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中地理一輪復習基礎知識專練:大氣的 運動_第1頁
2025屆高中地理一輪復習基礎知識專練:大氣的 運動_第2頁
2025屆高中地理一輪復習基礎知識專練:大氣的 運動_第3頁
2025屆高中地理一輪復習基礎知識專練:大氣的 運動_第4頁
2025屆高中地理一輪復習基礎知識專練:大氣的 運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氣的運動

一、單選題

華西秋雨是我國華西地區(qū),包括四川、重慶、甘肅南部、陜西中南部、湖北中西部、

云南東部、貴州等地秋季出現(xiàn)的多雨天氣現(xiàn)象。華西秋雨一般從9月持續(xù)到11月份左

右。近年來,在氣候變化背景下,華西秋雨雨量、強度等發(fā)生了變化。下圖為1981-

2023年華西地區(qū)秋季不同區(qū)域小時平均降水量年際變化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w

w

*

w

^:

1.1981-2023年華西地區(qū)秋季小時平均降水量的變化特點是()

A.全區(qū)減少趨勢B.北區(qū)為增加趨勢C.全區(qū)為增加趨勢D.南區(qū)為減少趨勢

2.1981-2023年秋季不同區(qū)域小時平均降水量變化的直接原因是()

A.西南氣流水汽量增多B.冷氣團頻頻南下勢力強

C.副高的位置西伸北移D.準靜止鋒徘徊時間延長

3.1981-2023年秋季不同區(qū)域小時平均降水量變化對農業(yè)的影響是()

A.北區(qū)春旱災害幾率增大B.南區(qū)風調雨順,農業(yè)豐收

C.全區(qū)洪澇災害危害減輕D.全區(qū)土壤保埔,利于春耕

研究發(fā)現(xiàn)德雷克海峽的海冰進退對全球氣候變化有重大影響。冰退G春冰較常年減少)

會導致海峽水流通量增加,北上水流減少;冰進則相反。下圖分別示意南極大陸周圍

海域海冰總面積季節(jié)變化和南太平洋附近海域洋流分布。據(jù)此完成下列小題。

4.船只1月穿過德雷克海峽相對安全,其根本原因是()

A.盛行西風風力小B.副高控制風力小C.臺風影響范圍小D.海冰阻擋風浪小

5.根據(jù)南極大陸周圍海域海冰總面積季節(jié)變化圖,可推斷()

A.9月海水結冰速度最快B.海水融冰速度總體上比結冰速度快

C.2月海水融冰速度最慢D.海水結冰速度總體上比融冰速度快

6.當?shù)吕卓撕{發(fā)生冰進時,南美西海岸氣候較常年()

A.暖濕B.暖干C.冷濕D.冷干

下圖示意南美洲局部區(qū)域(左圖)和圖中科倫巴各月降水量及流經(jīng)該地的巴拉圭河各

月徑流量(右圖)。完成下面小題。

A.雨林分布廣B.地勢較平坦C.沼澤面積小D.凍土分布廣

8.形成科倫巴夏季降水的大氣環(huán)流最有可能是()

A.東南信風B.副熱帶高壓C.赤道低壓D.東北信風

9.巴拉圭河受濕地影響顯著,流經(jīng)科倫巴河段汛期的水文特征表現(xiàn)為()

A.汛期明顯提前B.河水陡漲陡落C.洪峰流量變大D.含沙量減小

讀下圖,回答下列各小題。

,降水量)溫度

800(mm①)30

28

600

26

400

24

20022

020

12345678910nl2(月)

250?降水量(mm)溫度(七)]30

20025

20

15015

10010

50

0

234567891011

10.比較甲、乙兩地氣候特點,敘述正確的是()

A.乙地降水季節(jié)變化幅度比甲地大B.甲地冬季降水大于乙地夏季降水

C.氣溫年較差甲地大于乙地D.年平均氣溫甲地大于乙地

11.關于甲、乙兩地降水的成因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降水多時,與西南季風有關B.乙地降水多時,與東南信風有關

