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河北省辛集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本卷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2、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另附加卷面分5分。3、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4、全部答案在答題卡上完成,答在本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1986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遺址中出土了一件青銅器——克罍。該青銅器上有銘文,大意為:周王說:“太保(指周召公),你賢明和暢達,你向我進獻的治國安邦的道理,我完全同意。(我)任命(你的兒子)克做燕地的君侯?!痹摽脊懦晒捎糜谘芯浚ǎ〢.禪讓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縣制【答案】B【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jù)設問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范圍為周代(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周朝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分封制,主要對象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因此根據(jù)材料“(我)任命(你的兒子)克做燕地的君侯”可知是分封制,B項正確;禪讓制是原始社會時期的選賢任能制度,排除A項;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政治制度,排除C項;郡縣制在春秋時期出現(xiàn),秦朝大規(guī)模推行,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2.《漢書·食貨志》載:“民三年耕,則馀一年之畜。衣食足而知榮辱,廉讓生而爭訟息,故三載考績?!边@反映了官員考核的主要依據(jù)是A.德政教化的成效 B.斷獄決疑的能力 C.博聞辯智的才情 D.慎獨律己的修養(yǎng)【答案】A【解析】材料“民三年耕,則馀一年之畜。衣食足而知榮辱,廉讓生而爭訟息,故三載考績”大意是:人民勤懇耕作三年,家里才會出現(xiàn)剩余,人民豐衣足食后就會知曉榮譽和恥辱,這就會減少犯罪和爭訟現(xiàn)象,因此對官員的考核要三年一次,由材料可以看出,人民是否知曉榮辱、犯罪現(xiàn)象的多少是對官員考核的主要依據(jù),體現(xiàn)了德政教化對官員考核的重要性,故A項正確;材料強調對官員的考核主要依據(jù)該官員治下的犯罪多少和人民是否知曉榮辱,BCD三項均和材料這一主旨不符,排除。故選A項。3.翻檢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領稱“王”,周王發(fā)表誥命時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稱“天子”,被視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臨人間。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點是A.神權與王權的結合 B.嫡庶子孫為天下大宗C.“天下為公” D.“郡”“國”并行【答案】A【解析】周王發(fā)表誥命時用“王曰”,周王又稱“天子”,受天之命以君臨人間。這反映出西周神權與王權相結合的特點,故A正確;西周嫡長子孫為天下大宗,故B錯誤;“天下為公”指的是禪讓制,故C錯誤;“郡”“國”并行是在漢初,故D錯誤。4.《漢書》記載“開國承家,有法有制”,認為國家應關注禮制和法律。唐代有士人說:“禮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宋代以后,儒學士人以鄉(xiāng)約教化鄉(xiāng)里。到了明清,鄉(xiāng)約與法律逐漸合流。這些治理方式旨在()A.推誠輔君,效功百姓 B.滅私徇公,堅守直道C.守道與德,思退刑罰 D.威制天下,以案刑獄【答案】A【解析】據(jù)材料“開國承家,有法有制”“禮法二事,皆王教之端?!薄八未院螅鍖W士人以鄉(xiāng)約教化鄉(xiāng)里。到了明清,鄉(xiāng)約與法律逐漸合流”可知,這些治理方式都是禮法規(guī)范和鄉(xiāng)約教化來順從君王統(tǒng)治,同時通過鄉(xiāng)約教化將儒家倫理道德與百姓日常生活及法律相結合,達到教化百姓、以維護統(tǒng)治的目的,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滅私徇公”,主要強調的是“禮、法、鄉(xiāng)約教化”的相輔相成,排除B項;材料主旨是強調國家治理方式是強調“禮、法、教化”,而不是廢除“刑罰”,排除C項;材料主旨是強調國家治理方式是強調“禮、法、教化”,而不是“法治威嚴”,排除D項。