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啟蒙故事_第1頁
中國傳統文化啟蒙故事_第2頁
中國傳統文化啟蒙故事_第3頁
中國傳統文化啟蒙故事_第4頁
中國傳統文化啟蒙故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傳統文化啟蒙故事TOC\o"1-2"\h\u12658第一章:傳統文化的源起 2148861.1古代文明的曙光 2298901.2黃河文明的孕育 229303第二章:儒家思想的基礎 3116892.1孔子的生平與思想 3267062.2孟子的仁政理念 361572.3儒家經典的傳承 315469第三章:道家哲學的智慧 4318793.1老子的道德經 473483.2莊子的逍遙游 487503.3道家文化的影響 52420第四章:佛教的傳入與發(fā)展 5121504.1佛教的起源與傳入 584834.2中國佛教的特色 5316004.3佛教文化的影響 63899第五章:古代文學的魅力 665785.1詩詞的韻味 6243115.2散文的境界 6324145.3戲劇的傳承 714583第六章:書法藝術的韻味 7181626.1漢字的演變 728436.2書法大家的作品 7176036.3書法的美學原則 8215216.3.1均衡與對稱:書法作品要求整體布局均衡,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要相互呼應,形成和諧統一的整體。 8177386.3.2疏密有致:書法作品中的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間距要適當,既不能過于緊密,也不能過于稀疏,以保持整體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 8226286.3.3剛柔相濟:書法作品中,剛勁有力的筆法與柔和流暢的筆法要相互結合,形成對比與統一。 8241166.3.4意境深遠:書法作品要表達出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意境,使觀者產生共鳴。 8299796.3.5創(chuàng)新與繼承:書法創(chuàng)作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融入個人的創(chuàng)新意識,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818000第七章:繪畫藝術的傳承 892497.1國畫的起源與發(fā)展 873767.2畫派的形成與特點 9105057.3繪畫藝術的審美 923422第八章:傳統音樂的傳承 10207248.1古代音樂的源流 10213838.2民間音樂的特色 10180788.3音樂大家的貢獻 1020951第九章:民間風俗與習俗 11173769.1傳統節(jié)日的慶祝 11120579.2民間信仰與禁忌 11297329.3地方風俗的差異 1128877第十章:傳統工藝的技藝 121424210.1瓷器的制作與傳承 12310410.2織繡藝術的魅力 121366410.3傳統建筑的技藝 13第一章:傳統文化的源起1.1古代文明的曙光在遙遠的古代,中華民族便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譜寫著輝煌的歷史篇章。自古以來,我們的祖先便在東方的曙光中,探尋著宇宙的奧秘,感悟著生命的真諦。他們用勤勞和智慧,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古代文明,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便注重天文歷法的研究。早在夏商時期,我國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觀象臺,用以觀測天象,預測自然災害,指導農業(yè)生產。周公旦制定的《周髀算經》,為古代數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古代先知們還創(chuàng)立了八卦,用以闡釋宇宙間萬物的與變化,為后世哲學、文化、科技的發(fā)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1.2黃河文明的孕育黃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自古以來,她滋養(yǎng)著中原大地,孕育了燦爛的黃河文明。在黃河流域,古代先民們開墾土地,發(fā)展農業(yè),創(chuàng)造了舉世聞名的農耕文化。距今約五千年前,炎帝、黃帝兩位偉大的部落首領,在黃河流域建立了華夏民族的基石。他們帶領部落民眾,發(fā)展生產,繁榮文化,使黃河文明逐漸崛起。此后,夏、商、周三個朝代相繼在黃河流域興起,形成了我國古代文明的基本框架。夏朝時期,大禹治水成功,劃分九州,奠定了國家的基礎。商朝時期,甲骨文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古代文字的成熟。周朝時期,周公旦制定《周禮》,為后世政治制度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黃河文明的發(fā)展,不僅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還表現在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方面。古代中華民族在黃河流域,與周邊的少數民族相互交流、融合,共同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成果。這些成果,為后世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二章:儒家思想的基礎2.1孔子的生平與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歲。孔子出生于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其家庭原本顯赫,但因父親早逝,家道中落??