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桃花源記》三年中考試題+模擬題(學生版+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4/29/wKhkGWdmCJCAGvGPAAH244nnvkQ605.jpg)
![2025年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桃花源記》三年中考試題+模擬題(學生版+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4/29/wKhkGWdmCJCAGvGPAAH244nnvkQ6052.jpg)
![2025年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桃花源記》三年中考試題+模擬題(學生版+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4/29/wKhkGWdmCJCAGvGPAAH244nnvkQ6053.jpg)
![2025年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桃花源記》三年中考試題+模擬題(學生版+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4/29/wKhkGWdmCJCAGvGPAAH244nnvkQ6054.jpg)
![2025年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桃花源記》三年中考試題+模擬題(學生版+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4/29/wKhkGWdmCJCAGvGPAAH244nnvkQ605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桃花源記》三年中考真題+模擬題(學生版)
[2022?廣西河池?中考真題】
文言文閱讀。
【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
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
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
交通,雞犬相聞。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家,
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往,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六一居士初謫①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②之之,則
又更號六一居士。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目:“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
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笨腿眨骸笆菫槲?/p>
一爾,奈何?”居士日:“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也?”客笑日:
“子欲逃名③者也?而屢易④號。此莊生所謂畏影而走也日中者也;余將見子疾走大
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本邮咳眨骸拔峁讨豢商樱灰灾虿槐靥右?;吾為
此名,聊以志吾之樂爾?!?/p>
(節(jié)選自歐陽修《六一居士傳》)
【注釋】①謫:貶謫。②潁水:地名。③逃名:不求名聲,避名而不居。④易:改換。
(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便妻還家(同“邀”,邀請)
B.未果,京病終(尋找)
C.則又童號六一居士(改變)
D.而屢易號(多次)
(2)下列各項中“之”的意義和用法不同于他三項的一項是()
A.忘路之遠近B.老于此五物之間
C.吾固知名之不可逃D.以志吾之樂爾
(3)下列對【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構(gòu)思精巧,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敘述了一個曲折有致、神秘虛幻
的故事。
B.【乙】文中“醉翁”和“六一居士”都是歐陽修的號,前者用于他在滁州知州時,后者
用于他準備退休定居穎水之后。
C.【甲】文桃花源中人物熱情好客,短短的“不足為外人道也”幾個字卻能表現(xiàn)出桃花源
人淳樸、謙遜、不喜張揚的品質(zhì)。
D.【甲】【乙】兩文都表現(xiàn)出對恬淡閑適、怡然自得美好生活的向往,【甲】文通過敘述
故事,虛構(gòu)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乙】文采用主
客間答的形式,詼諧、幽默地表達對即將到來的退休后閑適生活的向往。
(4)把【甲】【乙】兩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②是為五一爾,奈何?
(5)【甲】文中最能體現(xiàn)【乙】文作者所向往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乙】文中歐陽
修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況下將自己的號更改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o(兩空
均用原文填空)
[2022?廣西貴港?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
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
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
交通,雞犬相聞。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家,
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往,
尋向所志,遂述,不復得路。
(節(jié)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
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數(shù)十步,合營溪②。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
盤屈,不可名狀。清流融石,泅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此溪若在山野,則宜
逸民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③,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已來,無人賞愛,
徘徊溪之,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④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形勝。為
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蹄懯?,彰示來者。
(選自元結(jié)⑥《右溪記》)
【注】①道州:州名。②營溪:河流名。③人間:與前文“山野”對應,指有居民的地
方。④俾(bi):使。⑤元結(jié)(719-772),唐代文學家,曾兩度出任道州刺史,后因
不愛官場生活而棄官歸田。
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漁人甚異之又數(shù)刀斃之(《狼》)
B.見漁人,乃大驚去后乃至(《陳太丘與友期行》)
C.而置州已來而不知人之樂(《醉翁亭記》)
D.為溪在州右士卒多為用者(《陳涉世家》)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率萋字邑人來此絕境B.先帝不以臣童副(《出師表》)
C.徘徊溪之,為之悵然D.親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的句子。
(1)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2)刻銘石之,彰示來者。
4.請結(jié)合【甲】文說一說,桃花源百姓的生活狀態(tài)是怎樣的?
5.【甲】【乙】兩文都描寫了自然景色,分別表達作者對現(xiàn)實社會怎樣的情感?
