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初中語文新部編版七年級上冊全冊備課參考_第1頁
2024初中語文新部編版七年級上冊全冊備課參考_第2頁
2024初中語文新部編版七年級上冊全冊備課參考_第3頁
2024初中語文新部編版七年級上冊全冊備課參考_第4頁
2024初中語文新部編版七年級上冊全冊備課參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語文上冊

(2024秋)

0

第一單元

【單元概說】

本單元的課文包括三篇現(xiàn)當代散文和四首古代詩歌。三篇散文,都是寫景抒情的名家名篇。

朱自清的《春》,以生動形象的筆法,多層次、多角度地描寫一個特定時令的景象;老舍的《濟南

的冬天》,描寫和贊美一個地方在一個季節(jié)里的風貌;劉湛秋的《雨的四季》,則不限于一時一地,

而是描寫大自然四季里多姿多彩的雨的形象。四首古代詩歌,或觀滄海,或泛江河,或慰友人,

或訴秋思,所描寫的景色和所抒發(fā)的情感各異,但都很精彩。這些古今名篇描繪了優(yōu)美的四時之

景,抒發(fā)了真摯熱烈的情感,營造了美好而深遠的意境,構思精巧,語言精致,值得好好欣賞體

會。

學習這些優(yōu)美詩文,可以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想象的能力,激發(fā)審美情感、提升精神品格。同時,

學習這些經(jīng)典詩文,有助于學生增加語言積累,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學習習慣。

學習本單元,要重視朗讀,在朗讀中感受語言的美。要把握好重音和停連,體會聲韻和節(jié)奏;

邊讀邊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領略景物之美;注意揣摩和品味語言,體會比喻和比擬等修辭手法

的表達效果。

本單元的寫作“熱愛寫作,學會觀察”,旨在幫助學生理順生活與寫作的關系,引導學生留心

生活,觀察生活,悉心體會,力求在寫作中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

【教學建議】

分類內(nèi)容課時教學要點

1.在寫作時自然而然地引用。

1.春22.深入學習比喻的修辭手法,懂得欣賞比喻給文章帶

來的美感,引導學生借鑒模仿,吸收并化用于自己的

寫作中;掌握比擬這一修辭手法的要領。

2.濟南的冬天2

3.掌握朗讀要領,把握好重音和停連的朗讀技巧,知

閱讀道哪些字詞句要重讀,哪些可以輕讀,知道哪些詞語、

3.雨的四季1句子之間要?;蛞B。引導學生將朗讀建立在理解的

基礎上,體會文辭的優(yōu)美和情味。

4.感受課文中豐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發(fā)對大自然的

4.古代詩歌四首2熱愛,提高對語言文字的鑒賞能力。要讓學生充分感

受課文的景物描寫,進而理解景物描寫背后的深意。

寫作熱愛生活,學會觀察25.明確寫作與生活的關系,增強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

感情的信心。

1春

[背景鏈接]

據(jù)學工考證,《春》最初發(fā)表于1933年7月。朱自清在寫此文時,已經(jīng)沒有創(chuàng)作初期詩文的

那種淡淡的哀愁的情調,而是鮮明地表達出新鮮的格調和歡樂的情緒。在大自然中,他發(fā)現(xiàn)了美

和希望,于是欣喜萬分,寫下了著名的散文《春》,反映了他對美的追求、對光明的向往,表達了

他對未來的希望,流露出了積極進取的精神。

《春》描寫、謳歌了一個蓬勃美好的春天,它也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真實寫照。創(chuàng)作本文時,

朱自清剛剛結束歐洲漫游回國,與陳竹隱女士締結美滿姻緣,而后喜得貴子,同時出任清華大學

中國文學系主任,人生可謂好事連連,春風得意。在這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充滿

了詩情畫意,也飽含了作者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乃至人格的追求,表現(xiàn)了作者骨子里的

傳統(tǒng)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向往。

【素養(yǎng)提升】

體會《春》之圖畫美

1

本文具有很強的畫面感,凸顯出繪畫美,雖是散文,卻滿貯詩意,正是文中有畫,畫中有詩。

作者從色澤、層次和動態(tài)上向人們展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春景圖。作者筆下的春景圖色澤鮮艷,

不僅有象征希望的“嫩嫩的,綠綠的”小草,還有“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繁花,

也有溫暖的“紅紅的”太陽的臉和“黃暈的”燈光,這些色彩描繪出了一個生機勃勃而又安靜祥

和的春天。在描寫春景的時候,作者還通過有層次感的描寫使景物意蘊悠長,例如對春雨的描寫

是從“人家屋頂上”到“小路上”“石橋邊”再到“地里”,從近至遠,層次分明。另外,朱自清

使用精妙的語言向讀者展示了動態(tài)(生機)美,在他筆下,花是“趕趟兒”的,蜜蜂是“鬧著”

的,氣味兒是“醞釀”的,一切都是“生長著”的,洋溢著盎然的生機。作者從總體上描繪春景,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景象就活生生地展現(xiàn)在了讀者眼前。

體會朱自清語言的修辭美

本文在修辭手法的運用方面極具藝術特色。全文共三十個句子,其中二十多句都用了修辭手

法,且修辭手法的單用、連用、兼用、套用等綜合運用,無所不包。作家憑借新穎奇特的構思、

樸實雋永的語言,將修辭手法當作畫家繪畫的“顏料”,全方位、多層次地描繪出生機盎然的“春

景圖”,修辭的妙用讓文章既具空靈的形象美,又有詩歌的韻味美。

比喻、擬人是作者在文中常用的修辭手法。他不說春風拂面而是說“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這一形象的比喻把春風同其他季節(jié)的風區(qū)別開來,寫出了春風的特點。春天的腳步近了,小草開

始生長了,“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作者用一個“鉆”字,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小草在春天

里突破還未完全解凍的土地而生長的動態(tài),表現(xiàn)了小草所蘊藏著的巨大生命力。朱自清先生的描

寫不是對自然景物的機械臨摹,而是發(fā)揮了奇妙的想象,運用新穎貼切的比喻和擬人的寫作手法,

變靜止為運動,賦予自然物特有的情趣。他的筆不是凝固的,而是流動的、飛馳的,描繪事物能

形神俱出。他的散文的形象創(chuàng)造,幾乎都想象豐富,比喻精巧,擬人恰到好處。

體會朱自清語言的樸素美

“嫩嫩的”“綠綠的”“輕悄悄的"''軟綿綿的”等口語化的疊音詞,在文中營造了活潑歡快的

氛圍,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跋衽C?,像花針,像細絲”,極具生活化的樸素語言讓讀者能

夠更深切地感受到春雨的景象,使春雨的形象躍然紙上。再加上樹葉子、屋頂、小草、小路上、

石橋邊、撐傘的人、地里披蓑戴笠的農(nóng)民等,使整個春雨里的畫面生動地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讓

人感受到春意盎然,這些語言極具生活氣息,樸素而感人。

【疑難探究】

課文以寫景為特色,除了寫景,還有哪些特點?

