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古代詩歌的語言(練習(xí))-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新教材新高考)_第1頁
鑒賞古代詩歌的語言(練習(xí))-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新教材新高考)_第2頁
鑒賞古代詩歌的語言(練習(xí))-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新教材新高考)_第3頁
鑒賞古代詩歌的語言(練習(xí))-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新教材新高考)_第4頁
鑒賞古代詩歌的語言(練習(xí))-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新教材新高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02講鑒賞古代詩歌的語言

目錄

01模擬基礎(chǔ)練

02重難創(chuàng)新練

03真題實戰(zhàn)練

A組訓(xùn)練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列小題。

感春十三首?其八

張耒

浮云起南山,冉冉朝復(fù)雨。

蒼鳩鳴竹間,兩兩自相語。

老農(nóng)城中歸,沽酒飲其婦。

共言今年麥,新綠已映上。

去年一尺雪,新澤至已屢。

豐年坐可待,春服行欲補。

1.結(jié)合全詩,分析詩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老農(nóng)形象?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清平樂

張炎?

候蛋②凄斷,人語西風岸。月落沙平江似練,望盡蘆花無雁。

暗教愁損蘭成@,可憐夜夜關(guān)情。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注]①張炎:南宋末年詞人。宋亡時,家產(chǎn)籍沒,以賣卜為生。晚年落魄縱游于金陵、蘇杭一帶。②候蠶:

蟋蟀。③蘭成:南朝梁時詩人庾信的小字,后其被北方政權(quán)所俘,曾作《哀江南賦》,抒發(fā)故國之思。

2.“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一句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性,請對此作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京口懷古

唐,戴叔倫

大江橫萬里,古渡渺千秋。

浩浩波聲險,蒼蒼天色愁。

三方①歸漢鼎,一水限吳州。

霸國②今何在?清泉長自流。

[注]①三方:指魏、蜀、吳三國。②霸國:指歷史上割據(jù)江左的國家。

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詩人站在京口江畔詠古嘆今,浮想聯(lián)翩:長江之水奔流萬里,千年的古渡口曾見證了多少往事。

B.頷聯(lián)運用疊字,寫出了作者的所見所感:“浩浩”渲染了水勢的洶涌,“蒼蒼”天色烘托了他內(nèi)心的愁

緒。

C.第五句敘寫歷史上國家從分裂走向統(tǒng)一的事實:天下曾三國鼎立,但隨著歷史的腳步,最終走向一統(tǒng)。

D.此詩為懷古詩,通過抒發(fā)對歷史上割據(jù)勢力興亡的感慨,借古諷今,諷刺大唐王朝統(tǒng)治者的腐化墮落。

★4.賞析尾聯(lián)“霸國今何在?清泉長自流”。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5?6題。

雨后郡圃行散

楊萬里

劍池一日百周遭,雨后閑來照鬢毛。

主管園林鶯稱意,巡行荷芙鷺宣勞。

不須見我還飛去,便與移文告汝曹。

一事惱人無問處,南山高是北山高。

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雨后到郡圃散步,以劍池為鏡自照鬢毛,由此可看出詩人的閑情逸致。

B.園中鶯“稱意”鷺“宣勞”,兩個場景互相映襯,形成一幅富有生機的畫面。

C.頸聯(lián)中“汝曹”指的就是頷聯(lián)的鶯鷺,它們見人則飛,詩人內(nèi)心覺得遺憾。

D.尾聯(lián)點明詩人雨后外出行散的原因,心有煩憂卻無人能訴,只得遠望高山。

★6.(考查語言特色)這首詩的語言特色鮮明,請簡要分析。

B組訓(xùn)練

一、閱讀下面這首晉詩,完成1題。

飲酒(其十四)

陶淵明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

班荊②坐松下,數(shù)斟已復(fù)醉。

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注】①挈壺:提壺,壺指酒壺。②班荊:鋪荊于地。荊,落葉灌木。這里指荊棘雜草。③行次:次序,輩

行。這里指斟酒、飲酒的先后次序。

1.(2023新編,5分)首句“賞”字用得精當,試賞析其妙處。

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第2題。

卜算子

張元韓?

風露濕行云,沙水迷歸艇。臥看明河月滿空,斗掛蒼山頂。萬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聞雞酒未醒,

潮落秋江冷。

【注】①張元韓:宋代詞人,力主抗金。

2.(2023新編,4分)詞的尾句中,哪個字用得最精妙?請找出來并進行分析。

三、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第3題。

廣宣上人?頻見過

韓愈,

三百六旬長擾擾,不沖風雨即塵埃。

久慚朝士無裨補,空愧高僧數(shù)往來。

學(xué)道窮年何所得?吟詩竟日未能回。

天寒古寺游人少,紅葉窗前有幾堆?

