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2025屆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重點知識點考點提綱詳細版第一單元:樹立科學思維觀念第一課:走進思維世界1.1思維的含義與特征一、思維的含義與特征一、思維的含義1.思維的意義:由于有思維參與其中的人類社會實踐,人成了萬物之靈。思維是人的特有屬性。2.體悟思維:只要我們在“想”、在“考慮”,就能切身體會到我們在思維。人的思維存在具有普遍性。3.思維的內涵(1)思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思維與意識同義,狹義的思維與理性認識同義。(2)“邏輯與思維”中所說的“思維”主要是從狹義角度來講的,指認識的高級階段,是對事物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的反映?!局R拓展】全面理解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區(qū)別內容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現(xiàn)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及規(guī)律的認識(新修訂)形式感性認識以人的感覺器官直接反映事物,包括感覺、知覺、表象等形式理性認識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維去把握,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等形式階段認識的初級階段認識的高級階段特點直接性和形象性間接性和抽象性聯(lián)系①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因為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起點,建立在感性認識基礎上的理性認識才是真實可靠的,堅持理性認識從感性認識中來②感性認識有待于發(fā)展為理性認識。因為只有理性認識才是對事物更深刻、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只有理性認識才能指導人們按規(guī)律辦事,有效地改造世界【特別提醒】從性質上看,無論是感性認識還是理性認識,都有正確與錯誤之分。4.思維的方式⑴類型:戰(zhàn)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tǒng)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等。(新修訂)⑵意義:認識事物本質、把握事物規(guī)律的重要的思維方式,是具有指導性和針對性的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二、思維的特征1.思維風格的差異:人人都會思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維風格。不同風格的思維在速度、方式、質量乃至結果上有很大的差異。2.思維的共同特征:間接性內涵思維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的現(xiàn)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實現(xiàn)對未知事物的認識原因人們不可能對所要認識的每一個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也不可能直接感知到,作用①憑經驗能認識沒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屬性。②憑經驗能認識根本不可能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屬性。③能在對事物認識的基礎上進行蔓延式無止境的擴展。關鍵詞見…而知…;通過…推斷出…;計劃;預測;揭示出;推斷出舉例①人類學家根據(jù)古生物的化石及其他有關資料,就能推知人類進化的規(guī)律;②醫(yī)生根據(jù)對病人的體溫、血壓、血液、尿液、心電圖、腦電圖等檢查的有關資料,就能確診病患和病因;③氣象工作者根據(jù)已有的氣象資料,就能預知今后天氣的變化;④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可以推斷學生的內心世界;⑤地震工作者可以根據(jù)動物的反?,F(xiàn)象或其他儀表的數(shù)據(jù)來分析與預報震情;⑥人們不知道某些疾病與遺傳基因的關系,但人們可以根據(jù)實驗來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概括性內涵思維能夠從多種事物及其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作用①概括是形成概念的前提。同類事物總結共性;同類現(xiàn)象中總結本質的規(guī)律性內在聯(lián)系。②概括是思維活動的速度,遷移的程度、廣度和深度。③概括是一切科研的出發(fā)點。關鍵詞共同之處是…;整體上看…;共性在于…;總結出舉例①人們把形狀、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結出棗子的樹木歸一類,稱之為“棗樹”②把棗樹、蘋果樹、梨樹等依據(jù)其根、莖、葉、果等共性統(tǒng)稱為“果樹”③每次看到“月暈”就要“刮風”,地磚“潮濕”就要“下雨”,就能得出“月暈而風”“礎潤而雨”的結論④人們認為“凡正常運行的計算機都有中央處理器”能動性內涵思維能夠提煉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別于客觀實際的認識。思維對認識對象的反映不是機械的、消極被動的,而是主動的或能動的;自覺的、有計劃有目的地對認識對象的屬性進行抽象重組,得出既有認識對象的痕跡,又不同于認識對象的主觀映像。正確的思維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錯誤的思維歪曲地反映認識對象。關鍵詞抽象;創(chuàng)新;有選擇的;主動、自覺舉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三個特征之間的聯(lián)系:①思維的概括性是間接性的前提;間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維的兩個基本特征。正因為思維具有概括性,人們才憑借已獲得的感性材料、經驗和知識,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從而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思維才體現(xiàn)出間接性的特點②間接性和概括性中都體現(xiàn)有能動性。3.思維與實踐的關系(思維的作用):思維在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發(fā)展,又反作用于實踐。正確的思維能夠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實現(xiàn)預期的目的?!咎貏e提醒】思維的間接性特征與思維來源于實踐并不沖突①要獲得對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就要在實踐中接觸和變革事物,占有豐富、真實的感性材料,然后對其進行科學的加工制作,實現(xiàn)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②思維還要回到實踐中去,接受實踐的檢驗,才能弄清它是否符合客觀實際,能否真正解決實際問題。1.2思維形態(tài)及其特征一、思維的基本形態(tài)1.思維形態(tài)的分類劃分標準類型含義從思維的方向看發(fā)散思維向不同方向擴散的思維聚合思維向同一方向收斂的思維從思維對認識對象的思考角度看綜合思維整體地認識對象的思維分析思維分別地認識對象的思維從思維反映認識對象的方式看辯證思維用聯(lián)系、發(fā)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的思維形而上學思維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的思維根據(jù)思維運行的基本單元的不同抽象思維人的思維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屬性,通過語詞鞏固下來,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形象思維人的思維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2.思維的基本形態(tài):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二、思維基本形態(tài)的特征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形象思維(藝術思維)區(qū)別含義人們把以概念作為基本單元進行的思維,稱為抽象思維。以概念、判斷和推理等反映認識對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如果人的思維抽象、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就屬于形象思維。在感覺、知覺和表象的基礎上,運用聯(lián)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認識對象,觸及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基本單元概念感性形象思維形式概念、判斷、推理感覺、知覺、表象主要特征基本單元的概念性、運行方式的推導性和思維表達的嚴謹性?;締卧男蜗笮?、運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維表達的情感性。聯(lián)系①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區(qū)分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在實際思維活動中,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雖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相輔相成;②無論是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都來源于實踐。③形象思維是抽象思維的基礎,抽象思維依賴于形象思維,形象思維有待于上升到抽象思維?!咎貏e提醒】⑴思維形態(tài)≠思維形式①根據(jù)思維加工時所使用的基本單元不同,思維可區(qū)別為不同的形態(tài),即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②抽象思維的基本單元是概念,形象思維的基本單元是感性形象。抽象思維的形式是概念、判斷和推理。⑵感性材料與感性認識不同,前者是客觀事物,后者是主觀認識。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認識過程中的不同階段,而非正確、錯誤之別。第二課:把握邏輯要義2.1“邏輯”的多種含義一、“邏輯”的多種含義一、“邏輯”的多種含義1.