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文言文誦讀教學實踐研究_第1頁
初中語文文言文誦讀教學實踐研究_第2頁
初中語文文言文誦讀教學實踐研究_第3頁
初中語文文言文誦讀教學實踐研究_第4頁
初中語文文言文誦讀教學實踐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TOC\o"1-3"\h\u5788引言 摘要:誦讀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占有非常關鍵的地位,有的老師盡管已經懂得誦讀的重要性,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卻無處可循,無章可循,教學存在著極大的隨意性。進行誦讀教育,首先必須要講究思維方式,不要跟著感覺下去,而要有理性的知識作引導。在下面將根據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實際情況,對傳統文言文課堂教學中的誦讀方式加以研究。關鍵詞:文言文;誦讀;教學引言誦讀曾成為中國傳統語文課程中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方式,但在現代中學課程的發(fā)展中,已逐漸邊緣化。古代文言文有獨有的語言環(huán)境,并滲透到人們生活各個角落,而現代文言文學習缺乏整體的語言環(huán)境,因此文言文誦讀教學法也缺乏可施展的空間。加之現代教育理念對“創(chuàng)新”的推崇,導致誦讀教學這種典型的文言文教學方法被扣上了“死板”的帽子,導致初中文言文教學將誦讀等同于背誦和默寫,失去了誦讀的“口誦心惟”的精髓。受應試式教育觀念的沖擊,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好壞的考核體系已經難以根除,而這種評價結構也使得學校教育中重知識、輕誦讀的現象更加嚴峻?,F代的文言文課堂,老師用量化指標來強調學生“熟讀背誦”,教師忽略了背誦教材,誦讀和背誦的概念混亂,誦讀方式單調等。與此同時,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理念、方法不斷更新,相比傳統的讀,現在的誦讀更強調對文本的解讀。基于以上幾點的考慮,我們認為有必要深入研究文言文誦讀教學。文言文是中國傳統文學的精髓所在,文字精練典雅,文化內涵淵博精深,千百年來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時至今日仍擁有著巨大的活力?!吨行W語文規(guī)范》中也明確提出:“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1]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的基礎教育著重在文字工具化方面,而忽視了它的人文屬性。學生通過從小背誦古詩文,可以受到較高品位的文學教育,對其文化教學水平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而提高并注重于古文誦讀的教育水平,不只是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一個時代的必然需要。一、文言文誦讀教學的現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閱讀破萬卷,落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由此可見誦讀的作用。[2]然而實際卻是,中小學生不太喜愛文言文,主要問題是老師往往包辦所有,通過逐字逐句的譯文,需要他們弄懂各個字的含義,需要學習名詞做狀語、定語后置、倒裝句等語言基礎知識,老師雖然講得口干舌燥,孩子聽過來卻昏昏欲睡,教學效果很差?!按舐曊b讀使肌肉刺激我們的大腦,使大腦保持神經高度集中,集中注意力在一個點并由此形成記憶。與此同時,由于它們的發(fā)聲和聽音的兩種活動交織,增強刺激對大腦的影響。”[3]一名受文化教育的中國人,至少必要先通過對經典的練習,才能成為一名受文化教育的中國人。但是我們在文言文課堂中由于太注重文字工具性,而背離了學好文言文的基本目的。于是老師們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在通假字、古今比較異義字、詞性活用、特殊句型運用等重要知識點上猛下了工夫,從而讓一篇篇精美的文言文成為了古漢語教學資料。同時由于過于注重譯文,也削弱了文言文本身的吸引力。為了學好文言文,翻譯是至關重要的,而恰當的譯文也將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字。而有的老師一味強調逐詞逐句的閱讀,其后果便是他們的目光始終聚焦在參考書上,將原文放到了一旁。初中階段的文言文往往都是言淺意深,甚至有些文字根本無法用現代文來替換,這也正是人們常說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一旦你生搬硬套的翻譯,那些文言文便沒有了它的美。