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專用2024高考政治一輪復習課時練24我們的中華文化含解析_第1頁
山東專用2024高考政治一輪復習課時練24我們的中華文化含解析_第2頁
山東專用2024高考政治一輪復習課時練24我們的中華文化含解析_第3頁
山東專用2024高考政治一輪復習課時練24我們的中華文化含解析_第4頁
山東專用2024高考政治一輪復習課時練24我們的中華文化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6-課時練(二十四)我們的中華文化一、選擇題1.中華文明有著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發(fā)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力氣。作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最有勸服力的是()①文學藝術②漢字③史書典籍④科學技術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B[漢字與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體現(xiàn)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選B項。]2.(2024·湖南益陽檢測)中華文化的傳承若沒有漢字將如何?從漢字博物館、殷墟宗廟遺址、許慎文化園,到長城、國家博物館,同出一源的漢字成為一把鑰匙,能夠打開中華民族文化性格里的基因密碼。這表明漢字()①是中華民族區(qū)分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民族特色突出②作為文化的基本載體,能夠記載文化發(fā)展的歷史軌跡③書寫了中華文化,傳承著中華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建的文明④有顯明民族特色和民族風格,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標記A.②④ B.②③C.①② D.③④D[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獨特標識,解除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解除②;漢字是中華文化傳承的載體,故③正確;漢字作為中華民族的運用文字,凸顯了文化的民族性,故④正確。]3.河南省,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fā)祥地,是海內外“龍的傳人”的家鄉(xiāng)。2024年農歷三月三上午,丁酉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鄭市實行。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近萬余人參加了這一盛會。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在臺灣島內連續(xù)引發(fā)“河南熱”“尋根熱”;越來越多的臺商在河南扎根發(fā)展,中原兒女和臺灣同胞迎來了更加密切接觸的新時期。從文化生活的角度看,緣由是()①兩岸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②中華民族強大的民族凝合力③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④經濟全球化的要求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A[題目問的是從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解除④;③不能成為材料現(xiàn)象的緣由。]4.(2024·山東濰坊模擬)青瓷是中國傳統(tǒng)瓷器的一種,以瓷質細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渾樸、色澤純凈而斑斕等特點著稱于世。精致絕倫的青瓷藝術從一個側面主要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A.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B.源遠流長,綿延不絕C.求同存異,兼收并蓄 D.薪火相傳,推陳出新A[青瓷藝術精致絕倫,以其極高的藝術成就反映了中國青瓷藝術獨樹一幟,獨領風騷,故A項符合題意;材料中并沒有涉及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的包涵性以及推陳出新,故B、C、D三項均與題意不符。]5.(2024·山東淄博模擬)夢回唐朝,千古一夢……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唐朝始終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唐朝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而在當時的都城長安,說胡言、穿胡服、跳胡舞,成為朝野的時尚,唐代的這種生活景觀反映出()①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性②中華文化是一種世界文化,不具有民族特性③中華文化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溝通中發(fā)展④中華文化求同存異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B[唐代的生活場景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包涵性,③④符合題意。]6.我國各少數(shù)民族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薩爾王傳》、蒙古族的《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等始終流傳至今,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華文化的珍寶。這表明()①中華文化是共性與特性的統(tǒng)一②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總和③各民族文化的差異逐步消逝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C[各少數(shù)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都是中華文化的珍寶,中華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建的,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是共性與特性的關系,①當選,②解除;各民族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建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始終流傳至今,熔鑄了中華文化,這說明中華文化具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點,④當選;各民族文化既具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具有顯明的特色,③錯誤。]7.中國珠算,最早見于漢代徐岳撰的《數(shù)術記遺》,宋代已經起先應用,明代先后傳到日本、朝鮮等地,近年在美洲也漸漸流行。由于算盤不但是一種極簡便的計算工具,而且具有獨特的教化功能,所以至今仍盛行不衰。小小算盤折射出()①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很注意實際應用②科技與教化結合才具有強大生命力③民族文化具有包涵性才能走向世界④中華民族具有非凡的才智和創(chuàng)建力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①④D[算盤是中國古代獨創(chuàng)的計算工具,具有很強的好用性,①④符合題意;②觀點太肯定。③說法錯誤。]8.《樂府詩集》中記載了大量的南北朝民歌。其中的南朝民歌更多地反映了南方人民真摯純凈的愛情生活,而北朝民歌則多描寫北方的自然風情,表達英雄主義情懷和尚武精神,對愛情的描寫則表現(xiàn)的大膽和潑辣。