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外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1頁
2025年上外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2頁
2025年上外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3頁
2025年上外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4頁
2025年上外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上外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292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唐中期平定西突厥后,處在絲綢之路上的九個沙漠綠洲國家,即“昭武九姓”國,便宣誓臣服于大唐王朝。他們世代善于經商,將中亞的音樂、舞蹈、歷法傳入中原,把中國的絲綢、造紙技術傳到西方。這主要反映了A.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利于社會進步B.大唐王朝政治清明而國力強盛C.絲綢之路推動了中外文化交流D.唐在西部地區(qū)建立了有效統(tǒng)治2、對如圖所示的兩幅魏晉壁畫解讀合理的是。

A.經濟重心南移B.農業(yè)生產恢復C.社會分工擴大D.民族交融加強3、下列考古發(fā)現能夠實證古代西亞文明的是。

①恰塔爾·休于遺址②《吉爾伽美什》楔形文字泥板③莎草紙殘卷④《漢謨拉比法典》石碑浮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海外華僑華人往往稱自己是“唐人”,他們聚居的地方便稱為“唐人街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1875年,張德彝在《歐美環(huán)游記》中稱唐人街為“唐人城”,其通英語,英語稱唐人街為Chinatown。“唐人街”曾居住著很多華工,這些華工()

①最初因列強招募出國成為苦力②提升了中國的國際政治地位。

③促進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發(fā)展④保留和傳播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希臘語隨著亞歷山大東征廣泛地傳播開來。正如著名古典學家沃爾班克在《希臘化世界》中所描述的一樣:“以普及的世界性方式使用的希臘語被稱為柯因奈語,這種'共同語’是亞歷山大征服地的廣大地區(qū)的特征?!边@一現象的深遠影響是A.加快了歐亞非政治一體化進程B.導致西歐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C.有利于希臘語在亞洲廣泛傳播D.加強了被征服地區(qū)的文化認同6、《在安托尼媽媽的旅店》是奧古斯特·雷諾阿于1866年創(chuàng)作的繪畫作品觀察作品,你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A.當時飲茶之風停留在法國上流社會B.飲茶對法國百姓生活有了很大影響C.茶是中國人的發(fā)現,飲茶歷史悠久D.全球貿易網的形成促進了文化交流7、約公元前3000年,印歐人進入青銅時代,有發(fā)達的畜牧業(yè),馴養(yǎng)馬、牛、豬、羊等,會使用馬和馬拉戰(zhàn)車。他們的一支赫梯人于公元前2000年進入小亞細亞,并建立了國家。從中可以看出()A.生產力的發(fā)展為印歐人遷徙提供了前提條件B.印歐人最早進入了青銅時代C.印歐人以種植業(yè)為主要的經濟來源D.印歐人遷徙沖擊了當地的社會秩序8、“1235年,窩闊臺召開諸王大會,決定征討欽察、俄羅斯等未服諸國,命各支宗室均以長子統(tǒng)帥出征軍1236年春,率師出發(fā)?!边@次西征A.起因是花剌子模國殺害了蒙古使臣B.滅掉花剌子模國并直抵黑海北岸C.以西亞地區(qū)為目標并攻占了巴格達D.打到今德國、匈牙利和巴爾干半島9、某學者認為,古代印度十進制帶來的簡便而精確的小數點計數法,刺激了古代阿拉伯數學家歸納出“代數”的數學運算方法和關系,這與古代希臘數學思想的幾何風格大相徑庭。該學者意在強調古代阿拉伯人()A.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B.對數學的理解進入新階段C.善于整合古代各個地域文明D.具有世界領先的技術成果評卷人得分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10、史實: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

推論:荷馬史詩是歐洲第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5題,共10分)11、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1月1日零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啟動。中外歷史上,人口的遷移;流動和人口增長對社會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材料一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統(tǒng)一天山南北,為盡快恢復戰(zhàn)后新疆經濟,清政府實行各種形式的屯田,鼓勵內地民眾出關屯墾。新疆建省前后,清政府廢除民族隔離政策,鼓勵內地民眾前往天山南北屯墾;經商。道光二十二年,林則徐途經哈密,記道:“其語與華言大異,然能華言者亦多?!彪S著大量漢人進入新疆,加上清政府廣設義塾、開辦學堂,教授少數民族兒童學習漢語文,內地語言文化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得到廣泛傳播。1856年俄國人瓦里漢諾夫到喀什噶爾考察時發(fā)現當地維吾爾族“向中國人學到一些藝術和技藝,借用不少詞匯,中國的一些建筑、服裝、闊綽奢侈的用語和詞匯移入當地人的語言中,尤為眾多的詞匯借用于書面行文中

