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學2023-2024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中測試模擬卷(選擇性必修1)(四)(含答案)_第1頁
人教版高中化學2023-2024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中測試模擬卷(選擇性必修1)(四)(含答案)_第2頁
人教版高中化學2023-2024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中測試模擬卷(選擇性必修1)(四)(含答案)_第3頁
人教版高中化學2023-2024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中測試模擬卷(選擇性必修1)(四)(含答案)_第4頁
人教版高中化學2023-2024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中測試模擬卷(選擇性必修1)(四)(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高中化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題

姓名:班級:考號:

題號—總分

評分

一、選擇題

1.下列變化不符合圖示的是

生成物的總能量高

化學反應]

反應物的總能量低

A.KMn/分解制。2B.鈉與水反應

C.二氧化碳與灼熱的木炭反應D.Ba(OH)2-8H2。和NH4cl的反應

2.下列有關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A.已知口2的燃燒熱為285.8燈?血0廠1,則42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242(。)+。2(。)=

2H2。(I)AH=—285.8kJ?moL

電角軍

+

B.用惰性電極電解Cas/溶液的化學方程式為C/++2H2。-Cu+4H+O2T

C.NaHCR水解的離子方程式:HCO-COj-+H+

+

D.鉛蓄電池(附5。4作電解質)放電時的正極反應式:PbO2+2e-+4H+SO^=PbSO4+2H2O

3.為探究NaHCO3、Na2cO3與鹽酸(濃度為Im。/?L】)反應過程中的熱效應,實驗測得的數據如表所示:

序號35mL試劑固體混合前溫度/℃混合后溫度/℃

①水2.5gNaHCO320.018.5

②水3.2gNa2cO320.024.3

③鹽酸2.5gNaHCO320.016.2

④鹽酸3.2gNa2cO320.025.1

由此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A.Na2c。3固體與鹽酸的反應是吸熱反應

B.NaHCO3固體與鹽酸的反應是放熱反應

C.20.0C時,含3.2gNa2cO3的飽和溶液和35mL鹽酸混合后的溫度將低于25.1℃

D.20.0℃時,含2.5gNaHCO3的飽和溶液和35mL鹽酸混合后的溫度將低于16.2C

1

4.已知下列熱化學方程式:Zn(s)+*O2(g)=ZnO(s)皿=-351.1kJ/mol;

Hg(Z)+4。2(9)=HgO(s)AH2=-90.7kJ/mol,由止匕可知Zn(s)+HgO(s)=Z?iO(s)+,g(Z)的其

中△生的值是

A.—260AkJ/molB.—254.6/c//moZ

C.一438.9/c//moZD.-441.8/c//moZ

5.科學家已獲得了極具理論研究意義的N4分子,其結構為正四面體(如圖所示),與白磷分子相似。氣態(tài)時,

已知斷裂ImolN—N鍵吸收193kJ熱量,斷裂1molN三N鍵吸收941kJ熱量,則()

A.N4與N2互稱為同位素

B.1H1O1N4氣體轉化為N2時要吸收217kJ能量

C.N4是N2的同系物

D.ImolN4氣體轉化為N2時要放出724kJ能量

6.下列裝置使用符合題意且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①②③

A.①測量中和反應的反應熱B.②測定和2+的濃度

C.③探究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D.④測定化學反應速率

7.下列過程中,化學反應速率的增大對人類有益的是

A.金屬的腐蝕B.橡膠的老化C.氨的合成D.食物的腐敗

8.在氣體反應中,能使反應物中活化分子數和活化分子百分數都增大的方法有()

①增大反應物的濃度②升高溫度③增大壓強④加入催化劑

A.①②③④B.②④C.②③D.①②

9.下列有關可逆反應的說法錯誤的是

A.可逆反應是指在同一條件下能同時向正、逆兩個方向進行的反應

B.2H/Um+/2是可逆反應

C.可逆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時,反應體系中各物質的濃度相等

D.可逆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同時存在

2

10.在一定條件下,反應N2+342=2N"3△”<()達到平衡后,改變條件,正、逆反應速率隨時間的變化如

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①改變的條件是升高溫度,達到新平衡后N2的轉化率減小

B.圖②改變的條件可能是增大42的濃度,達到新平衡后“2的轉化率增大

C.圖③改變的條件可能是減小NG的濃度,達到新平衡后N2的轉化率減小

D.圖④改變的條件是增大壓強,達到新平衡后N2的轉化率不變

11.CS2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工業(yè)上可以利用硫(S8)與CH4為原料制備CS2,S8受熱分解成氣態(tài)S2,發(fā)生反

