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上海市延安中學高三(上)期中語文試卷_第1頁
2022-2023學年上海市延安中學高三(上)期中語文試卷_第2頁
2022-2023學年上海市延安中學高三(上)期中語文試卷_第3頁
2022-2023學年上海市延安中學高三(上)期中語文試卷_第4頁
2022-2023學年上海市延安中學高三(上)期中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2-2023學年上海市延安中學高三(上)期中語文試卷一、積累應用10分1.(5分)默寫。(1)長太息以掩涕兮,。(屈原《離騷》)(2)飛湍瀑流爭喧豗,。(李白《蜀道難》)(3)《蜀相》中評價諸葛亮雄才大略和豐功偉績的兩句是,。(4),形影相吊。(李密《陳情表》)2.(2分)下列適合用來勸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古詩文名句是()A.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B.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 C.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3分)將下列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語段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是句唐詩,。。,。①人類共通的情感表達,哪怕是千年之前句子,不同國度的人、不同時代的人都與之共鳴②可見,美好的事物自有它的韌性與穿透力③日本人使用,中國人理解④在疫情仍在持續(xù)之際,我們一定不能放松文明社會必須堅持的價值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二、閱讀70分(一)4.(16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真善美的“錯位”孫紹振①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美是生活”(真),而根據(jù)康德的審美價值論,美則是情感。之所以這么認為,是因為前者太機械了,把“真”看成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絕對的價值。事實上不是這樣的,按康德的學說,價值應該有三種:真、善、美。②康德沒有解決的是,在藝術(shù)中,并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的。什么樣的情感才是審美的呢?是特殊的、不可重復的情感,又是深刻的、藏在深層的潛意識里的,甚至是以智性為底蘊的。我們的古典文論說得更準確:一方面是陸機的《文賦》說“詩緣情”,一方面是更經(jīng)典的《詩大序》:“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關鍵在于用什么方法來表現(xiàn)。用的不是生活的本來面貌,而是象征的、假定的形式?!懊朗钦娴摹边@一觀念是不完全的。美是藝術(shù)家情志通過假定、想象的自由,超越現(xiàn)實、意蘊發(fā)生變異的,但是,美和真并不絕對矛盾,而是交叉的。這就是說,美和真二者之間的關系,用我的話來說,就是“錯位”,并不是一個半徑不同的同心圓,而是圓心有距離的;真善美,是三個偏心圓的交錯。只要拿文藝作品來核對一下,不但真和美是不統(tǒng)一的,而且和善也是不統(tǒng)一的,真善美三者是“錯位”的。③審美與科學認識活動還有一個區(qū)別,就是它的非功利性,這一點是康德說的。善,最初級的意思就是有用或者實用。實用的目的是固定的,而情感是自由的,所以實用是壓抑情感的,如果拘于實用,就沒有情感了。在這一點上,許多理論家都搞得很亂,就是魯迅有時也有些混亂,他在《門外文談》中說過這樣一段話:我想,人類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創(chuàng)作的,可惜沒有人記下,也沒有法子記下。我們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連話也不會說的,為了共同勞作,必需發(fā)表意見,才漸漸的練出復雜的聲音來,假如那時大家抬木頭,都覺得吃力了,卻想不到發(fā)表,其中有一個叫道“杭育杭育”,那么,這就是創(chuàng)作;大家也要佩服,應用的,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記號留存了下來,這就是文學;他當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學家,是“杭育杭育派”。④魯迅說的很生動,但是,從根本上來說,混淆了實用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所以德國的萊辛在他的《漢堡劇評》中,開宗明義就宣稱:藝術(shù)乃是“逼真的幻覺”。在這一點上,中國古典詩話比他早差不多一個世紀就覺悟到了,黃生在《一木堂詩麈》卷一中提出詩乃“以無為有,以虛為實,以假為真”,這里的“無”和“有”“虛”和“實”“假”和“真”的對立統(tǒng)一和轉(zhuǎn)化,可比萊辛徹底多了,“虛”者、“無”者、“假”者,都是“幻覺”,但是并不一定要“逼真”。⑤審美是詩意的,但是,不僅僅是詩意的美的陶冶,而且包含著對惡的審視。藝術(shù)上往往有這樣的現(xiàn)象,就是寫惡事、惡人,也以一種藝術(shù)的眼光去審視,這種惡事、惡人,就和丑發(fā)生了錯位,甚至變得可愛起來。⑥《三國演義》中寫到曹操先誤殺了呂伯奢一家八口,后來明知呂伯奢是好心款待他,又把他殺了。明知錯了,一錯再錯,不僅不懺悔,不難為情,還要宣言“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為自己堅決而果斷地不道德而“動心”,而自我欣賞,為自己的不要臉而感到了不起。《三國演義》不但讓讀者看到這樣的丑惡,而且有一個潛在的眼睛,在引導著讀者閱讀這樣的心理奇觀,在字里行間,不動聲色地讓曹操的行為邏輯與讀者的良知背道而馳,這在文藝心理學上叫做“情感逆行”,就是一味和讀者的情感作對,讓讀者的良知受到打擊,感到詫異,感到憤怒、痛苦。這就轉(zhuǎn)化為藝術(shù)的享受。洞察人性黑暗,是一種痛快。藝術(shù)表現(xiàn)了這種心理過程,揭示了人性黑暗。因而,我們的感受才結(jié)合著痛感和快感,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叫做“凈化”,我看,把它理解成“洗禮”也可以吧。⑦這里的奧秘就是情感的全面(如正面、反面)熏陶。情感的豐富和復雜的多方面、多維度的發(fā)現(xiàn),就是美的發(fā)現(xiàn)。一個普通的有道德善惡觀念的人和一個有強烈審美傾向的藝術(shù)家的價值的“錯位”就從這里開始。(選自孫紹振《審美閱讀十五講》,有刪改)(1)第②段中“偏心圓的交錯”的含義是(2)為第②段畫線句找一個例證,以下詩句不合適的一項是A.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B.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C.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D.重湖疊??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3)下列依據(jù)文意所做的推斷,不恰當?shù)囊豁検茿.優(yōu)秀的藝術(shù)作品都應有超越實用的審美價值。B.藝術(shù)的美一定是虛構(gòu)的,是通過虛構(gòu)來反映真實。C.《雷雨》中“繁漪”這一形象體現(xiàn)了文學欣賞中真善美的錯位。D.善于發(fā)現(xiàn)“假”乃至“惡”背后的審美價值,才能真正讀懂文學作品。(4)作者說魯迅在《門外文談》中的這段話“有些混亂”,你是否同意這一說法?聯(lián)系全文并結(jié)合邏輯“同一律”對此進行分析。(5)依據(jù)本文的“錯位”理論,聯(lián)系下面材料或《紅樓夢》中其他相關情節(jié),評析王熙鳳這一形象的文學審美價值?!静牧稀恳u人又叫住問道:“這個月的月錢連老太太和太太還沒放呢,是為什么?”平兒見問,忙轉(zhuǎn)身至襲人跟前,見左右無人才悄悄說道:“你快別問,橫豎再遲幾天就放了。”襲人笑道:“這是為什么?唬得你這樣兒?!逼絻呵那母嬖V她道:“這個月的月錢,我們奶奶早已支了,放給人使呢。等別處的利錢收了來,湊齊了才放呢……這幾年拿著這一項銀子,翻出有幾百來了。他的公費月例又使不著,十兩八兩零碎攢了放出去,只他這梯己錢,一年不到上千的銀子呢?!薄都t樓夢》第三十九回(二)5.(16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路過一場雨秦挽舟①天氣預報從手機短信里彈出提示,今晚會下雨。于是外婆傍晚便早早把衣服收進里屋,我支著胳膊看外婆包餃子,隨時準備著回應她的呼喚。②“轟隆隆——”雷聲送達閃電,烏鴉也歸巢,在雨夜依偎。③“外婆,你們那時候有餃子吃嗎?”我問她。④她停下來,認真想了想說:“餃子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有,平常只有面疙瘩湯?!雹荨拔也幌矚g面疙瘩湯,沒味道,還是餃子好吃。”我伸手去接她的盤子,見她注視著我,那目光像穿過了霧。我知道,她是想到了她的小女兒,我的媽媽。媽媽在家的時候從來不吃面疙瘩湯,她只說不喜歡面食,我卻在和外婆的對視中讀懂了這句“不喜歡”。外婆一生清貧,走過最遠的路是隔壁鎮(zhèn)的集市。她把歲月都給了三個兒女,自己一頭扎進名為吃苦耐勞的河??赡菚r貧瘠的土地漠視了人民的溫飽,即便是外婆也難為無米之炊。于是承諾、謊言都滿載著希望,卻一次又一次地化作了泡沫。⑥“你媽媽也不喜歡面疙瘩,怎么都不肯吃,一直跟我鬧,半夜餓了就躲起來哭。我沒有別的法子,只能哄她騙她,最后再罵她,現(xiàn)在想啊,囡囡,你和你媽媽真像?!