——趙海霞《論清代新疆民族遷徙及對民族關系的影響》材料二排外主義在美國存在了將近一個世紀后;在19世紀末由民間運動發(fā)展為一股要求限制移民的政治勢力,滲入到美國移民政策中,成為了國家政策。1882年通過了《排華法案》,1897年到1917年,國會又迫于“限制移民聯(lián)盟”的壓力,要求對移民強制進行讀寫測試,后來這一條也成為了法律。1921年,美國又出臺了《1921年移民法》,這部新的移民法規(guī)定,除了對移民強制進行讀寫測試,還對各國每年的移民數額進行限制,即每年各國移民美國的人數是1910年人口普查時該種族在美國人口的3%,這就意味著,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國人口中所占比例較小的非西歐民族受到了更嚴格的限制。

——瞿茜、李其榮《論二戰(zhàn)前美國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義》(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括分析清朝人口流入新疆的原因及其意義。

(2)根據材料二與所學知識,概括美國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移民政策中推行排外主義的特點及原因。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擺脫英屬殖民地地位及“星(新)馬”合并后;馬來西亞聯(lián)邦政府與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經濟等多項政策上很快就產生嚴重的分歧。雙方多次協(xié)商未果,導致新加坡最終在1965年被驅逐出馬來西亞聯(lián)邦,并于8月9日被迫宣布獨立。世界對于新加坡是否能繼續(xù)存在表示疑問。

材料二新加坡改革大事記。

。經濟。

設立經濟發(fā)展局;開發(fā)裕廊;紅山等工業(yè)園區(qū);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和服務業(yè)。

政府機構。

成立廉政公署。

社會。

創(chuàng)立公積金制度;成立建屋發(fā)展局;負責建筑所有的政府住屋,廉價提供給民眾。

教育。

決定使用英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

法律;習俗。

嚴厲處罰隨地吐痰;嚼口香糖、喂養(yǎng)鴿子、亂扔垃圾、在公共場所吸煙和說粗話臟話;倡導的行為:微笑、禮貌待人以及在公共廁所主動沖水。

外交。

1967年8月新加坡積極協(xié)助成立并加入東盟。

材料三新加坡提倡“亞洲價值觀”;認為亞洲國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價值觀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對西方國家對他專制的批評不加理會,認為西方民主不能強加給亞洲人民。

——據網絡資源整理。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新加坡改革的背景。

(2)依據材料二、三,結合所學知識,簡要闡述新加坡改革的可取之處。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華文明的主體部位在本質上是農耕文明;所以從來不主張遠征。(成吉思汗遠征時還沒有進入中華文明的主體部位)農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細作,強調的是“父母在,不遠游”,講究聚族而居,代代相傳。

材料二希羅多德曾說;“希臘人一出生就與貧窮為伍”。希臘半島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無法大量種植農作物,可當時人口增長速度很快。但這樣的條件并沒有阻礙古希臘的文明化進程。古希臘人或到海外經商,或到遠方開辟殖民地。通過頻繁的海上貿易,古希臘人把本土生產的經濟作物和手工制品銷售到四面八方,而強大的東方鄰國本可以輕易地把這些不速之客們趕回大海,但他們對希臘人的到來卻表示歡迎。他們認為,商賈云集,有利于當地經濟的繁榮與發(fā)展。

——摘編自陳燃《簡明希臘史》(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簡要分析中華文明“不主張遠征”的原因和這種特性對中華文明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述古希臘進行海外殖民活動的原因,以及這種活動對希臘文明的影響。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歷;又稱“陰歷”;“農歷”,是中華文明的一大象征。過去的東亞漢文化圈以農耕文明為主,傳統(tǒng)的中歷既表現月亮的陰晴圓缺,又反映太陽的四時變化,是非常適合東亞社會的,中國、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東亞、東南亞國家和地區(qū)一用就是兩三千年。中歷過去在東亞的通用,還具有國際秩序的象征意義。在朝貢﹣冊封體制之下,通用或部分通用中國歷法,每年由中原朝廷頒賜歷書供各國和各地區(qū)使用,或授權有些國家或地區(qū)據此編出各自的代用歷書,此即所謂的“頒正朔”或“奉正朔”,是東亞傳統(tǒng)國際秩序的象征。

