姓做事。/是毀滅天下的人。B.代詞,譯作“……的人”/語氣詞,表判斷。意義和用法不同。句意:所以主張有命論的人是不仁的。/如果固執(zhí)地主張有命之說,是……。C.動詞,譯作“認為”/介詞,譯作“用來”。意義和用法不同。句意:有的認為命是存在的。/用來聽理訟獄,判定罪行的,是刑法。D.兩個“而”均為連詞,表并列。意義和用法相同。句意:這就是朝廷所獎賞而百姓所稱贊的人。/希望天下太平而厭惡天下動亂的。故選D。【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D.“自生”不是“自然發(fā)生”,而是指“產(chǎn)生的根源”。句意:這只不過是暴戾言論的根源。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桀紂等暴君亡天下的原因是信奉有命之說”曲解文意。原文雖有提到桀紂等暴君亡天下,但并未分析其原因,而是以其與湯武的對比來反駁有命之說,認為“此世未易,民未渝,在于桀紂,則天下亂,在于湯武,則天下治,豈可謂有命哉”。故選C?!?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中觀點態(tài)度,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第一問:對“三表”的理解可從原文對其的解讀入手,原文第二段說“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于何用之?發(fā)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得出對“三表”的理解:本之”指追根溯源,考察古代圣王事跡;“原之”指推究緣由,考察百姓日常事實:“用之”指用于實踐,觀察其是否符合國家百姓的利益。第二問:要概括第三段和第四段是怎樣體現(xiàn)“三表”的,首先要理解概括第三,四段的內容。第三段先考察圣王事跡,以桀紂和湯武的對比駁斥有命之說,然后考察先王之書,指出“今用執(zhí)有命者之言,是覆天下之義”,由此來體現(xiàn)“三表”中的“本之”這一標準。第四段先舉周文王的事例,用百姓“近者安其政,遠者歸其德,聞文王者,皆起而趨之。曰:‘奈何乎使文王之地及我,則吾豈不亦猶文王之民也哉!’”的事實,來體現(xiàn)“三表”中的“原之”這一標準。然后說古代圣王“發(fā)憲出令”,使“入則孝慈于親戚,出則弟長于鄉(xiāng)里”“使治官府則不盜竊,守城則不崩叛”,指出憲令要符合百姓和國家的利益,這體現(xiàn)了“三表”中的“用之”這一標準。參考譯文:墨子說:“古代的王公大人治理國家,都希望國家富足,人民眾多,政治清明。然而國家不得富反得貧,人民不增加反減少,政治不清明反混亂,這是什么緣故呢?主張有命論的人說:‘命里注定富就富,命里注定貧就貧,命里注定人多就人多,命里注定人少業(yè)人少,命里注定政治清明就政治清明,命里注定政治就政治混亂?!眠@些話向上游說王公大人,對下阻礙百姓做事,所以主張有命論的人是不仁的。因此面對主張有命論的人的言論,不能不加以明辯?!蹦敲丛趺磥砻鬓q這些言論呢?墨子說:“必須設立一個標準,言論沒有標準,就好比在轉輪之上設立測日影的標桿未確定早晚時間(一樣不可能)。對于是非利害的分辯,是不能明確了解的。所以言論必須遵循三個標準?!比齻€標準是什么呢?墨子說:“對事要追根溯源,要推究它的緣由,要用之于實踐。向何處去追根溯源呢?就是向上去探究古代圣王的事情。向何處去推究它的緣由呢?就是向下詳察百姓耳聞目睹的實情。在實踐中怎么運用呢?就是把它應用到刑事與政務方面,看它是否符合國家和百姓人民的利益。這就是所說的言論必須遵循的三個標準?!叭欢F(xiàn)在天下的上層統(tǒng)治者,有的認為命是存在的。讓我們試著向上觀察一下圣王的事跡,古時夏桀使國家混亂,商湯接過來將國家治理好了;商紂王使國家混亂,用武王接過來將國家治理好了。這個社會沒有改換,百姓也沒有改變,在夏桀、商紂王手中,天下就大亂,在商湯、周武王手中,天下就太平,這難道可以說是命嗎?讓我們試著向上觀察一下先王的書,那些由國家頒布、用來布告施行于百姓的,是律法;用來聽理訟獄,判定罪行的,是刑法。如果在上者采用執(zhí)有命者之說,這就是顛覆天下大義。這是百姓所憂慮的,以百姓的憂慮為樂的人,是毀滅天下的人?!奔热贿@樣,那么人們說希望有義之人居于上位,是為什么呢?回答說:“有義之人居于上位,天下一定安定清明,百姓將得到大利?!比绾沃朗沁@樣的呢?墨子說:“從前周文王在岐周受封,和他的百姓相親相愛、互相得利,所以近處的人因他的統(tǒng)治而安定,遠方的人因他的仁德而歸順。