雹摺暗俏覀儸F(xiàn)在有餃子吃了,而且你也不會罵我嘛。”我到窗邊的柜子上找出開水瓶,給她倒熱水洗手。⑧“你媽媽什么時候回來?”外婆感嘆地說著,好像想起陳釀的記憶。⑨在這有些焦灼地等待中,院外忽然有了光亮,我看著媽媽向我走來,突然想起之前看到過的一張她的照片,被外婆保存的很好,只因歲月,邊角有些泛黃:她也是這樣走著,短頭發(fā)長靴子,抿著嘴彎著眉。背后是工廠的鐵門,她那時厭惡和想要逃離的地方。⑩年輕人看韶光總嫌慢,老人憶歲月總言快。小時候媽媽給我讀《包身工》,總是會在最后一段放慢聲音:“黑夜,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來,是無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國人當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當心呻吟著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我呆愣的雙眼里凝固著害怕,也倒映出她的淚水,像永不干涸的湖。媽媽不愿被本地工廠壓榨,想要離開卻不被外婆允許。日子暗無天光,她的人生好像已經(jīng)釘在名為“流水線”的牌坊上,高高地立在時代的浪潮中。機器的轟鳴聲連日不絕,女工們像提線木偶,機械地分裝、填空、上庫,白手套、不防塵的面具,和她們的臉一樣染上蠟黃。因為是小城里唯一的收入來源,很多人把女兒送來這里做工。教育只屬于家里的男孩,做工、嫁人、生子,短短六個字就是她們的一生。剛到工廠時,媽媽像看見面疙瘩湯一樣不斷哭鬧,外婆也像兒時那樣哄騙打罵,這是屬于她們的陰晴圓缺。別的女工眼中都只剩下漠然,媽媽是寂寂黑夜里唯一的長明燈,可她蠟炬成灰,卻只能照亮自己的心。我的媽媽,在經(jīng)歷了一年徒勞的抗爭后終于明白,她不是依偎于巢的燕,而是注定要搏擊長空的鷹。燕有巢即安然,而鷹只向往外面的天空。于是她下定決心,買了人生的第一張火車票,在三十年前頂著飄搖的風雨,逃離了這座她生活了十八年的小城。?媽媽仍然留有遺憾的是,家鄉(xiāng)的女工們大多早早地嫁人,在小城的浸潤中變得市儈而尖利,短暫的共事歲月無法改變她們之間幾十年積累下來的代溝?!叭绻敃r我們一起反抗,是不是大家都會變得更好?”已過不惑,媽媽仍然有著這樣的心結(jié)。我總是扳著她的肩膀,看著她溫柔的眼睛告訴她:“我不知道她們會不會后悔,但是我知道你一定不會后悔?!蔽倚睦锩靼祝瑢τ谝恢粌H僅見過沙灘的寄居蟹而言,如果它說“我要去看看大?!?,那么風浪便不會是阻攔它的理由。?后來的日子,小城找到了新的發(fā)展方向,于是拋棄了已經(jīng)江河日下的工廠,再也沒有令人厭惡的空氣和像笑面虎一樣的人。外婆一直住在現(xiàn)在這座老宅里,鄰居換了一波又一波,她總是對他們提到自己的小女兒,比起兩個兒子,囡囡更讓她驕傲。?“你有很想家很想家的時候嗎?”記得我曾問過她。?“有。有一次我到老街去買布料,被一輛車撞到了,雖然沒什么大問題,但車來的一瞬間和我跌坐在地上的時候,就特別想家?!彼p描淡寫,我卻驚心動魄。?“你想的哪是家,估計只是外婆?!蔽铱克诵瑺科鹚氖?。?“你外婆對我來說就是家啦……當時也是真的任性,說走就走了,十年不跟家里聯(lián)系,就留了封信。不過有你舅舅們在家,我覺得我走了也沒什么問題。”這種時候,思念就攀爬到她的心里,覆蓋住最早反抗無果時的記憶,只剩下愧疚。?“媽媽,你真的很勇敢。外婆不會怪你的,你們都很愛對方?!?多年前下在火車站的那場瓢潑大雨,沖走了稚嫩,也帶來了風雨過后更多的的決心和勇氣。媽媽仿佛永遠有著精力和熱忱,如書中所說,歲月不敗美人。我很愛她,在我心里,她就是一場三四月的春雨,新燕筑巢,嫩柳抽芽,對我的言傳身教潤物無聲。庭院的地上一片狼藉,可春雨卻在向我溫柔地靠近。?我對著她喊:“媽媽,你錯過了今天晚上的雨!”?她疑惑地問:“我來的路上好像沒下雨呀?”?我抬頭看天,黑夜似乎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云層被彎月點亮了一角,在星星的陪伴下更顯繾綣。我們僅僅路過了這一場雨,而人生多風波,變幻莫測。雨過天晴也好,朗月疏星也好,總會有適合翱翔的天氣,和永遠可以依靠的港灣。(1)第⑩段劃線句情感深沉,令人動容,請從語言運用的角度加以賞析。(2)文中多次寫到“雨”,賞析“雨”在全文構(gòu)思中的作用。(3)班刊中有“親情”“奮斗”和“成長”三個專欄,你認為這篇文章應該編入哪個專欄?請說明理由。(4)本文寫到了母親和外婆的矛盾。請結(jié)合全文,綜合運用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觀點,闡釋這種矛盾的成因?!静牧弦弧垦壥欠€(wěn)定的力量。在穩(wěn)定的社會中,地緣不過是血緣的投影,不分離的。“生于斯,長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緣固定了。生,也就是血,決定了他的地?!宰阕越o的鄉(xiāng)土社會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動的,家族這社群包含著地域的涵義?!侨司烤共皇侵参铮€是要流動的。鄉(xiāng)土社會中無法避免的是“細胞分裂”的過程?!多l(xiāng)土中國?血緣和地緣》【材料二】鄉(xiāng)土社會環(huán)境固定,……在人事范圍中,長老保持他們的權(quán)力,子弟們在無違的標準中接受傳統(tǒng)的統(tǒng)治。在這里不發(fā)生“反對”,長老權(quán)力也不容忍反對。——《鄉(xiāng)土中國?名實的分離》(三)6.(8分)閱讀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各題旅夜書懷1杜甫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咀ⅰ?.本詩大概是杜甫攜家人離開成都草堂,乘舟東下,在岷江、長江一帶飄泊時所作。(1)這首詩從體裁上看,是一首詩。(2)以下對這首詩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這首詩前半部分寫“旅夜”所見,后半部分寫“旅夜”所感。B.這首詩和《蜀相》一樣“起承轉(zhuǎn)合”,結(jié)構(gòu)嚴整,法度森然。C.這首詩一二句寫近景,工筆細描;三四句寫遠景,粗筆勾勒。D.這首詩五六句轉(zhuǎn)入議論,實際上是反話,是作者的憤激之語。(3)聯(lián)系全詩,賞析劃線句。(四)7.(19分)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①汲黯字長孺,濮陽人也。黯以父任,孝景時為太子洗馬,以莊見憚。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為謁者。河內(nèi)失火,延燒千余家,上使黯往視之。還報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燒,不足憂也。臣過河南,河南貧人傷水旱萬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謹以便宜,持節(jié)發(fā)河南倉粟以振貧民。臣請歸節(jié),伏矯制之罪?!鄙腺t而釋之。②黯為人性倨,少禮,面折,不能容人之過。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見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學,游俠,任氣節(jié),內(nèi)行修潔,好直諫,數(shù)犯主之顏色,不得久居位。③當是時,太后弟武安侯蚡為丞相,中二千石來拜謁,蚡不為禮。然黯見蚡未嘗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學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對曰:“陛下內(nèi)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變色而罷朝。公卿皆為黯懼。上退,謂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戇也!”群臣或數(shù)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寧令從諛承意,陷主于不義乎?且已在其位,縱愛身,奈辱朝廷何!”④丞相弘燕見,上或時不冠。至如黯見,上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帳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帳中,使人可其奏。其見敬禮如此。⑤淮南王謀反,憚黯,曰:“好直諫,守節(jié)死義,難惑以非。至如說丞相弘,如發(fā)蒙振落耳?!保ㄟx自《史記?汲鄭列傳》,有刪改)(1)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①持節(jié)發(fā)河南倉粟以振貧民②群臣或數(shù)黯(2)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①屋比延燒,不足憂也A.比較B.連接C近來D.等到②伏矯制之罪A.假托B.糾正C.抬起D.勇武(3)用“/”為第②段畫線部分斷句。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見士亦以此不附焉(4)把第③段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寧令從諛承意,陷主于不義乎?且已在其位,縱愛身,奈辱朝廷何!”(5)分析第③段“上默然,怒,變色而罷朝”的原因。(6)第④⑤段都寫到丞相弘,比較其異同。(五)8.(11分)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墨君堂記①凡人相與號呼者,貴之則曰“公”,賢之則曰“君”,自其下則爾汝之。雖公卿之貴,天下貌畏而心不服,則進而君公,退而爾汝者多矣。獨王子猷1謂竹君,天下從而君之無異辭。