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熱點題型歸納與變式演練(全國)實驗11 探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解析版)_第1頁
2025年中考物理熱點題型歸納與變式演練(全國)實驗11 探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解析版)_第2頁
2025年中考物理熱點題型歸納與變式演練(全國)實驗11 探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解析版)_第3頁
2025年中考物理熱點題型歸納與變式演練(全國)實驗11 探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解析版)_第4頁
2025年中考物理熱點題型歸納與變式演練(全國)實驗11 探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驗11探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知識點一、浮力一、浮力1.浮力的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力叫做浮力。注意:“浸在”包括“部分浸入”和“全部浸入(即浸沒)”兩種情況,也就是說浸沒在液體內(nèi)部和浮在液體表面的物體都受到浮力的作用。2.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無論物體的形狀如何、是否運動,也無論液體(靜止的液體)如何放置,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3.浮力的施力物體與施力物體(1)浮力的施力物體:液體(或氣體)。(2)浮力的受力物體: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知識點二、浮力大小跟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提出問題】物體所受的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存在怎樣的定量關系?【猜想與假設】浮力的大小可能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1)使用彈簧測力計利用稱重法得出石塊所受的浮力;(2)收集實驗中石塊排開的水,測出被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比較浮力和杯排開的水的重力的大??;(3)換用不同質量的小石塊,重復上面的實驗,尋找規(guī)律?!緦嶒炂鞑摹繌椈蓽y力計、小石塊、細線、溢水杯、小桶、水等?!具M行實驗】第一步:測出小石塊的重力;第二步:測出空桶的重力;第三步:將溢水杯裝滿水(液面與溢水口平齊),把小石塊緩慢(不要晃動,以免排開水量偏多)放入杯中,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并用小桶收集溢出的水;第四步:測出小桶和排開水的總重力,比較浮力和排開水的重力的關系;第五步:換用不同質量的小石塊,重復上述步驟(多次實驗,使結論更具普遍性),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數(shù)據(jù)】次數(shù)①小石塊的重力/N②空桶的重力/N③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N④桶和水總重/N浮力/N排開水的重力/N12.01.01.02.01.01.022.81.01.42.41.41.433.61.01.82.81.81.8【實驗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1.(2023?天津)在學習“阿基米德原理”時,可用“實驗探究”與“理論探究”兩種方式進行研究。請你完成下列任務:【實驗探究】通過圖1所示的實驗,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由實驗可得結論:。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纠碚撎骄俊康谝徊剑航⒛P汀x取浸沒在液體中的長方體進行研究,如圖2所示。第二步:理論推導——利用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推導阿基米德原理。請你寫出推導過程。提示:推導過程中所用物理量需要設定(可在圖2中標出)?!驹響谩克阶烂嫔嫌幸坏酌娣e為S1的柱形平底薄壁容器,內(nèi)裝質量為m的液體。現(xiàn)將一個底面積為S2的金屬圓柱體放入液體中,圓柱體靜止后直立在容器底且未完全浸沒(與容器底接觸但不密合),整個過程液體未溢出。金屬圓柱體靜止時所受浮力F浮=。【解答】解:【實驗探究】由甲、乙兩圖可知F?。紾﹣F示=2N﹣1N=1N,由丙、丁兩圖可知G排=G總﹣G空=1.5N﹣0.5N=1N,比較可得:F?。紾排;【理論探究】設長方體的底面積為S、高為h,液體密度為ρ,長方體上、下表面所處的深度及受力情況如圖:,根據(jù)液體壓強公式p=ρgh可知液體對長方體下表面的壓強大于上表面的壓強,根據(jù)F=pS可知液體對長方體向上的壓力大于液體對它向下的壓力,兩者之差即為浮力,即F?。