故選A項。5.萬歷元年(1573年),張居正創(chuàng)設并頒行考成法,由各部衙制定一式三份收發(fā)文簿,分別留部作底本、送六科備注、交內閣查考。據(jù)其道途遠近、事情緩急,“定程限,立文簿,月終注銷。撫按稽遲者,部院舉之;部院容隱欺蔽者,六科舉之;六科不覺察,則閣臣舉之。月有考,歲有稽”。這一改革()A.強化了內閣行政中樞地位 B.導致了官僚機構的重疊C.意在建立有效的考績制度 D.實現(xiàn)了富國強兵的目標【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jù)次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目的題。根據(jù)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時期的中國。根據(jù)材料和所學可知,張居正通過考成法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官員考評機制,有效實現(xiàn)了考評與糾偏相結合,改變以往主要靠吏部考評官員的方法,因此這一改革意在建立有效的考績制度,C項正確;內閣不是中央一級的法定機構,排除A項;考成法屬于官員考核制度,與官僚機構重疊無關,排除B項;張居正改革并未實現(xiàn)富國強兵的目標,排除D項。故選C項。6.蠲免是中國古代朝廷根據(jù)地方民力對百姓應征賦稅的免除。清朝的蠲免,除“偏災賑蠲外,凡逋負(拖欠賦稅)之在民者,與銀谷食種之貸而未收者,遇國家慶典,或巡幸,或軍興,輒止勿責”。據(jù)此可知,蠲免政策旨在A.減輕地方財政負擔 B.穩(wěn)定地方社會秩序C.遏制地方官員貪腐 D.提高民眾生活水平【答案】B【解析】〖祥解〗根據(jù)材料可知,蠲免是中國古代朝廷根據(jù)地方民力對百姓應征賦稅的免除,清朝的蠲免政策有利于減輕人民負擔,緩和階級矛盾,穩(wěn)定地方社會秩序,維護清王朝統(tǒng)治,B項正確;減輕地方財政負擔與蠲免政策的宗旨不符,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地方官員貪腐信息,而是強調蠲免政策旨在穩(wěn)定地方社會秩序,排除C項;蠲免政策有利于減輕人民負擔,不等于提高民眾生活水平,排除D項。故選B項。7.明代繼承前代“以例輔律”的傳統(tǒng)。律一經頒行,即成定制,因而難以應對不斷出現(xiàn)的新問題,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補各類“例”以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甚至將六部辦定的“成案”提升為“現(xiàn)行則例”。此舉A.提升了社會治理的能力 B.杜絕了司法腐敗的可能C.確保了審判結果的公正 D.導致了社會矛盾的激化【答案】A【解析】據(jù)題意可知,明代頒行了大量的“例”以彌補“律”的不足,由此說明此舉是在調整社會的治理能力高,A項正確;“杜絕”的說法過于夸張絕對,排除B項;這一做法不一定能夠確保審判結果的公正,排除C項;這一做法實際上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排除D項。故選A項。8.唐宋時期,地方官任職避親、避籍漸成定制。該制度旨在()A.瓦解宗法體系 B.防止地方勢力膨脹C.健全地方行政機構 D.完善地方監(jiān)察制度【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唐宋時期的地方制度。依據(jù)所學分析選項,A明顯錯誤,宗法體系或宗法觀念在中國古代從商周時期以來長期存在并占有重要的地位;B項符合題意,之所以“避親”就是防止形成家族勢力,進而造成地方割據(jù);題干材料中并沒有涉及地方機構的設置問題,故排除C項;題干材料中主要強調的是地方官任職避親、避籍,并沒有強調完善監(jiān)察制度,故排除D項。所以應選B。9.唐朝時形成了“父教其子,子教其弟”“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的社會風尚,他的形成主要得益于A.社會經濟的繁榮B.科舉制度的推行C.學校體系的完備D.三省六部制的確立【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從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唐朝時重視讀書的風尚很濃厚,這是科舉制推行的結果,故B項正確;ACD項材料中沒體現(xiàn)。所以答案選B。10.1289年,元政府在廣泛種植木棉的浙東、江東、江西、湖廣、福建等地設木棉提舉司,每年向民間征收木棉布十萬匹,使民眾不堪重負。這A.加重了區(qū)域經濟的不均衡 B.妨礙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C.