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9銅仁市2024~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質量監(jiān)測試卷高一語文本試卷共8頁,23題。全卷滿分150分??荚囉脮r150分鐘。留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本試卷相應的位置。2.答案全部填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本試卷滿分150分,測試時間150分鐘。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差序格局”或許是費孝通先生著作中引發(fā)后輩中國學者最多探討和爭辯的一個概念。《鄉(xiāng)土中國》一書中有4章提到了這一概念,其中3章有多側面的論述,但費老對這一概念并未嚴格界定,語焉不詳。對此,有后輩學者曾質疑,事實上,當年此概念一出來,就有人質疑,費老也當即在學理上接受了這一質疑,并對這一概念做了說明和限定。在此后發(fā)表的這一系列篇章中,僅“無訟”這章有一次極簡地提及、用過這個概念,未再有任何論述。在費老此后的漫長學術生涯中,就我的有限閱讀而言,也不見他提及這一概念,沒有更多的分析或闡述。而一些后輩學者認為:“差序格局”是“極有意義的概念”或“蘊含著極大說明潛力的課題”,是“中國社會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這與費老的看法形成了劇烈反差。由此引發(fā)了一個疑問:為什么?通過語境化的文本閱讀,我認為費老當年運用它主要是為幫助當時中國讀者理解,無法干脆感受甚或很難想象的西方近代工商社會與鄉(xiāng)土中國的某些重要社會差異。換言之,費老運用這個概念是出于學術思想溝通的考量,而不是為了闡述這一概念的本質內涵。費老很快就放棄了這一概念;反映了他的學術敏感、精細和較真。費老是從指責鄉(xiāng)下人“自私”、缺乏公德心起步引出“差序格局”概念的?!霸卩l(xiāng)村工作者看來,中國鄉(xiāng)下佬最大的毛病是‘私’?!彪S后,費老的指責轉向了其他并非鄉(xiāng)下佬的中國人:“城里人掃清自己門前雪的還算是了不得的有公德的人,一般人家把垃圾在門口的街道上一倒,就完事了……小到兩三家合住的院子,公共的走廊上按例是塵灰積累,滿院生了荒草,誰也不想去拔拔清晰,更難以插足的自然是廁所?!痹俸螅m未明言,他的指責明顯指向公職人員,“私的毛病在中國實在是比愚和病更普遍……”。費老認為,西方社會的組織結構是“團體格局”,而在鄉(xiāng)土中國則是由親緣和地緣關系構成的“差序格局”。前者公私界限分明,社會由各自獨立的個人個體構成;后者則是私人道德維系的,并以自我為中心鋪開。費老以中西對家庭的不同理解例證了中國社會中群體邊界的含混和伸縮自如。由于中國社會的基本格局由親屬關系或地緣關系確定,因此,我們的格局似乎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水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水紋所推及的就發(fā)生聯系。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是不肯定相同的。以親屬關系所聯系成的社會關系的網絡來說,是個別的,每一個網絡有個“己”作為中心,各個網絡的中心都不同。費老用了很多典型的中國現象或說法,如人倫、天下歸仁以及“推己及人”等,來印證中國的這種個體自我中心的“差序格局”。他還區(qū)分了中國的自我中心主義和西洋的個人主義。在鄉(xiāng)土中國,每個人都是自己網絡的中心,但這不構成個人主義。個人主義同團體格局相聯系,即團體不能侵擾同等的各成員的權利。中國出現的只是自我主義,即在理論上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此兩種相識,方向相反,但道理相通。從上面的簡潔梳理可以看出,費老想借助社會結構幫助讀者理解,為什么鄉(xiāng)土中國人自私、缺乏公德心;我理解,差序格局只是費老對一般人日常行為格局或心理狀態(tài)的一種概括。無論費老是否自覺,當他運用水紋這個隱喻之際,在有助于讀者理解了鄉(xiāng)土中國人的行為和主觀心理特點的同時,也解構了鄉(xiāng)土中國社會有客觀的“差序格局”的可能。(摘編自北京高校法學院教授蘇力《較真“差序格局”》,有刪改)材料二:我曾在“差序格局”和“系維著私人的道德”兩章中,從群己的關系上探討到社會結構的格局。我也在“差序格局”那章里提出了若干概念,比如“差序格局”和“團體格局”。我知道這些生疏的名詞會引起讀者的麻煩,但是為了要標明一些在已有社會學辭匯里所沒有恰當名詞來指稱的概念,我不能不寫下這些新的標記。這些標記并沒有使我完全滿足,而且也有簡潔引起誤會的地方,譬如有一位摯友看過我那一章的分析之后,曾搖頭說,他不能同意我說中國鄉(xiāng)土社會里沒有團體。他舉出了家庭、氏族、鄰里、鄰居、村落,這些不是團體是什么?明顯我們用同一名詞指著不同的實體。我為了要把結構不同的兩類“社群”分別出來,所以把團體一詞加以較狹的意義,只指由團體格局中所形成的社群,用以和差序格局中所形成的社群相區(qū)列,后者稱之作“社會圈子”,把社群來代替一般所謂團體。社群是一切有組織的人群。在那位摯友所列舉的各種社群中,大體上都屬于我所謂社會圈子的性質。在這里我可以附帶說明,我并不是說中國鄉(xiāng)土社會中沒有“團體”,一切社群都屬于社會圈子性質,譬如錢會,即是賒,明顯是屬團體格局的。我在這個分析中只想從主要的格局說,在中國鄉(xiāng)土社會中,差序格局和社會圈子的組織是比較的重要。同樣的,在西洋現代社會中差序格局同樣存在的,但比較上不重要罷了。這兩種格局本是社會結構的基本形式,在概念上可以分得清,在事實上經??梢圆⒋娴?,可以看得到的不過各有偏勝罷了。在概念上把這兩種格局和兩種組織區(qū)分出來并不是多余的,因為這個區(qū)分確可幫助我們對于社會結構獲得很多更切實的了解,免除種種混淆。