紽2﹣F1=ρgh2S﹣ρgh1S=ρg(h2﹣h1)S=ρghS=ρgV排=m排g=G排;【原理應用】設圓柱體靜止后液體的高度為h′,則液體的密度ρ液=m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G排=ρ液V排g=m(S1?故答案為:【實驗探究】F?。紾排;【理論探究】設長方體的底面積為S、高為h,液體密度為ρ,長方體上、下表面所處的深度及受力情況如圖:,根據(jù)液體壓強公式p=ρgh可知液體對長方體下表面的壓強大于上表面的壓強,根據(jù)F=pS可知液體對長方體向上的壓力大于液體對它向下的壓力,兩者之差即為浮力,即F?。紽2﹣F1=ρgh2S﹣ρgh1S=ρg(h2﹣h1)S=ρghS=ρgV排=m排g=G排;【原理應用】S22.(2022?棗莊)小李同學想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1)實驗步驟如圖1所示,甲、乙、丙、丁中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分別為F1、F2、F3、F4,物體受到的浮力F?。?。(2)小李利用三個不同物體a、b、c進行實驗探究,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物體物重G/N物體浸沒在水中測力計的示數(shù)F/N浮力F浮/N空桶重G0/N桶與排開水的總重G1/N排開水重G排/Na1.20.70.50.61.10.5b21.40.60.61.20.6c2.41.70.70.61.20.6分析表中物體a、b的實驗數(shù)據(jù),小李得出的結論是:。(3)小李在探究物體c所受浮力的實驗中,排除各種測量誤差因素的影響,發(fā)現(xiàn)物體c排開水的重力明顯小于它所受浮力,請分析實驗操作中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4)小張利用身邊的器材對小李的實驗進行改進:兩個相同的彈簧測力計A和B、重物、溢水杯(由飲料瓶和吸管組成)、薄塑料杯(質量忽略不計)等器材,裝置如圖2所示。實驗時小張逐漸向下移動水平橫桿,使重物緩慢浸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觀察到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逐漸,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shù)逐漸,若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變化量為ΔFA,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shù)變化量為ΔFB,則它們的大小關系是ΔFAΔFB(選填“>”、“=”或“<”);(5)針對兩種實驗方案,小張實驗裝置的優(yōu)點是(填答案標號)。A.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就是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B.實驗器材生活化,實驗中能同步觀察彈簧測力計A、B示數(shù)的變化【解答】解:(1)由圖甲可知物體的重力G=F1,由圖丁可知物體浸沒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F3,則物體受到的浮力F?。紾﹣F′=F1﹣F3;(2)由表中可知,物體a、b的實驗數(shù)據(jù)中物體受到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水的重力相等,因此可得結論:物體浸在液體中所受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3)在實驗中,若溢水杯沒有裝滿水,造成溢出水的體積小于排開水的體積,則排開水的重力明顯小于所受的浮力(或排開的水沒有全部流入小桶);(4)如圖2所示,向下移動水平橫桿,使重物緩慢浸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重物排開水的體積變大,受到的浮力變大,由稱重法F?。紾﹣F′可知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變小,重物排開水的體積越大時薄塑料袋內(nèi)水的重力越大,即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shù)越大,薄塑料袋的質量忽略不計時,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彈簧測力計A、B示數(shù)的變化量相等,即ΔFA=ΔFB;(5)比較兩種實驗方案可知,改進后:A、由稱重法F?。紾﹣F′可知,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等于物體的重力減去受到的浮力,故A錯誤;B、薄塑料袋不計質量,能同步觀察測力計A、B示數(shù)的變化,從而得出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故B正確;故答案為:(1)F1﹣F3;(2)物體浸在液體中所受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3)將物體c浸入水中之前,溢水杯中沒有加滿水(或排開的水沒有全部流入小桶);(4)變?。