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機械和功_第1頁
簡單機械和功_第2頁
簡單機械和功_第3頁
簡單機械和功_第4頁
簡單機械和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上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mm

【課程標準】

1、通過實驗探究,學會使用簡單機械改變力的大小和方向。

2、結(jié)合實例認識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zhuǎn)化或轉(zhuǎn)移的過程。

3、結(jié)合實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實際中的應用。

4、知道機械功的概念,能用生產(chǎn)、生活中的實例解釋機械功的含義。

5、理解機械效率。

6、了解機械使用的歷史發(fā)展過程,認識機械的使用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第一節(jié)杠桿

【教材分析】

重點、難點剖析

1、認識杠桿

杠桿是最基本的簡單機械。細心一點,在各種機械裝置中都能找到杠桿的影子。所謂杠桿,

就是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統(tǒng)一固定點轉(zhuǎn)動的硬棒。這里,硬是指受力時形狀的變化很?。话粢?/p>

不一定是直的,它可以是各種形狀。如馬路邊上垃圾桶的蓋子,我們倒垃圾時掀開垃圾桶的蓋

子,它就是一杠桿。杠桿的特征在于轉(zhuǎn)動,因此,辨別杠桿時,關鍵判斷它能否在力的作用下,

繞固定點轉(zhuǎn)動,如果轉(zhuǎn)動,則該裝置一定是杠桿。面對實物,面對固定的圖形,如何判斷它是

否繞軸轉(zhuǎn)動,這就要求我們有豐富的想象力。我們平時騎的自行車,很多部件都是杠桿,你能

識別出來嗎?

(1)支點;杠桿繞著它轉(zhuǎn)動的點,也叫做轉(zhuǎn)軸。

(2)動力:推動杠桿轉(zhuǎn)動的力(動力可以是人力,也可以是畜力、風力、電力、水力、

蒸汽壓力等)。

(3)阻力:阻礙杠桿轉(zhuǎn)動的力。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鎮(zhèn)江市第三中學物理教研組教案(蘇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

第1頁共26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上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正確辨認杠桿的標準是:把實物抽象成“硬棒”,找出一點(支點)、

二力(動力和阻力)、二臂(動力臂和阻力臂)。

2、怎樣畫杠桿示意圖

畫杠桿示意圖是研究杠桿的重要方法,是實物杠桿的科學抽

象,是物理學的書面語言。只有正確畫出杠桿示意圖,才能進一步

研究杠桿問題。

如圖11-1所示,用撬棒撬石頭的時候,撬棒就是一根杠桿,如何畫出撬棒的杠桿示意圖

呢?

作圖步驟如下:

(1)畫出杠桿:用粗線條把杠桿主要形態(tài)畫出來,不要畫實物外形。

(2)找出支點:設想杠桿轉(zhuǎn)動,在杠桿轉(zhuǎn)動時找出支點,可用表示,也可用“?”表示,

并標出字母“0”。

(3)標出兩力:根據(jù)杠桿的轉(zhuǎn)動方向,判斷動力、阻力的方向,并用“力的示意圖”表示動

力B、阻力F2,動力和阻力的作用點均應畫在杠桿上。

(4)作出兩臂:用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力的作用線重合,讓另外一條邊通過支點,從支點

向力的作用線(必要時可正向延長或反向延長)畫垂線(力的延長線畫虛線),作出動力臂和

阻力臂,并用大括號括出動力臂和阻力臂,分別用字母h、L表示.

要求學生認真、工整地畫出杠桿示意圖。除要標明支點,動力和動力臂,阻力和阻力臂外,還

要按比例畫出力和力臂,點耍清、線耍明。

撬棒的示意圖如圖11-2所示

3、杠桿的平衡條件

同學們在實驗室用天平測質(zhì)量時,總是在天平的橫梁水平

后,才讀出被測物體的質(zhì)量。人們用扁擔挑貨物時,肩膀一定

要在扁擔的適中位置,貨物才會平衡,人走起路來也才方便。

類似天平的橫梁水平和扁擔的水平的現(xiàn)象就是杠桿平衡。物理上,把杠桿保持靜止或勻速轉(zhuǎn)動

叫做杠桿平衡。杠桿平衡,說明杠桿的運動狀態(tài)不發(fā)生變化。初中階段只研究杠桿處于靜止狀

態(tài)的平衡。杠桿平衡時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這一條件叫做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研究得到的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寫成公式為:F.1)=F212O

鎮(zhèn)江市第三中學物理教研組教案(蘇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

第2頁共26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上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杠桿的平衡條件也可以改成比例的形式:£_=?,它表示動力臂L1是阻力臂L2的幾倍,則

尸2A

動力FI就是阻力F2的幾分之一。

杠桿轉(zhuǎn)動是力和力臂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因此,杠桿平衡也是力和力臂共同的平衡,也即是力和

力臂乘積的平衡。

4、杠桿的應用

杠桿的分類有不同的標準。例如用是否省力作標準,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山二FJ2,也以

把杠桿的應用分為省力、費力、等力三類。

(1)省力杠桿:如圖11-3所示,其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平衡時動力小于阻力,W1,>|2,F,<F2O

?2.F,

3F.■,

圖11-3圖11-4

特點是用較小的動力可以克服較大的阻力,使用時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就要相應增加,