【注】①上人:佛教稱德智善行的人,后來為對僧人的敬稱。②韓愈一生以弘揚儒家之道為己任,排斥佛道

等學(xué)說。

3.(2020海南模擬,6分)尾聯(lián)意蘊豐富,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四、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第4題。

木蘭花慢?中秋飲酒

辛棄疾

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謂經(jīng)海底間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

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4.(2020浙江名校,6分)辛棄疾是繼蘇軾之后的“豪放派”代表詞人,請從“豪放”的角度賞析這首詞。

五、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第5題。

【雙調(diào)】折桂令?酸齋學(xué)士?席上

張可久

岸風吹裂江云,迸一縷斜陽,照我離樽。倚徙②西樓,留連北海,斷送東君。傳酒令金杯玉筍,傲詩壇羽扇

綸巾。驚起波神,喚醒梅魂。翠袖佳人,白雪陽春?。

【注】①酸齋學(xué)士:貫云石,號酸齋,元代散曲家。②倚徙:流連徘徊。③白雪陽春:古代楚地的歌曲名,

風格高雅。

5.(2020哈爾濱四模,6分)后人評價此曲在風格上頗為清秀有力,很有“清勁”之風。請結(jié)合前三句,對此

作簡要賞析。

六、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第6題。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杜甫

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

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

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于今有鳳毛?。

【注】①世掌絲綸:世代都在中書省任職。②池:鳳凰池。③有鳳毛:南朝時謝鳳和謝超宗父子文章風格和

成就很出眾,梁武帝稱贊說“超宗殊有鳳毛”。

6.(2020成都模擬,6分)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相比,這首詩的語言風格有什么不同?

七、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7?8題。

秋山

楊萬里

烏臼?平生老染工,錯將鐵皂②作猩紅。

小楓一夜偷天酒,卻倩孤松掩醉容。

余杭

范成大

春晚山花各靜芳,從教紅紫送韶光。

忍冬?清覆薔薇",熏滿千村萬落香。

【注】①烏臼:即烏柏。一種喬木,秋天時,樹葉會由綠色變?yōu)榧t色。②鐵皂:暗褐色。③忍冬:也叫金銀

花,花、莖、葉都可入藥。

7.(2023新編,3分)下面對兩首詩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宋人的兩首優(yōu)美的寫景詩,楊詩借烏柏、楓、松來寫秋,范詩借忍冬花、薔薇花來寫春。

B.在楊萬里筆下,秋山景色美不勝收,全詩彌漫著濃濃的浪漫主義色彩。但一個“錯”字,卻流露些許嗔

怪之意。

C.范詩的前兩句用“靜芳”二字描寫傍晚時分“山花”的靜態(tài)美;著一“送”字,美好春光仿佛又有了流

動感。

D.兩首寫景小詩一寫秋,一寫春;一寫山樹,一寫山花。雖然所寫季節(jié)不同,描繪景色有別,但都清新活

潑,妙趣橫生。

8.(2023新編,6分)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秋山》的語言美。

A組訓(xùn)練

1.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能力。如“老農(nóng)城中歸,沽酒飲其婦。共言今年麥,新綠已映土”,

這兩句是說老農(nóng)從城中歸來,買酒與妻子共飲,一起談?wù)摻衲甑柠溩?,剛長出的綠苗漲勢喜人,由此可以看出老

農(nóng)面對這充滿希望的景象內(nèi)心是愉悅的。

如“去年一尺雪,新澤至已屢。豐年坐可待,春服行欲補”,這是提到去年的大雪和春天的雨水,去年下了

一尺的大雪,春天的雨水又屢屢到來,這樣的情形之下,可以坐待豐收,由此可以感受到老農(nóng)豐收在望的開心。

這些都是老農(nóng)的言行舉止,屬于正面突出人物形象的特點。

如開頭四句“浮云起南山,冉冉朝復(fù)雨。蒼鳩鳴竹間,兩兩自相語”,老農(nóng)的所在之處環(huán)境幽雅,以此烘托

老農(nóng)的閑適自得。

答案詩歌塑造了一個內(nèi)心歡樂、對豐收充滿希望的老農(nóng)形象。老農(nóng)到城中沽酒歸來,同老伴對飲,共話今

年春天麥苗長勢喜人;去年下了一尺雪,今年春雨屢至,由眼前的春景想到將來的豐收,流露出豐收可望的愉快

心情。題干要求分析詩中老農(nóng)的形象。首先找到直接寫老農(nóng)的內(nèi)容,然后找出老農(nóng)的居住環(huán)境,根據(jù)這些內(nèi)容來

概括老農(nóng)的特點。

2.

解析“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兩句,運用以小見大的手法,寫秋之梧桐,由梧桐葉落,而知天下

秋聲。而“梧桐樹”、“梧桐雨”在古典詩詞中是愁苦、悲傷、凄涼的代名詞,如溫庭筠的“梧桐樹,三更雨,

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直接由梧桐雨而寫到離情別緒,作者借寫“一枝梧葉”,表達

人生滄桑之感。詞人寫的梧桐,只有“一枝”,仿佛是孤苦無依的自己,深刻地表現(xiàn)了作者孤獨潦落的處境,刻

畫人物情景入木三分。這首詞原是作者贈給他的學(xué)生陸行直的,當時,張炎已年過半百,再加上當時北宋滅亡的

歷史背景,所以詞中彌漫著濃重的悲秋之氣。

同時,“一枝”與“多少”形成對比,只有那一葉梧桐悠悠下,不知寄托了多少秋涼悲聲!在對比中,抒發(fā)

了作者不盡的家國之痛故國之思。

答案①詩句運用以小見大的手法,通過寫一葉梧桐葉的飄落,而知天下秋聲,表達人生滄桑之感。②詞人

寫的梧桐,只有''一枝",仿佛是孤苦無依的自己,形象深刻地表現(xiàn)了作者孤獨潦落的處境。③同時,“一枝”

與“多少”形成對比,抒發(fā)了作者不盡的家國之痛故國之思。

3.