鬃拥乃枷塍w系以“仁”為核心,強調道德修養(yǎng)、禮制規(guī)范、仁愛他人。他在教育、政治、哲學等領域均有卓越貢獻,提出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倡導“仁政”、“禮治”的政治理念。在教育方面,孔子主張“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他認為學習是一種快樂,提倡和實踐了平民教育,使儒家思想得以廣泛傳播。在政治方面,孔子主張以德治國,強調君子的道德品質,認為政治秩序的穩(wěn)定取決于君子的道德修養(yǎng)。2.2孟子的仁政理念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他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享年83歲。孟子是孔子的孫子孔伋的再傳弟子,其思想體系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仁學思想。孟子的仁政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仁者愛人:孟子認為仁政的核心是關愛人民,主張君主應以仁愛之心治理國家,關注民生福祉。(2)民為貴: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觀點,強調君主應重視人民利益,以民為本。(3)王道政治:孟子主張實行王道政治,以道德教化為手段,使國家走上和諧、穩(wěn)定的道路。(4)性善論:孟子認為人性本善,主張通過教育引導人們發(fā)揮內在的善良品質,實現社會和諧。2.3儒家經典的傳承儒家經典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載體,主要包括《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等五經,以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等四書。(1)五經:五經是儒家思想的基石,涵蓋了古代中國的政治、哲學、歷史、文學、倫理等多個方面。五經的傳承使得儒家思想得以深入人心,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主流價值觀。(2)四書:四書是宋明理學的重要經典,包括《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宋明理學將四書視為儒家思想的正宗,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推動了儒家思想的發(fā)展。儒家經典的傳承不僅使儒家思想得以延續(xù),還為后世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和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第三章:道家哲學的智慧3.1老子的道德經老子,又稱李耳,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被譽為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其代表作《道德經》是一部論述宇宙萬物、發(fā)展和變化的哲學巨著。全書共分為道經和德經兩部分,共計五千言。《道德經》以“道”為核心概念,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和最高準則。老子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強調順應自然、減少人為干預。在倫理道德方面,老子倡導“無為而無不為”,主張清靜、謙遜、柔和、寬容的處世態(tài)度。老子在《道德經》中闡述了諸多富有哲理的言論,如“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等,這些言論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現實意義和價值。3.2莊子的逍遙游莊子,名周,是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著作《莊子》以寓言、故事、對話等形式,闡述了自己的哲學思想。其中,《逍遙游》是莊子哲學的代表作之一?!跺羞b游》主張順應自然、超越世俗,追求心靈的自由與逍遙。莊子認為,世間萬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人應當順應自然規(guī)律,不強求、不執(zhí)著。他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的觀點,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在《逍遙游》中,莊子講述了許多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如“庖丁解?!?、“鯤鵬展翅”等,通過這些故事,表達了追求自由、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3.3道家文化的影響道家哲學自誕生以來,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下從幾個方面簡要闡述道家文化的影響:(1)政治方面:道家哲學提倡“無為而治”,對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政治理念產生了重要影響。許多帝王將相、文人墨客都將道家思想作為治國理政的參考。(2)倫理道德方面:道家哲學強調順應自然、清靜無為,對人們的道德觀念、行為準則產生了積極影響。如“無為而無不為”、“上善若水”等觀念,成為人們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原則。(3)文化藝術方面:道家哲學追求心靈的自由與逍遙,對中國的文學、藝術、書法、繪畫等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如山水詩、山水畫等,都體現了道家文化的精神內涵。