除了寫景,還有抒情,且蘊含哲理,景、情、理三者有機統(tǒng)一。景,遍布全文;情,細分為

欣喜之情、熱愛之情、向往之情;理,表明大自然生生不息,如同一種神秘的力量,推動世間萬

物萌生、繁盛。作者通過寫景來抒情,各處都是情景交融的語句;哲理則貫穿課文始終,尤其是

課文最后三段非常明顯,春天由開始走向盛大的過程,正表達出作者對自然的一種感悟。

【文化素養(yǎng)】

1.“東風來了”中“東風”怎么就是指“春風”呢?

“東風”,從字面意義上來看就是從東方刮過來的風,常常被文人直接用來指代“春風”。東

風吹綠了芳草,吹開了花朵,吹來了無限暖意與生機。如“春色融融,東風吹散花千樹”(王十朋

《點絳唇?雪香梨》),表達出詞人對東風送來溫暖和希望的欣喜之情。

“西風”在詩詞中指“秋風”,蘊含著文人的滿腔愁緒。晏殊《蝶戀花》中的“昨夜西風凋碧

樹”,將秋風掃過后葉子紛紛落下的景象立體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只見西風落葉而不見離人歸來,

這一“西風”抒發(fā)出詞中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2.怎么理解“杏花雨”“楊柳風”呢?

“杏花雨”指早春的雨,“楊柳風”指早春的風。這樣說比“細雨”“和風”更有美感,更有

畫意。楊柳在春天最早發(fā)芽,是春來的信號,它隨風飄蕩,給人以春風生自楊柳的感覺;“小樓一

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南宋初年,大詩人陸游已將杏花和春雨聯(lián)系起來。

2

2濟南的冬天

【背景鏈接】

1.《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原為一系列直接描寫濟

南風景名勝的長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節(jié)(第一節(jié)《濟南的馬車》、第二節(jié)《濟南的洋車》、

第三節(jié)《濟南的大蔥》、第四節(jié)《濟南的秋天》、第六節(jié)《“齊魯”風光》、第七節(jié)《濟南印象,詩

三首》),發(fā)表在《齊大月刊》第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雖系節(jié)選,但能獨立成篇。

2.老舍1924年只身應聘去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教中文。他身居異國,飽嘗了寄人籬下的孤

獨之苦。直到1930年春才經(jīng)新加坡輾轉回到上海,同年夏應邀到山東濟南齊魯大學任文學院文學

教授,并編輯《齊大月刊》。由于這樣的經(jīng)歷,老舍回到祖國后,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

住強烈的愛國之情,寫下了《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

【素養(yǎng)提升】

《濟南的冬天》中的寫景藝術

1.緊緊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來寫,使全文基調一致,色彩和諧。

濟南雖然地處中國的北方,但是冬天無大風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顯著的氣候特點是“溫晴”

(溫暖晴朗)。文章緊緊抓住這一點,使筆下的種種景物跟這“溫晴”天氣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構成

一幅溫暖晴朗的濟南冬天圖景。如果說,第2段主要寫的是濟南全景,第3—5段主要寫的是濟南

的山色,第6段主要寫的是濟南的水上景色,那么,全文就是由這幾幅互相聯(lián)系而又相對獨立的

圖畫組成的長軸。而這幅長軸,也就靠這“溫晴”的基調統(tǒng)一起來,給人以和諧一致的美感。

2.景物的層次安排得當,使眼前景物紛至沓來,而又井然有序。

古老的濟南,景色秀麗,素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怎樣才能

更好地把這些美好的景色展現(xiàn)于讀者眼前呢?這就有一個寫景的先后層次問題。文章首先讓讀者

鳥瞰全城,得其全貌(第2段),然后讓讀者飽覽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陽(第3—5段),最后才把

讀者領到那垂柳岸邊,領略那水“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藻上冒著點兒熱氣”,和水藻越晴越綠的

水上景色(第6段)。由大到小,從山到水,層次分明,脈絡清晰。自然這是就各大層次來說的。

各大層次的內(nèi)部,又同中有異,如第3段由寫景而兼及寫人,第4段由寫雪而兼及寫晴,第6段

由寫水面而兼及寫天空。筆法活脫,不失參差錯落之致。

【疑難探究】

文章的標題是《濟南的冬天》,結尾卻說“這就是冬天的濟南”,這樣寫是否矛盾?

不矛盾。文章以《濟南的冬天》為題,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地方的冬天,不同于其他

地方的冬天。文章最后的“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是全文的結束語,抒發(fā)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

定時令里的濟南的總的觀感。這樣的結尾,既和開頭的“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明了

題旨,抒發(fā)了作者對濟南的贊美、喜愛之情。

3雨的四季

【資料鏈接】

劉湛秋

劉湛秋一直被譽為“抒情詩之王”,其作品清新空靈,富有現(xiàn)代意識,手法新穎灑脫,立足于

表現(xiàn)感覺和情緒,既面對生活,又超越時空。他認為現(xiàn)代生活使人們“活得很累”,提倡“輕詩歌”

“輕松散文”“輕松的生活方式”,主張“以輕對重,以輕對累”,于己“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為