蛔兇?;=;(5)B。3.(2021?云南)某小組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1)彈簧測力計使用前要先進行。(2)實驗步驟如圖1所示,甲、乙、丁、戊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分別為F1、F2、F3、F4。由圖甲和丁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F?。?。(3)以下選項中若成立,則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A.F1﹣F2=F3﹣F4B.F1﹣F3=F4﹣F2C.F3﹣F2=F1﹣F4(4)另一小組利用兩個相同的彈簧測力計A和B、飲料瓶和吸管組成的溢水杯、薄塑料袋(質量忽略不計)對實驗進行改進,裝置如圖2所示。向下移動水平橫桿,使重物緩慢浸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觀察到A的示數(shù)逐漸,B的示數(shù)逐漸,且A、B示數(shù)的變化量(選填“相等”或“不相等”)。(5)比較兩種實驗方案,改進后的優(yōu)點是(多選)A.測力計A的示數(shù)就是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B.實驗器材生活化,測力計固定、示數(shù)更穩(wěn)定C.能同步觀察測力計A、B示數(shù)的變化【解答】解:(1)彈簧測力計使用前指針要指向零刻度線,如果沒指向零刻度線,需要校零;(2)由圖甲可知物體的重力G=F1,由圖丁可知物體浸沒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F3,則物體受到的浮力F?。紾﹣F′=F1﹣F3;(3)由圖乙可知空燒杯的重力為F2,由圖戊可知物體浸沒時排開液體與燒杯的總重力為F4,則物體浸沒時排開液體的重力G排=F4﹣F2,當F?。紾排即F1﹣F3=F4﹣F2可知,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相等;(4)如圖2所示,向下移動水平橫桿,使重物緩慢浸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重物排開水的體積變大,受到的浮力變大,由稱重法F浮=G﹣F′可知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變小,重物排開水的體積越大時薄塑料袋內(nèi)水的重力越大,即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shù)越大,薄塑料袋的質量忽略不計時,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彈簧測力計A、B示數(shù)的變化量相等;(5)比較兩種實驗方案可知,改進后:A.由稱重法F?。紾﹣F′可知,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等于物體的重力減去受到的浮力,故A錯誤;B.由圖2的實驗裝置和器材(兩個相同的彈簧測力計A和B、飲料瓶和吸管組成的溢水杯、薄塑料袋)可知,實驗器材生活化,測力計固定、示數(shù)更穩(wěn)定,故B正確;C.薄塑料袋不計質量,能同步觀察測力計A、B示數(shù)的變化,從而得出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故C正確。故答案為:(1)校零;(2)F1﹣F3;(3)B;(4)變?。蛔兇螅幌嗟龋唬?)BC。4.(2023?紅橋區(qū)模擬)在探究“物體浮力的大小跟它排開液體的重力的關系”實驗時,具體設計的實驗操作步驟如圖甲、乙、丙和丁所示。為方便操作和減小測量誤差,最合理操作步驟應該是()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丁、甲、乙、丙 D.乙、甲、丁、丙【解答】解:為方便操作和減小測量誤差,合理的實驗順序是:丁、測出空桶所受的重力,再把空桶置于溢水杯口的正下方;甲、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體所受的重力;乙、用彈簧測力計吊著物體浸沒在裝滿水的溢水杯中,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丙、測出桶和排開水所受的總重力,故C正確。故選:C。5.(2023?高新區(qū)校級模擬)運用圖中器材進行“探究浮力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乙兩步實驗說明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 B.在乙圖中,物體受到的浮力為1.5N C.乙圖中物體受到的重力與浮力互相平衡 D.