推動私營棉紡織業(yè)的繁榮 D.促使財政管理權限下移【答案】B【解析】根據(jù)“設木棉提舉司,每年向民間征收木棉布十萬匹,使民眾不堪重負”可得出,元代政府加征要棉稅,增加了民眾的負擔,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B項正確;增收要棉稅只是一個內容,與區(qū)域經濟的不平衡沒有直接的關聯(lián),排除A;加征稅收,不利于私營棉紡織業(yè)的發(fā)展,排除C;材料只涉及到在地方設立提舉司收稅,并不能證明財政管理權限下移,排除D。11.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積極修建亭臺館榭以供民眾游玩,甚至將其作為一項重要政務。歐陽修《豐樂亭記》載:“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狈吨傺驮诿麆佟皣雷恿赆炁_”邊修建先賢祠堂以“詠其風”,認為這樣“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證了北宋()A.注重推行社會教化 B.放松了對經濟的控制C.鼓勵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 D.實行崇文抑武的方針【答案】A【解析】北宋中期地方官員注重修建亭臺館榭以供民眾游玩,根據(jù)材料“夫宣上恩德”“有大功于名教”,這說明當時地方官員修建亭臺館榭的目的是通過這些公共建筑來推行社會教化,A項正確;材料內容與經濟控制無關,排除B項;上述舉措與文學創(chuàng)作無關,排除C項;通過修建亭臺館榭無法看出崇文以抑武的方針,排除D項。故選A項。12.唐宋時期,戶籍中出現(xiàn)了茶戶、桑戶、藥戶、漆戶、蠶戶等許多新的稱謂。這反映出當時A.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B.傳統(tǒng)農業(yè)生產衰退C.農業(yè)生產商品化程度提高 D.農民對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強【答案】C【解析】材料中“戶籍中出現(xiàn)了茶戶、桑戶、藥戶、漆戶、蠶戶等許多新的稱謂”說明茶葉、桑蠶等經濟作物廣泛種植,唐宋時期經濟作物的廣泛種植則說明農產品商品化的程度不斷提高,故C項是正確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于近代,A項是錯誤的;B項傳統(tǒng)農業(yè)衰退不符合唐宋歷史;材料反映的是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與D項農民對地主的人身依附關系無關。13.明代不少士子憑借記誦時文范文應試,而不注重閱讀儒家經典。正德年間,官員徐文溥上奏:“近時時文流布四方,書肆資之以賈利,士子假此以僥幸,宜加痛革……其書坊刊刻一應時文,悉宜燒毀,不得鬻販?!痹撟嗍柚饕槍Φ默F(xiàn)象是()A.士子應考投機取巧 B.書商刊刻時文牟利C.儒學正統(tǒng)地位動搖 D.八股文體日益僵化【答案】A【解析】根據(jù)“明代不少士子憑借記誦時文范文應試,而不注重閱讀儒家經典”可知,該奏疏主要針對的現(xiàn)象是士子憑借記誦時文范文應試,投機取巧,A項正確;B項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明代儒學仍然處于正統(tǒng)地位,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八股文體日益僵化的信息,排除D項。故選A項。14.據(jù)下表可知()時間事件隋文帝開皇十五年(595)廢除九品中正制隋煬帝大業(yè)二年(606)始置進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復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貞觀初年(627)再度廢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沒落 B.科舉制存在嚴重弊端C.門閥觀念強化 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續(xù)【答案】A【解析】依據(jù)材料表格可知九品中正制廢除,科舉制誕生,接著又恢復,又廢除。如此反復,說明這一時期門閥士族的力量仍然很強大,科舉制的形成有一個漸進的過程,總體趨勢是世家大族在走下坡路,A項正確;材料不能說明科舉制有弊端,排除B項;材料不能反映門閥觀念的強化,排除C項;九品中正制在唐時已被再度廢除,排除D項。故選A項。15.祝歲習俗古已有之?!对娊洝吩疲骸胺Q彼兕?。ň票?,萬壽無疆?!睗h代歲首,皇帝“大朝受賀”“百官受賜宴饗”。民間亦在歲首祭祀,其時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長敬酒祝壽。該習俗A.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并興盛于漢代 B.體現(xiàn)禮儀教化與倫理秩序C.