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知識清單-文言文閱讀(必修下冊文言知識梳理)(含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3/3B/wKhkGWdmRaGAWWiJAAF1mtVsb9s274.jpg)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知識清單-文言文閱讀(必修下冊文言知識梳理)(含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3/3B/wKhkGWdmRaGAWWiJAAF1mtVsb9s2742.jpg)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知識清單-文言文閱讀(必修下冊文言知識梳理)(含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3/3B/wKhkGWdmRaGAWWiJAAF1mtVsb9s2743.jpg)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知識清單-文言文閱讀(必修下冊文言知識梳理)(含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3/3B/wKhkGWdmRaGAWWiJAAF1mtVsb9s2744.jpg)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知識清單-文言文閱讀(必修下冊文言知識梳理)(含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3/3B/wKhkGWdmRaGAWWiJAAF1mtVsb9s274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
必修下冊文言知識梳理
知識梳理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一、挖空訓練
子路、曾皙(xT)、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日:“以()吾一日長(zhdng)()乎爾,毋()吾以()也。
居()則日:'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日:“千零(sh6ng)()之國,攝()乎大國之間,
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僮();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
使有勇,且知方()也?!?/p>
夫子哂(shen)()之。
“求!爾何如?”
對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
()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日:“非日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
),愿為小相()焉?!?/p>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kVng)爾,舍瑟而作(),對日:“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日:“住像()乎?亦各言其志也?!?/p>
日:“莫(mCi)()春者,春服既成,M(guan)<()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yf),風()乎舞零(yd)(),詠()而歸?!?/p>
夫子喟(ku1)()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日:“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日:“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日:“未于()何哂由也?”
日:“為國以禮,其言不法(),是故哂之。”
“。售()求則非那()也與?”
“朱?()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答案】
子路、曾皙(x1)、冉有、公西華,羊()o
子曰:“?()吾一日勢(zhdng)()乎爾()吾?()也。
居()則日:'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①侍坐(在尊長近旁陪坐)②以(因為)③長(年長)④毋(不要)⑤以(同"已”,止)⑥居(平
日、平時)
子路平勺()而對日:“千卷(sh8ng)()之國,垓()乎大國之間,
加之以師旅,國()之以/惇();由也為()之,匕匕冬()三年,可
使有勇,且知歲()也?!?/p>
夫子哂(shen)()之。
①率爾(急遽而不加考慮的樣子。爾,相當于“然”)②千乘(shOng)(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③攝(夾處)④因(接續(xù))⑤饑僮(泛指饑荒)⑥為(治)⑦比及(等到)
⑧方(合乎禮義的行事準則)⑨哂(微笑)
“求!爾何如?
對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
)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熊()之,愿學焉。室盾專事(),如含同(),蔣孚聲
(),愿為小相()焉。
①方(計量面積用語,多用以計量土地,后加表示長度的數(shù)詞或數(shù)量詞)②如(或者)
③如(至于)④俟(等待)⑤能(勝任、能做到)⑥宗廟之事(指諸侯祭祀祖先的事)
⑦會同(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通稱。會,諸侯在非規(guī)定時間朝見天子。同,諸侯一起朝見天子)
⑧相(諸侯祭祀、會盟或朝見天子時,主持贊禮的司儀官)⑨哂(微笑)
“點!爾何如?”
鼓瑟布(),鏗(keng)爾,舍瑟而作(),對日:“異乎三子者之攥()?!?/p>
子日:“俘傷()乎?亦各言其志也?!?/p>
曰:"萋(mCi)()春者,春服既成,M(guan)<()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yf),^()乎殍季(yG(),啄()而歸?!?/p>
①希(同“稀”,稀疏)②作(起身、站起來)③撰(才能)④何傷(何妨)⑤莫(同“暮”)
⑥冠者(成年人)⑦風(吹風)⑧舞雪(求雨的祭祀儀式,伴以樂舞,故稱“舞零”)⑨詠(唱
歌)
夫子明(ku])()然嘆目:“吾勺()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目:“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笑()?!?/p>
日:“末于()何哂由也?”
