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內(nèi)詩歌鑒賞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答題技巧
1.理解題目與背景:首先,要仔細閱讀題目,明確題目要求。同時,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以
及詩歌的主題,有助于深入理解詩歌的深層含義。
2.分析意象與情感:古詩中常常運用豐富的意象來表達情感。通過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如自然景物、人物
形象等,可以推測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同時,要注意把握詩歌中的關鍵詞語,它們往往能揭示詩歌的
主旨和情感。
3.理解修辭手法:古詩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夸張、對偶等。理解這些修辭手法,可以幫助
你更好地欣賞詩歌的藝術魅力,同時也能更準確地把握詩歌的深層含義。
4.注意詩歌的層次結構:古詩通常按照一定的層次結構來組織內(nèi)容,如起承轉合、先景后情等。通過分析
詩歌的層次結構,可以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構思和脈絡。
5.結合生活體驗與感悟:古詩雖然寫的是古代的人和事,但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和哲理卻是具有普遍意義的。
在答題時,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感悟,對詩歌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和闡發(fā)。
專項練習
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各題。
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1.對詩歌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第一句,概說了飛來峰上應天塔的高度。第二句說,登飛來峰頂?shù)母咚诔侩u報曉時分,便
可以看到旭日東升。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可說是戰(zhàn)斗的宣言,表現(xiàn)了詩人變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遠大
抱負以及大無畏的精神。
C.詩人登高遠望,似覺天地萬物皆可盡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與杜甫的“會當
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
D.這首詩借景說理,語義雙關,既抒發(fā)了詩人革新政治的雄心壯志,又表現(xiàn)出詩人歸隱山野的矛盾心
理。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這一名句被后人反復引用,這兩句詩也衍生出新的意義。那么,你
第1頁共11頁.
從這兩句詩中讀出了怎樣的新義呢?
【答案】1.D2.掌握了正確的觀點和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不會被
事物的假象迷惑。
【解析】1.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
D.這首詩詩人借景抒懷明理,表達了他高瞻遠矚,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艱難、立志革新的政治抱
負。“歸隱山野的矛盾心理”說法不正確;
故選D。
2.本題考查詩句理解。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意思是:不怕層層浮云遮擋我遠望的視線,因為自己站在飛來峰的最高
層。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表現(xiàn)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
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由詩句可得出的哲理是: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
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只有站得高,看得遠,才能不怕阻撓,不被眼前的困難嚇
倒。
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3.下面詩句與“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暗含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項是()
A.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B.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D.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李賀《雁門太守行》)
4.詩人的另一首詩《春望》和本詩都寫到了“鳥”的意象,請分析其蘊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3.C4.示例:《望岳》中“決眥入歸鳥”寫出了詩人使勁地睜大眼睛張望,看見飛鳥歸林。這
句詩蘊藏著詩人對雄偉壯麗的泰山(祖國山河)的熱愛?!洞和分小昂迍e鳥驚心”聽到鳥鳴也覺得心驚不
已,表達了詩人怨恨別離,思念家人、感時傷世的深沉感情。
【解析】3.本題考查理解詩句的情感。
第2頁共11頁.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大意為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顯得渺小的群山,所以表達的是詩人
的自信,以及偉大的抱負。同時表現(xiàn)出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A.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
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著朋友逐月到夜
郎西。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關切、思念之情;
B.意思是: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此句悲壯激昂、
擲地有聲,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語調(diào)顯示了詩人的民族氣節(jié)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表達了詩人赤誠的愛
國情懷和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激勵了無數(shù)的愛國之士為了民族大業(yè)而拋頭顱、灑熱血;