“邏輯”是一個多義詞:邏輯的主要含義歸屬范圍舉例規(guī)律所有學科的研究對象①歷史的邏輯決定了人類社會將一直向前發(fā)展。②適者生存,優(yōu)勝劣汏,這是自然界的邏輯,也是市場競爭的邏輯。邏輯規(guī)律與規(guī)則邏輯學的研究對象①某篇文章邏輯性強②某個說法不合邏輯③只有感覺的材料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人們才能根據(jù)這樣的材料,做出合乎邏輯的結論來。思維方法邏輯學的研究對象①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是哪一家的邏輯?、凇畯姍嗉垂怼@就是霸權主義者所奉行的邏輯。③還有人著書《大學的邏輯》,探討大學管理之道邏輯學或邏輯知識作為一門學科的邏輯學①大學生應該上邏輯課②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邏輯很難學③現(xiàn)代管理人員,為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學一點邏輯很有必要。2.邏輯學研究的對象:“規(guī)律”意義上的“邏輯”是所有科學的研究對象?!斑壿嬕?guī)律與規(guī)則”,以及“思維方法”意義上的“邏輯”才是邏輯學的研究對象。3.邏輯學研究的目的:邏輯學研究試圖將邏輯規(guī)律與規(guī)則運用到實際思維中,以區(qū)分正確的思維方法和不正確的思維方法。作為工具性學科的邏輯學是為把握“規(guī)律”服務的。二、狹義邏輯學與廣義邏輯學1.含義:人們把研究思維形式結構及其規(guī)律的形式邏輯視為狹義的邏輯學,而把含有狹義的邏輯學和研究辯證思維中的規(guī)律、規(guī)則與方法的辯證邏輯等視為廣義的邏輯學。2.推理的結構:推理是由前提和結論構成的,由前提推導結論,前提作為結論的理由。3形式邏輯的研究重點:形式邏輯特別關注推理問題,著重研究推理的形式結構。從形式邏輯角度看,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取決于思想的形式結構。(不取決于思想具體內容)4.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是要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guī)律和規(guī)則。5.論證與論辯(推理的應用):①論證:把推理的理由講出來作為“論點”的“論據(jù)”,就構成了通常所說的“論證”。②論辯:用這樣的論證方式去說服人,讓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或者用這樣的論證方式去反駁別人的觀點,就構成了“論辯”。③論證和論辯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響說服的效果。6.意義:學習狹義邏輯學的基本知識與方法,是學習廣義邏輯學的基礎。遵循形式邏輯的規(guī)律與規(guī)則,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2.2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二)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1.作用: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確定性的思維。要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事實與規(guī)律,必須讓思維確定下來,該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2.內容:①常用公式:A是A②基本內容: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3.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故意違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邏輯錯誤叫作“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4.運用同一律要注意的問題:①同一律只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即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的情況下才起作用。②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條件下,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斷,同一律并不要求它們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作為邏輯思維的基本規(guī)律,其作用是保證思維具有確定性,它不是客觀事物自身運動變化的規(guī)律,因而不否認客觀事物本身的變化發(fā)展。換言之,同一律并不否認認識對象的復雜多樣性及其變化發(fā)展。它所反對的只限于在時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在思維中任意變更概念或判斷。二、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1.作用: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維。要避免思維出現(xiàn)不融貫一致的邏輯錯誤,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2.內容:①常用公式:A不是非A②基本內容: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它的否定論斷“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3.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4.違反矛盾律要求的邏輯錯誤:“自相矛盾”。5.邏輯矛盾與辯證矛盾①思維中出現(xiàn)的自相矛盾是思維混亂的一種表現(xiàn);辯證矛盾是唯物辯證法所講的事物本身固有的客觀矛盾。②客觀事物是變化發(fā)展的,此事物可以變成彼事物。從不同時間、不同方面對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論斷,并不是自相矛盾的。③邏輯矛盾(自相矛盾)的論斷是對客觀實際矛盾的錯誤反映。遵守矛盾律的要求是正確把握客觀矛盾的必要條件?!咎貏e提醒】自相矛盾屬于思維認識的范疇,是客觀事物的一種反映,而且是錯誤的??陀^矛盾不是思維認識的范疇,不是一種反映,是一種客觀存在。㈢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1.排中律的含義:邏輯思維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也要反對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在矛盾關系的論斷之間持“兩不可”的態(tài)度。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2.內容:①常用公式:“A或者非A”②基本內容: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3.遵守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4.違反排中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兩不可”。5.排中律意義:矛盾律表明,論斷“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進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識別與把握“A”和“非A”這種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關系,對于提升邏輯思維能力有重要意義。5.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邏輯的基本規(guī)律。(1)基本要求:合乎邏輯的思維具有確定性、一致性、明確性。(2)基本規(guī)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3)來源:這些基本規(guī)律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對認識客觀事物的正確思維活動的總結。人們通過無數(shù)次的社會實踐,既認識到了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也認識到了思維自身的規(guī)律。(4)必要性:只有遵循形式邏輯基本規(guī)律的思維,才有可能成為科學的思維,而違背形式邏輯基本規(guī)律的思維,不可能是科學的思維?!局R拓展】比較矛盾律和排中律關系矛盾律排中律區(qū)別要求不同要求排除人們思維的自相矛盾,強調“A不是非A”,即矛盾的論斷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排中律要求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強調“A”與“非A”,其中必有一真錯誤不同“自相矛盾”“兩不可”作用不同運用不矛盾律可以以真推假,即具有矛盾關系的兩個判斷,如果一個真,則另一個必假。常用于反駁。運用排中律可以以假推真,即具有矛盾關系的兩個判斷,如果一個假,則另一個必真。常用于證明。聯(lián)系矛盾律與排中律都是形式邏輯的基本規(guī)律,是人們在運用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時必須遵守的具體規(guī)則,它們從不同側面保證思維的確定性【知識整合】比較三大邏輯規(guī)律規(guī)律名稱基本內容公式適用范圍要求邏輯錯誤矛盾律一個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A并且非A矛盾判斷和反對判斷無矛盾性(不能同真,可以同假,必有一假)自相矛盾(兩可)排中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A或者非A矛盾判斷和下反對判斷明確性(不能同假,可以同真,必有一真)兩不可同一律思想自身同一A是A概念和判斷確定性(自身同一)偷換概念、偷換論題【邏輯方陣圖】第三課:領會科學思維3.1科學思維的含義與特征一、科學思維的含義1.科學思維:泛指符合認識規(guī)律、遵循邏輯規(guī)則的思維,是能夠達到正確認識結果的思維。包含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等?!咎貏e提醒】科學思維與不科學思維是相對立的,不科學思維是主觀臆想的、不合邏輯的、片面僵化的思維。2.科學思維的兩個基本條件(正確思維的條件)①任何思維都是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②內容真實和形式正確是科學思維的兩個基本條件。3.