身為一位老師,講一口規(guī)范流暢的普通話是最根本的需要。在文言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范讀,但一旦老師普通話不規(guī)范,就很容易產生學生發(fā)音上的不正確,這對他們認文正音也是一種極大的干擾。所以,對語文老師來說,學生能否講得一口規(guī)范流暢的普通話是十分關鍵的。老師有必要的普通話水準還遠遠不夠,普通話水準高不意味著誦讀能力高。在誦讀課中,老師向學生展示誦讀是必不可少的。老師范讀得好了,在相當程度上就能夠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使學生形成對誦讀古文的濃厚興趣。所以老師在讓學生范讀的時候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多加練習,老師最好還可以將所要范讀的文字全部誦讀一下,并可以通過老師自己的誦讀來影響學生,從而使學生在老師的誦讀中更加體會文言的魅力。二、誦讀在文言文教學中的作用(一)誦讀能引發(fā)興趣,獲得美感“誦讀作為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古詩詞和文言文教學中尤為重要。語文課程標準是語文學科性質、特點、任務、內容及其實施方法要求的具體體現?!盵4]作為書面語言的文言文有很強的可讀性,面對一篇文言文,教師不應該簡單地讀完之后就去對文章進行所謂的詮釋,而是要讓學生進行反復的讀,在不厭其煩的誦讀中,許多的字、詞、句、段、篇都印在了腦子里,學習起來又有何難?而在實際的文言文教學中,常常有這樣的現象,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少教師怕耽誤寶貴的課堂時間,擔心知識講不完,因而總是匆匆讀一遍文章,就開始了傳統的“滿堂灌”。殊不知,這樣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學生因為沒有進入課文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根本沒興趣去聽老師的“滔滔不絕”,去欣賞老師的“自我陶醉”,相反還會使學生對文言文產生畏難厭學情緒。畢竟,這種文字距離我們年代比較久遠,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教師在四十五分鐘課堂里只是一味地去講、去說,學生缺乏積極性,被動地聽課,猶如聽天書一樣云里霧里,試想課堂效果會好嗎?我們的教學目的也根本無從談起,學生的厭學情緒也只會更加嚴重。那么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產生興趣,筆者覺得,誦讀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金鑰匙”。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在學習一篇文言文之前,教師先要要求學生預習課文,他們借助工具書及課下注釋,對文章內容已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么在課堂上教師要做的就是如何引導學生進入文章,更深入地理解文章。所以在必要的背景了解基礎上,必須要示范誦讀課文。教師聲情并茂的反復誦讀,能使學生漸漸進入文章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中,或感受那久遠的戰(zhàn)事之爭,或品味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或體驗那感人至深的情感經歷。此外,文言文教學要做到“文”與“言”的統一,既不可少言多文,也不可多言少文。[5](二)誦讀能激發(fā)想象,體會生動的人物形象中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篇目大多都文質兼美,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jié)生動,而這些對中學生都有很強的感染力。因為生動的故事本身就有無窮的魅力。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鮮明生動的描繪,通過深情的誦讀和精當的描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在想象中完成對人物的理解。使學生的情感與人物的情感完全交融,體會文章所展現出的真、善、美,進而更深層地把握文章意蘊,豐富自己的內心情感。課文《孔雀東南飛》中有這么幾句話:“君當作磐石,妾當成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移轉。”