C.兩地降水少時,與副熱帶高壓有關D.兩地降水多時,與風帶移動有關

法屬南部領地是南印度洋上最大的幾個群島和島嶼,是全世界鳥類和海洋哺乳動物密

度最高的地區(qū)之一。這里人煙稀少,自然環(huán)境保存完好,島嶼樹木植株矮小,并向一

側傾斜,多為旗形樹冠。下圖為法屬南部領地地理位置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各題。

12.法屬南部領地是全世界鳥類密度最高的地區(qū)之一的主要原因()

①島嶼面積較大,有豐富的食物

②人類保護力度大

③地處南極洲、非洲和澳大利亞之間,是鳥類遷徙的經(jīng)停地

④缺少天敵。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3.推測旗形樹的傾斜方向()

A.西南B.東北C.東南D.西北

蒙古氣旋發(fā)源于蒙古國中部和東部高原地區(qū),屬于溫帶氣旋,該國的西部、西北部多

高山。蒙古氣旋春秋季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尤其春季最為突出,冬季次之,夏季鋒區(qū)北

移,暖空氣活動占優(yōu)勢,氣旋顯著減少。下圖為2023年4月10日北京時間08:00蒙古

氣旋位置及亞洲局部地區(qū)海平面天氣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4.受蒙古氣旋影響,圖中甲地可能出現(xiàn)的天氣現(xiàn)象是()

A.氣溫低B.有揚塵C.多降水D.風力小

15.蒙古氣旋東、西兩側冷鋒與暖鋒的勢力及移動速度特征有()

①冷鋒勢力強于暖鋒

②暖鋒勢力強于冷鋒

③冷鋒移動速度快于暖鋒

④暖鋒移動速度快于冷鋒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6.與蒙古國西部、西北部相比,蒙古氣旋春季多形成于中東部地區(qū),其主要影響因

素是()

A.距海距離B.植被C.地形D.人類活動

受地形與氣流運動影響,我國西南部某山區(qū)突發(fā)性降水多發(fā)。下圖示意該區(qū)域5月某

次降水產(chǎn)生時沿降水中心附近104毛的垂直經(jīng)向環(huán)流剖面圖(圖中箭頭代表氣流運動

方向,箭頭長短代表風速大?。?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A.降水時間長B.集中在39°N附近C.降水強度大D.受準靜止鋒影響大

18.與近地面氣流甲相比,氣流乙()

A.運動速度快B.為偏北風C.上升強烈D.空氣濕度大

19.與此次降水成因相似的降水過程是()

ABCD

A.AB.BC.CD.D

下圖為某大陸上四地一年內受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時長示意圖。據(jù)此圖,完成下面

小題。

受西風帶控制時間/月

20.四地緯度從高到低,依次為()

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甲丙乙丁D.丁丙乙甲

21.下列關于四地氣候類型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氣候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所有大洲

B.乙氣候分布在南北緯30。-40。的大陸東岸

C.丙氣候在歐洲分布范圍最廣且最為典型

D.丁氣候受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干濕季分明

法國人類學家施特勞斯回憶1935—1939年的假期旅行,將旅程與人生穿插寫就一本心

路歷程。該書中有一段描述:”在這里,船紋絲不動雨直直地下來,煙縷垂直地升

起”。據(jù)此推測在這里“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葉,沒有季節(jié)之流轉?!毕聢D為四種氣候

類型氣溫降水資料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7月降水量□全年降水量

?1月均溫▲7月均溫

甲乙

氣溫(。0

降水量(mm)

J

22.文字中描述的現(xiàn)象最可能出現(xiàn)在()

A.甲氣候區(qū)B.乙氣候區(qū)C.丙氣候區(qū)D.丁氣候區(qū)

23.上圖中與四平市(吉林?。夂蝾愋拖嗤氖牵ǎ?/p>

A.甲BZC.丙D.T

下圖為“澳大利亞大陸某月等值線分布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

圖例

<32/等值線

?城i|j

24.圖示月份及其表示的等值線最可能為()

A.1月等壓線B.7月等壓線C.1月等溫線D.7月等溫線

25.圖示月份,達爾文的盛行風向為()