(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1.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A.費老雖然在學理上接受了學者質疑,但并沒有因此否定《鄉(xiāng)土中國》中“差序格局”的合理性。B.“差序格局”是發(fā)生在親屬關系與地緣關系中的社會格局。C.“差序格局”以自我為中心,由自己向外推出去,一圈一圈,涉及和自己有社會關系的那一群人。D.自我中心主義體現為每個人都是自己網絡的中心,這和與團體格局相聯系的個人主義的特點相像。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費老“無訟”之后的篇章中很少運用“差序格局”這個概念,說明費老當時提出的這一概念存在錯誤。B.材料一對“差序格局”進行語境化的分析,意在闡釋“差序格局”與“團體格局”的聯系與區(qū)分。C.俗話說“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看起來是社會公德問題,其實是“私”的問題,與社會的“差序格局”密不行分。D.讀者借助《鄉(xiāng)土中國》中“差序格局”這一概念,就能夠理解鄉(xiāng)土中國中的家庭格局的特點。3.下列說法中,不能說明差序格局是以“己”為中心的一項是()A.《論語·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盉.《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盋.《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D.《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材料二中,費孝通的摯友不同意關于中國鄉(xiāng)土社會里沒有“團體”的觀點,對此費孝通是如何回應的?請簡要說明。5.后輩學者針對“差序格局”這一概念質疑,對此,你有何看法?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說明。【答案】1.D2.C3.C4.①首先對“團體”進行狹義的界定并指出摯友說的“團體”和自己提到的不是一個實體;
②然后指出“差序格局”和“團體格局”這兩種格局在中西方共存并各有偏重。5.①質疑有其合理性,因為費孝通在起先提出和運用這一概念時沒有嚴格界定,這樣簡潔引起誤會。
②之所以有質疑,是他們不理解費孝通運用這一概念的語境。
③從材料一中蘇力教授的分析可以看出費孝通當年運用這一概念主要是為幫助當時的中國讀者理解鄉(xiāng)土中國某些重要的社會差異;在材料二中費孝通也明確指出他運用“差序格局”等概念,在于幫助我們對于社會結構獲得很多更切實的了解。【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實力。D.“相像”錯,二者。原文有“他還區(qū)分了中國的自我中心主義和西洋的個人主義。在鄉(xiāng)土中國,每個人都是自己網絡的中心,但這不構成個人主義。個人主義網團體格局相聯系,即團體不能侵擾同等的各成員的權利。中國出現的只是自我主義”,可知二者不同。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實力。A.“說明費老當時提出的這一概念存在錯誤”錯,原文為“費老運用這個概念是出于學術思想溝通的考量,而不是為了闡述這一概念的本質內涵。費老很快就放棄了這一概念,反映了他的學術敏感、精細和較真”,可見不是因為“概念存在錯誤”。B.“意在闡釋‘差序格局’與‘團體格局’的聯系和區(qū)分”錯誤,結合原文“語境化的文本閱讀,我認為費老當年運用它主要是為幫助當時中國讀者理解,無法真接感受甚或很難想象的西方近代工商社會與鄉(xiāng)土中國的其些重要社會差異。換言之,費老運用這個概念是出于學術思想溝通的考量,而不是為了闡述這一概念的本質內涵”可知,意在更好地說明費老運用這一概念的目的。D.“就能夠理解鄉(xiāng)土中國中的家庭格局的特點”錯誤。選項表述過于肯定,結合原文“因為這個區(qū)分確可幫助我們對于社會結構獲得很多更切實的了解,免除種種混淆”,來看,應是能夠更好地理解鄉(xiāng)土中國中的家庭格局的特點。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實力。A.由“己立、己達”而“立人”“達人”可知,是以“己”為中心。B.由“己”而推“人”是以“己”為中心。C.是多向別人學習,不是以“己”為中心。D.“眾星共之”呈現的就是以“己”為中心。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概括信息的實力。結合“明顯我們用同一名詞指著不同的實體。我為了要把結構不同的兩類‘社群’分別出來,所以把團體一詞加以較狹的意義,只指由團體格局中所形成的社群,用以和差序格局中所形成的社群相區(qū)列;后者稱之作‘社會圈子’,把社群來代替一般所謂團體”可知,首先對“團體”進行狹義的界定并指出摯友說的“團體”和自己提到的不是一個實體;結合“我在這個分析中只想從主要的格局說,在中國鄉(xiāng)土社會中,差序格局和社會圈子的組織是比較的重要。同樣的,在西洋現代社會中差序格局同樣存在的,但比較上不重要罷了。這兩種格局本是社會結構的基本形式,在概念上可以分得清,在事實上經??梢圆⒋娴?,可以看得到的不過各有偏勝罷了”可知,然后指出“差序格局”和“團體格局”這兩種格局在中西方共存并各有偏重?!?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觀點,提出自己見解的實力。解答此題理解分析質疑的緣由,解說費老用此概念的意圖即可。首先表明,“費老對這一概念并未嚴格界定,語焉不詳”,故質疑有其合理性。后來費老也當即在學理上接受了這一質疑,并對這一概念做了說明和限定。