科學思維不是與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并列的思維形態(tài),而是對實踐中遵循邏輯思維要求、運用辯證思維方法、創(chuàng)新性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的統(tǒng)稱。【知識拓展】如何做到自覺地走向科學思維①科學思維泛指符合認識規(guī)律、遵循邏輯規(guī)則的思維,是能夠達到正確認識結果的思維。它與主觀臆想的、不合邏輯的、片面僵化的不科學思維相對立。②人人都有思維,但只有正確的思維才能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實現(xiàn)預期的目的。正確的思維要以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指導我們正確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論基礎。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我們的思維能夠更加自覺地走向科學思維。③科學思維要具備兩個基本條件,內容真實和思維形式正確?!咎貏e提醒】科學思維方法≠科學方法(1)科學方法主要是指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的方法問題。它既包括具體的實踐活動所采用的方法,如具體的工作方法、科學實驗的方法,以及科學思維方法等,科學思維方法是指人們思考問題、認識問題的正確方法??茖W方法與科學思維方法是包括與被包括的關系,其外延不同。(2)科學思維方法是人們在長期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逐步總結出來的,它能幫助人們在認識世界的活動中少走彎路,少犯錯誤,能提高人們認識世界、進而改造世界的能力。二、科學思維的特征特征闡釋追求認識的客觀性科學思維總是從實際出發(fā),力圖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不盲目崇拜權威,不盲目相信書本結論,它尊重實踐檢驗的結果,注重實事求是的推理和論證,堅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觀規(guī)律結果具有預見性科學思維總是通過對事物歷史與現(xiàn)實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并對事物的發(fā)展趨勢、發(fā)展前景作出合乎邏輯的推斷結果具有可檢驗性思維的結果必須接受實踐的檢驗。越是復雜的事物,對它的認識越要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茖W思維能夠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接受實踐的嚴格檢驗,修正錯誤,堅持真理【知識拓展】科學思維的特征之間的關系科學思維的客觀性、預見性、可檢驗性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統(tǒng)一的。離開客觀性,就不會有預見性;正因為有預見性,才有可檢驗性。3.2學習科學思維的意義一、思維素養(yǎng)意義1.學習科學思維,有利于我們糾正邏輯錯誤,駁斥詭辯,捍衛(wèi)真理。2.學習科學思維,有利于我們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3.學習科學思維,有利于我們把握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從而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提高我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二、思想政治意義1.學習科學思維,有助于我們認清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階段性特征,正確認識不同的社會實踐中的國情和世情,準確把握我們所在的歷史方位,提高我們的政治站位,提升我們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覺悟。2.學習科學思維,有助于我們發(fā)揚科學精神,積極投身于當代中國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chuàng)新,以銳意進取的態(tài)度和負責任的行動促進社會和諧,助力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局R拓展】正確思想、科學思維與社會實踐的關系:⑴思想是思維的結果,思維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正確思想來自實踐,是在社會實踐基礎上揭示的思維規(guī)律和規(guī)則。遵循思維規(guī)律和規(guī)則是科學思維的題中之義。沒有社會實踐,沒有科學思維,就不會有正確思想。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正確思想指導下才能在實踐中實現(xiàn)預期的目的?!局R拓展】學習科學思維對培養(yǎng)科學精神的意義是什么?①科學精神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取向。②我們所倡導的科學精神是以事實為依據(jù)、以實踐為檢驗認識的真理性標準的求直各實的精神。③發(fā)揚科學精神,就是要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矛盾;就是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對當代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實踐作出科學的解釋、正確的判斷和合理的選擇。三、把握科學思維的精髓,學會運用科學思維方法的意義1.可以幫助我們正確認識事物,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2.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shù)臅r代新人,更好地報效國家、服務社會、造福人類【知識整合】科學思維的特征與思維素養(yǎng)意義之間存在對應關系第二單元:遵循邏輯思維規(guī)則第四課:準確把握概念4.1概念的概述一、概念的含義1.事物的屬性及分類:①屬性的含義:事物的性質和關系統(tǒng)稱為屬性。②分類:事物的屬性可分為本質屬性和非本質屬性。a.本質屬性: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使該事物同其他事物區(qū)別開來的內部規(guī)定性。b.非本質屬性:并非某類事物特有的屬性。2.概念的定義:概念是通過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維形式?!咎貏e提醒】概念的性質: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3.概念的表達:①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語詞是概念的物質外殼。②并非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語詞與概念不是一對一的關系)a.不同的語詞可以表達同一個概念。例如,紅薯、白薯、地瓜是不同的語詞,卻表達的是同一個概念。水泥、洋灰是不同的語詞,表達的也是同一個概念。b.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例如,“先生”這個詞,可以指稱師長、醫(yī)生、知識界人士,也是對人的一種尊稱等?!笆恰边@個詞可以指兩個事物的同一關系,如魯迅是《阿Q正傳》的作者;也可指兩個事物的屬種包含關系,如“人是高等動物”。【圖示】概念、語詞、事物本質屬性之間的關系:【易混易錯】比較概念與語詞(1)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語詞是概念的體現(xiàn)者,沒有語詞,概念就不能存在。(2)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但并非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都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不同的語詞可以表達同一個概念。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3)任何概念都必須通過語詞來表達,但并非每一個語詞都表達概念。①一般,漢語中的實詞都表達概念,而虛詞(除連詞外)不表達概念。連詞“如果……那么……”“或”“而且”“只有……才……”等,雖屬虛詞,但把它們組合到判斷中,卻能表達概念。②孤立的助詞和嘆詞則通常不表達概念。二、概念的基本特征1.概念的內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它反映事物“質”的規(guī)定性,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究竟“是什么”。2.概念的外延(1)含義: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事物的范圍。它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有哪些”。(2)類型:依據(jù)兩個概念在所指范圍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分為相容關系和不相容關系。種類含義圖示法相容關系全同關系兩個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屬種關系或種屬關系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是另一個概念的外延的一部分,外延小的概念為種概念,外延大的概念為屬概念(新修訂)交叉關系兩個概念之間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不相容關系(全異關系)矛盾關系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并且它們的外延之和等于該屬概念的外延反對關系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并且它們的外延之和小于該屬概念的外延【特別提示】概念內涵與外延的關系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任何概念都是內涵和外延的統(tǒng)一。4.2明確概念的方法一、明確內涵的方法——定義的方法1.定義的含義:定義是從內涵方面明確概念的邏輯方法。給一個概念下定義,就是用簡明的語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2.定義的邏輯結構:定義由被定義項、定義項和定義聯(lián)項三部分構成。3.下定義的方法:定義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種差加屬概念。①種差:指同一屬概念下的種概念之間的差別。即“被定義項”與其同屬的其他種概念之間的差別。②屬概念:是指被定義項的屬概念。③“種差”和“屬概念”相加構成定義項,用定義聯(lián)項將被定義項和定義項聯(lián)結起來,就構成定義。4.下一個正確的定義的要求(1)應該具備相應的科學知識,正確地認識對象,把握其本質屬性。(2)應該遵循必要的邏輯規(guī)則規(guī)則邏輯錯誤錯誤原因舉例①定義項與被定義項的外延必須全同定義過寬定義項的外延大于被定義項商品是勞動產品。定義過窄定義項的外延小于被定義項商品是用人民幣交換的勞動產品。②定義項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同語反復定義項直接包含了被定義項麻醉就是麻醉劑所起的作用。循環(huán)定義定義項間接包含了被定義項偶數(shù)就是奇數(shù)加一所得的數(shù),
