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東晉玄言詩與佛偈_第1頁
中國文學東晉玄言詩與佛偈_第2頁
中國文學東晉玄言詩與佛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3東晉玄言詩與佛偈中國文學史上所謂的“玄言詩”,就它特別的界定含義來說,乃指產生于東晉中期,并在作品中間大量敷陳玄學義理,以致造成其內容與當時流行之清談混同莫分的詩歌。與這類作品相伴隨著的那股創(chuàng)作潮流,是東晉玄談引發(fā)出來的消極結果,縱嘗一度覆蓋詩壇,然又明顯帶有后續(xù)力不足之征候,反映了當時士流力圖將玄理簡潔地移植到詩歌里面的一次不勝利的嘗試。

玄言詩著重表現(xiàn)玄理,題材偏狹特地,但并非絕不旁及其它方面的內容。它們時而兼包某些自然景物描摹,于中宣泄詩人的遺世情思,因此被個別探討者認為是山水田園詩發(fā)生、形成過程中“一個關鍵的邏輯環(huán)節(jié)”[1]。倘論及其基本特征,

則總是以述說形而上的玄虛哲理為其主要職志,“雖各有雕采,而辭趣一揆”[2],“莫不寄言上德,

托意玄珠”[3],從本質上看,玄言詩是屬于談論至道本體的哲學詩,

“干脆論道而不藉助于象征手段”[4]。它們將理旨的推演置于首要地位,黜落尋常、直觀的形象繪寫,因其語意晦澀,令人不堪卒讀。這種屢為后人詬病的詩風,大興于東晉玄學清談的高潮當中,上踵南渡初際游仙詩的尾閭,下啟義熙以還山水詩之端緒,自東晉成帝咸康年間起,前后約風靡了六、七十年左右。此中牽涉到的作家,包括王、謝、桓、庾、許、孫、張眾多名門勝流,兼有不少僧徒介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詩人,則是許詢、孫綽和支遁。他們沆瀣一氣,遞相仿效,共同推演出了一個詩歌崇尚玄理、舉陳要妙的局面。

盡管玄言詩盛行時間不長,旋即沉沒在山水詩推逐競涌的潮頭中間。它們的出現(xiàn)是中國詩歌長河中一段小小逆折,隱匿著水底不同方向潛流的沖碰撞擊,殊難單用詩人一時的愛好來說明。這么多述理詩作到東晉中期一齊破門而出,并于數(shù)十年內成為“江左風流”形諸文字的一大標記性事物,必定有其賴以生起的各種現(xiàn)實依據(jù)和特定時代條件,這是無待煩言即能為人們所明白的。

關于玄言詩興起之緣由,見諸六朝時代的史籍及文學指責著作,實不乏名家撰述為之探因立說。如劉勰《文心雕龍》之《明詩》、《時序》各篇,于茲即具多處評說,其《時序篇》曰:

自中朝貴玄,江左稱盛,因談余氣,流成文體。是以世極zhūn@①zh?。睿愧?,而辭意夷泰,詩必柱下之旨歸,賦乃漆園之義疏。

又鐘嶸《詩品序》云:

永嘉時,貴黃老,稍尚虛談,于時篇什,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傳,孫綽、許詢、桓、庾[5]諸公詩,

皆平典似《道德論》,建安風力盡矣。

按:彥和、仲偉以上論述,悉皆留意兩晉士人清談在玄言詩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主導作用,這一推斷抓住事物產生的基本緣由,業(yè)已成為該類作品探涉者的一樣共識。今考魏晉間名士闡發(fā)玄學思想,其早先不外乎通過口頭清談、援筆作論及注釋疏解《易》《老》《莊》等幾種形式。其中唯獨清談“剖玄析微,賓主往復,娛心悅耳”[6],

具然而,劉、鐘兩位指責家就此發(fā)表的爭論,不過是“游目騁懷”式的感受所得,終歸語焉不詳。他們僅僅指出了玄言詩的興起同清談有關,卻沒有接著回答讀者會天經(jīng)地義地提出的一個疑問:即在同樣盛行清談的條件之下,因何玄言詩未曾生成于曹魏、西晉,而偏要遲至東晉中期方才出現(xiàn)?再說他們論及西朝、江東玄風之因循變演,有些提法猶與當時實際狀況未必完全符契,更沒有就參合于這股潮流內各種因素的相互關連進行仔細檢討,充其量只是敘其大略而已。光憑上文所引的這么幾句話,讀者仍無法了知事情的來龍去脈。

與《文心雕龍》、《詩品》簡潔的述評相比,針對這個問題做過較為翔實準確之闡介者,尚有《世說新語·文學篇》“簡文稱許椽云”下,劉孝標注引檀道鸞《續(xù)晉陽秋》的一條記載,其云:(許)詢有才藻,善屬文。自司馬相如、王褒、揚雄諸賢,世尚賦頌,皆體則《詩》、《騷》,傍綜百家之言。及至建安,而詩章大盛。逮乎西朝之末,潘、陸之徒雖時有質文,而宗歸不異也。正始中,王弼、何晏好《莊》、《老》玄勝之談,而世遂貴焉,至過江佛理尤盛[7]。故郭璞五言始會合道家之言而韻之。詢及太原孫綽轉相祖尚,又加以三世之辭,而《詩》、《騷》之體盡矣。詢、綽并為一時文宗,自此作者悉體之。至義熙中,謝混始改。