凡是聽說周文王的仁德的人,都起來投靠他,說:‘怎么才能使文王的領土擴展到我們這里呢?(那樣的話,)我們不也是文王的臣民了嗎?’我由此知道了這個道理。古代圣王發(fā)布律法頒布政令,以此制定賞罰的措施,用以鼓勵賢明、阻止暴行,所以人們在家對父母兄弟孝敬慈愛,出外與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相互友愛。因此讓他們去管理官府就不會偷盜私取,讓他們去守城就不會潰散反叛。這就是朝廷所獎賞而百姓所稱贊的人。主張有命論的人說:‘朝廷獎賞他,是他命中注定值得賞,不是因為他賢明而得賞。朝廷懲罰他,是他命中注定該受罰,不是因為他暴虐才受罰?!勒者@個標準做君主就會不仁義,做臣子就會不忠誠,做父親就會不慈愛,做孩子就會不孝順,如果固執(zhí)地主張有命之說,這只不過是暴戾言論的根源,兇惡之人的道理罷了。”所以墨子說:“當今天下的上層統(tǒng)治者,心中確實是希望天下富足而厭惡天下貧窮的,希望天下太平而厭惡天下動亂的,那么對于主張有命論的人所說的話,我不能不加以反對,因為這些言論是天下的大禍害?!薄尽?023年】【2024年】一、(2023·新高考Ⅰ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襄子①圍于晉陽中,出圍,賞有功者五人,高赫為賞首。張孟談曰:“晉陽之事,赫無大功,今為賞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事,寡人國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仲尼聞之,曰:“善賞哉,襄子!賞一人而天下為人臣者莫敢失禮矣?!被蛟唬褐倌岵恢瀑p矣。夫善賞罰者,百官不敢侵職,群臣不敢失禮。上設其法,而下無奸詐之心。如此,則可謂善賞罰矣。襄子有君臣親之澤,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猶有驕侮之臣,是襄子失罰也。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則賞。今赫僅不驕侮,而襄子賞之,是失賞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賞。(節(jié)選自《韓非子·難一》)材料二:陳人有武臣,謂子鮒②曰:“韓子立法,其所以異夫子之論者紛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歷遠,遏奸勸善,韓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韓非者,亦當世之圣人也?!弊吁V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極天為稱,言下者必以深淵為名。好事而穿鑿者,必言經(jīng)以自輔,援圣以自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說也。若諸子之書,其義皆然。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蔽涑荚唬骸爸Z。”子鮒曰:“乃者趙、韓共并知氏,趙襄子之行賞,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韓非書云夫子善之引以張本然后難之豈有不似哉?然實詐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瑤與韓、趙、魏伐鄭,遇陳恒而還,是時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晉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遠,而韓非公稱之,曾無怍意。是則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測淵,矇大道而不悟,信誣說以疑圣,殆非所望也?!保ü?jié)選自《孔叢子·答問》)【注】①襄子:趙襄子。春秋末年,知、趙、韓、魏四家把持晉國國政,稱“晉四卿”。晉陽之戰(zhàn),知氏(荀瑤)聯(lián)合韓、魏攻趙,反被趙襄子聯(lián)合韓、魏滅殺。②子鮒:即孔鮒,孔子八世孫。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韓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張本E然F后難之G豈有H不似哉?