即省力的代價是費距離。撬棒、拔釘榔頭、腳剎車的踏板裝置、起瓶蓋用的起子都屬于這類杠

桿。

(2)費力杠桿:如圖11-4所示,其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平

衡時動力大于阻力,即h<12,F(xiàn)|>FO/o0

2-2—■一,人----------

特點是用較大的動力去克服較小的阻力,但作用時可

J?F

使動力作用點移動較小的距離,即費力的收獲是距離、節(jié)圖11-3

約時間,釣魚竿、鐵鍬、縫紉機腳踏板、鎰子都屬于這類杠桿。

(3)等臂杠桿:如圖11-5所示,其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平衡時動力等于阻力,即h=b,F(xiàn)I=F2O

特點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但使用方便。常用的托盤天平是等臂杠桿,所以月天平測物

體質(zhì)量時,效碼的讀數(shù)就是物體質(zhì)量。普通剪刀也近似是等臂杠桿。

各類杠桿各有利弊,在選用時應從有利于生產(chǎn)、生活出發(fā),根據(jù)實際需要來選定杠桿的形

鎮(zhèn)江市第三中學物理教研組教案(蘇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

第3頁共26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上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狀和類型,這也是設計和使用更復雜的機械的基本思想。要注意有的杠桿可以省力,有的杠桿

可以省距離,這下你感受到杠桿的魅力了吧!但是省力又同時省距離的杠桿是沒有的,即熊掌

和魚不可兼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杠桿,會畫杠桿示意圖,知道杠桿平衡的條件,能根據(jù)實際需要正確選擇和使用杠桿。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了解杠桿的結(jié)構(gòu)。

通過實驗,經(jīng)歷”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過程。

通過分類,把握分類的基木原則。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獨立探究、討論交流,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

通過了解杠桿的各種用途,進一步認識物理是有用的,從而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活動幫助】

1、課前準備

(1)準備筷子、汽水瓶、各種起子。

(2)準備解頭、螺絲刀、釘有釘子的木塊、羊角錘。

(3)準備桿秤、水果。

(4)準備支架、杠桿、鉤碼、彈簧測力計、刻度尺。

(5)準備各種剪刀、鉗子、鐐子、釣魚竿、托盤天平。

2、活動目的

(1)探究杠桿的共同特征。

(2)探究動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

(3)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4)探究杠桿的特點。

3、方法點撥

(1)認識杠桿。

活動一:使用筷子吃飯這是中國人發(fā)明的特殊的生活方式。同學們從小就會使用筷子,

鎮(zhèn)江市第三中學物理教研組教案(蘇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

第4頁共26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上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為什么筷子能把食物從碗中取出送入口中呢?請你仔細觀察、分析筷子的使用,是否會發(fā)現(xiàn)在

使用過程中筷子的兩端總是以你的中指為軸在轉(zhuǎn)動,當哧夾起食物時大拇指是否在向下用力?

活動二:同學們利用自帶的工具分別打開汽水瓶蓋和罐頭蓋,請仔細觀察這些工具是如

何工作的。如要打開一瓶罐頭,是不是要把螺絲刀靠在罐子的邊緣作為支撐,并把螺絲刀的頂

端戳進蓋子的下端,然后在柄端施加一個向下的壓力,這時螺絲刀的頂端在支點的支撐下往上

翹起,于是蓋子就被掀起。

活動三:用羊角錘去拔木塊上的釘子,仔細觀察羊角錘是怎樣拔出釘子的。并說明羊角

錘在拔釘子的過程中是怎樣運動的。

通過上述活動,注重分析杠桿的基本條件:①都受力的作用;②都是“硬棒”,不能用鐵

絲、繩子代替;③都有固定轉(zhuǎn)動軸。在此基礎上,認識杠桿的幾個概念:支點(0)、動力(F2)、

阻力(F2)、動力臂(h)、阻力臂(12)。

(2)研究動力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將杠桿裝到支架上,在杠桿支點左邊兩格處掛兩個鉤碼,作為阻力。

活動一:在杠桿支點右邊一格處、二格處、三格處分別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使杠

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比較三次拉力的大小。

活動二:在杠桿支點右邊兩格處用彈簧測力計拉,改變拉力方向多次,觀察每次杠桿水

平平衡時,比較動力大小。

活動三:在杠桿支點右邊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沿不同方向拉,利用三角板,確保每

次拉時,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相等,比較動力大小。

分析三次活動結(jié)果,動力作用的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有關嗎?力的作用點和力

的方向,對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可以用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來替代嗎?研究杠桿時,

為什么要引入力臂概念,你現(xiàn)在明白了嗎?

(3)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活動一:觀察桿秤稱水果的過程,你認為桿秤是杠桿嗎?它的固定點在哪里?桿秤是怎

樣平衡的?猜猜看,杠桿的平衡與哪些因素有關?