結合“語境化的文本閱讀,我認為費老當年運用它主要是為幫助當時中國讀者理解,無法真接感受甚或很難想象的西方近代工商社會與鄉(xiāng)土中國的其些重要社會差異。換言之,費老運用這個概念是出于學術思想溝通的考量,而不是為了闡述這一概念的本質內涵”分析,之所以有質疑,是他們不理解費孝通運用這一概念的語境。結合材料一中“當他運用水紋這個隱喻之際,在有助于讀者理解了鄉(xiāng)土中國人的行為和主觀心理特點的同時,也解構了鄉(xiāng)上中國社會有客觀的‘差序格局’的可能”,材料二中“為了要把結構不同的兩類‘社群’分別出來……可幫助我們對于社會結構獲得很多更切實的了解”,可知這一概念是有肯定的作用的,是為幫助當時的中國讀者理解鄉(xiāng)土中國某些重要的社會差異,在于幫助我們對于社會結構獲得很多更切實的了解。(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太白山下王若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边@四句話,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稱為“橫渠四句”,出自北宋理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關學大師、橫渠先生張載的《橫渠語錄》。張載老家在開封,但命運卻將一位大哲學家一生都交付給了太白山。張載十五六歲時,父親病故涪州任上,張載和母親、弟弟張戩扶亡父靈柩返老家開封安葬。由于戰(zhàn)亂,加上經濟拮據,在將父親靈柩安葬在與太白山一脈相沿的眉縣橫渠鎮(zhèn)大振谷口迷狐嶺后,張載和母親、弟弟也被迫把家安在太白山下的眉縣橫渠鎮(zhèn)。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在太白山下苦讀十余載的張載,踏上了前往宋都汴京(開封)參與科舉考試的應試之路。這一年張載三十八歲。做學問,然后躋身仕途,這是古代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志向的學問分子的必由之路,張載也不例外??既∵M士后的張載自然而然地,起先依據當時規(guī)程,進入體制內。也許是上蒼有意要成就一位為人類歷史留下絢爛光線的思想家的原因吧,在張載進入北宋政治中樞的時候,王安石剛剛起先改革新政。張載到樞密院工作不久,王安石即登門探望,希望張載能夠支持他改革變法。然而,讓王安石悲觀的是,張載婉言拒絕了王安石的懇求。拒絕與王安石合作,為張載今后的命運埋下了伏筆。當弟弟張戩最終與王安石撕破臉皮,走到改革派對立面繼而被貶到湖北江陵后,張載預感到,假如接著在權力斗爭波濤洶涌的朝廷待下去,必定兇多吉少。為避開被弟弟激起的漩渦卷走,張載選擇了主動辭官,回太白山下眉縣老家接著治學。張載從宦海是非中脫身而出,是迫于無奈。后來,當被人推舉并接到朝廷呼喊后,張載還是以病老之身欣然進京復命,直到政治志向再次受挫后辭職,病歿于從開封返回太白山下的路上?;氐教咨较潞?,張載―方面著書講學,探討義理,探求天地及圣賢之道,一方面也著手實施一系列在朝廷做官時無法踐行的社會改革試驗。2013年,我在太白山下徘徊時,有人指出眉縣橫渠鎮(zhèn)崖下村、渭河北岸扶風縣午井鎮(zhèn)和遠在長安區(qū)的子午鎮(zhèn),正是張載當年復原西周井田制的試驗地。有人還說,這些地方現在還有張載進行井田制制度改革試驗的遺跡。張載在太白山下進行制度試驗的一千多年前,西周由盛而衰的歷史已經證明,井田制是一種有著過多志向色調的土地制度。一千多年后,面對無法挽救的衰敗局面,張載試圖復原已經被歷史摒棄的井田制,自然也不會有什么結果。但從中,我們仍舊可以看到張載為變更社會現狀所付出的艱辛努力,也能更深切地理解一位對現實人生充溢熱誠的孜孜以求的文人的情懷。在太白山下,除了進行井田制試驗,張載還用大量時間和精力著書立說,帶徒講經。眉縣方志載,太白山旁邊的關中書院、綠野書院、橫渠書院和扶風賢山寺,都留下了張載講學的蹤跡。這時候的張載,已經構建出“宇宙本源是氣”的宇宙觀和氣化生成的理論體系。張載創(chuàng)建性提出的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合一的人性論思想,完成了對孟子、荀子以來儒家人性理論在哲學高度的重建。在張載看來,人人都應當以成就圣賢為目的,樹立歷史使命感,最終達到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的境界。張載在太白山下完成的這種理論,不僅完善與發(fā)展了儒家學說,而且成為儒家重要支脈——關學的源頭,也為后來的朱熹創(chuàng)立理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張載身后,他的學術思想也對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學家、史學家、文學家王夫之產生了重大影響,其著作還被列入明清兩代科舉考試必考科目,成為備受后世統(tǒng)治者推崇的主流學術思想。同時,張載還是當時頗有盛名的天文學家。他不僅獨創(chuàng)性地說明白地球運動問題,提出地球向左旋轉理論,還從《黃帝內經》中得到啟示,草創(chuàng)出“宣夜渾天合一”的宇宙圖式,并以此圖式就太陽和月亮與地球的距離孰遠孰近問題進行探究,得出了日遠月近的結論。據地方史志記述,張載建構自己學術體系時,長期在現在的太白山森林公園旁邊大振谷隱居。不知在隱居期間,他是否登臨過太白山極頂,但作為一位強調天地是萬物和人的父母,天、地、人三者共處于宇宙之中的哲學家,張載在思索、寫作、靜修之際,太白山自然山水對他的心靈世界,肯定產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響。假如不是在終年覆蓋著奇妙、奇妙的氤氳之氣的太白山長時間深思默想,張載對天地萬物之間的關系,還能不能思索與領悟得如此清澈呢?公元1078年農歷的最終一個月,開封通往長安的官道上風雪交加,天寒地凍,一頂單薄破舊的轎子在漫天風雪中艱難前行。隨行人員除了轎夫,只有一位小伙子。轎內,一位臉色蠟黃、神情,憔悴的病人雙目緊閉。