A.東南風B.西北風C.東北風D.西南風

26.圖示月份,對下列各地所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敘述正確的是()

A.正值墨累一達令盆地混合農業(yè)區(qū)小麥種植的農閑季節(jié)

B.達爾文天干物燥,容易引發(fā)火災

C.珀斯受西風帶控制,潮濕多雨

D.悉尼受偏東風的影響,降水較多

2022年某月初,有一天氣系統(tǒng)經(jīng)過北京,下表是北京在這期間的天氣狀況,該月氣溫化趨

勢與此類似。據(jù)此完成下列小題。

白天夜間

日期

天氣狀況風力方向最高溫度天氣狀況風力方向最低溫度

第1天晴北風1-2級23℃晴北風1-2級5℃

第2天多云東北風1-2級17℃小雨東北風1-2級8℃

第3天小雨北風1-2級14℃小雨北風1-2級8℃

第4天多云東北風1-2級14℃多云東北風1-2級4℃

27.該月最可能是()

A.11月B.1月C.4月D.8月

28.該天氣系統(tǒng)可能是()

亞洲的天氣、氣候與氣壓場的分布及變化直接相關。下圖為沿100王海平面氣壓(單

29.圖中氣壓中心名稱及其切斷的氣壓帶分別為緯度()

A.甲一亞洲低壓副極地高氣壓帶B.乙一亞洲高壓副熱帶高氣壓帶

C.乙一亞洲高壓副極地低氣壓帶D.甲一亞洲低壓副熱帶低氣壓帶

30.受圖中氣壓中心影響,亞洲可能會經(jīng)歷()

A.受甲影響,東南亞的沿海臺風多發(fā)B.受甲影響,南亞地區(qū)盛行東南季風

C.受乙影響,東亞地區(qū)寒潮天氣多發(fā)D.受乙影響,南亞地區(qū)盛行西北季風

二、材料解題思路題

31.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下圖是世界某局部區(qū)域年降水量分布圖。圖中A處的豪雨林(溫帶雨

林)是世界上僅有的幾個溫帶雨林之一,在1981年的時候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ǎn)。

材料二:科羅拉多大峽谷的形狀極不規(guī)則,大致呈東西走向,匍匐于凱巴布高原

之上。它的寬度在6千米至25千米之間,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寬度762米。大峽

谷巖石是一幅地質畫卷,由于人們從谷壁上可以觀察到從古生代至新生代各個時期含

有生物化石的地層,因而被譽為一部“活的地質教科書”。

(1)判斷圖中A處沿岸的氣候類型,并解題思路該地降水量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原因。

(2)說明與C地比較,B地冬雨量的差異,并從大氣環(huán)流的角度解題思路其原因。

(3)說出大峽谷兩側的主要巖石類型,并簡要說明大峽谷的形成原因。

3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澳大利亞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大陸內部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干

旱區(qū)面積廣。下圖為澳大利亞大陸及附近地區(qū)某年某日海平面等壓線(單位:hPa)分

布圖及珀斯氣候資料圖。

,1004、

等壓線/hPa

材料二:南美洲西岸形成了狹長的熱帶沙漠氣候,所跨緯度很廣,甚至延伸至赤

道。下圖為南美洲熱帶沙漠氣候分布示意圖。

(1)說出材料一所示季節(jié)達爾文港的盛行風,并從氣壓帶、風帶移動的角度說明其形成

原因。

(2)說出珀斯氣候類型,并說明該季節(jié)珀斯氣候特征及形成原因。

(3)解題思路熱帶沙漠氣候在南美洲分布特點,并解題思路形成這種特點的原因。

3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華南準靜止鋒也稱南嶺靜止鋒,主要活動于南嶺山脈或南海地區(qū),多出