活動二:

①將杠桿裝到支架上,觀察杠桿是否靜止在水平位置。若不在水平位置平衡,可調(diào)節(jié)杠桿兩邊

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默默平衡。這樣做的原因:讀取力臂方便。

鎮(zhèn)江市第三中學物理教研組教案(蘇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

第5頁共26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上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②用彈簧測力計測出一只鉤碼的重力大小。

③在杠桿支點的左邊掛一定數(shù)量的鉤碼,在杠桿支點的右邊也掛上鉤碼,直至杠桿平衡。

④改變鉤碼的數(shù)量或改變鉤碼掛在杠桿上的位置,讓杠桿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重復多做幾次

平衡實驗,得到不同數(shù)據(jù)。

⑤讓杠桿械端受到的力作為阻力,杠桿右端受到的力作為動力,每一次實驗,都要把數(shù)據(jù)記錄

在下的表格中。

實驗次數(shù)動力Fi/N動力臂h/m阻力FVN阻力臂12/m

1

2

3

4

⑥用彈簧測力計繼續(xù)研究。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能否發(fā)現(xiàn)杠桿平衡時所遵循的規(guī)律。你可以把動力、

動力臂作為一組,阻力、阻力臂作為一組,將每組數(shù)據(jù)分別加一加、減一減、乘一乘、除一除,

看看杠桿平衡時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若在記錄數(shù)據(jù)時。使用兩個想象中的單位:一是把“一只鉤碼重”作為力的單位,二是把

杠桿上“一格長”作為力臂單位,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將如何變化?

本實驗中,你是如何控制變量的?為什么還要用彈簧測力計繼續(xù)研究?

若某次數(shù)據(jù)符合“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能否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舊+1尸F(xiàn)2+12

“?*

(4)探索杠桿的類型

活動一:請一位力氣大的男生直接用手把汽水瓶蓋打開,能成功嗎?再請一位力氣小的

女生用起瓶器打開瓶蓋。想一想,使用起瓶器有什么好處?

活動二:同學們分組交流:如圖11-6所示,使用圖中各種杠桿,分析、比較用力大小,

移動距離多少,這些杠桿有什么特點?當我們想用一個較小力克服一個較大的力時,我們需要

選用哪種杠桿?當我們想通過一個較小距離就可以得到一個較大距離時,我們需耍選用哪種杠

桿?

鎮(zhèn)江市第三中學物理教研組教案(蘇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

第6頁共26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上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動力

1、在演示開瓶扳手開瓶時,可提

醒學生有兩種開法,并可在授完杠桿

平衡條件后,放手讓學生討論哪種開

法更省力。阻力

2、在介紹杠杠的應用時,可適當

拓寬??梢愿鶕?jù)杠桿的平衡條件讓學

生討論:

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如手

推車、老虎鉗、鐵皮剪刀等。圖11-6

動力臂小于阻力臂,費力。如:裁衣剪刀、筷子、掃帚等。

關于信息庫中內(nèi)容的處理:

1、中國古人對杠桿的應用和研究:這部分內(nèi)容主要是介紹我國古人應用杠桿的悠久的歷

史,旨在介紹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學中可讓學生看書,并作簡單

介紹。

2、航天飛機上的機械臂:介紹機械臂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精神。

【作業(yè)設計與處理】

能正確畫出杠桿示意圖是本節(jié)的基本要求,因此課外練習中要設計各種類型的杠桿讓學生練

習。

鎮(zhèn)江市第三中學物理教研組教案(蘇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

第7頁共26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上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二節(jié)滑輪

【教材分析】

重點、難點剖析

1、定滑輪的實質(zhì)

滑輪是一種簡單機械,它通常是由一個帶凹槽的輪子繞上繩索、纜繩

或鏈條組成的。在旗桿頂上就有一個滑輪,如圖11-7所示。這個滑輪是固

定在旗桿頂上的,所以叫定滑輪。定滑輪是一個什么樣的簡單機械呢?

如圖11-8所示,甲圖是一個等臂杠桿的示意圖?,F(xiàn)在把等臂杠桿進行如下

的等效變換:先把直棒加寬變形成一個圓輪,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

阻力臂均保持不變(圖乙),再把圓輪的邊緣挖一個槽,這就變成了一個滑

輪,最后把它固定使用就成了定滑輪(圖丙)。

圖118定滑輪是等臂杠桿的變形

使用定滑輪時,把重物系在繩的一端,將繩繞過滑輪的槽,在槽的另一端用力拽繩子,

如圖丁所示。無論你橫著、斜著或豎直向下拉繩子,通過凹槽里繩子的作用,都可將你的拉力

轉(zhuǎn)變成向上的拉力,從而把重物提起來。

從圖丙可知,定滑輪是繞軸轉(zhuǎn)動的,軸是定滑輪的支點。動力臂與阻力臂等長,均等于滑

輪半徑。由杠桿平衡條件F山=F也可知,動力等于阻力。

由此可見,定滑輪的實質(zhì)是一個等臂杠桿,使用它既不省力也不省距離,但改變了用力方

向,使工作更方便。定滑輪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船員向下用力,可以升起船帆;

向下拉動窗簾的引線,可以使窗簾閉合或拉開;建筑工人站在地面上從不同角度用力,都可以

將不太重的建筑材料提升到高處。

鎮(zhèn)江市第三中學物理教研組教案(蘇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

第8頁共26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上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動滑輪的實質(zhì)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人們發(fā)現(xiàn)將滑輪的使用方法改變一下,就可以起到省

力的作用。如圖11-9所示,甲圖是將滑輪連在想移動的物體上,用手拉繩時,滑輪和重物一

起上升,這樣使用的滑輪叫動滑輪。甲圖中將要移動的物體現(xiàn)在由繞在滑輪上的左、右兩段繩

子牽拉著,可見,使用動滑輪可以小一半力。動滑輪的這一特點可以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證明。