乙圖中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丙圖中液體的重力【解答】解:A、甲、乙兩步,物體放入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減小,說明浸入水中的物體受浮力,不能說明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故A錯誤;B、根據(jù)稱重法可知F?。紾﹣F=2N﹣1.5N=0.5N,故B錯誤;C、乙圖中圓柱體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拉力、豎直向上的浮力,因為重力和浮力不相等,不能互相平衡,故C錯誤;D、由丙、丁兩圖可知溢出的液體的重力:G液體=1N﹣0.5N=0.5N,比較可知乙圖中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丙圖中液體的重力,故D正確。故選:D。6.(2023?云南模擬)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1)如圖丁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N,通過實驗可知,物塊浸沒在裝滿水的溢水杯中受到的浮力為N。(2)若將乙圖中的水換成酒精,其他條件不變(ρ水>ρ酒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變。(3)實驗中由于握著彈簧測力計的手臂容易晃動,導致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穩(wěn)定,讀數(shù)困難,請你寫出一種改進措施。【解答】解:(1)有圖丁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2.4N;由甲、乙可知:物塊浸沒在裝滿水的溢水杯中受到的浮力為F?。紾﹣F示=8N﹣6N=2N;(2)由F?。溅岩篻V排可知,浮力跟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在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時,將圖乙燒杯中的清水換成酒精,則液體的密度減小,浮力減小,由G=F+F浮可知,當重力不變,浮力減小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增大;(3)實驗中由于握著彈簧測力計的手臂容易晃動,導致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穩(wěn)定,讀數(shù)困難,改進措施為:把測力計懸掛在鐵架臺上讀數(shù)。故答案為:(1)2.4;2;(2)大;(3)把測力計懸掛在鐵架臺上讀數(shù)。7.(2023?青羊區(qū)校級模擬)如圖所示,某小組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選擇溢水杯、水、彈簧測力計、圓柱體金屬塊、小桶、細線等器材,按照A、B、C、D的順序做了如下的實驗:(1)合理的實驗順序是。(2)按照合理的順序進行實驗,并收集數(shù)據(jù)。設A、B、C、D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分別是F1、F2、F3、F4,如果關系式(用字母表達)成立,即可驗證阿基米德原理。(3)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物體所受浮力和小桶中液體重力并不相等,小組同學們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原因,其中不合理的是。A.浸入物體前,溢水杯中水未裝滿B.物體接觸了容器底部或容器側壁C.測量過程中測力計一直沒有調(diào)零D.實驗中本身存在不可避免的誤差(4)同學們對實驗提出了進一步改進措施,以下是他們的一些看法,其中不合理的是A.應該換用不同液體繼續(xù)實驗,使結論具有普遍性B.實驗中讓物體應該完全浸沒在液體中,控制變量C.可以將小桶標注刻度做成量筒,測量出小桶中液體體積,計算重力D.可以改用鐵架臺懸掛測力計,使示數(shù)更穩(wěn)定,測量更準確【解答】解:(1)實驗時,先測出空桶的重力,然后測出石塊的重力,再將石塊浸在溢水杯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根據(jù)F?。紾﹣F示得出石塊受到的浮力,最后測出小桶和水的總重力,從而測出石塊排開水的重力,因此合理的實驗步驟是D、A、B、C;(2)由稱重法知石塊浸沒水中受到的浮力為:F?。紽1﹣F2,石塊排開水的重力為:G排=F3﹣F4,若F1﹣F2=F3﹣F4說明F?。紾排,即可驗證阿基米德原理;(3)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物體所受浮力和小桶中液體重力并不相等;A、浸入物體前,溢水杯中水未裝滿會造成排到小桶內(nèi)液體偏少,故A合理;B、物體接觸了容器底部或容器側壁,使得彈簧測力計在液體中的示數(shù)偏小,由稱重法知測量的浮力偏大,故B合理;C、由于F浮=F1﹣F2,G排=F3﹣F4,測量過程中測力計一直沒有調(diào)零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故C不合理;D、驗中本身存在不可避免的誤差,也會使得物體所受浮力和小桶中液體重力并不相等,故D合理;故選:C;(4)A、換用不同液體繼續(xù)實驗,可以實現(xiàn)多次測量,找普遍規(guī)律,故A合理;B、由于F?。