應2s2(g)+CH4(9)UCS2(g)+2月25(9)。當以下數值不變時,能說明該反應達到平衡的是()(填序號)。

A.氣體密度B.氣體總壓

C.CH4與S2體積比D.CS2的體積分數

12.已知24(g)+B(g)U2c(g)AH<0,向同溫、同體積的甲、乙、丙三個密閉容器中分別充入2molA(g)

和ImolB(g)、ImolA(g)和0.5molB(g)、2moic(g)。恒溫,恒容下反應達平衡時,下列關系一定正確的是()

A.C的質量m:巾用=6兩>2小乙

B.容器內壓強p:P甲=P丙>2p乙

C.c(A)與c(B)之比k:卜甲=卜丙〉k乙

D.反應放出或吸收熱量的數值Q:Q甲=(2丙>2(2乙

13.在硫酸工業(yè)中,在催化劑條件下使$。2氧化為S3:2s02(g)+02(g)U2so3(g)AH=T966kJ/mol。下

表列出了在不同溫度和壓強下,反應達到平衡時S02的轉化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溫度/℃衡時S02的轉化率/%

O.IMPaO.SMPaIMPaSMPalOMPa

45097.598.999.299.699.7

55085.692.994.997.798.3

A.該反應在任何條件下均能自發(fā)進行

B.實際生產中,最適宜的條件是溫度450C、壓強lOMPa

C.使用催化劑可加快反應速率,提高S3的平衡產率

3

D.為提高SO2的轉化率,應適當充入過量的空氣

14.合成氨的反應為N2+3H2U2NH3△H=-92.4kJ/mol,下列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A.對原料氣進行壓縮,可增大原料氣的平衡轉化率

B.采用高溫條件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原料的平衡轉化率

C.使用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加快反應速率

D.混合氣分離氨后進行循環(huán)利用,遵循綠色化學思想

15.下列有關實驗內容、實驗裝置和對應的實驗目的均正確的是()

ABCD

測定中和熱測定。2的生成速率驗證反應的吸放熱比較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A.AB.BC.CD.D

16.下列事實說明HNS是弱電解質的是

①"Ng溶液能和NaOH溶液反應②常溫下0.1血。1-的HNO2溶液的pH為2.1

③"NO?溶液滴加石蕊試液,溶液變?yōu)榧t色④常溫下NaNS溶液的pH大于7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17.一定溫度下,某弱酸的電離平衡為:HAuH++A;向該溶液加水稀釋,下列表達式的數值變小的是

A.n(H+)B.c(OH)

c(/M)?式。“一)c(/M)

JEQF)

18.在一定溫度下,向蒸儲水中滴入少量鹽酸后,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c(H+)和c(OH-)的乘積不變B.促進了水的電離

C.c(OIT)降低了D.水電離出的c(H+)降低了

19.在空氣中直接蒸發(fā)下列鹽的溶液:①Fe2(SO4)3、②Na2cO3、③KC1、④AICI3、⑤NaHCCh可以得到相應

鹽的晶體(可以含有結晶水)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D.①③④⑤

20.下列反應的發(fā)生與“鹽類水解平衡”或“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無關的是

A.鎂條與NH4cl溶液反應生成H2

B.明磯用于凈水

C.鹽酸與CaCCh反應生成CO2

D.NaHSO4溶液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Na2SO4

二'非選擇題

21.滴定實驗是化學學科中最重要的定量實驗之一、常見的滴定實驗有酸堿中和滴定、氧化還原反應滴定、沉

淀滴定等等。

(1)I.獲取安全的飲用水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自來水廠經常用氯氣進行殺菌,某化學興趣小

組利用氧化還原反應滴定,測定了某工廠廢水中游離態(tài)氯的含量,實驗如下:

①取水樣50.00mL于錐形瓶中,加入lO.OOmLKI溶液(足量),滴入2?3滴淀粉溶液。

②將自己配制的0.0010m。/1TNa2s2。3標準溶液(顯堿性)裝入滴定管中,調整液面,記下讀數。

③將錐形瓶置于滴定管下進行滴定,發(fā)生的反應為與+2Na2s2。3=2Nai+Na2S406o

試回答下列問題:

①滴定前裝有標準液的滴定管排氣泡時,應選擇下圖中的(填標號,下同)。

②若用25.00L滴定管進行實驗,當滴定管中的液面在刻度“10”處,則管內液體的體積0

a=10.00mLB.=15.00mLC.<10.00mLD.>15.00mL

(2)步驟①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3)達到滴定終點的現象是o

(4)實驗中消耗了Na2s2&標準溶液4.00mL,所測水樣中游離態(tài)氯(C%)的含量為mg-L-\

(5)實驗測得游離態(tài)氯的濃度比實際濃度偏大,造成誤差的原因可能是—(填標號)。

A.配制Na2s2O3標準溶液定容時,加水超過刻度線

B.錐形瓶水洗后直接裝待測水樣

C.裝Na2s23標準溶液的滴定管水洗后沒有潤洗

D.滴定到達終點時,俯視讀出滴定管讀數

E.裝Na2s2生標準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尖嘴部分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

(6)n.沉淀滴定——滴定劑與被滴定物生成的沉淀比滴定劑與指示劑生成的沉淀更難溶;且二者之間,有

明顯的顏色差別。

參考表中的數據,若用4gNO3滴定NaSCN溶液,可選用的指示劑是(填標號)。

難溶物AgClAgBrAgCNAg2CrO4AgSCN

顏色白淺黃白磚紅白

10』1.12X10-12

Ksp1.77X10-5.35xKT*1.21xIO1.0X10-12

A.Na2CrO4B.NaBrC.NaCND.NaCl

22.鍋爐水垢嚴重影響鍋爐使用壽命。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Q、CaSCU和Mg(OH)2。某工業(yè)除水垢的過程如

下圖所示:

-5-9

已矢口:25℃,KSp{CaSO4)=4.9x10,Ksp(^CaCO^)—3.4x10o

回答下列問題:

(1)用化學用語表示Mg(OH)2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

(2)用離子方程式表示步驟II中NH4cl溶解Mg(OH)2的原

理。

(3)為探究步驟I中用飽和Na2c。3溶液浸泡的目的,某小組設計如下實驗方案:

1mL0.1mol/L

Na2cO3溶液

過濾

1mL0.1mol/L

i白色沉淀澄清溶液

CaCl,溶液

2mL0.1mol/L

Na2sO,溶液稀鹽酸

ii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過濾后分成2份

0.1mol/L

2mL0.1mol/LNa2cO3溶液

CaJ溶液過濾

iii白色沉淀白色沉淀

①用離子反應方程式表示i中加入稀鹽酸發(fā)生的反應。

②對比i、ii白色沉淀和稀鹽酸反應的現象,得出的結論是

③ii中加入過量0.1血?!?。。3溶液,CaSCU能否全部轉化為CaC&,結合計算說明

(當溶液中剩余的離子濃度小于lx10-5mol/L時,化學上通常認為生成沉淀的反應就進行完全了)。

(4)結合上述實驗證據,解釋步驟I中用Na2c0溶液浸泡的目

的O

23.某學習小組同學對影響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進行探究。

6

(1)【實驗I】小組同學進行以下對比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

1

各2滴1mol-L-FeCl3溶液

現象:不再產生

氣泡

試管中均有適5七冷水

量氣泡出現時

J〃不現象:產生氣泡

陞水量增多

40七熱水

【實驗II]另取兩支試管分別加入5mL5%H2O2溶液和5mL10%H2O2溶液,均未觀察到有明顯的氣泡產

實驗I的目的是

(2)實驗n未觀察到預期現象,為了達到該實驗的目的,可采取的改進措施

(3)【實驗III】為了探究Fe3+和CM+對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在兩支試管中各加入2mL5%的H2O2溶液,

再向其中分別滴入1mL濃度均為0.1mol/L的FeCb溶液和CuSC>4溶液。

有同學建議將CuSO4改為CuCh溶液,理由是;還有同學認為即使

改用了CuCb溶液,仍不嚴謹,建議補做對比實驗:向2mL5%的H2O2溶液中滴入的試劑及其用量

是O

(4)【探究IV】某同學查閱文獻資料發(fā)現KI也對該反應具有催化作用。

資料1:KI在該反應中的作用:H2O2+EH2O+IO-;H2O2+IO=H2O+O2T+r?

