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平衡常數(shù)及其相關計算(練習)-2025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1頁
化學平衡常數(shù)及其相關計算(練習)-2025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2頁
化學平衡常數(shù)及其相關計算(練習)-2025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3頁
化學平衡常數(shù)及其相關計算(練習)-2025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4頁
化學平衡常數(shù)及其相關計算(練習)-2025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03講化學平衡常數(shù)及其相關計算

oi模擬基礎練

【題型一】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含義與應用

【題型二】有關化學平衡的計算

02重難創(chuàng)新練

03真題實戰(zhàn)練

題型一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含義與應用

1.(2024?甘肅平?jīng)?模擬預測)Deacon催化氧化法將HC1轉(zhuǎn)化為CU的反應為

4HCl(g)+O2(g)^2Cl2(g)+2H2O(g)AH<0o下列關于Deacon催化氧化法制Q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該反應的AS<0

。2(國0川92)

B.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

4

C(O2).C(HC1)

C.使用合適的催化劑可提高化學反應速率,但不影響HC1的平衡轉(zhuǎn)化率

D.該反應在高溫下可自發(fā)進行

【答案】D

【解析】A.該反應為氣體分子數(shù)減少的反應,所以AS<0,A項正確;B.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

K弋舞X野,B項正確;C.催化劑能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能同等程度地增大正、逆化學反

應速率,但不影響化學平衡移動,C項正確;D.該反應的AH<0,AS<0,所以在低溫下可自發(fā)進行,D項錯

誤;答案選D。

2.(2024?江蘇?模擬預測)對于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應:2SO2(g)+O2(g)^=^2SO3(g),下列有關說法

正確的是

A.該反應的AS>0

B.該反應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為K=、

c(SO2)-c(O2)

C.反應中每消耗22.4LO2(標準狀況),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約為2x6.02x1023

D.溫度不變,提高02的起始濃度或增大反應壓強,均能提高反應速率和SO2的轉(zhuǎn)化率

【答案】D

【解析】A.由方程式可知,該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減少,貝必S<0,故A錯誤;B.由方程式可知,該反

c2(SO,)

應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為仁不。「入、,故B錯誤;C.由方程式可知,反應消耗ImolCh時,轉(zhuǎn)移4moi

c-(SO2)-c(O2)

電子,則標準狀況下消耗22.4LC)2時,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為4x6.02x1023,故c錯誤;D.增大。2的濃度、增大壓

強,反應均向正反應方向移動,S02的轉(zhuǎn)化率增大,故D正確;故選D。

3.(2024?天津?二模)反應2c2H4(g)+6NO(g)+3O2(g)=4CC?2(g)+4H2O(g)+3N2(g)可用于去除氮氧化物。

Cu+催化該反應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反應過程中,Cu+參與反應,降低了反應的焰變

434

C(CO2)C(N2)C(H2O)

B.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

263

c(C2H4)C(NO)C(O2)

C-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瑞,N。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增大

D.步驟ni中每消耗lmolCu+(NC)2),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目為4x6.02x1023

【答案】A

【解析】A.催化劑,降低反應活化能但不改變焰變,反應過程中,Cu+為催化劑,故A錯誤;B.平衡常

43

C(CO2)C(N2y(H2O)

數(shù)等于生成物的濃度幕之積比上反應物的濃度幕之積,所以K=263故B正確;C.增

C(C2H4)C(NO)C(O2)

大一種反應物的量,可以提高另一種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離增大,則N。的轉(zhuǎn)化率增大,故C正確;D.由

反應I可知,lmolCu+結(jié)合ImolCh,轉(zhuǎn)移4moi電子,所以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目為4x6.02x1()23,故D正確;故選:

Ao

7.(2024?江蘇南京?模擬預測)在二氧化碳加氫制甲烷的反應體系中,主要發(fā)生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1

反應I:CO2(g)+4H2(g)=CH4(g)+2H2O(g)AH--164.7kJ?mol;反應II:CO2(g)+H2(g)=CO(g)+H2O(g)

1

△HMl.2kJ.mol;反應III:2CO(g)+2H2(g)=CO2(g)+CH4(g)AH=-247.1kJ?mOr'0

向恒壓、密閉容器中通入hnolCCh和4m0IH2,平衡時CH4、CO、CO2的物質(zhì)的量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n的平衡常數(shù)可表示為K=晨;三點

C(CO)C(H2O)

B.圖中曲線B表示CO的物質(zhì)的量隨溫度的變化

C.該反應最佳控制溫度在80(PC?1000。(3之間

D.提高CO2轉(zhuǎn)化為CR的轉(zhuǎn)化率,需要研發(fā)在低溫區(qū)高效的催化劑

【答案】D

【分析】反應I和反應ni均為放熱反應,因此,CH4的平衡量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所以圖中曲線A表示

CH4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曲線;由反應II和ni可知,溫度升高反應II正向移動,反應HI逆向移動,因此,co在平