奇數(shù)就是偶數(shù)加一所得的數(shù)。③定義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定定義沒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高中生不是社會青年。④定義不能用比喻比喻定義定義含混兒童是祖國未來的花朵。二、明確外延的方法——運用劃分的方法1.劃分的含義:劃分是從外延方面明確概念的邏輯方法。2.劃分的方法:它是依據(jù)一定的標準,把一個概念的外延分為幾個小類。小類是大類的種,大類是小類的屬。劃分就是把一個屬分為幾個種的邏輯方法。3.劃分的構成:由母項和子項兩部分構成。4.作出正確劃分的要求(1)必須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對象之間的客觀關系。(2)要遵循劃分的邏輯規(guī)則劃分應遵循的邏輯規(guī)則舉
例邏輯錯誤①子項的外延之和必須等于母項的外延。A-1.選票分為贊成票和反對票。A-2.實詞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擬聲詞和介詞。“劃分不全”或“多出子項”②在同一次劃分中,只能用同一個標準。B.三角形分為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劃分標準不一③劃分應該逐級進行,不能越級。C.農田里種有棉花、黃麻和糧食作物。越級劃分④子項的外延必須為不相容的關系。(補充)【知識拓展】正確把握概念①任何概念都是內涵和外延的統(tǒng)一。準確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內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②認識對象是變化發(fā)展的,反映認識對象的概念也會發(fā)生變化,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變。③同時,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化,人們對概念內涵和外延的理解也會越來越深刻和精確。第五課:正確運用判斷5.1判斷的概述一、判斷及其基本特征1.判斷的含義: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2.判斷的基本特征⑴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斷定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肯定,二是否定。⑵判斷有真假之分。①真判斷:符合認識對象實際情況的判斷就是真判斷②假判斷:不符合認識對象實際情況的判斷就是假判斷。【提醒】兩個基本特征之間的關系:有斷定就會有真假,判斷的這兩個基本特征是相互聯(lián)系的。3.檢驗判斷正確與否的標準:判斷來源于人們的社會實踐,其正確與否要經受社會實踐的檢驗。符合實際的判斷就是真判斷,不符合實際的判斷就是假判斷?!局R拓展】不同領域對判斷真假特征的研究①哲學認識論是從主客體關系角度研究判斷的真假。②形式邏輯研究判斷只是從形式上研究其真假特征,以及判斷之間在形式上的真假關系。③在人們的交際活動中,確定某個判斷的真假往往需要借助于語境。語境涉及上下文、時間、地點、被指對象等多種因素。二、判斷的表達與類型1.判斷的表達⑴判斷是通過語句表達的。判斷是語句的思想內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形式。⑵有的語句不表達判斷①不作斷定、沒有真假的語句并不表達判斷。②一般來說,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不直接表達判斷。⑶根據(jù)語境確定判斷的含義對于含義不明確的語句,我們需要依據(jù)語言的具體情況排除歧義,才能準確把握這些語句與其所表達的判斷之間的關系?!局R整合】判斷與語句的關系①判斷都要用語句表達,但并非所有的語句都表達判斷。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一般不直接表達判斷。②同一個判斷可以用不同的語句表達。判斷是一種思想,是人們認識事物情況的結果。而語句則是表達完整意義的言語單位,它受社會、習慣的影響。對于同一個判斷,在不同民族的語言中,有不同的語句表達形式。③同一個語句可以表達不同的判斷。在不同的語境里,同一語句表達不同的思想內容,而判斷就是語句的思想內容,所以,同一個語句可以表達不同的判斷。④判斷是語句的思想內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形式。2.判斷的分類型:依據(jù)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斷,判斷分為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簡單判斷復合判斷含義直接由概念構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叫作復合判斷分類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聯(lián)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邏輯常項量項、聯(lián)項、關系項等邏輯聯(lián)結詞(“并且”、“或者”、“要么、要么”、“如果、就”、“只有、才”“當且僅當”)邏輯變項概念(詞項)變項判斷(命題)變項5.2正確運用簡單判斷一、正確運用性質判斷(直言判斷)1.性質判斷的含義:就是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這種斷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性質判斷又稱為直言判斷。2.構成:性質判斷一般由量項、主項、聯(lián)項和謂項組成。①表示斷定對象的叫作主項。②表示斷定對象性質的叫作謂項。③表示主項被斷定范圍的叫作量項。(“所有”“一切”表示全部對象;“有些”“有的”表示部分對象;“這個”表示一個對象)④起著聯(lián)結主項和謂項的作用的叫作聯(lián)項。(“有”“是”或“無”“不是”)例如:3.種類劃分標準種類判斷的質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判斷的量全稱判斷斷定的對象是某類事物的全部特稱判斷斷定的對象是某類事物的部分單稱判斷判斷主項反映的是單個對象“質”與“量”的結合上全稱肯定判斷、全稱否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特稱否定判斷,單稱肯定判斷、單稱否定判斷【知識整合】性質判斷的分類及其邏輯結構類型構成量項主項聯(lián)項謂項全稱肯定判斷所有(一切)商品是有價值的全稱否定判斷所有(一切)理論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特稱肯定判斷有些中學生是共青團員特稱否定判斷有些中學生不是球迷單稱肯定判斷許海峰是運動員單稱否定判斷這個人不是小學生4.準確地運用性質判斷應注意哪些問題⑴不能缺少主項和謂項,否則判斷就不完整。例如:所有的人都認同。(缺謂項);通過學習進步很快。(缺主項)⑵避免主項與謂項配合不當,否則不能如實地反映事物狀況,容易造成誤解。例如:中學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主謂配合不當)⑶要準確地使用量項和聯(lián)項,以保證判斷的“質”和“量”都準確無誤。例如:所有的金屬都是固體。(斷定過量)⑷誤用多重否定。例如:沒有誰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國家不安定?!咎貏e提醒】全稱判斷、特稱判斷量項不能省略;單稱判斷的量項一般省略。二、正確運用關系判斷1.含義:斷定認識對象之間關系的判斷。2.構成:關系者項、關系項和量項。①關系者項:表示關系承擔者,按出現(xiàn)順序稱第一、第二…對于不同關系者項來說,誰在前、誰在后,會影響關系判斷的性質。②關系項:表示關系者之間關系。③量項:表示關系者項范圍。分類:事物具有多種多樣的關系?!瓣P系的性質”可分為對稱性關系和傳遞性關系。①對稱性關系。A.對稱關系:甲與乙是同學,“同學”關系是對稱關系,因為乙與甲也是同學。B.反對稱關系:甲比乙大3歲,“大3歲”關系就是反對稱關系,因為乙肯定不比甲大3歲。C.非對稱關系:甲認識乙,“認識”關系就是非對稱關系,因為乙有可能認識甲,也有可能不認識甲。②傳遞性關系:A.傳遞關系:甲的歲數(shù)比乙大,乙的歲數(shù)比丙大,“……歲數(shù)比……大”關系是傳遞關系,因為甲的歲數(shù)肯定比丙大。B.反傳遞關系:甲是乙的父親,乙是丙的父親,“……是……的父親”關系是反傳遞關系,因為甲肯定不是丙的父親。C.非傳遞關系:甲是乙的同學,乙是丙的同學,“同學”關系是非傳遞關系,因為甲可能是丙的同學,也可能不是丙的同學。4.意義(1)認識事物,只有既弄清對象的性質,又了解對象之間的關系,才能對對象有較為全面的把握。(2)在社會生活中,弄清不同對象之間的關系,對我們認清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角色,明確自己的職責,更好地履行應盡的義務、維護合法的權利,具有重要的意義。5.3正確運用復合判斷一、復合判斷及其種類1.運用復合判斷的必要性:認識對象的情況是多種多樣的,僅僅依靠簡單判斷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對象的情況。這就需要運用復合判斷。2.復合判斷⑴含義:復合判斷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⑵組成:由聯(lián)結詞和支判斷兩部分組成。①組成復合判斷的判斷,稱為支判斷。②聯(lián)結支判斷的詞項叫作聯(lián)結詞。⑶種類:根據(jù)斷定情況的不同,復合判斷分為聯(lián)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等多個種類。二、正確運用聯(lián)言判斷1.含義:是斷定幾種事物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2.聯(lián)言判斷的邏輯結構:聯(lián)言判斷由聯(lián)言支和聯(lián)結項兩個部分組成。一個聯(lián)言判斷至少包含兩個聯(lián)言支。⑴聯(lián)言支:組成聯(lián)言判斷的支判斷叫作聯(lián)言支。⑵聯(lián)結項:用來聯(lián)結聯(lián)言支的詞項,叫作聯(lián)言判斷的聯(lián)結項⑶常用連接項:“并且”“既……又……”“不但……而且……”“也”“雖然……但是……”“不是……而是……”“接著”“一方面……另一方面……”“然后”“于是便”“不僅不……反而……”“尚且……何況……”“盡管……可能……”“然而”“而”“且”【特別提醒】聯(lián)言判斷的語言形式有并列復句、遞進復句、轉折復句等。在日常語言表達中,聯(lián)言判斷的聯(lián)結項有時可以省略。