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圍,指被圍困,“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的“舉”表示被選拔,兩者用法相同。B.勸,指鼓勵、勸勉,與《兼愛》“不可以不勸愛人”中的“勸”詞義不相同。C.具臣,文中與“有功”相對,是指沒有功勞的一般人臣,具體就是指高赫。D.誣說,指沒有事實依據(jù)的胡說妄言,與現(xiàn)在所說的“誣蔑之辭”并不一樣。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主上設置有關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職侵權,也沒有了奸詐之心,他們履職行事,有了功勞就能得到賞賜,韓非認為這樣才叫“善賞罰”。B.在武臣看來,韓非與孔子觀點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勸善等方面,韓非不一定就不對,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韓非也可以稱得上是當世圣人。C.世人說到高必定會以上天作比,說到低必定會以深淵作比,他們常通過引經(jīng)據(jù)典、援用圣賢來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賢能,以爭取民眾的信任。D.子鮒對韓非之類的諸子學說閉口不言,充耳不聞,而武臣卻深信不疑,進而懷疑圣人,子鮒對此深感失望,認為武臣是見識短淺,不明大道。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2)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14.子鮒用以批駁韓非的事實依據(jù)是什么?【答案】10.CEG11.B12.C13.(1)我的大臣們都對我有高傲輕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沒有失掉君臣之間的禮節(jié),所以先獎賞他。(2)請允許我簡略地說其中的一小部分,您來仔細考察它真實與否。14.趙襄子獎賞群臣時,孔子已經(jīng)去世許多年,不可能對此表達意見。【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韓非子在他的書中說,孔子贊賞趙襄子的做法,以此來強調“禮”的根本,然后在書中批駁孔子的看法,難道不像是真的嗎?“韓非書云”的意思是“韓非在他的書中說”,其后應跟“說”的具體內容;結合材料一《韓非子·難一》中的“仲尼聞之,曰:‘善賞哉,襄子!賞一人而天下為人臣者莫敢失禮矣?!笨芍胺蜃由浦笔琼n非書里記載的內容,應作“云”的賓語,“韓非書云夫子善之”語意完整,其后應斷開。材料一中韓非先引用孔子的觀點來說明“禮”的重要,這就是“引以張本”;然后對孔子的話加以批駁,這就是“然后難之”,故“引以張本”后、“然后難之”后都應斷開。同時,從固定結構上看,“豈……哉”為反問句式,其前應斷開。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傅說舉于版筑之間”句意: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選拔。“圍”和“舉”都是實詞的被動用法,二者用法相同。正確。B.“不可以不勸愛人”句意:不能不鼓勵關愛他人。此處的“勸”也是鼓勵的意思,二者詞義相同。C.正確。D.現(xiàn)在所說的“誣蔑之辭”是指捏造事實毀壞他人名譽的言論,和“誣說”詞義不同,正確。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世人”“常通過引經(jīng)據(jù)典……使自己更加賢能,以爭取民眾的信任”說法錯誤。根據(jù)材料二中的“好事而穿鑿者,必言經(jīng)以自輔,援圣以自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說也”可知,在言談中一定引經(jīng)據(jù)典來自我修飾,援引圣賢的事例來標榜自我賢能,想要獲得民眾的信任從而傳播他的說辭的人是“好事而穿鑿者”而非“世人”,選項的說法擴大范圍。故選C。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驕侮”,高傲輕慢;“唯”,副詞,只有;“先”,動詞,以……為先、放在前面。(2)“一隅”,一小部分、一個方面;“審”,仔細考察;“信”,真實。