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社會(B卷•能力提升卷)(原卷版)_第1頁
第1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社會(B卷•能力提升卷)(原卷版)_第2頁
第1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社會(B卷•能力提升卷)(原卷版)_第3頁
第1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社會(B卷•能力提升卷)(原卷版)_第4頁
第1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社會(B卷•能力提升卷)(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班級姓名學號分數

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社會(B卷·能力提升卷)

(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

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

題號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

(1—20題20*2.5分=50分,21—25題5*2分=10分,共60分)

卷Ⅰ(選擇題共60分)

1.《隋書?地理志》記述,大運河開通后,“杭州等郡,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

故商賈并輳”。由此可知,隋朝大運河

A.鞏固國家統(tǒng)一B.促進了文化交流

C.加強君主專制D.有利于經濟發(fā)展

2.題2表所示信息折射出,隋朝()

事項概況出處

公元605年,發(fā)河南諸郡男女百余萬,經6個

修通通濟渠《隋書·煬帝紀》

月,修成。

公元608年,詔發(fā)河北諸郡男女百余萬,經1

修通永濟渠《隋書·煬帝紀》

個月,修成。

改造邗溝公元605年,征淮南民數十萬,數月,修成?!顿Y治通鑒·煬帝紀》

題2表

第1頁共7頁.

A.運河修建技術領先世界B.百姓賦稅沉重

C.中央集權受到嚴峻挑戰(zhàn)D.國家體制優(yōu)勢

3.他在位期間成功地統(tǒng)一了西晉末年以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發(fā)展生產,注

重吏治,國家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他在1978年美國科學家麥克·哈特所著的

《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響深遠的中

國皇帝是

A.漢武帝B.光武帝C.隋文帝D.唐太宗

4.一個朝代的興衰與統(tǒng)治者的政策密切相關。從下列表格可以看出:加速三個王朝滅亡的

共同政策因素是

統(tǒng)

治商紂王秦始皇隋煬帝

對外征伐,修筑豪華對農民征收服沉重的賦稅,縱情享樂,奢侈無度;征發(fā)大

宮殿,征收繁重的賦大規(guī)模地征調民力徭役和兵批的勞動力,營建一系列重大

稅,施用酷刑等役,實行嚴苛的法律等工程;屢次發(fā)動戰(zhàn)爭;等

A.實行殘暴統(tǒng)治B.加強中央集權C.實行民族壓迫D.加強文化專制

5.著名學者余秋雨認為,中華文明之所以是沒有中斷、延續(xù)至今的文明,有一個很重要的

原因,那就是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講究中庸之道,不走極端,有韌性。而這一思維方式需要

一個制度性的保證,可以代代延續(xù)。這個制度是()

A.世襲制B.分封制C.科舉制D.行省制

6.貞觀年間,唐太宗給予一些資歷深厚的元勛功臣加上“平章事”“同三品”名號,或給

予一些資歷較淺的官員冠以“參議朝政”“參知政事”名號,使他們可以和宰相一起參與行

政。唐太宗此項措施的目的在于

A.保持官員隊伍的活力B.增加決策階層的經驗

C.保障行政決策的正確D.分散相權以強化皇權

7.唐太宗曾對大臣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

腹飽而身斃。”以下措施中最能體現這一言論的是()

A.發(fā)展完善三省六部制B.注重文教,編修經籍

C.勵精圖治,重用賢能D.減輕勞役,減省刑罰

8.《唐語林》中寫道“開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訛,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

物殷俗阜。”對材料理解準確的是

A.“上留心理道”的“上”即皇帝唐太宗B.“革去弊訛”是指廢除九品中正制

C.“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譽為開元之治D.“河清海晏”指貞觀年間政治清明

第2頁共7頁.