D[D.“腐化墮落”錯,“霸國今何在”,歷史上那些稱霸一方的國家如今在哪里呢?主要是感慨歷史興

衰。]

4.

解析“霸國今何在?清泉長自流”,歷史上那些稱霸一方的國家如今在哪里呢?只看到清泉默默地流淌

著。借“帝子”與“霸國”抒發(fā)興衰感慨,感慨歷史變遷、自然永恒。“霸國今何在?清泉長自流”從修辭角度

分析,使用了設(shè)問的修辭,引發(fā)讀者思考。一問一答,引發(fā)人們對歷史興亡的深思?!鞍試笔嵌虝旱?,“清泉

長自流”意味著時間是永恒的,采用了對比手法,把朝代更迭與自然永恒作對比,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鞍?/p>

國今何在”是站在京口,想到了歷史中那些稱霸一方的國家,屬于虛寫,“清泉長自流”是作者在井口親見的水

流淌,屬于實寫。實寫眼前的流水,虛寫古人古跡蕩然無存,采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均本詩以“清泉長自流”

作結(jié),在提出霸業(yè)或建閣的人如今何在的疑問后,以景作結(jié),似答非答,更進一步抒發(fā)了人生盛衰無常而宇宙永

恒的感慨,讓人回味無窮。采用了以景結(jié)情的手法。(寫采用融情于景的手法也可以)

答案①感慨歷史變遷、自然永恒。借“霸國”抒發(fā)興衰感慨,借流水與“清泉”寫自然永恒。②使用了

設(shè)問對比手法,引發(fā)讀者思考。設(shè)問一問一答,引發(fā)人們對歷史興亡的深思。對比手法,自然永恒與朝代更迭作

對比,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③采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感慨古人古跡蕩然無存是虛寫,眼前的流水是實寫。

④采用融情于景的手法。以“清泉”作結(jié),讓人回味無窮。

5.

D[D項有兩處錯誤,一是“心有煩憂卻無人能訴,只得遠望高山”曲解文意,”一事惱人無問處”緊承上

聯(lián)鶯鷺見人飛走,自己想要詢問“南山高是北山高”的問題,表達的是作者想要跟鶯鷺深入交流的愿望,并非真

的有“煩擾卻無人能訴”,“只得遠望高山”無中生有。二是“尾聯(lián)點明詩人雨后外出行散的原因”錯誤,尾聯(lián)

是由鶯鷺飛走引發(fā)的遺憾,是“詩人雨后外出行散”的結(jié)果,并非原因。]

6.

解析本題要求分析詩歌鮮明的語言特色。從整首詩來看,詩歌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鶯鷺人格化,稱

鶯主管園林內(nèi)心稱意,鷺巡行荷芙炫耀功勞,頸聯(lián)、尾聯(lián)直接以與對方交流的口吻寫出,生動形象,富有表現(xiàn)力。

從語言風格看,頸聯(lián)寫鶯鷺見人飛走,作者告訴它們沒有必要離開,甚至要寫文章告訴它們,詼諧幽默,活潑風

趣。從語體色彩看,整首詩具有口語化色彩,如“雨后閑來”“主管園林”“南山高是北山高”等語句多用口語,

通俗易懂。由此可組織出答案。

答案①表達活潑風趣、詼諧幽默:詩人說鶯“主管”園林,神情“稱意”;鷺鳥“巡行荷菱”,有模有樣;

鶯鷺飛走,作者內(nèi)心煩惱,便“移文”詢問哪座山高,詩歌處處流露出一種風趣詼諧的語調(diào),富有生活情趣。②

語言通俗易懂,善用口語入詩。詩句語言淺近明白,“不須見我還飛去"'‘南山高是北山高”更是直接以口語入

詩,質(zhì)樸易懂。

B組訓(xùn)練

、

1.

答案:“賞”是欣賞、贊賞之意。(1分)在句中指故人贊賞“我”的人生志趣。(2分)一個“賞”字恰當?shù)乇?/p>

現(xiàn)了故人與“我”志趣相投、惺惺相惜之情。(2分)

解析:本題考查煉字。首先,解釋該字的含義,“賞”是欣賞、贊賞之意。其次,結(jié)合詩句進行分析。該句

所表達的意思是故人欣賞“我”的志趣,表明“我”與故人志趣相投。最后,分析該字表達的情感。該字表達了

故人與“我”的惺惺相惜之情。

2.答案:“冷”字用得最精妙。(1分)該字有“寒冷”之意,(1分)不僅寫出了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1

分)還委婉地表達了作者面對國勢衰頹內(nèi)心的悲涼之情。(1分)

解析:本題考查煉字。判斷詩句中精妙的字,可以從詞性、修辭、情感等角度進行選取。尾句中“冷”字用

得最精妙。尾句是作者情感的高度濃縮,所以這里的“冷”除了有江潮退卻后江水寒冷的表層義,還有作者因為

國家的衰頹而內(nèi)心悲涼、冷寂的深層義。

3.