C.意思是:不怕浮云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安晃贰北憩F(xiàn)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
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詩人登高抒懷,表達了積極進取、昂揚向上、勇于攀登的樂觀精神,對前途充滿信
心的豪情和不畏艱難、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負;
D.意思是: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操寶劍甘愿為國血戰(zhàn)到死。詩人借黃金臺之典故,寫出將士們
報效朝廷的決心,表現(xiàn)了唐軍將士的英雄氣概,傳達出詩人在愛國主義的立場上,對于出擊外族侵略將士
的贊頌;
故選C。
4.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及情感的把握。
《望岳》中,“決眥入歸鳥”意思是:睜大眼睛遠望歸鳥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開一樣。“決眥”二字生動地
體現(xiàn)了詩人在這神奇縹緲的景觀而前像著了迷似的,想把這一切看個夠,看個明白,因而使勁地睜大眼睛
張望,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現(xiàn)得更為形象鮮明?!皻w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
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
《春望》中,“恨別鳥驚心”含意可以這樣理解:我內(nèi)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zhàn)。鳥無恨而驚心,花
鳥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兒原本嬌艷明媚,香氣迷人;春天的鳥兒應該歡呼雀躍,唱著委婉
悅耳的歌聲,給人以愉悅。人內(nèi)心痛苦,遇到樂景,反而引發(fā)更多的痛苦。這種以樂景表現(xiàn)哀情的藝術手
法,并賦予更深厚的情感,獲得更為濃郁的藝術效果。詩人痛感國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會
增添內(nèi)心的傷痛。這聯(lián)通過景物描寫,借花開鳥鳴之景,表現(xiàn)了詩人憂傷國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5.這首詩是(朝代)詩人(人名)晚年隱居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體裁)。
第3頁共11頁.
6.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個“獨”字貫穿全詩,刻畫了一個高潔脫俗的隱者形象。
B.全詩用字造句、寫景寫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來,就寫出了清幽的氛圍與淡泊的心態(tài),達到“詩
中有畫”的高超境界。
C.“明月來相照”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
穎而獨到的想象力。
D.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竹林中彈奏、舒嘯之狀,表達了詩人因仕途坎坷而內(nèi)心落寞、無限惆悵之情。
【答案】5.唐代王維五言絕句(五絕)6.D
【解析】5.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竹里館》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五言絕句。絕句:一首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叫七
言絕句。
6.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辨析。
D.有誤,此詩寫隱者的閑適生活以及情趣,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遣詞造句簡樸清
麗,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表現(xiàn)了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表達了詩人因仕途坎坷而內(nèi)心落
寞、無限惆悵之情”錯誤;
故選D。
7.詩歌內(nèi)容深沉渾厚、含蓄雋永,多將抽象哲思蘊含于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請摘抄下面詩中蘊含哲思的
詩句,并將這句詩所蘊含的哲理寫在下面畫橫線的位置。
【答案】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哲理:在困境中堅持下去,也許會出現(xiàn)豁然開朗的轉變,世間事物是消長變化的。
【詳解】本題考查概括詩句蘊含的哲理的能力。要求學生在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析。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一座座的山,一條條的水,好像前方?jīng)]有道路。但卻過一座
的山頭,在那柳暗花明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座村莊,這句詩既寫景,又蘊含了哲理,當人生陷入某種困境時,
如能鍥而不舍,繼續(xù)前進,往往會豁然開朗,發(fā)現(xiàn)一片新天地。此詩句能在困難或絕境中給人以希望,甚
至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轉機,它能道出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只要堅定信念,勇于開拓,人生就能“絕處逢
第4頁共11頁.
生”。據(jù)此回答即可。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8.下列與本詩體裁不同的一項是()
A.《少年行》B.《南園十三首》(其五)
C.《落第長安》D.《立春日感懷》
9.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小雅認為詩中“雙袖龍鐘淚不干”有些不真實,你怎么看?
10.美學大師朱光潛說:“要懂得詩詞,一定要知人論世,孤立地看一首詩詞,有時候就很難把它懂透?!闭?/p>
你結合下面的材料,深入體會詩人所蘊含的復雜情感。
拓展閱讀:
萬里奉王事,一身
無所求。
也知塞垣苦,豈為
背景資料:
妻子謀。
“國家六葉,吾門三相。”岑參的家族顯貴,出過三位宰相。但岑參出生前,家
——《初過隴山途
族慘遭巨變,地位一落千丈。他三十多歲時,僅被授以小官。于是,另辟蹊徑,不遠
中呈宇文判官》
萬里、奔赴塞外。
功名只向馬上取,
真是英雄一丈夫。
——《送李副使赴
磧西官軍》
【答案】8.D9.我認為這句詩人運用了夸張的手法,說淚如雨下濕袖難干,借以表達自己深切思念親
第5頁共11頁.