材料二進入近代以后;東亞各國紛紛“脫亞入歐”(實是“脫中入西”),其標志之一,便是棄中歷而改用西歷。西歷就是西洋歷法,又稱“陽歷”;“公歷”。西歷是太陽歷,只反映太陽變化,不反映月亮變化。從1873年日本率先改用西歷,1896年朝鮮半島開始使用西歷,到1912年中國本土最終改用西歷,短短四十年間,東亞各國完成了從中歷到西歷的轉變,但在民間和民俗的層面上,中歷還在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摘選自《新民晚報》《中國歲時文化在東亞》(1)根據材料一;古代東亞各國為何大都采用中歷?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分析說明近代日本和朝鮮改用西歷的原因。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從亞歷山大東征到公元前從亞歷山大東征到公元前301年羅馬最終征服托勒密埃及,被西方學者稱為“希臘化時代”。在這段時間里,希臘文化隨著希臘人的足跡擴散開來。同時與東方諸文明進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這種新文化也是“希臘化文化”。在希臘化世界中,由于統(tǒng)治者為希臘人,希臘文成為當時各地通用的官方語言。基督教的文化內涵是猶太教人文主義和希臘哲學的理性主義這個運動在公元世紀末已經演變成獨具特色的新宗教、確定希臘語為宗教語言,吸收了希臘哲學某些流派的思想?!幾择R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英國歷史學著作《極端的年代:1914材料二英國歷史學著作《極端的年代:19911914—1991》,把1914—1945年劃分為三個階段:20—70年是大災難時期;到

(1)根據材料一;概括“希臘化時代”在世界文明發(fā)展中的作用。

(2)閱讀材料二,結合兩幅圖片信息,說明“1914—1945年是大災難時期”的史實依據,并結合所學簡要闡述其對世界殖民體系的影響。世紀評卷人得分四、論述題(共3題,共18分)16、自古以來;人類在不斷的遷徙中求生存;謀發(fā)展,并在遷徙過程中帶來不同文化的交融。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從圖中選取一組人口遷移路線,概括指出其路線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闡釋。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現代意義的“文明”一詞最早在現代意義的“文明”一詞最早在175619年出版的米拉波所著《人類之友》中提及,之后“文明”一詞得到廣泛使用。米拉波表明他創(chuàng)造“文明”這個概念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殖民相遇以及帶來的社會秩序和人口改變問題。19世紀中葉以前“文明”概念解釋了資本主義領導者如何需要被視為世界每個地方經濟和社會的合法領導人,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文明”概念被熱情地采用,在國外按照種族和族裔對各民族劃分等級。世紀中葉至二戰(zhàn)結束,這一時期“文明”概念繼續(xù)強調自由與進步,更是作為歐洲意識形態(tài)的代名詞。經歷兩次世界大戰(zhàn),越來越多的人對“文明”進行反思,“文明”概念的不足日益凸顯。需要將倡導社會平等、重視平民和地方的作用、反思種族主義和西方中心主義、批評文明等級觀等因素考慮進當今“文明”概念的解釋之中。1756——摘編自【美】帕特里克·曼寧《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18世紀以來世界‘文明’概念”為主題,自擬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成文)年以來的“文明”概念:世界歷史框架下的反思》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及其祖先創(chuàng)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繼承發(fā)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頑強生命力的優(yōu)秀思想文化。它包括從遠古到鴉片戰(zhàn)爭以前形成的古代優(yōu)秀文化和從鴉片戰(zhàn)爭到新中國成立前形成的近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近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所以屬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主要有兩點理由:從文化積淀來說,“積淀”是一個從古代到近代再到現代的持續(xù)過程;相對于“現代”來說,“近代”也成為“傳統(tǒng)”的一部分,也就是說,中國近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成為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從文化發(fā)展來說,一個民族的文化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就在于它能不斷吸收新的血液(包括外來文化)?!幾猿坛薄吨袊鷥?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現代價值》

結合所學知識,圍繞“中國近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演變”寫一篇歷史小短文。(要求:自擬標題,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3題,共15分)19、歷史語境中的語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紀;英語主要是英格蘭人的語言。到18世紀中后期,英語已擴展到英國的殖民地,并在國際商貿活動中廣泛使用。二戰(zhàn)后,英語逐漸超越其他語言,成為科教領域和眾多國際組織的通用語言,被稱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