紽1﹣F2,G排=F3﹣F4,實驗中物體可以完全浸沒在液體中也可以部分浸沒在液體中,都能得出F?。紾排,故B不合理;C、可以將小桶標注刻度做成量筒,測量出小桶中液體體積,根據(jù)G排=m排g=ρ液gV排計算出排開液體的重力,故C合理;D、可以改用鐵架臺懸掛測力計,使示數(shù)更穩(wěn)定,測量更準確,故D合理。故選:B。故答案為:(1)DABC;(2)F1﹣F2=F3﹣F4;(3)C;(4)B。8.(2023?湖北模擬)如圖所示,某小組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選擇溢水杯、水、彈簧測力計、圓柱體金屬塊、小桶、細線等器材,按照A、B、C、D的順序做了如下的實驗:(1)為了減小誤差,合理的實驗順序是。(2)按照合理的順序進行實驗,并收集數(shù)據(jù)。設A、B、C、D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分別是F1、F2、F3、F4,如果關系式(用字母表達)成立,即可驗證阿基米德原理。(3)為使實驗結論具有科學性,接下來他們還應該用(選填“相同”或“不同”)的液體重新實驗。(4)該小組同學還發(fā)現(xiàn)通過上述實驗收集到的測量數(shù)據(jù)可以測出金屬塊的密度,某次實驗過程中記錄的A、B、C、D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分別是1.8N、1.6N、0.5N、0.3N,則金屬塊的質量為kg。密度為kg/m3。【解答】解:(1)實驗時,先測出空桶的重力,然后測出石塊的重力,再將石塊浸在溢水杯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根據(jù)F?。紾﹣F示得出石塊受到的浮力,最后測出小桶和水的總重力,從而測出石塊排開水的重力,因此合理的實驗步驟是D、A、B、C;(2)由稱重法知石塊浸沒水中受到的浮力為:F?。紽1﹣F2,石塊排開水的重力為:G排=F3﹣F4,若F1﹣F2=F3﹣F4說明F?。紾排,即可驗證阿基米德原理;(3)由于只測了一組實驗數(shù)據(jù),這樣得出的結論會具有片面性或偶然性,所以為了尋找普遍規(guī)律,做完一次實驗后,需要換用不同液體重新實驗;(4)由表格數(shù)據(jù)知浸沒在水中的石塊所受的浮力:F?。紽A﹣FB=1.8N﹣1.6N=0.2N,由阿基米德原理F?。溅阉甮V排知物體的體積:V=V排=F浮ρ水g根據(jù)G=mg知石塊的質量為:m=G石塊的密度為:ρ=mV=0.18kg2×1故答案為:(1)DABC;(2)F1﹣F2=F3﹣F4;(3)不同;(4)0.18;9×103。9.(2023?武安市四模)甲、乙、丙、丁四幅圖是某實驗小組利用彈簧測力計、溢水杯、圓柱形物塊、小桶和水探究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跟它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的實驗情景,其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依次是F1、F2、F3、F4。(1)請在圖甲中畫出圓柱形物塊的受力示意圖;(2)在實驗操作前細心的小麗同學指出:在情景甲中存在錯誤,該錯誤是溢水杯中水面;(3)糾正錯誤后,該探究實驗的合理順序為(用甲、乙、丙、丁表示);(4)在情景乙中,溢水口還在溢水時,小明同學便急忙把小桶移開,開始測量小桶和溢出水的總重力,這樣會導致測量的物塊排開液體所受重力(選填“偏小”“不變”或“偏大”);(5)如果將圖中圓柱形物塊換成不吸水的木塊,能否完成本實驗?;(6)在完成實驗之后,小麗同學發(fā)現(xiàn)實驗桌上有一瓶需要測量密度的鹽水,思考之后對小組其他成員建議利用浮力來測量該鹽水的密度。經(jīng)過組內(nèi)一番討論,該小組僅增加了一個實驗步驟如圖戊所示,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F5,則待測鹽水的密度ρ鹽水可表示為xF1?F2ρ水或xF【解答】解:(1)物塊彈簧測力計掛鉤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到的重力和拉力是一對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從物塊的重心開始,分別沿豎直向下和豎直向上的方向畫一條有向線段,并分別標上字母G和F,即為物塊的受力示意圖,注意兩條線段長度要相等,如圖所示:(2)實驗中為準確的測量出排出液體的重力,需要溢水杯中裝滿液體,即液面要與溢水口相平。(3)阿基米德原理實驗中,需要依次測量出物體所受的重力、空小桶所受的重力、物體所受的浮力、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所以正確的順序為:丁、甲、乙、丙。(4)若溢水口還在溢水時,把小桶移開測重力,因為少測了一部分溢出的液體,會導致測量的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偏小。(5)因為阿基米德實驗適用于浸在液體中的物體,而浸在指漂浮、懸浮、沉底,所以木塊也可以用在該實驗的探究。