過了潼關,八百里秦川已然在望。然而,漫天風雪將天地融為一體,身太白山向東蜿蜒而來的秦嶺,也被沉沒在茫茫風雪之中,只有幾線高挺的憧憧身影若隱若現。到了華山腳下,轎上的病人額頭沁出豆大的冷汗,睜開眼睛,艱難地看了一眼影影綽綽的西岳華山,復又咬緊牙關,忍住難受,接著顛簸前行。將暮時分,轎子最終來到臨潼,一行人找一家旅舍投宿下來。其次天早晨,大雪停息,白雪皚皚的關中大地一片安靜。一聲撕心裂肺的號啕突然從病人身處的客舍傳將出來,將積雪覆蓋的曠野上清冷的安靜撕裂。這一年,張載五十八歲。(選編自《散文》2024年02期,有刪改)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以“橫渠四句”開頭,這既是對張載一生的高度概括,也為后文敘述張載在各個方面所取得成就作了鋪墊。B.張載雖然拒絕了王安石的懇求,但也進行了社會改革的實踐。他與王安石一樣都為變更社會現狀付出了艱辛的努力。C.張載在太白山下所完成的理論,為朱熹創(chuàng)立理學奠定了理論基礎,所以其著作被列入明清兩代科舉考試必考科目。D.太白山下是張載的人生軌跡中最重要的節(jié)點。張載早年在太白山下苦讀,并從這里動身走入仕途;受挫后歸隱太白山下;最終死于回來太白山下的途中。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是一篇歷史性散文,其語言風格樸實自然、簡潔明快,顯得真實深刻。B.本文以片段剪輯式的方法記錄了張載一生的成就,給讀者以真實之感。通過“我”所見表達“我”心里的所思所想。C.文章整體上以時空為序,前后呼應,穿插作者的見聞、思索和聯想,內容豐富,結構嚴謹,體現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D.文章結尾用描寫的手法呈現了張載在生命最終時刻的脆弱和無奈,還原了張載作為一個一般人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這位宏大的思想家的悲憫和憐憫。8.張載一生中取得了哪些成就?請依據文章內容簡要概括。9.文章結尾部分,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敘寫了張載在彌留之際仍艱難奔波于風雪之中的情狀,描寫頗有特色,請作簡要分析?!敬鸢浮?.C7.B8.①進行了井田制的實踐;
②著書立說,帶徒講經;
③構建出他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成為儒家重要支脈——關學的源頭。
④張載提出地球向左旋轉理論,草創(chuàng)出“宣夜渾天合一”的宇宙圖式,得出了日遠月近的結論。
9.(1)肖像描寫:作者描寫張載臉色蠟黃、神情憔悴,雙目緊閉,強忍病痛的神態(tài),刻畫出張載在生命最終時刻的落寞與失意。
(2)景物描寫:描寫了張載回家途中所遇到的漫天風雪,突顯了旅途的艱辛,更是渲染出悲涼凄冷的氛圍。
(3)細微環(huán)節(jié)描寫:作者描寫了張載強忍病痛,眼望華山的動作細微環(huán)節(jié),通過這個細微環(huán)節(jié)突顯出張載心底對家鄉(xiāng)的依戀。目的:與前文敘述張載所取得的成就不同,這些描寫呈現了張載在生命最終時刻的脆弱和無奈,還原了張載作為一個一般人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這位宏大的思想家的悲憫和憐憫。【解析】【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相關內容的理解實力。C.強加因果。由原文“張載在太白山下完成的這種理論,不僅完善與發(fā)展了儒家學說,而且成為儒家重要支脈——關學的源頭,也為后來的朱熹創(chuàng)立理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張載身后,他的學術思想也對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學家、史學家、文學家王夫之產生了重大影響,其著作還被列入明清兩代科舉考試必考科目,成為備受后世統(tǒng)治者推崇的主流學術思想”可知,“被明清兩代列入考試科目”與“為朱熹創(chuàng)立理學奠定理論基礎”之間無必定因果,文章意在說明張載所完成的理論影響深遠。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實力。B.“本文以片段剪輯式的方法記錄了張載一生的成就”錯誤。本文主要以時空為序,記錄了張載重要的人生節(jié)點。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的實力。結合“回到太白山下后,張載―方面著書講學,探討義理,探求天地及圣賢之道,一方面也著手實施一系列在朝廷做官時無法踐行的社會改革試驗”分析可知,張載進行了井田制的實踐;結合“在太白山下,除了進行井田制試驗,張載還用大量時間和精力著書立說,帶徒講經。眉縣方志載,太白山旁邊的關中書院、綠野書院、橫渠書院和扶風賢山寺,都留下了張載講學的蹤跡”分析可知,著書立說,帶徒講經;結合“這時候的張載,已經構建出‘宇宙本源是氣’的宇宙觀和氣化生成的理論體系”“張載在太白山下完成的這種理論,不僅完善與發(fā)展了儒家學說,而且成為儒家重要支脈——關學的源頭,也為后來的朱熹創(chuàng)立理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分析可知,張載構建出他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成為儒家重要支脈——關學的源頭。結合“同時,張載還是當時頗有盛名的天文學家。他不僅獨創(chuàng)性地說明白地球運動問題,提出地球向左旋轉理論,還從《黃帝內經》中得到啟示,草創(chuàng)出‘宣夜渾天合一’的宇宙圖式,并以此圖式就太陽和月亮與地球的距離孰遠孰近問題進行探究,得出了日遠月近的結論”分析可知,張載提出地球向左旋轉理論,草創(chuàng)出“宣夜渾天合一”的宇宙圖式,得出了日遠月近的結論?!?