[2022?四川內(nèi)江?統(tǒng)考中考真題】
閱讀《桃花源記》,完成下面小題。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
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彈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
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
交通,雞犬相聞。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家,
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往,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下面句子中,對加點詞語的解釋看夜的一項是()
A.欲為林(盡)B.阡陌女施(交錯相通)
C.便妻還家(同“邀”,邀請)D.處處患之(記號)
2.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土地平曠,屋舍儼泰公欣裝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B.九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當立者辦公子扶蘇
C.太守即遣人隨往真無馬邪
D.聞之,欣然規(guī)往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3.下面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木定福的一項是()
A.文章語言精練、多用短句,文中有些語句盛新圖定為成高,活躍在現(xiàn)代漢語中,如
“世外桃源”“豁然開朗”等。
B.“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中的“黃發(fā)”“垂髯”用借代手法,用“黃發(fā)”代指青
年,“垂髻”代指孩子。
C.文章既具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又具有真實感人的寫實力量。二者在文中相得益
彰,交融得天衣無縫。
D.文章講述了一個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林、探訪桃花源、離開桃花源后再次尋訪而不得的故
事,借此表達了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4.翻譯下面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2021?重慶?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
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
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
交通,雞犬相聞。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家,
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往,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便舍船屋套儼然
B.尋向所志便扶向路
C.桑竹之窟窟予作文以記之
D.不足另外人道也為抵,為嶼,為堪,為巖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而的句子。
(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和寫法分析本國的一項是()
A.文章以漁人行蹤為線索,敘述了發(fā)現(xiàn)桃源、做客桃源、離開桃源、再訪桃源的過
程。
B.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細節(jié),突出桃源人真誠淳樸、熱情好客的民風。
C.文章結(jié)尾寫劉子驥“欣然規(guī)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記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D.文章描述了一個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對黑暗現(xiàn)實的批判。
4.選文中的桃源人與鏈接材料中的滁人都過之了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的生活,但形成
的原因各有不同,試簡述。
【鏈接材料】
滁①于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自唐失政,海內(nèi)分裂,豪杰并起而爭。今②滁
介江淮之間,民安于喊畝衣食,以樂生送死久而孰知之④之功德,休養(yǎng)生息,涵煦⑤于
百年之深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豐樂亭記》)
【注】①滁:滁州。②今:北宋。北宋結(jié)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戰(zhàn)亂。③樂生送死:百姓活
著時能快樂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之:皇之。⑤涵煦:滋潤化育。
12022?廣西?統(tǒng)考中考真題】
時光里的陶淵明
飲酒(五)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
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
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
交通,雞犬相聞。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肴,悉如外人。黃發(fā)垂臂,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凄字邑人來此屆建,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元,魏晉。此人——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家,
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往。
尋向所志。遂速,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陶潛傳(節(jié)選)
陶潛,字元亮,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①。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xiāng)鄰之所
貴。
素簡貴,不私事之官??で捕洁]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
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義即二壬解印去縣及賊《歸去耒》。
(出自《晉書》)
【注】①屬文:作文章。
1.下面對《飲酒》(五)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以草廬開篇,敘免除喧擾的歸田生活,起筆舒緩,“在”一“無”,轉(zhuǎn)折有勢。
B.三四句巧用設問,轉(zhuǎn)換敘事角度發(fā)問,頗富情趣,答語精煉,一語中的,超凡脫
俗。
C.以“采菊”“見山”造悠然之境,寄情山水,投身自然,物我分離,不工而工。
D.全詩集敘事、議論、繪景于一體,自然理趣與個人志趣相映,言有盡而意無窮。
2.下面對《桃花源記》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漁人“緣溪行”拉開故事序幕,溪水通幽、桃林奇美,為桃花源的出現(xiàn)自然鋪墊。
B.“皆嘆惋”意蘊豐厚,從中感受到漁人所說的與桃花源內(nèi)的生活相比,差異巨大。
C.漁人辭別桃花源后,得船并循來時路而返,這與漁人入桃花源的情節(jié)形成照應。
D.作者通過真實存在的桃花源,寄托政治理想,反映美好愿望,筆多曲致,富有波
瀾。
3.用“/”給《陶潛傳》(節(jié)選)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義熙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
4.現(xiàn)代漢語和古代漢語有著繼承與發(fā)展的關(guān)系,時殊世異,有些詞語沿用至今,但詞
義已發(fā)生變化。請寫出《桃花源記》中加點詞語的古今義。
詞
古義今義
語
妻①
對已婚男子配偶的稱呼