現(xiàn)于冬春兩季。2008年初長江中下游及華南地區(qū)冰雪凍雨天氣是在華南準靜止鋒與昆

明準靜止鋒影響下產(chǎn)生的,給農業(yè)生產(chǎn)、交通、通訊及生活造成危害。

材料二:凍雨是高空的冰晶、雪花下降到距地面2000—3000米的中間暖層時,因

周圍溫度升高而融化成為低于0℃的過冷水滴,當這些過冷水滴降落到近地面并接觸

到溫度低于0℃的地面或物體表面時,就會迅速凍結成晶瑩透明的冰殼的特殊天氣現(xiàn)

象。

材料三:2008年1月28日00時華南準靜止鋒沿110°E的垂直剖面圖(下圖)。

⑴說出華南準靜止鋒的形成原因。

(2)解題思路華南準靜止鋒在此次長江中下游及華南地區(qū)的持續(xù)冰雪凍雨天氣中的作

用。

(3)指出防御冰雪凍雨天氣的具體措施。

34.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阿塔卡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呈南北狹長分布。該沙漠被分為海岸

山脈,中央山谷和安第斯山脈三大地形區(qū)。阿塔卡馬沙漠氣候極端干旱,年均降水量

不足0.1毫米,被稱為世界“千極”。

材料二: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東部由于涌升流減弱,海面溫度異常升高,出現(xiàn)厄

爾尼諾現(xiàn)象,反之則出現(xiàn)拉尼娜現(xiàn)象。

材料三:南美局部地區(qū)簡圖和阿塔卡馬沙漠地形剖面圖。

(1)安第斯山脈是世界最長的山脈,運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其形成。

(2)從地形和洋流的角度,簡析阿塔卡馬沙漠狹長分布的原因。

(3)解題思路阿塔卡瑪沙漠成為世界“干極”的原因。

(4)簡述當拉尼娜現(xiàn)象發(fā)生對阿塔卡馬沙漠西部沿海氣候和漁業(yè)生產(chǎn)帶來的影響。

參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從線性變化趨勢看,1981-2023年北區(qū)呈弱減少、而全區(qū)和南區(qū)為弱增加,全區(qū)

為增加趨勢,C正確,ABD錯誤。故選C。

2.答案:C

解析: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側或西北側的西南氣流將南海和印度洋上的暖濕空氣

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這一帶地區(qū),使這一帶地區(qū)具備了比較豐沛的水汽條件。同時隨著

冷空氣不斷從高原北側東移或從我國東部地區(qū)向西部地區(qū)倒灌,冷暖空氣在我國西部

地區(qū)頻頻交匯,于是便形成了華西秋雨。1981-2023年華西地區(qū)秋季小時平均降水量全

區(qū)為增加趨勢,原因是華西地區(qū)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偏西、偏北的情況下易使