答案:表面上描寫天寒寺冷,廟中游人稀少,窗前紅葉堆積、無人打掃的景象,(2分)實則暗說廣宣上人終

日奔走在外、蹤跡難尋,不在寺廟中潛修佛理,弘揚佛法。(2分)委婉地表明了詩人對廣宣上人的不滿。(2分)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分析句子意蘊題重在“意”,即句子的深層含意?!疤旌潘掠稳松?,紅

葉窗前有幾堆”,意為天氣寒冷,寺廟中的游人很少,不知道窗前堆積了多少紅葉,描繪的是古寺清冷寂寞的景

象。探究這一景象出現(xiàn)的原因:廣宣上人整口在外奔走,頻頻到別處造訪,很少待在寺廟之中,以至紅葉堆積,

無人打掃。由此可知,詩人此聯(lián)意在譏諷僧人終口不歸,旨在勸這位“上人”回到寺廟之中弘揚佛法,是在委婉

表達對廣宣上人的不滿。

四、

4.答案:①想象神奇、富有浪漫主義色彩。②借用《天問》體式,構(gòu)思奇妙,探究月亮由圓到缺的原因。

③巧妙選擇宏大意象并從時空上加以組合,境界宏闊。④綜合運用用典、夸張、比喻等手法,氣勢磅礴。(每點2

分,答出任意三點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藝術(shù)特色。解答此類題目,可以從用詞、意象的選取和意境的營造、手法運用、

情感表達等多方面進行分析。借助小序和詞中的一連串的問號,可知作者借用了《天問》的體式,層層設(shè)問,步

步探求,探究月亮從哪來、到哪去、為何“漸漸如鉤”。內(nèi)容上,“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意思是說

“月亮沒有根,是誰把它系在天空?嫦娥不出嫁,是誰把她留在月宮?”?!芭氯f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意思是“擔心那巨大的萬里長鯨在海底橫沖直撞,撞壞了那玉殿瓊樓”,想象奇特、浪漫。意象和意境上,“長

風”“海底”“萬里長鯨”“玉殿瓊樓”等宏大意象,營造出壯闊宏偉的意境?!翱蓱z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意思是“可愛的月亮,要去向何方?是不是天外還有一個人間,那邊看到

的月亮才剛剛從東邊升起?”作者想象月亮西落時,另外一個空間正看到月亮東升,不同空間、不同時間,看到

的月亮卻相同,巧妙地將時間與空間進行組合。手法上,“姮娥”“玉兔”“蝦蟆”等是引用神話典故,“萬里

長鯨”是夸張,“漸漸如鉤”是比喻,多種手法綜合運用,想象瑰麗,筆觸清新空靈,表現(xiàn)了作者探究天宇奧妙

的樂趣。

五、

5.

答案:①從意象、意境上看,使用“岸風”“斜陽”“離樽”等意象,使意境秀美中不乏豪邁壯闊。(2分)②

從遣詞造句上看,用詞清勁有力,“裂”“迸”等動詞富于力度;句式簡短有力,讀之清爽利落。(2分)③從手

法運用上看,雖有離愁別緒但卻寄托于壯闊之景,使情思表達灑脫自然、俊逸有力。(2分)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風格。從用字方面看,使用了幾個較有力度的動詞,如“裂”“迸”,很有

氣勢,體現(xiàn)了“勁”的一面。句式較為簡短有力,讀來有清爽之感。從情感上看,雖然寫離愁,但是寫景壯闊,

沒有小兒女的情態(tài),離愁表現(xiàn)得灑脫而自然。從使用的意象來看,“岸風”“斜陽”“離樽”等意象的組合,使

意境豪邁中又有壯闊之感。

六、

6.答案:①這首詩采用格律詩的寫法,句式嚴整,中間兩聯(lián)對仗工整;《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歌行體,

句式自由。(2分)②這首詩語言清麗典雅,《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語言樸素自然。(2分)③這首詩運用典故,語言

含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語言平直。(2分)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這首詩歌屬于近體詩中的七言律詩,句式較為整齊,中間兩聯(lián)對仗比較工

整。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從體裁上來說屬于古體詩,應(yīng)為“歌”?!案琛钡囊艄?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

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它的特點是不講究格律,可以說是句式整齊的“自由體”詩,每一句

字數(shù)并不相等。這首詩語言較為豪邁、華麗,比如“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口暖龍蛇動”?!睹┪轂榍镲L所破

歌》語言較為樸素、平直,沒有華麗的辭藻。比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直抒胸臆,寫出了

自己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愿望。此詩中則運用了典故,抒情較為委婉含蓄。

七、

7.

答案:

章析:本B題考查理解并賞析詩歌內(nèi)容。楊萬里的《秋山》運用擬人修辭手法將季節(jié)交替產(chǎn)生的自然變化形象

地表現(xiàn)出來。將烏柏、楓樹的變化用錯染顏色和偷飲天酒來形容,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范成大的《余

杭》,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描繪了一幅綺麗絢爛的春景圖。本詩前兩句用“靜芳”二字寫傍晚時分“山花”的靜

態(tài)美,著一“送”字,美好春光仿佛又有了流動感;后兩句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極寫花開之盛,花香之濃,傳

播之遠。兩詩雖然描繪了不同時節(jié)的景色,但都清新別致,妙趣橫生。綜上可知,A、C、D三項分析正確。B

項,“烏臼平生老染工”一句將“烏臼”比作“老染工”,秋天時,烏柏變紅是自然因素所致,這里用“錯”字

將其歸結(jié)為人為因素,是奇特的想象,并沒有嗔怪之意,而是調(diào)侃打趣。B項錯誤。故答案為B項。

8.答案:《秋山》是一首充滿語言美的小詩,尤其是動詞和形容詞的運用富于表現(xiàn)力。(1分)秋天來臨,詩

人用“猩紅”二字寫秋景,烏柏濃艷的色彩仿佛撲面而來。(1分)“染”字更是充滿動感,寫活了烏柏由綠轉(zhuǎn)紅

的過程。(1分)接下來用一個“偷”字寫小楓不知不覺的色彩變化,用“醉容”寫楓葉之紅,想象豐富,讓人稱

奇。而“倩”“掩”二字,更是傳神地寫出小楓的靈性。(1分)全詩通過動詞、形容詞的精妙運用,把松樹與楓

樹的紅綠掩映之美、秋山的色彩繽紛之美傳神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堪稱精彩至極。(1分)