檀道鸞其人未見正史記載,生平事跡頗難稽考,但他處世時代確定要比劉勰、鐘嶸更早些。余嘉錫先生《世說新語箋疏·文學第四》案及此條注釋,至謂《宋書·謝靈運傳論》暨《詩品》所涉東晉玄言詩之敘述,皆一并導源于《續(xù)晉陽秋》上述這些觀點。而比照沈約、劉勰、鐘嶸等辨析晉宋詩歌源流因革的諸家說法,“檀氏此論實首發(fā)其誠如余嘉錫先生所言,《世說》劉注引檀道鸞著《續(xù)晉陽秋》的這段話鉤貫線索,校核異同,從源流上來視察晉宋詩歌的發(fā)展動向,對許詢、孫綽玄言詩什興盛之端委、中途介入因素及演成之全過程,都作了切中肯綮的論列,極其富于啟迪意義。綜觀個中檀氏執(zhí)持之要旨,約略有三端:其一,著重指出玄言詩與我國《詩》、《騷》以來詩歌傳統(tǒng)之歧異,從根本上來說實為一體制問題。他在這段材料中間,反復強調“皆體則《詩》、《騷》”,“而《詩》、《騷》之體盡矣”,“自此作者悉體之”,其用語不憚復沓如是,蓋亦致意一再焉爾,目的是要引起人們對這種詩歌體制上的分歧加以重視。其二,認為東晉玄言詩思想內容上的早源,應追溯到曹魏正始年間王、何玄學,嗣后“《莊》、《老》玄勝之談”益為世人崇奉,及至永嘉南渡而勢焰愈熾。東晉初年詩歌受玄談之薰染灼烙尤勝西朝,文士撰作頗好以點綴《老》、《莊》理語炫耀自鬻,乃是確定無疑的事實。因此起自正始及至南渡初際,這一長段時間皆可視為醞釀、滋生玄言詩的打算階段。其三,寢至許詢、孫綽等輩,一方面“轉相祖尚”曹魏、西晉以來清談舊習,另一方面又加以“三世之辭”,所作詩什遂“平典似《道德論》”,一變而以演繹抽象玄學義理為主。對于當時正在漸漸加深融會玄理程度的詩歌來說,這種“三世之辭”實為前所未有的新因素,洎乎它們的干預介入,終至造成了東晉中期整個詩壇沉溺玄風的局面。

參據(jù)《續(xù)晉陽秋》這條記載的抉示,可知關于玄言詩起因問題的探討,除了要顧及玄學清談對它所起的誘發(fā)作用外,還不能忽視“三世之辭”此項特別因素的存在。而所謂“三世之辭”云云,從一般意義上說,那無非是指從天竺傳來的佛陀言教。釋迦牟尼站在“緣起論”的立場上視察世界人生,喜愛用過去、現(xiàn)在、將來三世代表一切事物的無限因果連續(xù),同樣可用來說明有情眾生的業(yè)感轉世輪回,故人們通常把佛教稱作“三世說”。余嘉錫先生《世說新語箋疏》亦謂:“《文選抄》引‘三世’上有‘釋氏’二字?!边@表明將“三世之辭”理解為佛的說教,不會引起任何歧義。

佛教傳入我國,當然是在西漢、東漢之交,至東晉已有近三百年。但在它初到中國的這個階段里,作為一種勢單力薄的外來事物,尚不能大顯身手,須要依附于此方的鬼神方術,后來又充當玄學的附庸,俾為自身謀得一塊生存立足之地。大致在永嘉南渡之前,它對本土固有文化還缺乏足夠的影響力。東晉王朝建立在一場深重浩劫之余,離亂漂蕩倍增人們空幻的厭世心情,現(xiàn)實苦難觸發(fā)起多數(shù)士庶皈依宗教的熱忱。佛教本身亦因譯經(jīng)漸具規(guī)模、僧伽組織越加健全和本地沙門人數(shù)激增等緣由而獲得很大發(fā)展,起先走上獨立傳播的道路,其活躍程度遠非從前的狀況可比。正如湯用彤先生《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所說:“東晉之世,佛法遂深化中華文化?!盵8]這一形勢變遷,

廣泛牽動著世人的精神生活,及于哲學理論范疇,則集中地反映在佛教般若學對東晉玄學的滲透上面。是時眾多釋徒從容參加清談,文人士子傾心攀緣佛教,構成了空前熱情的文化溝通景觀?!胺颉栋闳簟防砣ぃ独稀?、《莊》;而名僧風格,酷肖清流,宜佛教玄風,大振于華夏也”[9]。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晉室南渡在中國思想史上劃出了一條明確的分界線,其前后玄學清談所寓托的內涵即有顯著不同。劉師培先生《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指出:西晉玄學所言之名理“尚不越《老》、《莊》”,逮及東晉士大夫之談玄便“均以佛理為主”,而文人所作詩歌也隨之益增“析理之美”[10]。許詢、孫外號稱“一代文宗”,集詩人、名流和居士于一身,剖析他們所表現(xiàn)的哲學思想,浮屠成份要明顯超過《莊》、《老》舊學。孫綽著有《道賢論》和《喻道論》,旨在用佛理統(tǒng)攝與調和儒、道思想。許詢嘗立寺奉佛于山陰,并在會稽王齋頭任法師支遁的都講,兩人對答論難,咸以精熟內典著稱。而名僧支遁尤開東晉時代風氣之先,洵為當時援佛入玄的帶頭人物,又是許、孫等人精神上的導師。他結合般若即色論樹立《莊》學新義,所撰《逍遙游論》、《即色玄游論》標揭妙理,警動世俗,成了江東一代勝流從事清談的理論基準。據(j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