從圖乙可知,動滑輪隨時繞懸繩為飛

I

壓縮變形成i根直棒,支點、動t工

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均保甲乙由

持不變(圖丙),這樣動滑輪就圖】1-9動滑輪是「桿的變形

成了變形的杠桿(圖?。?。若拉線都是平行的時候,動力臂為輪的直徑,阻力的二分之一,即

使用動滑輪可省一半力。

由此可見,動滑輪的實質(zhì)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使用時可省一半力,但要多移動一倍

距離(即把重物提升Im,你就得拉繩子2m),且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3、滑輪組的特點

定滑輪雖然不省力,但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給人們帶來方便;動滑輪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但可以省力,省力情況是人們最為關心的。有沒有辦法使兩者的優(yōu)勢都得以充分地發(fā)揮呢?我

們可以把定滑輪和動滑輪連在一起,組成滑輪系統(tǒng),也就是滑輪組,用滑輪組拉物體會更省力。

使用滑輪組可以省多少力呢?使用滑輪組時,由于環(huán)繞滑輪組的繩子不僅很長,而且被動、

定滑輪分為好幾段,多圈繞合的幾段繩子共同承擔吊物重,重物和動滑輪的總重由幾段繩子承

擔,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總重量的幾分之一。如圖11-10所示。也就是,拉動一段繩子,就

可以節(jié)省數(shù)倍的力量。使人們的起重、運輸?shù)裙ぷ鞲虞p松。

鎮(zhèn)江市第三中學物理教研組教案(蘇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

第9頁共26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上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

IF

1

r■

(a)(b)(c)(d)(e)(0

圖11-10

在分析滑輪組省力情況時,若只要數(shù)出有幾段繩子吊著動滑輪就能算出省力到幾分之一。

同學們在實際使用時,往往不會判斷物重由幾段繩子承擔,可用下列兩種方法判斷:

(1)一條繩子串繞在滑輪組上以后,被定滑輪、動滑輪分成幾段,除了手拉的一段需要

判斷是否承受物重以外,其余各段都承擔物重。手拉的一段如果由定滑輪引出,不承擔物重;

手拉的一段由動滑輪直接引出,就承擔物重。

(2)在動滑輪與定滑輪之間畫一條虛線將它們隔離開,數(shù)出繞在動滑輪上的繩子段數(shù)即

可。

使用滑輪組可以省力,卻是費了距離的結(jié)果。對滑輪組來說,省力到幾分之一,費距離到

原來的幾倍。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知道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作用,能識別生活和生產(chǎn)中常見的

滑輪,會根據(jù)要求使用和組裝滑輪組。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結(jié)構(gòu)。

通過探究,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索性實驗,提高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養(yǎng)嚴肅認

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活動幫助】

1、課前準備

鎮(zhèn)江市第三中學物理教研組教案(蘇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

第10頁共26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上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探究小組準備如下器材:杠桿、兩只單滑輪、兩只雙滑輪、彈簧測力計、鐵架臺、細繩、

鉤碼若干。

2、實驗目的

探究為什么要使用滑輪?

探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探究滑輪組的特點。

3、方法點撥

研究為什么要使用滑輪。

活動:用杠桿提升兩只鉤碼。

觀察:鉤碼被提升的高度。

比較:鉤碼兩次被提升的高度。

分析:鉤碼被提升的高度取決于什么因素?

思考?:從“重物被提升的高度”來看,使用滑輪有什么優(yōu)勢?

綜合以上情況,利用杠桿提升物體的高度有限(不超過臂長),滑輪巧妙地運用了杠桿原理,

把杠桿演化為可以連續(xù)轉(zhuǎn)動的輪子,從而將重物提升到很高的地方。

探究滑輪的特點

活動一:用彈簧測力計直接測出鉤碼的重力和各種滑輪的重力,將鉤碼和提升滑輪的總

重作為各個滑輪的阻力,把這個數(shù)據(jù)記錄在數(shù)據(jù)表中。

活動二:按圖11-11安裝一個定滑輪,通過向下拉彈簧測力計來提升鉤碼,觀察彈簧測力

計的示數(shù),把這個數(shù)據(jù)記錄在數(shù)據(jù)表中。改變拉力的方向,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會變嗎?

圖111111-12

活動三:按11-12安裝一個動滑輪,通過向上拉彈簧測力計來提升鉤碼,觀察彈簧測力計

的示數(shù),把這個數(shù)據(jù)記錄在數(shù)據(jù)表中。

鎮(zhèn)江市第三中學物理教研組教案(蘇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

第11頁共26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上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活動四:按圖11-13甲、乙、丙安裝滑輪組,觀察每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分別把這些數(shù)

據(jù)記錄在數(shù)據(jù)表中。

n1L

.甲乙丙

圖11-13

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

阻力承擔物重的繩子Fi和F2

滑輪組成動力B/N

段數(shù)的關系

F2/Nn

一個定滑輪

一個動滑輪

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

成的滑輪組

兩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化組

成的滑輪組

兩個定滑輪和兩個動滑化組

成的滑輪組

討論交流:

①使用定滑輪時,拉力的方向和物體移動的方向有什么關系?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與鉤碼重

有什么關系?

②使用動滑輪時,拉力的方向和物體移動的方向有什么關系?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與總重有

什么關系?

③使用滑輪組時,拉力的大小與總重及承擔總重的繩子段數(shù)有什么關系?