今與可2又能以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而屬余為文,以頌君德,則與可之于君,信厚□。②與可之為人也,端靜而文,明哲而忠,士之修潔博習,朝夕磨治洗濯,以求交于與可者,非一人也。而獨厚君如此。君又疏簡抗勁,無聲色臭味可以娛悅?cè)酥勘强?,則與可之厚君也,其必有以賢君矣。世之能寒燠人者,其氣焰亦未至若霜雪風雨之切于肌膚也,而士鮮不以為欣戚喪其所守。自植物而言之,四時之變亦大矣,而君獨不顧。雖微與可,天下其孰不賢之。然與可獨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賢。雍容談笑,揮灑奮迅而盡君之德,稚壯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勢。風雪凌厲,以觀其操;崖石犖確,以致其節(jié)。得志,遂茂而不驕;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獨立不懼。與可之于君,可謂得其情而盡其性矣。③余雖不足以知君,愿從與可求君之昆弟子孫族屬朋友之象,而藏于吾室,以為君之別館云?!咀ⅰ?.王子猷,名徽之,王羲之第五子,任達放誕,生性愛竹。2.與可,即文同,字與可,北宋著名畫家、詩人,他種竹、畫竹,被后人奉為“墨竹之宗”。(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虛詞是A.也B.矣C.哉D.焉(2)下列不屬于“君德”的一項是A.疏簡抗勁,不以聲色臭味娛悅?cè)酥靠诒?。B.有節(jié)操,不以世之寒燠喪其所守。C.稚壯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勢。D.得志,遂茂而不驕;不得志,瘁瘠而不辱。(3)從句式角度賞析第②段畫線句。(4)通篇稱竹為“君”,有什么好處?三.寫作70分9.(70分)根據(jù)以下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心理學家實驗發(fā)現(xiàn),幾個人一起拉繩子時,平均拉力要比一個人單獨拉時的拉力??;六個人一起喊叫發(fā)出的喧鬧聲,沒有一個人盡全力發(fā)出的喧鬧聲的三倍大。這種現(xiàn)象在我們的生活中似乎也普遍存在,對此你怎么看?

2022-2023學年上海市延安中學高三(上)期中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積累應用10分1.(5分)默寫。(1)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2)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李白《蜀道難》)(3)《蜀相》中評價諸葛亮雄才大略和豐功偉績的兩句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4)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陳情表》)【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名句名篇識記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為兩類:識記式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其中識記式默寫考查字形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主要考查在語境中的具體運用,具有一定難度,理解能力和記憶力都同時考查到了?!窘獯稹抗蚀鸢笧椋海?)哀民生之多艱(重點字:哀)(2)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重點字:砯)(3)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重點字:煩)(4)煢煢孑立(重點字:煢)2.(2分)下列適合用來勸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古詩文名句是()A.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B.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 C.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痉治觥勘绢}考查對古代名句含義的理解能力。答此類題首先要正確理解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題目要求進行分析,選出答案即可?!窘獯稹緼.不符合,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賢人誰能不犯錯?錯了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了。指向的是寬以待人。B.符合,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意思是對于別人不求全責備,檢查自己總覺得像是有某些不足。符合題目中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要求。C.不符合,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意思是君子因此見到美善的品行就傾心追隨、努力學習,有了錯誤就迅速改正。指向的是嚴于律己。D.不符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強加給對方。指向的是寬以待人。故選:B。3.(3分)將下列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語段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是句唐詩,。。,。①人類共通的情感表達,哪怕是千年之前句子,不同國度的人、不同時代的人都與之共鳴②可見,美好的事物自有它的韌性與穿透力③日本人使用,中國人理解④在疫情仍在持續(xù)之際,我們一定不能放松文明社會必須堅持的價值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語句銜接能力,涉及的是語言連貫的知識。答題時要讀懂每個句子的內(nèi)容,結(jié)合句子之間的關系選出排列正確的選項?!窘獯稹竣苁橇⒁馓嵘?,排在最后面。排除D。詩歌的背景是抗疫期間,日本給中國捐贈的物資上寫得祝福語,③是對這個具體情境的承接,①是對詩句的解釋。審美閱讀中,真善美三者既不是統(tǒng)一的,又不是絕對分裂的,而有部分的重合。②康德沒有解決的是,在藝術(shù)中,并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的。什么樣的情感才是審美的呢?是特殊的、不可重復的情感,又是深刻的、藏在深層的潛意識里的,甚至是以智性為底蘊的。故排序為:③①②④。故選:A。二、閱讀70分(一)4.(16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真善美的“錯位”孫紹振①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美是生活”(真),而根據(jù)康德的審美價值論,美則是情感。之所以這么認為,是因為前者太機械了,把“真”看成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絕對的價值。事實上不是這樣的,按康德的學說,價值應該有三種:真、善、美。②康德沒有解決的是,在藝術(shù)中,并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的。什么樣的情感才是審美的呢?是特殊的、不可重復的情感,又是深刻的、藏在深層的潛意識里的,甚至是以智性為底蘊的。我們的古典文論說得更準確:一方面是陸機的《文賦》說“詩緣情”,一方面是更經(jīng)典的《詩大序》:“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标P鍵在于用什么方法來表現(xiàn)。用的不是生活的本來面貌,而是象征的、假定的形式。“美是真的”這一觀念是不完全的。美是藝術(shù)家情志通過假定、想象的自由,超越現(xiàn)實、意蘊發(fā)生變異的,但是,美和真并不絕對矛盾,而是交叉的。這就是說,美和真二者之間的關系,用我的話來說,就是“錯位”,并不是一個半徑不同的同心圓,而是圓心有距離的;真善美,是三個偏心圓的交錯。只要拿文藝作品來核對一下,不但真和美是不統(tǒng)一的,而且和善也是不統(tǒng)一的,真善美三者是“錯位”的。③審美與科學認識活動還有一個區(qū)別,就是它的非功利性,這一點是康德說的。善,最初級的意思就是有用或者實用。實用的目的是固定的,而情感是自由的,所以實用是壓抑情感的,如果拘于實用,就沒有情感了。在這一點上,許多理論家都搞得很亂,就是魯迅有時也有些混亂,他在《門外文談》中說過這樣一段話:我想,人類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創(chuàng)作的,可惜沒有人記下,也沒有法子記下。我們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連話也不會說的,為了共同勞作,必需發(fā)表意見,才漸漸的練出復雜的聲音來,假如那時大家抬木頭,都覺得吃力了,卻想不到發(fā)表,其中有一個叫道“杭育杭育”,那么,這就是創(chuàng)作;大家也要佩服,應用的,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記號留存了下來,這就是文學;他當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學家,是“杭育杭育派”。