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逆轉錄病毒專題知識講座_第1頁
醫(yī)學逆轉錄病毒專題知識講座_第2頁
醫(yī)學逆轉錄病毒專題知識講座_第3頁
醫(yī)學逆轉錄病毒專題知識講座_第4頁
醫(yī)學逆轉錄病毒專題知識講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逆轉錄病毒專題知識講座第一節(jié)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第二節(jié)人類嗜T細胞病毒重點難點熟悉了解掌握逆轉錄病毒的特性;HIV的形態(tài)、結構、復制周期及傳播途徑;HIV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則。HIV的微生物學檢查;人類嗜T細胞病毒的致病性。

逆轉錄病毒科的病毒分類。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第一節(jié)1.1981年,美國科學家MichaelS.Gottlieb報道5例卡氏肺囊蟲肺炎,“GayCancer”2.美國疾控中心將其命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即艾滋病3.1983年,法國科學家LucMontagenier等分離到病毒,命名為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4.1988年12月1日定為第一個“世界艾滋病日”(一)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發(fā)現(xiàn)一、概述一、概述(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分型1.HIV-1:全球流行,容易發(fā)生變異,是導致AIDS的主要病原體,病毒感染后導致嚴重免疫缺陷,最終死于各種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2.HIV-2:主要在西非和西歐局部流行(三)HIV/AIDS在我國的流行特點1.性途徑為主要傳播途徑,男-男同性戀的性傳播比例上升明顯2.局部地區(qū)和特定人群疫情嚴重3.感染者陸續(xù)進入發(fā)病期,AIDS死亡人數(shù)增加(一)病毒的大小與形態(tài)1.HIV病毒顆粒呈球形2.中等大小,直徑約100nm~120nm二、生物學性狀HIV-1病毒顆粒結構

(復旦大學陸路教授提供)二、生物學性狀(二)病毒的結構1.包膜病毒,含兩種刺突(糖蛋白gp120和跨膜糖蛋白gp41)2.核衣殼為二十面體立體對稱(p24)3.核心含有2條完全相同的+ssRNA(約9.2kb)4.核心還包括逆轉錄酶(RT)、整合酶(IN)和蛋白酶(PR)5.gp120糖蛋白與受體CD4分子及輔助受體(CXCR4/CCR5)分子結合,為中和性抗原,較容易發(fā)生變異6.gp41為跨膜糖蛋白,介導病毒包膜與宿主細胞膜的融合,較少發(fā)生變異二、生物學性狀(三)病毒的基因組結構及編碼蛋白gag5’vifpolenv前體蛋白p55,切割為:衣殼蛋白p24內膜蛋白p17核衣殼蛋白p7主要構成病毒的衣殼前體蛋白p150,切割為:逆轉錄酶p66/p51整合酶p32組成病毒的核心前體蛋白gp160,切割為:胞膜糖蛋白gp120胞膜糖蛋白gp41組成病毒包膜及表面刺突+ssRNA(9.2kb)LTR3’LTR基因組編碼蛋白vprrevvpuneftatHIV-1基因組結構及其主要編碼蛋白二、生物學性狀HIV-1基因組及其編碼蛋白基因編碼蛋白及功能結構基因gag先編碼前體蛋白p55,經(jīng)蛋白酶剪切為基質蛋白p17、衣殼蛋白p24、核殼蛋白p7pol編碼產(chǎn)生蛋白酶p11、逆轉錄酶p51、RNA酶H(p15)、整合酶p32env編碼前體蛋白gp160,隨后裂解為gp120(吸附靶細胞)和gp41(介導膜融合)調節(jié)基因tatTat(p14),反式激活轉錄因子,激活HIV基因的轉錄revRev(p19),促進部分剪接和未剪接的病毒mRNA從核轉運至細胞質nefNef(p24),增強病毒的復制和感染性;抑制感染細胞凋亡;下調感染細胞MHC-I類分子的表達vpuVpu(p16),介導CD4分子降解,促進病毒裝配、成熟和釋放vprVpr(p15),促進病毒DNA轉運至細胞核vifVif(p23),在某些類型細胞中,增強病毒感染能力二、生物學性狀(四)病毒的感染與復制1.