(2)閱讀材料二,分析英語發(fā)展成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的歷史原因。20、閱讀材料,探討在西方文化及價值觀沖擊下,中國青少年應該如何把握思想觀念的定位。21、美國將選擇孔子代表“世界傳統(tǒng)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C【分析】【詳解】

絲綢之路上的國家將中亞的樂舞歷法傳入中原,把中國的絲綢、技術傳到西方反映的是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C項正確;這些國家的商業(yè)活動是朝貢貿易,服務于政治,A項與題意不符;材料沒有對唐朝的政治清明的描述,B項錯誤;沙漠九國宣誓臣服后的“商業(yè)交流”與唐朝在西部地區(qū)的“有效統(tǒng)治”不符,D項錯誤。2、D【分析】【詳解】

圖片反映出北方少數民族進行農耕,而漢族放牧,這是漢族與少數民族的融合,故D項正確;ABC項不能從材料中反映出來,故排除。3、B【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恰塔爾·休于遺址屬于西亞新石器時代遺址;《吉爾伽美什》楔形文字泥板具有很高文學和史料價值,不僅是研究古代西亞文學,也是研究古代西亞文化、歷史、風俗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漢謨拉比法典》石碑浮雕為后人研究古巴比倫社會經濟關系和西亞法律史提供了珍貴材料。①②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莎草紙是古埃及人廣泛采用的書寫載體,不屬于古代西亞文明,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CD項。故選B項。4、C【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唐人街”曾居住著很多華工,這些華工最初因列強招募出國成為苦力,促進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發(fā)展,保留和傳播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但并不會因此提升中國的國際政治地位,①③④C項正確;②錯誤,排除ABD項。故選C項。5、D【分析】【詳解】

根據“希臘語隨著亞歷山大東征廣泛地傳播開來”“這種‘共同語’是亞歷山大征服地的廣大地區(qū)的特征”,說明亞歷山大東征促進了被征服地區(qū)的文化認同,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希臘語的傳播,無法體現歐亞非政治一體化,排除A項;文藝復興在意大利興起,希臘語的傳播不是文藝復興的原因,排除B項;亞歷山大東征使希臘語在被征服地區(qū)傳播,并非只在亞洲廣泛傳播,排除C項。故選D項。6、B【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中期盛行現實主義美術,從圖中人們在安托尼媽媽的旅店喝茶可以看出,該畫作屬于現實主義風格,它表明飲茶對法國百姓生活有了很大影響,B項正確;圖片畫的是普通民眾,而不是上流社會的人們,排除A項;CD項無法從圖中得到體現,排除CD項。故選B項。7、A【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印歐人進入青銅時代,有發(fā)達的畜牧業(yè),馴養(yǎng)馬、牛、豬、羊等,會使用馬和馬拉戰(zhàn)車。他們的一支赫梯人于公元前2000年進入小亞細亞,并建立了國家”可知,印歐人進入青銅時代,生產力迅速發(fā)展,為印歐人遷徙小亞細亞提供了前提條件,A項正確;“最早”一說絕對,材料未體現,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印歐人以種植業(yè)為主要的經濟來源,排除C項;材料未說明印歐人遷徙對當地社會秩序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A項。8、D【分析】【詳解】

根據“1235年,窩闊臺召開諸王大會,決定征討欽察、俄羅斯等未服諸國,命各支宗室均以長子統(tǒng)帥出征軍1236年春,率師出發(fā)”可得出這一事件是指窩闊臺西征,結合所學,西征打到今德國、匈牙利和巴爾干半島,D項正確;A項不是其西征的原因,排除;其滅掉的是第二花剌子模國,排除B項;這次并沒有攻占巴格達,排除C項。故選D項。9、B【分析】【詳解】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據材料“古代阿拉伯數學家歸納出‘代數’的數學運算方法和關系”“這與古代希臘數學思想的幾何風格大相徑庭”可以直接得出,古代阿拉伯人對數學的理解進入了新的階段,B項正確;材料主旨是阿拉伯在借鑒印度文化后豐富發(fā)展了自身文化,而不是強調古代阿拉伯人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排除A項;整合古代“各個”地域文明表述過于絕對,排除C項;材料只是說“代數”與古代希臘的幾何風格不同,但不能說明其是否世界“領先”,排除D項。故選B項。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10、B【分析】【詳解】