劣境所苦”,也就是以平常心看待榮華富貴與利害得失,心似水、如明鏡,淡化嚴肅、正經(jīng)的說教

所帶來的僵化、刻板、不近人情的生活方式對人的影響。

劉湛秋散文創(chuàng)作頗豐,以抒發(fā)情感、人生感悟為主。其散文筆觸細膩,行云流水,有獨特的

唯美風格。其部分作品譯有英、法、日、俄、意、德等多種語言的版本。他的散文《雨的四季》

《三月桃花水》等都曾被收入語文課本。

【素養(yǎng)提升】

朗誦中關于停連的技巧

3

停連是指在有聲語言的表達過程中,為表情達意的需要所做的聲音的中斷和延續(xù),是停頓和

連接的統(tǒng)稱。在朗讀的多種技巧中,停連是內(nèi)容豐富且變化多樣的一種。一般來說,停連的方法

主要有以下四種:

一是落停,即停頓時間相對較長,句尾聲音順勢而落,聲止氣也盡。這種停頓多用于一個相

對完整的意思讀完之后,句讀停頓多用在句號、問號、嘆號處。

二是揚停,即停頓時間相對較短,停之前聲音稍上揚或持平,停頓時聲停但是氣不斷、意不

斷,停之后的聲音或緩起或突起,一聽便知道還有下文。這種停頓多用在一個意思還未讀完而中

間又需要停頓的地方。

三是直連,即順勢而下,連接迅速,不露連接的痕跡。多用于內(nèi)容聯(lián)系緊密,持續(xù)抒發(fā)感情

的地方。一般與揚停配合使用。

四是曲連,即在連接處有一定空隙,但又環(huán)環(huán)相接,迂回向前。多用于既要連接,又要有所

區(qū)分處。常與落停配合使用。

在實際運用中,根據(jù)朗讀者和聽眾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情感需要,可以將停連分成十種

基本類型,即呼應性停連、區(qū)分性停連、并列性停連、分合性停連、強調性停連、判斷性停連、

轉換性停連、生理性停連、回味性停連、靈活性停連。類型不同,停連的位置也不同。

【文化素養(yǎng)】

雨水

雨水在氣候學上有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少了,

雨漸漸多了。每年陽歷的2月18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jīng)330度時,為“雨水”節(jié)氣。雨水是二十

四節(jié)氣中的第二個節(jié)氣,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xiàn)象的節(jié)氣。

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初候獺祭魚;二候雁北飛;三候草木萌動?!贝斯?jié)氣,水獺開始

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后食的樣子;五天過后,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

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呈現(xiàn)出一

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雨水節(jié)氣的天氣特點對越冬作物生長有很大的影響。農(nóng)諺說:“雨水有雨莊稼好,大春小春一

片寶”“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廣大農(nóng)村要根據(jù)天氣特點,對三麥(小麥、大麥、元麥的合

稱)等中耕除草和施肥,清溝埋墻,為排水防漬做好準備。

雨水不是節(jié)日,所以這天民間很少有過節(jié)的習俗活動。不過在四川一帶,雨水是一個非常有

想象力和人情味的節(jié)氣。每年雨水節(jié)氣時,當?shù)爻黾薜呐畠阂獛瞎薰奕?、椅子回去拜望父母?/p>

在川西民間,以前在這天早晨天剛亮,大路邊就有一些年輕婦女手牽幼小的兒子或女兒,在等待

第一個從面前經(jīng)過的行人。一旦有人經(jīng)過,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攔住對方,就把自己的

兒子或女兒按捺在地,磕頭拜寄,給對方做干兒子或干女兒。這在川西民間稱為“撞拜寄”,即事

先沒有預定的目標,撞著誰就是誰。“撞拜寄”的目的,是讓兒女順利、健康地成長。

4古代詩歌四首

【素養(yǎng)提升】

《觀滄?!?/p>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本詩寓情于景,字里行間洋溢著飽滿的激情。詩人通過描寫大海的遼闊與壯美來表現(xiàn)自己寬

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詩歌句句寫景,句句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與自己的雄心壯志巧妙地

結合在一起,并且把高潮放在詩歌末尾,通過虛寫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即對大海的感悟,不但

做到了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氣勢宏偉,而且做到了情理結合。

2.意境開闊,氣勢雄渾。

詩人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日月的氣勢,來表現(xiàn)詩人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感情奔放?!叭赵隆彼木涫菍懢暗母叱?,詩人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創(chuàng)造了一種極其開闊的意境,勾

畫出大海變化萬千的特點和波瀾壯闊的氣勢。

《次北固山下》

4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詩人放眼山川,寄情山水,“客路”“青山”“行舟”“綠水”等景象畫面生動。這些景象很自

然地激發(fā)起詩人郁積在內(nèi)心深處的思鄉(xiāng)之情,使情與景達到了和諧統(tǒng)一?!昂H丈鷼堃?,江春入舊

年”兩句蘊含著一種自然理趣,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哲理

——新的事物蘊含著蓬勃的生機,必將取代舊的事物,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鼓舞力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詩人寫景,獨取飄忽不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guī),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切

合當時情境,融情入景,因此詩句于景中見情,雖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xiàn)。

2.想象豐富,語意新奇。

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將抽象的“愁心”具體化,并將它寄予明月,讓它與明月一同伴隨友

人到夜郎西。原本無情的明月,在詩人的筆下卻變成了一個知人意、通人情的知心人,能夠帶著

自己對朋友的關切和同情之心陪伴朋友到夜郎西。

《天凈沙?秋思》

白描手法,言簡義豐。

這首小令僅用二十八個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哀愁。

前三句,十八個字,共寫了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事物,一詞一景,真

可謂“惜墨如金”,簡潔凝練。九個名詞前的修飾詞語使各個景物都帶上鮮明的個性,既不夸張,

也不簡陋,純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絕妙的深秋暮色圖。

【疑難探究】

1.宋人敖陶孫說曹詩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請你結合本詩談談詩人是怎樣借助不同的

手法來抒發(fā)雄心壯志的。

借助對景物的描寫來抒發(fā)情感。如“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六句表面上是在描繪生機勃

勃的大海,實際上是在歌頌壯麗的山河,流露出詩人熱愛山河的感情。而目睹山河壯麗的景色,

更加激起了詩人要統(tǒng)一中原的強烈愿望。

借助豐富的想象,充分表達雄心壯志?!叭赵轮?,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寥寥

十六個字,就寫出了滄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氣派。詩人以滄海自比,通過寫滄海吞吐日月的

氣勢來表現(xiàn)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感情奔放。

2.在“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兩句中,詩人運用了擬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

法。請任選一個角度,結合詩句內(nèi)容分析其作用。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明月當作使者,表達對友人的同情與關切。

借助奇特的想象,把無知無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可以將自己對朋友的掛念和

同情帶到夜郎西。

運用情景交融(或以景傳情、借景抒情)的手法,把明月之景與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

起,表達自己對朋友的掛念和同情。

3.如何理解《天凈沙?秋思》的內(nèi)容和意境?