例如:“此商品價廉物美?!薄疤撔氖谷诉M步,驕傲使人落后。”3.聯(lián)言判斷的邏輯性質:當且僅當,組成它的各個聯(lián)言支都是真的,這個聯(lián)言判斷才是真的。它要求各個聯(lián)言支的斷定都要與實際相符合?!韭?lián)言判斷真假值口訣】一假即假,全真才真。【特別提醒】聯(lián)言判斷不僅要求聯(lián)言支同真,而且要求聯(lián)言支之間有聯(lián)系,不能割裂,否則,就無實際意義。例如,“孔子是春秋時代人,并且光沿直線傳播”。這個聯(lián)言判斷的聯(lián)言支雖然都真,但是該聯(lián)言判斷沒有什么真實有效性,即沒有實際意義。4.正確運用聯(lián)言判斷的意義:有助于人們將認識對象的多種情況綜合起來進行考慮,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況,從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斷更為恰當。㈢正確運用選言判斷1.選言判斷的含義:是斷定對象可能情況的判斷。2.選言判斷的邏輯結構:由選言支和聯(lián)結項組成。⑴選言支:組成選言判斷的支判斷。⑵選言判斷的聯(lián)結項:聯(lián)結選言支的詞項?!咎貏e提醒】在日常語言的表達中,選言判斷的聯(lián)結項一般不能省略。3.種類:依據(jù)選言判斷對選言支之間關系的斷定情況,選言判斷分為相容選言判斷和不相容選言判斷。⑴相容選言判斷①邏輯性質:一個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要求它的選言支中至少有一個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鞠嗳葸x言判斷真假值口訣】選言支中有一個是真的或都是真的,則為真;選言支都是假的,則為假。一真即真,全假才假。②常用聯(lián)結項:“或者”“或者……或者……”“是……還是……”“也許……也許……”⑵不相容選言判斷①邏輯性質:一個不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要求它的選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個是真的?!鞠嗳葸x言判斷真假值口訣】有且只有一個選言支為真時,該選言判斷為真;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言支為真,或都是假的,則為假。有且只有一真才真,多真為假,全假也假。②常用聯(lián)結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或者……或者……(二者不可兼得)”4.正確運用選言判斷的意義:正確運用選言判斷,不僅有助于我們準確地表達關于對象的各種可能的情況,而且能夠明確解決問題的范圍和途徑。5.正確運用選言判斷應注意的問題:①要根據(jù)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確定應該使用相容還是不相容選言判斷,不能誤用;②要根據(jù)實際問題的需要,盡量把對象的可能情況都揭示出來,不要遺漏了有選擇價值的可能情況。㈣正確運用假言判斷1.條件關系:某一情況的發(fā)生會促使另一情況的發(fā)生;某一情況不發(fā)生,會導致另一情況不發(fā)生。事物情況之間的這種關系,就是條件關系。2.假言判斷⑴含義:斷定事物某情況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況存在(或不存在)的條件的判斷。假言判斷又叫條件判斷。(假言判斷是有條件地斷定某個事物情況的存在。)⑵組成:一個假言判斷由表示條件關系的兩個支判斷和假言聯(lián)結項組成。(前件、后件和假言聯(lián)結項)①前件:表示條件的判斷叫作假言判斷的前件,②后件:表示依賴這一條件而成立的判斷叫作假言判斷的后件。⑶種類: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和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①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含義反映事物情況之間充分條件關系的判斷邏輯性質如果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必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充分條件?!境浞謼l件假言判斷真假值口訣】有前必有后,無前后不定,有前無后必假。常用聯(lián)結項“如果……那么……”“倘若……則……”“只要……就……”“一旦……就……”“當……便……”“要是……就……”“假使……那么……”②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含義反映事物情況之間必要條件關系的判斷邏輯性質必要條件是產生某種事物情況所不可缺少的條件。如果沒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一定沒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必要條件?!颈匾獥l件假言判斷真假值口訣】無前必無后,有前后不定,無前有后必假。常用聯(lián)結項“只有……才……”“必須……才……”“不……就不……”“除非……才……”“……才……”“沒有……就沒有……”③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含義反映事物情況之間充分必要條件關系的判斷邏輯性質有了這種情況,必將產生某種情況;沒有這種情況,必不產生該種情況?!境浞直匾獥l件假言判斷真假值口訣】有前必有后,無前必無后,前后不一致必假。常用聯(lián)結項“……當且僅當……才……”“只有并且只有……才……”“……當且僅當……”“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3.假言判斷的真假值特征(邏輯性質特征):⑴假言判斷的真假不取決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決于判斷所揭示的事物之間條件關系能否成立。⑵有時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況之間確實存在著某種條件關系,這樣的判斷仍然可以是真的?!局R拓展】假言判斷真假值(1)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性質①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形式:如果p,那么q。②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真值表:pq如果p,那么q真真真真假假假真真假假真只斷定一個判斷前件是真的,后件也是真的。(不斷定前件是假的時,后件怎么樣)例如:如果明天下雨,我就不去。(2)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性質①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形式:只有p,才q。②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真值表:pq只有p,才q真真真真假真假真假假假真只斷定一個判斷前件是假的,后件也是假的。(不斷定前件是真的時,后件怎么樣)例如:只有陳某去過作案現(xiàn)場,他才是本案作案人。(3)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性質①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形式:當且僅當p,則q。②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真值表:pq當且僅有p,則q真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假真斷定一個判斷前件是真的,后件也是真的;前件是假的,后件也是假的。例如:當且僅當被告人犯罪的證據(jù)充分確實,則可認定該被告人有罪。4.正確運用假言判斷的要求:⑴掌握假言判斷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況之間的條件關系,是我們正確運用假言判斷的前提。⑵對于不具有必然聯(lián)系的事物情況,不能強加條件關系例如:有人說“不說假話,辦不了大事?!敝饔^臆造聯(lián)系⑶要注意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分必要條件的區(qū)別,準確使用假言判斷的不同聯(lián)結項。5.判斷的重要性:⑴判斷是由概念構成的,又是構成推理的基本要素。⑵沒有判斷,就不能明確概念,沒有判斷,也不能進行推理。第六課:掌握演繹推理方法6.1推理與演繹推理概述一、推理的含義和種類1.判斷形成的兩條途徑:⑴是通過實踐,直接對對象進行觀察或調查,然后作出判斷;⑵是借助已有的判斷,合乎邏輯地推出一個新的判斷?!菊f明】判斷形成的途徑有兩條,但是來源只有一個,那就是實踐。2.推理:⑴含義:從一個或幾個已有的判斷推出一個新判斷的思維形式叫作推理。推理包括前提和結論。⑵構成:推理由前提和結論兩部分構成。推理所依據(jù)的已有的判斷叫作推理的前提,推出的新判斷叫作推理的結論。⑶推理結構:推理的結論是由前提推出來的,前提和結論之間就存在著一種邏輯聯(lián)系方式,這種邏輯聯(lián)系方式叫作推理結構。⑷推理的分類標準及種類①依據(jù)對個別與一般的關系的認識區(qū)分: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演繹推理從一般性前提推出個別性結論的推理歸納推理從個別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結論的推理類比推理從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結論,或從個別性前提推出個別性結論的推理②形式邏輯從前提與結論之間是否有必然聯(lián)系的角度分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咎貏e提醒】①演繹推理是必然推理。(特征:前提真,結論一定真。)②歸納推理(除完全歸納推理外)和類比推理是或然推理。(特征:前提真,結論可能真,也可能假)3.形式邏輯的研究對象是推理結構,不研究每個推理所反映的認識對象的具體內容。它告訴人們正確的思維應該運用怎樣的推理結構,以及運用推理結構時應該遵循哪些規(guī)則,進而幫助人們識別什么樣的推理結構是正確的,什么樣的推理結構是不正確的。二、演繹推理的邏輯要義1.演繹推理⑴性質:演繹推理是力求從前提必然地得出結論的推理。⑵含義:演繹推理是從一般性前提推出個別性結論的推理。⑶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①作為推理根據(jù)的前提是真實的判斷。②推理結構正確。(推理結構錯誤時人們容易找到結構與其相同,前提明顯為真而結論明顯為假的“反例”。)【提示】這兩個條件都是必要條件,缺一不可。二者加起來,就成為正確推理的充分必要條件。只有前提是真實的判斷,而且推理結構正確,才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2.形式邏輯研究演繹推理的重點:形式邏輯研究演繹推理,是從推理結構(推理形式)方面揭示其前提與結論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便于人們掌握正確的演繹推理的方法。