華西地區(qū)西南暖濕氣流偏強而形成降水,C正確。西南氣流水汽量增多受副高的位置

影響,不是直接因素,A錯誤。1981-2023年冷氣團頻頻南下勢力強,但不代表其降水

會增加,B錯誤。華西地區(qū)準靜止鋒徘徊時間較短,D錯誤。故選C。

3.答案:A

解析:1981-2023年華西地區(qū)秋季小時平均降水量北區(qū)呈弱減少、而全區(qū)和南區(qū)為弱增

加,北區(qū)春旱災害幾率增大,全區(qū)洪澇災害危害加重,A正確,C錯誤。南區(qū)為弱增

加,不代表南區(qū)風調雨順、農業(yè)豐收,B錯誤。秋季小時平均降水量全區(qū)為弱增加,

對“全區(qū)土壤保墻,利于春耕”作用不大,D錯誤。故選A。

4.答案:A

解析:夏季南半球氣溫較高,德雷克海峽南北溫差小,水平氣壓梯度力小,盛行西風

勢力較弱,海上風浪較小,船只穿過德雷克海峽相對較安全,A正確;該地不會受副

高、臺風控制,B、C錯誤;1月海冰面積小,阻擋小,D錯誤。故選A。

5.答案:B

解析:海冰面積大小是一個逐漸累積的過程,南極大陸附近海域的海冰面積在9月達

到最大,2月最小。南極大陸周圍海域海水結冰速度最快應為氣溫最低的7、8月前

后,A錯誤;2月,南半球為夏季,此時融冰速度快,C錯誤;9月海冰面積最大,到

次年2月海冰面積最小,為融冰期,耗時約5個月,而結冰期為2?9月,時長約7個

月,所以海水融冰速度總體上比結冰速度快,B正確,D錯誤。故選B。

6.答案:D

解析:當?shù)吕卓撕{發(fā)生冰進時,海冰增多,海峽水流通道變窄,在此經(jīng)過的西風漂

流形成的北上水流增多,使秘魯寒流增強,寒流降溫減濕的作用隨之增強,導致南美

洲西海岸的氣候較常年冷干,D正確,A、B、C錯誤。故選D。

7.答案:B

解析:讀圖可知,南美洲潘塔納爾濕地所在地區(qū)降水季節(jié)差異較大,夏半年降水明顯

較多,冬半年降水較少,不是熱帶雨林氣候,雨林分布面積較小,A錯誤;根據(jù)圖示信

息可知,該地濕地面積大,地形平坦開闊,B正確,C錯誤;該地緯度位置較低,凍土

分布較少,D錯誤。故選B。

8.答案:C

解析: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該地位于17。S-19°S之間,南半球夏季氣壓帶風帶向南

移,該地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較多,C正確;南半球夏季東南信風向南移,該地

不受東南信風控制,A錯誤;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盛行下沉氣流,降水較少,B錯誤;該

地位于南半球,不會受東北信風控制,D錯誤。故選C。

9.答案:D

解析: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巴拉圭河流經(jīng)潘塔納爾濕地,對河流有削峰補枯的作用,

河流汛期會延后,A錯誤;河流徑流量會緩漲緩落,B錯誤;洪峰流量變小,C錯誤;濕地

流速較低,河流泥沙沉積,含沙量減小,D正確。故選D

10.答案:D

解析:乙地降水最多月份是200mm,季節(jié)變化幅度比甲地(450mm)小,A錯誤。氣

溫最高時是夏季,最低時是冬季,甲地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B錯誤。氣溫年較

差甲(約6℃)地小于乙(約16℃)地,C錯誤。年平均氣溫乙地小于甲地,D正

確。故選D。

11.答案:D

解析:讀圖可知,甲地為熱帶草原氣候,甲地降水多時,與來自海洋的西北風有關,

西北風是北半球東北信風南移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形成,乙地為地中海氣候,

乙地降水多時,與西風帶北移控制乙地有關,故兩地降水多時,與風帶移動有關,D

正確,AB錯誤。乙地降水少時,受副高控制,甲地降水少時,是受東南風控制,C錯

誤。故選D。

12.答案:C

解析:結合材料“法屬南部領地是南印度洋上最大的幾個群島和島嶼”可知,該領地島

嶼面積大,能夠為鳥類提供豐富的食物,①正確;結合材料可知,該地人煙稀少,故

受到人類保護力度小,②錯誤;讀圖可知,該地地處南極洲、非洲和澳大利亞之間,

距離這些大陸較遠,周邊陸地少,是鳥類遷徙的經(jīng)停地,也是導致該地鳥類密度大的

原因之一,③正確;從材料中未能得知該地鳥類天敵的相關信息,④排除。綜上,①

③正確,C正確。故選C。

13.答案:C

解析:結合所學可知,旗形樹一般是受到當?shù)貑我皇⑿酗L長期吹拂的影響。讀圖并結

合所學可知,該領地地處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主要受到南半球盛行西風的影響,南半

球的盛行西風為西北風,故旗形樹受到西北風的影響,向東南方向傾斜,C正確,

ABD錯誤。故選C。

14.答案:B

解析:讀圖可知,甲地位于冷鋒鋒前、暖鋒鋒后,受單一暖氣團控制,且圖中顯示其

附近站點溫度為19℃,故氣溫較高,但露點溫度為-13C,故該區(qū)域屬于暖干氣團,無

降水;4月為春季,北方地區(qū)沙塵暴多發(fā),甲地位于大風區(qū),且等壓線較為密集,故

其風力大,可能出現(xiàn)揚塵天氣,能見度低,B正確,ACD錯。故選B。

15.答案:A

解析: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冷鋒所處位置等壓線比暖鋒更密集,說明冷鋒一側風力比