(6)根據(jù)甲、乙兩步可得物塊浸沒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為F?。紾﹣F=F1﹣F2,因為物塊浸沒,物塊的體積等于排開水的體積為V=V排=F此物塊浸沒在鹽水中排開鹽水的體積等于排開水的體積,所受的浮力為F浮′=G﹣F′=F1﹣F3,則鹽水的密度為ρ鹽水則x=F1﹣F5。故答案為:(1)見解析;(2)未與溢水口相平;(3)丁、甲、乙、丙;(4)偏小;(5)能;(6)F1﹣F5。10.(2023?廣安區(qū)校級模擬)科學探究是初中物理課程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究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小紅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1)實驗的最佳順序是。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C.乙、甲、丁、丙(2)通過實驗可得到的結論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3)以下情況會影響結論的是。A.圖乙中水面未到達溢水杯的溢水口B.圖乙中物體未全部浸沒在水中(4)小紅利用上述實驗中的器材和木塊,探究“漂浮在液面上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所受重力的關系”,實驗過程中(選填“甲”、“乙”、“丙”或“丁”)步驟不需要彈簧測力計。通過實驗可得出漂浮在液面上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物體所受的重力大小(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窘獯稹拷猓海?)最合理的實驗順序是:丁、測出空桶的重力;甲、測出物體所受到的重力;乙、把物體浸在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測出測力計的示數(shù);丙、測出桶和排開的水受到的重力;故正確順序為:丁、甲、乙、丙,故B正確。故選:B;(2)空氣中物體的重力為G=2N;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1N,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F?。紾﹣F′=2N﹣1N=1N;由圖丁可知,空桶的重力G桶=0.5N,由圖丙可知,水和桶的重力G總=1.5N,所以溢出水的重力為:G排=G總﹣G桶=1.5N﹣0.5N=1N;根據(jù)計算結果,可見F?。紾排,說明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3)A.圖乙中水面未到達溢水杯的溢水口,物體放入溢水杯時,先要使溢水杯滿了才可以向外排水,故在此過程中,物體受到的浮力大于排出的水的重力,故A符合題意;B.圖乙中物體未全部浸沒在水中,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小,排開液體的重力小,浮力也小,仍然能得出浮力等于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對實驗沒有影響,故B不符合題意;故選:A;(4)物體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測量漂浮的物體受到的浮力時,不需要用彈簧測力計提著物體,即乙步驟不需要彈簧測力計。故答案為:(1)B;(2)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3)A;(4)乙;等于。11.(2023?鼓樓區(qū)校級一模)小紅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的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1)實驗的最佳順序是。(填字母序號)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C.乙、甲、丁、丙(2)圖乙中小球受到的浮力是N.通過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到的結論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3)在實驗時,若圖乙中溢水杯中的水面在放入小球前未到達溢水杯的溢水口,則(選填“會”或“不會”)對實驗結論造成影響;若圖乙中的小球未浸沒在水中,則(選填“會”或“不會”)對實驗結論造成影響。(4)若將圖乙中的水換成酒精,則小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為N。(ρ水=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解答】解:(1)最合理的實驗順序是:丁、測出空桶的重力;甲、測出物體所受到的重力;乙、把物體浸在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測出測力計的示數(shù);丙、測出桶和排開的水受到的重力;故正確順序為:丁、甲、乙、丙,故B正確;(2)空氣中物體的重力為G=3N;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1N,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F?。