人的心情。10.詩人的情感是復雜的,既有對故園、親人相思眷戀的柔情,也有渴望建功立業(yè)、報效
祖國的豪情。詩中隱含了詩人報國與親情難以兩全的矛盾心理。這首詩豪情與柔情相互交織,可謂感人至
深。(說出詩人復雜、矛盾的感情即可)
【解析】8.本題考查詩詞體裁辨析。
《逢入京使》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一首五言古詩。
A.《少年行》是唐代詩人王維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古詩,與《逢入京使》體裁相同;
B.《南園十三首》(其五)是唐代詩人李賀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古詩,與《逢入京使》體裁相同;
C.《落第長安》是唐代詩人孟郊的一首五言古詩,與《逢入京使》體裁相同;
D.《立春日感懷》是明代詩人于謙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與《逢入京使》的五言古詩體裁不同;
故選D。
9.本題考查詞句的賞析,要在把握詩詞內(nèi)容的基礎上,結合上下文和具體的語句分析作答。
根據(jù)詩句“雙袖龍鐘淚不干”可知,詩人岑參采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褒堢姟蓖ǔS脕硇稳菽昀象w衰或疲倦不
堪的樣子,但在這里它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因為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而淚流滿面,連衣袖都濕透了。“淚不干”更是
夸張地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無法抑制的悲傷和對故鄉(xiāng)的深深眷戀。因此,盡管這種描述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可能并不
真實,但在詩歌中,它成功地傳達了詩人的情感,使讀者能夠感同身受,體會詩人的心情。
10.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
根據(jù)背景資料,岑參出身名門,但家族衰敗,個人仕途也較為坎坷。他選擇遠赴塞外,尋找實現(xiàn)抱負的途
徑,這顯示了他不畏艱難、積極進取的決心。在拓展閱讀的詩句中,“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表達了詩人
為了國家事業(yè),不顧個人得失,甚至愿意承受塞外的艱苦,體現(xiàn)出他對國家的忠誠和為國捐軀的豪情壯志。
“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則揭示了詩人對家庭的牽掛,知道邊疆生活的艱辛,但不為個人家庭的利益考慮,
進一步展現(xiàn)了他胸懷天下的高尚情操。在《逢入京使》一詩中,詩人“雙袖龍鐘淚不干”,流露出對家鄉(xiāng)和親
人的深切思念,這與他在其他詩作中的豪情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種情感的交織反映了詩人內(nèi)心的矛盾,即
在追求功名與思念故土之間掙扎,體現(xiàn)了他復雜而真摯的情感世界。
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回答問題
晚春(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鏈接:“誰收春色將歸去,慢綠妖紅半不存。榆莢只能隨柳絮,等閑撩亂走空園?!表n愈創(chuàng)作《晚春》
有兩首。選文是其一;鏈接是其二。
11.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第6頁共11頁.