暖鋒一側更大,冷鋒勢力強于暖鋒,冷鋒移動速度更快,①③正確,②④錯。故選

Ao

16.答案:C

解析:蒙古國中東部地區(qū)多為高原地區(qū),海拔相對較低,春季升溫快,氣溫較高,空

氣以上升為主,地面形成低氣壓;蒙古國西部、西北部多為高山,海拔高,春季升溫

慢,氣溫低,空氣以下沉為主,地面形成高氣壓,高氣壓東部吹偏北風,促進了蒙古

氣旋的生成和發(fā)展,故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形,C正確,ABD錯。故選C。

17.答案:C

解析:結合文字材料及讀圖可知,此次降水為水平氣流受到地形阻擋而產(chǎn)生的突發(fā)性

降水,降水時間一般不長,A錯誤;從圖中可以看出,此次降水上升氣流主要集中在

28°N?2>N,B錯誤;從圖中可以看出上升氣流速度快,上升強烈,因此降水強度大,

C正確;此次降水與準靜止鋒無關,D錯誤。故選C。

18.答案:D

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氣流甲來自偏北方向,且經(jīng)過北部山地阻擋,在山地盆地處

下沉增溫,較為干燥;氣流乙來自偏南方向,從海洋帶來豐富水汽,空氣濕度大,因

此B錯誤、D正確;讀圖可知甲氣流在地形交界處,水平氣流由于受到地形的阻擋而

產(chǎn)生強烈上升運動,C錯誤;從圖中可以看出,氣流乙箭頭較短,風速較慢,A錯

誤。故選D。

19.答案:D

解析:根據(jù)前面材料解題思路可知,此次降水是氣流遇到地形阻擋抬升形成的地形

雨,與D選項成因類似,D正確;A為鋒面雨、B為對流雨、C為谷地夜雨,成因都

與本次降水不同,A、B、C錯誤。故選D。

20.答案:A

解析:緯度由低到高的氣壓帶、風帶是信風帶一副熱帶高壓帶一西風帶。甲受西風

帶控制接近12個月,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時間較短;乙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接近4個月,

受西風帶控制8個月左右;丙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6個月左右,受西風帶控制6個月左

右。從圖中可看出丁受信風帶控制長達8個月左右,不受西風控制,受副熱帶高壓帶控

制約在4個月左右。故四地緯度從高到低,依次為甲乙丙丁。故選A。

21.答案:C

解析:甲終年受西風帶控制,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只有地中海氣候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

的所有大洲,故A錯;乙受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的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氣候,該氣候分

布在南北緯30。一40。的大陸西岸,B錯;丙受西風帶和副熱帶高壓帶的交替控制,該氣候

是地中海氣候,地中海氣候在歐洲分布范圍最廣,C對;丁受信風帶和副熱帶高壓帶控制,

是熱帶沙漠氣候,D錯。故選C。

22.答案:D

解析:根據(jù)四地的氣溫、降水資料解題思路,甲地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

溫帶季風氣候;乙地全年高溫,全年降水量大,7月降水達到了全年的四分之一,降

水變率大,是熱帶季風氣候;丙地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雨熱不同期,是地

中海氣候;丁地全年高溫多雨,為熱帶雨林氣候;又根據(jù)“在這里,船紋絲不動……雨

直直地下來,煙縷垂直地升起”及推測在這里“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葉,沒有季節(jié)之

流轉。”這些文字信息能夠得出此地位于赤道附近,是熱帶雨林氣候,D正確,ABC

錯誤,故選D。

23.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四平市位于我國東北地區(qū),是溫帶季風氣候,根據(jù)上題可知,