《天凈沙?秋思》寫旅人流落天涯的悲愁。開端兩句純粹寫景,作者只單純地說了六種景物

的名稱,便將一幅秋野黃昏旅途的畫面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第三句雖然還是只說景物名稱,但這三

個詞(“古道”“西風”“瘦馬”)卻具有豐富的意蘊,已經(jīng)不是單純寫景了,“瘦馬”一詞,在這里

還包含騎在馬上的人。“夕陽西下"寫時間,''斷腸人在天涯”這一句才明顯寫到旅人的心情。秋

天本來就容易使旅人產(chǎn)生悲涼之感,特別是在蒼茫暮色中,對著荒郊蕭瑟的景物,騎著疲憊的瘦

馬,孤獨地走向天涯異域,遠望漫長的前路,觸動情懷,旅人便更易想到故鄉(xiāng)的親人,引起悠悠

的哀愁。作者只說了“斷腸人在天涯”這六個字,就飽含了一個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的諸多哀愁和悲

涼。

【關鍵能力】

如何把握作者在詩歌中表達的思想情感?

(1)看題目。題目中蘊含著諸多信息,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

境、詩歌的類型等。抓住這一切入點,有助于我們理解詩歌中的思想情感。

5

(2)看作者。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具體化,所以,要準確理解詩歌,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

就不能脫離作者孤立地臆斷。作者的生平、寫作風格、思想等,無不影響著作者的情感表達,所

以,在鑒賞作品時,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相關背景等。

(3)看時代。把握時代風貌特征,把詩歌放在時代背景下評析,才能準確領悟其蘊含的思想

情感。

(4)看意象。詩歌的創(chuàng)作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注重

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因此意象也就是作者的主觀情感與客

觀物象的完美結合,是詩人情感顯現(xiàn)的載體。把握詩中的意象,就能參悟意境,理解詩中蘊含的

情感。

(5)看關鍵詞句。詩歌中的關鍵詞句往往透露著作者對生命的感悟、對社會的認識和作者的

情感在詩歌中的走向等。一般來說,每首詩都有詩眼,即詩中最為精練傳神的那個字或詞。抓住

了詩眼,詩人在這首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就容易把握了。

(6)看典故。古人寫詩,常用典故。精彩的典故,以其精練的文字包含深刻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

往往只言片語便能形象地點明歷史人物的運籌帷幄,寥寥數(shù)語便能深刻地揭示人生哲理。用典有

用事和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包括對現(xiàn)實生活中

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tài)度、個人的情緒和愿望,屬于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的目的是加深

詩歌中的意境,促使人聯(lián)想而求言外之意。所謂“借他人之酒杯,澆胸中之塊壘”,是用典的共同

特點。鑒賞時,應將古人、古事與作者的現(xiàn)實進行多角度的對照,才能準確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7)看小序、注釋。小序、注釋一般有以下幾個作用:介紹寫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創(chuàng)作

動機及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介紹相關句子,一般暗示詩歌的用典或意境;介紹作者,一般暗示整首

詩歌的藝術風格及情感基調;介紹別人對詩歌的評價,一般暗示詩歌的藝術特色。通過看小序、

注釋,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

第二單元

【單元概說】

本單元的幾篇課文,從內(nèi)容主題來看,都記敘了家人之間動人的故事,抒寫了親人之間真摯

的感情?!肚锾斓膽涯睢贰渡⑽脑姸住肥惆l(fā)了對母愛的贊美之情;《散步》表現(xiàn)了家人之間互敬互

愛、其樂融融的美好氛圍;《〈世說新語〉二則》講述了古代兒童的聰慧機敏和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

在教學中,應努力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實現(xiàn)“理解作者情感”與“陶冶自

身情感”的雙重目的。

從閱讀技能的角度看,本單元繼續(xù)學習朗讀,訓練朗讀技能,包括外部語音技能和內(nèi)部心理

技能,其中外部語音技能包括對重音、停連、語氣、節(jié)奏的把握,內(nèi)部心理技能則包括“情景再

現(xiàn)”和“把握情感基調”,后者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另外,從文章寫法的角度看,了解不同文章

抒情的特點也是學習本單元課文的一個重點,《散步》《荷葉?母親》等課文,抒發(fā)的情感比較顯

豁明了,可以讓學生直接把握,而《秋天的懷念》表達的感情則非常深沉含蓄,需要在字里行間

細細品味。

本單元的寫作“學會記事”旨在教會學生理清記敘要素,條理清晰地敘述事件,并引導學生

嘗試在敘事中抓住細節(jié),表達情感。本單元的專題學習活動“有朋自遠方來”分為三個板塊,這

三個板塊既相對獨立,又是一個有機整體。“探討交友之道”側重于讓學生掌握知識積累、資料搜

集的方法;“展示個人風采”意意在引導學生在策劃組織活動中培養(yǎng)策劃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同氣相求,廣尋良友”旨在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交友觀,引導學生選擇能共同成長的益友。

【教學建議】

6

分類內(nèi)容課時教學要點

5.秋天的懷念21.積累字詞,識記作家作品和相關文學常識。

2.訓練朗讀技能,學會在朗讀中再現(xiàn)情景,把握情

6.散步2感基調,注意語氣、節(jié)奏的變化。

閱讀3.理解作品中的形象,感受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激

7.散文詩二首2

發(fā)和豐富學生的親情體驗,同時深化理解,嘗試讀

8.《世說新語》二則2出親情之外的情感內(nèi)涵。

4.了解不同文章抒情的不同特點;明確記敘要素,

寫作學會記事2學會在記事中抓住細節(jié),錘煉語言。

5.學習文言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反復誦讀,感

知課文內(nèi)容,訓練文言語感;積累常見文言詞句及

專題學

有朋自遠方來2古代敬辭、謙辭。

習活動

6.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交流

習慣。

5秋天的懷念

[名家點評]