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jù)材料二中的“韓非書云……豈有不似哉?然實詐也”可知,子鮒批駁韓非書云“夫子善之”是欺詐之言,由“何以明其然?”引出子鮒批駁韓非“實詐”的事實依據(jù)。根據(jù)“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瑤與韓、趙﹑魏伐鄭,遇陳恒而還,是時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晉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這一時間上的梳理,以及“此先后甚遠”的總結可知,趙襄子獎賞群臣時,孔子已經(jīng)去世許多年,不可能對此表達意見,子鮒便是用這一事實依據(jù)來批駁韓非的。參考譯文:材料一:趙襄子被圍在晉陽城中,晉陽解圍后,他獎賞有功的五個人,高赫是受賞的首位。張孟談說:“晉陽的戰(zhàn)事,高赫并沒有大功,現(xiàn)在成了第一個受賞的,這是為什么?”趙襄子說:“晉陽的戰(zhàn)事,讓我的國家宗廟都陷入了危機。我的大臣們都對我有高傲輕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沒有失掉君臣之間的禮節(jié),所以先獎賞他?!笨鬃勇牭胶笳f:“這是懂得正確行賞啊,襄子!獎賞一個人而能使天下做臣子的沒有敢失禮的了?!庇腥苏f:孔子不懂得正確行賞的道理。善于賞罰的人,能使百官不敢越權,群臣不敢失禮。君主設立法令,而臣下沒有奸詐之心。這樣的話,就可以算是善于賞罰了。襄子有君臣關系密切的恩澤,掌握著令行禁止的法令,這樣尚且還有驕傲輕慢的臣子,這是襄子不善于懲罰的原因。做臣子的人,謀事有功才應該獎賞?,F(xiàn)在高赫僅僅是不驕傲輕慢,而襄子卻獎賞他,這是不善于獎賞。所以說,孔子不懂得正確行賞。材料二:陳國有個武將,對子鮒說:“韓非子制定的法律,有太多和夫子的理論截然不同之處。我經(jīng)常探索他們的意圖并比對他們的行為,經(jīng)過長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他們在止惡勸善這方面,韓氏未必是錯的,孔氏也未必完全正確。像韓非這樣的人,也是當世的圣人。”子鮒回答說:“世人說到高必定會以上天作比,說到低必定會以深淵作比。好事而喜歡穿鑿附會的人,在言談中一定引經(jīng)據(jù)典來自我修飾,援引圣賢的事例來標榜自我賢能,想要獲得民眾的信任從而傳播他的說辭。像諸子的著作,其中的義理都是這樣。請允許我簡略地說其中的一小部分,您來仔細考察它真實與否?!蔽鋵⒋饝?。子鮒說:“最近趙國和韓國一起攻打知氏,趙襄子先獎賞臣子然后才有戰(zhàn)果。韓非子在他的書中說,孔子贊賞趙襄子的做法,以此來強調“禮”的根本,然后在書中批駁孔子的看法,難道不像是真的嗎?然而這其實是欺騙。如何能夠證明這一點呢?早年我國先君在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去世,直到哀公二十七年時荀瑤與韓國、趙國、魏國攻打鄭國,遇到了陳恒而返回,而這時夫子已經(jīng)去世了十一年,而晉四卿都還活著。后來在悼公十四年,知氏才滅亡。這兩個事件之間相隔很久,韓非子竟然提到了它們,沒有一點慚愧之意。所以世上有很多無事生非的人,這都是韓非的罪過。因此我對這些旁門左道的道理保持沉默、不去聽取諸子的言說已經(jīng)很久了。而你卻使用以測日影的儀器來測量天空,用手指來測量深淵,失明于大道而不覺悟,相信謊言而懷疑圣人,恐怕不是我所期望的?!倍ⅲ?023·新高考Ⅱ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凡戰(zhàn),若我眾敵寡,不可戰(zhàn)于險阻之間,須要平易寬廣之地。聞鼓則進,聞金則止,無有不勝。法曰:“用眾進止?!睍x太元時,秦苻堅進屯壽陽,列陣淝水,與晉將謝玄相拒。玄使謂苻堅曰:“君遠涉吾境,而臨水為陣,是不欲速戰(zhàn)。請君少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堅眾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眾彼寡,勢必萬全。”堅曰:“但卻軍,令得過,而我以鐵騎數(shù)十萬向水,逼而殺之?!比谝嘁詾槿弧K祺獗鴧s,眾因亂而不能止。于是,玄與謝琰、桓伊等,以精銳八千渡淝水。玄、琰進兵大戰(zhàn)淝水南,堅眾大潰。