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人教版語文九上期末復習清單專題07:非連續(xù)性文本復習知識清單內容提要內容提要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策略知識清單九上:1.《敬業(yè)與樂業(yè)》;2.《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3.《論教養(yǎng)》;4.《精神的三間小屋》;5.《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6.《懷疑與學問》;7.《談創(chuàng)造性思維》;8.《創(chuàng)造宣言》九下:1.《談讀書》;2.《不求甚解》;3.《山水畫的意境》;4.《無言之美》;5.《驅遣我們的想象》。閱讀策略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作為中考語文試卷中的考查重點,重在考查學生從閱讀材料中提取關鍵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文本涉及說明、議論、新聞、演講等多種文體,形式上以文字為主,但還有圖片、表格等多種樣式,考查內容廣泛,方法靈活多變,注重考察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一、概念特點1.什么是非連續(xù)性文本?非連續(xù)性文本,是相對于句子和段落組成的連續(xù)性文本而言的閱讀材料,它往往圍繞一個大話題,提供不同角度的閱讀材料,呈現的文本以說明、議論性文字和圖表為主,每則材料既各有側重,又密切關聯,合在一起表達一個共同的主題。2.
非連續(xù)性文本的特點是什么?
①多種材料組成。
②強調各種文體的綜合運用。二、閱讀方法1.查看標題文本的標題有的提示了文本的線索,有的表明了作者的態(tài)度,有的說出了事件的內容,有的提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查看標題,可以讓我們快速了解文本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2.通讀材料各則材料是承載文本觀點的重要載體,通讀時不僅要關注文字材料中的觀點,也要注意圖表材料的內容,整體了解文意,勾畫和主題相關的信息。
3.讀懂圖表在非連續(xù)性文本中,文字和統計圖表結合是常見的文本形式,閱讀圖表必須注意的事項有:
4.整合重要信息
明顯的信息容易獲取,而隱含信息分辨較為困難,要善于從字面看出表達的言外之意,抓住文中負載信息的關鍵詞句,剔除與閱讀目的無關的多余信息。三、考點透視(一)文字類文本——消息、新聞、(描寫、說明、議論)語段、廣告語、通知、申請書、倡議書、短信、網絡對話、解說詞、說明書、活動方案……考點:篩選信息、概括內容、把握觀點、領悟內涵、擬寫標題、跟帖、評論、提建議(舉措)等1.信息梳理和辨析信息梳理和辨析,以單選題的形式設題,有四個選項,每一個選項長度相當,信息均來自文本,考生需要選擇閱讀選項,結合文章進行梳理和辨析,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做這種題目,常常采用四步解題法:(1)一審——審題干,圈關鍵詞,是選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2)二找——在文中找出與選項相對應的句子并標注。(3)三比——選項切片,圈出敏感詞(代詞、對象、限制詞、修飾詞),并根據選擇題設題常見的幾種錯誤類型:以偏概全、范圍失當、偷換概念、無中生有、因果混亂、主次顛倒、表述絕對,仔細比對原文。(3)四判斷——根據比對結果確定答案。2.信息的篩選和整合信息的篩選和整合,是對學生思維判斷的檢測,常以簡答題的形式設題。解題時要將題干的信息,對應原文文本進行梳理分析,細心地進行篩選與概括,就能得出正確答案。做這種題目,常常采用四步解題法:(1)一審——仔細審題干,抓住題干的中的限定角度、范圍、時間、空間等關鍵詞,明確篩選的的方向,然后根據要篩選的方向,回歸文本,鎖定答題的區(qū)間。(2)二提——在答題區(qū)間內仔細篩選相關信息,做到準確、全面,還需借助一定的方法。①抓關鍵語句法。抓住總起句,結尾句或提問式語句,抓住給出概念或解說的句子,抓住進行比較或分析后得出結論的句子等。②抓關鍵詞法。抓住諸如“首先”“其次”“另外”“還有”“也”“除此之外”等提示性詞語或者標點符號來篩選信息。③“點面結合”法。有時候與答案有關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塊”,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個部分,這就要求對全文進行整體把握,點面結合,逐一摘取,避免遺漏。(3)三整合——對篩選出來的關鍵信息進行整合。有些信息可直接整合,有些信息除了文中的語句外,必要時要加上自己的語言,形成一個完整的意思,需注意表述的準確和簡潔。我們在整合時,盡量用原文中的詞語,盡量不用修飾語,用自己話概括時,盡量用短句。(4)四校對——答案形成后,與題干的問法、字數要求、賦分進行對照,檢查有無漏掉的要點,答題時分點作答。(二)圖畫類文本——徽標、漫畫、示意類圖片(道路交通示意圖、線路圖、地圖、指示牌、建筑結構功能示意圖等)等等考點:介紹內容、解析構圖、描述畫面、揭示寓意、說明方位線路、理解運用、反思評價等。1.徽標漫畫類:題目一般有三部分組成---問題(試題的方向)、主體(圖畫各因素的構成)、文字(對畫面情景的注解)。解題技巧:一審題:明確答題的方向;二看文字:配圖文字、標題會暗示主題和觀點;三看圖的構成要素畫:面中的數字、線條、色彩、人物的穿著裝飾表情動作都要觀察,然后按一定的順序說明;四聯系社會現實,體會意蘊。2.圖示類:對圖示類的文本,找到箭頭的方向和方位說明方位和路線即可。(三)表格類文本——表格、曲線圖、餅圖、柱狀圖、環(huán)形圖、時刻表、憑證單據……考點:透過數據概括信息、把握規(guī)律、評論現象、分析原因、提出建議、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等等注意:核心要素是由表頭、內容項目數值三部分組成,所以解答這類題的方法是:1.讀題干:認真審讀題干,找到答題方向。2.讀圖表:①細看表頭---提取表頭或表頭關鍵詞;②觀察數值---從橫行和縱列提取記錄的信息,比高低,看走勢,找規(guī)律,歸類別。3.轉換文字:(1)用詞要準確①不出現具體數字、分數、小數、百分數,用相對應的文字代替,比如:絕大多數,大部分,少數,超過一半,接近……;②只出現趨勢(越來越.)、“最”值(最大或最小)、比較關系(A比B)(2)將表頭、橫行、縱列關鍵信息和數字信息組合答題,采用“對象+特點(變化趨勢)”的格式。知識清單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一.《敬業(yè)與樂業(yè)》(一)內容結構1、結構層次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題目的來源,揭示全篇的論述中心。第二部分(第2-8段):論述敬業(yè)與樂業(yè)的重要。第一層(第2-5段):論述有業(yè)的必要。第二層(第6-7段):論述敬業(yè)的重要。第三層(第8段):論述樂業(yè)的重要。第三部分(第9段):總結全篇,勉勵人們敬業(yè)樂業(yè)。2、論證思路首先,提出中心論點:“敬業(yè)樂業(yè)”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然后,從“必先有業(yè)”“要敬業(yè)”“要樂業(yè)”三個角度展開論證;最后,總結全文,指出人類合理的生活就應該“敬業(yè)”“樂業(yè)”。3、事實論據百丈禪師不做事不吃飯,佝僂丈人承蜩。當大總統是一件事,拉黃包車也是一件事,事的性質并沒有高下;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同一價值;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干凈和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同一價值。今日大熱天氣,“我”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列舉的事例中,既有古代的人物事例,也有當代的,既有大人物,也有普通人,還有自己現場講、諸君聽的事例,既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也增添了演講的感染力,還吸引了聽眾的興趣。4、道理論據《禮記》中的“敬業(yè)樂群”;《老子》中的“安其居樂其業(yè)”;孔子的“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朱熹的“主一無適便是敬”;莊子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曾文正的“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引用大量名言警句,鞭辟入里,既樹立起演講者學識豐富、旁征博引的智者形象,又使演講魅力無窮,有很強的說服力。(二)主題思想1、這篇講演針對聽者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yè)與樂業(yè)”的論題,深入地論述了“敬業(yè)與樂業(yè)”的重要性,以及怎樣才能做到“敬業(yè)與樂業(yè)”,并殷切地希望大家發(fā)揚“敬業(yè)、樂業(yè)”的精神,去過人類理想的生活。2、開頭點題,提出論點:“敬業(yè)樂業(yè)”四個字,是人生的不二法門。3、結尾總結,提出希望:敬業(yè)即是責任心,樂業(yè)即是趣味,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如此。(三)論證方法1.舉例論證:本文列舉百丈禪師不做事不吃飯、佝僂丈人承蜩的例子;2.道理論證:引用孔子、莊子、朱子等人的話;3.比喻論證:蛀米蟲、賽球的比喻;4.正反對比論證:在論證“要敬業(yè)”這一分論點時,既從正面論述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唯一的秘訣就是忠實”,又引用曾文正的話從反面論述不敬業(yè)的危害。