植根于我國古代商業(yè)文明 D.僅是官方舉行的慶祝儀式【答案】B【解析】〖祥解〗由材料可知,祝歲習俗由來已久,從皇帝到普通百姓都很重視,通過舉行各種儀式來體現(xiàn)對君主或長輩的敬意與美好期盼,體現(xiàn)了通過節(jié)慶禮儀進行教化和對倫理秩序的認同,B項正確;由材料中《詩經》的記述可知,該習俗在西周時就已經出現(xiàn),排除A項;該習俗植根于我國古代農耕文明,排除C項;由材料可知,祝歲習俗并不僅是官方舉行的慶祝儀式,在民間也有,排除D項。故選B項。16.明萬歷九年(1581),張居正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實行賦役合并,一概折銀,這是中國賦役制度上的重大變革。下列各項中,對張居正推廣一條鞭法前所處的經濟狀況,表述正確的是()A.白銀已逐漸成為國家財政和民間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B.通過清丈全國土地,土地兼并現(xiàn)象已經得到根本遏制C.美洲等地白銀的大量流入,解決了明朝府庫空虛問題D.商品經濟已超越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581年,張居正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時,白銀確已逐漸成為國家財政和民間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A項正確;清丈全國土地并不能從根本上遏制土地兼并現(xiàn)象,排除B項;白銀的大量流入并未解決當時因逃稅、走私等引發(fā)的明朝府庫空虛問題,排除C項;明代商品經濟并未超越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依然是自然經濟,排除D項。故選A項。
17.清末新政中,政府規(guī)定十年內禁絕吸食鴉片,由政府成立戒煙所讓各級官員在六個月內實現(xiàn)禁吸,并對禁煙不力官員革職查辦。對于普通百姓發(fā)放吸食牌照,規(guī)定售賣和吸食的限度,關閉煙館并禁售煙具,加大對私售煙土的打擊。這些做法()A.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 B.緩解了政府的內外困境C.推動了鴉片貿易合法化 D.有利于社會風氣的改善【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末(中國)。根據(jù)材料“由政府成立戒煙所讓各級官員在六個月內實現(xiàn)禁吸”、“關閉煙館并禁售煙具”并結合所學可知,禁煙運動在百姓戒煙和鴉片交易上取得成果,對當時中國的社會風氣產生積極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們的思想認識得到了提高,意識到了鴉片的危害,有利于社會風氣的改善,D項正確;清末新政中提倡獎勵實業(yè),振興商務,鼓勵私人興辦企業(yè),促進了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與材料沒有直接關系,排除A項;材料所述做法有助于緩解內部困境,排除B項;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法、美強迫清政府簽訂《通商章程善后條約》,準許外商在通航口岸銷售鴉片,并以“洋藥”名目繳稅,從此列強使鴉片貿易合法化,排除C項。故選D項。18.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規(guī)定實行責任內閣制。據(jù)載,宋教仁曾謂:“改總統(tǒng)制為內閣制,則總統(tǒng)政治上之權力至微,雖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毕铝懈黜椫?,與宋教仁限制總統(tǒng)權力意圖相吻合的是()①臨時大總統(tǒng)代表政府總攬政務②臨時大總統(tǒng)統(tǒng)帥全國陸海軍隊③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并可彈劾臨時大總統(tǒng)④臨時大總統(tǒng)發(fā)布命令須由國務員副署才能生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用責任內閣制,削弱總統(tǒng)權力,防范野心家的規(guī)定主要有,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可彈劾臨時大總統(tǒng),臨時大總統(tǒng)發(fā)布的命令須由國務員副署才能生效,說法③④符合題意,D項正確;臨時大總統(tǒng)代表政府總攬政務和臨時大總統(tǒng)統(tǒng)帥全國陸海軍隊,并未體現(xiàn)對總統(tǒng)權力的限制,說法①②不符合題意,排除與之組合的ABC三項。故選D項。