(4)哲學思想方面:道家哲學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見解,對后世哲學產生了廣泛影響。如魏晉玄學、佛教禪宗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道家哲學的啟發(fā)。道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智慧與價值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傳承、發(fā)揚,為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提供了豐富的滋養(yǎng)。第四章:佛教的傳入與發(fā)展4.1佛教的起源與傳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創(chuàng)始人為悉達多·喬達摩,即釋伽牟尼。佛教的傳入我國始于漢武帝時期,當時兩位印度僧人攜帶佛經來到長安,標志著佛教正式傳入我國。隨后,佛教在我國逐漸傳播開來,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信仰。4.2中國佛教的特色中國佛教在傳入過程中,與我國原有的儒家、道家等思想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其主要特色如下:(1)佛教教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產生了許多獨具特色的佛教宗派,如禪宗、凈土宗等。(2)佛教建筑、雕塑、繪畫等藝術形式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形成了獨特的佛教藝術風格。(3)佛教與民間信仰相互融合,產生了許多佛教神話和民間故事,豐富了我國民間文化。4.3佛教文化的影響佛教傳入我國后,對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政治方面,佛教成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精神支柱,許多帝王將佛教定為國教,以鞏固政權。(2)經濟方面,佛教推動了我國與世界各地的交流,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3)文化方面,佛教豐富了我國的文化內涵,佛教藝術成為我國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4)教育方面,佛教寺院成為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對培養(yǎng)人才、傳承文化起到了積極作用。佛教的傳入與發(fā)展,使我國文化更加多元化,為中華民族的繁榮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五章:古代文學的魅力5.1詩詞的韻味古代詩詞,作為中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以其獨特的韻味流傳至今。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抒發(fā)了作者的情感與抱負,展現了豐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審美情趣。從《詩經》的四言句到漢樂府的民歌,再到唐宋詩詞的鼎盛,詩詞始終伴中華民族的成長。在古代詩詞中,山水田園、邊塞風光、宮廷生活、市井百態(tài)等題材得到了廣泛的描繪。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如杜甫的《登高》一詩,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描繪了壯闊的自然景觀,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注。5.2散文的境界古代散文,是文學的重要體裁之一,它以平實自然的語言,闡述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情感。散文不受詩歌格律的限制,更注重內容的表達和思想的深度。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如《論語》、《道德經》、《莊子》等,都是散文的典范。古代散文中,有詠物抒情的,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通過對桃花源的描繪,抒發(fā)了作者對理想生活的向往;有論述哲理的,如莊子的《逍遙游》,通過寓言故事闡述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哲學;有敘事紀實的,如司馬遷的《史記》,客觀真實地記載了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5.3戲劇的傳承中國古代戲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融合了文學、表演、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從先秦的俳優(yōu)、漢代的百戲,到唐宋的參軍戲、雜劇,再到元明清的戲曲,戲劇在歷史長河中不斷演變和發(fā)展。古代戲劇中,有反映宮廷生活的,如元雜劇《長生殿》,描繪了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悲??;有表現民間生活的,如宋雜劇《西華山陳摶高臥》,通過陳摶的故事,展現了宋代社會的風俗民情;有講述歷史故事的,如京劇《空城計》,以三國時期的故事為背景,展現了諸葛亮的智謀和膽識。古代戲劇在傳承中不斷創(chuàng)新,形成了豐富多樣的地方戲曲,如昆曲、京劇、越劇等,它們各具特色,共同構成了中國戲劇的輝煌。第六章:書法藝術的韻味6.1漢字的演變漢字,作為世界上最古老、最具特色的文字之一,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化傳承。