日:“為國以禮,其言不法(),是故哂之?!?/p>
“唯()求則非那()也與?”
“朱?()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①喟(嘆息)②與(贊成)③也已矣(語氣助詞連用,相當于“罷了”)
④夫子(對年長而學問好的人的尊稱)⑤唯(句首語氣助詞,無實義)⑥邦(國)⑦安見
(怎見得)
二'知識梳理
一、通假字
1、鼓瑟希,鏗爾: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陰歷三月
3、唯求則非邦也與:與,通“歟”,語氣詞
二、古今異義
1、如會同,端章甫古:諸侯相見、諸侯共同朝見天子今:跟有關方面會合起來(辦事)
2、加之以師旅古:泛指侵略的軍隊今:軍隊編制單位之一
三、活用現(xiàn)象
1、端章甫:端,名作動,穿禮服;章甫,名作動,戴禮帽
2、風乎舞零:風,名作動,吹風
3、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作動,落后
4、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
6、異乎三子者之撰:撰,動作名,才能,指為政的才能。
(注:鼓瑟希,鏗爾:鼓,在金文中鼓的寫法中本身就有動詞“彈奏”的意思,所以不算
活用。)
四、句式
1、以吾一日長乎爾狀語后置
2、毋吾以也賓語前置
3、不吾知也賓語前置即:“不知吾也”
4、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賓語前置
5、攝乎大國之間狀語后置
6、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瑾狀語后置
7、異乎三子者之撰狀語后置
8、浴乎沂,風乎舞零,詠而歸狀語后置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賓語前置
10、為國以禮狀語后置
五、重點實詞
1、居則曰:居,閑居,平時在家
2、攝乎大國之間:攝,夾、迫近
3、加之以師旅:力口,加到...上
4、比及三年:比及,到
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準則
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
7、異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為政的才能
8、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何傷,何妨
9、詠而歸:詠,唱歌
10、吾與點也:與,贊成
11、為國以禮,其言不讓:讓,謙讓
六、重點虛詞
1、以
(1)以吾一日長乎爾:介詞,因為
(2)毋吾以也:動詞,認為
(3)則何以哉:動詞,做
(4)加之以師旅:介詞,用
2、如
(1)如或知爾:假如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禮樂:至于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過是,只不過
4、唯求則非邦也與:唯,句首語氣詞
5、而
(1)子路率爾而對曰:連詞,表修飾。
(2)舍瑟而作:連詞,表順接。
(3)非諸侯而何:連詞,表并列。
七、一詞多義
1、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圓
(2)且知方也:道,是非準則
2、爾
(1)以吾一日長乎爾:代詞,你們
(2)子路率爾而對日:助詞,形容詞詞尾,表狀態(tài)(……的樣子)
3、如
(1)如或知爾(假如)
(2)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禮樂(至于)
4.為
(1)由也為之(管理,治理)
(2)愿為小相焉(做)
(3)赤也為之?。ㄌ妫?/p>
八、文化常識
1.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核心是仁,
政治上主張禮治;在教育上,提倡“有教無類”,注重“因材施教”。
2.《論語》:是一部語錄體散文集,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錄。
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
3.六藝:(1)《詩》《書》《禮》《易》《樂》《春秋》。
(2)指中國周朝貴族教育體系中的六種技能,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
六義:《詩經(jīng)》中的〃六義〃,是指〃風、雅、頌〃三種詩歌形式與〃賦、比、興〃三種表現(xiàn)手法。
4.名:長輩對晚輩說話〃晚輩自稱一姓名名:幼年時由父母命名,供長輩呼喚。
字:對平輩或尊輩一稱字字:男子20歲舉行加冠禮時取字,女子15歲舉行笄禮時取字,
以表示對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稱呼
5.乘:兵車,一車四馬為一乘,春秋時,一輛兵車,配甲士三人(駿乘居右),共七十二人。
春秋時期,萬乘為大國,千乘為中等國家,百乘為小國。萬乘也指天子、皇帝。
(一人一馬為騎,二馬為駢,三馬為駿,四馬為駟/乘。)
6.師旅:軍隊;五人為伍,(五伍)為行,五百人為一旅,五旅(兩千五百人)為一師,五師
(一萬兩千五百人)為軍。
7.饑瑾/兇年/歉歲:泛指荒年?!稜栄?釋天》:〃谷不熟為饑,蔬不熟為饃。
8.(1)宗廟制度:宗廟制度,簡稱廟制。是指儒家為已故祖先建立靈魂依歸之所設立的次序
和祭祀制度。
廟制規(guī)定,天子立七廟,諸侯立五廟,大夫立三廟,士立一廟,庶人無廟,以此區(qū)分親疏貴賤。
其次序是: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父居左為昭,子居右為穆。一世為昭,二世為穆;三世為昭,
四世為穆;五世為昭,六世為穆;單數(shù)世為昭,雙數(shù)世為穆;先世為昭,后世為穆;長為昭,
幼為穆;嫡為昭,庶為穆。
(2)廟號:中國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廟里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一般認為,廟號起源于商朝。
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