歸納:①定滑輪的使用特點。

②動滑輪的使用特點。

鎮(zhèn)江市第三中學物理教研組教案(蘇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

第12頁共26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上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③滑輪組的使用特點。

思考:

①若要使拉力等于總重的五分之一,應怎樣使用滑輪組?并畫出滑輪組。

②按圖11-13丙的方式組成滑輪組有一個弱點,就是當滑輪數(shù)增加時,在空間占據(jù)的長度

較長,操作時有時不太方便,你能否將圖中滑輪的連接方式改變一下,減少它的空間長度?把

你的想法與同學或老師交流一下,也可以到實驗室里觀察各種各樣的滑輪組。

【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在做圖11-7所示的實驗時,可改變拉力F的方向(即向各個方向拉繩),比較F的大小。

關于生活?物理?社會

這里介紹的輪釉和斜面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很廣,要作介紹,其中輪軸是杠桿類的簡單機

械,可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作較為詳細的介紹,并設計一些相應的簡單的習題。而斜面應在學

習了功以后,作詳細的介紹。

【作業(yè)設計與處理】

鎮(zhèn)江市第三中學物理教研組教案(蘇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

第13頁共26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上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三節(jié)功

【教材分析】

重點、難點剖析

1、“功”的概念是怎樣建立的

機械使我們能夠做到我們原本做不到的事情。例如:有的機械可以增大我們工作上所用的

力(即省力),有的機械可使我們工作得更快(即省距離)。那么,能不能設計出一種更好的簡

單機械,它既省力,又能省移動距離,這是科學技術史上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和研究,人們發(fā)現(xiàn)既省力乂省距離的機械是沒有的,下面就討論這一問題。

現(xiàn)在要把重力為G的物體棍升一個高度h。如果我們直接用手把它勻速提升,手用力為G,手

移動的距離為h,則力和距離的乘積為Gh。

如果我們用輕質(zhì)動滑輪勻速提升重物,由于動滑輪能省一半力,手用的力變?yōu)槎?/p>

2

繩子是對折使用的,手移動的距離為2h,則力和距離的乘積為4G-2/2=G/?。

2

如果我們用阻力臂為動力臂2倍的杠桿來勻速提升重物,則手移動的距離是物體升高高度的二

分之一,即5=!力,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手用力是物重的2倍,即F=2G。則力和距離的乘

2

積為2G=

2

綜合以上情況,無論是用省力的機械,還是用省距離的機械,由于兩種情況的力和距離的

乘積不變,因此,省力的機械必定費距離,省距離的機械必定費力,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機械是

沒有的。

由此可見,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是一個物理意義的量。為了反映這

一特性,物理學中引入了功的概念,把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叫做機械功,

簡稱功。

2、如何理解做功

物理學中的做功描述的是力的作用效果,即物體在力的作用下通過一段距離。力有了這種

效果,就說力對物體做了功。例如起重機吊起重物,機車牽引列車前進。在這些現(xiàn)象中,起重

機的拉力對重物做功,機車牽引力對列車做功。

鎮(zhèn)江市第三中學物理教研組教案(蘇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

第14頁共26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上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由此可見,把物體受力發(fā)生移動的過程叫做做功過程,功包拈兩個必要條件:一是物體要受力

的作用,二是物體要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定的距離。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如果你推一輛陷在泥中的汽車,盡管你已使出了全身的力氣,車子還是紋絲不動,幾分鐘

后,你已筋疲力盡,而車子還是陷在泥中。在這一過程中,雖然你用力推車,但車子沒有移動

距離,所以你沒有對汽車做功。要對一個物體做功,該物體必須在所施加的力的方向上移動距

離。

當你從家門口把一箱蘋果搬到房間里時,也許你認為做了功,但事實上并非如此。要對一

個物體做功,施加的力必須與物體運動的方向一致。當你搬運蘋果時,你施加一個I可上的力來

抬起箱子,這樣箱子才不會掉到地面。但箱子運動的方向是水平向前的,當你搬運這箱蘋果時,

由于施加的力是豎直的,在豎直方向上這箱蘋果的高度、速度都沒有變化,所以你在搬運這箱

蘋果時沒有做功。

3、功的計算和單位

功的決定因素。

提醒學生討論、體會得出結(jié)論:常識會告訴我們:把不同物體從地面抬到同一高度,抬較

重的物體需要花費更大的力,因而需要做更多的功;把同一物體抬到不同高度,移動距離遠的

比移動近的需要做更多的功。

功的計算公式。

物理學中,把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叫做功,也就是功二力X力的方向

上通過的距離,用公式表示就是W=Fs,式中的W表示功,F(xiàn)表示力,s表示物體在力的方向

上通過的距離。提醒同學們注意:不能僅從字面上記住功的計算公式,必須跟進一步的文字語

言說明和實際做功圖景結(jié)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理解公式。具體到功的計算公式,要注意F與s

之間的關系(同體、同時、同向),即F和s必須對應同一個物體、對應同一段時間、對應同

一個方向,而不是隨意的一個力和一個距離相乘都是功。例如,給甲物體一個作用力,甲乙物

體向某個方向移動了一段距離,兩者不相干,算它們的乘積沒有意義。

功的國際單位。

根據(jù)功的計算公式W=Fs,功的單位是力的單位和羽離的單位的組合。在國際單位單位制

中,力的單位是牛(N),距離的單位是米(m),功的單位就是這兩個單位相乘,也就是牛?米

(N?m),為了紀念英國物理學家焦耳做出的巨大成就,用他的名字命名為功的單位,簡稱焦

鎮(zhèn)江市第三中學物理教研組教案(蘇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

第15頁共26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上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J),U=lN-mo1焦的物理意義是:物體在1N的力內(nèi)作用下,沿力的方向逋過1m的距離,