解析:本題考查賞析詩歌語言。首先,明確題干要求,是對《秋山》的語言美進行賞析。然后,結(jié)合文本進

行分析,“猩紅”寫出了秋天樹葉的艷麗色彩;“偷”“倩”“掩”“醉”一系列動詞、形容詞,形象傳神,極

富表現(xiàn)力。

㈤2

(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月下聽孫季蕃吹笛

劉克莊

孫郎痛飲橫長笛,玉雪胸襟鐵石顏。

解噴清霜飛座上,能呼涼月出云間。

病創(chuàng)凍馬嘶荒塞,失侶窮猿叫亂山。

可惜調(diào)高無聽者,紫髯白盡鬢毛斑。

i.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開頭即以“孫郎”來稱呼對方,隱含詩人對其高超才藝的贊賞之情。

B.詩歌中的“玉雪胸襟”喻指人物心胸高潔,而“鐵石顏”狀其容貌丑陋。

C.詩人通過一位樂師才高而不遇的坎坷遭際,含蓄批評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

D.詩歌語言雖簡潔精工但意蘊深厚雋永,彰顯詩人自覺的藝術(shù)追求與品格。

2.詩歌的中間兩聯(lián)對笛聲的描寫頗為精妙,請簡要賞析。

【答案】1.B2.①頷聯(lián)寫笛聲宛如座上清霜飄蕩,呼喚出隱沒在云間的冷月,運用通感,營造出清幽

凄冷的意境,令人浮想聯(lián)翩。

②頸聯(lián)寫笛音仿佛受傷挨凍的病馬在荒原嘶鳴,走投無路的失偶猿猴在山林間哀嚎,以聲寫聲,突出了笛

聲的凄涼、悲慘,讓人感同身受。

【分析】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B.“狀其容貌丑陋”錯誤,“鐵石顏”形容人物面容堅毅如鐵石。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文學(xué)作品表達技巧,品味詩歌語言的能力。

頷聯(lián)“噴清霜”和“呼涼月”都是運用了通感的手法,“笛聲”本是聽覺所聞,而“霜”“月”是視覺所見,“涼”則是

觸覺所感,這里將聽覺與視覺、觸覺相結(jié)合。這里將笛聲比作清霜,不僅暗示了笛聲的純凈清澈,同時也

帶有一種寒冷的感覺,使人聯(lián)想到了秋天的涼爽。而“呼涼月出云間”則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清冷的感覺,仿佛

笛聲能夠驅(qū)散云霧,讓月亮顯現(xiàn)出來,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寧靜而清幽的夜晚場景。

頸聯(lián)用了以聲寫聲的手法,即通過描述其他聲音來間接表達笛聲的特點。在這里,詩人用受傷的馬匹在寒

冷的邊塞哀鳴,以及失去伴侶的猿猴在山林中的悲號來形容笛聲,這些聲音都是帶有強烈情感色彩的,尤

其是悲傷與孤寂之感。這種手法不僅突顯了笛聲的凄美和哀愁,還使得讀者能夠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笛聲中

所蘊含的情緒,增強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

(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各題。

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

蘇軾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遺誰聽!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shù)峰青。

注:①張先:字子野,北宋詞人。同賦:用同一詞牌,取同一題材填詞。②娉婷:形容女子美好的姿

態(tài)。③湘靈:古代傳說中的湘水之神?!冻o?遠游》中有“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的詩句。

3.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詞中彈箏人于雨后初晴、晚霞明麗的湖光山色中彈箏,人物與景色相映成趣,音樂與山水相得益彰。

B.上闋中,“一朵芙蕖”一語雙關(guān),既寫荷花,又喻指彈箏人的美貌,“飛來雙白鷺”則烘托了彈箏人技藝

的高超。

C.下闋“哀箏”二字體現(xiàn)了樂曲總旋律哀傷的特點,哀傷的旋律使煙靄都為之斂容,云彩都為之收色。

D.“依約是湘靈”化用“湘靈鼓瑟”的典故,既隱喻彈箏人如湘靈般美好,又營造了神秘虛幻的氛圍。

4.后人評價詞作最后兩句“人不見,數(shù)峰青”有“言盡而味永”的特點,請簡要分析其精妙之處。

【答案】3.B4.①“人不見”暗承“依約是湘靈”,“數(shù)峰青”又回應(yīng)詞的開頭“鳳凰山下雨初晴”描寫的雨

過山青的景象,前后呼應(yīng)自然貼切。②最后兩句以景結(jié)情,通過描寫彈箏人已飄然遠逝,只見青翠的山峰

仍然靜靜地立湖邊,仿佛那哀怨的樂曲仍然蕩漾山間水際,側(cè)面表現(xiàn)了彈箏人技藝的高超以及作者的贊美

之情。

【解析】3.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B.“則烘托了彈箏人技藝的高超”錯誤?!昂翁庯w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不知從什么地方飛來一對白鷺,