紾﹣F′=3N﹣1N=2N;由圖丁可知,空桶的重力G桶=0.5N,由圖丙可知,水和桶的重力G總=125N,所以溢出水的重力為:G排=G總﹣G桶=2.5N﹣0.5N=2N,根據(jù)計算結果,可見F?。紾排,說明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3)若圖乙中水面未到達溢水杯的溢水口,物體放入溢水杯時,先要使溢水杯滿了才可以向外排水,故在此過程中,物體受到的浮力大于排出的水的重力;若圖乙中小球未全部浸沒在水中,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小,排開液體的重力小,浮力也小,仍然能得出浮力等于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對實驗沒有影響;(4)因為小球浸沒在水中,所以,小球的體積V=V排=F浮ρ水g圖乙中的水換成酒精,V排酒=V,小球受到酒精的浮力:F'?。溅丫苂V排酒=0.8×103kg/m3×10N/kg×2×10﹣4m3=1.6N。故答案為:(1)B;(2)2;等于;(3)會;不會;(4)1.6。12.(2023?宛城區(qū)校級三模)小強利用彈簧測力計、鐵塊、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如圖所示,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1)以上探究步驟中,甲、乙、丙、丁最合理的操作順序是;(2)鐵塊浸沒于水后受到的浮力F浮為N。測出鐵塊排開水所受的重力G排可發(fā)現(xiàn):F浮G排(填“>”“=”“<”),由此得出阿基米德原理;(3)按最合理的實驗步驟進行操作,下列因素會影響實驗結果的是;A.溢水杯內(nèi)未盛滿水B.小桶內(nèi)原來有少量水C.鐵塊未浸沒在水中(4)實驗結束后,小芯同學將實驗裝置改成了如圖戊所示,利用兩個相同的彈簧測力計A和B、飲料瓶和吸管組成的溢水杯、薄塑料桶(質量忽略不計)。向下調(diào)節(jié)水平橫桿,從重物下表面與水面接觸開始到浸沒于盛滿水的溢水杯中的過程中,觀察到A的示數(shù)逐漸(選“變大”“不變”“變小”),說明:在液體的密度一定時,物體排開的液體越多,,實驗裝置改進后的優(yōu)點是:。(寫出一個即可)?!窘獯稹拷猓海?)為了使小桶在接水之后可直接計算水的重力,應先測量空桶的重力,然后再測出鐵塊的重力(或先測鐵塊的重力再測桶的重力);將鐵塊浸入水中觀察測力計的示數(shù)。最后測排出的水和小桶的總重,求排出的水的重力。因此,合理的順序應為:D、B、C、A(或B、D、C、A);(2)由題圖可知,步驟B測出了鐵塊的重力G=3.8N,步驟C測出了鐵塊浸沒在水中時測力計的拉力F拉=2.4N,則物塊浸在入液體時受到的浮力為F浮=G﹣F拉=3.8N﹣2.4N=1.4N;步驟D測出空桶的重力G桶=1.2N,步驟A測出了桶和鐵塊排開水的總重力G總=2.6N,則鐵塊排開水的重力G排=G總﹣G桶=2.6N﹣1.2N=1.4N,由此可知,F(xiàn)?。紾排,即物體浸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3)A、若溢水杯內(nèi)未盛滿水,則石塊排開的水不能全部排出,則測得排開水的重力會偏小,會影響探究結果;B、小桶內(nèi)有少量水,鐵塊排開水后,A、D兩步驟的示數(shù)之差仍等于排開水的重力,不影響探究結果;C、鐵塊未浸沒水中,此時物體受到的浮力變小,排開水的重力也變小,不影響探究結果。故選A。(4)如圖戊所示,向下移動水平橫桿,使重物緩慢浸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重物排開水的體積變大,受到的浮力變大,由稱重法F浮=G﹣F′可知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變??;由此可知,在液體的密度一定時,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實驗裝置改進后的優(yōu)點是能同步觀察測力計A、B示數(shù)的變化。故答案為:(1)丁乙丙甲;(2)1.4;=;(3)A;(4)變小;受到的浮力越大;能同步觀察測力計A、B示數(shù)的變化。13.(2023?婁底三模)圖1是某實驗小組利用彈簧測力計、溢水杯、不吸水的石塊、小桶和水“探究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跟它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的情景,其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依次是F1、F2、F3、F4。(1)由圖1可知,石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F?。絅,排開水的重力G排=N,發(fā)現(xiàn)F浮≠G排,原因可能是;(2)在實驗改進以后,將溢水杯中的水換成某種液體,將物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