19.1954年8月,毛澤東在接見英國工黨代表團時指出:“我們這類國家,如中國和蘇聯(lián),主要依靠國內市場,而不是國外市場。這并不是說不要國外聯(lián)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聯(lián)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彼庠趶娬{中國A.需要學習和借鑒西方經驗 B.經濟建設要堅持自力更生C.應逐步放棄“一邊倒”政策 D.愿意開展對外經濟交流【答案】D【解析】根據(jù)“我們這類國家,如中國和蘇聯(lián),主要依靠國內市場,而不是國外市場。這并不是說不要國外聯(lián)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聯(lián)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笨傻贸雒珴蓶|強調中國在主要依靠國內市場的前提之下愿意開展對外經濟交流,D項正確;ABC項從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20.1930年10月9日,《紅旗日報》公布了《中國工農兵會議(蘇維埃)代表大會選舉原則》。條例規(guī)定全國蘇區(qū)共劃分為9個選區(qū),代表名額分配方面,工人占12.5%,農民占75%,紅軍占10%,城市貧民占2.5%。據(jù)此選舉原則及相關信息,可以推論出其后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①“政權是屬于工人、農民、紅軍兵士及一切勞苦民眾的”②居住在中國地域的各民族可以“建立自己的自治區(qū)域”③軍閥、官僚、地主等都沒有“參加政權和政治自治的權利”④“消滅土地私有權,把一切土地變?yōu)樯鐣墓胸敭a”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本題為組合類單項選擇題。時空范圍為1930年(中國)。根據(jù)材料“條例規(guī)定全國蘇區(qū)共劃分為9個選區(qū),代表名額分配方面,工人占12.5%,農民占75%,紅軍占10%,城市貧民占2.5%”可以看出,工人、農民占代表大會的比例很高,還有紅軍和城市貧民,說明政權是屬于工人、農民、紅軍兵士及一切勞苦民眾的,①正確;軍閥、官僚、地主等不在代表范圍內,說明軍閥、官僚、地主等都沒有“參加政權和政治自治的權利”,③正確,C項正確;材料沒有提到少數(shù)民族,以你并不能推論出居住在中國地域的各民族可以“建立自己的自治區(qū)域”,②錯誤;選舉原則沒有提及土地制度,因此無法推論出“消滅土地私有權,把一切土地變?yōu)樯鐣墓胸敭a”的結論,④錯誤,排除A、B、D項。故選C項。21.公元前427年,希臘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達。雅典民情激憤,公民大會迅速作出決議,將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處死,婦女兒童罰作奴隸。第二天,民眾情緒趨于平靜,公民大會撤銷了原決議。據(jù)此可知,古代A.希臘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權 B.公民決定雅典城邦重大決策C.大邦爭霸阻礙了希臘統(tǒng)一 D.雅典公民大會有時違背民意【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雅典民情激憤,公民大會迅速作出決議”、“民眾情緒趨于平靜,公民大會撤銷了原決議”可知,公民操縱的公民大會決定著雅典城邦重大的決策,故B正確;“希臘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達”說明希臘小城邦是由政治自主權的,故A錯誤;材料沒有體現(xiàn)出希臘的統(tǒng)一訴求,故C錯誤;雅典公民大會是公民直接參政的場所,代表的是民意,故D項本身錯誤。22.在羅馬擴張的過程中,“地方習俗互相抵觸的不同地區(qū)的人們之間,例如西班牙商人和埃及商人之間是有糾紛的,羅馬法官不得不以某種方式加以排解。于是,羅馬法逐漸形成這樣的觀點:習俗未必正確,還有一種藉以做出公平決定的更高的、普遍的法則……(這)是從人的本性和理性產生出來的,因而是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鄙鲜霾牧戏从吵觯ǎ〢.羅馬成文法的起源 B.公民法逐漸取代萬民法C.萬民法的作用逐漸顯現(xiàn)出來 D.以習慣法排解外邦人之間的糾紛【答案】C【解析】根據(jù)“地方習俗互相抵觸的不同地區(qū)的人們之間,例如西班牙商人和埃及商人之間是有糾紛的”可得出原來的公民法已經不適應羅馬發(fā)展的需要,再結合“還有一種藉以做出公平決定的更高的、普遍的法則……”可得出羅馬萬民法更適合羅馬的發(fā)展,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xiàn)成文法,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萬民法取代公民法,排除B項;習慣法已經被淘汰,排除D項。故選C項。23.“以前的地位顯赫的國家官員現(xiàn)在變成了輪流坐莊的‘貴族’,因而就沒有多大的影響力了。