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心得3700字》_第1頁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心得3700字》_第2頁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心得3700字》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心得目錄TOC\o"1-2"\h\u17378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心得 111056一、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道德情感缺失元素分析 126955(一)道德教育過分理論化 115320(二)德育教育中師生課下交流少 18900(三)家校之間交流較少 2699二、《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策略思考 221330(一)課堂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217416(二)增加師生的交流 228323(三)實現(xiàn)德育工作的家校共建 319465(四)充分借助于豐富的資源 325062參考文獻: 4摘要:道德情感是道德教育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是學生實現(xiàn)知、情、意、行統(tǒng)一的重要媒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當前小學階段道德教育的主要載體,但是其中明顯的存在著對道德情感部分的忽視,表現(xiàn)在過分的關注理論知識、忽視學生實際生活、師生課下交流少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道德情感的重要地位,全面推進教學發(fā)展。關鍵詞:《道德與法治》;道德情感;德育工作前言:《品德與社會》課程的組織開展,是在學校教育之下,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行為,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載體,是小學階段德育任務的主要承擔者。道德情感往往是一種直觀的感受,很難量化為文字概念等,也正由此,許多學生都會忽視教學工作。在當前教學過程中,探究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道德情感因素,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本文即針對于此展開思考。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道德情感缺失元素分析道德教育過分理論化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承擔起小學階段德育工作的主要責任,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過分理論化、刻板化、程式化的傾向,反而沒有照顧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教師更多的依賴于教學大綱的指導、依托于已有的教學資源為基礎,盡管這樣的教學中規(guī)中矩,完成了教學任務,卻忽視了小學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品德與社會課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割裂了,使學生感到所學知識的陌生。事實上,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對社會的認知范圍有限,對于事物的理解也多停留在感性認知,在所觀所感中有所收獲,教師不顧及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單純的進行知識講解,往往會使學生感到品德課程內容難以理解,甚至枯燥,達不到教學的效果。德育教學工作的過分理論化,反而成為阻礙教學工作發(fā)展的阻力所在。德育教育中師生課下交流少德育教育缺乏感情,很多時候是表現(xiàn)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師生交流少。多數(shù)情況下,師生的交流是發(fā)生在課堂中的,而在課下的交流少之又少。再受到教師與學生,成人與兒童等天然的隔閡所在,師生之間真正的能夠交流的機會少之又少。德育教育與其它教育很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小學階段的德育工作可能會影響到學生未來的成長;德育工作不是能在課堂中完成的,而是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體現(xiàn),能夠真正的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的,并且能夠在學生的內心產生震蕩的,這些內容的體現(xiàn),都需要師生之間進行緊密的交流,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并在此基礎之上展開教育工作,將對學生的德育日常化。在當前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的匱乏,成為學校教育道德情感缺失的重要體現(xiàn)。家校之間交流較少在當前教育發(fā)展過程中,德育工作主要依托于學校教育,然而這與德育的本質是不相符合的。德育本身就應當是融入到生活中展開的,家校之間交流較少,學生在學校學習到的知識,很難在家庭中得到應用,甚至是在家庭生活中,當孩子與家長遇到一些情境時,由于缺乏現(xiàn)場的引導,往往沒有意識主動將所學知識與社會實踐的對應,學校與家長之間的交流較少,極大的影響了學生的成長,阻礙了學生的發(fā)展。在整個德育教育過程中,學校與家庭的割裂,往往使得一方面學生在校園的學習偏向于理論化;而另一方面,家長的一些不良行為仍然能夠影響到學生的成長,阻礙了學生的發(fā)展?!兜赖屡c法治》課程教學中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策略思考課堂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在當前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關注到學生的成長,主動為政治課程內容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帶領學生在相應的情境中學習與探究,實現(xiàn)教學的全面發(fā)展。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就是要將學生的生活實踐帶入到課堂中,使課堂不再是枯燥的道德說教,而是讓學生隨時能夠反觀生活,在課堂中體驗實際情況下自己需要怎么做。例如在講解尊老愛幼的相關內容時,可以在教室設定公交車的場景,使學生嘗試在公交車中遇到老人、抱孩子的孕婦、身體殘疾等的人時應當如何去做。在為孩子講解“拒絕盲目攀比”一課時,可以設定相應的情境,如當發(fā)現(xiàn)班級一位同學的文具盒很好看,但是很貴時,你會怎么做等。