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人物描寫手法以及形象特點的實力。首先,依據文中“轎內,一位臉色蠟黃、神情憔悴的病人雙目緊閉”“轎上的病人額頭沁出豆大的冷汗”可知,作者運用肖像描寫,寫張載臉色蠟黃、神情憔悴,雙目緊閉,強忍病痛的神態(tài),給讀者呈現出一位失意、落魄的形象,讓人不禁為之充溢憐憫。其次,依據原文“開封通往長安的官道上風雪交加,天寒地凍,一頂單薄破舊的轎子在漫天風雪中艱難前行”“漫天風雪將天地融為一體,自太白山向東蜿蜒而來的秦嶺,也被沉沒在茫茫風雪之中”等內容可知,作者運用環(huán)境描寫,渲染出一種悲涼清冷的氛圍,也說明白張載重病返鄉(xiāng)途中的艱辛。最終,依據原文“艱難地看了一眼影影綽綽的西岳華山,復又咬緊牙關,忍住難受,接著顛簸前行”可知,作者運用細微環(huán)節(jié)描寫,“看了一眼”“西岳華山”,這一“看”,突出了張載在生命的最終對家鄉(xiāng)的依戀。作者這些描寫與前文敘述張載所取得的成就不同,前文作者高度贊美了張載所取得的成就,而此處的描寫卻顯得極其悲涼,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了通過這些描寫呈現張載在生命最終時刻的脆弱和無奈,從而讓讀者看到了一個一般人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這位宏大的思想家的悲憫和憐憫。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杜甫,字子美,少貧不自振,客吳越、齊趙間,李邕奇其材,先往見之。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天寶十三載,玄宗朝獻太清宮,饗廟及郊,甫奏賦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會祿山亂,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肅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為賊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鳳翔上謁,拜右拾遺。與房綰為布衣交,以客董廷蘭,罷宰相。甫上疏言:“罪細,不宜免大臣。”帝怒,詔三司親問。宰相張鎬曰;“甫若抵罪,絕言者路?!钡勰私?。甫謝,且稱,“邱宰相子,少自樹立為醇儒,有大臣體,時論許理才堪公輔,陛下果委而相之。觀其深念主憂,義形于色。臣嘆其功名未就志氣挫衄覬陛下棄細錄大所以冒死稱述涉近訐激違忤圣心?!睍r所在寇奪,甫家寓鄜,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從還京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會嚴武節(jié)度劍南東、西川,往依焉。武再帥劍南,表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武以世舊,待甫甚善,親互其家。武卒,崔旰等亂,甫往來梓、夔間。客耒陽,縣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曠放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與李白齊名,時號“李杜”。數嘗寇亂,挺節(jié)無所污,為歌詩,傷時橈弱,情不忘君,人憐其忠云。贊曰:唐興,詩人承陳、隋風流,浮靡相矜。至宋之問、沈佺期等,研揣聲音,浮切不差,而號“律詩”。至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用乃厭余。殘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甫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世號“詩史”。昌黎韓愈于文章慎許可,至于歌詩,獨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節(jié)選自《新唐書·杜甫傳》)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臣嘆其功名未就/志氣挫衄/覬陛下/棄細錄大/所以冒死稱述涉近/訐激違忤圣心B.臣嘆其功名/未就/志氣挫衄/覬陛下棄細錄大/所以冒死稱述涉近訐激/違忤圣心C.臣嘆其功名未就/志氣挫衄/覬陛下棄細錄大/所以冒死稱述/涉近訐激/違忤圣心D.臣嘆其功名/未就/志氣挫衄/覬陛下/棄細錄大/所以冒死稱述涉近/訐激/違忤圣心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科舉考試的等級;科舉考中稱“及第”,科舉沒考中稱“落第”。B.“擢”是提拔官職。在古代,表示提升官職的字還有“拔”“陟”“升”“遷”等。C.“陛下”,本義是站在臺階下的侍者,后演化為臣子對帝王的尊稱。D.“李杜”,多指唐朝大詩人“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的并稱,也有稱李白和杜甫為“大李杜”,李商隱和杜牧為“小李杜”。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杜甫向玄宗獻上三篇賦,被玄宗賞識,后來授予官職。肅宗即位之后,杜甫想方設法投奔肅宗。B.杜甫自幼同房綰就有深交,房綰被罷免宰相官職,杜甫上疏為房綰辯解,唐玄宗大怒。C.杜甫與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是世交,于是前往劍南依附嚴武。嚴武死了之后,杜甫漂泊于梓、夔之間。D.杜甫遺留下來的文學遺產讓后人頗為受益,韓愈認為其詩可以和李白并駕齊驅。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至德二年,亡走鳳翔上謁,拜右拾遺。(2)甫家寓鄜,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14.依據文章內容,概括杜甫詩歌的特點?!敬鸢浮?0.C11.B12.B13.(1)至德二年,杜甫逃往鳳翔拜謁唐肅宗,被授右拾遺的官職。