另外,國家公務由這么多公民承擔,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經歷。因此,同其他古代國家相比,雅典擁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边@意在說明雅典A.國家官員不再履行管理職責 B.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質C.國家事務應由貴族最終決定 D.公民教育有利于處理公務【答案】B【解析】材料強調的是公民承擔國家公務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質,B選項符合題意。國家官員不履行管理職責的說法明顯錯誤,A選項排除。梭倫改革時期通過財產等級制度就打破了貴族對政權的壟斷,國家事務最終由公民大會決定,C選項排除。材料未涉及公民教育與處理公務之間的關系,D選項排除。24.有法學家指出:“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绷_馬從共和國建立到公元前3世紀中葉產生的法律統(tǒng)稱為()A.習慣法 B.公民法 C.自然法 D.萬民法【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羅馬)。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羅馬從共和國建立到公元前3世紀中葉產生的法律統(tǒng)稱為公民法,B項正確;習慣法是羅馬貴族對法律的口頭解釋,主要用于羅馬共和國建立之前,排除A項;自然法不是具體的法律條文,而是一種法律觀念,排除C項;萬民法主要用于公元前3世紀中葉以后的羅馬帝國時期,排除D項。故選B項。25.1874年美國選舉之后,民主黨控制了眾議院,立即開始搜集關于執(zhí)政的共和黨腐敗的資料,總統(tǒng)格蘭特的許多內閣成員因此被迫辭職。由此可知,當時美國A.總統(tǒng)享有的權力受到限制 B.兩黨秉持不同階級立場C.議會開始成為權力的中心 D.兩黨制體現(xiàn)了制衡原則【答案】D【解析】根據(jù)題干材料信息“立即開始搜集關于執(zhí)政的共和黨腐敗的資料”,可得出內閣成員是因為腐敗而被迫辭職,與總統(tǒng)享有的權力受到限制無關,A項錯誤;兩黨都是資產階級政黨,秉持相同的階級立場,B項錯誤;當時美國實行三權分立原則,議會并非權力的中心,C項錯誤;據(jù)材料“民主黨控制了眾議院,立即開始搜集關于執(zhí)政的共和黨腐敗的資料”,可得出當時美國民主黨利用控制的眾議院制衡共和黨,兩黨制體現(xiàn)了制衡原則,D項正確。26.美國1787年憲法規(guī)定:國會有權宣戰(zhàn),招募陸軍,建立和維持一支海軍,有權征召民兵,以執(zhí)行聯(lián)邦法律、鎮(zhèn)壓叛亂和擊退入侵;總統(tǒng)是合眾國陸軍、海軍和征調為合眾國服役的各州民兵的總司令。這些規(guī)定體現(xiàn)了A.軍權高于行政權 B.分權與相互制衡C.總統(tǒng)權力至上 D.國會處于權力中心【答案】B【解析】材料既強調了國會有招募和建立軍隊的權力,但沒有指揮軍隊權力;又強調了總統(tǒng)有指揮軍隊的權力,但沒有征召軍隊的權力。他們各有自己的權利,但又彼此制約,這體現(xiàn)了分權與制衡的原則,故選B。題干并沒有強調軍權和行政權的地位問題,排除A。美國1787年憲法體現(xiàn)分權和制衡的原則,總統(tǒng)權力至上的說法與史實不符合,同時,國會也受到其他兩個部門的制約,也不存在權力中心的說法,故排除C、D。27.羅馬法規(guī)定,貨款月息不得超過貨款額的百分之一,超過此限額者應處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罰款。這表明A.私有財產不可侵犯 B.債務人與債權人關系緊張C.高利貸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D.運用法律調節(jié)借貸關系【答案】D【解析】題干材料是羅馬法的規(guī)定,閱讀材料可知,古羅馬運用法律手段調節(jié)貸款人和借款人之間的經濟關系,以維護社會穩(wěn)定與和諧。從材料本身無法看出A、B、C。28.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人發(fā)明的玻璃鏡風靡歐洲。相比之前的銅鏡,玻璃鏡讓人們能夠看清自己,認識到自己的獨特性,極大地影響了個人的自我認同,這反映了A.禁欲觀念的消亡 B.實用主義的流行 C.人文主義的興起 D.啟蒙思想的傳播【答案】C【解析】根據(jù)“讓人們能夠看清自己,認識到自己的獨特性,極大地影響了個人的自我認同”可知這有利于自我意識的增強,從而肯定自我,肯定人的價值和欲望,有利于人文主義的興起,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人文主義的興起,并不是禁欲觀念的消亡、實用主義的流行,排除AB項;啟蒙思想的傳播是在啟蒙運動時期,排除D項。故選C項。29.20世紀初,英國建立文官分類管理制度,采用品位分類的辦法。品即官階,代表等級、地位和報酬;位即職位,代表權力、職資和任務。官階不隨職位變動而改變。這反映了()A.貴族傳統(tǒng)的延續(xù) B.官員地位的降低C.黨派干預的加強 D.政府職能的擴大【答案】A【解析】材料提及英國文官管理采用“品位分類”的辦法,“官階不隨職位變動而變動”,結合所學可知,英國文官管理存在著“品”與“位”的矛盾,“代表權力、職資和任務”的職位提高后,官階不會增加,說明20世紀初的英國文官管理旨在維護官階高、地位高的文官的利益,帶有維護文官高層利益的濃厚色彩,受到傳統(tǒng)政治的影響,A項正確;“官員地位的降低”不合題意、邏輯,與材料側重文官間不平等相悖,排除B項;文官負責具體事務,不受黨派影響,排除C項;“政府職能的擴大”不合題意,與文官分類管理制度的矛盾相悖,排除D項。故選A項。