(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材料二:太宗曰:“古人臨陣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變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戰(zhàn)斗,多是以小術而勝無術,以片善而勝無善,斯安足以論兵法也?若謝玄之破苻堅,非謝玄之善也,蓋苻堅之不善也?!碧陬櫴坛紮z《謝玄傳》閱之,曰:“苻堅甚處是不善?”靖曰:“臣觀《苻堅載記》曰:‘秦諸軍皆潰敗,唯慕容垂一軍獨全。堅以千余騎赴之,垂子寶勸垂殺堅,不果。’此有以見秦師之亂。慕容垂獨全,蓋堅為垂所陷明矣。夫為人所陷而欲勝敵不亦難乎臣故曰無術焉苻堅之類是也?!碧谠唬骸氨蟹志郏髻F適宜。前代事跡,孰為善此者?”靖曰:“苻堅總百萬之眾而敗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吳漢討公孫述,與副將劉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來攻漢,尚出合擊,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跡,足為萬代鑒?!保ü?jié)選自《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將,封衛(wèi)國公,世稱李衛(wèi)公。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夫為人A所B陷而欲勝D敵E不亦難乎F臣故曰無術焉G苻堅之類H是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溫和。B.聞金則止,金指敲擊刁斗發(fā)出的聲音,古代軍隊行動中聽到鳴金信號就停止前進。C.片善,文中指微小長處,其中的“片”與成語“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D.果,指實現(xiàn)、成為事實,與《桃花源記》中“未果,尋病終”的“果”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苻堅與謝玄隔淝水列陣,苻堅的部下認為,應當在淝水阻擊,不讓晉軍渡河,苻堅則想讓晉軍先渡河上岸,再以鐵騎逼殺晉軍。B.苻堅的大軍在后撤過程中發(fā)生了混亂,不受控制,謝玄等人乘機率八千精兵渡河,兩軍大戰(zhàn)于淝水之南,苻堅的部隊潰敗。C.苻堅全軍大敗,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隊得到保全,苻堅帶領殘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兒子慕容寶勸他乘機殺掉苻堅。D.李靖認為,吳漢善于用兵,在討伐公孫述的戰(zhàn)斗中,分兵合擊,最終取得了勝利;唐太宗認為,吳漢戰(zhàn)例的得失可以作為萬代借鑒。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請君少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2)古人臨陣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變之法乎?14.材料二中,李靖認為淝水之戰(zhàn)苻堅失敗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0.夫為人所陷而欲勝敵█不亦難乎█臣故曰無術焉█苻堅之類是也。11.B12.D13.(1)請你帶軍稍向后退,使雙方將士得以從容追逐交戰(zhàn),我與各位騎馬慢行而觀戰(zhàn),不是很快樂嗎?。?)古人在臨陣之前出奇制勝,出人意料地攻擊敵人,這也是奇正變化的法則嗎?14.①苻堅不能認清形勢,缺少智謀。②苻堅只懂得聚合兵力作戰(zhàn)而不具備分兵進攻的能力?!窘馕觥?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被人困住而想要戰(zhàn)勝敵人,難道不是很困難的嗎?所以我說他沒有智謀,苻堅這種人就是這樣的?!坝钡馁e語是“勝敵”,且“不亦……乎”是固定句式,常用于委婉地提出問題,表示對對方的看法或態(tài)度不太肯定,故此應獨立成句。所以“勝敵”后應斷開,“乎”后應斷開;“焉”用在句末,此處表陳述語氣,因此“焉”后應斷開。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A.