經過多次誦讀,他們仿佛覺得男女主角就在面前,也仿佛看見了眼含熱淚的劉蘭芝無奈卻又志堅意絕的真實情態(tài),并由此感受了焦、劉二人愛情的忠貞和神圣,進而對文章內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愛情這一圣潔的感情也應該有了自己獨特的認識,相信這些會在學生心中激起漣漪。(三)誦讀能體會文章意蘊,把握情感人們在交談時,說話總是有抑揚頓挫與輕重緩急,這樣聽者就能更好、更準確地理解我們所要表達的意思。文言文更是如此,古人在有限的篇幅內表達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倘若不對作品加以反復仔細的誦讀,很難抓住他們的思想感情特征。只有通過誦讀使無聲的文章化為富有激情的聲音,讓閱讀充滿生機,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其知識和情感的交流,從思想認識中獲得潛移默化的效果。《鴻門宴》一文中,文章結尾處范曾的一句“唉,豎子不足與謀”,誦讀時應著重把握句子語氣的輕重緩急,充分體會人物無可奈何以及內心的失望、遺憾、憤恨等的復雜感情,此句同時也預示了項羽的可悲結局。好的誦讀無疑是對一個作品的再創(chuàng)作,它將靜止的“紙上談兵”化為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活靈活現的具體意象,從誦讀中,學生讀出了內涵,讀出了趣味,也讀出了情感。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把誦讀放在文言文教學的第一位,把無聲變成有聲,在誦讀中品味文言文的無窮魅力。(四)誦讀能夠調動學生閱讀文言文的積極性當今,文言文教學的最大困境是耗時低效:一方面,教師自以為學生并不具有自主研讀文言文的意識,而是常常通過串讀加重解析的方式肢解文字,以達成“嚼爛”的目的;而一方面,學生卻往往只是在沒有熟讀文字根基上消極的讀,記筆錄,練句子。這些方法,很難充分調動他們對文言文的深厚閱讀興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及好知者,好知者不及樂知者。”誦讀興趣是可以激發(fā)他們積極主動的最直接力量,所以采取適當措施充分地激發(fā)他們的誦讀趣味熱愛,就可以改變耗時無效的局面。誦讀是利用目、口、耳、身各種器官開展閱讀的一個手段,而誦讀方法又有多樣化,人們可利用誦讀方式的變化,以各種感官的沖擊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五)誦讀能夠加深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葉圣陶老師在《認真學習語文課》一文中就談到過:“讀課文,寫課文,盡量不能光用眼神看,而是用嘴念,讀人家的事情,念起來,比光看易于消化吸收,有思想感情的課文念幾遍就易于領悟?!盵6]文言文教學就是一樣的事理,而且課文中的文言文章節(jié)蘊含了很多漢語言知識,表現的思想內心感情也很微妙,每篇文章從語句的表面含義到深刻含義,單靠教師的講授是行不通的,特別是在中國大力提倡綜合性教育的今天,越來越重視自主學習。通過誦讀使學習者認識、想象、分解、演繹、發(fā)掘文字中的思想含義,是一條必走而有效的途徑。我們也可以通過老師誦讀,學生背誦,或教師范讀和學生背誦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認識文字。三、加強文言文誦讀的策略(一)教師應有感情地進行范讀誦讀的一般方式是先由教師按范誦讀,然后讓學生跟著誦讀,再讓學生自己練習著誦讀,最后再讓學生誦讀并自念成誦,這當然是誦讀的較高水平,但學生最主要也必須學會的就是誦讀的基本技法。隨著教師在身后誦讀,真有些“鸚鵡學舌”的滋味,但鸚鵡是一味的模仿,而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就是從模仿到認識的過程。所以倘若學生只懂得讀,而無法認識,也沒有消化,那誦讀就沒有了它的作用。學生模仿著老師的讀,就表明了他們的誦讀意識就是從老師身上學習來的,也就可以對老師的誦讀水平提出相應的要求。如果老師誦讀得地地道道,語言規(guī)范,有聲有色,不但直接影響了他們的誦讀習慣,還易于引起他們不自覺地也就將目光投入到了課文中去,也有利于養(yǎng)成了他們的誦讀習慣。如果老師誦讀得津津有味,他們也就受到了感染而主動模仿。這樣,就有助于培養(yǎng)老師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老師從誦讀中,寫出體會,寫出觀點,才能使課堂的教學充滿了創(chuàng)造性、藝術性,既提升了課堂層次,也實現了“教學相長”的教育目的。還有必須說明的一點,就是教師范讀雖然重要,但決不能以老師的范讀去取代學生的誦讀。一定要引導孩子在教師閱讀的熏陶下自主誦讀,只有調動孩子的主動性和興趣,才能讓課堂教學變成體驗美、認識美的活動,讓孩子變成認識美、欣賞美的主人。(二)學生誦讀時,教師應適當點撥誦讀不是普通的朗誦,要具備一定的情感,使用適當的語氣,讀出人物的態(tài)度和詩人的情意。不但要讀得詞正,還要讀得腔圓;不但要讀句中之意,還要寫出行中之意。[7]所以,在孩子的誦讀中,老師的正確指導起了關鍵的作用。