(3)謚號: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jù)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
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謚或謚號。
私謚是士大夫或其他有名望的人死后,由其親友、門人等為之議立的謚號,如陶淵明謚“靖節(jié)”
就是由南朝宋時的詩人顏延之私定的
(4)年號:年號是中國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紀年的名號。年號是從漢武帝開始有的。漢武帝即位
的那年(公元前140年),稱為建元元年。新君即位改變年號,稱為改元。
9.會同: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統(tǒng)稱。會,諸侯非規(guī)定時間朝見天子,后來兩君相見也叫會。同,
眾諸侯規(guī)定時間朝見天子。春季朝見天子曰朝,秋季曰覲(jin)。
10.沐,濯發(fā)也;浴,灑身也;洗,灑足也;澡,灑手也。盥gudn:洗(手、臉)
11.相:在祭祀或盟會時主持禮贊和司儀的人,主持禮贊的有分為大相和小相,卿大夫主持禮贊,
稱為大相,士主持禮贊,稱為小相。
12.莫春:莫,通〃暮〃,暮春,指農(nóng)歷三月。農(nóng)歷年分十二月份,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
每三個月為一季,即孟、仲、季。春季三月,農(nóng)歷一月為孟春,農(nóng)歷二月為仲春,農(nóng)歷三月為
季春/暮春。
13.冠者/弱冠/及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禮,表示成年。童子:未成年男子。
1.2《齊桓晉文之事》:
一、挖空訓練
齊宣王問日:“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孟子對日:“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
),則手(wang)()乎?“
日:“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日:“里氏()而王,莫之能御也。”
日:“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日:“可?!?/p>
日:''何由知吾可也?”
日:''臣聞之胡部(h8)日: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日:'牛何與
()?'對日:'將以"(x1n)"()?!踉唬?含()之!吾不
忍其獻解(hdsCi)(),若無罪而尬()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
可廢也?以羊的()之?!蛔R有諸?”
日:''有之?!?/p>
日:“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蒙()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日:“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破(bidn),!、(),吾何愛一牛?即不忍
其毅穌,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p>
日:“王無號()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半(wU)()知之?王若
哆()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號()焉?”
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日:“無傷也,卷()乃仔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
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也最()也?!?/p>
王旗(),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cCindu6)()之。,
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國感()焉。此心之
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日:“有募()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號)(),而不足以舉一羽;歹()
足以察愁亳冬棗(),而不見界■商()。'則王子()之乎?”
日:“否?!?/p>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逑()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
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加()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
非不能也。”
日:“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日:“挾太山以超北海,諳(yD)()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近
枝(),語人日:'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考()吾老,以及人之老;紗()吾幼,以及人之幼:天
下可運于掌?!对姟吩疲?坦()于募妻(),至于兄弟,以得()于家邦。'
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
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極(),然后知輕重;
<(dud)(),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
“掙()王興甲兵,扈古禺(),檔尊()于諸侯,然后性
()于心與?”
王日:“否,吾何快于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比眨骸巴踔笥?,可得聞與?”