它們就好像有意來傾慕彈箏人的美麗一樣,特意停留在水面上?!帮w來雙白鷺”側(cè)重于烘托彈箏人的美貌。

故選B。

4.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

下片“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shù)峰青”,詞的最后,結(jié)構(gòu)上還暗承“依約是湘靈”一句,把上下用典結(jié)合起

來?!皵?shù)峰青”又回應(yīng)詞的開頭“鳳凰山下雨初晴”描寫的雨過山青的景象,前后呼應(yīng)自然貼切,言盡而味永。

“人不見,數(shù)峰青”,一曲終了,她已經(jīng)飄然遠逝,只見青翠的山峰,仍然靜靜地立在湖邊,仿佛那哀怨的樂

曲仍然回蕩在山間水際。最后兩句以景結(jié)情,通過描寫只有的青翠的山峰靜靜地立在湖邊,樂曲哀傷的氛

圍還縈繞在大自然中,表達了詩人沉浸在哀怨的曲聲中,未曾走出來。側(cè)面表現(xiàn)了彈箏人技藝的高超以及

作者的贊美之情。

(三)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哭劉尚書夢得①

白居易

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

同貧同病退閑日,一死一生臨老頭。

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②。

賢豪雖歿精靈在,應(yīng)共微之③地下游。

【注】①夢得:劉禹錫,字夢得,死后被追贈為戶部尚書。②我知丘:丘,指孔子??鬃诱J為“后世

知丘者以《春秋》③微之:白居易好友無稹,字微之。

5.下列對這首唐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首句點明自己和劉禹錫是詩壇相提并論的名人,雖有自夸之意,卻不令人反感。

B.“綢繆”表現(xiàn)了朋友間的情意深厚,“百年交分”則更表現(xiàn)出二人友情的終生不渝。

C.第三句寫詩人與劉禹錫有著同樣的貧困與病痛,字里行間含有委屈與不平之意。

D.尾聯(lián)說雖然一代詩豪劉禹錫去世了,但在不久的將來,自己將和微之一起與他在地下重逢歡聚。

6.詩歌頸聯(lián)意蘊深刻,手法精妙,請簡要賞析。

【答案】5.D6.意蘊:前一句將劉禹錫比作英雄劉備,表明劉、白二人都有遠大的抱負,彼此惺惺相

惜。后一句意為白居易非常欣賞劉禹錫婉而多諷的詩歌風格,是其難得的知音。

手法:頸聯(lián)分別運用了曹操表梅煮酒論英雄和孔子修撰、評價《春秋》的典故,語言典雅精練,從政治抱

負和詩文唱和兩個方面頌揚二人的志趣相投,情意深厚。

【解析】5.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D.“自己將和微之一起與他在地下重逢歡聚”錯。最后一句是說劉禹錫應(yīng)與微之在地下相遇共游,并非說自己

和微之將與劉禹錫在地下相逢同游。

故選D。

6.本題考查學(xué)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鑒賞表達技巧的能力。

①從內(nèi)容上來看,“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二句分別從政治理想和詩文唱和兩個方面描述了二人

志趣相投的友情。將劉禹錫比作英雄劉備,文I、白二人都熱衷于政治革新,可謂志同道合,故以英雄相推

崇,這是二人為友的政治思想基礎(chǔ)。后一句則寫劉禹錫詩風婉而多諷,其微言大旨,自己能知之。這是指

在詩文方面白居易也是劉禹錫的知音。

②從手法上來看,結(jié)合文化常識和注釋可知,這兩句都采用了用典的手法?!氨朴⑿劬c操”化用了曹操青

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作者在這里以劉備來借指劉禹錫,以曹操來自比,以此典故來表明他們二人有相同

的政治抱負,志向一致?!拔恼挛⑼裎抑稹被每鬃有拮u價《春秋》的典故,據(jù)說孔子修完《春秋》,曾

慨嘆說:“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白居易自注說:“《春秋》之旨微而婉也。”

這是作者在表明從詩文唱和方面兩人也是知音,體現(xiàn)兩人的深厚情誼。

(四)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云陽館與韓紳宿別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

乍見翻②疑夢,相悲各問年。

孤燈寒照雨,濕竹暗浮煙。

更有明朝恨,離杯惜共傳③。

【注】①幾度:幾年。②翻:反而。③共傳:一起舉杯。

7.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從別后,數(shù)年不見,山川阻隔,相會不易,首聯(lián)從時間上突出了離別久遠,相見之難,其間的相

思,自在言外。

B.久別相逢,乍見后反疑為夢境,因分離太久而相互詢問年齡?!胺蓧簟?,把詩人欣喜、驚奇的神態(tài)

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十分傳神。

C.結(jié)尾表面上是勸飲離杯,實際上卻是總寫傷別?!案弊?,點明了即將再次離別的傷痛?!跋А弊?,表現(xiàn)

出彼此珍惜情誼和戀戀不舍的離情。

D.詩人與老友久別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燈下飲著離別的酒,戀戀不舍,表現(xiàn)出兩人的情誼及對友誼

的珍惜。

8.頸聯(lián)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達效果?請結(jié)合詩句進行賞析。

【答案】7.A8.①“寒”“暗”二字客觀地描寫了與朋友深夜敘談的環(huán)境特征,孤燈照雨雨愈寒,濕竹環(huán)