正確。B.錯誤。“金指敲擊刁斗發(fā)出的聲音”說法錯誤。“金”指“鉦”,古代軍中樂器,作戰(zhàn)時擊之為收兵信號。而“刁斗”是古代行軍之器具,白天煮飯,夜間敲擊巡邏防衛(wèi)。C.正確?!捌啤敝械摹捌笔切稳菰~,微小的意思,“片甲不留”中的“片”是數(shù)量詞,一片的意思。二者意思不同,正確。D.正確。句意:慕容垂卻沒有殺。/沒有實現(xiàn),不久就病死了。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吳漢戰(zhàn)例的得失可以作為萬代借鑒”說法錯誤。原文說的是唐太宗認為“得失事跡,足為萬代鑒”,“得失事跡”指的是李靖所解說的苻堅擁兵百萬卻在淝水之戰(zhàn)中落敗和吳漢與劉尚分屯、合擊取得勝利的事件。因此,是苻堅和吳漢的戰(zhàn)例得失可以作為萬代借鑒,而并非只是吳漢的戰(zhàn)例。故選D。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卻”,動詞,后退;“周旋”,動詞,輾轉、追逐;“緩轡”,放松韁繩,騎馬緩行。(2)“出奇”,出奇制勝;“不意”,意料之外;“斯”,代詞,這;“相變”,變化。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材料二中,太宗提問“苻堅甚處是不善”,李靖用“慕容垂獨全,蓋堅為垂所陷明矣。夫為人所陷而欲勝敵,不亦難乎”來作答,指出了苻堅在與謝玄的作戰(zhàn)中戰(zhàn)敗的原因,即苻堅已然被困卻不明局勢的“無術”,沒有智謀。當太宗問李靖前代古人誰擅長根據(jù)實際情況“兵有分聚”時,李靖肯定了吳漢善于分兵合圍的做法,明確指出了苻堅“總百萬之眾而敗于淝水”的原因是“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即只懂得聚合兵力作戰(zhàn)而不具備分兵進攻的能力。參考譯文:材料一:大凡作戰(zhàn),如果兵力對比我眾敵寡時,不能與敵軍交戰(zhàn)于險狹之地,一定要選擇平坦開闊的地域作戰(zhàn)場。部隊聽到鼓聲就前進,聽到鉦音就收兵,這樣對敵作戰(zhàn)就沒有不勝利的。兵法說:“指揮大部隊作戰(zhàn),可進就進,不可進就停止?!睎|晉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帝苻堅率領大軍進駐壽陽,并臨淝水岸擺好陣勢,同晉將謝玄隔水對峙。謝玄派人對苻堅說:“你率大軍長途跋涉深入我國境內,卻臨水列陣,這分明是不想同我速戰(zhàn)。請你帶軍稍向后退,使雙方將士得以從容追逐交戰(zhàn),我與各位騎馬慢行而觀戰(zhàn),不是很快樂嗎!”苻堅的部將都說:“應該憑借淝水阻截晉軍,不讓其渡河沖上岸來。我軍兵多,對方兵少,(只有這樣)才是萬無一失的辦法?!避迗哉f:“只管退兵,讓對方軍隊渡河,(乘其渡河之際)我們以數(shù)十萬騎兵逼向河中而殲滅他們?!避奕冢ㄜ迗灾埽┮操澇蛇@樣做。于是苻堅下令秦軍后退,不料部隊因后撤而混亂不能控制。在這時晉將謝玄與謝琰、桓伊等人,率領精兵八千渡過淝水。謝玄和謝琰揮軍激戰(zhàn)于淝水之南,苻堅部隊慘遭失敗。材料二:太宗說:“古人臨陣出奇兵取勝,攻擊敵人沒有想到的地方,這也是奇正互相變化的法則嗎?”李靖說:“以前各個時代的戰(zhàn)斗大都是一些善用小的謀略戰(zhàn)術的人,戰(zhàn)勝那些沒有謀略戰(zhàn)術的人,以部分的長處去戰(zhàn)勝那些毫無長處的,這些人哪里能夠說得上是同他們討論兵法呢?像謝玄大敗苻堅,并不是謝玄用兵有什么長處,而是苻堅有著許多不高明的地方?!碧诨仡^看了看侍臣,要他們翻檢出《晉書·謝玄傳》來,閱讀后說:“苻堅什么地方不高明呢?”李靖說:“我看《晉書》中的《苻堅載記》上說:‘前秦各部隊都潰退敗逃,只有慕容垂一支軍隊單獨保全沒有損傷,苻堅率領殘敗軍隊千余騎奔赴他的軍營,慕容垂的兒子慕容寶勸慕容垂殺掉苻堅,慕容垂沒有這樣做?!瘡倪@些事情可以看出前秦軍隊的潰亂。慕容垂卻獨能保全完整。苻堅被慕容垂陷害暗算是很明顯的了。自己已經(jīng)被別人陷害暗算卻又想去戰(zhàn)勝敵人不是很困難的嗎?所以我說:沒有謀略戰(zhàn)術。苻堅一類人就是這樣?!碧谡f:“用兵打仗時兵力的使用有時分散,有時集中,貴在分合各自適當。從前代人的事跡來看、誰是最善于這樣做的呢?”李靖回答說:“苻堅率領百萬大軍而在淝水被晉軍打敗,這是因為作戰(zhàn)時兵力能夠集中但卻不能分散導致的?!碧谡f:“是這樣呵。(吳漢)成功與(苻堅)失敗的事跡,足可成為萬代的借鑒?!