(四)語言特點1、提問互動:①倘若有人問我:“百行什么為先?萬惡什么為首?”我便一點不遲疑答道:“百行業(yè)為先,萬惡懶為首?!雹跇I(yè)有什么可敬呢?為什么該敬呢?……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③至于我該做哪一種勞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④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惟一的秘訣就是忠實,忠實從心理上發(fā)出來的便是敬。⑤不愿意做逃得了嗎?到底不能。結果還是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⑥“凡職業(yè)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xù)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fā)生?!睘槭裁茨兀康谝弧F場的提問,不管是設問、反問還是疑問,都能啟發(fā)聽眾思考,能與聽眾進行互動交流,增強了演講的效果。在行文結構上也直到提示文章思路,引起下文的作用,使文章條理清晰。2、通俗比喻:沒有職業(yè)的懶人,簡直是社會上的蛀米蟲。和同業(yè)的人比較駢進,好像賽球一般,因竟勝而得快樂。通俗而形象化的比喻,讓說明的道理深入淺出,方便聽眾理解。同時,生活化、口語化的表達,拉近了演講者與聽眾的距離,營造了親切融洽的交流氛圍。3、口語短句:今日大熱天氣,我在這里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有些人看著我們好苦;翻過來,倘若我們去賭錢去吃酒,還不是一樣在淘神費力?難道又不苦?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卻滿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嗎?到底不能。結果還是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這不是專門自己替自己開玩笑嗎?使用口語短句,如話家常,能引起聽眾共鳴,拉近了演講者與聽眾的距離,營造了親切融洽的交流氛圍。4、通俗解釋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說:“主一無適便是敬?!庇矛F在的話講,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莊子》記佝僂丈人承蜩的故事,說道:“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狈沧鲆患?,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做的事來和他交換。引用古籍名言時,用通俗的口語進行解釋,便于聽眾理解。既在演講中用名言增強了論證的力量,也考慮了聽眾的現場接受。二、《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章內容1、結構思路第一層(第1段):交代寫信緣由。第二層(第2-4段):熱烈地贊美了圓明園的輝煌燦爛。第三層(第5-9段):憤怒地譴責英法聯軍的無恥行徑。第四層(第10段):呼應開頭,再次尖銳地嘲諷。2、兩個方面:(1)描摹、贊嘆圓明園之美;(2)揭露英法聯軍強盜行為。3、信息提取(1)巴特勒上尉態(tài)度:巴特勒認為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體現著拿破侖皇帝的勝利與榮光。你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在你看來,打著維多利亞女王和拿破侖皇帝雙重旗號對中國的遠征,是由法國和英國共同分享的光榮。(2)巴特勒寫信目的:想利用雨果的顯赫聲望,讓他為遠征中國的“勝利”歌功頌德。你征求我對遠征中國的意見?!阆胫?,我對英法的這個勝利會給予多少贊譽?(3)雨果態(tài)度:毫不客氣地指出英法聯軍的行為是強盜行徑,對其提出強烈的抗議,并指出他們終將受到歷史制裁。第7段: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不過,我要抗議,感謝您給了我這樣一個抗議的機會。第8段:法蘭西吞下了這次勝利的一半贓物,今天,帝國居然還天真地以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圓明園富麗堂皇的破爛拿來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zhàn)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那才是真正的物主。第9段:現在,我證實,發(fā)生了一次偷竊,有兩名竊賊。(二)主題思想1、這封書信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和飽含深厚人道主義的精神,熱情贊美了圓明園的美麗和藝術價值,強烈譴責了侵略者焚毀文明的罪行,表現出作者不畏強權、仗義執(zhí)言的偉大氣魄。2、評價雨果(1)雨果的立場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而是人類的立場。他能將政府與人民相區(qū)別,“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強盜政府不能代表人民,焚掠圓明園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抗議政府犯下的罪行。他指出,這個強盜政府顛倒黑白,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厚顏無恥。他公開指斥強盜政府,這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2)雨果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他指出,“歲月創(chuàng)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這種見解,是非常透徹的。圓明園雖然當時是皇家禁園,但歸根到底,是屬于全人類的。正因為珍視人類文明成果,所以對文明創(chuàng)造者非常尊重。他盛贊圓明園的文化藝術價值,盛贊這一世界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盛贊中華民族是一個“超人的民族”。這封信不僅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同情,也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敬重。(三)藝術手法1、鋪陳手法:對描寫對象進行濃墨重彩的渲染、描繪。作者發(fā)揮想象,從材料、布局、陳設、園林景觀等方面,細致描繪了圓明園的富麗堂皇的盛景,表達了對東方文明之美的贊嘆為后文批判英法聯軍做了鋪墊。作用:為下文譴責英法聯軍劫掠、焚毀圓明園的罪惡行徑做鋪墊,這樣更能激起世界人民對美好的東西被毀滅的痛惜之情。2、類比手法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人們常說: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圣母院,而東方有圓明園。將圓明園與希臘巴特農神廟、埃及金字塔、羅馬斗獸場、巴黎圣母院進行比較,突出圓明園在世界上的藝術價值與地位,明確指出圓明園是“世界奇跡”“亞洲文明的代表”。3、比喻手法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放火。似乎得勝之后,便可以動手行竊了。他們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故事。用“強盜”來比喻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使兩國政府的形象具體化、貶義化,鮮明地揭示出英法聯軍所謂“遠征中國”的實質是侵略和掠奪,突出表明了作者批判英法侵略者罪行的立場。4、反語諷刺豐功偉績!收獲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歐洲。從前他們對巴特農神廟怎么干,現在對圓明園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徹底,更漂亮,以至于蕩然無存。運用反語,諷刺、批判了額爾金等人對巴特農神廟和圓明園的破壞,表達了對英法聯軍強盜行為的諷刺和憤慨。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運用反語,諷刺自稱文明人的英法兩國卻對中國進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動--侵略,對圓明園這個人類文明的典范進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徑--劫掠和焚毀,這里作者用諷刺辛辣的語言道出了英法侵略者野蠻、無恥的實質。(四)品讀語言1、“這個奇跡已經消失了”獨立成段,有什么作用?這句話獨立成段,起到突出強調的作用。在內容上和前一段形成強烈的對比,達到一種震撼人心的效果。在結構上起到過渡作用。這樣一座神奇秀麗的園林建筑為什么消失了呢?引起讀者的閱讀欲望,從而過渡到對奇跡消失的原因——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敘述上來。2、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文明”和“野蠻”運用反語,對比鮮明,“文明人”破壞人類文明;“野蠻人”卻是人類文明之所在。深刻揭露了侵略者強盜罪行的實質——毀滅人類文明,表達作者的強烈譴責和無比憤怒之情。3、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放火。似乎得勝之后,便可以動手行竊了。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歐洲。作者用近似漫畫式的描寫和形象的比喻,生動地刻畫出了兩個強盜肆意掠奪、得意忘形的丑態(tài),極具諷刺效果。