(2)杜甫家眷寓居在鄜州,生活終年艱難貧困,小兒子甚至被餓死,于是(皇帝)允許杜甫自身前往(鄜州)探望。14.①詩歌雄渾開闊;
②古今詩體兼善;
③擅長鋪陳時事;
④對格律押韻的把握精深。
【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實力。本題中,“功名未就”“志氣挫衄”結構對稱,各自成句,解除BD;“覬陛下棄細錄大”,“陛下棄細錄大”作“覬”的賓語,不行斷開,解除A。本句譯為:我感嘆他功名沒成,志氣被挫敗,非分地希望陛下您棄小錯取大德,所以冒著死罪稱述,我直言激怒、違反了圣意。故選C?!?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實力。B.“表示提升官職的字還有……‘遷’等”錯。“遷”表官職的變動,右遷指提升官職。故選B。【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實力。B.“唐玄宗大怒”錯誤,應為唐肅宗大怒。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實力。得分點:(1)“亡走”,逃;“謁”,拜謁;“拜”,授予官職。(2)“寓”,寓居;“彌年”,終年;“艱窶”,艱難貧困;“省視”,探望?!?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信息,歸納要點的實力。結合“至甫,渾涵汪?!狈治隹芍鸥υ姼栊蹨嗛_闊;結合“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分析可知,杜甫古今詩體兼善;結合“甫又善陳時事”分析可知,杜甫擅長鋪陳時事;結合“律切精深”分析可知,杜甫對格律押韻的把握精深。參考譯文:杜甫,字子美,少時家貧不能夠養(yǎng)活自己,旅居于吳越、齊趙之地。李邕對他的才學感到驚異,從前去見他。杜甫參與科舉考試落第,困居長安。天寶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獻祭于太清宮,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進獻了三篇賦?;噬蠈@幾篇賦感到驚異,讓他在集賢院等待詔命,吩咐宰相考試文辭,提拔為河西尉,杜甫沒有接受任職,后來改為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適逢安祿山叛亂,天子入蜀,杜甫避亂奔跑于涇、渭等三江流域。唐肅宗即位,(杜甫)從鄜州穿著破舊的衣服想要投奔皇帝的臨時駐地,(中途)被寇賊捉住。至德二年,杜甫逃往鳳翔拜謁唐肅宗,被授右拾遺的官職。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為受他的門客董延蘭(牽累),被罷黜了宰相職務。杜甫上疏說:“罪行小,不應當罷免大臣。”唐肅宗大怒,召見三司來質問。宰相張鎬說:“假如讓杜甫抵罪,這是在斷絕言路?!碧泼C宗(怒氣)才緩解。杜甫謝罪說:“房琯,是宰相的兒子,年輕時就建立有遠大志向要成為純儒,有大臣的體器,時人認為房琯有三公之才,陛下果真委以宰相一職。我看他深切地為陛下擔憂,形色中顯出大義。我感嘆他功名沒成,志氣被挫敗,非分地希望陛下您棄小錯取大德,所以冒著死罪稱述,我直言激怒、違反了圣意?!碑敃r杜甫所在的地方到處是盜寇搶掠,杜甫家眷寓居在鄜州,生活終年艱難貧困,小兒子甚至被餓死,于是(皇帝)允許杜甫自身前往鄜州探視。從京城回來,出任華州司功參軍一職。適逢嚴武統(tǒng)轄劍南東西二川兵馬,杜甫前往歸附他。嚴武再次統(tǒng)領劍南時,上表薦杜甫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嚴武因為與杜甫是世交老友,對待杜甫特別友好,親自到杜甫家探望。嚴武死后,崔旰等作亂,杜甫往來于梓州、夔州之間。于是客居耒陽,當地縣令送給他牛肉和白酒,一天大醉后死去,時年五十九。杜甫為人曠達放蕩不能自我約束,喜好談論天下的大事,高談而不貼合實際。年輕時與李白齊名,當時號稱為“李杜”。多次飽嘗寇賊作亂的苦痛,堅持自己的氣節(jié)不被玷污。做詩歌,感傷衰敗的世事,忠誠不忘君主,人們愛他的忠義。評價道:“唐朝興起以來,詩人們繼承南朝陳及隋朝的詩風余韻,崇尚浮華綺麗的文風并相互夸耀。到宋之問、沈佺期等人,探討揣摩音韻,做到平仄沒有差池,稱之為“律詩”。到了杜甫,他的詩歌雄渾開闊無比深廣,融合千萬風格為一體,古今詩體兼善。其他詩人不足之處,杜甫卻能做到足足有余。即便是他所遺留下來的文學遺產,也讓后人受益很多。杜甫又擅長鋪陳時事,對格律押韻的把握特別精深,世人稱為“詩史”。昌黎韓愈對于(杜甫的)文章慎重地許可,至于詩歌,唯獨推崇道:“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保ǘ┕糯姼栝喿x(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閑居白居易深閉竹間扉,靜掃松下地。獨嘯晚風前,何人知此意??瓷奖M日坐,枕帙移時睡。誰能從我游,使君心無事。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用“竹”和“松”營造了一片靜謐、美麗的景象,有自然的意趣。B.頷聯中,“獨嘯”這一細微環(huán)節(jié)體現出詩人閑適自得的一面,也使全詩的意境具有動態(tài)美。C.頸聯中,“盡日”寫看山時間之久,“移時”狀枕帙入睡之快,兩相比照。D.尾聯道出了詩人孤獨的內心,期盼有誰能夠相伴,互道無盡心事。16.有人說白居易的諷喻詩志在“兼濟”,多寫得意氣激烈;閑適詩則意在“獨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請簡要分析本詩所體現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敬鸢浮?5.D16.①詩歌圍繞“閑”描述獨居生活,表現了隨性而發(fā),閑情逸致的生活狀態(tài)。