繞,煙云飄浮,顯得更濃更暗;

②“寒”“暗’,二字真實地表達了詩人的主觀感受,剛重逢又要傷別,心境備感凄暗;

③“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展現(xiàn)了一幅寒冷、濕暗、凄清的老友話別圖,既渲染了詩人悲涼黯淡的心情,

也象征著人事的浮游不定。

【解析】7.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從時間上”錯誤,“數(shù)年不見”是時間,“山川阻隔”是空間。應(yīng)是“從時間、空間上”。

故選Ao

8.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詩歌煉字的能力。

“孤燈寒照雨,濕竹暗浮煙”,孤燈暗淡照著窗外冷雨,幽深的竹林漂浮著云煙。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燈火映

照著蒙蒙的夜雨,陰冷潮濕;竹林深處,似飄浮著片片煙云,顯得更濃更暗。

,,寒,,,,暗,,兩字,渲染傷別的氣氛。相逢已難,又要離別,其間千言萬語,不是片時所能說完的,所以詩人避

實就虛,只以景象渲染映襯,以景寓情。兩人在孤燈下飲著離別的酒,不覺戀戀不舍,表現(xiàn)出兩人的情誼

及對友誼的珍惜。

孤燈、寒雨、浮煙、濕竹,景象是多么凄涼?!昂薄鞍怠倍直砻鎸憻魧懼瘢瑢崉t更是詩人內(nèi)心的感受,使情

景交融,不僅渲染映襯出詩人悲涼暗淡的心情,也象征著人事的浮游不定,前途的不明朗。

(五)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小題。

閑步

韓健?

莊南縱步游荒野,獨鳥寒煙輕惹惹。

傍山疏雨濕秋花,僻路淺泉浮敗果。

樵人相見指驚馨②,牧童四散收嘶馬。

一壺傾盡未能歸,黃昏更望諸峰火。

【注】①韓傀:晚唐詩人,本詩寫于唐末社會動蕩不安之時。②磨:同“糜”,即獐子。

9.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以“閑步”為線索,首句入題,然后描繪閑步所見景象,最后落筆于詩人自身,層次井然。

B.首句“縱步”一詞描繪出平日里閑適灑脫、陶醉于自然美景、在荒野中悠閑漫步的詩人形象。

C.頷聯(lián)用疏雨、秋花、僻路、敗果幾個意象,營造出秋雨中凄清冷寂的氛圍,增添了詩歌的悲涼色彩。

D.尾聯(lián)“黃昏更望諸峰火”表明時間流逝,天已黃昏,揭示了詩人閑步時間之長及不能返回的原因。

10.詞評家說,韓傀遣詞看似平易,實則蘊含頗深,本詩頸聯(lián)的“驚”和“嘶”就體現(xiàn)了這一特征,請結(jié)合詩句

分析其精妙之處。

【答案】9.B10.①“驚",受到驚擾;“嘶”,發(fā)出嘶鳴聲。

②獐子四處活動,突然受到驚擾飛速逃竄;馬兒正在吃草,突然感到不安發(fā)出嘶鳴聲,因此打柴人慌張地

喊叫指點,牧童忙碌著四處奔跑追趕。

③“驚”和“嘶”用詞精妙,看似平易實則蘊含頗深,將獐子、馬兒受到驚擾之后的緊張、慌亂情狀生動而逼真

地描繪出來,同時還引發(fā)讀者的想象:獐子和馬兒的生活環(huán)境極不安寧?!绑@”和“嘶”表現(xiàn)的既是眼前實景,

又是現(xiàn)實的隱喻,詩人以物寫人,借動物在極不安寧環(huán)境下的緊張、慌張來表現(xiàn)詩人在動蕩不安、戰(zhàn)亂不

息的黑暗環(huán)境中的緊張、壓抑、苦悶和深深的憂慮。

【解析】9.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B.“描繪出平日里閑適灑脫、陶醉于自然美景、在荒野中悠閑漫步的詩人形象”理解有誤,從詩中“樵人相見

指驚府,牧童四散收嘶馬”“一壺傾盡未能歸,黃昏更望諸峰火”等句可以看出,“縱步”一詞應(yīng)是描繪出平日

里抑郁煩悶、縱步于荒野、欲在自然中排遣苦悶的詩人形象。

故選B。

10.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詩歌煉字的能力。

頸聯(lián)“樵人相見指驚磨,牧童四散收嘶馬”描寫的是一個混亂的場面:獐子四處活動,突然受到驚擾飛速逃竄,

正在山間吃草的馬群突然感到不安發(fā)出嘶鳴聲,因此打柴人慌張地喊叫指點,牧童忙碌著四處奔跑追趕。

“驚”,指獐子受到驚擾;“嘶”,指馬群發(fā)出嘶鳴聲。

此處,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的沉郁潛靜突然之間被打破。“驚”和“嘶”充分體現(xiàn)了場面的混亂。獐子受到驚擾,是因為

逃難的人們來到深山,打擾了它們的生活,而馬“嘶”也是因為遠處烽火所引起?!绑@”和“嘶”兩字看似平易,

實則蘊含頗深,將獐子、馬兒受到驚擾之后的緊張、慌亂情狀生動而逼真地描繪出來。不禁讓讀者想象這

個場面是眼前實景嗎?當然是,但也不限于此,它既是詩人內(nèi)心情感另一方面的外化,也是現(xiàn)實的隱喻?!绑@”