吸附:HIV-gp120+CD4分子-靶細胞2.穿入:gp41介導HIV包膜與宿主細胞膜的融合3.脫殼:脫去病毒衣殼,釋放RNA于細胞核中4.生物合成:細胞核中進行轉錄,細胞漿中進行翻譯5.組裝釋放:病毒核酸和結構蛋白裝配形成核衣殼,從宿主細胞釋放時獲得包膜,形成完整的有感染性的子代病毒體,感染其它宿主細胞二、生物學性狀(五)抗原變異與型別1.HIV-1型和HIV-2型的病毒核苷酸序列差異超過40%2.HIV病毒容易發(fā)生變異,疫苗研制困難HIV的逆轉錄酶無校正功能env基因最易發(fā)生突變gp120表面抗原變異有利于病毒逃避免疫清除二、生物學性狀(六)抵抗力:對理化因素抵抗力弱1.0.5%次氯酸鈉、5%甲醛、2%戊二醛、70%乙醇處理10~30min,可滅活病毒2.煮沸100℃,20min可滅活病毒3.在20~37℃環(huán)境下可存活15天4.在冷凍血制品中,68℃加熱72h才能滅活病毒三、致病性(一)傳染源1.HIV感染者2.HIV攜帶者(二)傳播途徑:HIV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等體液中1.性傳播:同性、異性2.血液傳播:輸血或血制品、器官移植、人工授精、藥癮者共用注射器等3.母嬰傳播(垂直傳播):胎盤、產(chǎn)道、哺乳三、致病性(三)臨床表現(xiàn):艾滋病潛伏期長(幾年至十幾年),臨床病程分為1.急性感染期:出現(xiàn)類似流感的非特異性癥狀,一般約2~3周后癥狀自行消退;急性期血中HIV抗體可能尚未轉陽,可檢到HIV抗原p24作早期診斷2.無癥狀潛伏期:潛伏長達數(shù)年至數(shù)十年,患者一般無臨床癥狀,或癥狀輕微,伴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血中HIV抗體檢測顯示陽性3.AIDS相關綜合征(AIDS-relatedcomplex,ARC):出現(xiàn)發(fā)熱、盜汗、疲乏、體重減輕、慢性腹瀉和淋巴結腫大等4.典型AIDS,即免疫缺損期:機會感染及腫瘤三、致病性(三)臨床表現(xiàn):HIV感染結局三、致病性(四)免疫性:細胞免疫、體液免疫1.細胞免疫:CTL、NK細胞2.體液免疫:感染后血清中出現(xiàn)抗HIV抗體——IgG、IgM(抗gp120),為中和抗體,具有保護作用,但HIV容易發(fā)生變異,逃逸抗體作用3.目前,尚無有效疫苗,預防才是硬道理四、微生物學檢查(一)檢測病毒抗體:ELISA法初步篩查,蛋白質印記法(WB)確證(二)檢測病毒抗原:P24可用于HIV感染的早期診斷,在感染早期(約2~3周)即可檢測到,常用于窗口期的輔助診斷(三)檢查病毒核酸:RT-PCR檢查HIV-RNA,用于疾病進展及療效觀察(四)病毒分離: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共培養(yǎng)法,臨床上不常用五、防治原則(一)預防1.宣傳教育、潔身自好2.對獻血、獻器官、獻精液者必須作HIV抗體檢測3.HIV抗體陽性婦女,應避免懷孕或母乳喂養(yǎng)4.建立HIV感染的監(jiān)測網(wǎng),及時掌握疫情五、防治原則(二)治療: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俗稱“雞尾酒”療法)1.逆轉錄酶抑制劑:包括核苷類/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2.病毒蛋白酶抑制劑3.病毒入胞抑制劑:包括融合抑制劑(FI)和CCR5拮抗劑4.整合酶抑制劑人類嗜T細胞病毒humanTlymphotropicviruses,HTLV第二節(jié)一、概述(一)人類嗜T細胞病毒,