衡時的物質(zhì)的量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故曲線C為CO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曲線,則曲線B為CO2的物質(zhì)的量

變化曲線,據(jù)此分析解答。

【解析】A.化學平衡常數(shù)是生成物濃度基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塞之積的比值,反應n的平衡常數(shù)為

c(CO)c(HQ)

K=e(co)c(Hy故A錯誤;B.反應I和反應in均為放熱反應,因此CH4的平衡量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

小,所以圖中曲線A表示CH4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曲線;由反應II和HI可知,溫度升高反應n正向移動,反應III

逆向移動,因此CO在平衡時的物質(zhì)的量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故曲線C為co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曲線,則

曲線B為C02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曲線,故B錯誤;C.由圖可知,較低溫度時CH4的物質(zhì)的量較高,且CO

的物質(zhì)的量較低,因此最佳溫度應在200-400(左右,故c錯誤;D.反應I和反應ni為放熱反應,反應n為

吸熱反應,降低溫度有利于反應I和反應in正向移動,反應n逆向移動,因此在低溫時CH4的平衡量較高,

要提高CO2轉(zhuǎn)化為CH4的轉(zhuǎn)化率,需要研發(fā)在低溫區(qū)高效的催化劑以盡快建立化學平衡狀態(tài),故D正確;

故選:D。

5.(2024?江蘇?二模)用CH4消除NO2的反應為CH4(g)+2NO2(g)-N2(g)+2H2O(g)+CO2(g)AH<0?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平衡時升高溫度,V正增大,V逆減小

C(N2)?C(COJ

反應平衡常數(shù)

B.K=2

C(CH4)-C(NO2)

C.反應中生成22.4LN2,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目為8X6.02X1()23

D.實際應用中,適當增加C%的量有利于消除NO2,減輕空氣污染程度

【答案】D

【解析】A.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故A錯誤;B.該反應水為氣態(tài),平衡常數(shù)

K=/二、人二:,故B錯誤;C.氣體所處狀況不確定,不能根據(jù)體積計算其物質(zhì)的量,故C

C(CH4)-C-(NO2)

錯誤;D.適當增加CH,的量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動,從而提高NO2的轉(zhuǎn)化率,有利于NO?的消除,故D正

確;故選D。

6.(2024?海南省直轄縣級單位?模擬預測)工業(yè)上,常用離子交換法軟化自來水,其原理是

2++

2NaR+CaCaR2+2Na,2NaR+Mg?+^MgR2+2Na+。常溫下,向一定體積的自來水中加入離子交

換樹脂(NaR),測得自來水中c(Na+)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7

T

O

E

H

)

。

A.8min時加入少量NaCl固體,離子交換反應平衡常數(shù)減小

B.6min時的逆反應速率大于4min時的逆反應速率

C.其他條件不變時,lOmin時離子交換反應已停止

D.4~8min內(nèi)平均反應速率:v(Ca2+)=—~—molL-1-min-1

v716

【答案】B

【解析】A.平衡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改變離子濃度,平衡常數(shù)不變,A錯誤;B.在達到平衡前,反應正

向發(fā)生,隨各物質(zhì)濃度變化,正反應速率增大,逆反應速率減小,6min時逆反應速率大于4min時逆反應速

率,B正確;C.化學平衡狀態(tài)為動態(tài)平衡,反應并未停止,C錯誤;D.如果只考慮鎂離子、鈣離子交換,

根據(jù)電荷守恒,v(Ca2+,Mg2+)=v(Mg2+)+v(Ca2+)=^^mol-K1.min-',鎂離子、鈣離子交換速率不確定,

無法計算單一離子交換速率,D錯誤;故選B。

7.(23-24高三上?安徽亳州?期末)已知某些化學反應的焰變、燧變?nèi)缦卤硭荆僭O它們不隨溫度變化,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化學反應AH/(kJ-mor1)AS'/fj-mor'-K-1)

①2H2O(l)+O2(g)=2H2Oz(aq)+98-57.2

@HCl(g)+NH3(g)=NH4Cl^)-176-285

③TiO2(s)+2Cl2(g)+2C(s,石墨)UTiCl4(g)+2CO(g)-59+146

A.反應①在高溫下能自發(fā)進行

B.反應②能自發(fā)進行的溫度7<617.5K

C.反應③只有在低溫下能自發(fā)進行

D.若將TiO2、C固體粉碎,反應③的反應速率和平衡常數(shù)K都增大

【答案】B

【解析】A.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反應①為吸熱的燧減反應,在任何溫度下都有AH-TASX),所以反應①在任

何溫度下,都能不能正向自發(fā)進行,A錯誤;B.反應②的AH-TASvO能自發(fā)進行,貝!|-176+0.285T<0,K617.5K

時,反應能正向自發(fā)進行,B正確;C.反應③為放熱的燧增反應,在任何溫度下均能自發(fā)進行,C錯誤;

D.平衡常數(shù)受溫度的影響,將TiO2、C固體粉碎,反應③的反應速率增大,但是平衡常數(shù)K不變,D錯

誤;故選B。

題型二有關化學平衡的計算

8.(2024?江蘇蘇州?三模)CO2催化重整CH4反應:

I:CH4(g)+CO2(g)-2CO(g)+2H2(g)AH1

II:H2(g)+CO2(g)CO(g)+H2O(g)AH2>0

III:4H2(g)+CO2(g)=CH4(g)+2H2O(g)AH3<0

在恒容反應器中按體積分數(shù)CH4:CO2=50%:50%投料。平衡時各物質(zhì)的體積分數(shù)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

若僅考慮上述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溫度QC

A.AH]=2AH2-AH3>0

B.其他條件不變,適當增大起始時CH4的體積分數(shù),可抑制反應n、in的進行

C.re時,在2.0L容器中加入2moicH4、2moicO2以及催化劑進行重整反應,測得CCh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為

75%,則反應I的平衡常數(shù)小于81

D.300?580。(2時,壓0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因為反應III生成H2O的量大于反應II消耗的量

【答案】D

【解析】A.由題干信息反應II:H2(g)+CO2(g)^CO(g)+H2O(g)AH2>0,反應皿:

4H2(g)+CO2(g)=CH4(g)+2H2O(g)型<0,則211-皿可得反應I:CH4(g)+CO2(g)2CO(g)+2H2(g),

根據(jù)蓋斯定律可知AH|=2AH2-公旦>0,A正確;B.其他條件不變,適當增大起始時CH4的體積分數(shù),

即增大CH4的用量,減少CO2的用量,則C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增大,即CO2的平衡濃度減小,CH4濃度增大,

根據(jù)平衡移動原理,減小反應物濃度或增加生成物濃度,平衡都逆向移動,可抑制反應II、in的進行,B正

確;

C.FC時,在2.0L容器中加入2moicH4、2moicO2以及催化劑進行重整反應,測得CCh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為

CH/g)+CO2(g)U2co但)+2國@)

起始量(mol)2200

75%,若只發(fā)生反應I,則三段式分析可知,在小三:1c,則反

轉(zhuǎn)化重(mol)1.52x75%33

平衡量(mol)0.50.533

應I的平衡常數(shù)K=~粘=81,由于實際上有反應I、反應n和反應ni發(fā)生,但由于副反

C(CH4)C(CO2)(U.\X(UQ)

22

應(皿)中,消耗的氫氣的量比二氧化碳多的多,故計算式中,分子減小的更多,平衡常數(shù)小于81,導致K

小于81,C正確;D.根據(jù)題干信息可知,升高溫度反應II平衡正向移動,向生成H2O的方向移動,壓0的

物質(zhì)的量增大,反應HI逆向移動,向消耗H2O的方向移動,H2O的物質(zhì)的量減小,故300?580。(2時,H2O

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因為溫度對反應ni的影響小于對反應n的影響,即整個體系生成H2O的量大于消耗的量,D

錯誤;故答案為:D。

9.(2024?湖南?模擬預測)利用測壓法在恒容反應器中研究25。(2時N2()5(g)分解反應:

2N2O5(g)-4NO2(g)+O2(g)

E

2N2O4(g)

其中NO2二聚為NQ4的反應可以迅速達到平衡。體系的總壓強p隨時間t的變化如下表所示:

t/min040801602601300170000

p/kPa35.840.342.545.949.261.262.363.1

己知:①"8時,電。5信)完全分解;②2NO2(g)UN2()4(g)AH<0;③NO2為紅棕色氣體。下列說法

錯誤的是

A.入。5伍)完全分解后,A(C)2)=17.9kPa

B.若升高溫度到35。。則NzC^g)完全分解后體系壓強°8(35。0大于63.1"2

C.若縮小起始時容器的體積,反應達到平衡后顏色將變淺

D.25。(2時,反應達到平衡后,反應N2O/g)W2NO2(g)的平衡常數(shù)/=13.4kPa

【答案】C

【解析】A.NQs的分解不是可逆反應,因此當N2O5完全分解后,產(chǎn)生的的壓強必為17.9kPa,故A正

確;B.升高溫度后,假設平衡不移動,由于熱脹冷縮,壓強將增大。升溫,平衡向著生成NO?的方向移動,

壓強也會增大,故B正確;C.縮小容器的體積,雖然平衡向著生成NQ4的方向移動,但壓縮體積將會導

致NO?濃度增大,顏色加深,故C錯誤;D.平衡時總壓強=63.1kPa,此時。(。2)T7.9kPa,若不發(fā)生

2NO2(g)UN2O4(g),生成的NO?氣體壓強應為71.6kPa,由差量法求得生成N2O4氣體的分壓為26.4kPa,

則NO2氣體壓強為(63.1-17.9-26.4)=18.8kPa,平衡常數(shù)J=^kPa。13.4kPa,故D正確;故選:C。

10.(2024?黑龍江?三模)已知HCOOH水溶液在密封石英管中的分解反應如下:

I.HCOOHUCO+H20Kl

II.HCOOHUCO2+H2K2

某溫度下,在密封石英管內(nèi)完全充滿LOmoLL-的HCOOH水溶液,使HCOOH分解,分解產(chǎn)物均完全溶于

水,。時刻測得CO、CO?的濃度分別為0.70mol,LT、O.lGmollL反應II達平衡時,測得H2的濃度為

ymol-L^o含碳物種濃度與反應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忽略碳元素的其他存在形式)。下列有關說法錯誤

B.反應I的平衡常數(shù)K1=5

體系達平衡后筆黑"=咨

C.

c(CO2)6y

+1

D.H對反應I有催化作用,若體系中還含有O.lmol.L鹽酸,則口、增大

c(5HC%OOH)

【答案】D

【解析】A.根據(jù)圖像可知,ti時刻,CO濃度達到最大值時表明反應I達平衡狀態(tài),此時C02濃度未達最大

值,即反應II尚未達平衡狀態(tài),因此反應I比反應II先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A說法正確;B.ti時刻,反應I達到

平衡,c(HCOOH尸(1.0-0.70-0.16)mol/L=0.14mol/L,K尸本。)="=5,故B說法正確;C.令體系

c(HCOOH)0.14

達到平衡時,c(CO)=xmol/L,則反應I消耗c(HCOOH尸xmol/L,反應II達到平衡時,測的°32戶ymol/L,則

生成c(CC>2尸ymol/L,反應n消耗c(HCOOH尸ymol/L,因此根據(jù)反應I平衡常數(shù),則有

5-5y

Ki==-......=5,解得即c(CO)_6_5-5y,故C說法正確;D.Ki=>

c(HCOOH)1.0-x-y6一而c(HCOOH)

溫度不變,平衡常數(shù)不變,故D說法錯誤;故答案為D。

11.(2024?廣東佛山?模擬預測)某1L恒容密閉容器發(fā)生反應:2M(g)+2N(g)UE(g)+F(g)AH<0?向

容器中通入0.2molM和nmolN發(fā)生上述反應,測得M的平衡轉(zhuǎn)化率與投料比丫尸案(以及溫度的關系

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工工

B.弓時,C點的平衡常數(shù)值為2500

C.當2V(N1=v(F)逆時,反應達到平衡

D.其它條件不變,增大壓強,可使B點移向C點

【答案】B

【分析】該反應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M的平衡轉(zhuǎn)化率減小,則TFT2,丫卜黑,增

大,相等于增大M的物質(zhì)的量,平衡正向移動,M的平衡轉(zhuǎn)化率減小,以此解答。

【解析】A.由分析可知,TFT?,A錯誤;B.4時,A點M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為80%,列出“三段式,

2M(g)+2N(g)UE但)+F@

起始(mol)0.20.200

轉(zhuǎn)化(mol)

0.160.160.080.08

平衡(mol)0.040.040.080.08

0.08x0.08

A點的平衡常數(shù)值K=(o04)2x(004)2=2500,A點和C點溫度相等,平衡常數(shù)也相等,B正確;C.當

2V(N%=v(F)逆時,不能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C錯誤;D.該反應是氣體體積

減小的反應,其它條件不變,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M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增大,D錯誤;故選B。

12.(2024?遼寧大連?一模)乙烯的產(chǎn)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一定條件下CO2和

凡合成乙烯的反應為2co2(g)+6H?(g)O4H2O(g)+CH2=CH2(g)。向1L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ImolCO2

和3moiH2,測得不同溫度下CO?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及催化劑的催化效率如題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100150200250300350溫度/℃

A.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催化劑的催化效率降低

B.圖中M點乙烯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7.7%

C.25(TC時,當CO?的轉(zhuǎn)化率位于M1點時,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僅延長反應時間不可能使轉(zhuǎn)化率達到50%

D.向N點的平衡體系中充入ImolCO2和3moiH2,其他條件不變,再次達到平衡時,修增大

【答案】B

【解析】A.由圖可知,升高溫度,CO2得平衡轉(zhuǎn)化率降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催化劑的催化效率先

上升后降低,A錯誤;B.根據(jù)已知條件列出“三段式”

2CO2(g')+6H2(g)?U4H2O(g)+CH2=CH2g)

起始(mol)1300

轉(zhuǎn)化(mol)0.51.510.25

平衡(mol)0.51.510.25

乙烯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八一……x100%=7.7%,B正確;C.25O℃0t,CO2得平衡轉(zhuǎn)化率為50%,其他

0.5+1.5+1+0.25

條件不變,當CO?的轉(zhuǎn)化率位于點時,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僅延長反應時間可以使轉(zhuǎn)化率達到50%,C

錯誤;D.平衡常數(shù)Kp只受溫度影響,向N點的平衡體系中充入ImolCO?和3moiH2,其他條件不變,

Kp不變,D錯誤;故選B。

13.(23-24高三下?廣東深圳?開學考試)氨催化氧化是硝酸工業(yè)的基礎。工業(yè)上以氨氣和氧氣為原料,利

用“氨催化氧化法”生產(chǎn)NO,在Pt-Rh合金催化劑作用下,發(fā)生主反應I和副反應II:

I.4NH3(g)+5O2(g)4NO(g)+6H2O(g)

II.4NH3(g)+3O2(g)2N2(g)+6H2O(g)

現(xiàn)將ImolNlh、2moiO2充入1L恒容密閉容器中,在上述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相同時間內(nèi),生成物的物

質(zhì)的量隨溫度變化曲線如圖所示:

制備目標物質(zhì)消耗原料的量⑺八”

已知:有效轉(zhuǎn)化率=一原料總的轉(zhuǎn)化量—X10°%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工業(yè)上氨催化氧化生成NO時,最佳溫度應控制在840。(2左右

B.520。(2時,NR的有效轉(zhuǎn)化率約為66.7%

c.反應n可能是放熱反應

D.該催化劑在高溫時對反應I的選擇性更好

【答案】B

【解析】A.由圖可知,840(時,反應相同時間內(nèi),NO的物質(zhì)的量最大,副產(chǎn)物N2的物質(zhì)的量最小,說

明該溫度下最有利于NO的生成,因此工業(yè)上氨催化氧化生成NO時,最佳溫度應控制在840。(3左右,故A

正確;B.由圖可知,52(FC時,NH3發(fā)生反應I生成0.2molNO,消耗氨氣0.2mol,NH3發(fā)生反應I[生成0.2molN2,

消耗氨氣0.4mol,則NH3的有效轉(zhuǎn)化率為“02叱一-xlOO%=33.3%,故B錯誤;C.840。(2后NO隨溫

0.2mo/+0.4mo/

度升高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該反應為放熱反應,高于840(時平衡逆向移動,使得NO的物質(zhì)的量減少,

故C正確,

D.由圖可知,低溫時反應的主要產(chǎn)物為氮氣,高溫時反應的主要產(chǎn)物為NO,說明該催化劑在低溫時對反

應n的選擇性更好,在高溫時對反應I的選擇性更好,故D正確;故選B。

14.(23-24高三下?北京?開學考試)在10L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X(g)和Y(g),發(fā)生反應

X(g)+Y(g)UM(g)+N(g),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編號溫度六C起始時物質(zhì)的量/mol平衡時物質(zhì)的量/mol

n(X)以丫)n(M)

7000.400.100.090

②8000.100.400.080

③8000.200.30a

④9000.100.15b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①中,若5min時測得"(M)=0.050mol,則0至5min時間內(nèi),用N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

v(N)=l.Ox-102mol(L-min)

B.實驗②中,若某時刻測得"(N)=0.040mol,則此時混合氣體中X(g)的體積分數(shù)為6%

C.實驗③中,達到平衡時,X的轉(zhuǎn)化率為60%

D.實驗④中,達到平衡時,b>0,060

【答案】C

【解析】A.v(N)=v(M)=^^=1.0xl0-3mol(L-min),A錯誤;B.若某時刻測得“(N)=0.040mol,則反

10x5

應0.040molX,反應為氣體分子數(shù)不變的反應,此時混合氣體中X(g)的體積分數(shù)為出xl00%=12%,B

0.1+0.4

錯誤;C.實驗②③溫度相同,平衡常數(shù)相同,②中生成MN均為0.08moL則此時XY分另I」為0.l-0.08=0.02mol、

K==1;a=012mobx

0.4-0.08=0.32mol,K==1;同理實驗③中,達到平衡時,(02-aK(03-a)-

0I?

的轉(zhuǎn)化率為100%=60%,C正確;D.由C方法計算可知,700(時K^2.6,比較實驗①②,升溫,

0.2

平衡逆向移動,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若④的溫度為800。。恒容體系中,氣體體積不變的反應,④與③為

等效平衡,b=ya=0.06mol,但④的實際溫度為900。(3,相比較800。,平衡逆向移動,b<0.06,D錯誤;故

選C。

㈤2

市卷.創(chuàng)新幺.

15.(2024?湖南長沙?模擬預測)向體積均為1L的兩恒容容器中分別充入2molX和ImolY發(fā)生反應:

2X(g)+Y(g)OZ(g)AH,其中甲為絕熱過程,乙為恒溫過程,兩反應體系的壓強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

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壓強t甲

時間

A.反應速率:Va正<Vb逆B.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na>nc

C.a點平衡常數(shù):K=12D.AH<0

【答案】D

【分析】甲為絕熱過程,開始時壓強增大,但正反應2X(g)+Y(g)=Z(g)為氣體物質(zhì)的量減少的反應,說

明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解析】A.a、b均為平衡點,甲為絕熱過程、乙為恒溫過程,正反應為放熱反應,a點溫度高于b點,圖