子
絕②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境
無④連詞,表示在任何條件下結(jié)果都不會改
論變
5.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2)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
6.《桃花源記》三處出現(xiàn)過歷史時間名詞,即“晉太元中”“自云先世避秦時亂”“乃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請聯(lián)系之下文,分別說說它們在文中的作用。
7.時光流轉(zhuǎn),四季更迭,古往今來,陶淵明備受推崇,成為跨越時代的“大家”。唐
朝的李白、杜甫、孟浩然,宋朝的蘇軾、歐陽修、朱熹,現(xiàn)代的魯迅、朱光潛等都言
之諄諄。請聯(lián)系以之詩文,探究陶淵明受推崇的原因。
[2022-之海松江?一模】
閱讀下列詩文,完成各題
【甲】
石壕吏(節(jié)選)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成。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老長已矣!室
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乙】
___________(節(jié)選)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
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言所聞,背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家,皆出酒食。
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丙】
子奇治阿
子奇年十六,齊君使治阿久既行,齊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目:“子奇必能治阿。
共載皆白首②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決③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鑄庫兵以作耕
器,出倉縻以濟貧窮,阿縣大治。魏聞童子治邑,庫無兵,倉無粟,乃起兵擊之。阿人父
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戰(zhàn),遂敗魏師。
【注】①阿:地名,今山東阿縣。②白首:老年人。③決:決斷(改事)。
1.甲詩的作者是(人名),乙節(jié)選語段出自課文《》。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1)遣徒追()(2)鑄庫賓以作耕器()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余人各復延至家。
4.對文中劃線句翻譯正確的一項()
A.走出糧倉去救濟貧窮的百姓,全面治理阿縣。
B.走出糧倉去救濟貧窮的百姓,阿縣十分安定。
C.拿出糧倉里的糧食來救濟貧窮的百姓,阿縣十分安定。
D.拿出糧倉里的糧食來救濟貧窮的百姓,全面治理阿縣。
5.甲詩控訴了,乙文描繪了的淳樸風尚,丙文展現(xiàn)了子奇
治阿的才華。
6.下列對之述詩文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有吏夜捉人”反映了當時官民之間的緊張關(guān)系。
B.“不足為外人道也”體現(xiàn)了村中人對外人的排斥。
C.“共載皆白首”暗示阿縣年輕人起初不歡迎子奇。
D.之述詩文都意在表現(xiàn)戰(zhàn)爭對普通百姓生活的影響。
7.甲詩“”的行為和乙文“”的舉措,都表現(xiàn)了百姓對戰(zhàn)爭的恐
懼和厭惡,但丙文又告訴我們的道理。
[2022?北京朝陽?統(tǒng)考二?!?/p>
閱讀《桃花源記》,完成下面小題。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
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炯住繚O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
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
交通,雞犬相聞。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疽摇看巳艘灰粸榫哐运劊試@惋。余人各復延
至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颈考翱は拢勌兀f如此。太守即遣人
隨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常用義全都不同的一項是()
A.芳草鮮美怡然自樂可愛者甚蕃
B.落英繽紛開張圣聽后遂無問津者
C.無論魏晉妻子邑人起坐而喧嘩者
D.阡陌交通犧牲玉帛先帝不以臣卑鄙
2.下列對文中畫線句的翻譯和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甲】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林。
翻譯:漁人對此非常詫異,繼續(xù)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
理解:夾著溪岸生長的桃花林,美不勝收,引發(fā)了漁人探尋的想法。
【乙】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翻譯: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他們,他們都很驚嘆。
理解:漁人講述自己進入桃花源的經(jīng)過,這令桃花源中的人驚嘆不已。
【丙】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翻譯:(漁人)到了郡城,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番經(jīng)歷。
理解:漁人離開桃花源后到了郡城,將自己做記號的事情告訴了太守。
3.之文和下面材料中的景色,充滿詩情畫意。請你結(jié)合相關(guān)語句,分別說說這些畫面
帶給你的感受。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孥一
小舟,擁囊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渤,天與云與山與水,之下一白,湖之
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選自張岱《湖心亭看雪》)
L2022?云南西雙版納?統(tǒng)考一?!?/p>
閱讀下面的成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
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冰缸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
交通,雞犬相聞。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屆建,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家,
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往,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節(jié)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
貞觀初,太宗德侍臣日:“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身,猶割股
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之治而下亂者。朕
每思傷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嚕欲以成禍。朕每思此,不敢縱逸?!敝G議大夫魏征對日:
“古者圣哲之主,皆以近取諸身,故能遠體諸物。昔楚聘詹何,問治國之要,詹何對
以修身之術(shù)。楚王又問治國何如,詹何曰:'未聞身治而國亂者。'陛下所明,實同
古義?!?/p>
(選自《貞觀政要》)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屋舍積察儼然:
(2)率妻子邑人來此桀璜絕境:
(3)太宗謂侍臣曰謂:
(4)皆由唔欲以成禍嗜: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未有身正而影曲,之治而下亂者。
3.【甲】文中明明漁人已經(jīng)“處處志之”了,為什么太守遣人“尋向所志”卻“不復
得路”?