首先,老師應引導學生讀清句讀,讀明詞意和句法關系。文言文誦讀時應當格外重視停止、語速、重音、語調等,誦讀時,經常在語句上下和之間有或長或短的暫停,一方因為換氣的要求而使層次分明,同時也能夠充分地表達思想關系。其次,幫助他們讀出旋律、音韻,從而讀出作品的聲音美感。漢語也有音韻之美,中國古代詩文都重視音韻美感,而介于詩歌與古典文集中間的賦體文集和駢體文等,都富有旋律之美。王力先生說“語言的形式之所以能是美的,因為它有整齊的美,抑揚的美,回環(huán)的美。這些美都是音樂所具備的,所以語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說是語言的音樂美?!盵8]例如,蘇軾的《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以和之,其聲鳴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未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贝硕沃小澳健薄霸V”“縷”“婦”押韻,“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未絕如縷”,均是四字,誦讀時均是二二拍。再次,幫助孩子讀出重音、聲調,寫出自己的感受。要想很好地完成背誦工作,除要重視文字和聲調之外,最關鍵的是重視作品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三)誦讀時要采取多種形式簡單的誦讀方式是學生聽得索然乏味的主要原因所在,是他們保持興趣的大敵;但豐富多樣、活潑的方式,既可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大腦神經的活躍,也可把誦讀自然變成―種直觀或間接的興趣,以便他們聽得興味盎然。課堂誦讀的教學法上,可針對教材內容而靈活選擇多種多樣的方式。例如,在課堂教學上,老師對于較難掌握的文章,可先范讀,然后讓學生邊讀邊思,如果碰到了重要、困難之處,可退回去讓他們重復再讀一遍,然后進一步品味,也可停下來思索一番,再加以追問、解疑,待理解后,再讀留下去。這也有利于學生把握要點,從全面上掌握了文章的內涵,并經過對比、研究,進一步發(fā)展了視野,從而增強了讀書意識。也可讓他們一面大聲誦讀,一面圈圈劃劃,在文章邊上寫下批注,時而俯聽,時而仰思,然后咀嚼品嘗。對于某些較易掌握、讀來瑯踉上口的文字,可讓他們按照自已的理解能力加以“美讀”,如,給文字配上適當的聲音加以誦讀等。這樣,學生讀得主動,就能品讀出其中的“味”了。應注意的是,活動內容應因文制宜,追新,求活,同時也要把誦讀活動同復述、誦讀、說話等相結合??傊?“誦讀有助于培養(yǎng)語感,享受韻律;有助于強化句讀,通曉文意;有助于體察情感,提升審美”。[9]誦讀活動一定要開展得不拘一格,妙趣橫生,讓學生心情一直保持在積極活躍的態(tài)勢,學生百讀不厭,其樂融融。(四)用藝術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誦讀情感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要求:“教師應引發(fā)孩子閱讀的欲望,培養(yǎng)閱讀的良好習慣。”[10]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創(chuàng)造特定的文學環(huán)境,運用特定的藝術表現形式,使學生在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中,充分地培養(yǎng)學習生活樂趣,形成一個健康的心理。而語文教育也和繪畫、歌曲、電影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之中,有著緊密相連的關聯。因此語文課老師要是能利用電教裝置,創(chuàng)造情景融合的文藝境地,叩擊學生的心扉,將他們導入語文的環(huán)境中,就能夠讓他們更加正確、深入地了解語文內涵,為他們的熏陶性格打下了根基。(五)讀準字音是文言文誦讀的基礎文言文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生僻字、多音詞和通假詞等,學生一旦不能聽準這些詞的正確發(fā)音,誦讀文言文也就無從談起,于是誦讀一篇文言文首先聽準詞音就變得十分關鍵了。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首先用自己的示范讀或聽聲音的方法進行校正發(fā)音,接著再以班級齊讀、組讀和個別誦讀的方式進行鞏固,力爭使每位學生都聽得文從詞順。其實,學生在剛學這些文字時候是聽不準這些文字的發(fā)音的,主要是因為學生不了解這些文言文的含義,而這時候只要老師在這些文字的發(fā)音上稍加幫助,他們就可以學會了。而他們在掌握大意以后,會對這些文字的發(fā)音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六)讀出重音是文言文的基調語文課標在對于誦讀能力的考核時提到:“評判中小學生的朗誦,可從發(fā)音、聲調和語氣等幾個主要方面加以整體考查,評判有感染力地朗誦,要以學習者對內涵的了解與掌握為根本,避免矯情造作?!