漢字的演變,既體現了歷史的變遷,也揭示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早期的漢字起源于甲骨文,這是一種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象形文字。社會的發(fā)展,漢字逐漸演變?yōu)榻鹞?、大篆、小篆等不同形式。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了加強集權,對漢字進行了規(guī)范化整理,形成了小篆。漢代以后,漢字進一步發(fā)展為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多種書體。漢字的演變過程中,既有象形的直觀表達,也有形聲、會意的抽象組合,使得漢字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藝術魅力。6.2書法大家的作品在中國書法史上,涌現出了一批批書法大家,他們的作品成為后世學習的典范。王羲之,被譽為“書圣”,其作品《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書法筆法圓潤流暢,結構嚴謹而不失靈動,展示了書法藝術的極致之美。顏真卿,唐代著名書法家,其作品《多寶塔碑》以楷書著稱,筆力遒勁,結構嚴謹,被譽為“楷書之宗”。米芾,宋代書法家,其作品《自敘帖》以行書見長,筆法奔放自如,頗具個性。米芾的書法作品,既有傳統韻味,又不乏創(chuàng)新精神。趙孟頫,元代書法家,其作品《中秋帖》以草書為主,筆法瀟灑飄逸,展現了草書的獨特韻味。6.3書法的美學原則書法藝術的美學原則,是書法創(chuàng)作中遵循的基本規(guī)律。主要包括以下幾點:6.3.1均衡與對稱:書法作品要求整體布局均衡,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要相互呼應,形成和諧統一的整體。6.3.2疏密有致:書法作品中的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間距要適當,既不能過于緊密,也不能過于稀疏,以保持整體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6.3.3剛柔相濟:書法作品中,剛勁有力的筆法與柔和流暢的筆法要相互結合,形成對比與統一。6.3.4意境深遠:書法作品要表達出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意境,使觀者產生共鳴。6.3.5創(chuàng)新與繼承:書法創(chuàng)作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融入個人的創(chuàng)新意識,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通過遵循這些美學原則,書法藝術才能展現出其獨特的韻味,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七章:繪畫藝術的傳承7.1國畫的起源與發(fā)展中國繪畫藝術,源遠流長,起源于遠古時期。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們便在陶器、巖石上繪制圖案,以表達對自然和社會生活的認知。國畫的發(fā)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1)先秦時期:此時期的繪畫以簡單的線條和圖案為主,主要用于裝飾陶器、玉器和青銅器。(2)漢代:漢代繪畫逐漸走向成熟,出現了專業(yè)的畫師。此時,繪畫題材逐漸豐富,包括人物、山水、花鳥等。(3)魏晉南北朝:這一時期的繪畫藝術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出現了顧愷之、陸探微等杰出畫家。此時,繪畫風格趨向細膩,注重表現人物精神面貌。(4)唐宋時期:國畫進入繁榮時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畫家,如閻立本、吳道子、范寬、張擇端等。這一時期的繪畫技法更加成熟,形成了獨特的審美風格。(5)元明清時期:國畫繼續(xù)發(fā)展,出現了許多流派,如浙派、吳派、揚州畫派等。此時,繪畫題材更加廣泛,審美趣味也更加豐富。7.2畫派的形成與特點中國繪畫藝術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畫派。以下簡要介紹幾個主要畫派及其特點:(1)院體畫派:起源于唐代,以宮廷畫家為主。其特點是嚴謹工整,注重寫實,色彩豐富。(2)文人畫派:起源于北宋,以文人畫家為主。其特點是追求意境,注重抒情,筆墨淡雅。(3)浙派:起源于南宋,以浙江畫家為主。其特點是技法嚴謹,注重線條運用,風格細膩。(4)吳派:起源于明代,以蘇州畫家為主。其特點是筆墨淋漓,注重構圖,風格清新。(5)揚州畫派:起源于清代,以揚州畫家為主。其特點是兼容并蓄,注重創(chuàng)新,風格多樣。7.3繪畫藝術的審美中國繪畫藝術的審美觀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意境:繪畫作品要表現出一種超脫現實、悠遠深邃的意境,使觀者產生共鳴。(2)筆墨:筆墨是繪畫的基本元素,包括線條、墨色、構圖等。筆墨運用要恰到好處,以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3)韻味:繪畫作品要具有一定的韻味,使觀者在欣賞過程中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4)創(chuàng)新:繪畫藝術要不斷創(chuàng)新,以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畫家要勇于突破,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5)人文精神:繪畫作品要體現畫家的人文精神,包括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悟和思考。