4.【甲】文中的桃源人過之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乙】文中李世民在位期間天下大治,
被稱為“貞觀之治”,請根據(jù)選文分別簡述理由。
【2022?河南駐馬店?統(tǒng)考二?!?/p>
閱讀下面語段,完成小題。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
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
交通,雞犬相聞。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宣家,
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定為外人道也。”
(節(jié)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1.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意思軟相同的一項是()
A.阡陌交通然則北通巫峽通風報信
B.設酒殺雞作食衡于慮,而后作一鼓作氣
C.余人各復延室家每瑩晴初霜旦自始主終
D.不定為外人道也以中有京樂者豐衣定食
2.把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3.請結(jié)合選文第一段的內(nèi)容,分析語言特點。
4.選文中“不足為外人道也”和【鏈接材料】中“子知隱居之樂也?雖南面之君,未
可與易也”在表達的感情之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結(jié)合文意簡要闡述。
【鏈接材料】
郡守蘇軾,時從①賓佐僚吏往見山人;飲酒于斯亭而樂之。挹②山人而告之日:
“子知隱居之樂也?雖南面之君③,未可與易④也。《易》日:'鳴鶴在陰,子和之。'
《詩》曰:'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蓋為物,清遠閑放,超然于塵埃之外,故《易》
《詩》人以比賢人君子。”
(節(jié)選自蘇軾《放鶴亭記》)
【注釋】①從:帶著。②挹:同“揖”,作揖。③南面之君:帝王。④易:交換。
[2020?西藏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桃花源記
陶淵明
①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
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林。
②林盡水源,便得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
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
交通,雞犬相聞。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金皂,并怡然自樂。
③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委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
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
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④既出,得船,便扶高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
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⑤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5.下列對文中句子節(jié)奏的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A.武陵人/捕魚為業(yè)B.復行數(shù)/十步
C.自云/先世避秦時亂D.尋/病終
6.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漁人甚舁之
(2)黃發(fā)盛奢
(3)便要還家
(4)便扶向路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2)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8.漁人進入桃花源后,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請概括桃花源的美
好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2020?廣西百色市?中考真題】
閱讀下列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
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林。林盡水源,便得一
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
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中往
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家,
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往,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乙]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以不詳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
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
日;短褐穿結(jié)②,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
終。
贊日: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言茲若人之侍③也?銜
觴④賦詩,以樂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注]①造:往,至I」。②穿結(jié):打補丁。③?。和悾悇e。④觴:盛滿酒的酒杯。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芳草鮮美陶后鮮有聞
B.底出,得船盛克,公問故
C.由以為號焉未若柳絮由風起
D.期在必醉君與家君朝日中
10.下列對選文相關(guān)知識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選自東晉時期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初中階段我們還學過他的作品《飲
酒》(五)。
B.乙文畫波浪線文字的斷句劃分為“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C.甲文中“黃發(fā)”指老年人,“垂髯”指小孩;乙文中的“號”是別號,作者把“五
柳”作為自己的別號。
D.甲文的“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與乙文的“或置酒而招之”均為判斷句。
11.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漁人”行蹤是:發(fā)現(xiàn)桃花源一進入桃花源一做客桃花源一離開桃花源一再