1.全文無一處、無一字提及母愛,但母愛滲透于每件事、每句話、每一表情動作,甚至每個

字上;句句含情,字字如金,鑄就一篇感人至深的經(jīng)典美文。(胡山林《史鐵生散文精選》)

2.這種在菊花盛開季節(jié)中的懷念,是那樣的苦澀、凄切而悲涼。(肖培東《這樣的秋天,我期

待)

【素養(yǎng)提升】

如何在指導朗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其審美能力及審美情趣都需要通過培養(yǎng)語感來獲得。語言文字固

有的音韻美、意境美,文章的結構美,都需要通過有指導、有要求的反復吟誦來感受,使學生能

夠品嘗“文中味”,悟出“文外意”。

本文的朗讀語氣不容易把握,因此要從四個方面突破。一是在語句的朗讀中揣摩合適的語氣,

如“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和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這兩個句子在朗讀時語氣、語調、語速完全不一樣,應在這種不一

樣中揣摩母親的內(nèi)心世界,讀出母親對癱瘓兒子的用心與愛心。二是在閱讀訓練中反復比較,如

刪減三個“悄悄地”的訓練,在刪減關鍵詞進行比較朗讀中體會感情。三是在全文的朗讀中把握

感情基調,全文的感情基調是深沉憂傷的,敘述的語氣平靜而內(nèi)斂,朗讀時要用豐富細膩的語氣

讀出深沉的感情。四是理解作者復雜的情感,呈現(xiàn)一張一弛的波瀾變化,富有節(jié)奏感,與作者內(nèi)

心的情感狀態(tài)達到和諧一致,如第1段對話中“我”的絕望與暴躁(語調上升),母親的隱忍與勸

慰(語氣輕緩、謹慎);第3段對話中,母親的喜出望外、絮絮叨叨(語速快、充滿喜悅),說到

敏感字詞,突然停止的低沉。第4段“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體會“再也”所表達的無比痛

苦和遺恨終生的感情,然后反復朗讀。

【疑難探究】

文中三次寫到“看花”,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寫“看花”是春天,母親提議去北海看花,想讓“我”在盛開的春花中感受生命的美

好,重新?lián)P起生活的風帆;第二次寫“看花”是秋天,母親央求“我”去北??淳栈?,她想在所

剩不多的日子里陪“我”去看看象征生命力的菊花,渴望“我”從絕望中走出來;第三次寫“看

花”是在母親逝世后的秋天,“我”和妹妹去看花,實現(xiàn)了母親臨終的愿望。菊花象征作者對生命

的渴望與眷戀。作者之所以濃墨重彩地寫菊花,恰恰是對母親生前那句“好好兒活”的深情解讀,

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三次看花,串起了人物的情感軌跡,讓我們體會到“看花”已不僅僅是看菊花,而是象征著

母親的人生信念:無論命運怎樣,人生如何,都要活得堅韌,活出尊嚴,活出生命的價值。“好好

7

兒活”一一是對癱瘓兒子與未成年女兒的深深期待,這里的母愛也不僅僅是生活中的關心愛護,

更是母親博大的胸懷和人生信念。

【文化素養(yǎng)】

菊與人文精神

1.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一一屈原《楚辭?九歌?禮魂》(殉道者的信仰)

2.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一蘇軾《贈劉景文》(中國文人的傲骨)

3.至死不變英氣多,舉頭南山高嵯峨。一一鄭思肖《菊花歌》(正氣凜然的民族精神)

4.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一陶淵明《飲酒》(其五)(回歸自然、物我兩忘的情懷)

5.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一一元稹《菊花》(對失意人生的有情關懷)

6.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一一黃巢《不第后賦菊》(蓬勃生命力的象征)

【延伸閱讀】

史鐵生文章的節(jié)選片段

1.搖著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著一件事:母親

已經(jīng)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墻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后,又是鳥兒歸巢的

傍晚,我心里只默念著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沒,

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后再漸漸浮起月光,心里才有點明白,母

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我與地壇》)

2.生病也是生活體驗之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游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

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瘡,一連數(shù)日只能歪七扭八地

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么晴朗。后來又患尿毒癥,經(jīng)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戀起

往日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

字。(《病隙碎筆》)

【推薦閱讀】

《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

6散步

【素養(yǎng)提升】

如何通過朗讀了解人物,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徐世榮先生說“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賦予作品生命”,“朗讀既能

意會生情,又能表意傳情”。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握文章中人物的語氣語調,了解人

物的思想情感,進而把握作者表達的主題思想。

課文中人物語言的描寫雖然不多,卻突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如文中“我”的兒子,“小家伙

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這里運用對稱的句子,以孩子的視

角,既寫出孩子活潑可愛、聰慧機靈,又表現(xiàn)了一家三代人其樂融融的生活,朗讀時要讀出兒童

的天真聰慧。還有“我說:'走大路。'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母子的對話很簡潔,“我”在面對分歧時態(tài)度的果斷體現(xiàn)在“走大路”三個字中,但在果斷的背后

卻是擔當和孝敬。母親對兒孫的疼愛和善解人意體現(xiàn)在“還是走小路吧!”,朗讀時“我”的話用

穩(wěn)健的重音去讀,母親的話用舒緩軟和的音調去讀。在簡短的人物語言的朗讀品味中,結合上下

文讓讀者感受到了家的溫馨、尊老愛幼的情感和中年人的責任。

【疑難探究】

什么是“對稱句”?有什么好處?