盵11]所以,真正了解文言文的內涵,精準地掌握文言文的情感基調,寫出自身的感受變得尤為重要。重音是作家思想感情的直觀反映,這些詞句是最要強調、最要表現、最含情感的,在誦讀時用重音就能精準地表情達意。(七)讀出體驗是文言文誦讀的靈魂正確認識文言文的情感內涵,正確掌握文言文的情感基礎,寫出真實的感受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截然不同的文言文,在閱讀后的情感基礎往往是不相同的。如在學習了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這篇文章之后,從文中學“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二句話,六條詞句,為我們展現了二個場景:一邊是枯藤、老樹、昏鴉在秋風蕭瑟中一派灰暗;一邊是小橋、清流、人家呈現出一派清雅、安適的氣象,與淪落異鄉(xiāng)的游子相映,使“斷腸人”更添了一分哀愁。而這種思想感情,要求學生在學了課文并充分理解詩歌內涵之后進行醞釀,在詩詞吟唱中很自然地流露了出來。四、文言文的誦讀在教學中的實踐(一)誦讀教學的前提是讀準字音本文在研究過程中就結合新課程標準關于文言文的誦讀進行了梳理,新課標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閱讀較為淺顯的文言文,并且借助工具書來對文言文當中的基本內容進行理解,并結合日常學習,在生活中進行積累,運用這一方式來促進學生欣賞能力的強化。在開展誦讀教學過程中,首先需要注重的是字詞和字音的讀準。教師在教授每一篇課文前都必須讓學生查閱工具書或者根據課本的注釋讀準每一個字詞,特別是通假字、詞類活用等詞語,必須讓每一個學生準確地讀出正確的讀音。以下是我的教學實踐,選自八年級下冊的文言文《桃花源記》一文為例。《桃花源記》是陶淵明的經典作品,我在研究時也將陶淵明的生平介紹等相關內容融入其中,如“陶淵明做官時難以忍受官場的污濁而辭官歸隱,在這個背景下創(chuàng)作了《桃花源記》,借此描繪心中的美好世界”等信息制作成課件展示給學生觀看,為下面的誦讀教學做好了鋪墊,然后再要求學生結合課本注釋自讀課文。文言文與現代文不同,文言文是言文分離,通常晦澀難懂,所以學生自讀的效果并不好,甚至是有些字詞沒有讀正確。如“黃發(fā)垂髫(tiáo),并怡然自樂”的“髫”字,學生讀成了“bìn”;“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的“要”字,通假“邀”,邀請的意思,學生讀成了“yào”。這些不常用的生僻字、通假字、詞類活用的字都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辨析比較來正音。引導學生讀準字音后我播放了朗讀的音頻,再次要求學生認真聽,如果還有不會認的字請標出來并利用字典查找后注音。通過學生自讀,教師正音,聽音頻再次正音,學生再讀的方式,基本上已經掃除了本課的生字詞。此時,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內容已經有了較為淺顯的理解,但是對于課文的節(jié)奏停頓還沒有掌握。(二)誦讀教學中的停頓劃分張頌在研究過程中就將停頓的內涵進行了總結,并將之撰寫在了《朗讀學》:“在朗讀過程中的中短和延續(xù)就被稱作停頓,停頓往往出現在聲音的中斷處,而連接則存在于聲音的延續(xù)處?!盵12]古時候的文學家們在創(chuàng)作文言文時是沒有標點符號的,而選入教材的文言文之所以有標點符號是編者后來加入的,是為了學生誦讀的時候能夠便于停頓。但是,文言文中依然有一些長句需要劃分停頓。如果能夠準確地劃分節(jié)奏再誦讀文言文,既能夠把文章的節(jié)奏和語感展現出來,又能幫助學生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調,可以達到一石二鳥的作用。句子的停頓劃分有以下幾種方式:(1)省略句要停頓才能使聽者知曉省略句的句子成分。如《桃花源記》中的“便舍船,從口入?!弊髡邽榱送癸@文章的簡潔和誦讀時朗朗上口,所以在“便”的前面省略了“漁人”。誦讀時須在“便”的后面做適當停頓:便/舍船,從口入。(2)對于人名、地名等詞的停頓。如“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薄澳详枴弊鳛榈孛嬖冢傅氖乾F如今的河南南陽,是一個整體?!皠⒆芋K”是人名,也是一個整體。所以在誦讀時都要保留其整體性,如: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3)古今異義詞的停頓。誦讀古今異義詞時要停頓才能夠將文言文和現代文當中的區(qū)別進行有效的區(qū)分,在這篇文章當中也要理解鮮美這一詞的古今含義,古義它作為新鮮美好的意思而存在,而今義則作為滋味好的意思而存在。