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資料2:H2O2分解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其中①有KI加入,②無KI加入。

反應過程

(5)下列判斷正確的是(填字母)。

a.加入KI后改變了反應的路徑

7

b.加入KI后改變了總反應的能量變化

c.H2O2+EH2O+IO-是放熱反應

24.已知某反應A(g)+B(g)wC(g)+D(g),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則該反應是反應(填“吸

熱”或“放熱”),該反應的AH=kJ-mo「(用含Ei、E2的代數式表示)

25.H2O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可以用下式來表示:H20(1)0H2O(g)o我們也可以用平衡移動原理來解

釋這一變化中的一些問題,如:H?0的汽化是吸熱過程,所以溫度升高,平衡向生成更多的H2O(g)的方向

移動。若減小壓強,平衡向移動。所以高山上由于空氣稀薄,水的沸點比平地上_________(填高或

低),高壓鍋中水的沸點比普通鍋中水的沸點(填高或低)。

8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KMnO4分解制02為吸熱反應,A項符合圖示;

B.Na與水反應生成NaOH和H2為放熱反應,B項不符合圖示;

C.C02與灼熱的木炭的反應為吸熱反應,C項符合圖示;

D.Ba(OH)2-8H2。和NH4cl的反應為吸熱反應,D項符合圖示;

故答案為:Bo

【分析】圖示反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屬于吸熱反應,常見的放熱反應有:絕大多數的化合反

應(灼熱的炭與二氧化碳反應除外)、燃燒反應、金屬與水或酸的反應、酸堿中和,鋁熱反應等;

常見的吸熱反應有:絕大多數的分解反應、個別的化合反應(如灼熱的炭與二氧化碳反應)、少數的復分解反

應(如鹽酸與碳酸氫鈉反應)、以C、CO、壓為還原劑的氧化還原反應反應等。

2.【答案】D

【解析】【解答】A.燃燒熱是指在101kPa時,1mol物質完全燃燒生成指定的物質時所放出的熱量叫做燃燒熱,

氫氣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中氫氣的物質的量應為Imol,A不符合題意;

電解

B.用惰性電極電解。處。4溶液得到氧氣、銅和硫酸,化學方程式為2c4。4+2//2。-2Ca+2H2$。4+。2T,

電解

+

離子方程式為2cM2++2/。-2CU+4H+O2T,B不符合題意;

C.NaHCQ水解生成碳酸和氫氧化鈉,離子方程式:HCO-+H2O^H2CO3+OH-,C不符合題意;

+

D.鉛蓄電池(也5。4作電解質)放電時,正極二氧化鉛得電子被還原,正極反應式:PbO2+2e-+4H+S0^-=

PbSO4+2H2O,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A.燃燒熱是指在101kPa時,1mol物質完全燃燒生成指定的物質時所放出的熱量叫做燃燒熱;

B.用惰性電極電解CaSZ溶液得到氧氣、銅和硫酸;

C.NaHCR水解生成碳酸和氫氧化鈉;

D.放電時,正極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

3.【答案】C

【解析】【解答】A.由表中數據可知,3.2gNa2cCh加入鹽酸中,包括溶解和反應兩個過程,其中溶解使溫度升

高到24.3C,最終溫度為25.1℃,說明Na2cCh與鹽酸的反應是放熱反應,故A不符合題意;

B.2.5gNaHCO3加入鹽酸中,包括溶解和反應兩個過程,其中溶解使溫度降低到18.5C,最終溫度為16.2C,說

9

明NaHCCh與鹽酸的反應是吸熱反應,故B不符合題意;

C.20.0C時,含3.2gNa2cCh的飽和溶液和35mL鹽酸混合,由于缺少溶解的過程,則混合后的溫度將低于25.1C,

故C符合題意;

D.NaHCCh溶于水的過程為吸熱過程,20.0C時,含2.5gNaHCO3的飽和溶液和35mL鹽酸混合,與固體相比

較,缺少溶解吸熱的過程,混合后的溫度將高于16.2C,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o

【分析】由表中數據可知,NaHCCh溶于水的過程為吸熱過程,Na2c03溶于水的過程為放熱過程,NaHCCh與

鹽酸的反應后溫度降低,說明該反應是吸熱反應;Na2cCh與鹽酸的反應后溫度升高,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以此解答該題。