對稱句,指把事物的兩個方面并列、對舉著說的句子。從語意表達上來看,對稱句增加了思

想內(nèi)涵的表現(xiàn)力,意味深長,如“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對稱句很好地

突出了“我”和母親、妻子和兒子,兩對母子三代人中,中年人擔負的承前啟后的責任。從語音

形式上看,句式整齊,富有對稱美,相互映襯,富有情趣,朗讀中凸顯語言魅力。

【延伸閱讀】

二十年后說《散步》(節(jié)選)

8

莫懷戚

對這種責任的強調,是我們中華文化的重要特點。有位加拿大的漢學家,十多年前即開始關

注我們的春節(jié)晚會,有一天他突然對我說,只有你們中國人敢于把老人這個包袱背在背上,這是

你們的底氣,也是你們的心靈最健全之處。

旁觀者清,我相信他說得很真誠。

所以,新加坡教育部選華文教材時,也將《散步》選了進去一一這是1996年的事。

這說明,全世界都注意到了中華文化這個特點。

其實,說尊老愛幼也罷,說人類的生命規(guī)則也罷,并無多大不同。說法本身并不要緊,關鍵

是你如何行動。從人們的問話里我明白,教師們并沒有從“人類生命規(guī)則”這個角度去理解這篇

文章。但是,盡管與作者的角度并不完全重合,卻毫不影響大家對它的評價。十幾年了,年年選;

現(xiàn)在各地自選教材,幾乎全國都選,就是證明。

與中華文化對比鮮明的,是西方文化:發(fā)源于希臘,成型于歐洲,在美國達到極致?!昂⒆拥?/p>

天堂,青壯的戰(zhàn)場,老人的墳場”,對美國社會的此種描繪,已成共識。不錯,美國很強大,但我

不欣賞這種秩序。這種秩序其實是仿生一一仿動物的,文化含量很稀薄。而且,就人類社會而言,

這秩序差一種起支撐作用的因素,那就是協(xié)調。

協(xié)調,是我們中華文化的顯著特點。這特點也是一種弱點,就是不適于競爭。但是,怎么說

呢?我相信人類最終要走向的,恰恰正是協(xié)調,而不是輸贏。

7散文詩二首

【名家點評】

1.一代一代的青年讀到冰心的書,懂得了愛:愛星星,愛大海,愛祖國,愛一切美好的事物。

我希望年輕人都讀一點冰心的書,都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巴金)

2.一顆善良美麗的星辰隕落了,而她的光芒,將永遠留在幾代中國人的心里……(魏?。?/p>

【素養(yǎng)提升】

怎樣通過朗讀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這兩首散文詩小巧、凝練、空靈、優(yōu)美。老師可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感受文

章優(yōu)美的意境,純真的童心、童趣;指導學生在誦讀中探尋濃厚的愛母之情;在美讀、表演讀中

體會兩首散文詩清新典雅的語言風格。如《金色花》中的母親做禱告時、讀書時、去牛棚時幾個

情境都突出了媽媽的慈愛溫和善良、孩子的活潑機靈,可讓學生在誦讀品味中感受意境美、語言

美、情感美。

兩魯散文詩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學生練習朗讀的非常好的范本,教學中指導學生通過積極

主動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審美情趣,力求達到“目視其文,口發(fā)其聲,耳醉其音,

心同其情”的效果。

【推薦閱讀】

選讀《泰戈爾詩選》和冰心的《繁星》《春水》。

8《世說新語》二則

【資料鏈接】

志人小說

志人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的一種,指魏晉六朝流行的記載歷史人物奇聞逸事以及記錄一些

特別人物言行的雜錄體小說。這類小說重在品藻人物、崇尚清談,所以也稱之為“清談小說”,這

種小說的形成與當時的社會風氣有關。

“志人小說”中的“志人”這個名稱,是魯迅從“志怪”推衍出來的?!爸救恕边@個名目,為

魯迅《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所設立,與“志怪”相對而言?!吨袊≌f史略》又說:“記人間

事者已甚古,列御寇、韓非皆有錄載,惟其所以錄載者,列在用以喻道,韓在儲以論政。若為賞

心而作,則實萌芽于魏而盛大于晉,雖不免追隨俗尚,或供揣摩,然要為遠實用而近娛樂矣。”這

9

里提出的觀點很重要,即所謂志人小說,其寫作目的,雖仍有記錄史實、供人揣摩的考慮,但欣

賞和娛樂的特點已經(jīng)很明顯。

魏晉南北朝的志人小說的藝術特點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以真人真事為描寫對象;二是以“叢

殘小語”、尺幅短書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運用典型細節(jié)描寫和對比襯托手法,突出刻畫人物某一

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語言簡練樸素、生動優(yōu)美,言約旨豐。這些藝術特點對后世小說產(chǎn)生了很

大影響。

士族文化的家庭教育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社會開始出現(xiàn)貴族精神的第一次下行,出現(xiàn)了整個社會的士族文化面

貌,一個家族的文化積累和門風傳統(tǒng)成為評價一個人的最重要標準,所以士族對家族教育非常重

視,家書、家訓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特別地興盛。南北朝時期的集大成者《顏氏家訓》,就是士族家

族教育的經(jīng)典。

這一時期,家學世代相傳,注重文化傳承,重視啟蒙教育,涌現(xiàn)出諸多文化世家。文學世家

如曹操、曹丕、曹植;書法世家如瑯環(huán)王氏,王羲之、王玄之、王獻之是其代表;史學世家如裴

松之家族,其三代皆以史學相傳;科技世家如祖沖之、祖臉之父子。

士族重視子弟的啟蒙教育,主要表現(xiàn)為重視蒙學讀物、注重教育方式。家庭教育首先是啟蒙

課本。在教育的方式上,采用較為靈活的方法,多方面對兒童進行有意識的培養(yǎng)和引導。一是采

用互動的教育方式,提升兒童教育中的互動性和開放性,有利于兒童發(fā)散思維的發(fā)展。由于世家

大族家庭時常舉行家庭聚會,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們有時會即興給出命題,以鍛煉子弟們的思維

和語言表達能力。二是注重言傳身教的教育。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世家大族之家,他們家學深厚,

家庭往往有極為濃厚的學術和文化氣息,家庭成員也都有很高的文化修養(yǎng),而且日常交際往來的

也多是世流名門,這種家學和家風陶冶對孩子的成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妒勒f新語》記載了很多

神童,如王戎、孔融等,從一定意義上講,他們都是得益于家庭這種濃郁文化氛圍的熏陶與感染。

三是合理運用鼓勵和規(guī)勸手段施教。兒童年幼,一些行為或值得肯定,或需要規(guī)誡,但長輩需要

處理得當才可對其成長有正確的引導。四是提供豐富的技能學習機會。魏晉時期儒、玄、道、佛

交相摻雜,反映在世家大族家庭教育中的,則是他們會給子女提供各種技能學習的機會。因此在

當時玄儒相對、佛道并行的情況下,許多世家大族子弟在經(jīng)業(yè)之外兼修文史乃至琴棋書畫的現(xiàn)象

很普遍。

【素養(yǎng)提升】

如何讓朗讀貫穿文言文教學的始終?