王笑而不言"O
日:“為心甘()不足于口與?莓喙()不足于體與?抑為養(yǎng)魚()
不足視于目與?聲音不足聽于耳與?便攀(pianb1)()不足使令于前與?王之諸臣
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
日:''否,吾不為是也?!?/p>
日:“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睜()土地,朝秦楚,號()中國
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終()木而求魚也。”
王日:“若是其甚與?”
日:“楚()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
為之,后必有災?!?/p>
日:“可得聞與?”
日:“鄒人與楚人戰(zhàn),則王以為孰勝?”
日:“楚人勝?!?/p>
日:“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nèi)之地,方千里者九,齊
<()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手(h8)()亦反其本()
矣?今王發(fā)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
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舉訴()于王。其若是,孰能御
之?”
王日:“吾憎(hun)(),不能進于是矣。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
(),請學域()之?!?/p>
日:“無惇嚴()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
茍無恒心,數(shù)()摩()邪修(),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坦
()之,是閆氏()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
()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彎(xO)()妻子,不歹()終身
飽,戶于()免于死亡;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學;()。今也制民
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惇()救死
而恐不貝強(),美()暇若()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
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今(y〕)()帛矣;雞、豚、狗、彘(zh〕)()之
畜,無失其即(),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即(),八口
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序序()之教,中()之以孝悌(t〕)()之義,
根()白者不負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p>
【答案】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能夠、可以)聞乎?”
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不得已),則手
(wdng)(行王道以統(tǒng)一天下)乎?”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日:“保氐(安民,養(yǎng)民)而王,莫之能御也?!?/p>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日:“可?!?/p>
日:“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聞之胡敝(h6)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到哪里去?
之,往)?'對曰:'將以釁(xin)鐘(古代新鐘鑄成,宰殺牲口,取血涂鐘行祭,叫作“釁鐘”)。'
王曰:'舍(釋放)之!吾不忍其敬鐮(hilsfO(形容恐懼戰(zhàn)栗的樣子),若無罪而就(走向)死地。'
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替換)之。'不識有諸?”
日:“有之。”
日:“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蒙(吝惜,舍不得)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誠(的確)有百姓者。齊國雖做(big)個(狹?。?,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轂赧若
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p>
曰:“王無導(意動用法,對……感到奇怪)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晉(wU)(疑問
代詞,怎么、哪里)知之?王若隱(痛惜,哀憐)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區(qū)別)焉?”
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p>
日:“無傷也,是(這,指以羊易牛)乃仁術(仁道,行仁政的方式)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
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痼回(廚房)也?!?/p>
王說(同“悅”,高興),曰:“《詩》云:'他人有心,予付度(ctindu6)(揣測)之。'夫子之
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內(nèi)心有所觸動的樣子)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復(稟報)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鈴(古代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而不足以舉
一羽;明(視力)足以察秋毫之本(鳥獸秋天所生的細毛的尖端),而不見黑新(整車的柴火)。,則
王許(認可)之乎?”
日:“否?!?/p>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理(偏偏、去Q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
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如(表示被動)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
也?!?/p>
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怎么、用什么)異?”
日:“挾太山以超北海,謂(yfi)(告訴)人曰:‘我不能?!钦\不能也。為長者折枝(按摩肢
體。枝,同“肢",肢體),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
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者(敬愛)吾老,以及人之老;仙(愛護)吾幼,以及人之
幼:天下可運于掌?!对姟吩疲?刑(同“型”,典范、榜樣)于寡妻(正妻),至于兄弟,以御(治理)
于家邦。'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
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稱量),然后知
輕重;度(du6)(丈量),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
“抑(表示反問,相當于“難道”)王興甲兵,厄土臣(危害將士),構卷(結怨)于諸侯,然后恢
(痛快)于心與?”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p>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王笑而不言。
曰:“為肥甘(指美味的食物)不足于口與?校暖(指輕軟暖和的衣服)不足于體與?抑為采信
(指絢麗的顏色。采,同“彩”)不足視于目與?聲音不足聽于耳與?使擘(pidnbi)(君主左右受
寵愛的人)不足使令于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
曰:“否,吾不為是也?!?/p>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牌(開辟)土地,朝秦楚,蒞(統(tǒng)治)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茬(如
此)所為,求若所欲,猶繆(攀緣)木而求魚也?!?/p>
王曰:“若是其甚與?”