甲地為溫帶季風氣候,A正確,排除BCD,故選A。

24.答案:C

解析:近地面等壓線的值一般為1000百帕,由圖中等值線的數(shù)值可以解題思路得知該

線應為等溫線,再結合圖中顯示同緯度陸地溫度高于海洋,解題思路應為澳大利亞的夏季

(1月),C正確。

25.答案:B

解析:由圖可知,達爾文位于澳大利亞北部,此時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南移越過赤道,受南

半球向左偏的地轉偏向力影響,形成西北風,B正確。

26.答案:D

解析:澳大利亞的小麥1、2月份犁地,3、4、5月份播種,6、7、8、9、10月份生

長,11、12月份收割,1月份為小麥種植的忙季,A錯誤;達爾文為熱帶草原氣候,1月份為

當?shù)氐挠昙荆邓^多,B錯誤;珀斯為地中海氣候,1月為當?shù)氐南募?,珀斯受副熱帶高?/p>

壓帶控制,高溫干燥,C錯誤;悉尼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夏季盛行從海洋到內陸的東

南風,降水較多,D正確。

27.答案:A

解析:由表和材料可知,該月初日均溫在10℃-15℃之間,月氣溫呈下降趨勢;北京為溫帶

季風氣候,1月均溫在0℃以下,B錯誤:4月氣溫呈上升趨勢,C錯誤:8月氣溫高,一般在

20℃以上,D錯誤:11月氣溫呈下降趨勢,A正確:故選A。

28.答案:B

解析:山表和材料可知,天氣系統(tǒng)經(jīng)過北京時,氣溫降低,且有小雨,可能是冷鋒,也可能是

氣旋,結合風向基本沒有變化,都是北風或東北風,排除氣旋,應為冷鋒。讀圖可知,甲為暖

鋒,乙為冷鋒,丙為氣旋,丁為反氣旋,B正確,ACD錯誤。故選Bo

29.答案:C

解析:由圖示經(jīng)緯度可知,甲氣壓中心為北半球夏季的低壓中心,形成于亞歐大陸內

部,應為亞洲低壓,其切斷的是副熱帶高氣壓帶,AD錯誤;乙氣壓中心為北半球冬季

的高壓中心,形成于亞歐大陸內部,應是亞洲高壓,其切斷的是副極地低氣壓帶,C

正確B錯誤。故選C。

30.答案:C

解析:由上題解題思路可知,甲為北半球夏季的亞洲低壓,乙為北半球冬季的亞洲高

壓。根據(jù)所學可知,東南亞的沿海臺風為形成于海上的熱帶氣旋亞洲低壓對其沒有直

接影響,A錯誤:出現(xiàn)亞洲低壓時為北半球夏季,南亞盛行西南風B錯誤;受亞洲高壓影

響,東亞地區(qū)寒潮天氣多發(fā),C正確;受亞洲高壓影響時,南亞地區(qū)盛行東北風,D錯

誤。故選C。

31.答案:(1)溫帶海洋性氣候。降水季節(jié)分配均勻。原因:終年受西風和沿岸暖流

的影響,增溫增濕。年降水量從西向東(迅速)減少。原因:受地形影響,西部為西風的

迎風坡,降水多。

(2)B地冬雨量更高。因為B地緯度更高,受西風帶控制的時間更長,冬季降水時間更

長,冬雨更多。

(3)沉積巖。成因: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擠壓,地殼上升;流水侵蝕。

解析:(1)圖中A處位于40。一60。的大陸西岸,結合世界氣候類型分布規(guī)律可知該

地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受西風影響,風由海洋吹向陸地,帶來充

沛水汽,加之受沿岸暖流的增溫增濕,年降水量多,降水季節(jié)分配均勻,受地形影

響,西部為西風的迎風坡,降水多,形成了年降水量從西向東迅速減的空間分布規(guī)

律。

(2)B地冬雨量更高。因為B地緯度更高,受西風帶控制的時間更長,冬季降水時間

更長,冬雨更多。(或C地冬雨量更少。因為C地緯度更低,受西風帶控制的時間更

短,冬季降水時間短,冬雨更少。

(3)由材料“人們從谷壁上可以觀察到從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各個時期含有生物化石的