比ⅲ?023年北京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貴廉漢元帝時,貢禹上書言:“孝文皇帝時,貴廉潔,賤貪污,賈人、贅婿及吏坐贓者,皆禁錮不得為吏。賞善罰惡,不阿親戚,罪白者伏其誅,疑者以與民,無贖罪之法。故令行禁止,海內大化,天下斷獄僅四百,與刑措亡異?!拔涞凼寂R天下,尊賢用士,辟地廣境數(shù)千里。自見功大威行,遂從嗜欲。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變,使犯法者贖罪,入谷者補吏。是以天下奢侈,官亂民貧,盜賊并起,亡命者眾。郡國恐其誅,則擇便巧史書①、習于計簿、能欺上府者,以為右職;奸究不勝,則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故亡義而有財者顯于世,欺謾而善書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貴于官。故俗皆曰:何以孝弟為?財多而光榮。何以禮義為?史書而仕宦。何以謹慎為?勇猛而臨官?!树糌娑浙Q者,猶復攘臂為政于世,行雖犬彘,家富勢足,目指氣使,是為賢耳。故謂居官而置富者為雄杰,處奸而得利者為壯士。兄勸其弟,父勉其子,俗之敗壞,乃至于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贖罪,求士不得真賢,相守②崇財利而誅不行之所致也?!敖裼d至治,致太平,宜除贖罪之法。相守選舉不以實及有贓者,輒行其誅,亡但免官,則爭盡力為善,貴孝弟,賤賈人,進真賢,舉實廉,而天下治矣。”嗚呼,今日之變,有甚于此!自神宗③以來,黷貨之風日甚一日。國維不張,而人心大壞,數(shù)十年于此矣?!稌吩唬骸安患绾秘洠夜?,鞠人謀人之保居,敘欽?!雹鼙厝缡嵌罂梢粤⑻街尽X曈碛盅裕骸坝罱甲灾T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販賣,與民爭利。犯者輒免官削爵,不得仕宦?!贝俗h今亦可行。自萬歷以后,天下水利碾硙,場渡市集,無不屬之豪紳,相沿以為常事矣。(取材于顧炎武⑤《日知錄》)【注】①便巧史書:這里指善于舞文弄墨。②相守:諸侯國相、郡守。③神宗:明朝皇帝,年號萬歷。④“不肩好貨”句:大意是不任用貪財?shù)娜?,而舉用懂得養(yǎng)民、能改善百姓生活的人。⑤顧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辟地廣境數(shù)千里

廣:寬廣B.遂從嗜欲

從;放縱C.則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

操切:脅迫D.黷貨之風日甚一日

黷:貪求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無不屬之豪紳

行一切之變B.是以天下奢侈

相沿以為常事矣C.則擇便巧史書……者

則爭盡力為善D.數(shù)十年于此矣

今日之變,有甚于此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與刑措亡異同把刑罰擱置起來差不多B.悖逆而勇猛者貴于官違反正道又兇猛的人比官員的地位還高C.相守選舉不以實及有贓者相守中選拔推舉官吏不按實情的以及收受賄賂的人D.國維不張國家綱紀制度形同虛設9.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顧炎武引用貢禹的上書,旨在以史為鑒,說明廉之可貴。B.漢孝文帝時,崇尚廉潔,官場清約,賞罰分明,風氣純正。C.武帝后期,世風敗壞到極點,父兄規(guī)勸子弟要潔身自好。D.顧炎武認為,任用廉潔愛民的人為官是治理好國家的根本。10.根據(jù)第二段內容,用自己的話分條概括“贖罪之法”滋生了哪幾方面弊端?!敬鸢浮?.A7.C8.B9.C10.天下奢侈之風盛行,吏治混亂,百姓貧困,盜賊蜂起,亡命之徒眾多。【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廣:使……廣,開拓。句意:開拓疆域數(shù)千里。故選A。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代詞,代指“天下水利碾硙,場渡市集”;結構助詞,的。句意:全部都歸豪紳所有。/就變更各種舊有規(guī)制。B.介詞,因為;介詞,把。句意:因此,天下奢侈之風盛行。/這種狀況一直持續(xù),舉國都習以為常。C.都是連詞,就。句意:就選擇精通掌故、長于為文。/就會人人爭相盡力為善。D.介詞,到;介詞,比。句意: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數(shù)十年了。