12.韓愈的兩首《晚春》都表現(xiàn)了同樣的主題,請簡要說明。
13.飛花令,得名于唐代詩人韓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行飛花令,可任選詩詞曲中的句子,
但一般不超過七個字。請以“榆莢只能隨柳絮”中的“柳”為題,寫兩句飛花令。
【答案】11.[示例]這兩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描寫了春天不久就將歸去,花草樹木想方設
法挽留春天而爭奇斗艷、競相開放的情景,流露出詩人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和喜愛之情。12.示例
一:光陰易逝,我們應該珍惜時間;
示例二:抒發(fā)對春的挽留之情,告誡我們應抓住時機,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13.客舍青青柳色新;兩個黃
鸝鳴翠柳;柳暗花明又一村;吹面不寒楊柳風……
【解析】11.本題考查詩句賞析。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意為:花草樹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離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競相吐
艷爭芳,霎時萬紫千紅,繁花似錦。詩人通過“草木”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描寫,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
賦予花草樹木以人的情態(tài),形象寫出各種植物競相生長、爭奇斗艷的迷人情景,表達出詩人對春天大好風
光的珍惜之情。
12.本題考查情感主旨。
結合“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和“榆莢只能隨柳絮,等閑撩亂走空園”可知,這兩首詩通過描寫花
草樹木在晚春時節(jié)爭奇斗艷的景象,以及楊花榆莢看似“無才思”卻也盡力飛舞的姿態(tài),一方面表達了對春天
即將逝去的惋惜之情;另一方面又借花草樹木在晚春的積極表現(xiàn),暗示人們應該珍惜時光,抓住時機,盡
情展示自己,不要虛度光陰,體現(xiàn)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13.本題考查文學常識。以“柳”字行飛花令,寫出含有“柳”字的詩句。
示例: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拂堤楊柳醉春煙。羌笛何須怨楊柳……
古代詩歌閱讀,完成下面小題。
木蘭詩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
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14.談談你對選文中畫橫線句子的理解。
15.請結合選文內(nèi)容分析木蘭的形象。
【答案】14.將士們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戰(zhàn)斗,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zhàn)多年后勝利歸來,此句寫出了戰(zhàn)爭的曠
第7頁共11頁.
日持久,戰(zhàn)斗的激烈悲壯。15.“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可以看出木蘭善良、孝順、有擔當;“萬里
赴戎機,關山度若飛”表現(xiàn)木蘭的愛國、報國的情懷;“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表現(xiàn)木蘭的堅毅勇敢。(言
之有理即可)
【解析】14.本題考查詩句的理解。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這句話的意思是:將軍和壯士們都經(jīng)歷了十多年數(shù)百次的戰(zhàn)斗,有的戰(zhàn)死沙場,
有的則歷經(jīng)多年征戰(zhàn)之后,終于回歸故土,此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十年”可見戰(zhàn)爭持續(xù)的時間之長,
“百戰(zhàn)”“死”則可見戰(zhàn)爭的激烈和悲壯,這種表達方式使得詩句更加緊湊,且富有表現(xiàn)力。
15.本題考查理解人物形象。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
啾?!敝袃蓚€“不聞爺娘喚女聲”反復出現(xiàn),烘托了木蘭思念親人的感情,凸顯了木蘭孝順的形象;
“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的意思是木蘭愿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此替父親去出征?!霸浮弊忠馑际恰霸?/p>
意”,木蘭作為好女兒,愿意替父從軍的意志,實為對父親的愛心與對祖國的忠心之凝聚,表現(xiàn)了木蘭果敢
堅毅、忠孝兩全的高尚品格;
“萬里赴我機,關山度若飛”夸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zhàn)馬,萬里迢迢,奔往戰(zhàn)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
山,可見她奔赴戰(zhàn)場的矯健雄姿,凸顯出木蘭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寒光映照著身上冰冷的鎧甲,可見邊地環(huán)境艱苦,凸顯出木蘭的堅強堅毅;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題。
【材料一】
登幽州臺①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材料二】
隗②君亦何幸,遂起黃金臺③。
——陳子昂《郭隗》
燕昭④延⑤郭隗,遂筑黃金臺。
——李白《古風·其十五》
【注】①幽州臺:戰(zhàn)國時期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②隗(wěi):郭隗,戰(zhàn)國時
燕國人。③黃金臺:相傳戰(zhàn)國時代燕昭王在易水東南筑臺,上面放著千金,用來招攬?zhí)煜沦t士。④燕昭:
即燕昭王。⑤延:聘請。
第8頁共11頁.