4.【答案】A

【解析】【解答】已知:①Z"(s)+稱O2(g)=ZnO(s)AHi351.1kJ/mol,②的。)+*。2(。)=

HgO(s)=一90.7口/角。1,根據蓋斯定律,將①-②,整理可得:Zn⑸+HgO(s)=ZnO(s)+Hg⑴的△H=-260.4

kJ/mol,

故答案為:Ao

【分析】根據蓋斯定律計算。

5.【答案】C

【解析】【解答】A.N4與N2互為同素異形體,而不是同位素,故A不符合題意;

4

B.從結構圖中可看出,一個N4分子中含有6個N-N鍵,根據N4(g)=2N2(g)AH,有△H=6xl93kJ?mol-2x941

kJ?mol-i=-724kJ.mol1,故B不符合題意;

C.N4與N2互為同素異形體,不是同系物,故C不符合題意;

D.由B可知,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A、同位素指的是同種元素的不同原子;

B、△?:=反應物總鍵能-生成物總鍵能;

C、同系物指的是分子結構相似,官能團數目和種類相同,分子組成上相差若干個-CH2;

D、ZkH=反應物總鍵能-生成物總鍵能。

6.【答案】C

【解析】【解答】A.①圖中缺少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使溫度混合不均,影響實驗,A不符合題意;

B.酸性高鎰酸鉀溶液具有腐蝕性,需要用酸性滴定管盛放,不能堿式滴定管,會加速橡膠的老化,B不符合

題意;

C.2NO2UN204AH<0,NO?為紅棕色氣體,在冷水中,降低溫度平衡正向移動,N。2的濃度變小,氣體的

10

顏色變淺,在熱水中,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NO2的濃度變大,氣體的顏色變深,故該實驗可以探究溫度

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C符合題意;

D.長頸漏斗是敞開裝置,產生的氫氣會從長頸漏斗的上口逸出,導致測量的氣體體積不準確,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o

【分析】A.測定中和熱時需要用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攪拌;

B.酸性高鎰酸鉀具有強氧化性,應盛裝在酸式滴定管中;

D.產生的氫氣從長頸漏斗的上口逸出。

7.【答案】C

【解析】【解答】A.金屬的腐蝕會消耗金屬,造成損失,應該減慢速率,A不符合題意;

B.橡膠的老化會減少橡膠制品的使用壽命,造成浪費,應該減慢速率,B不符合題意;

C.合成氨時反應速率增大會提高生產效率,對人類有益,C符合題意;

D.食物的腐敗會消耗食物,造成浪費,應該減慢速率,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o

【分析】c項合成氨時反應速率增大會提高生產效率,對人類有益;其它選項均會造成浪費和損失。

8.【答案】B

【解析】【解答】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和增大壓強,只能增大活化分子數,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數,升高溫度提

高了分子的能量,既能增大活化分子數,又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數,加入催化劑,降低了活化能,既能增大活

化分子數,又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數,故B符合題意

【分析】根據反應物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對活化分子和活化分子百分數的影響分析。

9.【答案】C

【解析】【解答】A.可逆反應是指在相同條件下,既能向正方向進行同時又能向逆方向進行的反應,A不符合

題意;

B.可逆反應是指在相同條件下,既能向正方向進行同時又能向逆方向進行的反應,在加熱條件下,該反應既

能向正方向進行同時又能向逆方向進行的反應,該反應為可逆反應,B不符合題意;

C.可逆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時,反應體系中各物質的濃度保持不變,但不一定相等,C符合題意;

D.可逆反應的特點:反應不能進行到底??赡娣磻獰o論進行多長時間,反應物都不可能100%地全部轉化為生

成物,所以反應物和生成物同時存在,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o

【分析】AB.可逆反應是指在相同條件下,既能向正方向進行同時又能向逆方向進行的反應;

C.利用“變者不變即平衡”;

11

D.可逆反應的特點:反應不能進行到底。

10.【答案】A

【解析】【解答】A.該反應的正反應方向是放熱反應,圖①改變的條件是升溫,升溫嗓、”逆均增大,且。<“逆,

平衡逆向移動,達到新平衡后N2的轉化率減小,A符合題意;

B.圖②改變條件的瞬間,"近瞬時增大,但“逆瞬時不變,平衡正向移動,故改變的條件可能是增大%的濃度,

達到新平衡后機的轉化率減小,B不符合題意;

C.圖③改變的條件不可能是減小N%的濃度,因為減小N“3的濃度的瞬間,》逆瞬時減小,但"4舜時不變,

c不符合題意;

