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社統(tǒng)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實驗學校課件_第1頁
人教社統(tǒng)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實驗學校課件_第2頁
人教社統(tǒng)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實驗學校課件_第3頁
人教社統(tǒng)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實驗學校課件_第4頁
人教社統(tǒng)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實驗學校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4課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了解遣唐使、鑒真東渡、唐與新羅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經等史實,思考并認識外交的開放與唐朝國力強盛之間的關系;2.識讀《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內的鑒真像》《玄奘西行與回國路線圖》,獲取有效歷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發(fā)展;3.學習鑒真為實現目標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東渡日本傳播中華文化的毅力,學習玄奘西行和譯經追求真知的精神;4.感受開放交流、兼容并包吸收外來文化對于世界各國文明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學習目標重難點

新知學習遣唐使和鑒真東渡1.遣唐使:(1)目的: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動,對日本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2)來華情況: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幾批,最多的一次有500多人。(3)代表:空海、阿倍仲麻呂、吉備真?zhèn)??!し棥ぬ啤な伺椚毡尽ず头へ泿拧ぬ啤ら_元通寶日本·和同開珎·文字··建筑·中日文字對比唐·長安日本·奈良·音樂·被唐太宗大加贊揚的新羅國的“高麗樂”(3)影響:

度學習唐朝制度,進行大化改新

育設立大學,完善學制

筑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長安城

化參照漢字,創(chuàng)制日本文字生活風俗飲食、服飾、茶道等;端午節(jié)、乞巧節(jié)、中元節(jié)、重陽節(jié)登高等知識小結唐文化對日本產生的影響請你結合視頻和下列材料,談談鑒真東渡帶給你的啟示,并指出其影響。遭誣告與海盜勾結,船只被官府查沒。突遇風暴,觸礁擱淺,被漁民所救。因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因弟子好心阻攔,未果。遭遇臺風;因暑熱患眼疾,雙目失明。754年,66歲的鑒真第六次東渡成功。123456(1)啟示:鑒真具有不畏艱難,持之以恒的精神。他為傳播唐朝文化,促進中日交流,做出了貢獻,值得我們學習。日本《醫(yī)心方》收錄鑒真醫(yī)方。建筑

中醫(yī)唐招提寺鑒真手跡《請經書帖》被日本視為國寶書法(2)影響:他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y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唐與新羅的關系1234新羅商人到中國經商,新羅居唐朝進口首位新羅引入中國的醫(y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新羅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取科舉制選拔官吏朝鮮半島的音樂也傳入中國,不僅在唐朝宮廷演出,還流行民間相互交流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唐朝詩文、典籍等大量傳播到朝鮮。新羅人崔致遠12歲入唐求學,18歲考中進士。后來他在唐朝做官,寫下大量詩文。他的文集《桂苑筆耕》,流傳至今。鏈接課本P20——相關史事

玄奘西行1.貢獻(1)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此后主持譯經工作,為中國佛教的發(fā)展作出重大貢獻。(2)根據他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他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閱讀課本并結合材料,簡要說明你圖中所獲取的歷史信息。(提示:可從時間、人物、路線、目的、影響等角度)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都經歷了千辛萬苦,他們是如何面對重重困難的?玄奘·曲女城·佛學辯論大會“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寧可就西而死,豈能東歸而生!”山谷積雪,寒風慘烈,飛沙雨石,遇者喪沒,難以全生?!洞筇莆饔蛴洝锋溄诱n本P21——問題思考

鑒真東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難重重,但他百折不饒,矢志不渝,終于成功。

玄奘西行路途遙遠,他不畏艱險,歷盡磨難,為追求真理,堅韌不拔,意志堅定。

玄奘和鑒真面對重重困難,堅持不懈,百折不撓,最終都獲得了成功。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結合圖片并運用所學知識,比較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的異同。①②同:①促進佛教文化的傳播與交流;②都有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異:鑒真東渡是將佛教傳播到日本,玄奘西行是從天竺帶回了佛教經典。綜合所學知識,從以下兩位人物中,任選一位,為其撰寫墓志銘并派代表展示。(要求:敘事概要,語言溫和,文字簡約,具有概括性、獨創(chuàng)性。)墓志銘:逝者一生的高度濃縮。主要敘述逝者的姓名、籍貫、生平事略,贊揚逝者的功業(yè)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是對逝者一生的評價。鑒真(688-763)日本古代名醫(yī)雖多,得祀像者,僅鑒真與田代三喜二人而已。——《日本醫(yī)學史》玄奘(602-664)·中華民族的脊梁——魯迅·玄奘用極其開放的胸懷吸納異域文化、傳播中華文明,造就了亞洲特別是東亞文明的一些重要的文化特質。——阿馬蒂亞·森思考探究以鑒真、玄奘為代表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扛起歷史賦予的文化交流的使命,其開拓探索文化交流的底氣和勇氣,推動并見證著中外文化交流的魅力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