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是關于荷馬史詩內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馬史詩的地位,因此史實和推論邏輯不符,錯誤。三、材料分析題(共5題,共10分)1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概括“清朝統(tǒng)一天山南北;為盡快恢復戰(zhàn)后新疆經濟”得出實現了對新疆的統(tǒng)一,新疆戰(zhàn)后經濟恢復發(fā)展的需要;根據“清政府廢除民族隔離政策”“清政府實行各種形式的屯田,鼓勵內地民眾出關屯墾”得出清政府廢除民族隔離政策,鼓勵開荒屯田;根據“鼓勵內地民眾前往天山南北屯墾;經商”,并結合所學可知清朝前期內地人口增長快,人地矛盾突出。

意義:根據“然能華言者亦多”“內地語言文化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得到廣泛傳播”得出促進了民族間的經濟;文化、技術交流;豐富自身文化的內涵;提升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有利于民族融合;根據“清朝統(tǒng)一天山南北”得出有利于鞏固西北邊防,維護國家統(tǒng)一。

(2)特點:由“對移民強制進行讀寫測試”得出運用文化手段推行;由材料中的“成為了國家政策”得出由民間運動發(fā)展為國家政策;由材料中的《排華法案》;《1921年移民法》得出通過立法形式推行排外主義;由材料中的“非西歐民族受到了更嚴格的限制”得出對非西歐移民存在種族排外傾向。

原因:美國移民政策中推行排外主義政策的原因要從經濟原因;文化原因、美國自身的種族主義思潮等多角度分析。根據材料“排外主義在美國存在了將近一個世紀后”得出排外主義勢力發(fā)展、移民與美國文化存在差異、種族主義思潮影響、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fā)的影響等進行解答。

【點睛】【解析】(1)原因:實現了對新疆的統(tǒng)一;新疆戰(zhàn)后經濟恢復發(fā)展的需要;清政府廢除民族隔離政策,鼓勵開荒屯田;清朝前期內地人口增長快,人地矛盾突出。

意義:有利于鞏固西北邊防;維護國家統(tǒng)一;促進了民族間的經濟;文化、技術交流;豐富自身文化的內涵,提升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有利于民族融合,促進了近代新疆多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

(2)特點:由民間運動發(fā)展為國家政策;通過立法形式推行;運用文化手段推行;對非西歐移民存在種族排外傾向。

原因:排外主義勢力發(fā)展;移民與美國文化存在差異;種族主義思潮影響;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fā),社會矛盾激化。12、略

【分析】【詳解】

試題分析:(1)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提取材料信息。根據材料一概括新加坡改革的背景:擺脫英屬殖民地地位;新加坡在1965年被驅逐出馬來西亞聯(lián)邦;并于8月9日被迫宣布獨立;新加坡國土面積?。蛔匀毁Y源缺乏,世界對于新加坡是否能繼續(xù)存在表示疑問。

(2)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材料二;三新加坡改革的具體措施;從經濟、政治、社會、教育、法律、習俗、外交等方面總結新加坡改革的可取之處。

考點: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新加坡改革·背景和措施【解析】(1)剛擺脫殖民統(tǒng)治;求發(fā)展鞏固獨立成當務之急;“星(新)馬分治”;國??;自然資源缺乏。(6分)

(2)改革措施全面而有效;注重發(fā)揮政府社會職能,以保障民生;注重政府廉政建設;依法治國;重視教育,強調國民素質的提高;積極依托區(qū)域優(yōu)勢,走區(qū)域經濟集團化道路;堅定地走自主創(chuàng)新之路,不照搬西方模式。(言之成理,任意三點9分)13、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原因:根據“農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細作”“父母在;不遠游”得出農耕文明的特性;根據所學,還可從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中央集權的形成和封閉的大陸環(huán)境等角度來考慮。影響:則從積極和消極兩個角度來分析,其中積極方面可從政治穩(wěn)定統(tǒng)一、經濟繁榮、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等角度來分析,消極方面可從造成閉塞、缺少交流等角度來分析。

(2)原因:根據“希臘半島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無法大量種植農作物”得出土地的貧瘠;根據“古希臘人或到海外經商,或到遠方開辟殖民地”得出相對有利的地理環(huán)境;還可從城邦布局的特征分析總結。影響:根據“古希臘人把本土生產的經濟作物和手工制品銷售到四面八方”得出促進了商品生產和海外貿易,吸收了東方先進文化成果,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獨特文明;還可從促成雅典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和繁榮等分析總結。