尋桃花源。
B.乙文主要寫了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一是讀書,二是飲酒,三是寫文章。
C.甲、乙兩文的內(nèi)容都是虛構(gòu)的,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美好社會生活的向往。
D.甲、乙兩文以“記”和“傳”的形式行文,語言簡潔凝練,樸素自然,意蘊豐富。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②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桃花源記》三年中考真題+模擬題(教師版)
【2022?廣西河池?中考真題】
文言文閱讀。
【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
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
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
交通,雞犬相聞。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家,
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往,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六一居士初謫①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②之之,則
又更號六一居士。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目:“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
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笨驮唬骸笆菫槲?/p>
一爾,奈何?”居士日:“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也?”客笑日:
“子欲逃名③者也?而屢易④號。此莊生所謂畏影而走也日中者也;余將見子疾走大
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日:“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以知夫不必逃也;吾為
此名,聊以志吾之樂爾。”
(節(jié)選自歐陽修《六一居士傳》)
【注釋】①謫:貶謫。②潁水:地名。③逃名:不求名聲,避名而不居。④易:改換。
(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便妻還家(同“邀”,邀請)
B.未果,尋病終(尋找)
C.則又更號六一居士(改變)
D.而康易號(多次)
(2)下列各項中“之”的意義和用法不同于他三項的一項是()
A.忘路之遠近B.老于此五物之間
C.吾固知名之不可逃D.以志吾之樂爾
(3)下列對【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構(gòu)思精巧,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敘述了一個曲折有致、神秘虛幻
的故事。
B.【乙】文中“醉翁”和“六一居士”都是歐陽修的號,前者用于他在滁州知州時,后者
用于他準備退休定居穎水之后。
C.【甲】文桃花源中人物熱情好客,短短的“不足為外人道也”幾個字卻能表現(xiàn)出桃花源
人淳樸、謙遜、不喜張揚的品質(zhì)。
D.【甲】【乙】兩文都表現(xiàn)出對恬淡閑適、怡然自得美好生活的向往,【甲】文通過敘述
故事,虛構(gòu)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乙】文采用主
客間答的形式,詼諧、幽默地表達對即將到來的退休后閑適生活的向往。
(4)把【甲】【乙】兩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②是為五一爾,奈何?
(5)【甲】文中最能體現(xiàn)【乙】文作者所向往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乙】文中歐陽
修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況下將自己的號更改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兩空
均用原文填空)
【答案】
(DB
(2)C
(3)C
(4)①率領(lǐng)妻子兒女和同鄉(xiāng)人來到這個與外界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了。②這只是五個一,
怎么說‘六一'呢。
(5)遂與外人間隔;聊以志吾之樂爾。
【解析】
(DB.“未果,尋病終”的意思是:沒有實現(xiàn),不久后就病死了。尋:不久。
故選Bo
(2)本題考查文言虛詞。
A.之:助詞,的;
B.之:助詞,的;
C.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D之:助詞,的;
故選Co
(3)C.“'不足為外人道也'幾個字卻能表現(xiàn)出桃花源人淳樸、謙遜、不喜張揚的品質(zhì)”有
誤?!炯住课奶一ㄔ粗腥宋餆崆楹每汀辈蛔銥橥馊说酪病睅讉€字卻能表現(xiàn)出桃花源人不希
望外人來打擾他們的生活,也為后文再尋桃花源不得做鋪墊。
故選Co
⑷本題考查的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1)重點字詞:率,率領(lǐng)。妻子,指妻子、兒女。邑人,同縣的人。絕境。與人世隔絕的
地方。復,再,又。
(2)重點字詞:是,這;為,是。奈何,怎么說。
⑸本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把握。注意要求“兩空均用原文填空”
第一空:結(jié)合乙文“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之之,則又更號六一居士”可知,歐陽
修在政治之想擺脫憂勞煩擾,有急流勇退的思想。甲文“遂與外人間隔”最能體現(xiàn)。
第二空:結(jié)合“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以知夫不必逃也;吾為此名,聊以志吾之樂爾(我本
就知道名聲不可以逃脫,也知道我沒有必要逃避;我取這個名號,姑且用來記下我的樂趣
罷了)”可知,更改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聊以志吾之樂爾。
【參考譯文】:
【甲】東晉太元(公元376-396)年間,武陵有個人以捕魚為生。有一天他沿著溪水劃
船而行,忘記了路有多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兩岸的幾百步之內(nèi),中間沒有它
樹木,花草鮮嫩美麗,地之的落花繁多交雜,漁人對此感到非常詫異。他繼續(xù)向前行船,
想要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花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源頭,漁人發(fā)現(xiàn)了一座小山,山之有個小洞口,洞里面隱隱
約約透著點光亮。漁人便下了船,從洞口走了進去。最開始非常狹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
過。又向前行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漁人眼前這片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排列得