3.掌握演繹推理的意義:掌握演繹推理的方法,對人們保持思維的嚴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镅堇[推理的有效推理結構:★演繹推理的無效推理結構:所有M都是P所有M都是P所有S都是M所有S都不是M所以,所有S都是P。所以,所有S都不是P。有效推理結構不管變項代入什么概念無效推理結構犯了“大項不當擴大”的邏輯錯誤,從真前提一定能推出真結論。不具有普遍有效性,可以為它找到前提為真,結論為假的“反例”。6.2簡單判斷的演繹推理方法一、性質判斷換質位推理1.換質推理(也叫換質法)⑴原因:在說話或寫文章時,為了使表達更加適當和靈活,我們常常要根據(jù)上下文的具體情況,對一些性質判斷的形式結構進行變換。⑵含義:通過改變已知性質判斷的“質”而得出一個新判斷的推理。(即將肯定判斷形式轉換為否定判斷形式,將否定判斷形式轉換成肯定判斷形式。)【提示】性質判斷的“質”指的是性質判斷形式的肯定和否定。⑶換質推理的規(guī)則:①推理時不改變前提判斷的主項和量項。②改變前提判斷的質,即把肯定判斷變?yōu)榉穸ㄅ袛?,把否定判斷變?yōu)榭隙ㄅ袛唷"壅页銮疤嵝再|判斷中與謂項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為結論性質判斷的謂項。⑷具體方法:換質推理兩步法第一步:主項和謂項不變,將聯(lián)項“是”改為“不是”或“不是”改為“是”。第二步:將謂項改為與其相矛盾的概念?!緭Q質推理口訣】換質推理兩步成,主項謂項位不動,先把聯(lián)項來否定,謂項反義推理成。2.換位推理(也叫換位法)⑴原因:為了從不同方面加深對事物的認識,我們有時需要將性質判斷的主項和謂項的位置進行互換。⑵含義:通過改變已知性質判斷的主項和謂項的位置而得出一個新判斷的推理。⑶項的周延性(性質判斷換位推理涉及主項和謂項的周延性)①周延:一個性質判斷如果斷定了其主項或謂項所反映的全部對象,這個主項或謂項就是周延的。②不周延:沒有斷定其主項或謂項所反映的全部對象,這個主項或謂項就是不周延的。③在性質判斷中,主項和謂項位置的變化會引起其外延斷定情況的變化?!拘再|判斷周延情況表】判斷種類主項謂項全稱肯定判斷周延不周延全稱否定判斷周延周延特稱肯定判斷不周延不周延特稱否定判斷不周延周延單稱肯定判斷周延不周延單稱否定判斷周延周延【性質判斷項的周延性口訣】周延、不周延,質、量來判斷,主項看量項,全、單周延,特稱不周延,謂項要看質,否定周延,肯定不周延。⑷換位推理的規(guī)則①推理時不改變前提判斷的聯(lián)項。(“質”不變,即肯定或否定不變)②將前提判斷的主項和謂項的位置互換。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項,換位后也不能周延。⑸換位推理的具體方法第一步:不改變聯(lián)項。主項與謂項的位置互換。第二步:前提中不周延的項換位后不能周延。【特別提醒】特稱否定判斷不能進行換位推理。從特稱否定判斷的前提,不能通過換位法推理必然得出結論,犯了“擴大概念外延”的邏輯錯誤。【換位推理總結】①全稱肯定判斷:不能直接進行換位,換位后需轉換為特稱肯定判斷?!八械腁都是B”。換位“有的B是A?!雹谔胤Q否定判斷:不能進行換位。③全稱否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可以直接進行換位?!八械腁都不是B?!睋Q位“所有的B都不是A。”“有的A是B?!睋Q位“有的B是A?!薄緭Q位推理口訣】換位推理并不難,直接換位兩判斷,全稱否定、特稱肯定,特稱否定換位難。全稱肯定想換位,轉換特稱位置換。3.換質換位推理的作用⑴換質位推理的含義:將換質法和換位法結合起來使用,即進行換質位推理(換位質推理)。⑵作用:正確運用這種推理結構,不僅可以起到變換語句形式或語氣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調整或強調認識重點的作用。二、三段論推理1.三段論推理的含義:三段論是演繹推理的一種重要形式。它是以兩個已知的性質判斷為前提,借助一個共同的項推出一個新的性質判斷的推理。2.結構:三段論由三個性質判斷構成,前面的兩個判斷是前提,后面的一個判斷是結論。組成三段論的三個性質判斷各有一個主項和謂項,每個項各出現(xiàn)兩次,共有三個不同的概念或詞項組成,分別叫大項、小項和中項。⑴項:①“大項”:結論中的謂項;②“小項”:結論中的主項;③“中項”:結論中不出現(xiàn)而在前提中出現(xiàn)兩次的那個項。⑵前提:①大前提:包含大項的前提;②小前提:包含小項的前提。⑶大項、小項和中項的關系:三段論的大項和小項在前提中并沒有直接發(fā)生聯(lián)系,只是分別和中項有一定的關系,通過中項這個媒介,大項和小項才有了一定的聯(lián)系,構成了三段論的結論。【知識拓展】三段論推理的公理可以用下圖來表示:上圖表示:如果M類包含在P類中,那么,M類中的一部分S也必然包含在P類中。下圖表示:如果M類和P類相排斥,那么,M類中的一部分S也必然和P類相排斥。這個公理反映了客觀事物中的一般和個別的關系,即屬和種的包含關系,它是三段論推理的邏輯根據(jù)。3.三段論的基本規(guī)則及違反規(guī)則所犯的錯誤⑴一個形式結構正確的三段論只能有三個不同的項。在前提和結論中,大項、小項和中項必須分別出現(xiàn)兩次。如果出現(xiàn)四個不同的項,結論就不能必然得出。這種邏輯錯誤叫作“四概念”的錯誤。舉例:物質是不滅的,粉筆是物質,所以,粉筆是不滅的。⑵中項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違反這一規(guī)則,就會犯“中項不周延”的錯誤。舉例:共青團員都是青年人,小王是青年人,所以,小王是共青團員。⑶前提中不周延的項在結論中不得周延。否則,就會犯“大項不當擴大”或“小項不當擴大”的錯誤。舉例:班干部都要有集體榮譽感,我不是班干部,所以,我不用有集體榮譽感。玉米是高產農作物,玉米是雜糧,所以,雜糧是高產農作物。⑷兩個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結論。(三段論中不能有兩個否定前提)舉例:所有的自然數(shù)不是負數(shù),所有小數(shù)不是自然數(shù),所以,所有小數(shù)是負數(shù)。結論為否定,當且僅當,前提中有一否定?!咎貏e提示】保證三段論推理結構正確的條件:凡是符合基本規(guī)則的三段論,其推理結構就是正確的;違反其中任何一條規(guī)則,其推理結構都是不正確的。3.三段論的意義:三段論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推理類型。我們只有熟知其推理的規(guī)則,才能自覺地避免這類推理中的邏輯錯誤,進而揭露詭辯,維護真理?!咎嵝选竣旁谌粘Uf話或寫作中,把三段論中眾所周知、不言而喻的前提或結論可以省略掉。(2)三段論的省略形式可能隱藏著錯誤。我們可以按其原意進行恢復,然后依據(jù)三段論的一般規(guī)則對其進行檢查。6.3復合判斷的演繹推理方法一、聯(lián)言推理及其方法1.聯(lián)言推理的含義:是依據(jù)聯(lián)言判斷的邏輯性質進行的推理。(邏輯性質:一假即假,全真才真)2.聯(lián)言推理的方法⑴前提分別斷定了各個聯(lián)言支是真的,它的結論就能夠斷定由這些聯(lián)言支所構成的聯(lián)言判斷是真的。⑵前提斷定聯(lián)言判斷是真的,它的結論就能夠斷定這個聯(lián)言判斷的聯(lián)言支是真的。3.聯(lián)言推理的有效推理結構(有效式)⑴合成式:①依據(jù):從聯(lián)言判斷和它的聯(lián)言支的真假關系來說,如果所有的聯(lián)言支都是真的,聯(lián)言判斷就是真的。②聯(lián)言推理的合成式:聯(lián)言推理的前提分別斷定了各個聯(lián)言支是真的,它的結論就能斷定由這些聯(lián)言支所構成的聯(lián)言判斷是真的。在這種推理形式中,結論是聯(lián)言判斷,前提是聯(lián)言判斷的全部支判斷。③用公式表式為:pqp并且q⑵分解式:依據(jù):從聯(lián)言判斷和它的聯(lián)言支的真假關系來說,如果一個聯(lián)言判斷是真的,它的聯(lián)言支都是真的。②聯(lián)言推理分解式:聯(lián)言推理的前提斷定聯(lián)言判斷是真的,它的結論就能斷定這個聯(lián)言判斷的聯(lián)言支是真的。這種推理只有兩個判斷,一個是作為前提的聯(lián)言判斷,一個是作為結論的支判斷。③公式表示為:P并且q所以,P【提醒】聯(lián)言命題真假關系表ABA且B真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假假④聯(lián)言命題的推理規(guī)則:A且B為真?A真,B真;A真,B真?A且B為真A且B為假,A(B)為真?B(A)為假。二、選言推理及其方法1.選言推理⑴現(xiàn)實意義:在事物諸多可能情況中作出某種選擇。⑵含義(推理依據(jù)):是依據(jù)選言判斷的邏輯性質進行的推理。⑶選言推理的分類:相容選言推理和不相容選言推理。①相容的選言推理a.依據(jù):一個相容的選言判斷,只斷定其選言支中至少有一個是真的。b.有效式(正確推理結構)——否定肯定式:一個相容的選言推理的正確的推理結構,只能是否定選言判斷前提中的一部分選言支,結論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選言支?!罟奖硎緸椋篜或者q非P所以,q.c.無效式:肯定否定式。在進行相容選言推理時,如果肯定了判斷前提中一部分選言支。結論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選言支。②不相容的選言推理a.依據(jù):不相容選言判斷邏輯性質,有且只有一個選言支真,不相容選言判斷才真。b.有效式(正確推理結構)——肯定否定式和否定肯定式:如果肯定了選言判斷前提中的一部分選言支,結論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選言支;如果否定了選言判斷前提中的一部分選言支,結論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選言支?!羁隙ǚ穸ㄊ焦奖硎荆阂碢,要么q☆否定肯定式公式表示:要么P,要么qP非P所以,非q。所以,q?!緶剀疤崾尽肯嗳莸倪x言推理不能用肯定否定式,但不相容的選言推理可以用肯定否定式?!局R拓展】正確運用選言推理,除了要遵守選言推理的規(guī)則以外,還要注意以下兩點:①選言判斷的選言支必須窮盡一切可能。如果選言支不窮盡一切可能,就缺乏得出肯定結論的邏輯根據(jù)。②不相容選言推理推理時,小前提不能把一切可能性都肯定(或否定)了。否則就無法推出結論。㈢假言推理及其方法1.假言推理的依據(jù):⑴客觀依據(jù):在人們的認識活動中,如果把握了事物之間的條件關系,并且確認了相關事實,就可以運用假言推理推斷未知的事物情況。⑵推理依據(jù):假言判斷的邏輯性質。2.假言推理的含義:假言推理是依據(jù)假言判斷的邏輯性質進行的推理。3.假言推理的種類:分為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4.充分條件假言推理⑴推理依據(jù):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性質。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所斷定的前件和后件的關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過來看,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⑵有效式(正確推理結構):肯定前件式。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斷的前件,結論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斷的后件;否定后件式。