②詩人抒發(fā)了獨得的閑居之樂,表達了追求安靜閑適、不慕榮利的淡泊情懷。
【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實力。D.“道出了詩人孤獨的內心,期盼有誰能夠相伴”錯誤。尾聯邀人同游,并非抒發(fā)缺少知己的孤獨孤獨,而是表現溢于言表的自得。故選D。【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分析評價作者觀點的實力。作答本題首先要理解“知足保和,吟玩性情”的意思。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也許的意思是:知足常樂,保持身體健康,隨性而發(fā),閑情逸致。這是白居易閑適詩的主要特點。①從詩歌的內容上看,詩歌圍繞“閑”描述獨居生活,“深閉竹間扉,靜掃松下地”“看山盡日坐,枕帙移時睡”,無論是閉扉、掃地,臨風獨嘯,還是盡日看山,枕帙而睡,內心無事,都表現了隨性而發(fā),閑情逸致的生活狀態(tài)。②從詩歌的主旨上看,“何人知此意”與“誰能從我游,使君心無事”干脆抒發(fā)了獨得的閑居之樂,表達了追求安靜閑適、不慕榮利的淡泊情懷。(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勸學》強調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君子之所以成為君子,并非他們的秉性異于常人,而是因為“_____”;君子假如廣泛學習并且不斷反省自己,就可以做到“______”。(2)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當胸懷天下,關注國家大事,就如《沁園春·長沙》中的青年毛澤東那樣“_____,_____”。(3)杜甫的晚年飽受著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的艱難,《登高》詩中最能表現此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敬鸢浮竣?善假于物也②.(則)知明而行無過矣③.指引江山④.激揚文字⑤.艱難苦恨繁霜鬢⑥.潦倒新停濁酒杯【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實力。默寫的時候要留意如下詞語:“知”“鬢”“潦”。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在中國人的精神原野上,總是高懸著一輪皎潔的圓月,有陰晴圓缺、悲歡離合的詠嘆,也有懷遠望鄉(xiāng)、家國一體的共鳴。什么是團聚?每個人對此都有自己的理解。或許是一桌豐富的宴席,或許是一次期盼已久的重逢,或許是一種山遙水遠的牽掛然而無村如何,每一種團聚的方式里,都有你有我、有家有國。對游子而言,()。一次次別離時的囑咐,讓我們勇于追求遠方;一聲聲團聚時的歡樂,讓我們無比珍惜眼前。來去之間,是聚與散,也是舍與得。一輪圓月正冉冉升起,那銀色的月光映著幾絲兒羽毛般的輕云,奇妙極了。溫順的月光如流水般傾斜而下,仿佛滑過一曲悠揚的琴聲,送來一片情思,讓我們更加確認了“家”的意義,更加懂得“團聚”的價值。當團聚超越一人一事的悲歡,當古老的文化記憶化作現實的身份認同,我們有足夠的理由信任,跨越時空的這些價值標準、思想理念,或許能賡續(xù)綿延。18.下列各句中的引號,與文中“家”的引號用法一樣的是()A.海倫學會了拼法“泥土”“種子”等很多單詞。B.人民大會堂、北京火車站以及其他很多聞名建筑,屋頂都采納了這種“薄殼結構”。C.來到武侯祠,這種“錦官城外柏森森”的莊重感讓我心生敬畏。D.紅軍們走過“天下最難的路”。19.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連接最恰當的一項是()A.也是一種心有所屬的文化約定,也是一種心隨遠方的精神寄予B.這是一種心隨遠方的精神寄予,也是一種心有所屬的文化約定C.也是一種心隨遠方的精神寄予,也是一種心有所屬的文化約定D.這是一種心隨遠方的文化約定,也是一種心有所屬的精神寄予20.請從修辭的角度,簡要分析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表達效果?!敬鸢浮?8.A19.B20.運用比方、通感的修辭手法。“月光如流水一般”的運用比方,使月光流淌起來;“仿佛滑過一曲悠揚的琴聲,送來一片情思”將視覺化為聽覺,月亮是人類相思情感的載體,通過寫月光表達對家鄉(xiāng)和親人摯友的懷念。寫月景是為了抒發(fā)情懷,深化主題?!窘馕觥俊?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運用標點符號的實力。文中引號的作用是突出強調。A.“泥土”“種子”此處引號表示強調,表示須要著重指出的部分。B.“薄殼結構”此處引號表示特定稱謂。C.“錦官城外柏森森”此處引號表引用。D.“天下最難的路”此處引號表示特別含義,指紅軍長征。故選A?!?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句子連接排序的實力。針對前文中秋團聚的主題,用“這”代指中秋團聚連接更緊密,用“也是”引出導致句子無主語,解除A、C;依據前文中秋節(jié)的團聚情懷,游子身在遠方想與遠方親人團聚卻不能團聚,只能是—種精神寄予,所以第一個分句應當落到“精神寄予”,其次個分句落到“文化約定”,才能與下文“當古老的文化記憶化作現實的身份認同”相照應,解除D。故選B。【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實力。第一步,先分析修辭手法:運用比方、通感的修辭手法?!