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4地球的結構課后練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4地球的結構課后練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4地球的結構課后練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4地球的結構課后練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4地球的結構課后練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7地球的結構[基礎過關]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32分)讀地殼結構示意圖,完成1~2題。1.圖中的各層中,構成巖石圈的是(D)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巖石圈包括地殼全部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的部分,故圖中構成巖石圈的是①②③,故D項正確。2.圖中的各層中,在海底部顯著變薄甚至缺失的是(A)A.①硅鋁層B.②硅鋁層C.①硅鎂層D.②硅鎂層解析:地殼在垂直方向上可分為硅鋁層和硅鎂層。硅鋁層位于上層,地殼中硅和鋁的比重大些,密度相對小些;硅鎂層位于下層,鋁的成分相對削減,鎂和鐵的比重相對增加,密度較大;硅鎂層是連續(xù)分布的,而硅鋁層在大洋底部很薄甚至多有缺失。據(jù)圖可知,①為位于上層的硅鋁層,故A項正確。2024年4月18日,臺灣花蓮縣海疆發(fā)生里氏6.7級地震,深度有24千米。讀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示意圖(數(shù)字表示地球內部圈層)。完成3~4題。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D)A.地震主要發(fā)生在④圈層 B.火山噴發(fā)出現(xiàn)在③圈層C.①圈層表示巖石圈 D.②圈層表示地幔解析:依據(jù)圖中古登堡面可知,④為內核,地震主要發(fā)生在巖石圈;圖中③為外核,一般認為軟流層是巖漿的發(fā)源地,軟流層位于上地幔頂部;圖中②為地幔;依據(jù)圖中莫霍面,可知①為地殼,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4.造成臺灣花蓮縣地震的主要緣由是(D)A.太陽活動B.人類活動C.火山噴發(fā)D.地殼運動解析:地震的能量主要來自地球內部,是地殼運動引起的。冰島是歐洲其次大島,全島約12.5%的面積被冰川覆蓋,但冰島是世界上地熱資源最豐富的國家,85%的冰島人口利用地熱取暖,讀圖回答5~6題。5.地熱是來自地球內部的一種能量資源,一般認為它主要是地球內部熔巖的熱量向地表傳遞產生的,這些熔巖主要分布在(B)A.地殼 B.上地幔C.下地幔 D.地核解析:巖漿的發(fā)源地一般認為在上地幔中的軟流層中。6.有關熔巖所在圈層與地殼間界面的說法,正確的是(D)A.該界面為古登堡面B.該界面處只有地震波的縱波能夠穿過C.該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較大D.地震波在該界面旁邊的傳播速度明顯改變解析:熔巖位于地幔中,地殼與地幔的分界面為莫霍界面。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生物圈,這些圈層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形成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自然環(huán)境。結合地球圈層構造示意圖,回答7~8題。7.圖中所示的圈層A、B、C分別是(D)A.水圈、生物圈、巖石圈B.生物圈、巖石圈、水圈C.巖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巖石圈解析:生物圈包括大氣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巖石圈上部,結合圖示中A、B、C與大氣圈的位置可推斷A為生物圈,B為水圈,C為巖石圈。8.B圈層是一個(B)A.不連續(xù)、有規(guī)則的圈層 B.連續(xù)、不規(guī)則的圈層C.連續(xù)、有規(guī)則的圈層 D.不連續(xù)、不規(guī)則的圈層解析:水圈的水處于不間斷的循環(huán)運動中,是由地球表層水體構成的連續(xù)而不規(guī)則的圈層。二、非選擇題(共18分)9.讀地震波傳播速度和距離地表深度的關系圖,完成下列各題。(18分)(1)寫出圖中A、B各代表的地震波:A橫波,B縱波。推斷依據(jù)是A波速度慢,B波速度快。(2)A和B兩種地震波大約在地下33千米處(大陸部分)速度明顯加快,從而發(fā)覺了不連續(xù)面C莫霍面。(3)在2900千米深處,A波和B波發(fā)生了改變:A波突然消逝(或不能通過),B波速度突然下降,從而發(fā)覺了不連續(xù)面D古登堡面。(4)C面以上為地殼,C面和D面之間為地幔,D面以下為地核。(5)說出E和F的主要不同點。答案:E為液態(tài)或熔融狀態(tài),F(xiàn)為固態(tài)。解析:題中左圖反映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傳播過程中速度隨深度的改變狀況,右圖是地球內部結構,C、D為分界面。左圖地震波在33千米處(大陸部分)和2900千米處發(fā)生較大的改變,說明這兩處是上下層不同介質的分界面,C為莫霍面,D為古登堡面。與D對應的2900千米處,橫波消逝,縱波速度下降。E處橫波不能通過,說明E處物質為液態(tài)或熔融狀態(tài)。F處縱波速度增加,物質為固態(tài)。[實力提升]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32分)讀圖回答1~2題。1.有關①~④的敘述中正確的是(B)A.①②屬于內部圈層 B.③④屬于外部圈層C.②圈層密度最大 D.③圈層物質在不斷循環(huán)更新解析:①為巖石圈,②為水圈,③為生物圈,④為大氣圈;巖石圈為內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為外部圈層,A錯B對;水圈密度小,但該層物質不斷循環(huán)更新,C、D錯。2.