【點睛】【解析】(1)原因:精耕細作的農耕經濟;使中華民族不對外擴張也能生存和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中央集權的形成;封閉的大陸環(huán)境。

影響:形成了穩(wěn)定統(tǒng)一的政治局面;經濟文化繁榮發(fā)展;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沒有中斷;造成閉塞,缺少交流。

(2)原因:山地較多;土壤貧瘠;海洋阻隔,海島眾多;人口增長,對生存造成壓力;小國寡民,長期獨立自治的城邦布局。

影響:促進了商品生產和海外貿易,吸收了東方先進文化成果,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獨特文明;促成雅典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和繁榮。14、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依據材料“‘農歷’農歷;是中華文明的一大象征。過去的東亞漢文化圈以農耕文明為主,傳統(tǒng)的中歷既表現月亮的陰晴圓缺,又反映太陽的四時變化,是非常適合東亞社會的”;“中歷過去在東亞的通用,還具有國際秩序的象征意義”等信息可以得出原因。

(2)結合所學可知,日本的西化與其明治維新,學習西方文化有關;而朝鮮,注意時間“1896年”,此時恰好被日本占領,故而西化。【解析】(1)原因:東亞漢文化圈以農耕文明為主;傳統(tǒng)的中歷既表現月亮的陰晴圓缺,又反映太陽的四時變化,是非常適合東亞社會的;中歷過去在東亞的通用,在朝貢冊封體制下,中國以頒賜歷法來宣示對天下的控制。

(2)日本:明治維新進行移風易俗,開化社會文明,實現脫亞入歐。朝鮮:甲午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失去了對朝鮮的控制,朝鮮成為日本的殖民地。15、略

【分析】【詳解】

(1)作用:根據“希臘文化隨著希臘人的足跡擴散開來。同時與東方諸文明進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得出打破了歷史上東西方各自發(fā)展的狀態(tài),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融合;根據“由于統(tǒng)治者為希臘人,希臘文成為當時各地通用的官方語言?!钡贸鰝鞑チ讼冗M的語言文字——希臘語;根據“基督教的文化內涵是猶太教人文主義和希臘哲學的理性主義”得出基督教吸收了東方宗教的因素和希臘哲學思想,逐漸發(fā)展成為世界性的宗教。

(2)史實依據:根據所學,結合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內容和影響概括,可得出1914-1918年爆發(f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隨著法西斯勢力興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給人類帶來空前的災難。影響:根據所學可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殖民主義勢力遭到沖擊,四大帝國解體;民族自決原則在殖民地傳播開來,成為指導當地人民為獨立、民主而斗爭的武器;形成20世紀第一次民族民主運動高潮;世界殖民體系開始解體;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進一步從政治理論上確立了民族自決原則與廢除殖民主義的正義性,是對殖民主義的致命打擊;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戰(zhàn)后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土崩瓦解,退出了歷史舞臺?!窘馕觥?1)作用:①打破了歷史上東西方各自發(fā)展的狀態(tài);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融合;②傳播了先進的語言文字——希臘語;③基督教吸收了東方宗教的因素和希臘哲學思想,逐漸發(fā)展成為世界性的宗教。

(2)史實依據:①1914-1918年爆發(f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②隨著法西斯勢力興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給人類帶來空前的災難。

影響: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殖民主義勢力遭到沖擊,四大帝國解體;民族自決原則在殖民地傳播開來,成為指導當地人民為獨立、民主而斗爭的武器;形成20世紀第一次民族民主運動高潮;世界殖民體系開始解體;②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進一步從政治理論上確立了民族自決原則與廢除殖民主義的正義性,是對殖民主義的致命打擊;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戰(zhàn)后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土崩瓦解,退出了歷史舞臺。四、論述題(共3題,共18分)16、略

【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地圖信息;可選取非洲人口遷移路線,即第4條路線:非洲人向美洲遷移。闡釋:結合所學,從黑人奴隸貿易的原因和影響進行分析,具體可從新航路的開辟之后,歐洲國家在美洲奴役屠殺印第安人,美洲人口大量減少,為了彌補勞動力不足,奴隸貿易興起;非洲移民為美洲經濟發(fā)展提供了勞動力,加速了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使非洲人口大量減少,加劇了非洲的貧困落后等進行說明。(若學生答案不拘所給答案的表述,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教師須酌情給分。)