讓朗讀貫穿文言文教學的始終,從而提高學生文言學習的效率。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四讀”

來達成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一讀,讀準字音,把握停頓,讀順句子。通過朗讀來檢查學生課前預習的成果,發(fā)現(xiàn)字音、

句讀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可采用形式多樣的朗讀,如:先讓學生讀,在讀中呈現(xiàn)問題,然后聽讀

示范,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并注意適時指導;再讓學生試讀,以檢查字音、句讀的掌握情況;教

師再范讀,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生的自由讀、個人讀、分組讀、接力讀等,

在熟讀中為理解文本打下基礎。

二讀,讀懂文意,讀出情感。在第一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讀課文。此環(huán)節(jié)的朗讀,是帶

著問題朗讀,在解決問題的探究交流中,教師適當引導點撥,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體會文本,可

以說朗讀是學生進入文本的最好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問題的設計要注意梯度,從對文言文詞語理解的

解惑到內(nèi)容、情感、寫法的設問,有梯度地展開教學,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理解文章表達的

情感O

3三讀,讀出感悟,把握主旨。要達成這一教學目標,除了要引導學生進一步朗讀文本外,還

要善于啟發(fā)學生,根據(jù)學情設置不同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在交流碰撞中,進一步

深入理解,讓學生在扎實閱讀的基礎上進入文本,實現(xiàn)理解。

四讀,反復誦讀,培養(yǎng)語感。指導學生根據(jù)文章的感情基調和思想內(nèi)容,揣摩虛詞的語氣、

語調,讀出文言文的韻味,反復朗讀,熟讀成誦,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語感,慢慢消除學生對文

言文學習的隔膜感和畏難心理,從而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朗讀是文言文教學活動的起點,又是教學活動的延續(xù);朗讀是思維的起步,又是思維的延伸。

10

通過朗讀產(chǎn)生問題,通過討論解決問題并產(chǎn)生新的問題,通過對新問題的探討將教學進一步推向

深入。以朗讀串起整個文言文課堂活動,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推進中,學生的知識得到積累,方法獲得

訓練,能力得以提升,成長受到啟迪。

第三單元

【單元概說】

本單元所選課文都與“學習”這一主題有關,共包括三篇回憶性散文和一篇文言文。魯迅先

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根據(jù)自己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中的親身經(jīng)歷,敘童趣,述真情,

回憶了自己年少時的嬉戲和讀書生活;于漪在《往事依依》中,記敘看山水畫和《水滸傳》插圖、

讀《千家詩》、聆聽詩歌朗誦等往事,從不同的角度體現(xiàn)了讀書、求知、審美在成長中的重要意義;

海倫?凱勒在《再塑生命的人》中,回憶了自己作為盲聾人的童年學習生活,通過具體的事件,

表現(xiàn)了莎莉文老師循循善誘、耐心慈愛的美好品質,表達了對莎莉文老師的感激和敬愛之情;《〈論

語〉十二章》是節(jié)選自儒家經(jīng)典著作《論語》中的十二章,大部分是講述學習與做人道理的內(nèi)容,

給人以哲理啟示。

本單元重點是訓練學生默讀的能力,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標題、開頭、結尾和關鍵語句,迅

速了解文章大意,使學生獲得情感上的體驗和精神上的啟發(fā),激發(fā)對學習生活的思考和熱愛。在

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可以重點培養(yǎng)學生一氣呵成默讀完全文的習慣;在學習《往事

依依》時,要指導學生勾畫相關語句,梳理文章的結構,再聯(lián)系文章的標題、開頭和結尾,把握

文章的主旨;在學習《再塑生命的人》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品味、揣摩關鍵語句來了解文章大

意,體會作者的情感;在學習《〈論語〉十二章》時,應指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進一步熟悉文言

文,體會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差異。

本單元寫作的主題是“如何突出中心”,在訓練學生寫作時,要幫助學生認識立意(中心)對

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學會圍繞中心選擇恰當?shù)牟牧?、安排主次詳略,還可以進行一些

有關寫作方法和技巧的具體的指導。

【教學建議】

分類內(nèi)容課時教學要點

9.從百草園到三味

21.積累生字詞,背誦優(yōu)美語句、經(jīng)典章節(jié)以及儒

書屋

家名言。

閱讀10.往事依依12.學習運用準確的動詞、生動的形容詞。

11.再塑生命的人13.掌握默讀方法,訓練默讀速度,在默讀中感知

12.《論語》十二章2文章內(nèi)容。

寫作如何突出中心24.學習抓標題、開頭、結尾及文中的關鍵語句來

整本把握文章內(nèi)容及中心的方法,培養(yǎng)閱讀時勾畫重

《朝花夕拾》

書閱2點語句、做旁批的習慣。

精讀、略讀、瀏覽

讀5.認識文章立意的重要性,并圍繞文章中心設計

課外古詩詞誦讀1線索、組織材料、安排主次詳略、表情達意。

9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資料鏈接】

關于“三味書屋”

三味書屋是晚清紹興府城內(nèi)著名私塾,也是魯迅12歲至17歲求學的地方,位于現(xiàn)在的都昌

坊口n號。塾師壽鏡吾,是一位方正、質樸和博學的人。他的為人和治學精神,給魯迅留下了深

11

刻的印象。壽家臺門坐東朝西,北臨小河,與周家老臺門隔河相望。三味書屋就在壽家臺門的東

側廂房。

三味書屋的三味:古人說“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謂之三味;紹興三味書屋塾師壽

鏡吾次子壽洙鄰先生說“讀經(jīng)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醯”,即經(jīng)書是米谷,

史書是蔬菜,子書是醬油肉末等調料。吃谷物是正道,表明了辦學宗旨。

認識中國古代的民間學堂一一私塾

私塾是中國古代社會一種開設于家庭、宗族或鄉(xiāng)村內(nèi)部的民間幼兒教育機構。它是舊時私人

所辦的學校,以儒家思想為中心,是私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私塾的學生多六歲啟蒙。學生入學不