像顯示a點壓強高于b點,達到平衡時甲中速率更快,所以反應速率:vaiE>vbiE=vbi£,故A錯誤;B.乙

為恒溫過程、甲為絕熱過程,甲中壓強開始時增大,說明反應為放熱反應,甲中溫度升高,即a點溫度高

于c點,而a、c兩點壓強相同,所以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na<nc,故B錯誤;C.若溫度恒定不變,三段

2X(g)+Y(g)uZ(g)

一始/mol/L210

式表不戶心,,a點壓強為起始時壓強的一半,容器容積為1L,則

轉(zhuǎn)/mol1/LT2mmm

平/mol/L2-2m1-mm

2-2m+l-m+m=1.5,解得m=0.75,平衡常數(shù):K=———-=12,而a點平衡實際上是絕熱條件下

(2-1.5)x(l-0.75)

達到的,要使平衡時壓強變?yōu)樵瓉淼囊话?,體系中的氣體總物質(zhì)的量應小于即平衡應進一步右移,

所以K>12,故C錯誤;D.由圖可知,甲為絕熱過程,開始時壓強增大,但正反應2X(g)+Y(g)UZ(g)為

氣體物質(zhì)的量減少的反應,說明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即AH<0,故D正確;故答案為:D。

16.(2024?湖南邵陽三模)汽車尾氣凈化反應為:2NO(g)+2CO(g)=N2(g)+2CO2(g)M=-746.8kJ/mol、

-3

A5'=-197.5J/(mol-K)0向IL密閉容器中充入l.OxlO^molNO、3.6xlOmolCO,測得NO和CO的物質(zhì)的

量濃度與時間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7

T

O

U

I

T

2

/)

A.當體系中N?和CO?濃度比不變時達到平衡狀態(tài)

B.Vfz段反應速率v(NO)=0.1mol/(L-s)

C.上述正反應在任何溫度下都能自發(fā)進行

D.該溫度下,上述反應的逆反應平衡常數(shù)K=2x10-4

【答案】D

【解析】A.向1L密閉容器中充入1.0xl(f3moiNO、3.6x10^molCO,發(fā)生反應:

2NO(g)+2C0(g)=N2(g)+2CO2(g),反應過程中N?和CO?濃度比是定值,當體系中N?和CO?濃度比不變

時,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A錯誤;B.由曲線與縱坐標交點可知,曲線abcde表示CO,曲線xyzw

表示NO,則y-z段反應速率v(NO)=045mo町.15mol/L=03MOL/^L,S),B錯誤;C.根據(jù)反應可知AHO,

AS<0,當較低溫度時滿足AH-TASO,反應能自發(fā)進行,C錯誤;D.曲線abcde表示CO,曲線xyzw表示

3

NO,則該溫度下,達到平衡時,c(CO)=2.7xl0-3mol/L,c(NO)=0.1xlO-mol/L,c(N2)=

3333

1A(NO)=I(1.0X10--0.1X10-)mol/L=0.45x10-mol/L,c(CO2)=2c(NO)=0.9xl0-mol/L,上述反應的逆反應

"Me。)="l『):(2.7xlO工2xW

平衡常數(shù)K=D正確;故選D。

2XOXO

c(CO2)c(N,)(O.91O-3『(4513)

17.(2024?廣東深圳?模擬預測)在甲、乙均為1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均充入2moiNO和2moicO,在恒溫

和絕熱兩種條件下僅發(fā)生反應2NO(g)+2CO(g)F^N2(g)+2CO2(g)AH=-747kJ/mol,測得壓強變化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甲容器中的反應條件為絕熱

B.乙容器中0?4min內(nèi)u(NO)=0.4mol?L-i?min-i

C.a點放出的熱量為597.6kJ

D.Kb>Ka

【答案】D

【分析】乙容器反應到4min時,壓強為4p,此時混合氣的物質(zhì)的量為4mol=3.2mol,利用差量法可求

出參加反應NO的物質(zhì)的量為2x(4mol-3.2mol)=1.6molo

【解析】A.反應2NO(g)+2CO(g)UN2(g)+2CO2(g)為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對于恒溫容器,隨著反應的進