和“嘶”表現(xiàn)的既是眼前實景,又是現(xiàn)實的隱喻,詩人以物寫人,借動物在極不安寧環(huán)境下的緊張、慌張來表

現(xiàn)詩人在動蕩不安、戰(zhàn)亂不息的黑暗環(huán)境中的緊張、壓抑、苦悶和深深的憂慮。

韓催生活在晚唐時期,他的一生見證了唐王朝由衰而亡的經(jīng)過。這一聯(lián)就是對唐王朝滅亡前后動蕩不安的

時局的隱喻,也揭示出前兩聯(lián)詩人空蕩寂寥的情感的緣由。

(六)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耦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王維

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fù)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輛川,水名,在今陜西藍田終南山下,王維曾在此隱居三十余年。裴迪,王維詩友。②接輿:

春秋時期的楚國隱士,裝狂遁世。

11.下面對這首唐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山中秋景。“轉(zhuǎn)”字形象地寫出了山色因季節(jié)而變的動態(tài);“日”字讓流動的水帶給人始終如一

的守恒之感。

B.頷聯(lián)寫詩人在柴門之外倚杖臨風,聽日暮蟬鳴。柴門表現(xiàn)田園隱居生活;倚杖臨風,暮聽蟬鳴,側(cè)

面表現(xiàn)了詩人懷才不遇、百無聊賴的惆悵。

C.尾聯(lián)用典,王維自稱五柳,以陶潛自況,又把裴迪與春秋時的楚國狂士接輿相比,描繪出王、裴二

人一起痛飲狂歌、相酬為樂的情景。

D.首聯(lián)、頸聯(lián)側(cè)重寫景,描繪輛川附近的深秋暮色;頷聯(lián)、尾聯(lián)側(cè)重寫人,刻畫詩人和裴迪隱士的形

象,風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

12.閱讀以下鏈接文字,回答問題。

黛玉笑道:“你說他這‘上孤煙'好,你還不知他這一句還是套了前人的來。我給你這一句瞧瞧,更

比這個淡而現(xiàn)成。”說著便把□□□的“□□□□□,□□□口□”翻了出來,遞與香菱。香菱瞧了,點

頭嘆賞,笑道:"原來'上'字是從兩個字上化出來的?!?/p>

——(選自《紅樓夢》“濫情人情誤思游藝慕雅女雅集苦吟詩”,有改動)

化用是一種修辭手法,即將他人作品語言,根據(jù)表達的需要,重新組合,靈活運用。雖然黛玉認為前人的

句子更“淡而現(xiàn)成”,但本詩的化用仍有其精妙之處,請你結(jié)合詩句分析本詩化用之妙。

【答案】11.B12.①本詩的“墟里上孤煙”使人聯(lián)想到陶淵明的“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上”化用“依

依”。②本詩借用陶詩情境,暗寫“墟里”遠離“渡口”,表現(xiàn)居處遠離世俗的清幽。③“上”字為詩人靈活使用,

用白描手法,寫出炊煙緩慢升騰的樣子,極具立體感、畫面感(立體感)。④“上”雖沒有“依依”那樣移情于

景,但景物中自然融入情感,是一幅無我之境,也能顯出淡然之境。

【解析】1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和分析詩歌的能力。

B.“懷才不遇百無聊賴的惆悵”錯誤。全詩寫景寫人,物我和一,情景交融,陶醉其中,安閑瀟灑,抒寫了閑

居之樂。

故選B。

12.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詩歌手法的能力。

①首先填出林黛玉告訴香菱的是誰的詩句,是陶淵明的“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香菱口中“上孤煙”的“上”

字是從陶淵明“依依”兩字化用而來。然后分析化用的精妙之處。

②本詩“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描寫渡口處只剩水面上一輪落日,村里的炊煙正裊裊上升。而陶詩“曖曖

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所描寫的景致,給人以平靜安詳?shù)母杏X,好像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擾。王詩正是

借用陶詩情境,暗寫“墟里”遠離“渡口”,表現(xiàn)居處遠離世俗的清幽。

③陶詩“依依”,形容炊煙輕柔而緩慢地向上飄升,是擬人化的表現(xiàn)遠處村落上方炊煙縈繞、不忍離去的情味;

王詩,,上,,字卻是用白描手法表現(xiàn)黃昏第一縷炊煙裊裊升到半空的景象。,,上,,字,不僅寫出炊煙悠然上升的動

態(tài),而且顯示已經(jīng)升到相當?shù)母叨??!吧稀弊譃樵娙遂`活使用,用白描手法,寫出炊煙緩慢升騰的樣子,極具

立體感、畫面感(立體感)。

④“依依”是擬人手法,移情于景,是“有我”之境;“上”雖沒有“依依”那樣移情于景,但景物中自然融入情感,

是一幅無我之境,也能顯出淡然之境。

(七)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

少年游?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蘇軾

銀塘朱檻麹塵波,圓綠卷新荷。蘭條薦浴,菖花釀酒,天氣尚清和。

好將沈醉酬佳節(jié),十分酒,一分歌。獄草煙深,訟庭人悄,無吝宴游過。

[注]①徐君猷:名大受,建安(今福建建甌)人,當時黃州知州。

1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上闋先描寫自然,再轉(zhuǎn)到描寫民俗生活,選取的景象與人物活動十分具有代表性。

B.詞的下闋寫蘇軾與徐君猷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