則此力做功是1J。同學們在前面己經(jīng)了解1N的作用力大約是托著兩只雞蛋的力。那么IJ的

功就大約是手托著兩只雞蛋向上移動1m所做的功。

功的計算原則。

應用公式W二Fs解題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①首先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畫出物體的受力示意圖。

②當有幾個力同時作用在一個物體上時,要根據(jù)題意的要求確定哪幾個力做功和對誰做

功。

③根據(jù)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找出做功的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④功是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物理量。

⑤做功多少跟物體的運動形式無關,不論物體是做勻速運動還是變速運動,不管物體是在

光滑平面上還是粗糙平面上,做功的多少只能由W二Fs決定。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機械功的概念,明確做功有兩個必要條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生活、生產(chǎn)中的實例解釋功的物理意義,認識做功是一個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從物理現(xiàn)象中歸納簡單的規(guī)律,樹立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義。

【活動幫助】

1、課前準備

探究小組準備以下器材:滑輪、杠桿、玻璃板、重物、硅碼、小車、彈簧測力計、刻度尺、

三合板、白紙、鐵架臺、細繩等。

2、實驗目的

探究有沒有既省力乂省距離的機械。

3、方法點撥

活動一:在三合板上貼一張白紙,在紙面上每隔10cm畫一條橫線,畫薜平行線。

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重物、硅碼、小車受到的重力。

鎮(zhèn)江市第三中學物理教研組教案(蘇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

第16頁共26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上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在鐵架臺上裝上動滑輪,通過彈簧測力計勻速向上拉動繞過滑輪的細繩,以三合板為背景,當

重物提升一格時,記下細繩頭抬高的距離(幾格),并測出抬高細繩頭的拉力。

活動二:在鐵架臺上裝上杠桿,支點在離杠桿一端三分之一處,長端掛上重物,彈簧測

力計在短端用力向下拉。以三合板為背景,當重物提升二格時,記下測力計的拉鉤移動的距離

(幾格),并測出向下的拉力(要在測力計的測量范圍內(nèi))。

活動三:玻璃板由鐵架臺支成一個斜面,用彈簧測力計將小車從斜面底端平行斜面勻速

拉到上端,測出拉力,用刻度尺測出底端到上端的距離以及上端的高度,本活動共做三次,每

次在小車上放不同數(shù)量的祛碼。

實驗時應注意:(1)杠桿、滑輪要盡量輕一些;(2)摩擦要盡量小一些;(3)重物質(zhì)量要適當

大一些。

歸納上述活動,比較以下兩個乘積:

動力(F)和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s)的乘積Fs。

阻力(G)和阻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h)的乘積Gh。

在測量誤差范圍內(nèi),這兩個乘積Fs和Gh存在什么關系?山此關系你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

【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在講授“做功了嗎?”這段內(nèi)容時,建議讓學生看圖,討論,指出哪種情況下做功了,哪

種情況沒有做功,并進一步放后讓學生討論,舉出日常生活人的活動中做功和不做功的例子各

一個,并作簡單的分析,以強化學生對“做工和做功”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印象。

【作業(yè)設計與處理】

鎮(zhèn)江市第三中學物理教研組教案(蘇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

第17頁共26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上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四節(jié)功率

【教材分析】

1、為什么要引入功率概念

人類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種機械,然而這些機械的做功本領彼此差別很大。例如:建筑工地上要把

幾百塊放送到樓頂,如果用起重機,幾分鐘就行了。顯然,運送相同數(shù)量的破到相同的高度,

起重機和定滑輪做的功相同,用定滑輪做這些功用幾小時,起重機用幾分鐘,那它們做功有什

么不同呢?機械做功不但有做功多少問題,還有做功

快慢問題。如圖11-14所示,如果挖土機半小時挖土

10噸,一個工人4小時挖土1噸,(假設把土提高的

高度相同),那么,挖土機和工人做的功不同,所用

時間也不同,怎樣比較他們做功的快慢呢?

我們可以回顧如何比較兩個人運動的快慢。一般用兩種方法:一種是相同路程比時間,■

般賽跑都是用這種方法(裁判員的方法);還可用另一種方法,是相同時間比路程(觀眾的方

法)。物理學上采取后種方法,引入了速度的知識遷移到比較做功快慢上來,引入功率概念來

表示做功的快慢。單位時間(譬如1秒鐘)內(nèi)做的功叫功率。凡是功率大的物體,每秒鐘做功

多,就說明它做功快。例如我們爬樓梯,無論是走上去還是跑上去,所做的功是一樣的,但經(jīng)