曰:“殞(恐怕,可能)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
為之,后必有災。”
日:“可得聞與?”
曰:“鄒人與楚人戰(zhàn),則王以為孰勝?”
日:“楚人勝。”
日:“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nèi)之地,方千里者九,齊
集(集聚,這里指總計面積)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聿(h6)(同“盍”,何不)亦反
其本(指仁政王道)矣?今王發(fā)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
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同“途”,道路),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訴(奔走求告)
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憎(hUn)(不明事理,糊涂),不能進于是矣。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跳(聰
慧),請嘗試(試行)之?!?/p>
曰:“無恒產(chǎn)(可以長久維持生活的固定財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土(這里指有道德操守的讀書
人)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放縱)辟(不正)邪修(過度),無不為已。及
陷于罪,然后從而刑(處罰)之,是罔&(陷害百姓。罔,同“網(wǎng)”,張網(wǎng)捕捉,比喻陷害)也。焉有
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規(guī)定)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富(xd)(養(yǎng)活)
妻子,樂歲(豐年)終身飽,8年(荒年)免于死亡;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容易)。今也制
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饞(只是)救死而恐
不贍(足),M(何)暇洎(講求)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
以衣(yi)(穿)帛矣;雞、豚、狗、蔗(zhi)(豬)之畜,無失其日■(季節(jié)。這里指家禽家畜生長繁殖
的時節(jié)),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明■(指適宜種植、收獲莊稼的時節(jié)),八口之家可
以無饑矣;謹序序(古代的地方學校,后泛指學校)之教,申(申誡,告誡)之以孝俾(ti)(善事父母
為“孝”,敬愛兄長為“悌”)之義,博(同“斑”)白者不負戴(用頭頂著物件)于道路矣。老者
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p>
2.翻譯畫線句
(1)使老百姓生活安定,行王道統(tǒng)一天下,就沒有誰能夠阻擋了。
⑵我不是吝嗇自己的錢財才用羊換掉牛的,(這么看來)老百姓說我吝嗇是理所應當?shù)摹?/p>
⑶百姓沒有受到愛護,是因為不愿廣施恩澤。
二'知識梳理
一、詞類活用
1、無以,則王乎王(本文有多處):名詞作動詞,行王道,統(tǒng)一天下)
2、以小易大小、大,形容詞作名詞,小牲畜,大牲畜
3、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異:意動,對……感到奇怪
4、是以君子遠庖廚也遠:形容詞作動詞,遠離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詞作名詞,視力
6、老⑴吾老(2),以及人之老(2)
老(1):形容詞作動詞,尊敬,愛護;老(2):形容詞作名詞,老人
7、幼⑴吾幼⑵,以及人之幼(2)
幼(1):形容詞作動詞,愛護;幼(2):形容詞作名詞,幼兒,孩童
8、刑于寡妻:(通“型”)名詞作動詞,做榜樣
9、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肥甘:形容詞作名詞,肥美香甜的食物
10、輕暖不足于體與輕暖:形容詞作名詞,輕軟暖和的衣服
11、危士臣危:使動,使……受到危害
12、權,然后知輕重權,名詞作動詞,稱一稱
13朝秦楚朝:使動,使……來朝見
14、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小:形容詞作名詞,小的國家;大:形容詞作名詞大的國家
15、寡固不可以敵眾寡:形容詞作名詞,人口稀少的國家;眾:形容詞作名詞,人口眾
多的國家
16、弱固不可以敵強弱:形容詞作名詞,弱小的國家;強:形容詞作名詞,強大的國家
17、以一服八服:使動,使……降服
18、然后從而刑之開以名詞作動詞,處罰
19、是罔民也罔:(通“網(wǎng)”)名詞作動詞,用網(wǎng)捕捉,引申為陷害
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詞作動詞,穿
21、樹之以桑樹:名詞作動詞,種
22、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聞:使動,使……聽到
二、特殊句式
判斷句
1、是乃仁術也
2、夫子之謂也
3、是誠不能也
4、是折枝之類也
5、是罔民也
被動句
1、百姓之不見保見:表示被動
省略句
1、有牽牛而過(于)堂下者
2、將以(之)釁鐘
3、將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4、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賓語前置
1、臣未之聞也(臣未聞之也)之
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之
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何
4、牛何之(牛之何)之
5、然則一羽之不舉(然則不舉一羽)之
6、輿薪之不見不見輿薪
7、何以異以何異
8、未之有也未有之也
主謂倒裝
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百姓之謂我愛也宜乎
狀語后置
1、王坐于堂上(王于堂上坐)
2、構怨于諸侯
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4、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
5、樹之以桑
三、一詞多義
⑴道
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談論)