在豐富的情景之下,學生能夠切身的去體驗,并且自覺的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小學階段能夠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十分重要。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本身語言等尚不發(fā)達,加上性格等多重因素的綜合作用,往往很難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由此教學工作依然集中于教師講解而學生接受。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實現(xiàn)教學工作的全面發(fā)展,才能切實的將學生帶入到課堂中,實現(xiàn)學生的自覺參與。增加師生的交流前文已經提到,師生之間的交流較少會影響到課堂教學的發(fā)展。在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要主動與學生發(fā)生交流,發(fā)揮自身的交流優(yōu)勢,與學生形成互動,全面推進學生的成長。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留有更多的空間,可以嘗試小組合作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生的互動中,與學生發(fā)生交流,以平等、和諧的狀態(tài),而不是一味的灌輸式的講解。除此之外,在課下,教師要主動參與到學生的校園生活中,在日常校園生活中與學生發(fā)生交流。作為品德教師,要能夠使學生感受到自己對他們的關愛,在品德課開始前幾分鐘,教師提前來到教室,了解學生的課下生活,與學生找機會交流,這種交流是沒有任何壓力的,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在必要的時候做一些家訪,能夠了解學生的日常性格特征、行為品質、家庭環(huán)境等。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的尋找到學生的感興趣的話題,與學生形成交流,全面推進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實現(xiàn)德育工作的家校共建在推進《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出現(xiàn)得到情感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主動關注到德育工作的家校共建,邀請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中。在整個德育教學過程中,家長能夠發(fā)揮如下作用:其一,家庭與學校是孩子日常生活和活動的主要場所,加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能夠實現(xiàn)學生情況的互通,使家長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教師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通過這樣的交流更為全面的了解一個孩子的實際情況,事實上,經常有孩子在家庭和校園表現(xiàn)為兩種狀態(tài)的情況發(fā)生。其次,將《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講解的內容,在家庭進行實踐。學校教育中很多內容都是基于學生的社會生活的,但是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講解到的僅僅是其中一小部分,學生缺乏實踐的參與往往可能會出現(xiàn)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的情況。在與家長的溝通之后,家長可以帶學生將道德課程的內容實踐話,在生活中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另外,家校的合作也是對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的一種凈化。在當前教學過程中,盡管教師對孩子進行了講解,但是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不是簡單的說教可以實現(xiàn)的,在很多家庭中出現(xiàn)了與孩子接收到的信息不相符合的情況,如愛護衛(wèi)生,但是有些家長仍然會對家庭衛(wèi)生不重視;不亂闖紅燈,有些家長依然不能按照要求,甚至會帶孩子一起穿欄桿等,此時教師可以采取“小小監(jiān)督員”的形式,讓孩子對家長形成監(jiān)督。整體而言,推進《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情感培養(yǎng),需要靈活教學形式,不局限于課堂教學,讓學生去有所參與、有所感悟。充分借助于豐富的資源《道德與法治》在學校教育中是一門課程,但是走出校園,卻是影響到學生的生活方方面面、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內容,由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盡可能的嘗試帶入到更為豐富的資源,不拘一格的選擇素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最好的考量也不是學生在期末考試中得到了多少分數(shù),而是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發(fā)生了哪些轉變。嘗試將其它課程的資源帶入到課堂中,如語文學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許多內容蘊含著豐富的感情,如《桂林山水甲天下》、《富饒的西沙群島》等這些課程中,蘊含著對我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等,教師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想情感,借助于此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感的滲透。除了其它課程資源的綜合引入,還可以嘗試將社會現(xiàn)象、熱點問題、新聞時政等帶入到課堂中,引發(fā)學生的討論,引導和鼓勵學生的觀點充分表達,并且借此對孩子進行引導。小學階段學生本身正處于一種成長的狀態(tài),對事物感性認知較多,盡管還不能清晰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但是已經有所感觸,要鼓勵學生多說、多試、多表達。在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能夠關注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能夠全面推進教學工作的發(fā)展與完善,為學生的成長奠定扎實的基礎,全面實現(xiàn)德育工作的實踐化發(fā)展。參考文獻:[1]姜澎.我國的青少年年級越高情感素質越低為何[J].文匯報,2013,18(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