驗告訴我們,跑上去要比慢慢走上去累得多,這就是因為跑上去時做功的功率比走上去時的功

率大的緣故。同樣,兩部等質(zhì)量的汽車向山上開,功率大的車會先到達山頂。

2、功率的計算

物理學中,做功的快慢用功率來表示。單位時間內(nèi)完成的功叫功率,即功率=旦。如

時間

W

果用w表示功,t表示時間,p表示功率,則功率的定義公式為P=在國際單位制中,

功的單位是焦,時間的單位是秒,功率的單位就焦/秒,專門稱之為瓦特,簡稱瓦,這是為了

紀念英國發(fā)明家瓦特改進蒸汽機所做的巨大貢獻。1秒時間內(nèi)完成1焦的功,功率就是1瓦,

換句話說1瓦3焦/秒。比方說,你在1秒內(nèi)把一杯水送到嘴里,你做功的功率大約是1瓦。

工程技術上,還有千瓦、兆瓦等功率單位,1千瓦瓦,1兆瓦二]()6瓦。

鎮(zhèn)江市第三中學物理教研組教案(蘇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

第18頁共26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上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功率大小是描述機器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選購機器時,功率是一個首要因素。只有合適

的功率,才能在實際生活中發(fā)揮機器應該體現(xiàn)的功能。

功率也可以用另一種形式表示。我們可通過以卜例子來分析:一輛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

牽引力F、速率v和功率P之間有什么關系?由于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因此速度是單位時間

內(nèi)所通過的路程;將速度乘以力,就表示單位時間內(nèi)做的功,這正是功率,所以F、v、P之

Ws

間滿足P=Fv0顯然P=Fv,是從公式P=7、W=Fs、推導出來。以后解題時可作為公式

直接應用。從P=Fv來看,若功率保持一定,那么加大速度必定要相應減少力,否則就不能保

持它們的乘積即功率不變。平時我們說機器的功率多大,是指機器正常工作時的功率。在解一

些有關運動的物體(包括機器)的功率時,應用P二Fv比較簡捷。例如,拖拉機深耕土壤時,

為了獲得較大的牽引力就必須降低速度。乂如汽車以高速度行駛時,它的牽引力較小,適用于

阻力較小的情況。當汽車上坡或負載加重時,它需要克服較大的阻力,就應換用低速度行駛,

以獲得較大的牽引力。汽車、拖拉機上裝置的變速箱就是出于這個道理。想一想,車床在切削

硬的工件時,是讓車床打快轉(zhuǎn)還是打慢轉(zhuǎn)?

3、如何比較功率的大小

一般采用下列三種方法比較:

(1)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比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的物體,功率越大。

(2)在做功相同的條件下,比較做功的時間的長短,所用的時間越短,功率越大。

W

(3)在做功時間和做功多少都不相同的條件下,應用P=—計算后進行比較。

t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功率的定義、單位,并對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數(shù)值有具體的概念,會計算簡單的功率

問題。

2、過程與方法

從身邊生產(chǎn)和生活實際中,認識做功不但有多少之分,而且有快慢之別,學會把速度的知

識遷移到比較做功快慢上來,理解功率的定義及其公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

鎮(zhèn)江市第三中學物理教研組教案(蘇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

第19頁共26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上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活動幫助】

1、課前準備

探究小組準備磅秤、秒表、刻度尺等。

2、活動目的

(I)估測人登樓的平均功率。

(2)探究人體的輸出功率。

3、方法點撥

估測人登樓的平均功率。

活動:請一個同學從一樓登到四樓,第一次是慢慢走上去,第二次是很快跑上去。

測一測:在上述活動中,測出這個同學的質(zhì)量m,量出樓的高度(一樓到四樓)h,記下

這個同學兩次登樓所用的時間ti和t2,并把有關數(shù)據(jù)填在下表中。

同學質(zhì)量樓的高度走上樓的跑上樓的走上樓的跑上樓的功

m/kgh/m時間ti/s時間t2/s功率P1/W率P2/W

算一算:根據(jù)萬=比=*=型算出登樓時的平均功率。

ttt

議一議:這個同學兩次登樓所做的功是否相同,在前后兩次登樓過程中,做功快慢是否相同?

說一說:請做上樓實驗的同學說說兩次登樓有什么不同感受。

想--想:利用A=也算出的登樓的平均功率比實際值是偏大還偏?。?/p>

探究人體的輸出功率。

提出問題:如何測出在正常情況下身體的輸出功率。

設計方案:①到木工房準備一塊木板。

②在平地適當距離的兩端各平放堆(4塊)破頭,然后在磚塊上放木板,木板的

兩端與磚頭齊平。

③請你的同學抓穩(wěn)木板,使木板保持平衡。

④測出你的質(zhì)量m。

⑤測出地面到木板頂端的高度ho

⑥兩腳同時離地跳上木板,再從木板上跳下來(一上一下算一個來回)。

鎮(zhèn)江市第三中學物理教研組教案(蘇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

第20頁共26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上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⑦請同學記下均勻的速度跳20個米回所花的時間。

⑧求出你跳20個來回的功率。

⑨再請身材較高、體重較重的同學來做上述實驗。

⑩再請身材較小、體重較輕的同學來做上述實驗。

將數(shù)據(jù)記錄在下表中。

重力木板高跳20個來回的時跳20個來回功率

同學

G/Nh/m間tl/s所做的功W/JP/W

同學1

同學2

同學3

得出結(jié)論:算出上述實驗中各個同學的功率,從而得出人體向上跳時的輸出功率與人體的

重力、人體向上跳的速度的關系。

【教學模式】

【作業(yè)設計與處理】

“WWW”中的第3題,是實踐性作業(yè),建議指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家電進行認真觀察后

對各種類型功率大小有大致了解,為今后進一步學好電學打好基礎。

鎮(zhèn)江市第三中學物理教研組教案(蘇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

第21頁共26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上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五節(jié)機械效率

【教材分析】

重點、難點剖析

1、有關機械的三種功

(1)有用功。所謂有用功,就是對人們有用的那部分功。那么引么是對人們有用的功?