30.面對一個案件時,法官首先考慮的是,是否存在相關的案例,也就是法院此前是否已經針對同類案件作出過判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可以依該判例來決定本案所適用的法律,即法官決定案件的重要依據(jù)是從案例到案件。由此可知,該法官最可能適用的是()A.英美法系 B.日耳曼法C.中華法系 D.大陸法系【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設問詞是推斷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近代西方。據(jù)題干“案例”“則可以依該判例來決定本案所適用的法律,即法官決定案件的重要依據(jù)是從案例到案件”等信息可知,材料所指屬于英美法系的典型特征,A項正確;目前已無國家適用日耳曼法,排除B項;中華法系、大陸法系均以成文法為斷案依據(jù),法官作用不突出,排除C、D兩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40分。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唐律規(guī)定,皇親國戚、皇帝故舊、高級官僚、貴族等八類人犯罪時,處罰“輕重不在刑書”。唐律還規(guī)定“諸斷罪皆須具引律、令、格、式正文,違者笞三十”、“諸犯死罪非十惡.而祖父母、父母老疾應侍,且近親中又無成年男丁者,須奏報裁決”、“九十以上,七歲以下,雖有死罪,不加刑”,對婦女犯罪有些可依律酌情而處?!獡?jù)《唐律疏議》根據(jù)材料,概括唐代法律制度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評價?!敬鸢浮刻攸c:體現(xiàn)封建等級制度;要求規(guī)范執(zhí)法;禮、法、孝結合;對老弱婦孺及情況特殊的罪犯酌情論處。評價:是禮法結合的典范;維護封建統(tǒng)治;繼承漢魏以來法律制定和闡釋的經驗;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華法系確立的標志,對后世影響深遠?!窘馕觥勘绢}為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唐朝(中國)。第一小問特點,由材料一“皇親國戚、皇帝故舊、高級官僚、貴族等八類人犯罪時,處罰‘輕重不在刑書’”可得,體現(xiàn)封建等級制度;由材料一“諸斷罪皆須具引律、令、格、式正文,違者答三十”可得,要求規(guī)范執(zhí)法;由材料一“諸犯死罪非十惡,而祖父母、父母老疾應侍,且近親中又無成年男丁者,須奏報裁決”可得,禮、法、孝結合;由材料一中“九十以上,七歲以下,雖有死罪,不加刑”、“對婦女犯罪有些可依律酌情而處”等信息可得,對老弱婦孺及情況特殊的罪犯酌情論處。第二小問評價,結合所學知識從唐律的特點、目的、依據(jù)、地位和影響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具體來說,從特點角度看,唐律是禮法結合的典范;從目的角度看,維護封建統(tǒng)治;從依據(jù)來看,繼承漢魏以來法律制定和闡釋的經驗;從地位來看,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從影響來看,是中華法系確立的標志,對后世影響深遠。32.行政區(qū)劃是國家為分級管理而對地方的劃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國行政區(qū)劃制度曾進行過多次改革。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時代,郡縣制開始萌芽。楚、秦、晉等國出現(xiàn)了縣,最初設在邊地,帶有邊防性質??さ某霈F(xiàn)比縣稍晚,也多在邊地。到戰(zhàn)國時代,在邊地的郡下分設若干縣,產生了郡縣兩級制。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廢封國,將郡縣制推向全國??たh制為漢代沿用。漢武帝分境內為十三刺史部,簡稱“十三部”或“十三州”。這時的州還只是一種監(jiān)察區(qū),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縣吏治。到東漢時,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權,對所部郡縣官吏實行管理,州正式成為地方行政區(qū)。