霸鹿馊缌魉话恪边\用比方,把月光比成流水,使月光流淌起來;“仿佛滑過一曲悠揚的琴聲,送來一片情思”將視覺化為聽覺,讓月光既可見,又可感。其次步,分析句子的表達效果:月亮是人類相思情感的載體,通過寫月光形象生動地表達作者對家鄉(xiāng)和親人摯友的源源不斷、無止無休的懷念,貼切的寫出了月光的溫順與貼心。寫月光是為了抒發(fā)情懷,深化主題。(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題?!督袒摇罚菏忻嫔系臅嗌尘阆拢鞣N“經典好書”榜單層出不窮,學生、家長選書無所適從,您認為什么樣的書是“經典”?劉勇:經典既能在特定的時代產生特定的效應,又能夠穿越時代,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如以胡適、魯迅、郭沫若等為代表的“五四”新文學作家,用筆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蕩滌黑暗社會,尋求政治解放。他們最留意傳承,又最留意創(chuàng)新;最強調立本和開放;既勇擔責任又最渴求自由;最深刻地批判社會,又最無情地解剖自己;最尖銳地揭露人性的丑惡,又最深情地關注著人類命運的發(fā)展?!督袒摇罚盒抡n改提倡“整本書閱讀”,關于整本書閱讀“怎么讀”,您有什么建議嗎?李春雨:我認為,進行“整本書閱讀”要講求策略。第一,①。不要為了應試去片段化地閱讀,甚至背誦名家名句??隙ㄒ湃伍喿x是自我提升的必經之路,它能讓人的內心變得豐盈而充溢力氣。其次,②。廣西師范高校出版社曾經對近3000名讀者做過調研,得出一個“死活讀不下去排行榜”:《紅樓夢》高居榜首,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盡數在列,《百年孤獨》《追憶似水年華》《尤利西斯》《瓦爾登湖》等世界名著也都赫然處在前10名。而專家給出的“藥方”則驚人的一樣,那就是:唯有一字一句、逐節(jié)逐章地堅持讀下去!讀書沒有捷徑。第三,③。閱讀經典是讀者與作者的對話,歸根究竟,是讀者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作品。讀不懂像《斗爭與和平》那樣的作品,不是經典作品不夠好,只能說明一般讀者還缺乏與之相溝通、相碰掛的生活廣度與思想深度,缺乏應有的學問結構和生活積累。21.調整畫線句子的結構和語序,使句式協調一樣,文意連貫。22.概括“整本書閱讀”的有效建議,填在橫線處,每句不超過10個字?!敬鸢浮?1最強調立本,又最強調開放;最渴求自由,又最勇擔責任22.①要樹立正確的閱讀理念②要有耐性和恒心③要學會與經典對話【解析】【分析】【2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變換句式的實力。“勇擔責任”比“渴求自由”更重要,因此兩個短語要互換依次。再由題干“句式協調一樣”,須要將三個分號改為排比句式,可以用上“最……又最……的形式。最終據此組織答案:最強調立本,又最強調開放;最渴求自由,又最勇擔責任【2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實力。第一空,“不要為了……閱讀”是錯誤的閱讀觀,“肯定要信任閱讀是……”是正確的閱讀理念,故應填“要樹立正確的閱讀理念”;其次空,由“得出一個‘死活讀不下去排行榜’”可知,人們沒有耐性讀書;由“唯有一字一句、逐節(jié)逐章地堅持讀下去”可知,讀書須要堅持,要有恒心,故應填入“要有耐性和恒心”;第三空,由后文“閱讀經典是讀者與作者的對話,歸根究竟,是讀者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作品”可知,閱讀經典就是要與經典、與讀者對話,應填入“要學會與經典對話”。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依據要求寫作。2024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將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yè),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宏大復興的先鋒力氣。”無論是百年前的立黨先鋒,還是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封面制作比賽課件
- 地震反演技術課件
- 九年級下學期思想品德課教學工作總結
- 人事部個人上半年工作總結
- 2025公寓復雜房屋裝修合同
- 2025年上海市新勞動合同范本(合同版本)
- 瑜伽老師合作合同范本
- 疫情防控安全教育課件
- 周年慶活動方案(8篇)
- 公司多人投資合同標準文本
- 八年級道法下冊 第二學期 期中綜合測試卷(人教山西版 2025年春)
- 2025年北京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數學歷年(2016-2024)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湖北宜昌市市監(jiān)委留置場所看護輔警招聘8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ONLY服裝品牌調研》課件
- 銀行安全知識培訓課件
-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基礎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哈爾濱理工大學
- 施工現場安全防護培訓
- 2022綜合安防平臺(服務器)DS-VE22S-B系列配置指南
- 知名連鎖漢堡店食安QSC稽核表
- 數字貨幣調研報告范文
- 渤海大學學位英語考試真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