因此在誦讀過程中就要進行如下的停頓: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通過研究可以發(fā)現文言文和古詩文一樣在用,詞方面都具備精煉的特色,并且對于韻律的變化也極為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結合教師的教學方法來對其中的發(fā)音以及停頓等進行精準的掌握,對文章的主旨思想要進行充分的體會,實現培養(yǎng)語感、理解文本的學習目標”。[13]掌握了劃分停頓的方式后,我先讓學生自行劃分停頓后再根據老師的誦讀停頓對照自己的劃分是否正確。結果發(fā)現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仍然無法正確劃分句子,例如“緣/溪行,忘/路之遠近?!睂W生劃分成了“緣/溪行,忘路/之遠近。”上述錯誤的存在在老師的指點之下,學生都能夠進行糾正。(三)誦讀教學中的語氣要輕重緩急“讀音的抑揚頓挫等就被稱作語氣,通常情況下涵蓋了肯定以及陳述等相關口氣,要想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的理解句子,那么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讀準語氣,對語句當中的復雜情感有著充分的感悟”。[14]在開展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文章情節(jié)的相關內容以及相應的思想感情來對句子的語速快慢進行調節(jié),通常情況下,在情緒歡快時需要加快語速而在情緒憂傷時的需要放緩節(jié)奏,例如我在開展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段中“忽逢”這一詞匯就能夠將打漁人的欣喜之心充分的體現出來,在此我就需要加快誦讀節(jié)奏,也反映出了打漁人迫切希望能夠探尋桃花林的心情。這一句的節(jié)奏就要讀得歡快些,跳躍些。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需要注重引導學生感受桃林之美,并且體會漁人的驚喜?!皵蛋俨健毙枰刈x,這三個字將桃林的范圍之廣進行了清晰的體現。“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在誦讀過程中需要以“二二”的節(jié)奏進行斷開,然而前后之間卻需要語氣連貫,在誦讀過程中要放緩語速。分清本文誦讀的輕重緩急后,全班有感情的誦讀全文。隨后我便讓我們班的播音員白薛可宇同學作示范誦讀。伴著舒緩的音樂,伴著白薛可宇的播音腔,同學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文章的韻律美。白薛可宇誦讀完畢后我又隨機抽查了幾個男生進行了誦讀,特別是王干棋同學的誦讀,在男生渾厚的嗓音中能夠將一幅優(yōu)美畫面感悟出來,相信此刻在同學們的腦海當中形成一幅巨型的畫面,在這之后我也將中學生具備的好勝心進行了充分的利用,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誦讀興趣,也采取了小組誦讀比賽這一教學方式,感知《桃花源記》中的意境之美,韻律之美。這部作品的主觀理想色彩是極為豐富的,怎樣讀出“似有似無”的語氣出來呢?作者在撰寫這篇文章時,是以捕魚人的個人經歷作為線索的,將時代背景以及打漁人的籍貫等進行了清晰的交代,似乎描述出來的整個事件都是真實發(fā)生的,并且結尾部分的劉子驥也是真實人物,運用這一方式也使得故事的真實性得以強化。“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這一句式就對桃林是否為自然生長,還是人工種植埋下了伏筆,桃林的奇妙油然而生。在洞口處并沒有遮掩,并且桃林也并不是剛剛生長出來的,那么在這之前為什么沒有其他人發(fā)現呢?而且在桃花源里面的人們盡管已經與世隔絕了幾百年,然而他們的服飾和生活習慣卻仍然與外面的別無二致。既然“處處志之”,那為什么最后還會迷路呢?從中也可以發(fā)現,作者是運用這一手法來暗示桃花源的真實性的,那么作者撰寫這一故事的原因是什么呢?聯系作者當時所在的朝代可知,在東晉末年,由于戰(zhàn)爭的影響,人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而作者在那之后,更是在農村當中隱居,對于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有著更加深入的感悟,因此也在內心當中勾勒出了桃花源這一人間盛景。然而,這終究是個夢想,在當時的社會是不可能實現的。通過師生分析講解后已經深入了解了課文的內容,也了解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雖然陶淵明幻想的理想社會在當時沒有實現,回歸到我們現在的生活,現如今,我們的中國夢也在黨的領導之下不斷實現,這比桃花源的夢想是更讓人們值得期待。所以,帶著這份期待,要求學生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