不足為外人道也(說、講)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風尚)
道芷陽間行(取道)
行軍用兵之道(方法)
得道者多助(道義、道德)
⑵之
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的)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詞,他)
牛何之(動詞,往)
百姓之謂我愛也(主謂之間,取獨)
臣聞之胡敞曰(助詞,無意義)
夫子之謂也(賓語前置標志詞)
⑶舍
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
舍之!吾不忍其轂解(放)
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停止)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動,建房)
⑷愛:①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吝惜)
②吳廣素愛人(愛護)
③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喜愛,喜歡)
(5)明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形容詞做名詞,視力)
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形,清楚、明白)
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上足以事父母(形,賢明的)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形,明亮)
四、古今異義: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來推及到
3、至于兄弟至于:推廣到
4、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兒女
5、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中國:指中原地區(qū)
6、然后從而刑之從而:接著就
五、通假字
1、無以,則王乎(以通〃已〃,止)
2.為長者折枝(枝通〃肢〃,肢體)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刑通〃型〃,作榜樣)
4.蓋亦反其本矣(蓋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到)
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罔:通〃網(wǎng)〃)
6.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已通〃矣〃,確定語氣)
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
8.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您于王。(想通〃訴〃,申訴)
9.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頒通斑,斑白,花白)
六、文化常識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現(xiàn)山東鄒縣東南)人。孟子是戰(zhàn)
國時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曾受業(yè)于子思(孔子的孫子)的門人,30歲左右收徒講學。44歲
開始周游列國,晚年回到家鄉(xiāng)講學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統(tǒng)治者都把他作為尊崇的偶像,到元、
明時被稱為“亞圣”。
《孟子》共七篇,是一部語錄體著作,它記錄的是有關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論。到南
宋時,朱熹把它與《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以及《論語》合為“四書”,把讀經(jīng)
的傳統(tǒng)推向更加狹窄的胡同,成為后世(如明、清兩代)科舉考試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據(jù)。
1.3《庖丁解牛》:
一、挖空訓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膝之所騎(),毒xii然向()然,奏()刀睡hu6然,莫不中()音。合于《桑
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
文惠君日:“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
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
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X1(),導()大簌kudn
(),因()其固()然,技經(jīng)肯繁()之未嘗,而況大瓢
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
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硼()。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
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因此)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硼。雖然(),每至于族(),
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huo()
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善()刀而()藏之?!?/p>
文惠君日:“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p>
【答案】
庖丁為(替,給)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所字結構,接觸的地方),肩之所倚,足之所
履(踩),膝之所蜀(抵?。磝U然向(同"響”)然,奏(進)刀SIhu。然,莫不中(合乎)
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節(jié)奏)。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同“盍”,怎么)至此乎?”