D.圖④改變的條件不可能是加壓,因為加壓后"正、"之均增大,且"藥逆,平衡正向移動,可能改變的條件

是加入了催化劑,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B.增大氫氣濃度,〃才瞬時增大,但〃逆瞬時不變,平衡正向移動;

C.減小NH3的濃度,》逆瞬時減小,4f瞬時不變;

D.加壓后匕個"池均增大,平衡正向移動,6正>”逆。

11.【答案】D

【解析】【解答】A.恒容容器,質量不變,故密度一直不變,故密度不變不一定平衡,不選A;

B.反應前后氣體的物質的量不變,故壓強也一直不變,故壓強不變不一定平衡,不選B;

C.CH4與S2體積比一直為1:2,故不一定平衡,不選C;

D.CS2的體積分數不變說明反應已經達到了平衡,選D;

故答案為:D。

【分析】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體系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物質的量濃度、百

分含量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變。

12.【答案】A

【解析】【解答】A.甲與丙為等效平衡,平衡時對應各組分的物質的量相等,故質量m,=m丙,甲等效為在乙

到達平衡的基礎上,再加入ImolA和0.5molB,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移動,A轉化率增大,m,>2m£,

故m^m丙>201乙,A符合題意;

B.甲與丙為等效平衡,平衡時對應各組分的物質的量相等,故壓強p產P丙,甲等效為在乙的基礎上增大一倍

壓強,平衡向正反應移動,故P乙<P單<2P乙,故P,=P丙<2P乙,B不符合題意;

12

C.對于甲、乙,A、B起始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c(A)與c(B)之比為定值2:1,丙為分解

反應,丙中c(A)與c(B)之比為2:1,故kxk丙=]<乙=2,C不符合題意;

D.甲與丙為等效平衡,平衡時對應各組分的物質的量相等,故Q申+Q丙=197,甲等效為在乙的基礎上增大一

倍壓強,平衡向正反應移動,Sth轉化率增大,故Q甲>2Q”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o

【分析】依據等效平衡原理分析。

13.【答案】D

【解析】【解答】A.反應2so2(g)+。2(。)025。3(9)RH=—196.6kJ/mol是氣體體積減小的放熱反應,AS<0,

△H<0,當△H-T4S<0時,反應能自發(fā)進行,則溫度過高,該反應可能不能自發(fā)進行,故A不符合題意;

B.由表格可知,450℃、壓強lOMPa時,二氧化硫的轉化率較高,當沒有測定其它條件時二氧化硫的轉化率,

不能確定實際生產中,最適宜的條件是溫度450℃、壓強lOMPa,故B不符合題意;

C.使用催化劑可加快反應速率,但平衡不移動,不能提高S0的平衡產率,故C不符合題意;

D.充入過量的空氣,平衡正向移動,SO2的轉化率增大,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A.根據AH-TAS<0時反應自發(fā)進行分析;

B.450C、壓強lOMPa時,二氧化硫的轉化率較高;

C.催化劑不影響平衡移動。

14.【答案】B

【解析】【解答】A.對原料氣進行壓縮,壓強增大,平衡正向移動,可增大原料氣的平衡轉化率,選項A不符

合題意;

B.焰變?yōu)樨撝担瑸榉艧岱磻?,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原料的轉化率減小,選項B符合題意;

C.催化劑可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可加快反應速率,選項C不符合題意;

D.混合氣分離氨后,利于平衡正向移動,進行循環(huán)利用,可減少尾氣排放,遵循綠色化學思想,選項D不符

合題意;

故答案為:Bo

【分析】A.增大壓強,該反應的平衡正向移動;

C.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加快反應速率;

D.綠色化學應符合“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轉變成所需要的產物,不產生副產物,無污染,實現零排放“,綠色化學

的核心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yè)生產對環(huán)境的污染。

13

15.【答案】C

【解析】【解答】A.中和熱的測定需要用到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使溶液充分反應,故A不符合題意;

B.測定。2的生成速率應該用分液漏斗,氧氣從長頸漏斗逸出,注射器無法收集到氣體,無法達到實驗目的,

故B不符合題意;

C.若X中是吸熱反應,集氣瓶中空氣壓強減小,U形管內甲液面升高乙降低;若X中是放熱反應,集氣瓶中

空氣壓強增大,U形管內甲液面降低乙升高,可以達到實驗目的,故C符合題意;

D.2NCh(g)UN2O4(g)AH<0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氣體顏色加深,溫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動,