16.閱讀材料及注釋可以推斷,“幽州臺”可能就是①“”。它是燕昭王為招納②(人名)
所建。陳子昂借這一典故表達了渴望得到賞識的心愿。
17.《登幽州臺歌》表達了詩人登臺的感慨。前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的久遠,第三句登臺遠望,表達
空間的①,“悠悠”與第四句的②“”字鮮明映照,襯托出人的孤單渺小,表達了詩人
③。
【答案】16.黃金臺郭隗17.遼遠獨胸懷大志卻報國無門的孤獨與悲傷。
【解析】16.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
根據(jù)注釋②可知,“隗”指的是郭隗;根據(jù)注釋④可知,“燕昭”即燕昭王?!把嗾蜒庸?,遂筑黃金臺”的意
思是:燕昭王延請郭隗,高筑起了黃金臺。由此可知,“幽州臺”可能就是黃金臺,“黃金臺”是燕昭王為招納
郭隗所建。
17.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能力。
詩歌大意:往前不見古代禮賢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見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自
己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全詩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第三句“悠悠”和第四句的“獨”字的對比,
使人感受天地的廣闊與宇宙的永恒,更襯托出人的孤單渺小。在廣闊無垠的時空背景中,抒發(fā)了詩人孤獨
寂寞苦悶的情緒,以及胸懷大志卻報國無門的孤獨與悲傷,兩相映照,分外動人。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18.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詩題中的“春夜”點出季節(jié)及具體時間,“洛城”點出地點。
B.次句“滿”字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笛聲的悠揚和夜的寧靜。
C.“折柳”指漢代樂府曲《折楊柳》,詩人春夜聽到此曲,勾起了鄉(xiāng)情。
D.本詩著重以詩人感情變化來烘托吹笛人技藝高超和笛聲的魅力。
19.結合《逢入京使》和本詩,分析兩首詩中“故園”這一意象的意思及其蘊含的情感是否相同,并據(jù)此談談
你對閱讀古代詩歌方法的發(fā)現(xiàn)。
【鏈接材料】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岑參《逢入京使》)
第9頁共11頁.
【答案】18.D19.相同,兩首詩中的“故園”都是故鄉(xiāng)、家鄉(xiāng)的意思,都蘊含著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學習詩歌時,可以通過關注意象或有特殊意義的關鍵詞來理解詩歌的情感。
【解析】18.本題考查古詩的賞析。
D.有誤,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結合“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在客居之夜聽到
《折楊柳》的曲子,誰又能不生出懷念故鄉(xiāng)的愁情)”分析可知,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昂?/p>
托吹笛人技藝高超和笛聲的魅力”理解有誤;
故選D。
19.本題考查對詩歌意象的理解。
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一詩,抒發(fā)了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xiāng)之情。其中“何人不起
故園情”的“故園”指的是故鄉(xiāng)。岑參《逢入京使》這首詩是寫詩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長安的東行使者,
勾起了詩人無限的思鄉(xiāng)情緒,也表達了詩人欲建功立業(yè)而開闊豪邁、樂觀放達的胸襟。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保密制度與組織效率3篇
- 戶口遷移委托書寫作技巧3篇
- 辦理港澳通行證的委托書示例3篇
- 農(nóng)村宅基地出讓合同書3篇
- 制定國家收費標準項目建議書要點3篇
- 交通事故案件個人全權委托3篇
- 電聲器件在汽車導航系統(tǒng)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羊的飼養(yǎng)羊只飼養(yǎng)與繁殖效率提高考核試卷
- 電氣設備在電力系統(tǒng)工程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科技樂園的未來之旅考核試卷
- TD/T 1061-2021 自然資源價格評估通則(正式版)
- 水利安全生產(chǎn)風險防控“六項機制”右江模式經(jīng)驗分享
- 級進模具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 兒童呼吸機基本使用
- 手術替代治療方案
-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 T-CNPPA 3025-2023 藥包材質量協(xié)議管理指南
- 美洲印第安文明的發(fā)展與衰落-瑪雅、阿茲特克與印加
- 家庭教育講座活動流程
- 大學《思想道德與法治》期末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麥肯錫入職培訓第一課在線閱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