行,氣體的分子數(shù)不斷減小,壓強不斷減小,對于絕熱容器,一方面平衡移動導致氣體分子數(shù)減小、壓強

減小,另一方面隨著反應的進行,不斷釋放熱量,溫度不斷升高,壓強不斷增大,在反應初始階段,可能

會出現(xiàn)壓強增大的情況,所以甲曲線的反應條件為絕熱,A正確;B.乙容器中0?4min內(nèi),參加反應NO

1.6mol

的物質(zhì)的量為L6moLu(NO)=IL=0.4mol?L"?mirri,B正確;C.a點時,參加反應NO的物質(zhì)的量為

4min

1.6mol,放出的熱量為空吧、747日/11101=597.6日,€:正確;D.曲線甲為絕熱條件下的壓強-時間關系曲線,

2

曲線b為恒溫條件下的壓強-時間關系曲線,隨著反應的進行,絕熱容器內(nèi)混合氣的溫度不斷升高,則平衡

常數(shù)不斷減小,所以Kb<Ka,D錯誤;故選D。

18.(2024?河北衡水?模擬預測)某研究學習小組把一定量的固體X放入容積為2L的真空密閉容器中,在

T℃下分解:X(s)U2Y(g)+Z(g),q時達到化學平衡,c(Z)隨時間t變化曲線(0~t?時間段)如圖所示.下

A.在0~§時間內(nèi)該化學反應速率v(Y)=0.10/s-1

B.rTC時,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的值為0.0005

C.Z的體積分數(shù)不變證明該分解反應已經(jīng)達到平衡

D.若其他條件不變,G時將容器體積壓縮到IL,t3時達到新的平衡,c(Z)在t2~t”時間內(nèi)的變化曲線如

上圖所示

【答案】C

【解析】A.由圖像,在&ti時間內(nèi)該化學反應速率v(Z)=^=華機根據(jù)反應方程式,化學計

量數(shù)與速率成正比,故v(Y)=2v(Z)=—;—molL-1s-1,A正確;B.平衡時,c(Z)=0.05mol/L,c(Y)=0.10mol/L,

J

則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c億)92(丫)=0.05><0.12=0.0005,B正確;C.該反應反應物是固體,生成物是氣

體,由于生成物Y與Z物質(zhì)的量之比滿足方程式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故無論反應是否達到平衡,Z的體積分

數(shù)都是:,C錯誤;D.若其他條件不變,t2時將容器體積壓縮到IL,Z的濃度瞬間變?yōu)?倍即0.10mol/L,

平衡逆向移動,Z的濃度減小,由于溫度不變K不變,則再次平衡時,仍滿足c(Z)=0.05mol/L,c(Z)在t2~t4

時間內(nèi)的變化曲線正確,D正確;錯誤的選C。

19.(2024?上海?模擬預測)某研究組模擬三種已裝固體V2O5催化劑的密閉容器裝置,發(fā)生的反應為:

2SO2(g)+O2(g)U2sO3?AHi=-197.7kJmoH

(1)在初始體積與溫度相同的條件下,甲、乙、丙中均按2moiSO2、ImolCh投料,達平衡時;三個容器中SO2

的轉(zhuǎn)化率從大到小的順序為——_(用“甲、乙、丙”表示)。

恒溫恒容絕熱恒容恒溫恒壓

1p—可移動活塞

甲乙丙

(2)下列均能作為容器甲和容器乙達平衡標志的是(填字母)-

A.溫度不變B.密度保持不變C.壓強保持不變D.02濃度保持不變

(3)400℃,在容器丙中投入4moiSO2、2moiO2進行反應時,放出akJ熱量;若在500℃,投入2moiSO2、Imo。

進行反應,放出bkJ熱量,貝!Ja2b(填“<”或“=”)。

【答案】(1)丙>甲>乙(2)CD(3)>

【解析】(1)乙因為是絕熱容器,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所以相對于甲,乙中溫度比甲高,升高溫度平衡逆

向移動,SO?的轉(zhuǎn)化率降低;比較甲、丙,該反應為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丙在恒壓的條件下,甲相對于丙,

相對于減小壓強,平衡逆向移動,SO?的轉(zhuǎn)化率降低,綜上所述,三個容器中SO?的轉(zhuǎn)化率從大到小的順序

為:丙>甲>乙,故答案為:丙>甲>乙;

(2)A.甲為恒溫恒容的密閉容器,所以溫度一直保持不變,則溫度不變不能用于判斷該反應是否處于平

衡狀態(tài),故A不選;B.甲、乙均為恒容密閉容器,又由于該反全為氣體參加的反應,所以在恒容的密閉容

器中密度始終保持不變,故B不選;C.在恒容的密閉容器中,該反應為非等體積反應,所以壓強不變時,

該反應處于平很狀態(tài),故選C;D.一定條件下,當v(正)=v(逆)片0時,反應體系中所有參加反應的物質(zhì)的

物質(zhì)的量或濃度保持恒定不變,則02濃度保持不變可用于判斷該反應是否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故選D;故答

案選CD;

(3)丙為恒溫恒壓的密閉體系,所以相同溫度下在容器丙中分別投入4moiSC)2、2moic)2和2moiSCh、ImolCh

進行反應平衡不發(fā)生移動;則所釋放的能量前者為后者的兩倍;若前者反應溫度為400。。后者反應溫度為

500℃,且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所以平衡逆向移動,則前者釋放的能量大于后者的兩倍,故答案為:>;

20.(2024?貴州黔西?一模)氨具有較高的含氫量,可用作內(nèi)燃機的燃料。

⑴液氨是重要的非水溶劑,和水類似,液氨的電離平衡為2NH3NH;+NH;o寫出NH4cl與KNH?在液

氨中發(fā)生中和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2)合成氨反應的方程式為3H2(g)+N2(g)O2NH3(g),恒壓密閉容器中,起始時n(H)n(N2)=3:l,不同

溫度(力下平衡混合物中NH3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隨壓強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