④魯迅說的很生動,但是,從根本上來說,混淆了實用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所以德國的萊辛在他的《漢堡劇評》中,開宗明義就宣稱:藝術(shù)乃是“逼真的幻覺”。在這一點上,中國古典詩話比他早差不多一個世紀就覺悟到了,黃生在《一木堂詩麈》卷一中提出詩乃“以無為有,以虛為實,以假為真”,這里的“無”和“有”“虛”和“實”“假”和“真”的對立統(tǒng)一和轉(zhuǎn)化,可比萊辛徹底多了,“虛”者、“無”者、“假”者,都是“幻覺”,但是并不一定要“逼真”。⑤審美是詩意的,但是,不僅僅是詩意的美的陶冶,而且包含著對惡的審視。藝術(shù)上往往有這樣的現(xiàn)象,就是寫惡事、惡人,也以一種藝術(shù)的眼光去審視,這種惡事、惡人,就和丑發(fā)生了錯位,甚至變得可愛起來。⑥《三國演義》中寫到曹操先誤殺了呂伯奢一家八口,后來明知呂伯奢是好心款待他,又把他殺了。明知錯了,一錯再錯,不僅不懺悔,不難為情,還要宣言“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為自己堅決而果斷地不道德而“動心”,而自我欣賞,為自己的不要臉而感到了不起?!度龂萘x》不但讓讀者看到這樣的丑惡,而且有一個潛在的眼睛,在引導著讀者閱讀這樣的心理奇觀,在字里行間,不動聲色地讓曹操的行為邏輯與讀者的良知背道而馳,這在文藝心理學上叫做“情感逆行”,就是一味和讀者的情感作對,讓讀者的良知受到打擊,感到詫異,感到憤怒、痛苦。這就轉(zhuǎn)化為藝術(shù)的享受。洞察人性黑暗,是一種痛快。藝術(shù)表現(xiàn)了這種心理過程,揭示了人性黑暗。因而,我們的感受才結(jié)合著痛感和快感,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叫做“凈化”,我看,把它理解成“洗禮”也可以吧。⑦這里的奧秘就是情感的全面(如正面、反面)熏陶。情感的豐富和復雜的多方面、多維度的發(fā)現(xiàn),就是美的發(fā)現(xiàn)。一個普通的有道德善惡觀念的人和一個有強烈審美傾向的藝術(shù)家的價值的“錯位”就從這里開始。(選自孫紹振《審美閱讀十五講》,有刪改)(1)第②段中“偏心圓的交錯”的含義是真善美三者既不是統(tǒng)一的,又不是絕對分裂的,而有部分的重合。(2)為第②段畫線句找一個例證,以下詩句不合適的一項是DA.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B.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C.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D.重湖疊??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3)下列依據(jù)文意所做的推斷,不恰當?shù)囊豁検荁A.優(yōu)秀的藝術(shù)作品都應有超越實用的審美價值。B.藝術(shù)的美一定是虛構(gòu)的,是通過虛構(gòu)來反映真實。C.《雷雨》中“繁漪”這一形象體現(xiàn)了文學欣賞中真善美的錯位。D.善于發(fā)現(xiàn)“假”乃至“惡”背后的審美價值,才能真正讀懂文學作品。(4)作者說魯迅在《門外文談》中的這段話“有些混亂”,你是否同意這一說法?聯(lián)系全文并結(jié)合邏輯“同一律”對此進行分析。(5)依據(jù)本文的“錯位”理論,聯(lián)系下面材料或《紅樓夢》中其他相關情節(jié),評析王熙鳳這一形象的文學審美價值。【材料】襲人又叫住問道:“這個月的月錢連老太太和太太還沒放呢,是為什么?”平兒見問,忙轉(zhuǎn)身至襲人跟前,見左右無人才悄悄說道:“你快別問,橫豎再遲幾天就放了?!币u人笑道:“這是為什么?唬得你這樣兒?!逼絻呵那母嬖V她道:“這個月的月錢,我們奶奶早已支了,放給人使呢。等別處的利錢收了來,湊齊了才放呢……這幾年拿著這一項銀子,翻出有幾百來了。他的公費月例又使不著,十兩八兩零碎攢了放出去,只他這梯己錢,一年不到上千的銀子呢?!薄都t樓夢》第三十九回【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語句含義的理解與分析。解答本題,需要結(jié)合語境具體分析。(2)本題考查學生對論據(jù)的掌握。解答本題,需要先理解畫線句內(nèi)容,再具體辨析選項。(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推斷。解答本題,需要將選項回歸原文,進而對比、辨析。(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探究。解答本題,需要先理解題干信息,再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分析。(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的延伸與運用。解答本題,需要結(jié)合文章觀點,聯(lián)系作品內(nèi)容進行分析?!窘獯稹浚?)結(jié)合原文第二段“美和真并不絕對矛盾……而且和善也是不統(tǒng)一的,真善美三者是‘錯位’的”,可見真善美三者既不是統(tǒng)一的,又不是絕對分裂的,而有部分的重合。這就是“偏心圓的交錯”的含義。(2)第二段畫線句是“關鍵在于用什么方法來表現(xiàn)。用的不是生活的本來面貌,而是象征的、假定的形式”,注意是用“象征的、假定的形式”,而不是“生活的本來面貌”。A.用桑葉的新鮮潤澤比喻女子年輕時的美貌,用囑托斑鳩不要貪吃桑葚來告誡女子不要同男子沉溺于愛情,這些是比興、象征手法。B.用“蕙纕”“攬茝”這些香草香花象征品格的高潔,這是象征手法。C.運用了托物起興的寫作手法。詩中運用孔雀失偶時徘徊不去的景象進行起興,象征了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悲劇。這些是比興、象征手法。D.“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這是描寫杭州的美景,屬于寫實。不能做劃線句的例證。故選D。(3)B.“藝術(shù)的美一定是虛構(gòu)的”錯,第二段“‘美是真的’這一觀念是不完全的。美是藝術(shù)家情志通過假定、想象的自由,超越現(xiàn)實、意蘊發(fā)生變異的,但是,美和真并不絕對矛盾,而是交叉的”,可見藝術(shù)的美應是美和真交叉,并非一定是虛構(gòu)的。故選B。(4)首先我們需要明確“同一律”的概念及其表現(xiàn)形式。同一律是形式邏輯的基本規(guī)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必須在同一意義上使用概念和判斷,不能在不同意義上使用概念和判斷。這一基本內(nèi)容可以用公式表示為:A=A(或“A→A”)其主要表現(xiàn)在三方面:思維對象的同一。在同一個思維過程中,思維的對象必須保持同一;在討論問題、回答問題或反駁別人的時候,各方的思維對象也要保持同一。概念的同一。在同一個思維過程中,使用的概念必須保持同一;在討論問題、回答問題或反駁別人的時候,各方使用的概念也要保持同一。判斷的同一。同一個主體(個人或集體)在同一時間(相應的客觀事物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時),從同一方面對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斷必須保持同一。同一律要求思維的確定性,但是并不否認思維的發(fā)展變化。它完全是對思維過程說的,并不要求客觀事物保持同一,絕對不變。接著我們分析作者在第三段表達的觀點,“審美與科學認識活動還有一個區(qū)別,就是它的非功利性”,在作者看來,文學的基本功能是審美,而審美是非功利的。然后分析魯迅這段話。魯迅認為“人類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創(chuàng)作的,可惜沒有人記下,也沒有法子記下”,然后他舉例說明這一點?!啊渲杏幸粋€叫道‘杭育杭育’,那么,這就是創(chuàng)作”,這是認為“杭育杭育”是勞動過程中的口頭創(chuàng)作;后面“倘若用什么記號留存了下來,這就是文學”,這里談的是事后的記號留存。前者是口頭的,后者是書面的;前者是實用的、功利的,后者則可能兼具實用和審美雙重功能。在同一思維過程中,魯迅賦予了文學及其功能不同的內(nèi)涵及外延,從邏輯上看,違背了同一律;按作者說法,是“混淆了實用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因此作者說魯迅在《門外文談》中的這段話“有些混亂”這個說法是對的。(5)先理解“錯位”的內(nèi)涵,文章第二段“只要拿文藝作品來核對一下……可知文學欣賞中,真善美經(jīng)常錯位。第五段“藝術(shù)上往往有這樣的現(xiàn)象……這種惡事、惡人,就和丑發(fā)生了錯位,甚至變得可愛起來”,可知作家借助虛構(gòu)形象對人性陰暗的表現(xiàn)恰恰有藝術(shù)審美價值。第七段“這里的奧秘就是情感的全面(如正面、反面)熏陶。情感的豐富和復雜的多方面、多維度的發(fā)現(xiàn),就是美的發(fā)現(xiàn)。一個普通的有道德善惡觀念的人和一個有強烈審美傾向的藝術(shù)家的價值的‘錯位’就從這里開始”,可知奧秘就是情感的全面(如正面、反面)熏陶,多維度的發(fā)現(xiàn),即美的發(fā)現(xiàn)。王熙鳳就是曹雪芹虛構(gòu)的一個帶有“惡”的人物形象,材料中平兒說“這個月的月錢,我們奶奶早已支了,放給人使呢。等別處的利錢收了來,湊齊了才放呢……這幾年拿著這一項銀子,翻出有幾百來了。他的公費月例又使不著,十兩八兩零碎攢了放出去,只他這梯己錢,一年不到上千的銀子呢”,原來王熙鳳拿著大家的月錢去放高利貸,賺取私房錢,這是利用職權(quán),以權(quán)謀私,而且說明她貪財、精明。由此展開分析即可。答案:(1)真善美三者既不是統(tǒng)一的,又不是絕對分裂的,而有部分的重合。(2)D(3)B(4)同一律:A=A(或“A→A”)其主要表現(xiàn)在三方面:①思維對象的同一。②概念的同一。③判斷的同一。同意。在作者看來,文學的基本功能是審美,而審美是非功利的。