庖丁釋(放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天道,自然的規(guī)律)也,進(超過)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用)神遇而不
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擊)大郤xi(同“隙”,空隙),導(引導)大森
kuan(空隙),因(順著)其固(本來的)然,技經(jīng)肯紫(脈絡相連和筋骨相結合的地方)之
未嘗,而況大靴乎!良庖歲(名詞作狀語,每年)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
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硼(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
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寬綽的樣子)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因此)十九年
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硼。雖然(雖然這樣),每至于族(交錯聚結的地方),吾見其難為,怵然(戒
懼的樣子)為戒,視為(因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hu6(迅速裂開)然已解,如土委
(散落)地。提刀而(表修飾)立,為之四顧(看),為之躊躇滿志(悠然自得,心滿意足),
善(揩拭)刀而(表承接)藏之?!?/p>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p>
二'知識梳理
一、文言知識點歸納
(一)通假字
1、著然向然向通“響”
2、技蓋至此乎蓋通“盍”,何,怎樣
3、批大郤郤通“隙”,空隙
4、技經(jīng)肯繁之未嘗技通“枝”,支脈
5、善刀而藏之善通“繕”,修治(擦拭)
(二)古今異義
1、依乎天理(古義:牛的自然結構今義:天然的道理)
2、因其固然(古義:牛體本來的結構今義:連詞)
3、雖然,每至于族(古義:雖然這樣今義:轉(zhuǎn)折關系連詞)(古義:到今義:連詞)
4、吾見其難為(古義:難解今義:使人為難)
5、所見無非牛者(古義:沒有不是今義:副詞,只,不外乎)
6、視為止,行為遲(古義:舉止行動今義:受思想支配而表現(xiàn)出來的活動)
(三)詞類活用
1、足之所履(名作動,踩)
2、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名作狀,每年,每月)
3、而刀刃者無序(形作名,厚度)
4、視為之止(動作名,目光)
(四)特殊句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斷句)
2、技經(jīng)肯紫之未嘗(賓語前置)
3、如土委地(省略句)
4、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硼(狀語后置)
5、視為止,行為遲(省略句)
(五)一詞多義
會
1、會天大雨(動詞,恰逢)
2、會盟而謀弱秦(動詞,集會)
3、乃中《經(jīng)首》之會(名詞,節(jié)奏)
善
1、善哉(應答詞,好的)
2、素善留侯張良(形作動,與.....友好)
3、積善成德(形作名,善行)
4、善萬物之得時(形作動,喜愛)
5、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動詞,擅長,善于)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使動,做好)
7、善刀而藏之(動詞,修治(擦拭))
8、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名詞,琵琶師)
族
1、族庖月更刀(形容詞,一般的)
2、每至于族(名詞,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
3、士大夫之族(名詞,指一類人)
4、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詞,家族)
5、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名作動,滅族)
委
1、如土委地(動詞,卸落)
2、曷不委心任去留(動詞,順,隨)
3、委身為賈人婦(動詞,托付,交托)
解
1、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動詞,剖開,分解肢體)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動詞,解釋,解答)
3、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動詞,解決)
4、天下土崩瓦解(動詞,渙散,分裂)
5、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動詞,消除,免除)
6、好讀書,不求甚解(動詞,理解,明白)
道
1、臣之所好者道也(名詞,天道,自然規(guī)律)
2、于是費先王之道(名詞,主張,學說)
3、得道多助(名詞,道義,正義)
4、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名作動,取道,經(jīng)過)
間
1、間不容發(fā)(名詞,中間)
2、奉命于危難之間(名詞,期間)
3、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名詞,頃刻,片刻)
4、安得廣廈千萬間(量詞)
5、彼節(jié)者有間(名詞,空隙)
6、道芷陽間行(名作狀,從小路)
7、肉食者謀,又何間焉(動詞,參與)
8、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動詞,夾雜)
9、讒人間之(動詞,離間)
10、間或一輪(副詞,偶爾,有時)
11、侯生乃屏人間語(副詞,秘密地)
(六)重要虛詞
為
1、庖丁為文惠君解牛(介詞,替、給)
2、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動詞,①解;②作為)
3、視為(之)止,行為遲(都是介詞,因為)
4、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介詞,因為)
5、誰為大王為此計者(介詞,替、給)(動詞,制定)
6、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動詞,是)(疑問句句末語氣詞,呢)
7、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介詞,被)
8、不足為外人道也(介詞,對)
然
1、著然向然(象聲詞詞尾,……的樣子)
2、雖然,每至于族(代詞,這樣)
3、吳廣以為然(形容詞,對)