*

X

N

①25。(2時,H2(g)和NH3(g)的燃燒熱AH分別為akJ/mol和6kJ/mol,上述合成氨反應的焰變?yōu)?/p>

kJ/molo

②A點溫度迅速從工變?yōu)榘?則此時濃度商QK億)(填“〉"y”或“=”)。

③Kp(A):Kp(B)=(Kp為以分壓表示的平衡常數(shù),分壓=總壓X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

"2

④合成氨逆反應速率方程為v(逆)=網(wǎng)逆)舞,式中網(wǎng)逆)為逆反應的速率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從C點開

%

始減小壓強,平衡發(fā)生移動,直至達到新的平衡,V(逆)的變化過程為O

【答案】(1)NH:+NH;=2NH3T

(2)①(3a-2b)②〉③/或1:9④v(逆)瞬間變大,然后逐漸減小,直至達到新的平衡,v(逆)

不再改變

【解析】(1)液氨是重要的非水溶劑,和水類似,液氨的電離平衡為,則類似氫離子、氫氧根離子,與在

液氨中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液氨,反應離子方程式為:NH:+NH-=2NH3T;

(2)①燃燒熱是在101kPa時,1mol物質(zhì)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氧化物時所放出的熱量;25。(2時,凡僅)和

NHs(g)的燃燒熱分別為akJ/mol和bkJ/mol,則有:

I:H2(g)+^-O,(g)^2O(l)AH=akJ/mol

33i

II:NH3(g)+-O2(g)=-H2O(1)+-N2(@AH=tkJmol

由蓋斯定律可知,3xl一2xll得反應:3H2(g)+N2(g)2NH3(g)AH=(3a-2b)kJ/mol;

②由圖可知,相同條件下,Ti時氨氣含量更高,則A點的溫度迅速從Ti變?yōu)門2,則變化后體系中氨氣含量

高于變化后達到平衡體系中氨氣含量,則反應逆向進行,故此時濃度商Q>K(T2);

[P?xa(NH,)]21a2(NH,)

③反應中^M直TE二/由圖可知,AB兩點氨氣、氫氣、氮氣的物質(zhì)

的量的分數(shù)均相同,則03):勺但)=黯=(拼爭2=)

n2

④V(逆)=網(wǎng)逆)等,k(逆)只與溫度有關;從C點開始減小壓強,相當于增大體積,各物質(zhì)的分壓均減小相

同的倍數(shù),由表達式可知,減小對V(逆)影響更大,則V(逆)瞬間變大,然后逐漸減小,直至達到新的平

衡,V(逆)不再改變;

1.(2024?浙江?高考真題)二氧化碳氧化乙烷制備乙烯,主要發(fā)生如下兩個反應:

I.C2H6(g)+CO2(g)C2H4(g)+CO(g)+H2O(g)AHr>0

II.C2H6(g)+2CO2(g)4CO(g)+3H2(g)AH2>0

向容積為10L的密閉容器中投入2moic2H6和3moicO2,不同溫度下,測得5min時(反應均未平衡)的相關數(shù)

據(jù)見下表,下列說法不正旗的是

溫度(°C)400500600

乙烷轉(zhuǎn)化率(%)2.29.017.8

乙烯選擇性(%)92.680.061.8

轉(zhuǎn)化為乙烯的乙烷的物質(zhì)的量

注:乙烯選擇性=xlOO%

轉(zhuǎn)化的乙烷的總物質(zhì)的量

A.反應活化能:i<n

B.500℃時,0?5加〃反應I的平均速率為:v(C2H4)=2.88xlO'mol-L」-min」

C.其他條件不變,平衡后及時移除HzCXg),可提高乙烯的產(chǎn)率

D.其他條件不變,增大投料比[n(C2H6)/n(CC>2)]投料,平衡后可提高乙烷轉(zhuǎn)化率

【答案】D

【解析】A.由表可知,相同溫度下,乙烷在發(fā)生轉(zhuǎn)化時,反應I更易發(fā)生,則反應活化能:I<ILA正確;

B.由表可知,500。€:時,乙烷的轉(zhuǎn)化率為9.0%,可得轉(zhuǎn)化的乙烷的總物質(zhì)的量為2molx9.0%=0.18mol,而

此溫度下乙烯的選擇性為80%,則轉(zhuǎn)化為乙烯的乙烷的物質(zhì)的量為0.18molx80%=0.144mol,根據(jù)方程式可

得,生成乙烯的物質(zhì)的量為0.144moL則0?5切由反應I的平均速率為:

0.144mol

TT-10L—_oonT-1.-1,B正確;C.其他條件不變,平衡后及時移除H2(Xg),反應I

5tl4J---------;-------9z.ooyX1iumoi-nunn

5min

正向進行,可提高乙烯的產(chǎn)率,C正確;D.其他條件不變,增大投料比[n(C2H6)/n(CC>2)]投料,平衡后

C02轉(zhuǎn)化率提圖,C2H6轉(zhuǎn)化率降低,D錯誤;答案選D。

2.(2024?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