9.《資治通鑒》記載:“貞觀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歲以下男子服兵役。中書省擬定敕文,

文件到門下省,魏征堅持認為不可,沒有簽署,前后來回多達四次,太宗發(fā)怒,當面責備魏

征……魏征以征稅失信為例,勸說太宗減少稅賦和兵役……太宗說,我的過錯很大。于是收

回成命?!辈牧戏从沉颂铺?/p>

A.沒有實權B.窮兵黷武C.虛心納諫D.以民為本

10.下表,為不同史籍關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歷史敘述。據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

()

記述出處

“秦王(李世民)與薛舉大戰(zhàn)于涇州,我?guī)煍】儭!薄杜f唐書·高祖本紀》

“薛舉寇涇州,太宗(李世民)率眾討之,不利而旋?!薄杜f唐書·太宗本紀》

“秦王世民為西討元帥……劉文靜(唐朝將領)及薛

舉戰(zhàn)于涇州,敗績。”《新唐書·高祖本紀》

“薛舉寇涇州,太宗為西討元帥,進位雍州牧。七月,

太宗有疾,諸將為舉所敗?!薄缎绿茣ぬ诒炯o》

A.皇帝李世民與薛舉戰(zhàn)于涇州B.劉文靜是戰(zhàn)役中唐軍的主帥

C.唐軍與薛舉在涇州作戰(zhàn)失敗D.李世民患病導致了戰(zhàn)役失敗

11.農村穩(wěn)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業(yè)豐則基礎強,而農業(yè)的根本出路則在科技創(chuàng)新。

唐朝時創(chuàng)制的農業(yè)生產工具是

A.○1○4B.○1○2C.○3○4D.○2○3

12.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貨幣發(fā)展,以唐為界,這之前的“半兩”錢、“五銖”錢,以重量為

名。從唐高祖頒行“開元通寶”起,不再標識重量,幣值與錢幣重量逐漸脫鉤。這一變化產

生的影響是()

A.阻礙工商業(yè)的發(fā)展B.稅收政策轉向以征收貨幣為主

C.土地兼并逐漸加劇D.為非金屬貨幣產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

13.據下表兩則考古發(fā)現可以推測出

第3頁共7頁.

A.唐朝對邊疆地區(qū)的管轄加強B.少數民族社會風俗完全漢化

C.唐朝實行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D.唐文化對周邊各族富有吸引力

14.“蕃人舊日不耕犁,相學如今種禾黍?!穷^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女為

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艉T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這兩首唐詩主要反

映了()

A.體現出唐朝兼容并包的社會風尚B.反映出唐朝時期經濟繁榮的景象

C.展現了唐朝社會安定政治清明D.說明唐政府迫使少數民族漢化

15.詩歌也是歷史重要的載體。下列詩歌不能夠反映中華民族交融的是

A.“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B.“蕃人舊日不耕犁,相學如今中禾黍”

C.“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D.“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16.宋代人洪邁談唐詩時說:“唐人詩歌,其于先世及當時事,直辭詠寄,略無避隱……非

外間所應知者,皆反復極言,而上之人亦不以為罪?!边@表明唐詩繁榮的原因是()

A.時局動蕩不安B.題材內容廣泛C.風氣包容開放D.詩人地位提高

17.據《舊唐書》載:“公權初學王書,遍閱近代筆法,體勢勁媚,自成一家。當時公卿大

臣家碑版,不得公權手筆者,人不以為孝。外夷(指少數民族)入貢,皆別署貨貝(準備專款),

曰此購柳書?!毕铝杏嘘P“公權”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是隋唐時期最著名的書法家之一B.博采眾長,別出新意,自成“柳體”

C.代表作是《九成宮碑》D.以楷書見長,有“筆諫”之美稱

18.唐代的藝術作品燦若繁星,現擷取一二與你共賞。對下面兩幅圖表述正確的是

A.書法作品是顏真卿的B.書法作品是柳公權的

C.繪畫作品是閻立本的D.繪畫作品是吳道子的

19.唐玄宗年間,鑒真深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感動,在日本僧

第4頁共7頁.

人的力邀下,雖雙目失明卻六次東渡,最終到達日本傳播佛經。這一事件的背景是()

A.唐朝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B.中外交流開啟唐朝盛世

C.唐朝中后期的手工業(yè)衰落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強

20.由玄奘口述,弟子撰文的《大唐西域記》記述了玄奘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的概況,包

含疆域、氣候、山川、風土、人情、語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歷史傳說和神話故事等。

這說明了《大唐西域記》()