通過繪畫,畫家傳達自己的情感和價值觀。第八章:傳統音樂的傳承8.1古代音樂的源流中國傳統音樂,源遠流長,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與文化。據史書記載,我國古代音樂的源流可追溯至遠古時期。那時,先民們以勞動、祭祀等活動為載體,創(chuàng)作了簡單的音樂,用以表達情感、祈求豐收與吉祥。夏商時期,音樂逐漸發(fā)展,出現了專門的樂官,負責宮廷音樂的制作與表演。西周時期,音樂制度逐漸完善,形成了“六樂”體系,包括雅樂、頌樂、舞樂、房中樂、宴樂和鼓吹樂等。8.2民間音樂的特色民間音樂是我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格。民間音樂主要分為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曲和民間戲曲三大類。民間歌曲以山歌、小調、號子等為代表,歌詞內容豐富,旋律優(yōu)美,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民間器樂曲則以二胡、古箏、笛子等樂器演奏,音樂風格獨特,表現力強。民間戲曲則融合了歌曲、器樂曲、舞蹈、表演等多種藝術形式,如京劇、越劇、豫劇等,展現了我國民間音樂的豐富多彩。8.3音樂大家的貢獻在中國傳統音樂的發(fā)展歷程中,涌現出了一批杰出的音樂家,他們的貢獻對音樂的傳承與發(fā)展起到了的作用。古代音樂家如伶人、樂師等,他們通過演奏、創(chuàng)作、整理等方式,將音樂傳承下來。如春秋時期的伶官師曠,他精通音律,創(chuàng)作了《高山流水》等名曲;唐代的李白、杜甫等詩人,他們的詩作中亦含有豐富的音樂元素。民間音樂家在傳承民間音樂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如江南絲竹的代表人物華秋萍,他整理了大量的民間器樂曲,使之得以流傳;山東琴書大師王殿英,他將山東琴書發(fā)揚光大,使這一民間藝術形式得以傳承。近現代音樂家如聶耳、冼星海等,他們在繼承傳統音樂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了大量具有時代特色的音樂作品,如《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等,為我國音樂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傳統音樂的傳承離不開這些音樂大家的努力與付出,他們的貢獻將永遠銘記在中國音樂史上。第九章:民間風俗與習俗9.1傳統節(jié)日的慶祝中國傳統節(jié)日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民間風俗與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對節(jié)日的慶祝都極為重視,這些節(jié)日既包括春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等全國性的節(jié)日,也包括各地特有的地方節(jié)日。春節(jié),又稱農歷新年,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jié)日。在這一天,人們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歡度佳節(jié)。除夕夜,家人團聚,共享年夜飯,共度團圓之夜。還有舞龍舞獅、賞花燈等豐富多彩的慶?;顒?。中秋節(jié),又稱團圓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節(jié)日之一。在這一天,人們賞月、吃月餅、猜燈謎,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同時中秋節(jié)還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神話傳說緊密相連,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端午節(jié),又稱龍舟節(jié),源于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人們賽龍舟、包粽子、掛艾葉、佩戴香囊,以驅邪避疫。還有表演舞獅、舞龍等民間藝術活動。9.2民間信仰與禁忌民間信仰與禁忌是民間風俗與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祖先和神靈的敬畏之心。在我國民間,信仰神靈、祖先崇拜和風水學說較為普遍。人們認為,神靈和祖先可以保佑家庭平安、五谷豐登。因此,在節(jié)日慶典、婚喪嫁娶等場合,人們都會舉行祭祀活動,以示敬意。禁忌方面,民間有許多關于婚喪嫁娶、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忌諱。如:孕婦不宜參加婚禮,以免“沖喜”;喪葬期間,忌諱穿紅戴綠,以免“犯忌”;日常生活中,忌諱打翻碗筷、踩踏門檻等,以免帶來不祥之兆。9.3地方風俗的差異我國地大物博,各地風俗習慣各異。以下簡要介紹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風俗差異:北方地區(qū),冬季寒冷,民間有腌咸菜、腌肉等習俗,以備過冬。北方還有貼春聯、放鞭炮、舞龍舞獅等傳統節(jié)日慶?;顒?。南方地區(qū),氣候濕潤,民間有種植水稻、養(yǎng)魚等習慣。在節(jié)日慶典方面,南方有賽龍舟、賞花燈、猜燈謎等活動。西部地區(qū),多民族聚居,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相互交融。如:藏族有獻哈達、轉經輪等習俗;回族有開齋節(jié)、古爾邦節(jié)等節(jié)日。我國民間風俗與習俗豐富多彩,各具特色。這些風俗與習俗,既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第十章:傳統工藝的技藝10.1瓷器的制作與傳承瓷器,作為中國傳統工藝的瑰寶,自古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