4、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雨果以人類的立場區(qū)分政府與人民,強盜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蘭西人民對中國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圓明園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抗議政府犯下的罪行。他公開指斥強盜政府,這需要極大的勇氣。5、因為,歲月創(chuàng)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圓明園雖然當時是皇家花園,但歸根結底,是屬于人類的。雨果的這種見解是非常深刻的,這表現了雨果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珍視,對人類文明創(chuàng)造者的尊重。結合全文分析,雨果以全人類的名義譴責侵略者的強盜行徑,義正辭嚴,批判力強。6、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zhàn)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那才是真正的物主。表現出作者對現下政府的極度不滿,“干干凈凈”是指未來一個解放了的、徹底清除了強盜的干凈的法國,它一定會把劫得的中國人民的財物物歸原主。雨果他自始至終都是站在中國的立場、人類的立場、正義的立場上來看待這件事,沒有任何一點狹隘的所謂的民族主義。三、《論教養(yǎng)》(一)內容理解1、結構層次。第一部分(1、2):開門見山,引入論題:什么是真正的教養(yǎng)?第二部分(3—12):先談“無教養(yǎng)”的例子,再談“有教養(yǎng)”的表現,論述什么是“有教養(yǎng)”。第一層(3—10):通過假設、對比,列舉了沒有教養(yǎng)的事例。第二層(11、12):從正面論述什么是真正的有教養(yǎng)。第三部分(13—18):通過列舉事例和現象,論證什么是“優(yōu)雅風度”。2、論證思路。文章開篇首先提出論題:什么是真正的教養(yǎng);然后列舉了“無教養(yǎng)”的種種表現,進而提出論點: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必定從心里愿意尊重別人,也善于尊重別人。再由“教養(yǎng)”轉向“優(yōu)雅的風度”,并進一步論述“教養(yǎng)”與“風度”的關系;最后重申中心論點:必須以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3、論述“風度”時的論證思路。首先由談論“風度”的書籍談起,提出待人接物的問題,然后批駁錯誤的觀點。(第13段)接著解說風度的緣起,列舉有風度的現象,論述養(yǎng)成優(yōu)雅風度應遵循的準則。(第14--17段)最后得出結論:必須以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才能保持優(yōu)雅的舉止。(第18段)(二)主題思想1、本文通過列舉大量“有教養(yǎng)”和“無教養(yǎng)”的實例,從正反兩個方面深入淺出地探究“真正的教養(yǎng)”和“優(yōu)雅風度”的本質,層層深入地闡述了對教養(yǎng)的深刻認識,告訴我們必須以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做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2、教養(yǎng)與風度的內在聯系“教養(yǎng)”指一般文化和品讀的修養(yǎng)?!帮L度”指人的言談舉止和儀態(tài)?!敖甜B(yǎng)”是“風度”的內在基礎,“風度”是“教養(yǎng)”的外在表現。一切優(yōu)雅風度的基礎其實是一種關照態(tài)度--時時刻刻要記住:一個人不應該妨礙他人的生活,要讓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覺。這其實就是一種有教養(yǎng)的表現,是養(yǎng)成教養(yǎng)的基礎。(三)論證方法1、舉例論證:本文的5—10段,17段都進行了集中舉例論述。5—10段每一段都列舉了無教養(yǎng)的例子;17段集中列舉了優(yōu)雅風度的具體表現。作者列舉了大量的事例,剖析了“有教養(yǎng)”和“無教養(yǎng)”的種種表現,具體有力地論證了怎樣才是真正的教養(yǎng)和優(yōu)雅的風度,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他對生活現象的觀察非常細致,針對性很強,文章富有深厚的生活氣息,親切而生動。2、對比論證:本文的5—10段,17段多處運用了正反對比進行論證。第5—10段每一段都是通過假設、對比,列舉了沒有教養(yǎng)的表現,體現了沒有教養(yǎng)的具體指向。第二部分的前兩層先談“無教養(yǎng)”的例子,再談“有教養(yǎng)”的表現,這樣對比起來,更能體現真正的教養(yǎng)。通過“有教養(yǎng)”與“沒教養(yǎng)”具體表現的鮮明對比,讓讀者明確了真正的教養(yǎng)的內涵。3、例句分析(1)一個男人,假如他在街道能為陌生的婦女讓路,讓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車時,能讓婦女首先上車,甚至親手為她把車門打開,可是他在家里,卻懶得幫助疲憊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們可以斷定這個男人還存在著教養(yǎng)上的缺陷。運用了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列舉“一個男人”在外獻殷勤,而在家里卻懶得不做家務的具體表現,通過其“在外”和“在家里”的對比,具體有力地表現了這個男人在教養(yǎng)方面的缺陷,進而論證了“一個人是不是真正有教養(yǎng)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親屬之間的表現,看他和親人們的關系究竟怎么樣”。(2)有教養(yǎng)的人待人處世絕不會自吹自擂。有教養(yǎng)的人懂得珍惜別人的時間(有句諺語說得好:國王的禮貌是恪守"時間)。有教養(yǎng)的人允諾別人的事一定盡力去做,他不會擺架子、“翹鼻子”無論何時何地,他的行為舉止都保持一致--無論是在家里、在學校、在研究所、在供職的單位,還是在商場,或者在公共汽車上,他都始終如一穩(wěn)重隨和。運用了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列舉“有教養(yǎng)的人”不會去做的和會去做的具體情形,具體充分地論證了“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必定從心里愿意尊重別人也善于尊重別人”。(四)語言特點1.平實自然在社會交往中,比如出門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劇場,在工作場合,人究竟該如何自持?如何舉止有度?怎么樣對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樣談吐才算得體,不致使對方聽了感到難堪?怎么樣打扮才算合適,不致讓周圍的人們側目而視?有教養(yǎng)的人允諾別人的事一定盡力去做,他不會擺架子、“翹鼻子”。一連串的問句,啟發(fā)人們對做客或接待客人時的種種舉止的思考,引出下文?!皵[架子”“翹鼻子”運用口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沒有教養(yǎng)的人的行為表現。2.靈動活潑我不敢貿然提供有關教養(yǎng)的“處方”,因為我不認為自己是教養(yǎng)完美的典范。如果你懂得了這一點,再加上幾分隨機應變的智慧,那么風度就會自動來到你的身邊。“處方”一詞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教養(yǎng)是可以培養(yǎng)的?!白詣觼淼健边\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優(yōu)雅風度是必須以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3.準確嚴密如果你懂得了這一點,再加上幾分隨機應變的智慧,那么風度就會自動來到你的身邊。假如一個人已經進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關愛看作理所當然的事情,與此同時卻看不到父母也需要關愛和幫助,那么同樣不能說他是個有教養(yǎng)的人?!叭绻偌由稀敲础边@一組關聯詞語表明了句子前后的邏輯關系,也恰當地論述了“風度”怎樣才會得來?!凹偃纭敲础睒嫵闪艘唤M假設復句。這里表明這種現象是假設的,不一定真實存在,也通過假設起因,推理得出假設的結論,符合人們的思維,同時也映射某種社會現象,讓個別有類似現象的人覺醒。4.語勢強烈比如說,吃飯的時候,切記避免吧嗒嘴,把湯匙放在碟子上的時候不要弄出聲響,喝湯時也不要有聲音:嘴里嚼東西的時候不要說話,免得坐在旁邊的人擔心;不要把勺子放在桌子上,免得給鄰座的人造成不便。穿著要整潔,表明你對別人的尊重。敬重客人,敬重主人,或者說得更簡單一點,敬重路上的行人,不要讓大家對你側目而視。不要連續(xù)不斷地開玩笑,說俏皮話,講笑話,弄得旁邊的客人心煩,尤其是重復別人已經說過、聽你說話的人已經聽過的笑話,那更加讓人厭倦。絮絮叨叨會讓談話的對方陷入尷尬的境地。切記不要只顧自己說笑逗別人開心,也要讓其他人有機會說點什么。動作舉止、衣裝服飾、走路的步態(tài),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優(yōu)雅。要知道任何優(yōu)雅都不會讓人厭煩,優(yōu)雅是“社會共享的”。運用排比手法,通過列舉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現象,教導我們如何做才是優(yōu)雅風度。語勢強烈,節(jié)奏分明,增強了說理的氣勢和感染力。四、《精神的三間小屋》(一)內容理解1、結構層次。第一部分(第1—6段)引出話題——如何布置我們的心靈空間。第二部分(第7—17段)分析人們的精神世界里應該建立“三間小屋”。