地層”可知,大峽谷兩側巖石有層理有化石,是沉積巖;大峽谷的成因是流水侵蝕,由

于板塊碰撞擠壓,地殼不斷上升,流水不斷向下侵蝕,形成大峽谷。

32.答案:(1)盛行風:西北季風(或西北風)。形成原因:此時為南半球夏季,受太

陽直射點南移影響,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向南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向左

偏,形成西北季風。

⑵氣候類型:地中海氣候。氣候特征:炎熱干燥。形成原因: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盛

行下沉氣流,水汽不易凝結,降水稀少。

⑶分布特點:東西寬度小,呈南北狹長的帶狀分布(直逼赤道地區(qū))。原因:安第斯

山脈呈南北走向,西臨太平洋,地處東南信風背風坡的陸地面積??;沿岸有南北向寒

流流經(jīng),減濕作用顯著。

解析:(1)由材料一可知,此時澳大利亞陸地上氣壓低,海洋上氣壓高,說明是南半

球夏季。此時為南半球夏季,受太陽直射點南移影響,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向南越過赤

道;在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向左偏,形成西北季風。

(2)讀圖可知,珀斯位于30唱到40對的大陸西岸,為地中海氣候。根據(jù)所學知識可

知,地中海氣候特征為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此時是南半球的夏季,氣候特

征是炎熱干燥。形成原因: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水汽不易凝結,降水

稀少,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緯度低,太陽高度較大,氣溫高。

(3)熱帶沙漠氣候在南美洲分布特點是東西寬度小,呈南北狹長的帶狀分布(直逼赤

道地區(qū)),原因是南美洲因安第斯山脈呈南北走向,西臨太平洋,地處東南信風背風

坡,降水少,且陸地面積小;沿岸有南北向的秘魯寒流流經(jīng),減濕作用顯著,導致降

水較少。

33.答案:(1)冷氣團南下過程中,勢力不斷減弱,并與來自副熱帶高壓的暖氣團在華

南對峙,勢均力敵;再加上南嶺的阻擋作用,鋒面移動速度慢,形成華南準靜止鋒。

⑵強冷空氣南下,導致南方地區(qū)氣溫低;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沿鋒面上升,降水持

續(xù)時間長,并出現(xiàn)冰雪天氣;鋒面存在逆溫層,使冰晶或雪花液化為過冷水滴,遇低

于0℃的地表發(fā)生凍結,形成凍雨;準靜止鋒穩(wěn)定少動,控制時間長,雨雪天氣持續(xù)

久。

⑶個人生活方面:減少外出,做好防寒保暖、防滑措施。交通出行方面:駕駛員應采

取減速慢行等措施,必要時及時安裝輪胎防滑鏈;公路上的冰層要及時融冰,清除路

面積冰;機場應及時清理跑道和飛機上的積冰,在飛機上安裝除冰設備或繞開凍雨區(qū)

域飛行。電力通信方面:要及時把電線、電桿、鐵塔上的積冰清除。農業(yè)方面:應及

時檢修加固蔬菜大棚、畜禽圈舍,強化防凍管理;及時清理冰塊調控溫度濕度,增強

設施保溫抗寒性能;農業(yè)生產(chǎn)選擇耐寒的高產(chǎn)品種,促苗早發(fā),合理施肥促進早熟;

采用地膜覆蓋,以水增溫和噴灑化學保溫劑等措施;確保田內不積水,防止低溫下漬

害與凍害;在霜雪冰凍前對可上市或預計不耐凍的蔬菜提早采收。

解析:(1)冬季,來自高緯度地區(qū)的冷氣團不斷南下,在南下過程中,由于長途跋涉以

及受地形等因素的影響,勢力不斷減弱。此時,與來自副熱帶高壓的暖氣團在華南地

區(qū)相遇,雙方勢力相當,形成對峙局面。再加上南嶺山脈的阻擋作用,使得鋒面移動

速度變得緩慢,難以快速推移,從而形成了華南準靜止鋒。

⑵強冷空氣南下,導致南方地區(qū)氣溫降低,為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