4、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轉(zhuǎn)折關系連詞,但是)
5、火未及然(動詞,燃燒)
6、糅使之然也(代詞,這樣)
而
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表并列)
2、技經(jīng)肯繁之未嘗,而況大靴乎(表遞進關系)
3、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硼(表轉(zhuǎn)折)
4、提刀而立(表修飾關系)
5、善刀而藏之(表順承關系)
乎
1、技蓋至此乎(疑問句句末語氣詞,呢)
2、依乎天理(同“于”,引出對象,不譯)
3、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同“然”,形容詞詞尾)
(七)文學常識
作家作品莊子(約前369年一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
(今安徽省蒙城縣,又說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民權縣境內(nèi))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
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學說
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
“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莊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強,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
的浪漫主義色彩,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后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
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后學者著有《莊子》(被道教奉為《南華經(jīng)》),道家經(jīng)典之一?!稘h書
藝文志》著錄《莊子》五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三篇。其中內(nèi)篇七篇,一般定為莊子著;外
篇雜篇可能摻雜有他的門人和后來道家的作品?!肚f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
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養(yǎng)生主》等,《養(yǎng)生主》中的“庖丁解?!庇葹楹笫纻髡b。
佚之狐言于()鄭伯日:“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用()必退?!惫珡闹^o
日:“臣與()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
西()求子,是寡人之過也(句式:)o咨()鄭亡,子亦有不利有()!”許之。
荏(在夜晚)繼內(nèi)()出,見秦伯,日:“秦、晉圍鄭,鄭%()知亡矣。若()亡鄭而有
益于君,敢?()煬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聲()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
之薄也。()若舍鄭?為()車道主(),行李書()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
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西()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
既存()封鄭,又欲呼()其西中■(),若不闞()秦,將存()取之?闕秦?()利晉,隼
()君陽()之?!鼻夭h(),與鄭人罩.()。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7()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徵()夫人之力不及此。目()人之力而熟()之,不仁;
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若()還也。”亦去()之。
【答案】
晉侯、秦伯圍鄭,以(因為)其無禮于(對)晉,且(并且)貳于楚也。晉軍(駐扎)函陵,秦軍
(駐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對)鄭伯曰:“國危矣,茬(如果)使燭之武見秦君,師(軍隊)必退?!惫珡闹?。
辭曰:“臣之(取獨)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式(通“矣”)。”公曰:“吾不能早
用子,今急而(才,一說表修飾)求子,是寡人之過也(這是我的過錯。得分點:是、判斷句)。
然(然而)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在夜晚)繾頂(表修飾,一說表承接)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即(已經(jīng))知亡
矣。若(如果)亡鄭而有益于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播電視傳輸網(wǎng)絡中的信號傳輸覆蓋規(guī)劃考核試卷
- 礦產(chǎn)資源鐵路貨運代理協(xié)議
- 室內(nèi)游藝器材人體工程學應用考核試卷
- 二零二五年度綠色辦公室植物養(yǎng)護與生態(tài)保護合同
- 電視劇安家觀后感
- 二零二五年度包裝印刷行業(yè)品牌戰(zhàn)略聯(lián)營協(xié)議
- 建材物流簡易合同模板
- 基于骨架數(shù)據(jù)的人體動作識別模型研究
- 文本強化對高中生英語讀后續(xù)寫任務中主從復合句產(chǎn)出影響的研究
- 余慶縣小葉苦丁茶產(chǎn)業(yè)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 船舶管理(電子電氣員)5.船舶安全用電
- 中儲糧油脂公司考試題
-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參考試題庫(含答案)
- 車輛車身結構設計的創(chuàng)新思路
- 寒假開學收心主題班會課件
- 完全版的公司治理規(guī)章制度
- 中醫(yī)護理查房制度
- 數(shù)據(jù)采集自動化流程
- 家庭園藝資材蘊藏商機
- 幼兒園食品營養(yǎng)搭配與食品安全培訓
- 母嬰護理員題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