第一層(第7—8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間精神小屋:盛放愛和恨。第二層(第9—13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間精神小屋:盛放著事業(yè)。第三層(第14—17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間精神小屋:安放我們自身。第三部分(第18—19段)指出每個人都有義務和權利建立自己精神的棲息地,并希望在此基礎上把小屋擴建成精神大廈。2、小屋內涵盛放內容理想狀態(tài)如何實現內涵第一間小屋愛與恨光明溫暖愛比恨多人的精神世界應該包含:愛、合理規(guī)劃事業(yè)和獨立的思想。第二間小屋事業(yè)堅固優(yōu)雅規(guī)劃自己的事業(yè)第三間小屋自我堅固穩(wěn)定有自己的思維、發(fā)現、意見。(二)中心思想1、文章以三間小屋為載體,闡述了精神追求的內涵及其意義,激勵我們要關注自我心靈,提升精神境界。只有擁有“健康”“莊嚴”“努力”“真誠”,我們才能擁有幸福而充實的生活。2、中心論點:每個人都應當建立自己的精神棲息地。3、分論點:盛放愛比恨多、規(guī)劃好自己的事業(yè)、安放獨立自主的思考。(三)論證方法1、比喻論證。第6段:宜選月冷風清、竹木蕭蕭之處,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第8段:你的一生,經歷過的所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樂器,鋪陳在精神小屋的幾案上,一任歲月飄逝,在某一個金戈鐵馬之夜,它們會無師自通,與天地呼應,錚錚作響。第11段:假如你不喜歡它,漫長的七萬個小時,足以讓花容磨損,日月無光,每一天都如同穿著淋濕的襯衣,針芒在身。第17段:我們把自己的頭腦變成他人思想汽車馳騁的高速公路,卻不給自己的思維留下一條細細的羊腸小道;我們把自己的頭腦變成搜羅最新信息和網絡八面來風的集裝箱,卻不給自己的發(fā)現留下一個小小的儲藏盒。2、對比論證第8段:假若愛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溫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紅色的鯉魚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氣。假如恨比愛多,小屋就凄風苦雨,愁云慘霧,你會精神悲戚壓抑,形銷骨立。第11段:假如你所從事的工作,是你的愛好,這七萬個小時,將是怎樣快活和充滿創(chuàng)意的時光!假如你不喜歡它,漫長的七萬個小時,足以讓花容磨損,日月無光,每一天都如同穿著淋濕的襯衣,針芒在身。第17段:我們把自己的頭腦變成他人思想汽車馳騁的高速公路,卻不給自己的思維留下一條細細的羊腸小道;我們把自己的頭腦變成搜羅最新信息和網絡八面來風的集裝箱,卻不給自己的發(fā)現留下一個小小的儲藏盒。3、例句分析(1)假如你所從事的工作,是你的愛好,這七萬個小時,將是怎樣快活和充滿創(chuàng)意的時光!假如你不喜歡它,漫長的七萬個小時,足以讓花容磨損,日月無光,每一天都如同穿著淋濕的襯衣,針芒在身。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運用了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通過其“所從事的工作”“是你的愛好”和“不喜歡”的兩種假設情況的對比,從正反兩個方面闡述對待事業(yè)的心態(tài)對精神空間的影響。把從事不喜歡的工作比作“每一天都如同穿著淋濕的襯衣”,形象地寫出了對自己精神空間的影響,說明深入淺出,通俗易懂。(2)我們把自己的頭腦,變成他人思想汽車馳騁的高速公路,卻不給自己的思維,留下一條細細羊腸小道。我們把自己的頭腦,變成搜羅最新信息網絡八面來風的集裝箱,卻不給自己的發(fā)現,留下一個小小的儲藏盒。我們把世界萬物保管得好好,偏偏弄丟了開啟自己的鑰匙。在自己獨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經生存的證據。運用了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把保持自我獨立精神與思想比喻成兩種情況,把別人的思想、意見比作高速公路、集裝箱,把自己的思維、思想比作羊腸小道、儲藏盒,二者同時形成鮮明的對比,化抽象的情感為具體的場景,既給我們帶來了美感,又凸顯了修建精神小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四)語言特點1、四字短語。宜選月冷風清、竹木蕭蕭之處,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你的一生,經歷過的所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樂器,鋪陳在精神小屋的幾案上,一任歲月飄逝,在某一個金戈鐵馬之夜,它們會無師自通,與天地呼應,錚錚作響。凄風苦雨、愁云慘霧、形銷骨立、凈手焚香、灑掃庭院、花容磨損、日月無光、針芒在身、俯拾即是、抽絲剝繭、水落石出、鳩占鵲巢、李代桃僵、雞飛狗跳、不得安寧、繽紛和諧、相得益彰、堅固優(yōu)雅語言凝練,富含詩意,節(jié)奏明快,充分彰顯作者深厚的語言功力。2、比喻排比在我們的小屋里,住著所有我們認識的人,唯獨沒有我們自己。我們把自己的頭腦變成他人思想汽車馳騁的高速公路,卻不給自己的思維留下一條細細的羊腸小道;我們把自己的頭腦變成搜羅最新信息和網絡八面來風的集裝箱,卻不給自己的發(fā)現留下一個小小的儲藏盒。我們說出的話,無論聲音多么嘹亮,都是別的喉嚨嘟過的;我們發(fā)表的意見,無論多么周全,都是別的手指圈畫過的。我們把世界萬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丟了開啟自己的鑰匙,在自己獨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經生存的證據。連續(xù)的排比,語勢強烈,節(jié)奏分明,增強了說理的氣勢和感染力。形象的比喻,使說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鮮明的對比,讓觀點更加明確突出。3、形象描寫如果真是那樣,我們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風中就悄無聲息地坍塌了。它紙糊的墻壁化為灰燼,白雪的頂棚變作泥濘,露水的地面成了沼澤,江米紙"的窗欞"破裂,露出慘淡而真實的世界。你的精神,孤獨地在風雨中飄零。選取了“微風”“墻壁”“頂棚”“地面”“窗欞”“風雨”等意象,加上形象化的修飾語,生動地描繪了小屋坍塌的景象,突出了失去自我之后,精神世界將無以為生。散文化的描寫,極具畫面感和感染力,增強了說理的效果。4、精練深刻在我們的小屋里,住著所有我們認識的人,唯獨沒有我們自己。我們把世界萬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丟了開啟自己的鑰匙,在自己獨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經生存的證據。信息高度發(fā)達的社會,我們能從不同渠道接受各種紛繁復雜的信息,漸漸,有的人就被這個信息社會所同化了,常常隨波逐流,用他人的觀點來肯定事物的價值,常常以為眾人所追求的就是他們自己想要的。于是別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們自己的思想,使他們成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五.《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內容結構1、結構層次第一部分(1-2):提出對方的論據和論點,暗示對方的論證以偏概全。第二部分(3-5):批駁對方的論點,通過駁論證的過程駁倒對方的論點。第三部分(6-8):明確樹立自己的觀點,間接批駁對方的論點。第四部分(9):得出結論: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不足為據,要看地底下。2、論證思路文章第①、②段先擺出對方的論據,緊接著擺出對方的論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第③-⑤段,作者先承認擺出的論據是事實,是“真”的,再闡述推不出“中國人失掉自信力”的結論,對方的論據不能證明論點。緊接著第⑥段作者針鋒相對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第⑦、⑧段列舉了“中國的脊梁”,從而駁倒對方。第⑨段得出結論,照應題目,對題目提出的問題進行了回答。3、對方論點、論據對方觀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對方論據:(1)盲目驕傲,夜郎自大:兩年以前,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2)盲目崇拜,借助外援: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著國聯。(3)今不如昔,祈求鬼神:現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國聯,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4、作者論點、論據論點: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論據:從古至今有“中國的脊梁”。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二)主題思想1、這篇駁論文針對當時國民黨反動統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散布中國人對抗日失去信心的論調,進行了有理有據的批駁,明確提出了中國人的絕大部分沒有失去自信力,極大鼓舞了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表現了作者一顆愛國的赤誠之心。