/當今的社會形勢比漢無帝時期事要嚴峻。故選C。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B.“貴于官”,比一般官員高貴,意思是讓他們身居要職。句意:逆亂狂妄而兇狠無畏者位居高職。故選B。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父兄規(guī)勸子弟要潔身自好”錯,原文“兄勸其弟,父勉其子,俗之敗壞,乃至于是!”,是說哥哥勸勉弟弟,父親鼓勵兒子都爭著做“居官而置富者”“處奸而得利者”,因此社會風氣敗壞到了極點。故選C。10.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是以天下奢侈,官亂民貧,盜賊并起,亡命者眾”可得出:天下奢侈之風盛行,吏治混亂,百姓貧困,盜賊蜂起,亡命之徒眾多。參考譯文:漢元帝時,貢禹上書說:“孝文皇帝時,崇尚廉潔,鄙視貪污,商買之人,入螯之婿,以及官吏中有貪污,受賄行為者,都禁錮終身不得為官。獎賞善行,懲罰惡人,不偏袒親戚,罪證確鑿者按律誅殺,罪證不能肯定者,從輕發(fā)落,沒有贖罪的規(guī)定,因此,令行禁止,天下大治,全國共審理和判決案件四百起,和無人犯法,同把刑罰擱置起來差不多?!皾h武帝即位之初,尊重賢才,任用士人,開拓疆域數(shù)千里,他認為自己功績盛大,威望很高,于是開始奢侈縱欲,費用不足,就變更各種舊有規(guī)制,使犯法者可以用錢物來贖罪,交納一定的谷物就可以補為官吏。因此,天下奢侈之風盛行,吏治混亂,百姓貧困,盜賊蜂起,亡命之徒眾多。各郡國害怕禍殃及身,就選擇精通掌故、長于為文、熟悉賦稅簿籍、善于巧言蒙騙上級官府的人為高官;奸邪之事層出不窮,便舉用兇狠而能控制百姓者,能以苛刻暴虐手段脅迫人屈服者,讓他們身居要職。因此無義而有財者顯赫于世間,欺詐而善書者尊貴于朝廷,逆亂狂妄而兇狠無畏者位居高職。所以,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話:要孝悌何用?錢財多就光榮。要禮義何用?善于為文就能顯貴,要謹慎何用?兇狠暴虐就能做官。于是,受過黥、劓、髡、鉗等各種刑罰的人也在世間奮起參政,行為雖如同豬狗,卻家境富有,勢力強大,頤指氣使,這就是所謂賢能之人。于是,做官而致富者被視為英雄豪杰,奸詐而得利者被稱為壯勇之士,哥哥勸勉弟弟,父親鼓勵兒子,爭蹈其途,社會風氣的敗壞,已到了如此地步!考察其原因,都是由于犯法允許贖罪,求士得不到真正的賢能,郡國長官貪圖錢財和私利,誅罰措施實行不力的緣故?!艾F(xiàn)今要想振興社會,達到大治,使天下太平,就應當廢除贖罪的法律。諸侯國相和郡守選拔舉薦人才情況不屬實,以及有貪贓行為的,要堅決誅殺,不能僅僅免官而已,這樣一來,就會人人爭相盡力為善,推崇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唾棄商賈貨利之人,進薦舉用真正賢能而廉潔的人,天下就會得到大治?!卑?當今的社會形勢比漢無帝時期事要嚴峻。從明神宗皇帝以來,社會上貪財好利的風氣越來越嚴重,國家綱紀制度形同虛設,社會風氣徹底變壞,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數(shù)十年了?!渡袝けP庚》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不要追逐珍寶、錢財和利欲,而要關注社會民生。對于那些愛護民眾的人,就要給予重用?!敝挥邪凑者@樣的準則去做事,才能使天下太平。貢禹又說:“應該讓近臣以及那些官府中侍中以上的,家中不能夠私自販賣,跟百姓爭。觸犯這條法律的就免去官職,削掉爵位,不能做官?!边@個建議如今也可以實行。自從萬歷以后,天下的水利、碾硙、渡口、市集全部都歸豪紳所有,這種狀況一直持續(xù),舉國都習以為常。【【2022年】一、(2022·全國乙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猶赤子乎!饑者則食之,寒者則衣之,將之養(yǎng)之,育之長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謂吳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國之寶也?!眳瞧饘υ唬骸霸诘虏辉陔U。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義不修,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