對此并不是所有同學都能搞清楚的。一般說有用功是使用機械過程中為了達到人們的目的,所

需要做的功。如:我們用動滑輪將貨物從一樓提到二樓,把貨物提上去是目的。提貨物上樓的

過程中,貨物重乘以樓高所做的功w=Gh,就是有用功。再如圖11-36所示利用滑輪組將一輛

汽車水平向左移動了一段距離s,要拉動汽車,必須克服地面與汽車間的摩擦力f,為了實現(xiàn)

移動汽車的目的,克服這一摩擦力做的功亞=£§就是有用的。所以判斷有用功,首先要看人們

使用機械來達到什么目的。

(2)額外功。所謂額外功,就是人們使用機械時,為了達到目的不得不額外做的那部分

功。如上面所舉例子,將貨物從一樓提到二樓,把貨物提上去,就得將動滑輪也提上去,人對

動滑輪所做的功盡管不是我們的目的,但不得不做,因此動滑輪重乘以樓高所做功W=G動h,

是額外的。使用動滑輪時不可避免地要克服滑輪內(nèi)部之間的摩

擦做功,克服機械的自重及摩擦(因使用機械而產(chǎn)生)等因素匕

做的功都是額外功。再如圖11/5所示的裝置中,使用滑輪組將

汽車水平拉動。為了拉動汽車,我們勢必也得將動滑輪水平拉圖U-15

動,則拉動動滑輪時克服滑輪摩擦所做的功就是額外功。

(3)總功。總功是在使用機械時才會出現(xiàn)的概念.也就是人們?yōu)檫_到某種目的而實際做

的功。如圖11-36所示,我們使用滑輪組移動汽車,就要在繩端用力拉,我們用的拉力與繩端

所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就是我們對滑輪組做的功,這個功我們總功包括有用功和額外功,也說

是有用功、額外功都來自于總功,即W/W行+W標

2、機械效率一一機械做功性能的重要指標

使用機械時,我們需要一定量的有用功,由于不可避免地存在摩擦和機械自重等原因,額

外功是不可避免的。額外功是我們不需要的,為做有用功而白白浪費人力和物力,應盡量減少

鎮(zhèn)江市第三中學物理教研組教案(蘇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

第22頁共26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上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它。使用不同的機械完成相同的有用功。做額外功越少的機械越好,或者說,有用功與總功越

接近越好。為了表示總功中有多少功被有效利用,物理上引入了機械效率的概念。機械效率的

定義是:有用功與總功的匕值,用公式表示為77=」xlOO%,在實際情況中,必然要做額

%

外功,即w額¥0,所以n總小于100%。理解這一點,關鍵是把握額外功不可避免。

例如,怎么把1噸水送到高處的水槽,簡單方法是人用水桶一桶一桶提上去,水送上去了,

但每次都要把桶也提上去(我們不可能直接捧著水上去),克服水桶所受重力做的功就是額外

功。雖然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設法減小的。如果用比較重的鐵桶提水,做的額外功就多;

若用比較輕的塑料桶提水,做的額外功就少,同樣可以達到提水的目的。還有,提水時人也要

上到高處,克服人所受重力做的功,也是額外功,因為人上到高處不是目的,只是為了將水提

上去。換個方法,人可以不一趟一趟地上下跑,比如在高處安裝一個定滑輪,兩個人相互配合,

一個人在下面往桶里裝水,另一個人在高處接住水桶重力做額外功,但還要克服因水跟水管之

間的摩擦和水泵內(nèi)部的摩擦做額外功。

總之,我們通過改進做功方式和改進做功的性能,可以減小額外功。人們常通過減小摩擦,

減輕自重,簡化結(jié)構(gòu),選用優(yōu)良材料等辦法來提高機械效率。但額外功不可能減小到零,所以,

任何機械的機械效率都小于1,或者說小于10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理解什么是機械效率,并會用有關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動滑輪的活動,明確使用機械要做額外功。

通過實例討論,認識提高機械效率的主要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機械效率反映的是機械做功的性能,即使用機械的效益高低,能量利用率的高低,通過探

究活動,對節(jié)約能源的認識有新的拓展,明確提高磯械效率是現(xiàn)代化生產(chǎn)設備研究所追求

的目標之一。

【活動幫助】

鎮(zhèn)江市第三中學物理教研組教案(蘇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

第23頁共26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上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1、課前準備

探究小組準備好以下器材:單滑輪兩個、雙滑輪兩個、彈簧測力計、刻度尺、

鉤碼若干、鐵架臺、細繩等。

2、活動目的

(I)測定動滑輪的機械效率,并比較動滑輪在不同情況下的機械效率。

(2)測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探究機械效率變化的規(guī)律,交流提高機械效率

的辦法。

3、方法點撥圖11-16

(1)探究動滑輪。

活動一:探究小組按照圖11-16進行實驗。

①實驗步驟:先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兩只鉤碼重力G,然后將鉤碼掛在動滑輪下,同學向上

拉彈簧測力計,使鉤碼勻速上升,讀出手的拉力E用刻度尺量出鉤碼升高的高度h及手向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