2、結論: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狀元宰相”指的是國民黨反動統治者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比喻處于地下斗爭的各種革命力量?!爸袊恕敝赋龢O少數頑固分子以外的廣大中國人民。作者告誡廣大中國人民,不要被一小撮反動統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的反動宣傳所迷惑,要看到革命的力量,要看到抗日戰(zhàn)爭的光明前途。3、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①“埋頭苦干的人”:指為中國發(fā)展努力實干的廣大勞動人民,也指歷史上那些科學家、文學家等。如:司馬遷、李時珍、徐霞客……近現代有:“三錢”、王進喜、南仁東、袁隆平等為中國發(fā)展進步做貢獻的人。②“拼命硬干的人”:指歷史上起義反對封建統治和抵御外侮的英雄人物。如:陳勝、吳廣、岳飛、文天祥、李自成、洪秀全、鄧世昌、戚繼光……近現代有:毛澤東、周恩來、黃繼光、等革命者。③“為民請命的人”:指為人民疾苦而呼告的人。如:屈原、海瑞、包拯、杜甫、范仲淹、白居易、康有為、梁啟超、李大釗、魯迅……近現代有:焦裕祿、孔繁森、任長霞等。④“舍身求法的人”:指歷盡艱險,探求真理的人。如:王陽明、玄奘、鑒真、譚嗣同、李大釗……近現代有:毛澤東、鄧小平、華羅庚、湯飛凡(“中國疫苗之父”)、屠呦呦等。4、你怎樣理解魯迅先生在文中反復提出的“中國的脊梁”?在當時有什么意義?“中國的脊梁”是指腳踏實地地為民族的進步而奮斗的人們,他們是使中國挺立起來的“脊梁”,他們往往來自下層或代表著廣大民眾的利益。當時國民黨到處散布悲觀論調,廣大民眾也因“中國的脊梁”總被摧殘,被抹殺,而看不到光明。魯迅反復贊揚“中國的脊梁”,可以鼓舞斗志,增強中國人的自信力。(三)論證方法1.作者從駁論入手,又駁又立,緊密結合。課文先直接反駁對方錯誤論點,是駁論。緊接著再間接反駁錯誤論點,從正面立論,從而使對方論點不攻自破。2.駁論證:對方的論據根本推不出敵方的論點,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出了問題,論點的正確性就有問題。先承認對方論據是事實,然后順著對方論據分析,得出信“地”、信“物”、信“國聯”都是他信力,而非自信力;求神拜佛則是自欺力,也非自信力,所以他們失掉了“他信力”,發(fā)展著“自欺力”。3.立論點: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舉例論證:從古至今有“中國的脊梁”。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四)語言特點:1、語言凝練,尖銳犀利(1)兩年以前,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著國聯,也是事實;現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國聯,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卻也是事實。“總”讓人看到國民黨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時的洋洋自得,同時“總”又寫出夸耀者的底氣不足;“只”是抓救命稻草時的“執(zhí)著”,仰人鼻息之狀躍然紙上;“一味”則是深陷而不能自拔,沉迷于其中的滋味因而也不愿自拔。這三個詞準確地寫出了國民黨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的事實,充滿了嘲諷意味。(2)自欺’也并非現在的新東西,現在只不過日見其明顯,籠罩了一切罷了。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污蔑?!盎\罩”準確、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這種思潮像毒霧一樣禁錮著人們的頭腦,并蔓延到了各個領域?!叭欢北硎巨D折,滿腔熱情地歌頌了“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由直接反駁轉向正面立論,提出論點?!昂喼薄睒嗣髯髡邔Α爸袊藳]有失掉自信力”的觀點確信無疑。語言犀利,表達了作者的激憤之情。2、巧用修辭,形象貼切:(1)仿詞:“他信力”“自欺力”“他信力”:信地,信物,信國聯,都沒有相信過自己。對國聯失望,失掉的就是“他信力”?!白云哿Α保呵笊癜莘?,麻醉自己。一味求神拜佛,發(fā)展的是“自欺力”。作用:運用了仿詞的修辭手法,增添了諷刺的效果,生動地刻畫了悲觀論者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可悲形象。(2)比喻: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爸邸保罕扔鹘y治階級欺騙性宣傳;“筋骨和脊梁”:比喻氣節(jié)、操守、人格、品質;“狀元宰相”:比喻國民黨反動政客和御用文人;“地底下”:比喻處于地下斗爭的各種革命力量。這句話含義豐富,說明反動派及其御用文人的文章是荒謬的,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觀察,以辨是非。這樣的結尾,既總結了全文,又恰與文章開頭的“公開的文字”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3)排比:兩年以前,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著國聯,也是事實;現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國聯,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卻也是事實。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六、《懷疑與學問》(一)文章內容1、結構思路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論點: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第二部分(3~5):論證第一個分論點:懷疑是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匾襟E。第三部分(6):論證第二個分論點: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2、分論點1:懷疑是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仨毑襟E。3段: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證據,其來源是親眼所見和傳說。4段:我們對于傳說的話,要有懷疑精神。懷疑精神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5段:我們對于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懷疑”、“思索”、“辨別”,那書、那學問才是自己的。3、分論點2: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首先提出“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的觀點,然后從反正兩方面說理闡述了為什么;接著列舉清代大文學家戴震疑《大學》的事例,引用法國哲學家迪卡兒的名言,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后總結:從一切學問家做學問到科學的新發(fā)明、哲學的新理論,美術的新發(fā)明等學術領域,人類文化的進步都要求我們有懷疑的精神。4.論證思路文章開頭兩段引用我國古代兩位著名學者的話,提出中心論點;第3-5段先從消極方面論證:懷疑是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仨毑襟E。第3、4段說要有懷疑精神,對于傳說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第5段擴展開去,提出“對于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思索與辨別,不可盲從迷信”。第6段再從積極方面論證: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二)主題思想1、本文論述了學者先要會疑,學則須疑的觀點,強調了懷疑精神在治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學者應有懷疑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2、“懷疑精神”的內涵到底是什么?它對做學問有什么重要意義?(1)懷疑精神的內涵:對于傳說中的話,都要事前思索,不隨便輕信,都要經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這樣就不會盲從和迷信,這也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2)懷疑精神的意義:懷疑精神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是做學問的前提。不僅是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仨毑襟E,也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三)論證方法1、道理論證?!皩W者先要會疑?!薄填U?!霸诳梢啥灰烧撸辉鴮W;學則須疑?!薄獜堓d孟子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也就是教我們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法國的大哲學家笛卡兒也說:“我懷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學就建設在對于萬事萬物的懷疑和明辨上。