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斷的后件,結論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斷的前件??隙ㄇ凹焦奖硎荆悍穸ê蠹焦奖硎荆喝绻鸓,那么q如果P,那么qP非qq非P⑶無效式:①否定前件式。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斷的前件,結論不能否定假言判斷的后件;②肯定后件式。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斷的后件,結論不能肯定假言判斷的前件?!境浞謼l件假言推理口訣】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5.必要條件假言推理⑴推理依據(jù):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性質。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所斷定的前件和后件的關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過來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⑵有效式:否定前件式。如果否定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前件,結論就可以否定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后件;肯定后件式。如果肯定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后件,結論就可以肯定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前件。否定前件式公式表示:肯定后件式公式表示:只有P,才q只有P,才q非Pq非qP⑶無效式:肯定前件式。如果肯定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前件,結論不能肯定假言判斷的后件;否定后件式。如果否定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后件,結論不能否定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前件?!颈匾獥l件假言推理口訣】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隙ㄇ凹荒芸隙ê蠹?;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6.充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⑴推理依據(jù):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性質。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所斷定的前件和后件的關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過來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⑵有效式:①肯定前件式。如果肯定了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前件,結論就可以肯定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后件;②肯定后件式。如果肯定了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后件,結論就可以肯定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前件。③否定前件式。如果否定了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前件,結論就可以否定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后件;④否定后件式。如果否定了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后件,結論就可以否定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前件。充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公式表示:當且僅當P,才qPq充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公式表示:當且僅當P,才qqP充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公式表示:當且僅當P,才q非P非q充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公式表示:當且僅當P,才q非q非P⑶無效式:①肯定前件,否定后件;②肯定后件,否定前件。③定前件,肯定后件;④否定后件,肯定前件?!境浞直匾獥l件假言推理口訣】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充要推理要記牢,前件后件辨分曉,有效推理同真或同假,真假同在準無效。運用假言推理的意義:①事物情況之間的條件聯(lián)系體現(xiàn)著事物發(fā)生、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②依據(jù)正確反映事物情況之間條件聯(lián)系的假言判斷進行假言推理,人們可以推斷出新的情況,可以預見事物的發(fā)展方向,為進一步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創(chuàng)造必要的前提。8、演繹推理的要求①演繹推理是必然推理,是力求從真前提保證推出真結論的推理。②這種“保證”是在遵循演繹推理的規(guī)則下得以實現(xiàn)的。演繹推理的規(guī)則是人們通過無數(shù)次實踐認識到的。違背演繹推理的規(guī)則,就不能保證從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結論。第七課:學會歸納與類比推理7.1歸納推理及其方法一、歸納推理的含義1.歸納推理的含義:以個別性或特殊性知識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結論。這種推理形式叫作歸納推理?!咎貏e提醒】歸納推理以個別性或特殊性知識為前提;歸納推理具有概括性。2.歸納推理的類型:不完全歸納推理和完全歸納推理3.完全歸納推理:⑴含義:歸納推理的前提遍及認識的全部對象,這樣的推理就叫作完全歸納推理。⑵特征:完全歸納推理對某類認識對象中每個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都進行了考察,從而推出該類全部對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這種推理的前提與結論之間具有保真關系,它是一種必然推理,它不屬于邏輯推理分類中的或然推理。⑶局限性:①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有的認識對象太復雜,人們的精力、能力和認識的條件有限,無法對它們中的每個對象都進行考察。②在有些情況下,我們也沒有必要對認識對象的每種情況都進行考察。4.不完全歸納推理:⑴依據(jù):憑借思維的能動性。人們不對認識對象中的全部情況逐一進行考察,只考察其中的部分情況,往往也能得出一般性結論。⑵含義:如果歸納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認識的全部對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對象,這樣的推理就叫作不完全歸納推理。⑶特征:①不完全歸納推理是根據(jù)某類認識對象中的部分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推出該類全部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的歸納推理。②不完全歸納推理的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lián)系是或然的。⑷常見類型:簡單枚舉推理和科學歸納推理?!咎嵝选靠茖W歸納推理分析了事物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比簡單枚舉歸納推理的結論的可靠性要高。⑸提高可靠程度的方法:①考察更多的認識對象。②分析認識對象與有關現(xiàn)象之間的因果關系。⑹意義:不完全歸納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學研究中有著重要意義?!局R整合】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關系完全歸納推理不完全歸納推理區(qū)別含義如果其前提遍及認識的全部對象歸納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認識的全部對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對象前提范圍某類認識對象的全部對象某類認識對象的部分對象結論范圍未超出前提的范圍超出了前提范圍結論與前提之間的關系必然的,可靠或然的,不可靠聯(lián)系兩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較小,結論的一般性程度較大【知識拓展】歸納推理與演繹推理的關系關系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區(qū)別思維進程不同從一般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結論從特殊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結論對前提真實性的要求不同要求前提必須真實沒有要求前提必須真實結論所斷定的知識范圍不同結論沒有超出前提所斷定的知識范圍除了完全歸納推理外,結論都超出了前提所斷定的知識范圍前提與結論間的聯(lián)系程度不同前提與結論間的聯(lián)系是必然的,也就是說,前提真實,推理形式正確,結論就必然是真的除了完全歸納推理前提與結論間的聯(lián)系是必然的外,前提和結論間的聯(lián)系都是或然的,也就是說,前提真實,推理形式也正確,但不能必然推出真實的結論聯(lián)系①演繹推理如果要以一般性知識為前提(演繹推理未必都要以一般性知識為前提),則通常要依賴歸納推理來提供一般性知識②歸納推理離不開演繹推理。其一,為了提高歸納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運用已有的理論知識,對歸納推理的個別性前提進行分析,把握其中的因果性、必然性,這就要用到演繹推理。其二,歸納推理依靠演繹推理來驗證自己的結論二、歸納推理的方法1.保證完全歸納推理結論真實可靠的條件:⑴斷定個別對象情況的每個前提都是真實的;⑵所涉及的認識對象,一個都不能遺漏。2.因果聯(lián)系——提高不完全歸納推理可靠程度要求尋找因果聯(lián)系。