州郡縣三級制歷兩晉南北朝不變?!幾匝γ鲹P主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論》等材料二隋初沿用州郡縣三級制。但南北朝以來,行政區(qū)劃變化紛繁,反映出地方分權的特點。開皇三年(583),兵部尚書楊尚希上表說:“竊見當今郡縣,倍多于古,或地無百里,數(shù)縣并置;或戶不滿千,二郡分領……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閑,并小為大,國家則不虧粟帛,選舉則易得賢才?!彼逦牡鄄捎么私ㄗh,罷去郡一級,改為州縣兩級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縣,清除了過去層次、機構過多的弊端,進一步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幾灾旖B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1)據(jù)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區(qū)劃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2)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秦、隋行政區(qū)劃制度改革共同的積極作用?!敬鸢浮浚?)原因:地方出脫分權傾向;機構設置混亂(郡縣過多)。措施:改州郡縣制為州縣制;合并州縣。(2)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權(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鞏固國家統(tǒng)一;提高了行政效率(減少了管理層次);確立了中國古代行政區(qū)劃的基本模式?!窘馕觥浚?)第一小問(原因),據(jù)材料二“但南北朝以來,行政區(qū)劃變化紛繁,反映出地方分權的特點。”得出地方出現(xiàn)分權傾向;據(jù)材料二“改為州縣兩級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縣,清除了過去層次、機構過多的弊端”得出機構設置混亂。第二小問(措施),據(jù)材料二“改為州縣兩級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縣,清除了過去層次、機構過多的弊端”得出改州郡縣制為州縣制、合并州縣。(2)結合所學知識從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tǒng)一、提高行政效率、確立行政區(qū)劃模式等方面進行歸納。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致力于人民生活保障建設。1948年,東北行政區(qū)委員會頒布的《東北公營企業(yè)暫行勞動保險條例》是我國在較大區(qū)域內實施的社會保障制度,為解放后制定全國統(tǒng)一的社會保障制度積累經驗并奠定了基礎。1951年,政務院發(fā)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一位得知此消息的職工說:“社會主義好,生、老、病、死有勞保?!钡?952年11月底,全國實行《勞保條例》的企業(yè)達2860家,職工320萬人。1953年,政務院又發(fā)布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若干修改的決定》。1956年,全國實行《勞保條例》的職工達到1600萬,比1953年增加了近4倍,簽訂了集體合同的職工有700萬人,比1953年增加了10倍,合計共有2300多萬職工享受了《勞保條例》規(guī)定的不同保險待遇。至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淀粉行業(yè)的市場銷售與銷售管理考核試卷
- 自然資源在幼兒園課程中的有效運用
- 重癥醫(yī)學科護理教學計劃
- 臀部塑形操課件
- 2025保險公司借款合同樣本
- 2025辦公場所租賃合同范本
- 2025裝飾合同范文
- 2025建筑工程合同范本3
- 2025YY經濟適用房買賣合同
- 2025標準化專業(yè)建設合同范本
- GB/T 3785.3-2018電聲學聲級計第3部分:周期試驗
- GB/T 28462-2012機織起絨合成革基布
- 接觸網工復習題庫及答案
- 兒童泌尿道感染(課堂PPT)
- 全國壓力容器設計單位名錄
- 特變電工-財務報表分析課件
- 人民醫(yī)院人才隊伍建設規(guī)劃人才隊伍建設五年規(guī)劃
- 一年級語文下冊課件-21 小壁虎借尾巴24-部編版(15張PPT)
- 患者隨訪率低原因分析以及對策
- 計量認證實驗室程序文件(全套)
- DGC型瓦斯含量直接測定裝置使用說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