作用:引用古今中外著名學者的話作為論據,有力地說明了懷疑精神在學問方面的作用,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2、舉例論證(1)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消息,說得如何兇險,那便是別人的傳說,不一定可靠。運用舉例論證的方法,列舉了國難危急時口頭消息的事例,具體地證明了別人的傳說不一定可靠,增強文章的說服力。(2)我們聽說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問:這是誰說的話?最先見于何書?書是何時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們又聽說「腐草為螢」,便要問:死了的植物如何會變飛動的甲蟲?有什么科學根據?運用舉例論證的方法,列舉了三皇五帝、腐草為螢等事例,具體地論證了懷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的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3)清代的一位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朱子的《大學?章句》,便問《大學》是何時的書,朱子是何時的人。塾師告訴他《大學》是周代的書,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問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運用舉例論證的方法,列舉了戴震懷疑朱子的事例,具體地論證了在不斷的發(fā)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發(fā)展起來的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3、對比論證(1)我們對于傳說的話,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我們信它,因為它“是”;不信它,因為它“非”。(2)我們對于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經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以后,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否則便是盲從,便是迷信。(3)對于別人的話,都不打折扣地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治學。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fā)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的發(fā)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發(fā)展起來。(四)品讀語言1、我們對于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經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以后,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懷疑”“思索”“辨別”這三步驟能否前后對換?為什么?不能。因為這三個步驟是依照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先對事物產生懷疑,再進一步思索疑點,辨明正確與錯誤,所以前后順序不能對換。2、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要抱懷疑的態(tài)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生。(1)開頭的“一切”是否太絕對了?對此,你怎么看?“一切”強調所有的學問家做學問都要有懷疑精神?!耙磺小敝邪藦娬{和加重的意味。準確強調了“懷疑”對“學問”的重要作用。(2)這段文字中有四個“常?!遍_頭的短句,它們的順序是否可以任意調整?為什么?順序不能調整。四個帶有“常?!钡亩叹洌瑥摹皯岩伞钡健稗q論”到“評判”到“修正”體現了認知事物的規(guī)律,構成了逐層深入,步步遞進的關系,體現出從懷疑到修正的治學過程,語言表達嚴謹,邏輯性很強。3、若使后之學者都墨守前人的舊說,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fā)明,一切學術停滯,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學術”和“文化”這兩個詞能互換嗎?不能互換。因為“學術”是人類眾多的“文化”活動中的一種,“一切學術停滯,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是從部分說到整體,互換位置后就講不通了。七、《談創(chuàng)造性思維》(一)內容理解1、結構層次。(第1—3段):引出論題“創(chuàng)造性思維”,強調“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性。(第4—8段):論述創(chuàng)造性思維所必需的基本素質。(第9—12段):論述人人都具有創(chuàng)造力。(第13段):得出結論,任何人都擁有創(chuàng)造力,要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斷探求,做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2、全文論證思路。文章開頭以一道圖形選擇題引入,通過對不同答案的分析,自然而巧妙地引出論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然后論述創(chuàng)造性思維必備的條件:有淵博的學識、活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接著指出每個人都有創(chuàng)造性,區(qū)別在于留意細小想法。最后得出結論:任何人都擁有創(chuàng)造力,成為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要保持好奇心,探求新思路和相信小靈感。3、論述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必備條件。(1)采用設問方法,用一個問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引出下文的論述;(2)引用他人的回答,揭示創(chuàng)造性思維必需具備的條件:①有淵博的知識——知識是形成新創(chuàng)意的素材;②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意識;③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3)舉了兩個事例:谷登堡發(fā)明印刷機和排版術,羅蘭·布歇內爾發(fā)明交互式乒乓球電子游戲,證明“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意識”。4、以一道圖形選擇題引入,通過對不同答案的分析,自然而巧妙地引出論題:創(chuàng)造性思維。作用:新穎別致,吸引讀者閱讀興趣;自然而巧妙地引出論題:創(chuàng)造性思維;作為事實論據證明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性。(二)主題思想1、本文由一個選擇題入手,闡述什么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及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號召人們堅信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斷探求,成為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2、觀點:要相信任何人都擁有創(chuàng)造力。不斷積累知識;經常保持好奇心,運用所得的知識,去探求新思路;并且鍥而不舍地把它發(fā)展下去,一定會成為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三)論證方法1、道理論證:某心理學專家小組以實際從事創(chuàng)造性工作的人與不從事此類工作的人為對象進行了調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結論:'富于創(chuàng)造力的人,認為自己具有創(chuàng)造力;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人,不認為自己具有創(chuàng)造力。引用心理學專家小組的調查研究結論作為論據,有力地說明了人人都具有創(chuàng)造力,關鍵是要自信并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2、舉例論證:谷登堡將葡萄壓榨機和硬幣打制器組合起來,發(fā)明了印刷機和排版術。羅蘭·布歇內爾把電視接收器作為試驗對象,發(fā)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電子游戲,從此開始了游戲機的革命。舉了兩個事例:谷登堡發(fā)明印刷機和排版術,羅蘭·布歇內爾發(fā)明交互式乒乓球電子游戲,具體有力地證明創(chuàng)造性思維要“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意識”。3、對比論證認為'我不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當中,有的覺得創(chuàng)造力僅僅是貝多芬、愛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亞他們的,從而進行自我壓制。