⑴含義:因果聯(lián)系是事物或現(xiàn)象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因果聯(lián)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聯(lián)系。⑵探求因果聯(lián)系的方法:求同法、求異法、共變法?!局R拓展】全面理解探求因果聯(lián)系的方法方法含義特點邏輯結構求同法如果被考察的現(xiàn)象a出現(xiàn)在多個場合中,而在這些場合中只有一個有關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這個共同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xiàn)象a有因果聯(lián)系異中求同a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A、B、C、D場合a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A、F、G、H場合a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A、O、P、Q場合A是a現(xiàn)象的原因求異法如果被考察的現(xiàn)象a在第一場合出現(xiàn),在第二場合中不出現(xiàn),而在這兩個場合之間只有一點不同,即第一場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場合沒有這個因素A,其他有關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這個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xiàn)象a有因果關系同中求異場合一A、B、C、D——出現(xiàn)a場合二?B、C、D——?A是a現(xiàn)象的原因求同求異并用法如果在某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幾個場合中,只有一種共同的情況,在這一現(xiàn)象不出現(xiàn)的另外幾個場合中都沒有這種情況,那么,這種情況可能就是這個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異中求同同中求異(兩次求同一次求異)場合1:A、B、C——出現(xiàn)a現(xiàn)象場合2:A、D、E——出現(xiàn)a現(xiàn)象場合3:A、F、G——出現(xiàn)a現(xiàn)象場合4:?、B、C——?場合5:?、B、C——?場合6:?、B、C——?A是a現(xiàn)象的原因共變法如果被考察現(xiàn)象a有某些變化,有一個因素A也隨之發(fā)生一定的變化,那么,這個相關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xiàn)象a有因果聯(lián)系變化引起變化場合1:A1、B、C——a1場合2:A2、B、C——a2場合3:A3、B、C——a3A是a現(xiàn)象的原因剩余法如果已知某一復雜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在某個特定范圍內,又知道這個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這一復雜現(xiàn)象產生的剩余原因已知部分原因、剩余的是未知原因A、B、C、D——a、b、c、dB是b的原因C是c的原因D是d的原因A是a現(xiàn)象的原因【特別提醒】求同求異并用法不是求同法與求異法相繼運用,它是通過兩次類似求同,然后再用類似求異法得出結論,以解決無法滿足求同法與求異法對“其他情況”嚴格要求的情況的問題。7.2類比推理及其方法一、類比推理的含義1.類比思維方法的特點:用已經認識的某個或某類事物去推斷尚未認識的另一個或另一類事物。(前提由兩個或兩類對象的比較構成,結論是或然的。)2.類比推理的含義:根據(jù)兩個或兩類對象在一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3.類比推理的客觀依據(jù):客觀事物及其屬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事物屬性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是類比推理的客觀依據(jù)。【易混易錯】并非任何兩類事物都可類比,沒有內在聯(lián)系的兩類事物不能類比,否則犯“機械類比”的錯誤4.類比推理的邏輯形式表示為:A對象具有屬性a、b、c、dB對象具有屬性a、b、c、?所以,B對象具有屬性d類比比較比喻區(qū)別基礎是在比較的基礎上是在比較的基礎上性質它是一種推理。它是一種簡單的認識方法。是一種修辭手法目的得出新知識。認識兩類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生動形象地描寫或說明認識對象。聯(lián)系類比和比喻都以比較為基礎。類比要在比較的基礎上得出新的結論5.類比推理與相關概念的關系【特別提醒】類比推理是或然推理。6.提高類比推理的可靠程度的必要性:由于事物屬性之間既有相似性也有差異性,從兩個或兩類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他們在另外的地方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lián)系是或然的。運用類比推理時,我們應該注意提高其可靠程度。二、類比推理的方法1.類比推理的依據(jù):依據(jù)事物之間相同或相似的屬性進行的推理,事物的要素、結構和功能是其屬性的主要內容。2.類比推理的方法⑴模擬方法是一種類比推理方法。仿生類運用的是模擬方法。⑵類比推理既可以在對象的要素和結構之間進行類比,也可以在對象的功能之間進行類比,還可以從導致事物某種功能的條件方面進行類比。3.提高類比推理的可靠性的要求⑴類比的根據(jù)越多越好。前提中確認對象的相同或相似屬性越多,意味著它們所屬的類別可能越相近,結論的可靠性越大。⑵作為類比推理根據(jù)的相同屬性越是接近本質屬性,相同屬性與推出屬性之間的相關程度越高,結論的可靠程度就越高。⑶前提中確認的屬性不應該有與結論相互排斥的屬性。一旦前提中出現(xiàn)與結論相互排斥的屬性,就不能推出結論。防止犯“機械類比”的錯誤。⑷在某些關于“數(shù)”或“量”的類比推理中,要盡量采用比較弱或不精確的描述,以提高結論的可靠性。3.類比推理的作用⑴類比推理使人們富于聯(lián)想,獲得創(chuàng)造性的啟發(fā)或靈感。它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⑵類比推理在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中具有前鋒的作用??茖W技術人員通過類比推理,開啟思路,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⑶在日常論證說理中,類比推理可以幫助我們創(chuàng)新性地解決他人思想上的困難,糾正他人認識中的錯誤。【總結】歸納推理與類比推理的實質和作用⑴實質:都是或然推理。都是不能保證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的推理。⑵作用:①歸納推理有助于人們發(fā)現(xiàn)認識對象之間的規(guī)律,它是發(fā)現(xiàn)真理和獲取新知的重要方法。歸納推理是說明和論證問題的重要方法。②類比推理在認識客觀世界和論證表達思想中有著重要的作用。A.類比推理是探索真理、發(fā)現(xiàn)真理的重要方法。類比推理能夠啟發(fā)人的思考,讓人產生聯(lián)想。B.類比推理是獲取新知識的重要方法。③綜合運用不同類型的推理,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不同類型推理的思維功能。第三單元: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第八課:把握辯證分合8.1辯證思維的含義與特征一、辯證思維的含義1.形而上學思維方式⑴形而上學思維的含義:認為事物是一成不變的,事物之間的界限都是絕對分明和固定不變的,并把這種看法變成一種世界觀、方法論,就是形而上學思維。⑵形而上學思維的弊端:完全切斷事物及其各個部分、各種性質之間的聯(lián)系,就不能正確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2.辯證思維方式⑴辯證思維的客觀基礎:世界的普遍聯(lián)系和變化發(fā)展??陀^世界的存在方式是普遍聯(lián)系、變化發(fā)展的。人的認識要正確反映客觀世界,就應該按照客觀世界的存在狀況去反映它,這就需要運用辯證思維。⑵運用辯證思維的必要性:我們認識事物,既要分別認識事物的各個局部、各種層次、各個階段以及個別屬性,又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及其發(fā)展趨勢。因此,要正確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就要克服形而上學思維,運用辯證思維。⑶辯證思維的含義:所謂辯證思維,就是用聯(lián)系、發(fā)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⑷實質和核心:是運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對立統(tǒng)一中把握事物。3.辯證思維的發(fā)展歷程:⑴認識應該反映客觀事物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⑵辯證思維的發(fā)展和人們對辯證思維的研究經歷了一個由自發(fā)走向自覺的過程。①古代人以樸素的辯證思維方式把握世界的整體發(fā)展和矛盾運動。②隨著近代科學的發(fā)展,人們開始自覺地、系統(tǒng)地研究辯證思維,但這時的研究大多帶有唯心主義性質。③在總結人類最新科學成果、批判地繼承以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無收縮自流平灌漿料行業(yè)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資價值評估分析報告
- 房屋出售合同(17篇)
- 2025年中核二十五建設有限公司-企業(yè)報告(業(yè)主版)
- 2025年水下機器人項目投資分析報告
- 2025年中國爆破設備行業(yè)分析及發(fā)展趨勢研究報告
- 度假區(qū)場地租賃合同書(17篇)
- 2025年化工可行性分析報告
- XX牧場牛羊養(yǎng)殖屠宰基地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大學生實習的工作報告2025年(8篇)
- 個人機動汽車抵押借款合同書(18篇)
- 2024急性腦梗死溶栓規(guī)范診治指南(附缺血性腦卒中急診急救專家共識總結歸納表格)
- 《鴻門宴》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 DZ∕T 0202-2020 礦產地質勘查規(guī)范 鋁土礦(正式版)
- 二年級三位數(shù)加減法豎式計算
- 安全生產投入臺賬(模板)
- 清華大學領軍計劃語文試題強基計劃
- 醫(yī)療欠款欠條范本
- 母親節(jié)健康科普知識
-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課程標準
- 茶葉產品報價函
- 膀胱結石護理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