A.主要記載了佛學經典B.是中印友好交往的見證

C.有利于文明交流的研究D.是佛教中國化的史料依據

21.有學者指出,安史之亂后涌現出更多的藩鎮(zhèn),這是帝國為化解安史危機,甚至還包括帝

國前期痼疾而采取的一種相當理性的措施,在與藩鎮(zhèn)的博弈之中,唐帝國通過不斷學習與調

整,重新樹立起它對藩鎮(zhèn)的權威與控制力。該學者意在說明()

A.藩鎮(zhèn)使中央權威受到挑戰(zhàn)B.藩鎮(zhèn)割據延續(xù)了唐朝統(tǒng)治

C.藩鎮(zhèn)解決了帝國前期危機D.安史之亂后國家走向分裂

22.閱讀下表,據表格內容可得出

朝代西漢初期唐朝中葉唐朝末年

表現諸侯王發(fā)動叛亂安史之亂藩鎮(zhèn)割據

原因分封諸侯節(jié)度使權力過重內輕外重

叛亂被平定,中央對全后患無窮,由盛轉唐朝滅亡,五代十國

影響

國的統(tǒng)治得到加強衰開始。

A.封建王朝中央與地方矛盾尖銳B.加強中央集權能穩(wěn)定王朝

C.封建割據導致漢朝、唐朝衰亡D.割據分裂只出現于王朝末期

23.杜甫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情實況,故有“詩史”之稱?!稛o家別》中“寂寞天寶后,園

廬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亂各東西?!幸娍障?,日瘦氣慘凄。但對狐與貍,豎毛怒我

啼”的描述反映出()

A.開元末年以來朝政日趨腐敗B.安史之亂對唐王朝的打擊

C.藩鎮(zhèn)割據造成中央權力衰微D.五代十國時期的混亂時局

24.五代十國時期馬氏楚國發(fā)展商貿的舉措不包括

第5頁共7頁.

A.發(fā)展與中原和周邊地區(qū)的商業(yè)貿易B.采取免收關稅等重商政策

C.鑄造鉛、鐵錢,發(fā)行“契券”D.在梅山地區(qū)設置新化、安化兩縣

25.下列關于五代十國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五代政權在北方,而十國則都在南方

B.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zhèn)割據的延續(xù)

C.這一時期北方戰(zhàn)亂不斷,南方相對安定

D.這一時期,統(tǒng)一始終是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

二、材料分析題(26題14分,27題8分,28題18分,共40分)

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士族門閥的弟子中選拔,而庶族子弟有真才實學的人,

卻不能做高官,隨著士族門閥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這制度已經無法進行下去了。

材料二:水國寒消春日長,燕鶯催促花枝忙。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謠》

材料三:(唐太宗)嘗私幸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原

指箭射出去所能達到的范圍,后用以比喻牢籠,圈套)?!薄^“太宗皇帝真長策,

賺得英雄盡白頭”。

(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魏晉南北朝時期選拔官員的依據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唐詩體現了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哪種選官制度?該制度是由誰正式確立

的?(4分)

(3)材料三反映了該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誰?由此可見該制度實施的根本目的是么?

(4分)

(4)材料三中該制度的創(chuàng)立具有怎樣的歷史意義?(4分)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fā)展。自古以來,我國同世界上不同國家、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為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打下了堅實基礎。

材料一盛唐時期,政治清明,社會經濟呈現一派高度繁榮景象,與少數民族和外國交

流頻繁,開放的社會風氣,多彩的文學和藝術,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會生活和文化更加豐富

多彩,呈現出多元開放的時代特征,充滿著蓬勃向上的活力。

材料二唐朝先進的經濟、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當時的中外交流出現了盛況空

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謂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澤被東西,中國同亞非歐頻繁往來,吸收外來

文化的優(yōu)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音樂舞蹈相繼傳入中原地區(qū),并日益流

行,出現了“胡風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帶回大量佛經,根據他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

的《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天竺等地區(qū)的寶貴資料;鑒真東渡對日本社會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

貢獻。

第6頁共7頁.

——以上材料摘編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和《中國古代史(全一冊)》

(1)根據材料一、二,用簡潔的語言歸納概括盛唐氣象的重要表現和唐文化的特點。(4分)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舉出一個典型事例,說明盛唐時期中華文明因交流而互鑒,

因互鑒而發(fā)展。(2分)

(3)唐文化影響深遠。在我們今天的文化生活中有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