氣體顏色變淺,只能判斷平衡移動方向,不能比較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o

【分析】A.測定中和熱時還需要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進行攪拌;

B.生成的氧氣從長頸漏斗逸出;

D.利用控制變量法探究某一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時,應保證其他反應條件相同。

16.【答案】B

【解析】【解答】①HNCh無論強弱都能和NaOH溶液反應,故不選;

②常溫下0.1加。/,-1的HNS溶液的pH為2.1,說明HNCh未完全電離,應為弱酸,

③向HN02溶液中滴加石蕊試液,溶液變?yōu)榧t色,只能證明HNCh溶于水顯酸性,不能證明酸性強弱,故不選;

④常溫下NaNCh溶液的pH大于7,說明NaNCh能發(fā)生水解,其為強堿弱酸鹽,HNCh為弱酸,

故答案為B。

【分析】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部分電離。

17.【答案】D

【解析】【解答】A.某弱酸的電離平衡為:HA^H++A~,向該溶液加水,平衡右移,n(H+)增大,故A不

選;

B.酸溶液加水稀釋,C(H+)減小,由于是一常數,所以c(。"一)增大,故B不選;

C.叫黃罕)=耨,溫度不變則Kw和Ka不變,故C不選;

D.馬碧=華2c(H+)減小,則碧雪減小,故D選;

故答案為:D。

【分析】依據Ka和c(H+)c(OH-尸Kw變形法分析。

18.【答案】B

【解析】【解答】A.水的離子積常數只與溫度有關,溫度不變水的離子積常數不變,故A不符合題意;

14

B.HC1電離出氫離子而導致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增大,抑制了水的電離,故B符合題意;

C.離子積常數不變,氫離子濃度增大,則溶液中c(OH-)降低,故C不符合題意;

D.HC1電離出氫離子而導致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增大,從而抑制水電離,則水電離出的c(H+)減少了,故D不符

合題意。

故答案為:Bo

【分析】c(H+)和c(OJT)的乘積為Kw,Kw只與溫度有關;鹽酸電離產生的氫離子已抑制水的電離。

19.【答案】A

【解析】【解答】①硫酸不揮發(fā),加熱蒸干Fe2(SO4)3溶液得到Fe2(SO4)3;②加熱蒸干Na2cCh溶液得到Na2co3;

③KC1不水解,加熱蒸干KC1溶液得到KC1;④A1CL易水解,鹽酸易揮發(fā),加熱蒸干AlCb溶液,促進水解

平衡正向移動,得到Al(0H)3;⑤NaHCCh易分解,加熱蒸干NaHCCh溶液得到Na2co3;可以得到相應鹽的晶

體(可以含有結晶水)的是①Fe2(SO4)3、②Na2co3、③KC1,

故答案為:Ao

【分析】鹽中酸根離子對應揮發(fā)性酸,或含有易被氧化的離子,或鹽加熱易分解時,在空氣中直接加熱不能

得到相應的鹽,若能得到相應鹽的晶體,則說明在加熱過程中鹽的性質穩(wěn)定、不分解、含有不揮發(fā)性酸的酸根

等。

20.【答案】D

【解析】【解答】A.NH4a溶液中,水解使溶液顯酸性,鎂條與酸反應生成氫氣,A不符合題意;

B.明磯用于凈水,43+水解生成⑷(0切3膠體,吸附水中的懸浮物質,B不符合題意;

C.鹽酸與CaC03發(fā)生反應生成。。2,使CaC03溶解平衡正向移動,C不符合題意;

D.NaHSCU溶液與Na。4溶液反應生成Na2s。4,與水解平衡和沉淀的溶解平衡無關,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o

【分析】A.氯化鏤水解顯酸性;

B.明磯電離產生的鋁離子能水解生成氫氧化鋁膠體;

C.鹽酸和碳酸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21.【答案】(1)c;D

(2)ci2+2r=/2+2cr

(3)滴入最后半滴時,溶液藍色褪去,且半分鐘內不恢復顏色

(4)2.84

(5)A;C;E

15

(6)A

【解析】【解答】(1)①標準溶液顯堿性,所以應該選擇堿式滴定管,堿式滴定管排氣泡的方式是將滴定管末

端的尖嘴抬起,擠壓橡膠管中的玻璃珠,使液體充滿尖嘴,

故答案為:c;