必經(jīng)過入學考試,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

生各磕一個頭或作一個揖后,即可取得入學的資格。私塾規(guī)模一般不大,收學生多者二十余人,

少者數(shù)人。私塾對學生的入學年齡、學習內(nèi)容及知識水平等,均無統(tǒng)一的要求和規(guī)定。

【素養(yǎng)提升】

古代文言文中的標點

中國古代文言文一般是不用標點符號的,因此需要“明句讀(d6u)”。如果不懂句讀,往往會

造成誤讀,誤解原意。與今日的白話文有明確的標點符號幫助朗讀截然不同,文言章句中的停頓

并非固定不變,因聲求氣,作者之氣質會自然地呈現(xiàn)出來。故雖文言文沒有專門寫在紙上的標點

符號,卻能夠通過獨特的虛字行氣來完成文句的起承轉合。清代袁仁林說:“夫虛字誠無義矣,獨

不有氣之可言乎?吾謂氣即其義耳?!?/p>

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靈魂。它反映了作者的寫作目的,也反映了作者對某一件事的立場、看法、

主張。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不直接在文章里寫出來,我們必須認真閱讀,深入思考、領會和歸納。

1.分析文章的題目。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題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分析題目,再閱讀文章內(nèi)容,可以準確地把握

文章的中心思想。

2.分析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先讀懂文章寫了什么人、什么事,將主要內(nèi)容概括出來,再進一步思考作者贊揚了什么、批

評了什么、說明了什么道理,或者抒發(fā)了什么情感。

3.分析關鍵語段。

可以借助文中的關鍵詞句概括中心。它們的位置很靈活,或在篇首,開門見山,直抒胸臆;

或在篇尾,收束點題,總結深化,卒章顯志;或反復出現(xiàn)。另外,抓住文中抒情、議論的句子,

也能幫助我們快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4.分析文章的類型。

寫人、敘事的文章往往通過人物形象表達作者的愛憎情感,通過事件揭示生活哲理或人生感

悟;寫景狀物類文章要注意文章寫了什么景物,景物之中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疑難探究】

如何理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三味書屋的先生是一位“既有濃厚的封建教育觀念,又

有著開明思想的人”一說?

從文中“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可見魯迅先

生對壽鏡吾老先生是十分敬重的。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學生讀他所指定的書,書外的問題是不予回

答的,況且提問者又是一個剛入學不久的學生,所以當“我”問他“'怪哉’這蟲,是怎么一回事?”

時,他不僅不回答,而且“臉上還有怒色了”。這種教學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傷了學生求知的積

極性。這體現(xiàn)了他是一個具有深厚的封建觀念的人。用戒尺打手心、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

方式。有戒尺、有罰跪的規(guī)矩而不常用,說明他對這種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態(tài)度,也反映了他

在管理學生方面具有一定的開明思想。

12

10往事依依

【資料鏈接】

于漪語錄

1.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精神和深厚燦爛的文化使我激動不已,我常為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而感到自豪和驕傲,更始終意識到自己重任在肩,要終身進取,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2.對自己的母語不熱愛,很難有濃烈的民族情、愛國情。

3.教育是為未來培養(yǎng)人才,要跟著時代前進,怎么會夠呢?我鼓足生命的風帆,孜孜不倦地

追求,順境不自傲,受挫更剛強,有使不完的勁。

4.古今中外所有留名史冊的一流教育家?guī)缀醵季哂羞@樣的共性:他們從來不是關在自己的書

房里閉門造車、空談教育,也不是囿于個人之局部經(jīng)驗而沾沾自得,而是在實踐中去思考、去發(fā)

現(xiàn)、去探索科學的教育規(guī)律,最終在理論上有所建樹,逐步構建起他們的理論體系。

5.一顆狹小的心有浩浩蕩蕩的學子,有多情的土地,有偉大的祖國,胸懷就會無限寬廣,無

處不是學習的機會,無處沒有智慧的閃光。

6.我在幾十年的教育工作歷程中,克勤克儉,做了一些工作。說到底,我就是堅守了新中國

教師的本分。

11再塑生命的人

【資料鏈接】

失明失聰?shù)乃我暂d入史冊

海倫?凱勒一歲多時不幸染上疾病,致使她雙目失明、雙耳失聰,隨之又喪失了說話的能力。

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淵。在海倫?凱勒7歲的一天,安妮?莎

莉文成為了她的老師。經(jīng)過了幾年的努力,海倫?凱勒終于學會了讀書和說話。她學懂的文字有

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臘文5種之多,而且知識淵博。從24歲大學畢業(yè)后到她逝世這

60多年間,她的主要職務是寫作和講演,她跑遍美國各地,周游世界各國,全心全意為聾盲啞人

的教育和福利事業(yè)貢獻一生,曾受到許多國家的政府、人民和高等院校的贊揚和嘉獎。1959年聯(lián)

合國發(fā)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

海倫?凱勒如何把“不可能”變?yōu)椤翱赡堋?/p>

海倫?凱勒把自己的學習分成四個步驟:每天用三個小時自學,用兩個小時默記所學的知識,

再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將自己用三個小時所學的知識默寫下來,剩下的時間她運用學過的知識練習

寫作。

在學習與記憶的過程中,海倫?凱勒只有一個信念:一定把自己所學習的知識記下來,使自

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她每天堅持學習10個小時以上,經(jīng)過長時間的刻苦學習,她掌握了大量的

知識,能熟練地背誦大量的詩詞和名著的精彩片段。到后來,一本20萬字的書,她用9個小時就

能讀完,并能記憶下來,說出每章每節(jié)的大意,還能把書中精彩的句、段、章節(jié)和自己對文章的

獨到見解在2小時之內(nèi)寫出來。她的記憶力已經(jīng)大大超過了普通人的正常水平。

【素材積累】

身殘志堅,生命價值重于泰山

1.司馬遷

司馬遷是西漢時期杰出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身受腐刑,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

輕于鴻毛”,隱忍生存,用生命撰成《史記》,開創(chuàng)了紀傳體通史這一史書新體裁。

司馬遷20歲時開始游歷大江南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