魯迅這段話以“杭育杭育”的勞動號子為例談創(chuàng)作與發(fā)表(出版),但前半部分說“杭育杭育”是勞動過程中的口頭創(chuàng)作,后半部分說的是事后的記號留存。前者是口頭的,后者是書面的;前者是實用的、功利的,后者則可能兼具實用和審美雙重功能。在同一思維過程中,魯迅賦予了文學及其功能不同的內(nèi)涵及外延,從邏輯上看,違背了同一律;按作者說法,是“混淆了實用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5)文學欣賞中,真善美經(jīng)常錯位。作家借助虛構(gòu)形象對人性陰暗的表現(xiàn)恰恰有藝術(shù)審美價值。奧秘就是情感的全面(如正面、反面)熏陶,多維度的發(fā)現(xiàn),即美的發(fā)現(xiàn)。曹雪芹借王熙鳳這一虛構(gòu)形象揭示了人性“惡”的一面。如材料所示:她利用職權(quán),預支遲放,拿眾人月錢放高利貸以謀取私利,表現(xiàn)出精明能干卻貪婪愛財、以權(quán)謀私的特點。讀者在作者引導下洞察人性黑暗,靈魂受到“凈化”(洗禮),獲得審美愉悅(痛感和快感),這就是審美閱讀中真善美的錯位。(二)5.(16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路過一場雨秦挽舟①天氣預報從手機短信里彈出提示,今晚會下雨。于是外婆傍晚便早早把衣服收進里屋,我支著胳膊看外婆包餃子,隨時準備著回應她的呼喚。②“轟隆隆——”雷聲送達閃電,烏鴉也歸巢,在雨夜依偎。③“外婆,你們那時候有餃子吃嗎?”我問她。④她停下來,認真想了想說:“餃子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有,平常只有面疙瘩湯。”⑤“我不喜歡面疙瘩湯,沒味道,還是餃子好吃?!蔽疑焓秩ソ铀谋P子,見她注視著我,那目光像穿過了霧。我知道,她是想到了她的小女兒,我的媽媽。媽媽在家的時候從來不吃面疙瘩湯,她只說不喜歡面食,我卻在和外婆的對視中讀懂了這句“不喜歡”。外婆一生清貧,走過最遠的路是隔壁鎮(zhèn)的集市。她把歲月都給了三個兒女,自己一頭扎進名為吃苦耐勞的河??赡菚r貧瘠的土地漠視了人民的溫飽,即便是外婆也難為無米之炊。于是承諾、謊言都滿載著希望,卻一次又一次地化作了泡沫。⑥“你媽媽也不喜歡面疙瘩,怎么都不肯吃,一直跟我鬧,半夜餓了就躲起來哭。我沒有別的法子,只能哄她騙她,最后再罵她,現(xiàn)在想啊,囡囡,你和你媽媽真像?!雹摺暗俏覀儸F(xiàn)在有餃子吃了,而且你也不會罵我嘛。”我到窗邊的柜子上找出開水瓶,給她倒熱水洗手。⑧“你媽媽什么時候回來?”外婆感嘆地說著,好像想起陳釀的記憶。⑨在這有些焦灼地等待中,院外忽然有了光亮,我看著媽媽向我走來,突然想起之前看到過的一張她的照片,被外婆保存的很好,只因歲月,邊角有些泛黃:她也是這樣走著,短頭發(fā)長靴子,抿著嘴彎著眉。背后是工廠的鐵門,她那時厭惡和想要逃離的地方。⑩年輕人看韶光總嫌慢,老人憶歲月總言快。小時候媽媽給我讀《包身工》,總是會在最后一段放慢聲音:“黑夜,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來,是無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國人當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當心呻吟著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我呆愣的雙眼里凝固著害怕,也倒映出她的淚水,像永不干涸的湖。媽媽不愿被本地工廠壓榨,想要離開卻不被外婆允許。日子暗無天光,她的人生好像已經(jīng)釘在名為“流水線”的牌坊上,高高地立在時代的浪潮中。機器的轟鳴聲連日不絕,女工們像提線木偶,機械地分裝、填空、上庫,白手套、不防塵的面具,和她們的臉一樣染上蠟黃。因為是小城里唯一的收入來源,很多人把女兒送來這里做工。教育只屬于家里的男孩,做工、嫁人、生子,短短六個字就是她們的一生。剛到工廠時,媽媽像看見面疙瘩湯一樣不斷哭鬧,外婆也像兒時那樣哄騙打罵,這是屬于她們的陰晴圓缺。別的女工眼中都只剩下漠然,媽媽是寂寂黑夜里唯一的長明燈,可她蠟炬成灰,卻只能照亮自己的心。我的媽媽,在經(jīng)歷了一年徒勞的抗爭后終于明白,她不是依偎于巢的燕,而是注定要搏擊長空的鷹。燕有巢即安然,而鷹只向往外面的天空。于是她下定決心,買了人生的第一張火車票,在三十年前頂著飄搖的風雨,逃離了這座她生活了十八年的小城。?媽媽仍然留有遺憾的是,家鄉(xiāng)的女工們大多早早地嫁人,在小城的浸潤中變得市儈而尖利,短暫的共事歲月無法改變她們之間幾十年積累下來的代溝。“如果當時我們一起反抗,是不是大家都會變得更好?”已過不惑,媽媽仍然有著這樣的心結(jié)。我總是扳著她的肩膀,看著她溫柔的眼睛告訴她:“我不知道她們會不會后悔,但是我知道你一定不會后悔。”我心里明白,對于一只僅僅見過沙灘的寄居蟹而言,如果它說“我要去看看大?!?,那么風浪便不會是阻攔它的理由。?后來的日子,小城找到了新的發(fā)展方向,于是拋棄了已經(jīng)江河日下的工廠,再也沒有令人厭惡的空氣和像笑面虎一樣的人。外婆一直住在現(xiàn)在這座老宅里,鄰居換了一波又一波,她總是對他們提到自己的小女兒,比起兩個兒子,囡囡更讓她驕傲。?“你有很想家很想家的時候嗎?”記得我曾問過她。?“有。有一次我到老街去買布料,被一輛車撞到了,雖然沒什么大問題,但車來的一瞬間和我跌坐在地上的時候,就特別想家?!彼p描淡寫,我卻驚心動魄。?“你想的哪是家,估計只是外婆?!蔽铱克诵?,牽起她的手。?“你外婆對我來說就是家啦……當時也是真的任性,說走就走了,十年不跟家里聯(lián)系,就留了封信。不過有你舅舅們在家,我覺得我走了也沒什么問題?!边@種時候,思念就攀爬到她的心里,覆蓋住最早反抗無果時的記憶,只剩下愧疚。?“媽媽,你真的很勇敢。外婆不會怪你的,你們都很愛對方?!?多年前下在火車站的那場瓢潑大雨,沖走了稚嫩,也帶來了風雨過后更多的的決心和勇氣。媽媽仿佛永遠有著精力和熱忱,如書中所說,歲月不敗美人。我很愛她,在我心里,她就是一場三四月的春雨,新燕筑巢,嫩柳抽芽,對我的言傳身教潤物無聲。庭院的地上一片狼藉,可春雨卻在向我溫柔地靠近。?我對著她喊:“媽媽,你錯過了今天晚上的雨!”?她疑惑地問:“我來的路上好像沒下雨呀?”?我抬頭看天,黑夜似乎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云層被彎月點亮了一角,在星星的陪伴下更顯繾綣。我們僅僅路過了這一場雨,而人生多風波,變幻莫測。雨過天晴也好,朗月疏星也好,總會有適合翱翔的天氣,和永遠可以依靠的港灣。(1)第⑩段劃線句情感深沉,令人動容,請從語言運用的角度加以賞析。(2)文中多次寫到“雨”,賞析“雨”在全文構(gòu)思中的作用。(3)班刊中有“親情”“奮斗”和“成長”三個專欄,你認為這篇文章應該編入哪個專欄?請說明理由。(4)本文寫到了母親和外婆的矛盾。請結(jié)合全文,綜合運用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觀點,闡釋這種矛盾的成因。【材料一】血緣是穩(wěn)定的力量。在穩(wěn)定的社會中,地緣不過是血緣的投影,不分離的?!吧谒?,長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緣固定了。生,也就是血,決定了他的地?!宰阕越o的鄉(xiāng)土社會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動的,家族這社群包含著地域的涵義?!侨司烤共皇侵参铮€是要流動的。鄉(xiāng)土社會中無法避免的是“細胞分裂”的過程。——《鄉(xiāng)土中國?血緣和地緣》【材料二】鄉(xiāng)土社會環(huán)境固定,……在人事范圍中,長老保持他們的權(quán)力,子弟們在無違的標準中接受傳統(tǒng)的統(tǒng)治。在這里不發(fā)生“反對”,長老權(quán)力也不容忍反對?!多l(xiāng)土中國?名實的分離》【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語句的理解與賞析。解答本題,需要結(jié)合語境,聯(lián)系修辭具體分析。(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中重要詞語的理解。解答本題,需要結(jié)合相應語境,聯(lián)系全文內(nèi)容具體分析。(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探究。解答本題。需要理解專欄的主題,再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進行具體闡釋。(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人物的理解與探究。解答本題,需要從人物的成長經(jīng)歷入手,聯(lián)系人物關系具體分析?!窘獯稹浚?)“我呆愣的雙眼里凝固著害怕”中的“凝固”一詞凸顯母親朗誦這段話時給我?guī)淼恼鸷吵潭戎?,表現(xiàn)了作者的害怕之情,以孩童的視角,體察母親的情緒,側(cè)面凸顯母親對書中的“包工頭”和現(xiàn)實中的工廠的痛恨,同時也表現(xiàn)了母親工廠如包身工般非人的生活?!跋裼啦桓珊缘暮边\用了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將媽媽的淚水比作永不干涸的湖,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工廠生活帶給她的深重苦難。(2)依據(jù)原文18段“多年前下在火車站的那場瓢潑大雨,沖走了稚嫩,也帶來了風雨過后更多的決心和勇氣”可知,當年的母親在大雨中離家遠行,外出打拼;再依據(jù)原文第1段“天氣預報從手機短信里彈出提示,今晚會下雨”和第8段“‘你媽媽什么時候回來?’外婆感嘆地說著,好像想起陳釀的記憶”可知,我和外婆又在暴風雨即將來臨之際等候母親歸來,“雨”是文章的線索,貫穿了全文,使思路更清晰,結(jié)構(gòu)更完整。依據(jù)原文21段“我們僅僅路過了這一場雨,而人生多風波,變幻莫測。