下列對于生物圈與水圈的說法,錯誤的是(A)A.地球上的水97%以上是陸地淡水B.水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廣的物質C.生物圈存在于大氣圈下層、整個水圈和巖石圈上層D.生物圈是地球表面極其特別的圈層,它特別活躍解析:陸地面積小,海洋面積大(71%),地球上的水約97%為海洋水,約3%為淡水,且水圈的組成部分廣泛,如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等,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廣的物質。生物圈是地球上特別和重要的圈層,最活躍;其分布在大氣圈下層,整個水圈和巖石圈的上層。淺層地能主要指地球淺層地表數(shù)百米內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隱藏的低溫熱能。據(jù)專家測量,我國近百米內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溫能量達1.5萬億千瓦,是我國目前發(fā)電裝機容量4億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內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溫能量也有2億千瓦。由于儲量大,分布普遍,被喻為“綠色聚寶盆”。據(jù)此回答3~4題。3.淺層地能存在的內部圈層是(C)A.軟流層 B.地幔C.地殼 D.地核解析:依據(jù)題干中材料可知,淺層地能主要分布在地下幾百米內,而地殼的平均厚度為17千米,故淺層地能存在地殼中。4.淺層地能的主要來源最可能是(A)A.太陽輻射B.地面輻射C.大氣輻射D.地球內部解析:淺層地能是指地球淺表層數(shù)百米內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隱藏的低溫熱能。它的來源以太陽輻射為主,還有一小部分來自地心熱量,是一種可再生能源,一般溫度恒定。讀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部分),回答5~6題。5.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理環(huán)境的空間范圍最接近于(A)A.生物圈B.水圈C.①圈層D.②圈層解析:生物包括動物和植物,人屬于生物圈,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的空間范圍最接近生物圈,A對。水圈中主要是海洋生物,B錯。①圈層是大氣圈,②圈層是巖石圈,不是人類最接近的圈層。6.有關圖中地球圈層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B)A.水圈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B.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層中C.①圈層溫度隨高度增加而遞減D.②圈層中硅鎂層在大洋洋底缺失解析:水圈、大氣圈、巖石圈有交織在一起的部分,所以水圈不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A錯。生物圈主要分布在這個交織地帶,所以說孕育于其他圈層中,B對。①圈層底部的對流層的溫度隨高度增加而遞減,中部平流層隨高度增加而溫度增加,C錯。②圈層中硅鋁層在大洋洋底缺失,不是硅鎂層,D錯。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qū)面積1060平方千米,14座新老時期火山的噴發(fā)年頭跨越200多萬年,被譽為“自然火山博物館”和“打開的火山教科書”。五個火山堰塞湖連在一起,被稱為五大連池。結合五大連池(局部)景觀圖和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圖,回答7~8題。7.從火山口噴出的炙熱巖漿一般來源于(B)A.①圈層B.②圈層C.③圈層D.④圈層解析:圖中①②③④依次為地殼、地幔、外核、內核,火山口噴出的炙熱巖漿一般來源于上地幔中,含有巖漿的該圈層稱為軟流層。8.五大連池景觀的形成過程充分說明白(D)A.圖中各圈層都是連續(xù)而不規(guī)則的B.圖中各圈層內部物質運動的能量都來自太陽輻射C.圖中各圈層是獨立發(fā)展改變的D.圖中各圈層之間存在著物質遷移和能量轉換解析:左右兩圖分別表示地球外部和內部圈層,這些圈層并非都是連續(xù)而不規(guī)則的,A錯誤;各圈層內部物質運動的能量既有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也有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B錯誤;各圈層通過大氣循環(huán)、水循環(huán)、生物循環(huán)、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等過程實現(xiàn)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C錯誤、D正確。二、非選擇題(共18分)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8分)材料一:巖石圈部分構造圖。材料二:近日,中國首制超深水鉆井船“大連開拓者”號已完工。該船由大連中遠船務建立,并取得DNV船級社的入級證書,已具備鉆井作業(yè)條件?!按筮B開拓者”輪可以在水深3050米海疆進行鉆井作業(yè),鉆井深度12000米。(1)圖中形成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自然環(huán)境的地球外部圈層有哪些?答案:大氣圈、生物圈、水圈。(2)①②兩層構成地殼,其劃分的重要依據(jù)是地震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的差異,陸地地殼和海洋地殼相比,陸地地殼較厚。(3)圖中④為莫霍界面,該界面地下平均深度(指大陸部分)是33千米。(4)寫出“大連開拓者”號深水鉆井船鉆探到最深時的圖示序號、圈層名稱、構成物質及其狀態(tài)。答案:③地幔巖石固態(tài)解析:本題考查地球的圈層結構。第(1)題,圖中有大氣、生物、水、巖石,涉及的外部圈層有大氣圈、生物圈和水圈。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