humanTlymphotropicviruses,HTLV1.HTLV-1:是成人T淋巴細胞白血病(aldultTcellleukemia,ATL)的病原體2.HTLV-2:是引起毛細胞白血病的病原體(二)HTLV的分型1.HTLV屬于人類逆轉錄病毒科的δ反轉錄病毒屬,是引起人類惡性腫瘤的RNA腫瘤病毒2.HTLV是20世紀70年代后期發(fā)現(xiàn)的第一個人類逆轉錄病毒二、生物學性狀(一)病毒形態(tài)與結構1.HTLV-1顆粒呈球形,直徑約100nm2.包膜病毒,包膜上有兩種刺突:糖蛋白gp46(與靶細胞表面的CD4分子結合);糖蛋白gp21(為跨膜蛋白)3.衣殼:由衣殼蛋白p24組成二十面體立體對稱結構4.核心:由核殼蛋白(p15)及2條相同的+ssRNA(約9.0kb)組成,5.核心還含有逆轉錄酶、整合酶及蛋白酶等二、生物學性狀HTLV病毒基因組及其主要編碼蛋白gagLTR5’3’LTRpolenv編碼前體蛋白切割為:基質蛋白p19衣殼蛋白p24核衣殼蛋白p15組成病毒的衣殼及核衣殼編碼前體蛋白切割為:逆轉錄酶蛋白酶整合酶組成病毒核心的一部分編碼前體蛋白切割為:表面糖蛋白gp46跨膜蛋白gp21組成病毒包膜及表面刺突+ssRNA(9.0kb)(二)HTLV基因組結構三、致病性與免疫性(一)致病性1.傳染源:患者和HTLV感染者2.傳播途徑:主要通過輸血、性接觸傳播,亦可經(jīng)母嬰途徑傳播3.所致疾?。篐TLV-1主要感染CD4+T細胞,是成人T細胞白血?。ˋTL)的病原體;ATL好發(fā)于40歲以上成人,日本、印度、非洲等為高發(fā)區(qū),我國福建沿海和北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有流行4.ATL臨床表現(xiàn):急性型、淋巴瘤型、慢性型和隱匿型三、致病性與免疫性(二)致病機制1.HTLV-1—Tax蛋白—反式激活NF-kB—上調IL-2基因和IL-2R基因表達—T細胞過度增殖——腫瘤2.前病毒DNA整合—導致染色體畸變—細胞轉化—白血病(三)免疫性1.細胞免疫:可殺傷病毒感染的靶細胞2.體液免疫:特異性抗體出現(xiàn),病毒抗原表達減少,影響細胞免疫作用四、微生物學檢查(一)血清中HTLV特異性抗體檢測1.初篩試驗:ELISA法或免疫熒光檢測血清中HTLV-1/2抗體2.確認試驗:初篩試驗的陽性血清需經(jīng)Westernblot確認(二)靶細胞中HTLV前病毒DNA檢測1.采用PCR檢測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的HTLV前病毒DNA2.敏感性高,可協(xié)助確定診斷五、防治原則(一)預防1.非特異性預防:及時發(fā)現(xiàn)感染者、切斷傳播途徑2.疫苗:尚無特異性疫苗(二)治療采用逆轉錄酶抑制劑、IFN-α、聯(lián)合化療等綜合方案對人致病的逆轉錄病毒主要有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人類嗜T細胞病毒(HTLV)兩種,前者主要引起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俗稱艾滋病(AIDS),后者主要引起成人T淋巴細胞白血病(ATL)。HIV為球形胞膜病毒,胞膜上含兩種糖蛋白刺突(gp120和gp41),與HIV病毒的吸附和穿入密切相關,病毒內層主要由p24組成衣殼蛋白,核心含兩條相同的+ssRNA及各種功能蛋白(逆轉錄酶及整合酶等)。HIV的主要受體是CD4分子,通過破壞表達CD4分子的細胞(主要是T淋巴細胞)導致機體免疫力低下(以細胞免疫損傷為主),引起以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為主要表現(xiàn)的臨床綜合征(艾滋病),臨床表現(xiàn)與體內T細胞的數(shù)量直接相關。HIV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及母嬰傳播。臨床診斷HIV感染常用ELISA法進行初篩,陽性者需進一步采用蛋白印記法(WB)確診,窗口期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