雨過天晴也好,朗月疏星也好,總會有適合翱翔的天氣,和永遠可以依靠的港灣”可知,風波必將過去,大部分的“雨”我們僅僅是路過,而人生最終的歸宿是生命中珍貴的情感;依據(jù)原文18段“媽媽仿佛永遠有著精力和熱忱,我很愛她,在我心里,她就是一場三四月的春雨,新燕筑巢,嫩柳抽芽,對我的言傳身教潤物無聲”可知,“雨”又有很強的象征意蘊,喻指人生的風波,象征了母親對我潤物無聲的精神引領,人生需要奮斗拼博,勇于走出舒適圈,又不能丟失珍貴的親情與家的歸宿。依據(jù)原文18段“多年前下在火車站的那場瓢潑大雨,沖走了稚嫩,也帶來了風雨過后更多的決心和勇氣”可知,母親不畏生活中的“風雨”,走出了自己想要的一條路,歌頌了母親的勇敢和堅強?!坝辍蓖癸@母親不畏風雨,敢于拼博的精神。(3)認為這篇文章應該編入哪個專欄,意味著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題的傾向性。如認為應編入“親情”專欄,可以從母親對外婆的情感變化入手分析。再如認為應編入“成長”專欄可以從母親自身的成長、蛻變著手分析。(4)依據(jù)材料一“血緣是穩(wěn)定的力量,在穩(wěn)定的社會中,地緣不過是血緣的投影,不分離的”可知,本材料的觀點是:傳統(tǒng)社會是基于血緣關系的社會,血緣是穩(wěn)定的力量,穩(wěn)定拒絕流動。再結(jié)合原文第5段“外婆一生清貧,走過最遠的路是隔壁鎮(zhèn)的集市”和“教育只屬于家里的男孩,做工、嫁人,生子,短短六個字就是她們的一生,剛到工廠時”可知,外婆一生清貧,走過最遠的路是隔壁鎮(zhèn)的集市,可以說對于外婆一生來說,她的生活是穩(wěn)定的,是不流動的,所以外婆把母親安排在了具有穩(wěn)定性質(zhì)的工廠上班。依據(jù)材料二“社會變遷常是發(fā)生在舊有的社會結(jié)構(gòu)不能應付新環(huán)境的時候……它終會失去人們對它的信仰”可知,本材料的觀點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舊的生活方法已經(jīng)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就會有人去探尋新的方法。再結(jié)合原文第10段“我的媽媽,在經(jīng)歷了一年徒勞的抗爭后終于明白……逃離了這座她生活了十八年的小城”可知,母親對于當時一成不變的生活感到了厭倦,看不到希望,于是她進行了命運的抗爭,去外邊打拼,去尋找屬于自己的生活,因而與母親產(chǎn)生矛盾。矛盾的成因是“穩(wěn)定的傳統(tǒng)社會”正在逐漸走向“自由現(xiàn)代的社會”的表現(xiàn),是社會變化的產(chǎn)物,也是必然的結(jié)果。答案:(1)“凝固”一詞凸顯母親朗誦這段話時給我?guī)淼恼鸷吵潭戎睿院⑼囊暯?,體察母親的情緒側(cè)面凸顯母親朗誦《包身工》時對“包工頭”的憎惡,用比喻和夸張,表現(xiàn)母親對不愿被工廠壓榨,又不被允許逃離現(xiàn)實世界的絕望。(2)①線索,串聯(lián)故事的關鍵情節(jié),當年的母親在大雨中離家遠行,外出打拼,而今我們又在暴風雨即將來臨之際等候母親歸來。②“雨”又有很強的象征意蘊,喻指人生的風波,引出風波必將過去,大部分的“雨”我們僅僅是路過,而人生最終的歸宿是生命中珍貴的情感還象征了母親對我潤物無聲的精神引領,人生需要奮斗拼博,勇于走出舒適圈,又不能丟失珍貴的親情與家的歸宿。③凸顯母親不畏風雨,敢于拼博的精神。(3)我認為應編入“親情”專欄。文章雖然寫到了母親敢于走出舒適圈奮斗拼博的過程,(扣“奮斗”專欄)但最終母親表達了當年對抗外婆,且將外婆留在老家的行為表達了愧疚之意,逐漸認識到親情是人生最重要的歸宿,(梁老師補充)雖然有成長主題,但是是在對親情的感悟中凸顯出來的,應該包含在“親情”的主題內(nèi)本文的內(nèi)容與主題都圍繞“親情”展開,因而應歸入“親情”專欄。我認為應編入“成長”專欄。文章雖然寫到了母親敢于走出舒適圈奮斗拼博的過程,(扣奮斗)以及最終意識到親情的重要性而產(chǎn)生的對外婆的愧疚。(扣成長)但這正是母親一路成長后獲得的體驗,年輕時總是更多地考慮自己事業(yè)與夢想,在歲月的流逝中,逐漸認識到親情的重要,這是生活教會母親的感悟,尤其是在她又為人母,不舍得我離開她身邊后,方體會當外婆當年的落寞,因而,成長是貫穿在母親形象中的主題詞。(5)本文第5段中提到外婆一生清貧,走過最遠的路是隔壁鎮(zhèn)的集市。體現(xiàn)了鄉(xiāng)土社會的穩(wěn)定,因而外婆習慣于這種“生于斯、長于斯”穩(wěn)定。外婆認為女兒也應延續(xù)這種血緣帶來的穩(wěn)定,并且作為“母親”,外婆認為自己的權(quán)力是不容反對的。而母親生活在新時代,接受了新觀念,有了更強的獨立意識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需求”,不再為了一份僅能維持溫飽的工作而甘受剝削,因而與母親產(chǎn)生矛盾。母親最終的出走體現(xiàn)了鄉(xiāng)土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的變遷,體現(xiàn)了流動的必然。(三)6.(8分)閱讀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各題旅夜書懷1杜甫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咀ⅰ?.本詩大概是杜甫攜家人離開成都草堂,乘舟東下,在岷江、長江一帶飄泊時所作。(1)這首詩從體裁上看,是一首詩五言律詩(近體詩/格律詩)。(2)以下對這首詩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CA.這首詩前半部分寫“旅夜”所見,后半部分寫“旅夜”所感。B.這首詩和《蜀相》一樣“起承轉(zhuǎn)合”,結(jié)構(gòu)嚴整,法度森然。C.這首詩一二句寫近景,工筆細描;三四句寫遠景,粗筆勾勒。D.這首詩五六句轉(zhuǎn)入議論,實際上是反話,是作者的憤激之語。(3)聯(lián)系全詩,賞析劃線句。【分析】(1)本題考查詩歌的體裁。包括以下:①古詩:古體詩。②近體詩。有嚴格的格律,句數(shù)、字數(shù)、押韻、平仄等都有一定的規(guī)則,是古代的格律詩,一般包括律詩(五律、七律)、絕句(五絕、七絕)、排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③詞:屬于詩的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是民間歌謠發(fā)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句子長短不一。④曲:組成:言調(diào)(曲調(diào))、曲牌、題目。解答時理清楚即可。(2)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答題時應注意,先把握詩歌的大致意思,明確信息篩選的方向,緊扣題目的要求,即挑選最合適的句子回答。(3)本題主要考查賞析詩歌的句子。首先弄懂所給句子的基本意思,進而把握住其內(nèi)容、情感內(nèi)涵;注意從語言特點出發(fā);注意從表達技巧出發(fā);注意從句子位置出發(fā)。【解答】(1)結(jié)合詩歌的內(nèi)容和語言,可以看出是七言絕句。(2)C.“工筆細描”表述有誤。這首詩一二句寫近景,意思是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夜里孤獨地停泊著。這里用的是白描手法,指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描寫手法。故選C。(3)“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句詩的意思是自己到處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間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鷗。詩人即景自況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zhuǎn)徙江湖。這一聯(lián)借景抒情,一字一淚,感人至深。運用比喻,將漂泊無依的自己比作茫茫天地間的一只沙鷗。答案:(1)體裁,五言律詩(近體詩/格律詩)(2)C(3)劃線句運用比喻,將漂泊無依的自己比作茫茫天地間的一只沙鷗,就像一二句描繪的風中細草、暗夜孤舟一樣,在“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的宏闊背景襯托下,顯得越發(fā)渺小,形象地寫出了不被重用(棄絕官場)、老病無依的詩人四處漂泊的孤獨和痛苦。翻譯: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夜里孤獨地停泊著。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涌動,大江滾滾東流。我難道是因為文章而著名嗎?年老病多也應該休官了。自己到處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間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鷗。賞析:這首詩的前半描寫“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寫近景:微風吹拂著江岸上的細草,豎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月夜孤獨地停泊著。當時杜甫離成都是迫于無奈。765年的正月,他辭去節(jié)度使參謀職務,四月,在成都賴以存身的好友嚴武死去。處此凄孤無依之境,便決意離蜀東下。因此,這里不是空泛地寫景,而是寓情于景,通過寫景展示他的境況和情懷:像江岸細草一樣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寫遠景:明星低垂,平野廣闊;月隨波涌,大江東流。這兩句寫景雄渾闊大,歷來為人所稱道。詩人在這兩個寫景句中寄寓著的感情,有人認為是“開襟曠遠”(浦起龍《讀杜心解》),有人認為是寫出了“喜”的感情(見《唐詩論文集?杜甫五律例解》)。