【點睛】【解析】(1)歐洲(第1;2、3條路線):西歐人向南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亞、新西蘭遷移。

16世紀;新航路開辟之后,歐洲國家對外殖民擴張;19世紀,工業(yè)革命推動世界市場形成;歐洲革命;戰(zhàn)爭導致政局的動蕩;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及追求財富思想的推動;交通的進步,促使歐洲人口向美洲和大洋洲、南非、北亞不斷遷移。

歐洲移民改變了南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的人口格局;有利于文明的交融;推動文化重構,形成新的文化認同;引起動植物的世界大交流;推動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發(fā)展;歐洲移民伴隨著殖民掠奪,增加了西歐的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給美洲和非洲帶來了災難,也給移民國家?guī)砹宋幕J同的新挑戰(zhàn)。

(2)中國(第6條路線):向東南亞;美洲、大洋洲遷移。

明清時期;東南沿海地區(qū)農耕經濟發(fā)展,人地矛盾突出。受鄭和下西洋影響,民眾前往東南亞;印度洋一帶謀生。19世紀,工業(yè)革命的開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簽訂《北京條約》,清政府被迫允許列強在華招募華工。民眾為生活所迫或被綁架欺騙,成為華工勞力,被迫前往東南亞、澳大利亞、美國等地。

中國移民促進了東南亞;美洲和大洋洲的開發(fā);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fā)展;傳播了中國文化,推動了當地文化的多元發(fā)展。

(3)非洲(第4條路線):非洲人向美洲遷移。

16世紀;新航路的開辟之后,歐洲國家對外殖民擴張,在美洲奴役屠殺印第安人,美洲人口大量減少,為了彌補勞動力不足,奴隸貿易興起。

非洲移民為美洲經濟發(fā)展提供了勞動力;加速了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使非洲人口大量減少,加劇了非洲的貧困落后。

(4)印度(第5條路線):向非洲南部和東部海岸;東南亞和加勒比海地區(qū)遷移。

19世紀三四十年代;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英法美等國先后廢除了奴隸法令,為了彌補勞動力的緊缺,印度在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下,被迫移民到英國殖民地。

印度移民刺激了英國殖民地經濟的發(fā)展;給英國帶來了財富,重構了當地的文化結構。

注:此答案僅供參考。若學生答案不拘所給答案的表述,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教師須酌情給分。17、略

【分析】【詳解】

本題為開放性試題。首先,分析材料內容,結合史實,以“18世紀以來世界‘文明’概念”為主題,自擬論題。注意要選擇自己熟悉且容易論證的,論題要具體、明確。根據材料“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殖民相遇以及帶來的社會秩序和人口改變問題”可得出近代世界“文明”概念的演變折射出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歷程;其次,結合相關史實,對論題進行論證。要注意史論結合,論從史出,表述成文,敘述完整;邏輯嚴密,條理清晰,緊扣論題。最后,對所論述的內容進行簡單的總結?!窘馕觥渴纠?/p>

論題:近代世界“文明”概念的演變折射出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歷程。

闡述:現代意義的“文明”一詞是在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擴張進程中產生的;受到了西方國家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理念的影響,體現出明顯的“西方中心論”和種族色彩。在早期殖民擴張時期,為了凸顯殖民行為的“正義性”與“正當性”,殖民者往往以“文明”的概念來證明其優(yōu)越性和統(tǒng)治其他民族的合法性,而被殖民者變成了“落后”與“野蠻”的代名詞。如殖民者以傳播代表“先進文明”的基督教文化為借口,進行殖民掠奪,因此這一時期的“文明”概念具有濃厚的種族歧視色彩。隨著資本主義逐漸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國家相互間的競爭和戰(zhàn)爭加劇,“文明”一詞被廣泛運用,成為宣揚資本主義在全球擴張合法性的工具。

總之,近代世界“文明”內涵的演變,折射出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工場手工業(yè)和工業(yè)革命時期對外擴張的發(fā)展歷程,其本質是殖民擴張及統(tǒng)治的工具。18、略

【分析】【詳解】

依據材料“一個民族的文化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就在于它能不斷吸收新的血液(包括外來文化)”可以歸納標題是中國近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闡述可以從近代早期思想家開眼看世界、洋務運動的“中體西用”思想、以康有為和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思想、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和五四運動提出的民主與科學等思想進行分析,最后總結中國近代優(yōu)秀文化與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內容不斷豐富,推動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