②滴定管下端有一段是沒有刻度的,且滴定管讀數時是從上往下讀,所以當用25.00L滴定管進行實驗,當滴

定管中的液面在刻度“10”處,溶液體積應>25-10=15mL,選D;

(2)飲用水中溶解的CL會與加入的KI發(fā)生反應:C12+2KI=2KC1+I2;

(3)當滴入最后半滴時,溶液藍色剛好褪去,且半分鐘內不恢復顏色,則說明到達滴定終點;

6

(4)滴定過程中消耗標準液的體積為4.00mL,n(Na2S203)=c?V=0.0010mol/L><0.0040L=4><10-moh根據方程式:

CL+2KI=2KCl+l2,E+2Na2s2O3=2NaI+Na2s4。6可得關系式:CL?L?2Na2s2O3,所以50.00mL水樣中含有CI2

的物質的量n(C12尸(Na2s2O3)=2xl0-6mol,則該工業(yè)廢水水樣中CL的濃度是

2x10-6oix71g/??wlxl037g/g_

7n0^71-2.84mg/L,

(5)A.配制標準Na2s2O3溶液定容時,加水超過刻度線,則標準溶液的濃度減小,滴定時,消耗的標準溶液

的體積偏大,導致測定結果偏大,故A正確;

B.錐形瓶水洗后直接裝待測水樣,不影響溶質的物質的量,因此不影響標準溶液的消耗,故對測定結果無影

響,故B不正確;

C.裝標準Na2s2O3溶液的滴定管水洗后沒有潤洗,會使標準溶液的濃度減小,在滴定時,消耗的標準溶液的

體積偏大,導致測定結果偏大,故C正確;

D.滴定到達終點時,俯視讀出滴定管讀數,讀數偏小,則消耗的標準溶液的體積偏小,導致測定結果偏小,

故D不正確;

E.滴定前尖嘴部分有氣泡,滴定后消失,則消耗的標準溶液的體積偏大,最終導致測定結果偏大,故E正確,

故答案為:ACE;

(6)用AgNCh滴定NaSCN,應用比AgSCN溶解度大且能引起顏色變化的物質作指示劑,根據表中數據可知,

應選用Na2CrO4作指示劑,達到滴定終點,出現磚紅色沉淀時。

【分析】(1)①只要將堿式滴定玻璃頭朝上,并擠橡皮管中的玻璃珠即可排出其中的氣泡;

②滴定管下端無刻度;

(2)氯氣能將碘離子氧化為單質碘;

(3)滴入最后半滴時,溶液藍色褪去,且半分鐘內不恢復顏色,達到滴定終點;

(4)根據關系式:Cb?L?2Na2s2O3計算;

(5)根據c(待測)=,(標準標準)分析誤差;

16

(6)用AgNCh滴定NaSCN,應用比AgSCN溶解度大且能引起顏色變化的物質作指示劑。

2+

22.【答案】(1)Mg(OH)2(s)#Mg(aq)+20H(aq)

2+

(2)Mg(OH)2(s)+2NH+4(aq)=2NH3H2O(s)+Mg(aq)

+2+

(3)CaC03+2H=Ca+H20+CChf;CaCCh易溶于酸而CaSCU不易溶于酸;c(Ca2+)=3f9=義10-8<

1X10-5,沉淀全部轉化

(4)將不溶于酸的CaSCU轉化為能溶于酸的CaCCh除去

【解析】【解答】(1)用化學用語表示Mg(OH)2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即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沉淀溶解平衡:

Mg(OH)2(s)#Mg2+(aq)+2OH-(aq);

2+

(2)步驟H中NH4cl溶解Mg(OH)2的原理是NH+4與Mg(OH)2(s)^Mg(aq)+2OIT(aq)溶解平衡中的0口結

合生成NH3-H2。,從而促進Mg(OH)2的溶解平衡往溶解的方向移動,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Mg(OH)2(s)+

2NH+4(aq)#2NH3H2O⑸+Mg2+(aq);

(3)①i中白色沉淀是CaCb與Na2cO3反應生成的CaCCh,i中加入稀鹽酸,白色沉淀溶解,發(fā)生的離子反

+2+

應是:CaCO3+2H=Ca+H2O+CO2T;

②i中白色沉淀是CaCb與Na2cCh反應生成的CaCCh,ii中白色沉淀是CaCb與Na2s。4反應生成的CaSO4,i

中加入稀鹽酸,白色沉淀CaCCh溶解,ii中加入鹽酸,對比i、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