這首詩是寫詩人暮年飄泊的凄苦景況的,而上面的兩種解釋只強調(diào)了詩的字面意思。實際上,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靠的凄愴心情。這種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經(jīng)常使用的。如《詩經(jīng)?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庇么喝盏拿篮镁拔锓匆r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寫得十分動人。詩的后半是“書懷”。第五、六句說:“有點名聲,哪里是因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應該因為年老多病而退休?!边@是反話,立意至為含蓄。詩人素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因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時確實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卻主要不是因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擠。這里表現(xiàn)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飄泊、孤寂的根本原因。關于這一聯(lián)的含義,黃生說是“無所歸咎,撫躬自怪之語”(《杜詩說》),仇兆鰲說是“五屬自謙,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詳注》),并不很妥當。最后兩句說:“飄然一身像個什么呢?不過像廣闊的天地間的一只沙鷗罷了?!痹娙思淳白詻r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zhuǎn)徙江湖。這一聯(lián)借景抒情,一字一淚,感人至深。王夫之《姜齋詩話》說:“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鼻榫盎ゲ仄湔?,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寫宜于表達詩人所要抒發(fā)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寫情,而是在寫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這首《旅夜抒懷》詩,就是古典詩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個范例。(四)7.(19分)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①汲黯字長孺,濮陽人也。黯以父任,孝景時為太子洗馬,以莊見憚。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為謁者。河內(nèi)失火,延燒千余家,上使黯往視之。還報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燒,不足憂也。臣過河南,河南貧人傷水旱萬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謹以便宜,持節(jié)發(fā)河南倉粟以振貧民。臣請歸節(jié),伏矯制之罪。”上賢而釋之。②黯為人性倨,少禮,面折,不能容人之過。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見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學,游俠,任氣節(jié),內(nèi)行修潔,好直諫,數(shù)犯主之顏色,不得久居位。③當是時,太后弟武安侯蚡為丞相,中二千石來拜謁,蚡不為禮。然黯見蚡未嘗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學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對曰:“陛下內(nèi)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變色而罷朝。公卿皆為黯懼。上退,謂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戇也!”群臣或數(shù)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寧令從諛承意,陷主于不義乎?且已在其位,縱愛身,奈辱朝廷何!”④丞相弘燕見,上或時不冠。至如黯見,上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帳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帳中,使人可其奏。其見敬禮如此。⑤淮南王謀反,憚黯,曰:“好直諫,守節(jié)死義,難惑以非。至如說丞相弘,如發(fā)蒙振落耳?!保ㄟx自《史記?汲鄭列傳》,有刪改)(1)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①持節(jié)發(fā)河南倉粟以振貧民通“賑”,救濟。②群臣或數(shù)黯責備。(2)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①屋比延燒,不足憂也BA.比較B.連接C近來D.等到②伏矯制之罪AA.假托B.糾正C.抬起D.勇武(3)用“/”為第②段畫線部分斷句。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見士亦以此不附焉(4)把第③段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寧令從諛承意,陷主于不義乎?且已在其位,縱愛身,奈辱朝廷何!”(5)分析第③段“上默然,怒,變色而罷朝”的原因。(6)第④⑤段都寫到丞相弘,比較其異同。【分析】(1)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時,應明確要求,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運用語法知識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2)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時,應明確要求,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運用語法知識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作出正確的選擇。(3)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jié)構(gòu)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nèi)容的變化等。(4)本題考查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題時以直譯為主,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結(jié)合具體要求概要作答。(6)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比較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段落,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窘獯稹浚?)①通“賑”,救濟②責備(2)①比:連接。故選:B。②矯:假托。故選:A。(3)句意:與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親近友善;與自己合不來的,他就不耐煩相見。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吧拼笔莿淤e結(jié)構(gòu),是汲黯對心性相投的人的做法,表述完整,其后需斷開;“不能忍見”是汲黯對合不來的人的做法,表述完整,需要斷開;“士亦以此不附焉”是完整的主謂句,是汲黯這樣做之后的結(jié)果,需要單獨成句。故斷句為: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見/士亦以此不附焉(4)“寧”,難道;“從”,屈從;“縱”,縱然、即使;“愛”,吝惜。譯文:天子設置公卿百官這些輔佐之臣,難道是讓他們一味討好奉承,陷君主于不仁義(的境地)嗎?何況我已身居九卿之位(這個位置),縱然吝惜性命,要是辜負(辱沒)了朝廷,可怎么辦?(5)由原文“天子方招文學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對曰:‘陛下內(nèi)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變色而罷朝”可知,汲黯當眾批評皇帝內(nèi)心欲望很多,只是想在表面施行仁義,不是真正仿效唐堯虞舜,因此皇帝發(fā)怒。(6)第④段中“丞相弘燕見,上或時不冠。至如黯見,上不冠不見也”,意思是丞相公孫弘在漢武帝空閑時謁見,漢武帝有時不戴帽子。如果汲黯謁見時,漢武帝沒戴上帽子就不接見。第⑤段中“好直諫,守節(jié)死義,難惑以非。至如說丞相弘,如發(fā)蒙振落耳”,意思是汲黯喜好直言勸諫,堅守節(jié)操,舍生取義,很難用不正當?shù)睦碛擅曰笠T他。至于說丞相公孫弘,對付他如同打開蓋子振落幾片樹葉一樣容易。可見,相同之處都是用丞相弘與汲黯形成對比,從側(cè)面反襯汲黯。不同之處是第④段通過皇上私下接見丞相弘和汲黯時的不同表現(xiàn),突出汲黯的直言敢諫和皇上對他的禮敬。