不言而喻,在創(chuàng)造的宇宙里,這些人是光輝燦爛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便是他們,也并非輕而易舉就能獲得如此非凡的靈感。相反,這種非凡的靈感,往往產生于這樣的過程:關注極其普通、甚至一閃念的想法,并對它反復推敲,逐漸充實。使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把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與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人進行對比,突出強調了人人都具有創(chuàng)造力,關鍵是要自信并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的觀點。(四)語言特點:準確嚴密1.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便是他們,也并非輕而易舉就能獲得如此非凡的靈感?!按蠖鄶怠币辉~強調了獲得靈感多數情況下并非輕而易舉,但也有輕而易舉獲得靈感的時候。這一詞語體現了議論文語言的嚴密性。2.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總是”強調了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能夠長時間的、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如果刪去了就沒有強調的意味,表示的范圍也不明確。3.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真正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知識?!罢嬲P鍵”強調了“如何運用知識”是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最重要的必需的要素,如果刪去,則表明該要素是一般的,無突出強調的效果。4.區(qū)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chuàng)造力,主要根據之一是,擁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爸弧北硎緟^(qū)分一個人是否具有創(chuàng)造力,除了這一根據之外,還有別的根據,如果刪去,就顯得太絕對,體現不了議論文語言的嚴密性。八、《創(chuàng)造宣言》(一)內容理解1、結構層次。第一部分(1~4):引出論題:教育者要接過創(chuàng)造主未完成的工作,繼續(xù)創(chuàng)造。第二部分(5~11):作者駁斥了幾種不能“創(chuàng)造”的錯誤觀點,并得出“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的結論。第三部分(12~15):以東山樵夫為例,指出創(chuàng)造要從點滴做起,要讓創(chuàng)造之神常駐心中。第四部分(16):發(fā)出創(chuàng)造宣言,表達獻身創(chuàng)造的強烈愿望。2、全文論證思路首先引出論題:教育者要接過創(chuàng)造主未完成的工作,繼續(xù)創(chuàng)造;然后列舉事例,批評一些人的錯誤看法,指出“處處”“天天”“人人”皆可創(chuàng)造;進一步以東山樵夫為例,指出創(chuàng)造要從點滴做起,要讓創(chuàng)造之神常駐心中;最后一段借羅丹的話,發(fā)出創(chuàng)造宣言,激勵人們用自己的汗、血、熱情去創(chuàng)造。(二)中心思想1、本文通過運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對五種“不能創(chuàng)造”的錯誤觀點進行有力的批駁,從而得出了“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的結論。強調創(chuàng)造是人類發(fā)展的強大推動力,激勵我們發(fā)掘潛能,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2、觀點: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創(chuàng)造要從點滴做起,要讓創(chuàng)造之神常駐心中。3、創(chuàng)造宣言: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chuàng)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就能開創(chuàng)造之花,結創(chuàng)造之果,繁殖創(chuàng)造之森林。(三)論證方法1、比喻論證。(1)作者用“東山樵夫”喻指沒有創(chuàng)造之心的教師,以樹苗茅草喻指學生,指沒有創(chuàng)造之心的教師,既不能發(fā)現學生的價值,也不能給予他們更好的指導,最后只會毀滅他們。運用比喻論證,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說明了喪失創(chuàng)造力的可悲下場,從反面論述了中心論點:要迎接創(chuàng)造之神住在他的心里。(2)在一個集體當中,每一個活人之塑像,是這個人來一刀,那個人來一刀,有時是萬刀齊發(fā)?!钊说乃芟窈痛罄硎乃芟裼幸稽c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對,可以萬像同毀;刀法如果用得對,則一筆下去,畫龍點睛。運用比喻論證,“刀法”比喻教育方法;“萬像”比喻眾多教育對象;“畫龍點睛”比喻使眾多教育對象成才。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說明了教育者要創(chuàng)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創(chuàng)造理論和創(chuàng)造技術。2、舉例論證五種錯誤觀點:①環(huán)境平凡,不能創(chuàng)造;②生活單調,不能創(chuàng)造;③年紀太小,不能創(chuàng)造;④太無能了,不能創(chuàng)造;⑤陷入絕境,不能創(chuàng)造。作者分別列舉了多個反例來反駁這五種觀點:平凡無過于白紙、石頭,但八大山人揮毫畫幾筆便成為一幅名貴的杰作,“飛帝亞斯”“米開朗基”能用石頭雕成不朽的塑像;單調無過于監(jiān)牢、沙漠,但是許多偉大的文學作品誕生于監(jiān)牢,法國企業(yè)家能在沙漠中挖出“蘇彝士運河”;“莫扎爾特”“愛迪生”幼時可以成才;“魯鈍的曾參”傳了孔子的道統,“不識字的慧能”成為禪宗南宗創(chuàng)始人;“遭遇八十一難之玄奘”取得佛經,“哥倫布”“莫扎爾特”無不是在絕境中成就偉業(yè)的。這些事例涉及古今中外、多個領域,具有說服力,道理又講得充分,澄清了人們的錯誤認識,自然駁倒對方觀點,從而得出結論。3、道理論證慧能說:“下下人有上上智。歌德說:“沒有勇氣一切都完。”古語說:窮則變,變則通。羅丹說:“惡是枯干?!币谩拿宰鳛檎摀?,有力地論證了……的觀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四)語言特點:作為演講稿,語言具有號召力1、運用排比。單調無過于坐監(jiān)牢,但是就在監(jiān)牢中,產生了《易經》之卦辭,產生了《正氣歌》,產生了蘇聯的國歌,產生了《尼赫魯自傳》。單調又無過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蘇彝士運河,把地中海與紅海貫通起來。單調又無過于開肉包鋪子,而竟在這里面,產生了平凡而偉大的平老靜。遭遇八十一難之玄奘,畢竟取得佛經;糧水斷絕,眾叛親離之哥倫布,畢竟發(fā)現了美洲;凍餓病三重壓迫下之莫扎爾特,畢竟寫出了《安魂曲》。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豐富了文章內容,增強了語言氣勢和感染力,具體有力地論證了觀點。2、運用短句有人說:山窮水盡,走投無路,陷入絕境,等死而已,不能創(chuàng)造。一根樹苗如此想,兩根樹苗如此想,三根樹苗如此想,久而久之成趨向,便接二連三地,一天一天地,聽到有樹苗對樵夫說:“老人家,你愿意帶我到東山去玩一玩嗎?”汗干了,血干了,熱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無意于創(chuàng)造。急促有力,節(jié)奏感強,具有鼓動性、號召力。3、運用比喻當英雄無用武之地,他除了大無畏之斧,還得有智慧之劍,金剛之信念與意志,才能開出一條生路。像屋檐水一樣,一點一滴,滴穿階沿石。點滴的創(chuàng)造固不如整體的創(chuàng)造,但不要輕視點滴的創(chuàng)造而不為,呆望著大創(chuàng)造從天而降?;钊说乃芟窈痛罄硎乃芟裼幸稽c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對,可以萬像同毀;刀法如果用得對,則一筆下去,畫龍點睛。說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化枯燥為生動,化抽象為形象。4、反問、呼告蠶吃桑葉,尚能吐絲,難道我們天天吃白米飯,除造糞之外,便一無貢獻嗎?創(chuàng)造之神!你回來呀!……你不能放棄你的責任。只要你肯回來,我們愿意把一切——我們的汗,我們的血,我們的心,我們的生命——都獻給你。當你看見滿山的樹苗在你監(jiān)護之下,得到我們的汗、血、心、生命的灌溉,一根一根地都長成參天的大樹,你不高興嗎?創(chuàng)造之神!你回來呀!充滿激情,增強了演講的感染力,表達了作者的渴望創(chuàng)造的強烈愿望。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一、《談讀書》(一)文章內容第一層:(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過且過知”)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
(1)先正面說讀書有三種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長才。