這充分體現(xiàn)了()①不同區(qū)域的文化存在共同的表現(xiàn)形式②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qū)分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記③中華文化帶有明顯的區(qū)域性特征④社會實踐確定著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A[由《樂府詩集》中記載大量的南北朝民歌可知①符合題意;同時南北朝民歌分別帶有南方、北方色調,因而③符合題意;②與題干主旨不符;④表述錯誤。]閩南人創(chuàng)建了閩南文化,閩南文化是生活在閩南地區(qū)的閩南人共同創(chuàng)建并一代一代傳承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地域文化,具有顯明的地方特色、獨特的性格和豐富的內涵,是中華文化的一個支系?;卮?~10題。9.從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閩南文化()①歷史悠久、源遠流長②風格獨特、博大精深③傳承創(chuàng)新、包涵一切④兼收并蓄、底蘊厚重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A[“閩南文化是生活在閩南地區(qū)的閩南人共同創(chuàng)建并一代一代傳承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地域文化”體現(xiàn)了①;閩南文化“具有顯明的地方特色、獨特的性格和豐富的內涵”體現(xiàn)了②;③錯在“包涵一切”上,④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10.追溯歷史,閩南文化是中原漢民遷入閩南后,中原文化與當?shù)匚幕诤隙傻奈幕?。這體現(xiàn)了()①地理環(huán)境確定了閩南文化的包涵性②人口遷徙會促進不同文化間的融合③不同區(qū)域文化相互借鑒、相互交融④閩南文化與中原文化特性完全相同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③D[閩南文化是中原漢民遷入閩南后,中原文化與當?shù)匚幕诤隙傻奈幕冖壅f法正確;①中“確定”說法錯誤;閩南文化與中原文化具有不同的特性,④說法錯誤。]11.為了落實教化部《中小學書法教化指導綱要》精神,某市教化局確定,小學三至六年級每周要支配一課時用于毛筆字學習,一般中學可開設書法選修課。這一做法有利于青少年學生()①主動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②傳承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③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中華文化④在博采眾長中提高文化修養(yǎng)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D[書法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書法入課堂有利于為學生營造感悟中華文化的氛圍,也有利于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②③符合題意;①與材料的主旨不符;材料不涉及博采眾長,解除④。]12.(2024·河北滄州模擬)歌劇《鑒真東渡》日本演出期間,吸引了大批日本觀眾?,F(xiàn)場觀眾表示,本次演出將進一步增進日本民眾對“鑒真精神”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親近感,希望以后在日本有更多機會觀賞優(yōu)秀的中國文藝作品。該歌劇演出勝利啟示我們()①要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②進行文化創(chuàng)新要面對世界,博采眾長③對待傳統(tǒng)文化應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④要相識到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C[歌劇《鑒真東渡》登陸日本且廣受歡迎,啟示我們要主動傳播中華文化,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④符合題意;②③與題意無關。]13.(2024·河北邯鄲模擬)早在東漢時期,佛法東傳,漢明帝就敕令仿天竺式樣修建洛陽白馬寺,促進了佛教與中國本土文化的融合發(fā)展。這表明()①中華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點②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獨特的特性③學習借鑒外來文化要以我為主④文化的溝通與借鑒推動著文明發(fā)展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B二、非選擇題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好客文化”是齊文化、魯文化共有的文化基因,是山東人民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通過融匯各種思想,去蕪存菁而形成的具有山東特色的地方文化,已經沉淀為顯明的“山東性格”。材料二山海兼?zhèn)涞凝R魯文化相異于“四塞之地”的秦文化、地居中原的三晉文化,不同于南方的楚文化,與在干燥西部發(fā)展起來的游牧文化更是大相徑庭。(1)材料一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什么特征?(2)結合材料二,說明齊魯文化與各地特色文化之間是什么關系?導致它們之間巨大差異的因素是什么?解析解答第(1)問,可以從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涵性等角度來組織答案。第(2)問考查我國區(qū)域文化之間的關系及存在差異的緣由。答案(1)①齊魯文化是山東人民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的,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特點。②齊魯文化具有顯明的“山東性格”,表明白中華文化顯明的地域性,反映了它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③齊魯文化是通過融匯各種思想、去蕪存菁而形成的文化,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包涵性的特點。(2)①關系:不同區(qū)域的文化長期相互溝通、借鑒、汲取,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②差異緣由:我國幅員寬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fā)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影響,各地區(qū)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地域特征。15.文化自信,是兼收并蓄、海納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敬重文明多樣性基礎上的自信。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斷溝通、借鑒而形成的文明。漢代張騫兩次出訪西域,向西域傳播了中華文化,也引進了西域文化成果。唐代中國通使交好的國家達70多個,促進了中華文化遠播世界,也促進了各國文化和物產傳入中國。明代鄭和七次遠洋航海,留下了中國同沿途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話。明末清初,歐洲的天文學、醫(yī)學等學問紛紛傳入中國,開闊了中國人的學問視野。之后,中外文明溝通互鑒更是頻繁綻開,這其中有沖突、沖突、懷疑、拒絕,但更多的是學習、消化、融合、創(chuàng)新。(1)依據(jù)材料所給的信息,請你運用中華文化包涵性的學問,分析我們應怎樣樹立文化自信。(2)文明禮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內容,某校開展“提倡文明禮儀、弘揚中華文明”的活動。請你為此活動擬定兩條公益廣告詞,要求主題顯明、朗朗上口,每條限15個字以內。解析第(1)問結合包涵性的學問,分析我們應如何樹立文化自信,要做到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第(2)問是開放性試題,只要所擬廣告詞合理即可。答案(1)①中華文化具有包涵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