第⑤段通過淮南王對丞相弘和汲黯的不同評價,突出汲黯的舍生取義、直言進諫、節(jié)操高尚以及淮南王對汲黯的忌憚。答案:(1)①通“賑”,救濟②責備(2)①B②A(3)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見/士亦以此不附焉(4)天子設置公卿百官這些輔佐之臣,難道是讓他們一味討好奉承,陷君主于不仁義(的境地)嗎?何況我已身居九卿之位(這個位置),縱然吝惜性命,要是辜負(辱沒)了朝廷,可怎么辦?(5)汲黯當眾批評他內(nèi)心欲望很多,只是想在表面施行仁義,不是真正仿效唐堯虞舜。(6)同:④⑤段寫丞相弘,都是為了與汲黯形成對比,突出(從側(cè)面反襯)汲黯。異:第④段通過皇上私下接見丞相弘和汲黯時的不同表現(xiàn),突出汲黯的直言敢諫和皇上對他的禮敬。第⑤段通過淮南王對丞相弘和汲黯的不同評價,突出汲黯的“好直諫,守節(jié)死義,難惑以非”以及淮南王對汲黯的忌憚。譯文:汲黯字長孺,是濮陽縣人。汲黯受益于父親的職位,孝景帝時汲黯當了太子洗馬,因為行為嚴正而被人敬畏。孝景帝駕崩,太子繼位,任命汲黯為“謁者”之官。河內(nèi)郡失火,延續(xù)燒了一千多戶人家,皇上派汲黯去視察,回來報告說:“本是一戶人家失火,因房屋密集,火勢蔓延,不必憂慮。不過當我經(jīng)過河內(nèi)郡時,河內(nèi)郡有一萬多戶窮人家遭受水皇災,窮得父母把孩子殺了吃。我就借這次出使的機會,持節(jié)打開那里的糧倉,救濟災民?,F(xiàn)在我自請免職,至干假托皇帝開倉的事,聽候阜上的發(fā)落?!被噬险J為他很賢明,就赦免了他。汲黯與人相處很傲慢,不講究禮數(shù),當面指責對方,容不得別人的過錯。與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親近友善;與自己合不來的,不能耐心接見,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但是汲黯好學,又好仗義行俠,很注重志氣節(jié)操。他平日居家,品行美好純正,喜歡直言勸諫,屢次觸犯皇上的面子,不能長久做官。當時,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做了宰相。中二千石的官員來謁見時都行跪拜之禮,田蚡不予還禮。而汲黯會見田蚡時從不下拜,經(jīng)常向他拱手作揖。這時皇上正在招攬文學之士和崇奉儒學的儒生,皇上說想要如何如何,汲黯便答道:“陛下心里欲望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義,怎么能真正仿效唐堯虞舜的政績呢!”皇上沉默不語,心中惱怒,臉一變就罷朝了。公卿大臣都為汲黯驚恐擔心?;噬贤顺螅瑢ι磉叺慕颊f:“太過分了,汲黯太愚直!”群臣中有人責怪汲黯,汲黯說:“天子設置公卿百官這些輔佐之臣,難道是讓他們一味順從,阿諛奉承,迎合意旨,將君主陷于違背正道的窘境嗎?何況我已身居公卿之位,縱然愛惜自己的生命,但要是損害了朝廷大事,那可怎么辦!”丞相公孫弘在皇帝閑暇時被召見,皇上有時不戴帽子。至于召見汲黯,皇上不戴帽子就不接見。武帝曾經(jīng)坐在武帳中,汲黯前來秦事,武帝未戴帽子,遠遠望見了汲黯,就躲進帳中,讓人傳話說準許他奉請的事情。他如此受到皇上的尊敬和禮待。淮南王劉安陰謀反叛,畏懼汲黯,說:“汲黯愛直言相諫,固守志節(jié)而寧愿為正義捐軀,很難用不正當?shù)氖虑檎T惑他。至于游說丞相公孫弘,就像揭掉蓋東西的蒙布或者把快落的樹葉振掉那么容易了?!保ㄎ澹?.(11分)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墨君堂記①凡人相與號呼者,貴之則曰“公”,賢之則曰“君”,自其下則爾汝之。雖公卿之貴,天下貌畏而心不服,則進而君公,退而爾汝者多矣。獨王子猷1謂竹君,天下從而君之無異辭。今與可2又能以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而屬余為文,以頌君德,則與可之于君,信厚□。②與可之為人也,端靜而文,明哲而忠,士之修潔博習,朝夕磨治洗濯,以求交于與可者,非一人也。而獨厚君如此。君又疏簡抗勁,無聲色臭味可以娛悅?cè)酥勘强?,則與可之厚君也,其必有以賢君矣。世之能寒燠人者,其氣焰亦未至若霜雪風雨之切于肌膚也,而士鮮不以為欣戚喪其所守。自植物而言之,四時之變亦大矣,而君獨不顧。雖微與可,天下其孰不賢之。然與可獨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賢。雍容談笑,揮灑奮迅而盡君之德,稚壯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勢。風雪凌厲,以觀其操;崖石犖確,以致其節(jié)。得志,遂茂而不驕;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獨立不懼。與可之于君,可謂得其情而盡其性矣。③余雖不足以知君,愿從與可求君之昆弟子孫族屬朋友之象,而藏于吾室,以為君之別館云?!咀ⅰ?.王子猷,名徽之,王羲之第五子,任達放誕,生性愛竹。2.與可,即文同,字與可,北宋著名畫家、詩人,他種竹、畫竹,被后人奉為“墨竹之宗”。(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虛詞是BA.也B.矣C.哉D.焉(2)下列不屬于“君德”的一項是CA.疏簡抗勁,不以聲色臭味娛悅?cè)酥靠诒?。B.有節(jié)操,不以世之寒燠喪其所守。C.稚壯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勢。D.得志,遂茂而不驕;不得志,瘁瘠而不辱。(3)從句式角度賞析第②段畫線句。(4)通篇稱竹為“君”,有什么好處?【分析】(1)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學習和掌握的根本方法在于平時的誦讀和積累,從而形成文言文閱讀的基本素養(yǎng)。虛詞題的著眼點主要是從詞性和它在句中的語法功能的角度來考查學生,我們在具體的解答過程中,要善于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去揣摩詞語的意思。(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nèi)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通讀全文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根據(jù)原題所問找到答題區(qū)間并對答題區(qū)間進行分析與歸納,最終概括出答案。(3)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shù)的能力。解答此題,要求考生首先能夠明確重要語句的意思,其次能夠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結(jié)合重要語句所在的上下文進行分析與賞析,并結(jié)合所用的手法進行作答。(4)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敘事人稱的能力。解答此題,考生能夠明確人稱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以及運用人稱的好處,然后結(jié)合具體文本進行分析與概括最后形成文字答案?!窘獯稹浚?)“則與可之于君,信厚□”句子的意思是“看得出文與可對于竹君,是何等偏愛了”,所以方框處虛詞的意思是“了”,表示感嘆。A.用于句末,多表示判斷或疑問語氣。B.用于句末,多表示感嘆語氣。C.用于句末,多表示疑問或反問。D.用于句末,多表示陳述語氣。故選:B。(2)“稚壯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勢”的意思是“竹君稚嫩、成熟、枯老的形態(tài),以及披伏、彎折、挺立的姿勢”,描寫的是竹君的形態(tài)和姿勢,不是竹君的精神品質(zhì),所以不屬于“君德”。故選:C。(3)“稚壯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勢”“風雪凌厲,以觀其操;崖石犖確,以致其節(jié)”“得志,遂茂而不驕;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獨立不懼”四組整句,長短錯落,朗朗上口,富有音韻美和節(jié)奏感。結(jié)合“雍容談笑,揮灑奮迅而盡君之德,稚壯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勢。風雪凌厲,以觀其操;崖石犖確,以致其節(jié)。得志,遂茂而不驕;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獨立不懼。與可之于君,可謂得其情而盡其性矣”可知,在雍容談笑之間揮筆作畫,迅速地把竹君稚嫩、成熟、枯老的形態(tài),以及披伏、彎折、挺立的姿勢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用風雪凌厲來表現(xiàn)它的操守,用崖石的高聳來表現(xiàn)它的志節(jié)。氣候環(huán)境適宜時,就長得茂盛而不驕橫;氣候環(huán)境惡劣時,雖然瘠瘦卻不凋敝。叢生時互不倚靠,獨立時也無懼色。文與可對于竹君,真可以說是非常了解它的性情而又能十分生動地表現(xiàn)它的特征。再現(xiàn)了文與可筆下墨竹的容勢節(jié)操;在雍容談笑之間揮筆作畫,表達了對文與可談笑之間即畫出墨竹神韻結(jié)合的贊美;也表達了作者對墨君之德的推崇與喜愛。(4)“君”,是對人的尊稱,為第二人稱尊稱。結(jié)合“而獨厚君如此”“則與可之厚君也”“與可之于君”“以為君之別館云”可知,他只對竹君格外鐘意,那么與可之所以厚待竹君,文與可對于竹君,做為竹君的別館。稱竹為“君”,把竹子擬人化,好像與竹面對面交談,親切自然,便于抒發(fā)對竹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仰慕)。答案:(1)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