非常整齊,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以及桑樹、竹子這類的植物。田間小路四通八
達,雞鳴狗吠的聲音此起彼伏。人們在田間來來往往耕種勞動,男女的穿戴全都與桃花源
以外的人一樣。老年人和小孩兒,都怡然并自得樂。
這里的人看見了漁人,感覺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里來的。漁人都詳細地作了回答。
這里的人便邀請他到家中做客,擺了酒、殺了雞用來款待他。村里面的他人聽說來了這么
一個人,全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先祖是為了躲避秦朝時期的戰(zhàn)亂,率領(lǐng)妻兒
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從此他們再沒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絕了一切
往來。村里的人問漁人現(xiàn)如今是什么世道,他們居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
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說了出來,村民們聽了都感嘆惋惜。余的人各自又把
漁人邀請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日后,就向村里
的人告辭。村里的人告訴他:“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p>
漁人出來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著來時的路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他到了郡
城武陵,就去拜見太守,說了自己的這番經(jīng)歷。太守立即派遣人員跟隨他前往,尋找漁人
先前作的記號,竟然迷路了,后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有個叫劉子驥的人,是一個高尚的讀書人,他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愉快地計劃
著前往桃花源。但沒有實現(xiàn),不久后就病死了,后來就再也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乙】六一居士最初被貶謫到滁州山鄉(xiāng)時,自己以醉翁為號。年老體弱,又多病,將要
辭別官場,到潁水之濱頤養(yǎng)天年,便又改變名號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問道:“六一,講
的是什么?”居士說:“我家里藏了書一萬卷,收集收錄夏商周三代以來金石文字一千卷,
有一張琴,有一盤棋,又經(jīng)常備好酒一壺。”客人說:“這只是五個一,怎么說‘六一’
呢?”居士說:“加之我這一個老頭,在這五種物品中間老去,這難道不是‘六一’了
嗎?”客人笑著說:“您大概是想逃避名聲的人吧,因而屢次改換名號。這正像莊子所譏
諷的那個害怕影子而跑到陽光中去的人;我將會看見您(像那個人一樣),迅速奔跑,大口
喘氣,干渴而死,名聲卻不能逃脫。”居士說:“我本就知道名聲不可以逃脫,也知道我
沒有必要逃避;我取這個名號,姑且用來記下我的樂趣罷了。
[2022?廣西貴港?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
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
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
交通,雞犬相聞。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家,
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往,
尋向所志,遂述,不復得路。
(節(jié)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數(shù)十步,合營溪②。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
盤屈,不可名狀。清流融石,澗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此溪若在山野,則宜
逸民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已來,無人賞愛,
徘徊溪之,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④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形勝。為
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之,彰示來者。
(選自元結(jié)?《右溪記》)
【注】①道州:州名。②營溪:河流名。③人間:與前文“山野”對應,指有居民的地
方。④俾(bl):使。⑤元結(jié)(719-772),唐代文學家,曾兩度出任道州刺史,后因
不愛官場生活而棄官歸田。
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漁人甚異之又數(shù)刀斃之(《狼》)
B.見漁人,乃大驚去后乃至(《陳太丘與友期行》)
C.而置州已來而不知人之樂(《醉翁亭記》)
D.為溪在州右士卒多為用者(《陳涉世家》)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古今意義相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航天材料圖紙保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發(fā)電項目運維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咨詢服務教師保密及信息保護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nóng)村土地流轉(zhuǎn)合同標準文本
- 2025年官方安全生產(chǎn)管理合同樣本
- 2025年臨時工作勞動合同
- 2025寫字間租賃轉(zhuǎn)租合同范本
- 2025年中藥行業(yè)推廣合作合同樣本
- 2025年個人消費信貸抵押貸款合同模板
- 2025年企業(yè)間臨時用車服務協(xié)議范本
- 【龍集鎮(zhèn)稻蝦綜合種養(yǎng)面臨的問題及優(yōu)化建議探析(論文)13000字】
- 25 黃帝的傳說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
- 人教版音樂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朝景 教案
- 《師范硬筆書法教程(第2版)》全套教學課件
- 中國聯(lián)通H248技術(shù)規(guī)范
- 孫權(quán)勸學省公共課一等獎全國賽課獲獎課件
- DL-T-692-2018電力行業(yè)緊急救護技術(shù)規(guī)范
- 精索靜脈曲張臨床路徑表單
- 委外催收機構(gòu)入圍項目投標技術(shù)方案(技術(shù)標)
- 2024年杭州錢塘新區(qū)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2023年四川省綿陽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