(2)后反面指出讀書的三種偏向:惰、矯和學究。第二層:(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始能無知而顯其有知)闡述讀書的方法。第三層:(讀史使人明智—結尾)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各種缺陷。(二)主題思想這篇隨筆采用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論述了讀書的正確目的、讀書的正確方法以及讀書的重要作用,告訴人們要以正確的態(tài)度和方法讀書,指出了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彌補精神上的缺陷,激勵人們認真讀書、完善自我,對青少年讀書學習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三)論證方法1.運用比喻論證。例如,用“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來說明讀書對人的天賦的作用。這樣寫,生動形象,通俗易懂。2.運用對比論證。正面說了,再從反面來說,使說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的開頭從正面論說了讀書的目的,接著從反面說了讀書的三種偏向。(四)品讀語言排比句式,富有文采。例如,“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魚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于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于處世判事之際”就運用了排比句式,是文章所要說明的道理十分顯豁,讀起來富有氣勢,從而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二、《不求甚解》(一)結構思路第一部分——樹靶子(亮敵論)(1)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第二部分——駁論點(做分析)①(2-4):從“不求甚解”的出處入手,全面分析了陶淵明的讀書態(tài)度,指出“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②(5-6):提出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tài)度可取,并舉例加以說明。③(7-8):全面解釋“不求甚解”,指出讀書不是死摳字眼兒,不因某一局部而放棄整體。第三部分——下結論(亮觀點)(9)提出觀點,強調重要的書要反復讀(二)主題思想這篇雜文全面解釋了陶淵明“不求甚解”的原話,揭示了其中的兩層含義,并以此為根據,對曲解“不求甚解”的觀點進行了否定。在批駁過程中闡述讀書的要訣在于會意,讀書要虛心,重要的書要反復閱讀,才能真正領會其實質的正面主張。(三)論證方法1.運用引用論證。引用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論題,并加以分析,提出論點;引用陸象山的語錄,強調不因小失大,再次論證“不求甚解”。2.運用舉例論證。以普列漢諾夫為例,從反面論證讀書一定要虛心,不要死摳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實質。以諸葛亮為例證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讀書人。3.運用對比論證。普列漢諾夫和諸葛亮就是正反對比。(四)品讀語言1.平易親切的語言風格:文章采用了平易近人的語言,語氣親切,使得讀者在閱讀時感到輕松和舒適。這種語言風格有助于拉近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使讀者更容易產生共鳴。2.簡約而生動的用語:作者在表達時,避免了復雜的詞匯和冗長的句子,而是采用了簡潔明了的表達方式。同時,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寫,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三、《山水畫的意境》(一)文章內容1.引入與概念解釋:第1段提出核心概念“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并簡要解釋意境的含義,即景與情的結合。2.詳細論述獲得意境的方法:第2-4段中,作者詳細闡述了獲得意境的方法。這包括仔細觀察對象,深刻認識對象,從而產生強烈、真摯的思想感情。然后,將這種思想感情與畫作結合在一起,將對象的精神實質表現出來,從而形成意境。3.進一步闡述畫面要素:第9-10段中,作者指出畫面不僅需要意境,還需要意匠,即表現方法、表現手段的設計。這表明即使有了意境,也需要通過恰當的表現技巧來具體化,否則意境也難以完全傳達。(二)主題思想課文主要論述了“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的觀點,并介紹了獲得意境的方法,即先要仔細觀察對象,深刻認識對象,從而產生強烈、真摯的思想感情。然后將這種思想感情與畫作結合在一起,苦心經營意匠,將對象的精神實質表現出來,從而形成意境。(三)論證方法1.道理論證:文章通過引用古代詩人如李白、毛主席的詩句,以及齊白石畫蝦的例子,來闡釋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強調山水畫不僅僅是自然的描繪,更是情感和思想的傳達。2.舉例論證:通過具體的歷史事件和現代觀察例子,如荊浩在太行山上長期觀察松樹的故事,來說明只有通過深入的觀察和長期的體驗,才能真正捕捉到自然的精髓,從而創(chuàng)造出具有深刻意境的山水畫。3.正反對比論證:通過比較那些只進行了短暫觀察和隨意涂鴉與那些深入觀察和精心創(chuàng)作的作品,文章突出了深入觀察和真摯情感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性。(四)課后習題1、默讀課文,說說作者為什么認為“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意匠與意境是什么關系。參考答案:作者認為,意境是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最重要的問題”,是景與情的結合。山水畫不是對“地理、自然環(huán)境的說明和圖解”,“更重要的還是表現人對自然的思想感情”,因而是山水畫的靈魂。一個山水畫家,對所描繪的自然景物,“一定要有強烈、真摯、樸素的情感”;木然地畫畫,對外物“沒有深刻感受”,筆下的事物都會成為“死的標本”,缺乏情趣,沒有畫意,自然感動不了人。意匠和意境是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兩個關鍵問題?!耙饨臣幢憩F方法、表現手段的設計,簡單地說,就是加工手段”,“為了傳達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計想辦法”,就需要意匠,“有了意境,沒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2、本文探討山水畫的意境,卻多以詩詞為例;行文中,還引用了一些人們耳熟能詳的語句。分別找出來,并說說它們的作用和表達效果。參考答案:(1)引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和毛澤東《十六字令三首》,旨在具體闡釋藝術作品是如何通過寫景充分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從而創(chuàng)造出意境的。這些詩詞大家耳熟能詳,有景物描寫,景與情融合無間,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2)引用古人“緣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說明古人在景物描寫中融會個人感情的寫作手法,對意境進行闡釋。引用名句,既有較強的說服力,同時又使得行文典雅,富有知識性。(3)引用毛澤東《沁園春·雪》,旨在證明藝術家寫詩、作畫,都會站得高于現實,因而更能全面深入認識現實。這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詩詞,以此為例具有典范性;同時,引用領袖的詩詞,既符合當時的社會形勢,又貼近現實,富有時代性。(4)引用四川人對于四川景物的概括(峨眉天下秀,夔門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漯河食品職業(yè)學院《公共關系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汕頭交通運輸從業(yè)資格證怎樣考試
- 2024年新三板股份購買合同專業(yè)模板版B版
- 2024年二零二四年度鐵藝大門安裝與保養(yǎng)服務合同3篇
- 2025年恩施貨運從業(yè)資格證考試題庫
- 2024年標準水泥穩(wěn)定碎石層施工合作合同一
- 2024年度特色小鎮(zhèn)商品房買賣合同GF-01713篇
- 2024年建筑腳手架租賃及保險合同標準范本版B版
- 兒童生長發(fā)育診所醫(yī)生招聘合同
- 城市防毒施工合同
- 國開2023年春《人文英語4》機考網考期末復習資料參考答案
- DB3716-T 27-2023鄉(xiāng)鎮(zhèn)級應急物資配備指南
- 員工食堂承包合同、考核細則、考核評分表
- 小學生相聲劇本(10篇)
- 2023-2024學年山東省膠州市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期末自測測試題
- 人力資源專員招聘筆試題
- LY/T 1646-2005森林采伐作業(yè)規(guī)程
- GB/T 7531-2008有機化工產品灼燒殘渣的測定
- GB/T 19963.1-2021風電場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guī)定第1部分:陸上風電
- GB/T 13586-2006鋁及鋁合金廢料
- 二年級上冊數學試題-應用題復習6-人教新課標(2014秋)(無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